医学恩度联合放疗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专题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58 MB
- 文档页数:41
恩度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恩度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单纯应用化疗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恩度联合化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89.80%,对照组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应用恩度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够取得十分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既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没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恩度、化疗、中晚期非小细胞癌、应用效果临床通常会将化疗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一般采用铂类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但就临床治疗效果来看,患者的生存率依旧较低。
恩度属于一种新型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药物,其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将其与化疗进行联合用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
本研究选择我院49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恩度联合化疗进行治疗,效果十分理想,详细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男25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52-86岁,平均年龄为(65.58±5.47)岁,其中鳞癌患者共25例,腺癌患者共13例、腺鳞癌患者共11例,KPS评分为70-100分;对照组男31例,女18例,年龄50-88岁,平均年龄为(63.13±6.49)岁,其中鳞癌患者共15例,腺癌患者共21例、腺鳞癌患者共13例,KPS评分为70-100分。
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研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我国居恶性肿瘤首位, 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多数患者诊断时已经是晚期。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所占比例高达75%~80%。
第三代新药联合铂类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提高了疗效, 但其有效率仍偏低,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个月, 中位总生存期(OS)为个月[1]。
恩度作为多靶点血管内皮抑制剂, 其发挥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及迁移[2]。
恩度本身无细胞毒效应, 与化疗联合可起到协同作用。
本研究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化疗联合或者不联合恩度治疗, 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12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2009年6月~2012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住院患者, 均为初治患者, 均经细胞学或组织学病理确诊, 临床分期为ⅢB~Ⅳ期。
男性85例, 女性36例;年龄29~74岁, 中位年龄62岁。
患者至少有1个可测量的病灶, Karnofsky体能状况评分≥60分;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理化指标和心功能基本正常, 无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所有患者预计生存期>3个月。
121例患者随机分为恩度联合化疗组(试验组)58例, 单纯化疗组(对照组)63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 2治疗方案两组患者接受以下方案化疗:①TP/TC方案:紫杉醇150 mg/m2 d1+顺铂20 mg/m2 d1~5;或紫杉醇150 mg/m2 d1+卡铂曲线下面积(AUC)=5, d1。
②GP/GC方案:吉西他滨1000 mg/m2 d1,8+顺铂20 mg/m2 d1~5;或者吉西他滨1000 mg/m2 d1,8+卡铂曲线下面积(AUC)=5, d1。
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31例的临床探讨林丽珠周京旭郑心婷刘展华张恩欣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广州市510407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治疗复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2006年7月至2008年3月本院31例经病理证实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复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方案。
化疗2个周期后按照WHO 标准和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评价疗效,按照NCI CTC 3.0版标准评价毒性反应。
用药1周期评价毒性反应,2周期后评价疗效。
结果:31例患者26例完成2个周期以上化疗,可评价疗效的患者25例。
其中PR 5例,SD 15例,PD 5例,客观有效率(RR 20%(5/25,疾病控制率为80%(20/2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136±28天,中位生存期(MST 294±14天,1年生存率33.3%。
毒性反应以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高,多为Ⅰ~Ⅱ度,Ⅲ~Ⅳ度少见,考虑可能和化疗有关。
结论:恩度联合化疗对多程化疗后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安全性较好,临床受益率高,是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局部姑息性治疗方法。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非小细胞肺癌化疗doi:10.3969/j.issn.1000-8179.2009.06.004Combining rh-endostatin with Chemotherapy for Second Line Treatment of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LIN Lizhu,ZHOU Jingxu,ZHENG Xinting,LIU Zhanhua,ZHANG Enxin Corresponding author:LIN Lizhu,E-mail:lizhulun903@Department of Oncology,The Fri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Guangzhou TCM University,Guangzhou 510407,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combination of chemotherapy and rh-end-ostatin (endostarfor second lin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Methods:From July 2006to March 2008,31advanced NSCLC cases confirmed by pathology received rh-endostatin and che-motherapy in a second attempt at treatment.The efficacy was strictly evaluated after 2cycles according to WHOcriteria,median survival time,the median time to progression,and the 1-year survival rate.Safety was evaluated after 1cycle according to NCI CTC 3.0versioncriteria.Results:Safety evaluation was performed in all 31cases.Twenty-five cases were evaluable for efficacy.Of the 25cases,5had PR,15had SD,and 5had PD.The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RRwas 20%(5/25and the disease control rate (DCRwas 80%(20/25.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and the median time to progression were 294days and136days,respectively.The 1-year survival rate was 33.3%.Major toxicities included neutropenia,anaemia and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which were mainly correlated with the chemotherapy regimen.Conclusion:rh-endostatin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therapy had anti-tumor activity with a high disease control rat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This combination treatment can be tolerated and may be a promising regimen as a second-line therapy for ad-vanced NSCLC.Keywords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endostar;Non-small-cell lung cancer;Chemotherapy通讯作者:林丽珠Lizhulun903@1971年,Judah Folkman 首先提出了肿瘤生长依赖血管形成的概念,并提出通过阻断肿瘤细胞营养的供给,从而达到抑制或消除肿瘤细胞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