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曙光学校2013年高三化学高考考前阅读题
- 格式:doc
- 大小:754.50 KB
- 文档页数:27
A单元常用化学计量A1阿伏伽德罗常数和物质的量18.A1 D4[2013·江苏卷]硫酸镍铵[(NH4)x Ni y(SO4)m·nH2O]可用于电镀、印刷等领域。
某同学为测定硫酸镍铵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准确称取2。
335 0 g样品,配制成100。
00 mL溶液A;②准确量取25.00 mL溶液A,用0。
040 00 mol·L-1的EDTA (Na2H2Y)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Ni2+(离子方程式为Ni2++H2Y2-===NiY2-+2H+),消耗EDTA标准溶液31。
25 mL;③另取25.00 mL溶液A,加足量的NaOH溶液并充分加热,生成NH3 56.00 mL(标准状况).(1)若滴定管在使用前未用EDTA标准溶液润洗,测得的Ni2+含量将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氨气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检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计算确定硫酸镍铵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18.[答案] (1)偏高(2)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颜色由红变蓝(3)n(Ni2+)=0。
040 00 mol·L-1×31.25 mL×10-3 L·mL-1=1。
250×10-3 moln(NH+4)=错误!=2.500×10-3 moln(SO错误!)=错误!=错误!=2.500×10-3 molm(Ni2+)=59 g·mol-1×1。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化学部分试题解析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Al 27 S 32 Cl 35.5 Ce 140 Pb 207第I卷(选择题)7.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中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甲醛的氧化,其反应如下:HCHO + O2CO2 + 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CO2分子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C.HCHO分子中既含σ键又含π键D.每生成1.8g H2O消耗2.24L O2解析:A选项,该反应在室温下可以进行,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错误;B选项,二氧化碳结构为O=C=O,为极性键,错误;C选项,甲醛中,含有碳氧双键,故其中既含有σ键又含有π键,正确;D、氧气的体积没有标明状况,故不一定为2.24 L,错误。
答案:C考点定位:以除甲醛气体为新的情境,考查了化学反应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涉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分子结构、化学键以及气体的体积等相关知识。
8.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解析:该装置分别为固液不加热制气体,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以及采用防倒吸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A选项氨气不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错误;B选项正确;C选项铜与稀硝酸反应需要加热,且NO2吸收不宜使用防倒吸装置,错误;D选项制取氯气需要加热,错误。
答案:B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基本原理(气体的制备),实验装置、仪器的使用。
9.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指定的分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银氨溶液:Na+、K+、NO3-、NH3·H2OB.空气:C2H2、CO2、SO2、NOC.氢氧化铁胶体:H+、K+、S2-、Br-D.高锰酸钾溶液:H+、Na+、SO42-、葡萄糖分子解析:A选项可以共存;B选项NO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NO2,不能共存;C选项氢氧化铁的胶体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共存;D选项高锰酸根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2013·上海卷)7.将X气体通入BaCl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然后通入Y气体,有沉淀生成,X、Y不可能是选项X YA SO2H2SB Cl2CO2C NH3 CO2D SO2 Cl2(2013·新课标I卷)7.化学无处不在,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2013·广东卷)11.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用SO2漂白纸浆和草帽辫B.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C.高温下用焦炭还原SiO2制取粗硅D.用Na2S作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2013·四川卷)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漂白 B.葡萄糖可用于补钙药物的合成 C.聚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的包装 D.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2013·江苏卷)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 A .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B .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 C .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 D .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中学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及其制备。
容易题。
(2013·江苏卷)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甲丁乙丙。
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 .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 2B .若甲为SO 2,则丁可能是氨水C .若甲为Fe ,则丁可能是盐酸D.若甲为NaOH 溶液,则丁可能是CO2(2013·江苏卷)20. 磷是地壳中含量较为丰富的非金属元素,主要以难溶于水的磷酸盐如Ca3(PO4)2等形式存在。
2013年高三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1.下列有关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B.用托盘天平称取25.20 g NaClC.用100 mL的量筒量取5.2 mL的盐酸D.用浓盐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量取浓盐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2.在t ℃时,将a g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溶液,假设该溶液的密度为ρg•mL-1,质量分数为w,其中含有NH4+的物质的量是b 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质的质量分数w=×100%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mol•L-1C.溶液中c(OH-)=mol•L-1+c(H+)D.向上述溶液中加入V mL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5w3.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
当产物中n(NO2)∶n(NO)=1∶1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产物中n[Cu(NO3)2]∶n[CuSO4]=1∶1B.参加反应的n(Cu2S)∶n(HNO3)=1∶5C.反应中Cu2S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D.1 mol Cu2S参加反应时有8 mol电子转移4.下列各组物质的无色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即可鉴别的是()①KOH Na2SO4 AlCl3 ②NaHCO3 Ba(OH)2 H2SO4③HCI NaAlO2 NaHSO4 ④Ca(OH)2 Na2CO3 BaCl2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②③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②NO2溶于水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③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A④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6.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B.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氯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溶液一定有Fe2+C.向饱和Na2CO3中通入足量CO2 ,溶液变浑浊,析出了NaHCO3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7.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Fe3O4溶于足量稀HNO3:Fe3O4+8H+==Fe2++2Fe3++4H2OB.NH4HCO3溶液与足量Ba(OH)2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 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OH-+CO2==HCO3-D.将0.2 mol•L-1的NH4Al(SO4)2溶液与0.3 mol•L-1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8.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0.012 kg12C中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B.1 mol H2O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C.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 gD.2 mol水的摩尔质量是1 mol水的摩尔质量的2倍9.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环境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pH=0的溶液中:Al3+、NH4+.Ca2+、ClO-B.含有大量HCO3-的溶液:NH4+.Ca2+、Mg2+、I-C.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NH4+.Fe2+、SO42-.NO3-D.含有大量ClO-的溶液:H+、Mg2+、I-、SO42-10.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Ba2+、SO42-.I-、S2-。
化学试题总分100分时量12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C l2 N 14 O 16 Mg 24 S 32 K 39 Mn 55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2.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w2-、X+B.X+、Y3+C.Y3+、Z2-D.X+、Z2-4.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
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5.已知Ksp(AgCl) = 1.56×10-10,Ksp(AgBr) = 7.7×10-13,Ksp(Ag2CrO4) = 9.0×10-12。
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A.Cl-、Br-、CrO42-B.CrO42-、Br-、Cl-C.Br-、Cl-、CrO42-D.Br-、CrO42-、Cl-6.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醇共有()A.15种B.28种C.32种D.40种7.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8.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9.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A.3种B.4种C.5种D.6种10.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D.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11.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A.除去粗盐溶液中的不溶物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C.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D.乙酸乙酯制备演示实验12.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A.pH=5的H2S溶液中,c(H+)=c(HS-)=1×10-5mol•L-1B.pH=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则a=b+1C.pH=2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任意比例混合:c(Na+)+c(H+)=c(OH-)+c(HC2O4-)D.pH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ClO三种溶液的c(Na+):①>②>③13.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为电池的正极B.电池充电反应为LiMn2O4=Li1-x Mn2O x+xLiC.放电时,a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D.放电时,溶液中Li+从b向a迁移14.室温下,将1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1,将1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 ===== CuSO4(s)+5H2O(l),热效应为△H3。
2012年高考(全国Ⅰ卷) 理科综合能力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第Ⅰ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S 32 Cl 35.5 Fe 56 Cu 64 Zn 65 Br 80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9.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C.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D.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10.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5种B.6种C.7种D.8种11.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 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A.a=b B.混合溶液的pH=7C.混合溶液中,c(H+)-1 D.混合溶液中,c(H+)+c(B+)=c(OH-)+c(A-)12A.C7H167142818818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卷(化学部分)(全国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6. 下面有关发泡塑料饭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材质是高分子材料B.价廉、质轻、保温性能好C.适用于微波炉加热食品D.不适于盛放含油较多的食品答案:C思路分析:考点解剖: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
解题思路:根据发泡塑料饭盒的材料结合应用进行分析。
解答过程:解:发泡塑料饭盒加热时会放出有毒物质,污染食物,危害人体健康。
所以本题的答案为C。
规律总结:此类型题目涉及的化学内容比较简单,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社会热点和环境能源等问题,通过测试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社会的关注态度。
7. 反应X(g)+Y(g)2Z(g); 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答案:D思路分析:考点解剖: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
解题思路: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解答过程:解:选项A中,钢此反应为体积守恒的反应,压强的改变不会改变化学平衡的移动,故A错误;选项B中,催化剂只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会改变化学平衡,所以Z的产率不变,故B错误;选项C中,增大X的浓度,化学平衡会向正方向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而X的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选项D中,此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降低温度。
平衡向正方向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
所以本题的答案为D。
规律总结:分析平衡移动的一般思路:8. 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答案:C思路分析:考点解剖:本题阿伏加德罗定律、原子结构及基本计算,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女红.(gōng)安土重.迁(zhîng)商埠.(fǔ) 花团锦簇.(cù)B.莅.临(lì)大放厥.词(jué)挟.制(xié)蔫.头呆脑(yān)C.懦.弱(nuî)年高德劭.(shāo)两栖.(qī)沁.人心脾(qīn)D.遽.然(jù)精神抖擞.(sǒu)塌.陷(tā)一柱擎.天(qíng)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历历在目....。
B.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C.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
D.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波士顿马拉松赛的两声爆炸,无疑给大型体育比赛的安保工作敲响了警钟,如果确保赛事安全,成为组织方必须面对的新难题。
B.对那些刻苦训练的年轻运动员,即使他们在比赛中偶尔有发挥失常的情况,依然应该受到爱护,绝不能一棍子就把人打到。
C.这次大会的志愿者服务已经完成了,我们咀嚼、体味这一段经历,没有失落感,有的只是在平凡事物中享受奉献、成长与幸福。
D.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和西班牙,失业率已经超过20%,主要是由于这两个国家经济衰退和实施大规模财政紧缩政策所导致的。
2013年保山曙光学校高三化学考前阅读题命制人:徐鸿昌谢华杨建国李明成2013年4月26日1. 化学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B.可以用Si3N4、Al2O3制作高温结构陶瓷制品C.在入海口的钢铁闸门上装一定数量的铜块可防止闸门被腐蚀D.禁止使用四乙基铅作汽油抗爆震剂,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答案】:C【解析】:阿司匹林是常用的解热阵痛药,这是生活常识,A正确;Si3N4、Al2O3是常用的高温结构陶瓷,B正确;铜和铁组成的原电池,铁作负极被腐蚀,故C错;铅是一种重要的污染物,D正确。
【考查重点】:考查化学与STES。
化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热点问题、食品、医药、能源、环保、化工生产、高新产品等方面的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解题方法指导】化学与生活、科技、社会的联系。
此类问题立足于中学的基础知识和中学生的能力范围,同时给出和生活、生产、社会有关的一定量的信息。
然后设置问题情景让考生回答。
解答此类题的基础有:(一)、化学与生活主要知识点:衣物与化学(皮革、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洗涤剂与化学(肥皂、合成洗涤剂、漂白剂和增白剂);食物与化学(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酶、胆固醇、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膳食纤维、食品添加剂)。
化学与能源(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新型电池:燃料电池、生物电池等;能量物质:核能、高能燃料等)。
(二)、化学与科技主要知识点:科技与发现;二十世纪重大科技发明;新突破(诺贝尔奖).(三)、化学与生产主要知识点有:无机化工(合成氨、接触法制硫酸、氯碱工业、硝酸工业、磷酸和磷肥工业、硅酸盐工业);冶金工业(炼铁、炼钢、其它金属);生活用水;石油化工;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与原子经济性。
解答此类试题时,先必须仔细阅读试题内容,提取出自己熟悉的化学信息,然后将其与教材知识相联系,即可对四项备选答案进行筛选,其中总有一项是能用简单化学知识回答的。
【典型例题1】.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C.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需开发新能源 D.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答案】D2.下列化合物在核磁共振氢谱中能出现两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3:1的有()A.乙酸异丙酯B.乙酸叔丁酯C.对二甲苯D.均三甲苯【答案】BD【解析】乙酸异丙酯结构简式为,有3种H原子,故A错;乙酸叔丁酯的结构简式为,故B符合题意;对二甲苯的结构简式为:CH3CH3,有两种等效氢,个数比为6:4=3:2,故C不符合题意;均三甲苯的结构简式为:,符合题意。
【考查重点】有机物的同分异构题【解题指导】(一)。
寻找烷烃同分异构体常用的方法是“减碳移位”法。
可概括为“两注意,四句话”①两注意:a.选择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依次减碳变短;b.找出中心对称直线支链顺序移位。
②四句话:a.主链由长到短;b.支链由整到散;c.位置由心到边;d.排布孪、邻、相间。
甲烷、乙烷、丙烷无同分异构体;(二)共平面的题是近年来常考点,这类题切入点是平面型结构。
有平面型结构的分子在中学主要有乙烯、1,3-丁二烯、苯三种,其中乙烯平面有6个原子共平面, 1,3-丁二烯型的是10个原子共平面,苯平面有12个原子共平面。
这些分子结构中的氢原子位置即使被其他原子替代,替代的原子仍共平面。
书写同分异构体时需注意:①价键数守恒,包括C原子价键为“4”、O原子价键数为“2”、H原子价键数为“1”,不可不足或超过;②注意思维的严密性和条理性,特别是同分异构体数量较多时,按什么样的思维顺序去书写同分异构体就显得非常重要。
有序的思维不但是能力的一种体现,而且可保证快速,准确书写同分异构体。
当然有序书写的顺序可以是自己特有的,但必须要有序。
【典型例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按系统命名法,的名称为2,5,6-三甲基-4-乙基庚烷B.常压下,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依次增大C.肌醇与葡萄糖的元素组成相同,化学式均为C6H12O6,满足C m(H2O)n,因此,均属于糖类化合物D.1.0 mol的OOH3OCH3O OO最多能与含5.0 mol 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答案】D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制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0.1 mol ·L -1的NaOH 溶液:K +、Na +、SO 42-、CO 32-B.0.1 mol ·L -1的Na 2CO 3溶液:K +、Ba 2+、NO 3-、Cl -C.0.1 mol ·L -1FeCl 3溶液:K +、NH 4+、I -、SCN -D.c(H +)/c(OH -)=1×1014的溶液:Ca 2+、Na +、ClO -、NO 3-【答案】A【 解析】:本题以溶液中离子共存的方式考查学生对Fe 3+的氧化性、其硫氰酸盐的难电离性、碘离子的还原性、碳酸钡的难溶性、次氯酸的弱酸性及难电离性等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考查重点】溶液中的离子共存问题【解题方法指导】 多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一色、二性、三特、四反应。
一色:即溶液颜色。
若限定为无色溶液,则Cu 2+、 Fe 2+ 、Fe 3+ 、 MnO 4-等有色离子不能存在.二性:即溶液的酸性和碱性。
在强酸性溶液中,OH -以及弱酸根阴离子(如CO 32- 、SO 32-、S 2- 、CH 3COO -等)均不能大量存在;在强碱性溶液中,H +及弱碱阳离子(如NH 4+、AI 3+ 、Mg 2+ 、Fe 3+等)均不能大量共存;酸式弱酸根离子(如HCO 3 -、HSO 3 -、HS -、H 2PO 4-等)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均不可能大量存在。
三特:指三种特殊情况 ①AIO 2-与HCO 32-不能大量存在:AIO 2-+HCO 3 -+H 2O==AI (OH )3↓+CO 32- ; ② NO 3—+H +组合具有强氧化性,能与S 2-、 Fe 2+ 、 I -等发生反应;而这一种组合常常较为隐蔽,不易被察觉;③NH 4+与 CO 32-、 CHCOO -,Mg 2+与 HCO 32- 等组合中,虽然两组离子都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进,但总的水解程度仍很小,它们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热就不同了)。
四反应:指离子间通常能发生的四种类型的反应,能相互反应的离子显然不能大量共存。
①复分解反应,如Ba 2+与SO 42- 、NH 4+ 与OH - 、H + 与CHCOO -等;②氧化还原反应,如Fe 3+与I - ,NO 3-(H +)与Fe 2+ ,MnO 4-与Br - ,H +与S 2O 32-等;③双水解反应,如AI 3+与HCO 3 - , AI 3+ 与AIO 2-等;④络合反应,如Fe 3+ 与SCN -等。
判断离子共存问题,应先看清试题的前置条件,如在强酸性溶液中……,在无色透明溶液中……,……因氧化还原反应而……等等,再分析离子间的反应情况。
【典型例题3】 向10mL 0.1mol ·1-L 244)(SO Al NH 溶液中,滴加等浓度2)(OH Ba 溶液x m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10时,溶液中有+4NH 、+3Al 、-24SO ,且)()(34++>Al c NH cB.x=10时,溶液中有+4NH 、-2AlO 、-24SO ,且)()(244-+>SO c NH cC. x=30时,溶液中有+2Ba 、-2AlO 、-OH ,且)()(2--<AlO c OH cD.x=30时,溶液中有+2Ba 、+3Al 、-OH ,且)()(2+-=Ba c OH c【答案】A4.常温下,下列溶液中的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中加入固体NaOH:c(Na+)=c(Cl-)+c(ClO-)+c(OH-)B.pH=8.3的NaHCO3溶液:c(Na+)>c(HCO3-)>c(CO32-)>c(H2CO3)C.pH=11的氨水与pH=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c(Cl-)=c(NH4+) >c(OH-)=c(H+)D.0.2mol·L-1CH3COOH溶液与0.1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2c(H+)-2c(OH-)=C(CH3COO-)-C(CH3COOH)【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A项不符合电荷守恒,错;pH=8.3的NaHCO3的溶液中,则HCO3—的水解大于电离,故CO32—的浓度小于H2CO3,B错;pH=11的氨水与pH=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氨水过量,溶液显碱性,C项错误;根据物料守恒,的项正确。
【考查重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解题方法指导】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一、运用好两个守恒关系,即1. 电荷守恒关系:阴阳离子电荷数相等,即溶液为电中性; 2. 物料守恒关系:即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在溶解前后保持不变。
此两种守恒关系,决定了溶液中离子间等式关系成立的基础。
二、一种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1. 强酸弱碱盐溶液:主抓弱碱离子水解平衡;2. 强碱弱酸盐溶液:主抓弱酸根离子水解平衡; 3. 弱酸溶液:主抓弱酸的电离平衡; 4. 弱碱溶液:主抓弱碱的电离平衡;5. 强碱弱酸溶液的酸式盐溶液:主抓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和水解两种平衡。
三、两种电解质溶液混合后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1. 强酸与弱碱混合(或强碱与弱酸混合):a. 恰好反应时,主抓两溶液混合生成强酸弱碱盐的水解情况; b. 当弱碱(或弱酸)剩余时,溶液的酸碱性由强酸弱碱盐(或强碱弱酸盐)水解和弱碱(或弱酸)的电离相对大小决定。
2. 强碱弱酸盐与强酸混合(或强酸弱碱盐与强碱混合);主抓两溶液混合后生成的弱酸(或弱碱)的电离。
当弱酸(或弱碱)与盐的浓度相同时,通常情况,弱酸(弱碱)的电离程度大于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的水解程度。
3. 强碱弱酸盐与弱酸混合(或强酸弱碱盐与弱碱混合)主抓题设中的条件。
【典型例题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中滴加氨水至中性,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B.稀醋酸加水稀释,醋酸电力程度增大,溶液的pH减小C.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pH值不变Cl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D.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3【答案】C5.将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加到醋酸稀溶液中,下列各图示意混合溶液有关量或性质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的是【答案】D【解析】A选项氢氧化钠和醋酸发生中和反应,反应放热,当酸反应完成后,再加碱,相当于往热水中加入冷水,温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