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阅读答案及翻译-.doc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5
五十一:魏牟魏牟,战国时魏国人。
所以又叫魏公子牟,因封于中山,是中山国的王子,所以也叫中山公子牟。
中山公子牟者,魏国之贤公子也,乃万乘之公子也,其隐岩穴也,难为于布衣之士。
虽未至乎道,可谓有其意矣。
早年曾与公孙龙交好,亡国后改宗庄子。
也有说法认为魏牟早于庄子。
《吕氏春秋》评价: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五十二:魏华存魏华存(251~334)为晋代女道士,上清派所尊第一代太师,中国民间信仰和道教尊奉的四大女神之一。
字贤安,道士称她紫虚元君与南岳魏夫人。
任城人。
晋司徒魏舒之女。
汉族民间称之为“二仙奶奶”。
魏夫人名华存,字贤安,山东任城人,东晋司徒剧阳文康公魏舒的女儿。
幼年时便熟读“庄老之书”,“笃意求神仙之术”,发誓不嫁。
后来在父母的胁迫下,二十四岁时嫁给南阳刘幼彦,生二子,长名璞,次名瑕。
她二十四岁时强嫁给太保掾南阳刘文(字彦幼)。
刘文任修武(今河南境内)县令,魏华存随至任所,生有二子。
后来别居,持斋修道多年,广搜道教神书秘籍,曾为天师道祭酒。
得清虚真人王褒等降授“神真之道”,景林真人曾授给她《黄庭经》。
后被尊奉为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师,世称“南岳夫人”《道藏辑要》氐集收有《元始大洞玉经》三卷、《元始大洞玉经疏要十二义》一卷、《大洞玉经坛仪》一卷、《总论》一卷,均题为魏华存疏义。
五十三:魏允中魏允中(1544—1585),明河南南乐人,字懋权。
早年乡试第一,为王世贞所赏识,与顾宪成、刘廷兰并称“三解元”。
万历时与其兄魏允贞、弟魏允孚先后举进士,时称“三魏”。
任太常博士、吏部主事,弹劾执政,时人侧目。
不久病卒。
为政与顾宪成齐名,为文与李维桢、屠隆、胡应麟齐名。
有《魏仲子集》。
五十四:魏仲犀魏仲犀:书法家,唐玄宗时官襄阳太守.殿中侍御史。
书法家张旭口传亲授的弟子,和书法家颜真卿师兄弟。
五十五:魏广微允贞子,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
累迁南京礼右侍郎。
天启三年,入阁任大学士,魏忠贤新用事,广微以同乡同姓暗中与之结交,遂召拜礼部尙书,与顾秉谦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三湘名校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柳宗元通过一动一静,形象地描绘出小溪的轮廓与外形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以“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交代了蜀地最终打通道路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表达万物各有主宰这一哲理时,认为非已所有,就不应该有所索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
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
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可使也。
”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俯而笑。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
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谨奉教。
文言文阅读训练:[清]彭象升《重建灵山留衣亭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距县西五十里,有灵山寺,创于唐僧大颠。
当昌黎韩公①刺潮州时,祀神海上,留宿其地,因与大颠往来。
后改刺袁州,留衣为别,山故有留衣亭。
屡经兵焚麴为茂草父老仅传其处而已余窈惟今天子德洽四姿,民殷物阜。
凡浮屠、老子之宫,与夫一丘一壑,才人逸士所当留连而与托者。
而斯亭者,重以韩公之流风余韵,顾听为荆榛之墟,是亦守土者之羞也!爰捐俸金五十,花材鸠工,经始于辛巳八月,阅四月始成。
置酒于亭,客起而问曰:“韩公生平排斥佛老不遗余力,时又以谏迎佛骨被谪,则公于僧宜深恶而痛绝之,何忽于大颠情好殷勤?”予日:“公不云乎,'人固有墨名而儒行者,可以与之游乎'②!若大颠,固所谓问其名则非、较其行则是者也。
唐宪宗崇尚释氏,舁佛骨入大内,朝野倾动若狂,士庶解衣散钱,惟恐不及。
韩公以大儒自命,不惮死祸,抗表争论。
而大颠于佛法大盛之日,穷处海滨,友木石而假蛇虎。
不为利疚,不为威服,公与大颠同之。
然则,方以内惟公一人,方以外惟大颠一人,两相契合,莫逆于心,固未易为一二流俗人道者。
而必拘拘较论于儒释之迹,不亦浅之乎视韩公也哉!”夫修举废坠,并论著古人遗事,以阐幽而解惑,有司之事也。
山川景物之尊裾,草木烟云之杳霭,登斯亭者,宜自得之,故不备载焉。
(节选自《潮阳县志•重建灵山留衣亭记》,有删改。
作者是彭象升,其时任潮阳知县)材料二:知道贵明,守道贵笃。
知而不明,则莫所适从,是谓畔道;守而不笃,则出入是非,是谓惑道。
观夫佛骨一表③,其辞严义正,至今读之,犹有生气。
独惜乎知之有足与,西其守未笃也。
盖当夫谪潮幽居,而大颠密迩,则夫平生以辟,考自许者,其刚方正直之气,盖奄奄殆尽矣。
而韩愈留衣古寺之为,是延乎盗而人之门矣,恶在其为辟佛老哉。
(节选自林大钦《东圃先生文集》,有删改)注:①韩愈因谏迎佛骨而被贬潮州。
在潮期间,与大颠和尚结交。
“陈策,建昌南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陈策,建昌南城人”阅读答案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陈策,建昌南城人。
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
其子与猾驵①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
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
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策请试以鞍,亢亢②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
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
其人曰:“向见君帑③有之,今何靳④?”策曰:“然,有质钱⑤而没者,岁月已久,丝力糜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
”危整者,建昌南城人。
买鲍鱼,其驵舞秤权⑥阴厚整。
鱼人去,身留整傍,请曰:“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入之,愿畀⑦我酒。
”整大惊,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
又饮驵醇酒,曰:“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注释】①驵:zǎng马匹交易的经纪人,后泛指经纪人。
②亢亢:刚直、硬。
③帑:t?ng储存钱财的库房。
④靳:jìn吝惜,不肯给予。
⑤质:质押的钱物。
⑥秤权:秤锤。
⑦畀:bì给予。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不忍∕移之他人。
B.官人∕疑策爱也。
C.亢亢终日∕不得被。
D.追鱼人数里∕返之。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谢()(2)病()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
(2)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11.概括陈策所做的两件事。
(2分)12.从陈策与危整两人身上,你获得了什么?(2分)参考答案8.C9.(1)道歉(2)坑害10.(1)我这东西是从质人手中买来的,怕不是真品,作个验证让你看。
考点24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对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后不难发现,关于“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直接单独设题的很少,基本都是隐性考查,且与句子翻译放在一起考查的情况较为常见。
综观近年考情,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考查点覆盖全面。
考纲中所规定的特殊句式基本上全都会涉及,如判断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等。
固定结构的考查频率也较高。
2.考查更注重基础。
高考考查的都是考纲中所涉及的特殊句式及常见的固定结构,并且一般在课本中都能找到相同形式。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等。
3.大都采用主观题的考查形式。
本考点主要在主观翻译题中出现,基本没有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的。
基于此,备考2019年高考,需要从基础入手,全面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尤其是考纲所规定的几种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等。
课本中常见的固定结构也是不容忽视的,如“孰与”“奈何”“何……为”“岂……欤”“直……耳”“无以”“有所”等。
此外还要做到灵活掌握,活学活用,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
类型1 判断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七月己丑,帝亲总六军十馀万,次河桥。
高欢引军东度。
丙午,帝率南阳王宝炬、清河王亶、广阳王湛、斛斯椿以五千骑宿于瀍西杨王别舍,沙门都维那惠臻负玺持千牛刀以从。
有牛百头,尽杀以食军士。
众知帝将出,其夜亡者过半。
清河、广阳二王亦逃归。
略阳公宇文泰遣都督骆超、李贤和各领数百骑赴。
骆超先至。
戊申,贤和会帝于崤中。
己酉,高欢入洛,遣娄昭及河南尹元子思领左右侍官追帝,请回驾。
高昂率劲骑及帝于陕西。
帝鞭马长骛至湖城,饥渴甚,有王思村人以麦饭壶浆献帝,帝甘之,复一村十年。
是岁二月,荧惑入南斗,众星北流,群鼠浮河向邺。
梁武跣而下殿,以禳星变,及闻帝之西,惭曰:“虏亦应天乎?”帝至稠桑,潼关大都督毛洪宾迎献食。
八月,宇文泰遣大都督赵贵、梁御甲骑二千来赴,乃奉迎。
2019-2020学年清流县沙芜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就算让贾公彦拍破脑袋,也不会知道在一千年后,他会被人们认为是指纹识别技术的最早发现者。
这位唐朝的儒生凭借对周礼的研究,曾做过太常博士。
《周礼》中介绍过周代的一个官职“司市”,类似于现在的市场监管人员。
在对“司市”的描述中,提到了一个词叫“质剂”。
汉代的郑玄注释说:“质剂谓两书一扎,同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
”“下手书”这个汉代的名词到唐朝时已经不被人熟悉了,贾公彦就在《周礼义疏》中写道:“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
”也就是说,汉朝的“下手书”就相当于唐朝的一种被称为“画指券”的契约文书,它要求签约的甲乙方及中间人都要把手指在纸张上平放,画下食指上三条指节,以此作为证明。
本来,贾公彦的这条注释十分平常,但德国学者罗伯特·海因德尔偶然看到了这一段文字,顿时大感兴奋。
他不仅将文字的内容写入了其在1927年出版的《指纹鉴定》,还盛赞贾公彦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阐述指纹性质及其应用的人。
于是,贾公彦这位古人就莫名其妙地多了一个身份——指纹识别第一人。
欧洲人对指纹的应用似乎要晚得多。
但在认清了指纹的科学性质之后,他们迅速地把这些发现应用到了实践。
渐渐地,人们还发现人脸、虹膜、声纹、DNA等都有和指纹类似的独特、唯一的性质,可以被用来进行人的身份识别。
于是,一种全新的,综合运用多种高科技手段,通过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等“生物密钥”来实现个人身份鉴别的技术就诞生了。
这种技术,就是我们现在十分熟悉的生物识别技术。
近几年,在智能手机、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进之下,生物识别技术更是迅速普及。
有了按指纹、刷脸等技术,我们就不再需要记忆繁琐的密码,进行身份验证时的效率一下子就提升了很多。
当然,生物识别技术也有着缺陷和相应的风险。
用生物密钥来进行身份识别的原理就是对关键点采样,然后对这些采样点的特征进行比对。
2023三明市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给下列划线的词语注音。
________________山门圮于河棹数小舟(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众服为确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B.当求之于上流/生于忧患C.其反激之力/然则天下之事D.如是在啮/如其言(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沿河求之。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B.石必倒掷坎穴中。
(用石头把坑洞填满)C.寻十余里无迹。
(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D.竟不可得。
(最终没找到)(4)请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5)寺僧们、讲学家和老河兵分别代表了哪三种生活态度?2.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款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0XX年湖南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答案解析翻译译文20XX年湖南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答案解析翻译译文20XX年湖南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答案解析翻译译文《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
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
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
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
”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
”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
”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
”备从其计,故众遂强。
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
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
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
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
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自就撰集,已垂期月。
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亮知荆州次当受敌次:驻军B.乃投毦而答曰投:扔掉C.将军自度何如也度:估计D.则非亮先诣备诣:谒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的理解。
辽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末语文分类汇编(师生版)文言文阅读辽宁省朝阳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韦应物,京兆长安县人也,少游太学。
当开元、天宝间,宿卫仗内,亲近帷幄,行幸毕从,颇任使负气。
洎渔阳兵乱后,流落失职,乃更折节读书。
屏去武功之上方,复返津上,园庐芜没,贫无以自业,客游江淮间,所与交结,皆一时名士,因从事河阳,去为京兆功曹,摄高陵令。
永泰中,迁洛阳丞。
两军骑士,倚中贵人势,骄横为民害,应物疾之,绳以法,被讼弗为屈,弃官。
大历十四年,除栎阳令,复.以疾谢去,归寓西郊,择胜隐于善福祠,从诸生学问,澹如也,建中二年,拜尚书比部外郎。
明年,出为滁州刺史。
滁山川清远,山中多隐君子,应物风流..岂弟,与其人览观赋诗,郡以无事,人安乐之。
四年十月,德宗幸奉天,应物自郡遣使间道奔问行在所。
明年使还诏嘉其忠俄擢江州刺史。
居二岁,召至京师。
贞元二年,由左司郎中补外,得苏州刺史,在郡延礼其秀民,抚其惶葵甚思。
久之,白居易自中书含人出守吴门,应物罢郡,寓于郡之永定佛寺。
太和,以太仆少卿兼御史中丞,为诸道盐铁转运、江淮留后,年九十余矣。
应物性高洁,善为诗,气质闲妙,浑然天成,初若不用工,而近世诗人莫及也。
白居易尝语元稹曰:“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深得讽谏之意,而五言尤为高远雅淡,自成一家。
”其为时人推重如此。
《新唐书·文艺传》称应物有文在人间,史逸其传,故不录。
予爱其诗,因考次其平生,恨史官编摩疏陋耳,嗟夫!应物崎岖,身阅盛衰之变,晚乃折节学问,其诗往往及治道。
士固有悔而能复,厄而后奇者,如应物有以自表见于后世,岂偶然哉?(节选自南宋·沈作喆《补韦刺史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
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
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
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
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
从之。
两遭丧,俱起复。
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
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
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
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
雨亦旋降,岁大丰。
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
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
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
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
英宗即位,进尚书。
正统二年五月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
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
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
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
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
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
帝以源有劳,置不问。
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①。
智以闻,诏两责之。
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
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
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
累月,释还职。
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
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
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
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
八年致仕,卒。
注:①直庐:旧时侍臣值宿之处。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A.奏减浙东濒海渔课课:赋税
B.俾驰驿之任俾:使,让
C.免逋赋杂役逋:拖欠
D.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报:上报
1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魏源有为的一组是(3分)
①西安大疫,疗活甚众②两遭丧,俱起复
③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④发仓廪,免逋赋杂役
⑤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⑥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魏源治政宽缓,体恤百姓。
他巡按陕西救治瘟疫中的百姓,并奏请输钞代税;河南旱灾,他开仓赈济百姓,流亡的百姓逐渐回归家园。
B. 魏源治边有方,守卫为务。
他整治大同、宣府边务,派遣、奏请更换将吏守卫,修筑军事设施,储备军火,妥善安置军民,稳定了边境。
C. 魏源理政有为,深得皇帝信任。
他整治大同、宣府边务时,
皇帝准许他便宜行事;谏官上奏弹劾他临边擅自更换设置大臣,皇帝不予追究。
D. 魏源治狱平恕,但亦有不当。
例如他认为计资的建议过于苛刻,就没有上报朝廷。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
智以闻,诏两责之。
(4分)
答:
(2)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
(4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