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小安全常识(新编版)
- 格式:docx
- 大小:227.71 KB
- 文档页数:4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静电是在身体或物体表面积累的一种电荷现象,常见于干燥的环境中。
虽然静电本身对人体来说一般并不危险,但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和防止静电累积,可能会引发诸多安全问题,例如引发火灾、破坏敏感设备等。
因此,了解静电的产生和防护是至关重要的。
一、静电的产生原因静电的产生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 摩擦:当两个物体擦拭或摩擦时,电子从一个物体上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导致两物体带上相反的电荷。
2. 分离:某些物质会通过分离过程产生静电荷,例如塑料薄膜在剥离时会带电。
3. 电离:当空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时,会形成离子,使空气带电。
二、静电的危害1.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静电会造成人体不适,如皮肤干燥、刺痛感等。
同时,在静电累积较高的环境中,人体接触某些敏感设备会导致设备损坏或电击。
2. 火灾危险:静电可以通过火花引发可燃物的爆炸或火灾。
当静电发生放电时,如果接近易燃气体或可燃性液体,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3. 设备损坏:某些敏感的电子设备对静电非常敏感,高强度的静电放电可能会损坏这些设备。
三、静电防护措施为了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常见的静电防护措施:1. 使用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是一种用于去除物体表面电荷的装置,通过释放相反电荷来中和静电,减少静电积累。
常见的静电消除器包括离子风机、离子风枪等。
2. 定期清洁和保湿:保持工作环境清洁,定期清洁地面、设备和工作台面,减少灰尘和污垢的积累,同时保持工作环境湿度适宜,可减少静电的产生。
3. 使用防静电设备:有一些衣物、鞋子、手套和地板是专门用于防静电的,可以有效地消除或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4. 接地保护:在工作环境中,合理使用和连接接地装置,将静电释放到地球中,减少电荷的累积。
5. 避免直接接触敏感设备: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可能会受到静电影响的敏感设备,如计算机芯片、电子元件等。
对于需要处理敏感设备的工作,应该采取合适的防静电工具和设备。
防静电消防安全专项知识防静电消防安全专项知识第一章静电防控1.1 静电的形成与危害静电是由于物体带电不平衡而产生的电荷,可以通过电子的移动来释放。
静电的形成与摩擦、分离、电离等过程有关,当两种不同材料之间发生摩擦或分离时,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导致物体带正负电荷。
静电对人体和设备造成的危害包括火灾、爆炸、伤人伤物等。
1.2 静电产生与积聚的条件静电产生与积聚的条件包括:(1)摩擦:当不同材料之间相互摩擦时,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导致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2)分离:当两种材料之间分离时,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导致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3)电离:当气体分子中的原子或分子接受或失去电子而形成离子时,会导致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1.3 静电的消除与防控方法静电的消除与防控方法包括:(1)接地:将静电导入地面,通过接地导线或接地材料来释放和消散静电。
(2)增湿: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聚,可以通过加湿器等设备来实现。
(3)防静电材料:使用具有导电性能的材料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聚,如防静电地板、防静电服等。
(4)消除静电源:定期清洁和维护设备和器具,避免积聚静电。
第二章消防安全常识2.1 火灾的产生与传播火灾的产生与传播与燃料、氧气和火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火灾的三要素包括燃料、氧气和火源。
当燃料与氧气达到一定的比例时,火源的引燃作用会导致火灾的产生和传播。
2.2 灭火器材与使用方法常见的灭火器材包括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
在灭火过程中,需要采取正确的使用方法,包括拉下拉环或揭开安全销、拿起灭火器、对准火源、按压灭火器的喷射按钮等。
2.3 灭火器械的日常检查与维护灭火器械需要进行定期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包括检查压力是否正常、检查灭火器械的外观是否有损坏、检查喷头是否堵塞等。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更换或维修。
2.4 灭火器材的存放和设置位置灭火器材的存放和设置位置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例如需要设置在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器材井等位置,并且需要保证易于操作和使用。
防静电基本常识准则静电是指物体通过摩擦、接触等方式而带上电荷,从而产生电荷不平衡的现象。
当电荷不平衡时,就会发生静电放电,造成电击、火花、设备损坏等问题。
为了避免静电产生和减少其对物体的危害,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防静电常识和准则。
1.防静电材料:选择不易带电的材料。
一些常见的防静电材料有铝、钢铁、塑料(尤其是具有针对静电设计和防护功能的特殊塑料),以及一些特殊的导电涂料。
2.接地:将物体的导电部分连接到地线上,以便将积累的电荷释放到地。
接地可以通过建立接地线、使用接地板或使用接地装置等方式实现。
3.避免摩擦和擦拭:尽量减少物体之间的摩擦和擦拭,因为这些活动会引起静电的产生。
4.避免干燥环境:干燥环境容易产生静电,因此要尽量保持环境湿润。
可以采取增加空气湿度、使用加湿器等措施。
5.防静电设备:使用专门设计的防静电设备,例如防静电脚垫、防静电手套、防静电衣物等。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减少人体静电的产生。
6.防静电工作台:针对需要防静电的工作环境,建立防静电工作台是必要的。
防静电工作台应该采用防静电材料制作,并正确接地。
7.做好静电防护:在操作易受静电影响的物品时,应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例如,在操作电子元件时,可以将手指涂抹一些导电剂,以减少电荷被激活的机会。
8.防止静电积聚:避免在易产生静电的环境中使用易带电的材料,尽量使用防静电材料。
对于需要维护和保养的设备,要定期清洁和检查。
9.提高人的静电防护意识:对从事与静电防护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加强静电防护意识的培养,掌握正确的防静电措施和操作方法。
10.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静电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静电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总之,了解和掌握防静电的基本常识和准则对于避免静电产生和减少静电对物体的危害非常重要。
通过使用防静电材料、进行接地、避免摩擦与擦拭、保持湿润环境、使用防静电设备、建立防静电工作台、做好静电防护、避免静电积聚、提高防护意识和定期检查维护防静电设备等多种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产生和减少其对物体的危害。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静电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是由于物体表面带有相互分离的正负电荷而产生的静电场。
静电现象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中出现,例如衣物与身体摩擦产生静电、天空中的雷电等。
虽然静电本身并不危险,但在某些情况下,静电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等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人们的安全,在一些特定的工作场所或环境中,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静电安全防护措施。
以下是关于静电安全防护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静电的形成及特点静电是由于物体的电荷分离而产生的,当物体表面存在正负电荷时,物体在与其他物体或环境接触时会发生静电放电。
静电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静电是暂时存在的,物体在与其他物体或环境接触后会失去静电;2. 静电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电荷量和电压;3. 静电在干燥的环境下更容易产生和积累,湿度越高,静电现象越少;4. 静电的放电能够产生火花,造成火灾和爆炸等危险。
二、静电的危害静电在某些特定场合下可能会引发危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火灾和爆炸:静电放电能够引发火花,当有易燃物质存在时,火花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2. 电击:当人体接触带有高静电电荷的物体时,可能发生电击现象,导致人身伤害;3. 电子设备故障:静电放电可能导致电子设备损坏或失效,造成经济损失。
三、静电安全防护措施为了防止静电引发的危险,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静电安全防护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方法:1. 防止静电积聚:在容易产生静电的场所,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增加空气湿度、使用导电设备等,来减少或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聚;2. 接地保护:对于产生静电的设备或物体,应该进行接地处理,将其与地球接触,以便将静电安全地散去;3. 静电消除器:对于需要频繁接触的物体,可以使用专门的静电消除器来消除静电,避免电击等伤害;4. 防火安全措施:在易燃环境中,应该采取相应的防火安全措施,如使用防静电地板、使用防爆电器设备等;5. 静电防护服装:在一些特定工作环境中,可以配备防静电服装,以避免静电的危害;6. 静电监测与测试:对于一些需要进行静电安全防护的场所或设备,可以设置静电监测仪器,对静电进行实时监测和测试,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 安全常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防静电小安全常识(新版)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accidents.防静电小安全常识(新版)静电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产生的方式很多,如接触、磨擦、冲流等等。
其产生的基本过程可归纳为:接触→电荷→转移→偶电层形成→电荷分离。
设备或人体上的静电最高可达数万伏以至数十万伏,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也常达数百至数千伏。
人体由于自身的动作及与其它物体的接触-分离、磨擦或感应等因素,可以带上几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静电。
静电是正、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
它是一种电能,留存在物体表现,具有高电位、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
静电控制的主要措施有:静电的泄漏和耗散、静电中和、静电屏蔽与接地、增湿等。
静电放电引起的元器件击穿损害是电子工业最普遍、最严重的静电危害,它分硬击穿和软击穿。
硬击穿是一次性造成元器件介质击穿、烧毁或永久性失效;软击穿则是造成器件的性能劣化或参数指标下降。
静电敏感元器件和印制电路板在生产过程中工序之间的传递和储放,必须使用防静电上料箱、元件盒、周转箱、周转托盘等。
以防止静电积累造成危害。
静电敏感元器件和印制电路板,作为成品进行包装时必须采用防静电屏蔽袋、包装袋、包装盒、条、筐等,避免运输过程中的静电损害。
电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其元器件、组件成品经常与设备工具等发生接触、分离,磨擦而产生静电,必须使用防静电坐垫、周转小车、维修包、工具、工作椅(凳)等,并通过适当的接地,使静电迅速泄放。
磨擦起电和人体静电是电子、微电子工业中的两大危害源,但产生静电并非危害所在,危害在于静电积累及由此产生的静电电荷放电,因此必须予以控制。
防静电消防安全专项知识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有不平衡的电荷,当这些电荷间的电压差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电火花的放电现象。
静电放电不仅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还会引发火灾和爆炸等危险,因此,在消防安全工作中,应重视防静电措施的落实。
一、了解静电的形成和危害1. 静电的形成:静电主要是由于摩擦、接触和分离等方式产生的。
例如,人体摩擦地毯或塑料地板,衣物摩擦席子、木桌等。
在这些过程中,电子会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导致电荷的不平衡,形成静电。
2. 静电的危害:静电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静电触电现象。
当人体接触具有高电压的物体时,会发生电流通过人体的情况,引起电击。
轻微的电击会引起麻刺感和轻微伤害,严重的电击则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心跳骤停甚至死亡。
此外,静电的放电还会引发火灾和爆炸。
在易燃和爆炸性环境中,静电放电可以引发火花,点燃气体、粉尘等可燃物,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
二、静电防护措施为了保障人员安全和消防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静电防护措施。
1.人员防护措施(1)注意穿着:避免穿着产生静电的材料,如尼龙、涤纶和塑料等。
可以选择穿棉麻或防静电服装,减少静电产生。
(2)维持适度湿度:适度的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积累。
在干燥的环境中,静电容易积累。
可以通过加湿器或保持室内通风来维持适度的湿度。
(3)防止摩擦和碰撞:避免产生摩擦和碰撞,减少静电的产生。
例如,底部带有导电性材料的椅子、塑料座椅头发无摩擦面,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摩擦。
(4)避免手工操作:避免进行容易产生静电的手工操作,如揉搓塑料袋、移动塑料桶等。
如果需要操作这些物品,可以佩戴防静电手套或使用静电散电装置。
(5)地面接地:在易静电积累的场所进行地面接地,减少静电的积累。
地面接地可以通过接地导线连接到大地或专门的接地装置上。
2.设备防护措施(1)防静电地板:在易积累静电的区域设置防静电地板,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防静电地板是一种导电地板,能够有效地把静电放电到地面。
防静电小常识1、静电:不是静止不动的电,而是在空间缓慢移动的电荷,是一种相对稳定2、起电方式:工业用电、电磁感应产生、因摩擦、接触、分离而起电。
3、能量:最大一般不超过45焦尔/立方米,在电磁空间积蓄的能量密度,却很容易达到106焦尔/立方米,二者相差105倍。
4、电位:静电电位可高达几千几万伏,电流却很小(10毫微安-9A)。
5、欧姆定律:R=V/I ,然而静电释放电路很难适用此定律。
6、静电的产生:物质是由原子组合而成的,而原子基本结构为质子、中子及电子。
质子与中子质量较高,结合力强,不易分离,紧密地形成原子核,而电子质量小,环绕原子核外,在正常情况下,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称不带电电中性。
当受到某种外力、摩擦、光电作用或各种能量(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的作用,使围绕原子核周围的电子脱离轨道,破坏了原子电中性状态,使原子的正负电失衡,电子逃逸于某一介面,如遇低电位介面,产生放电现象而产生。
7、机理:接触一电荷转移,当两种物体接触面距达到埃级时(10-8cm),就发生电荷转移,在界面形成“双层电”,而“双层电”的厚薄大小是随材料电阻率大小而异,当固体分开时带走电荷,摩擦双方各自带上极性相反的电荷。
8、耐热性树脂应用:无铅焊锡的应用,因它的熔点高,存在着封装材料的耐热性要求提高而产生,就低温无铅焊锡为+220℃。
9、静电的分类:(1)按起电的方式分:接触摩擦分离起电、静电感应起电、电磁感应起电、射线电离空气起电、物质三态变化起电、分子分裂起电、极化起电、场致发射起电。
(2)按带电体分类:固体带电、液体带电、气体带电、粉体带电、人体带电、生物带电。
(3)按电荷性质分类:单极性电荷、双极性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10、静电的危害:(1)半导体和IC生产线上的静电,人穿尼龙衣、塑胶底鞋在地板上走动,人身会带7-8KV电压。
(2)玻璃纤维制成的晶体载料盒滑过聚丙烯桌面易产生10KV电。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范本静电是指物体或者物质表面由于电子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电荷积累现象。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静电现象,并且静电也会带来一些潜在的危险。
因此,了解和掌握静电安全防护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与静电相关的安全防护知识。
一、静电的形成原因和危害1.1 静电的形成原因静电产生主要有三种方式:摩擦、接触和分离。
当两个物体发生摩擦或者接触时,它们的电子会发生转移或者重新排列,导致电荷分布不均匀,从而产生静电。
1.2 静电的危害静电的积累和释放会对人身安全和设备运行造成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触电危险:当静电放电时,会产生电流,如果人体接触到这部分电流,就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2)火灾与爆炸危险:在一些易燃易爆的环境中,静电的积累和放电会产生火花,从而引发火灾或者爆炸。
(3)设备损坏:静电对电子设备和敏感器件有很强的破坏性,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者失效。
(4)阻止正常工作:静电会产生电场,干扰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设备停止运转或者数据丢失。
二、静电防护措施为了避免静电带来的潜在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静电防护措施:2.1 使用防静电设备在一些对静电非常敏感的场合,比如实验室和电子生产工厂,可以配备防静电设备,如防静电工作台、防静电手套、防静电鞋等,来防止静电的积累和产生。
2.2 控制湿度湿度是影响静电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湿度越高,静电产生的可能性就越低。
因此,可以通过增加空气湿度的方式来降低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2.3 接地保护接地是静电消除的有效方式之一。
对于一些容易积累静电的设备或者物体,可以通过接地保护来将多余的电荷引导到地面上,从而避免静电引发的危险。
2.4 货物包装和处理在运输和储存一些易燃易爆等静电敏感货物时,应采取合适的包装和处理措施,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2.5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对于一些常用的设备和工具,定期检查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
及时发现并修复存在的静电危险点,可以有效地保障工作和生活的安全。
防静电安全知识什么是静电?静电是指由于电势差引起的电荷积聚,可在非导体物质表面或导体物质表面聚集电荷。
静电的产生原因包括摩擦、分离、电磁感应等。
为什么要防静电?静电具有很强的电荷积累和放电能力,一旦发生静电放电,将会对人和设备造成严重损害。
如静电放电会引起爆炸,破坏电子元件等。
因此,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累,避免静电放电事故的发生,成为重要的安全措施。
防静电的措施1.接地设备安装接地导线,能够将设备内部的电荷与外界接地连接起来,避免静电的积累和放电。
接地导线本身需要进行专业检测,确保其连通且符合标准。
2.置换流程换衣的过程中,由于物体表面会积累电荷,应避免使用化纤类织物制作工作服、毛毡鞋垫。
应穿着棉质衣服、鞋子,并使用防静电鞋垫避免电荷的积累。
3.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可以采用电化学、物理消除等方式消除静电。
具有应用范围广泛,使用方便等优点。
如生产线上的静电消除器,能够消除产品表面的静电,提高产品的质量。
防静电工具1.静电拖鞋静电拖鞋是一款专门针对静电制作的鞋子,具有良好的静电防护功能,适用于有静电敏感区域的场所。
2.静电手环静电手环适用于电子元器件工作人员,能够在工作过程中避免手部静电的积累和放电,保护元器件免受损坏。
3.防静电手套防静电手套是一种采用纯棉、亚麻等材料制作的手套,能够在操作过程中防止手部静电的积累和放电。
静电防范的注意事项1.废气管路和放电装置必须安装接地,避免静电产生。
2.需要避免静电敏感区域,如:医院,高档写字楼等,不要使用塑料流动盘来进行存储。
3.使用电器设备、光学和精密仪器等要经常进行清洁,以避免静电产生从而对其产生危害。
结语防静电知识对于日常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只有重视并且正确地防范,才能更好地保障人身和物业安全,确保生产和工作顺利进行。
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防静电工作。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静电是指在电荷分布不均匀或电荷运动时产生的电现象。
虽然静电的电流非常微弱,但当遇到易燃物、易爆物或敏感的电子设备时,静电可能引发火灾、爆炸或损坏设备。
因此,了解静电的危害,掌握静电安全防护知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静电的产生原因、危害以及静电安全防护的措施。
一、静电的产生原因静电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摩擦:当两种不同材料之间摩擦或剥离时,电子会从一种材料转移到另一种材料,导致两种材料带电。
2. 分离:当物体分离时,原本平衡的电荷分布被打破,导致物体带电。
3. 接触:当带电物体接触其他物体时,带电物体的电荷会转移到其他物体上,使其带电。
二、静电的危害静电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火灾、爆炸:在易燃气体、液体或固体周围存在静电时,静电的放电会引发火灾或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电子设备损坏:静电对电子设备非常敏感,静电的放电有可能破坏电路、电子元器件,使电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3. 人体触电:当人体带电时,接触地面或带电物体时会导致触电,造成人身伤害。
三、静电安全防护措施为了减少静电危害,需要采取一些静电安全防护措施:1. 防止静电的产生:在处理易产生静电的材料时,应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摩擦、分离和接触。
例如使用抗静电材料、涂覆导电材料、使用接地装置等。
2. 防止火灾、爆炸:在易燃气体、液体或固体周围,应采取防爆措施,如使用防爆设备、加强通风、控制静电积聚等。
3. 防止电子设备损坏:在操作电子设备时,应注意防静电。
可以使用抗静电工作台、穿戴抗静电服装、使用抗静电工具等,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传导。
4. 防止人体触电:在操作带电设备或带电材料时,应穿戴防静电鞋、手套等防护用具,确保自身和周围环境都处于相同的电位。
5. 定期检测与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静电防护设备和装置,确保其正常工作。
可以进行静电测试、地面阻抗测试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或更换。
6. 培训和宣传:对从事与静电接触的工作人员进行静电安全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对静电危害的认识,掌握正确的安全操作方法。
防静电小常识
防静电小常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保持室内一定的湿度。
可以通过洒水、喷水雾、勤拖地或使用加湿器等方法,提高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从而降低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2. 选择适当的衣物。
尽量选择全棉类的衣服,避免穿化纤类衣服,因为化纤类的衣服更容易产生静电。
3. 勤洗手、洗脸。
在看完电视、电脑等电子设备后,应该及时洗手洗脸,让皮肤表面的静电在水中释放掉。
4. 触摸墙壁除静电。
在要触碰别人或金属导体时,可以先触摸一下墙壁,或者手拿金属钥匙碰一下把手,然后再用手触碰,这样就可以避免被静电电到。
5. 增加皮肤表层湿度。
多喝水、多擦涂润肤霜,可以增加皮肤表层湿度,减少静电的产生。
梳头发之前,也可以给梳子沾点水,或者换用木梳、牛角梳梳头。
6. 去加油站加油时,要先放电。
自助加油机上有个输入信息的键盘,它的材质是金属并且是直接与地相接触的,车主在加油前输入自己的加油信息时就已将身上所携带的静电释放出去了。
7. 加油过程中不要回到车内。
以上是一些实用的防静电小常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静电是电荷在物体表面的分布不平衡而产生的一种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静电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不方便和危险,比如在冬天穿羊毛衣摸门把手时产生的电击感,或者在干燥的环境中,当我们接触到静电时,会引发火灾和爆炸等危险。
为了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静电安全防护知识。
1. 了解静电的产生和消除原理静电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电荷分布不平衡造成的。
电荷可以通过摩擦、压力和分离等方式产生。
当两种或多种物质发生摩擦时,会发生电子的转移,进而导致物体带电。
静电的消除可以通过接地、湿润物体表面和使用导电材料等方法来实现。
2. 静电危害的认识和理解静电可以引发火灾和爆炸等危险。
当静电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如果发生了电火花,就会产生火焰、爆炸或者引发化学反应,从而造成严重的伤害和财产损失。
此外,静电也可能对电子设备和仪器造成损坏。
3. 静电防护的基本原则静电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避免静电的产生、积累和释放。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3.1 控制湿度在空气中,湿度越高,静电积累的能力就越低。
可以通过增加空气中的湿度,来降低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可以使用加湿器或者其他湿化方法,尤其是在干燥的环境中,如实验室、工厂和办公室等。
3.2 避免摩擦摩擦是静电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静电敏感的区域,应避免不必要的物体摩擦。
比如,在搬运易产生静电的物体时,使用一些防滑垫料,减少物体的摩擦。
3.3 接地处理接地是静电防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将静电积累的物体与地面直接连接,可以通过地线或者接地扭簧来实现。
接地可以将物体表面的静电释放到地面,减少静电的积累。
3.4 使用静电控制器静电控制器可以在物体表面形成一个保护层,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静电控制器通常使用导电材料制成,比如导电塑料或者金属薄膜。
当物体与静电控制器接触时,静电会通过控制器消散或者流向地面。
3.5 使用抗静电材料一些材料本身具有抗静电的特性,可以用来制造防护设备和防护服装。
第六章安全及防静电常识⑴、工作中怎样预防人身触电事故①、发现有损坏的开关,电线等电气安全隐患,赶快向有关人员报告处理。
②、不懂电气技术或一知半解的人对电气设备不要乱装、乱拆。
③、不要用湿手、湿脚动用电气设备(如:按开关、按钮)④、清扫卫生时,不要用湿抹布擦电线、开关按钮,一定要搞卫生,请先断开电源。
绝对不要用水冲洗电线及各种用电器具。
⑵、万一有人触电怎么办?①、千万不能光着手去拉救触电者。
②、迅速切断电源(拉开关)。
③、赶快向领导报告。
1、机械常识贴片机是一个高速运动的机器,是多个机械部份组成的机器,有很多动力源(马达),动力传输机构(皮带、链条),动作机构(高速旋转的贴片头、工作台),机架、夹爪的移动,它们还有锋利的切纸刀口等。
象这些转动、移动的机械,如果在使用操作过程中稍微不慎,就可能造成伤人事故。
因此在操作机时应注意一列问题:①、在设备运行或调机过程中,如发生意外,应迅速按下急停按钮,或拉下电源开关,使设备立即停止工作。
②、更换某些部件时应在机器停止状态下进行,同时应锁紧急停按钮(防止别人误操作)。
③、在一般情况下设备进行维护时,应在设备停止工作的状态下进行操作,情况特殊不能停机,应有一个人以上在旁监护。
④、应按设备操作规程使用设备。
⑤、工作时尽量避免皮肤与助焊剂直接接触,使用手套等工具。
⑥、打开回流炉时应注意防止烫伤,同时也要戴好手套。
⑦、尽量少开设备的门窗,让尘灰能被抽风系统有效吸走,保持空气清新、环境干净。
2、防火安全知识由于钢网清洗液及某些包装材料、工厂的货仓中含有众多的易燃物品。
所以,凡是进入厂区的的员工必须树立防火思想。
防火必须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以下是日常防火常识:⑴、对易燃品使用后必须盖紧瓶盖,并放置于阴凉处。
避免在阳光下暴晒及高温干燥环境中放置。
⑵、进入厂区或森林严禁使用火种。
万一使用火种时应确保火种已完全熄灭后方可离开。
⑶、使用电力时应确保电源线的良好,严禁使用一插多用的现象。
预防静电危害十条安全规定1. 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工作场所的空气湿度适宜,不宜过干燥,维持相对湿度在30%到50%。
2. 穿适当的衣物:避免穿着纯棉或合成纤维等易产生静电的衣物,选择防静电服装。
3.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不移动:长时间站立或不移动易使身体积电,可适当活动身体,避免积聚静电。
4. 使用防静电设备:使用带有防静电功能的设备,如防静电地板、防静电脚垫、防静电手套等。
5. 控制电气设备的使用:避免频繁开关电气设备,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6. 使用除静电液:在处理带有静电的物件时,可以使用除静电液来降低静电的积聚。
7. 避免使用塑料袋等易产生静电的包装材料:采用抗静电包装材料,避免产生静电。
8. 定期清洁工作区:定期清洁工作区,包括桌面、地面等,避免灰尘、污渍等积聚导致静电产生。
9. 禁止吸烟:吸烟会产生静电,容易引发火灾,因此在工作区域内严禁吸烟。
10. 进行静电安全培训:对员工进行静电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静电意识,学习如何正确处理静电危险。
预防静电危害十条安全规定(二)1. 制定静电防护措施和安全程序,并确保所有员工都理解和遵守这些规定。
2. 提供适当的防静电装备,如防静电鞋、防静电服装和防静电手套,并确保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
3. 在易产生静电的工作环境中,使用带有防静电涂层的设备和工具,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4. 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区域的地面和设备,确保其良好的接地和防静电装置的有效性。
5. 在易产生静电的工作区域中禁止使用易燃和可爆炸物品,或者制定严格的安全措施。
6. 在操作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和工具时,确保员工先放电后再进行操作,以避免静电引发的火灾或爆炸。
7. 确保员工定期进行静电安全培训,包括静电危害的认识、防护措施的掌握和使用防静电装备的方法。
8. 加强场地清洁和维护,避免静电积聚在表面上,并及时清理静电污染。
9. 定期检查静电防护装置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有效性,并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装置。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静电安全防护知识(标准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静电安全防护知识(标准版)一、静电的特性及危害1、静电的产生:当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小于25x10-8厘米时,将发生电子转移,并在分界面两侧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
当两种物体迅速分离时即可产生静电。
容易产生和积累危险静电的工艺过程:1、固体物质大面积摩擦。
2、固体物质的粉碎、研磨过程;粉体物料的筛分、过滤、输送、干燥过程;悬浮粉尘的高速运动。
3、在混合器中搅拌各种高电阻率物质。
4、高电阻率液体在管道中高速流动,液体喷出管口,液体注入容器。
5、液化气体、压缩气体或高压蒸汽在管道中流动或由管口喷出时。
6、穿化纤布料衣服、高绝缘鞋的人员在操作、行走、起立等。
2、静电的特点:1、电压高。
静电能量不大,但其电压很高。
固体静电可达20万伏,液体静电和粉体静电可达数万伏,气体和蒸汽静电可达1万伏以上,人体静电也可达1万伏以上。
2、泄漏慢。
因积累静电的材料的电阻率都很高,其上的静电很慢。
3、影响因素多。
如材质、杂质、物料特征、工艺设备(如几何形状、接触面积)、工艺参数(如作业速度)、湿度和温度、带电历程等因素。
由于静电的影响因素多,静电事故的随机性强3、静电的危害:工艺过程产生的静电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也可给人以电击,还可能妨碍生产。
如:合成分厂306车间2007年12月2日上午,丙叉反应工序在投料时发生的闪爆事故。
一分厂109车间2010年11月11日上午三楼配料工段一步制粒机内部物料发生爆燃事故皆为静电放点所致。
防静电知识静电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它不仅会引起不舒适的感觉,还可能对电子设备、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
因此,了解防静电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静电的产生原理。
静电是指由于摩擦、分离等操作而使物体带上静电荷,产生电压差,从而形成静电现象。
常见的静电产生方式有摩擦静电、电感静电和传感器静电等。
为了防止静电的产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要注意保持空气湿度适宜。
空气湿度较高时,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因此,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可以使用加湿器或放置一盆盐水来增加空气湿度。
其次,要避免摩擦物体。
比如,穿纯棉衣服比穿尼龙衣服不易产生静电。
此外,还可以使用防静电垫、防静电地板等来减少摩擦产生的静电。
再者,合理使用电子设备。
电子设备一般都有防静电措施,比如,在操作电子设备之前要将身体上的静电荷放电,可以用接地腕带、接地咖啡杯等进行防静电处理。
最后,对于特殊行业来说,还可以使用静电消除器等专业工具来减少静电的产生。
静电除了给我们带来不舒适的感觉外,还会对电子设备、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
例如,静电可能引起电子设备的损坏。
在干燥的环境中,人们经常发现自己的手机或电脑会出现无法触摸屏幕的情况,这很可能是因为静电引起的。
此外,静电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静电会使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粘附在身体表面,引起皮肤的不适,严重的还可能引发过敏等问题。
综上所述,了解防静电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使用防静电工具、保持环境湿度适宜等方法,我们能够减少静电的产生,从而保护电子设备和人体健康。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防静电工作,共同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023年静电安全防护知识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静电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静电的产生和积聚可能带来许多危险,因此静电安全防护变得越发重要。
本文将介绍2023年静电安全防护的知识,以帮助人们加强对静电的认识和防范。
一、静电的产生和危害静电产生于物体表面或其接触面的电荷不平衡。
它主要是由摩擦、分离和接触导电或绝缘材料等作用引起的。
当电荷不平衡时,静电会在物体表面或周围积聚。
静电的产生可能导致以下危害:1. 安全事故:静电的积聚可能导致电火花的产生,引发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
2. 电子设备故障:静电的积聚和释放可能损坏电子设备,导致设备故障。
3. 人体不适:静电的放电可能引起轻微的不适感,如刺痛、灼热感等。
二、静电的防护方法为了减少静电的产生和防范静电带来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护方法:1. 使用抗静电材料:在静电敏感的场所,可以使用抗静电材料,如抗静电地板、抗静电衣物等,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2. 控制湿度:保持适当的湿度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的积聚。
在干燥的环境中,湿度调节设备可以用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减少静电的产生。
3. 接地保护:将设备和物体接地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的积聚和释放。
使用接地导线或接地装置将设备接地,以确保电荷的平衡和安全释放。
4. 避免摩擦和分离:静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物体之间的摩擦和分离。
减少物体的摩擦和分离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如果需要操作静电敏感的物体,可以使用抗静电材料或穿戴抗静电服装。
5. 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可以用来释放物体上的静电,减少静电的积聚。
常见的静电消除器包括静电消除器棒和静电消除器喷枪等。
6. 静电监测和管理:定期监测静电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静电问题。
建立静电管理制度,培训员工静电安全知识,加强管理和防范。
三、特定领域的静电防护除了常规的静电防护方法外,不同领域还存在特定的静电防护需求。
以下是几个特定领域的静电防护方法:1. 医疗保健领域:在手术室和其他医疗保健环境中,静电可能对敏感的医疗设备和设施产生负面影响。
防静电小安全常识(新编版)
Understand the common sense of safety, you can understand what safety issu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daily work, and enhance your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37
防静电小安全常识(新编版)
静电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产生的方式很多,如接触、磨擦、冲流等等。
其产生的基本过程可归纳为:接触→电荷→转移→偶电层形成→电荷分离。
设备或人体上的静电最高可达数万伏以至数十万伏,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也常达数百至数千伏。
人体由于自身的动作及与其它物体的接触-分离、磨擦或感应等因素,可以带上几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静电。
静电是正、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
它是一种电能,留存在物体表现,具有高电位、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
静电控制的主要措施有:静电的泄漏和耗散、静电中和、静电屏蔽与接地、增湿等。
静电放电引起的元器件击穿损害是电子工业最普遍、最严重的静电危害,它分硬击穿和软击穿。
硬击穿是一次性造成元器件介质
击穿、烧毁或永久性失效;软击穿则是造成器件的性能劣化或参数指标下降。
静电敏感元器件和印制电路板在生产过程中工序之间的传递和储放,必须使用防静电上料箱、元件盒、周转箱、周转托盘等。
以防止静电积累造成危害。
静电敏感元器件和印制电路板,作为成品进行包装时必须采用防静电屏蔽袋、包装袋、包装盒、条、筐等,避免运输过程中的静电损害。
电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其元器件、组件成品经常与设备工具等发生接触、分离,磨擦而产生静电,必须使用防静电坐垫、周转小车、维修包、工具、工作椅(凳)等,并通过适当的接地,使静电迅速泄放。
磨擦起电和人体静电是电子、微电子工业中的两大危害源,但产生静电并非危害所在,危害在于静电积累及由此产生的静电电荷放电,因此必须予以控制。
带静电的物体,在其周围形成静电场,会产生力学效应,放电效应和静电感应效应。
由于静电的力学效应,空气中的浮游的尘粒会吸附到硅片等电
子元器件上,严重影响电子产品的质量,因此,对净化工作空间必须采取防静电措施。
净化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板等都应采用防静电的不发尘材料,对操作人员及工件、器具也应采取一系列的静电防护措施。
为了解生产过程静电起电情况,判别生产过程中静电的影响程度以及检验静电防护用品、装备质量都需要测量静电及有关参数。
静电的测量,主要是对静电电压、材料电阻、接地电阻、静电关衰期、静电电量、静电消除器消电性能、布料电荷面密度等的测量。
静电防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环节的疏漏或失误,都将导致静电防护工作的失败,必须时时防范,人人防范。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