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生电 教案设计(鲁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2
电生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电磁铁,知道电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电磁铁的过程,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
2.体会评估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探究通电直导线和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情况及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2.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教学准备】小磁针、导线、电池、开关、铁屑、穿过直导线和螺线管的有机玻璃板、螺线管、条形磁铁。
【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磁体在它的周围空间能产生磁场,那么不用磁体能否在空间产生磁场呢?新课讲解:一、电流的磁效应设问:学校的电铃是怎么响起来的?磁悬浮高速列车是怎么悬浮的?让我们从1820年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对电流磁现象的发现说起吧。
1.在小磁针的上方拉一根与小磁针平行的直导线,当直导线上通电流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小磁针发生了偏转。
)思考:(1)小磁针为什么发生偏转?(小磁针受到了力的作用。
)(2)没有其它的物体与之直接接触,那么什么东西能使小磁针受到力的作用呢?(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
)结论: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
2.改变电流的方向,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方向有什么变化?(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发生改变,指向与原先相反。
)说明:磁场的方向与原先相反,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既然通电的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那么怎样才能观察到磁场的分布呢?(用铁屑来显示磁场的分布。
)3.在有机玻璃上均匀地撒上一些铁屑,给直导线通电后,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在直导线周围的分布情况。
现象:铁屑的分布呈同心圆状,且越靠近直导线铁屑越多,即磁感线越密集,说明磁场越强。
直线电流的磁场分布特点:通电直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直线电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是一个个同心圆,距离直线电流越近,磁性越强,反之越弱。
磁生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评 板书:电磁感应: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
感应电流: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流
教师介绍法拉第的事迹
让学生感受科学家顽强的钻研精神
二、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问题1:导体在磁场中怎样运动才会产生感应电流呢?
结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2、问题2: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演示:改变切割方向或磁场方向
结论:改变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或改变磁场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会改变;若同时改变两者方向,则感应电流方向不变。
3、问题3: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
导体在磁场中
的运动情况
感应
电流 电路闭合
静止
切割磁感线
不切割磁感线
电路断开
静止 切割磁感线 不切割磁感线
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完成书上左图所示的表格,并能归纳产生
感应电流的条件
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
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通过实验,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通过。
第1节磁生电的探索自主预习叭皆新电磁感应现象1 •历史的回顾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它提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2.实验观察(1)没有电池也能产生电流: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回路中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2)磁铁与螺线管有相对运动时也能产生电流:在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的瞬间,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条形磁铁在螺线管中保持不动时,电流表的指针不发生偏转•如图所示.3.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穿过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回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4.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对电生磁与磁生电的正确揭示,展现了电与磁间的密切联系和对称统一,为电磁学理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电磁技术的发展,引领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1.思考判断(1)奥斯特发现了“电生磁”的现象之后,激发人们去探索“磁生电”的方法. (V)(2)英国科学家牛顿一直坚持探索电磁感应现象,历时近十年的探索,终于获得了成功. ( X)(3)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V)2 .合作探究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这时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是否一定发生了变化?【提示】只要有感应电流产生,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一定发生变化.I IEZU<TT ANIILT GONC T ZHUNCiNAN(1)由于磁场和闭合回路的相对运动改变磁通量,如图甲所示,当磁铁向下移动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甲乙(2)由于电流改变而改变磁通量,如图乙所示,当直线电流I增大时,线圈abed中的磁通量增加.2 .磁场不变,由于处在磁场中的闭合电路的面积S发生变化而引起磁通量的变化(1)闭合回路与磁场的夹角保持不变,改变闭合回路的面积,如图甲所示.用力将闭合金属弹簧圈拉大的过程,线圈磁通量减小.(2)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使闭合回路磁通量改变,如图乙所示.当导体棒ab 向右运动时,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减小.(3)由于闭合回路和磁场的夹角改变从而改变有效面积,如图丙所示,线框abed绕OO轴转动.(4)由于磁场和处在磁场中闭合回路面积都发生变化时,引起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例】如图所示,在有界匀强磁场中有一矩形线圈abed垂直磁场放置,现使线圈做如下几种运动:(a)向上加速平移(未出磁场),(b)匀速向右平移,(c)绕ab边旋转90°,其中线圈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在判断是否有感应电流时,除了确定是闭合电路外,要着重判断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是否变化,以及和磁感线的夹角是否发生变化,以确定磁通量是否变化,从而确定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 解析] 要判断线圈中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则需判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在(a) 中,穿过线圈平面的磁感线始终与线圈平面垂直且线圈在磁场中的面积未发生变化,所以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变化,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产生.在(b) 中,线圈平移出磁场的过程中,在磁场中的面积逐渐减小,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在减少,所以线圈中有感应电流产生.在(c) 中,线圈从图示位置绕ab 边转动90°的过程中,线圈面积不变,但磁感线与线圈平面的夹角越来越小,穿过线圈的磁感线条数在减少,故磁通量越来越小,线圈中有感应电流产生.[ 答案] (b)(c)磁通量是指在磁场中穿过某一面积S的磁感线条数,所以在判断穿过回路的磁通量是否变化时,可以通过判断穿过回路的磁感线条数是否变化来分析判定.1.一个闭合的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的原因可能是( )A.线圈周围一定没有磁场B.线圈周围虽然有磁场,但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太小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D.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一定为零C [ 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而不是看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是否为零,由于该线圈是闭合的,则没有感应电流的原因一定是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所以C 选项正确.]2.如图所示,下列各种情况中,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增大的有( )甲乙丙丁A.图甲所示,在匀强磁场中,先把由弹簧状导线组成回路撑开,而后放手,到恢复原状的过程中B.图乙所示,裸铜线ab在裸金属导轨上向右匀速运动过程中C.图丙所示,条形磁铁拔出线圈的过程中D.图丁所示,闭合线框远离与它在同一平面内通电直导线的过程中B [由①二BS得,题图甲穿过回路的磁通量随闭合回路面积的减小而减小;题图乙穿过回路的磁通量随闭合回路面积的增大而增加;题图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随磁极的远离而减小;题图丁离通电直导线越远,磁场越弱,穿过线框的磁通量越小,故选项B正确.]3.(多选)如图所示,线框abed从有界的匀强磁场区域穿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进入匀强磁场区域的过程中,abed中有感应电流B. 在匀强磁场中加速运动时, abed 中有感应电流C. 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运动时, abed 中没有感应电流D.离开匀强磁场区域的过程中, abed 中没有感应电流AC [在有界的匀强磁场中,常常需要考虑线框进场、出场和在场中运动的情况, abed 在匀强磁场中无论匀速还是加速运动,穿过abed 的磁通量都没有发生变化.]4 .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两条平行的金属导轨,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导轨上 有两条可沿导轨自由移动的金属棒ab 、ed ,与导轨接触良好.这两条金属棒ab 、ed 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 i 、V 2,若井字回路中有感应电流通过,则一定有()A . v i >V 2C. V i = V 2 D [只要V i 、V 2速度不相等时,回路的面积发生变化, 就会引起磁通量变化而产生感应电 流.]当堂达标勺固理基1.下列现象中涉及电磁感应的是()ABCDB [A 、D 是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C 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B 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2 .如图所示,线圈两端接在电流表上组成闭合电路.在下列情况中,电流表指针不发生 偏转的是()A. 线圈不动,磁铁插入线圈B. 线圈不动,磁铁从线圈中拨出C. 磁铁不动,线圈上、下移动D. 磁铁插在线圈内不动D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圈和电流计已经组成闭合回路,只要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圈中就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计指针就偏转.在 选项A B 、C 三种情况下,线圈和磁铁发生相对运动,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 应电流;而当磁铁插在线圈中不动时,线圈中虽然有磁通量,但磁通量不变化,不产生感应 电流.]3.(多选)如图所示,线圈 M 和线圈P 绕在同一铁芯上,则( ) A. 当合上开关S 的瞬间,线圈P 中没有感应电流B . V i <V 2D. v i z V 2B.当合上开关S的瞬间, 线圈P中有感应电流C.当断开开关S的瞬间, 线圈P中没有感应电流D.当断开开关S的瞬间, 线圈P中有感应电流BD [ 闭合开关S的瞬间, 线圈M中有电流通过,电流产生磁场,穿过线圈P的磁通量增大,线圈P中产生感应电流•断开开关S的瞬间,线圈M中电流消失,电流产生的磁场消失,穿过线圈P的磁通量减小,线圈P中产生感应电流.]4.如图所示的条形磁铁的上方,放置一矩形线框,线框平面水平且与条形磁铁平行,则线框在由N端匀速平移到S端的过程中,线框中感应电流的变化情况是()A.线框中始终无感应电流B.线框中始终有感应电流C.线框中开始有感应电流,当线框运动到磁铁中部上方时无感应电流,以后又有感应电流D.开始无电流,当运动到磁铁中部的上方时有感应电流,后来又没有电流B [在线框平移的过程中,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先减小后增大,因此有感应电流.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始终在变化,所以说始终有感应电流,B对.]。
电生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2.知道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会用安培定则判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过程与方法: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和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奥秘;通过奥斯特的“偶然发现寓于必然性之中”让学生知道科学发明中“机遇”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通过了解我国古代的磁文明,激发学习热情;通过介绍我国近代“磁文明的衰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及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教学难点】奥斯特实验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教学。
【教学准备】一根硬直导线,干电池,小磁针,铁屑,螺线管,开关,导线若干,小铁钉,课件【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再练法、“堂堂清”法、实验探究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及识图能力法【教学过程】一、、先学(学生预习、自学并练习下面的题,不要求每个题都要全部正确。
上课前完成)1、1820年,丹麦科学家______把连接电池组的导线放在和磁针平行的位置上,当导线通电时,磁针立即偏转一角度,这个实验表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_____。
2、通电螺旋管外部的磁场跟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通电螺旋管的两端相当于条形磁铁的____________,它们的极性是由____________确定的.二、后教(引入新课)老师复习提问:当把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时,观察到什么现象?其原因是什么?(观察到小磁针发生偏转。
因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小磁针只有放在磁体周围才会受到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吗?也就是说,只有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吗?其他物质能不能产生磁场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
然后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大量实物,引起学生兴趣。
鲁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磁生电》说课稿一、说教材鲁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的《磁生电》是该教材中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磁生电现象和电磁感应原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磁场和电流之间的关系,掌握磁生电的基本原理,理解电磁感应的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磁生电》这一章节,学生能够了解磁生电的基本原理,掌握磁感线以及导线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目标:通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1.磁生电现象的描述:通过实验展示磁生电现象,让学生了解磁场以及导线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2.电磁感应原理的理解:通过实验和示意图的展示,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1.磁感线与导线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理解磁感线与导线的相互作用。
2.磁场与电流之间的关系的理解: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让学生理解磁场能够产生电流。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我们先通过一个小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亲自体验磁生电现象。
我们可以准备一根导线和一个磁铁,让学生将导线与磁铁接触,然后观察导线中是否会有电流产生。
2. 知识讲解接下来,我们将介绍磁生电的基本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给学生讲解磁感线与导线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让学生理解磁感线与导线的相互作用。
然后,我们可以引入电磁感应的概念,并让学生理解磁场能够产生电流。
3. 实验探究为了深入学生对磁生电的理解,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磁场的大小、方向和导线的位置来观察电流的变化。
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对磁生电现象的理解。
4. 拓展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些拓展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磁生电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等。
鲁科版初中物理第十章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与磁的基本概念,理解电生磁和磁生电的现象。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并能够设计简单的电磁铁。
3.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性质,知道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4.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1. 电与磁的基本概念2. 电生磁和磁生电的现象3. 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和应用4. 电磁波的基本性质和传播速度教学重点:1. 电生磁和磁生电的现象2. 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和应用3. 电磁波的基本性质和传播速度教学难点:1. 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2.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的计算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电磁铁、铁钉、导线、电池等。
2. 教学多媒体:PPT、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了解电流和磁场的关系。
2. 提问:你们知道电与磁有什么关系吗?电能生磁吗?磁能生电吗?二、电与磁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讲解电与磁的基本概念,如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等。
2. 通过PPT和示例,讲解电生磁和磁生电的现象。
三、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和应用(10分钟)1. 讲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如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磁场,磁场吸引铁钉等。
2.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电磁铁的工作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的应用,如电铃、电磁继电器等。
四、电磁波的基本性质和传播速度(10分钟)1. 讲解电磁波的基本性质,如电磁波的产生、传播、接收等。
2. 讲解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如光速、无线电波速度等。
3. 通过PPT和示例,讲解电磁波的应用,如手机、电视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提问:你们对电与磁有什么疑问吗?可以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铁,并观察其工作过程。
2. 让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做好课后巩固。
磁生电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磁生电的原理和规律。
2.能够进行简单的磁生电实验,并利用实验结果解释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1.磁生电的原理和规律。
2.磁生电的实验设计与实施。
3.实验结果分析与解释。
教学过程:Step 1:热身(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磁铁和铜线,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铜线接触磁铁后的现象。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思考铜线上是否会有电流产生,为后续磁生电实验做准备。
Step 2:理论讲解(2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讲解磁生电的原理和规律,包括磁场对导体运动电荷的影响、洛伦兹力的作用等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这部分可能比较抽象,教师可以通过动画等方式进行辅助说明,增加学生的理解和兴趣。
Step 3:实验设计(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磁生电实验的设计。
首先,通过讲解实验目的和步骤,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实验器材和步骤。
其次,教师提供一些实验内容的选择,例如磁铁和铜线的接触、磁铁在导线附近运动等,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实验内容进行设计。
Step 4:实验操作(3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帮助,并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Step 5:结果分析与解释(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例如电流的产生、方向的变化等,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磁生电的规律。
Step 6:实验总结(10分钟)学生对实验进行总结,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实验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Step 7: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给予学生一些拓展延伸的问题,例如当磁铁的强度发生变化时,会对磁生电现象有什么影响等等。
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1.磁铁2.铜线3.实验器材:导线、电池、电流表等。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实验前的设计方案、实验操作的顺利与否等。
2.评估学生在结果分析与解释环节的理解和准确性。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一章电磁感应第一节磁生电的探索(教案)教师:沈雄斌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物理选修3-2的开篇,在电磁学的学习过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电磁感应现象认知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节的主要内容可以总结为两大部分:1、磁生电的探索历程:本部分的目的在于通地过简述若干科学家在磁生电探索过程中的贡献,让学生感受科学发现过程的态度与精神,并从中得到启发。
2、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实验探究是学生发现和验证物理规律,理解物理知识极为重要的途径,本部分教材上安排三个实验要求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2、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清楚电能够生磁,并能判断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了解什么是磁通量;(2)知道电路中要有电流,电路必须是闭合回路;(3)在初中,学生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
(4)能较熟练的使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有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知识的经验。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一)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3)通过实验与探究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过程与方法:(1)利用互联网搜索,收集科学家在磁生电探索中的成与败,感悟科学发现的过程,并与同学分亨交流;(2)通过科学探究,认识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并能通过交流得到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分析现象、团结协作、讨论交流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难点: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三、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依托,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以互联网为教学辅助工具,科学实验探究为认知手段,互动交流讨论为学习方式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节2021鲁科版选修第一节《磁生电的探索》word教案1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白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觉相关的物理学史;(2)明白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3)明白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4)会使用线圈以及常见磁铁完成简单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领会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看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觉中的重要性;(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鼓舞自己。
教学重点:明白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觉相关的物理学史。
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巨历程。
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巨历程。
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摸索,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运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一、电磁感应的探究历程1、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觉电流磁效应的内容。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摸索并回答:(1)是什么信念鼓舞奥斯特查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如何样的历史背景?(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如何样做的?(3)奥斯特发觉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如何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说明?(4)电流磁效应的发觉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摸索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2、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觉电磁感应的内容。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摸索并回答:(1)奥斯特发觉电流磁效应引发了如何样的哲学摸索?法拉第持如何样的观点?(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如何样做的?(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差不多上以失败告终,失败的缘故是什么?(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觉了电磁感应现象,他发觉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如何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要领”是什么?(5)从法拉第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磁生电》教学设计
四、夯实基础
五、典例分析及强化训练一人主做,组长指导
将实验现象填入表格
先完成实验的两组将实验现象填入课件中
实验
次数
线圈运
动情况
磁场
方向
灵敏电流计指
针偏转情况
1 静止向上
2 上下向上
3 前后向上
4 左右斜
向
向上
5 向左向上
6 向右向上
7 向左向下
8 向右向下
观察汇总现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完成学案中夯实基础部分,梳理本节基础
知识
1.下列过程中一定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
A、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B、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
C、只要导体在磁场中运动
D、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
感线运动
2.在图中,a表示垂直于纸面的一根导体的横
截面,导体是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它在磁场
中按如图所示的方向运动,其中不产生感应电
流的是()
学生自主思考后上台展示解析例题
没有问题后完成强化训练题
巡视,发现实验过程中存在
问题并及时解决
重点理解什么是切割
自制道具模拟磁场,直尺代
替导线在磁场中运动,分析
能使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的
运动有什么共同点
巡视,面批
对学生讲解不到位的地方进
行规范
六、达标检测自主完成达标检测
组员:1—4题达标,挑战5—6题
组长:1—5题达标,挑战第6题
巡视,面批,了解学生本节
达成度
备注。
磁生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
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概括出电磁感应。
【教学难点】
由实验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电磁感应。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通过实验,引入新课
重做奥斯特实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
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能生磁。
那么逆向思维将会怎么样?磁能否生电?怎样能使磁生电?
二、用实验来探究磁能否生电
先设计实验,从实验需要器材、实验条件、实验操作入手。
(一)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
实验器材:蹄形磁体、电流表、导线、直导线、铁架台、细线
实验操作:
1.将直导线用导线和电流表相连,用细线将直导线悬挂在铁架台上(不要挂太高)。
2.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静止,换用不同强度的磁体,观察到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这说明没有产生电流。
3.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中上、下运动,观察到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这说明没有产生电流。
4.将直导线在磁场中左右运动,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偏转。
这表明有电流产生。
5.将直导线在磁场中斜着运动,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偏转。
这表明有电流产生。
如果把磁感线想象成一根根实实在在的线,把导线想象成一把刀,表达起来会方便些,讨论一下如何表达。
(二)电磁感应现象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他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发现了这一现象,这种热爱科学,坚持探索真理的可贵精神值得学习。
这一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开辟了电的时代,所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