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及防静电常识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4
预防静电危害十条安全规定
1. 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工作场所的空气湿度适宜,不宜过干燥,维持相对湿度在30%到50%。
2. 穿适当的衣物:避免穿着纯棉或合成纤维等易产生静电的衣物,选择防静电服装。
3.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不移动:长时间站立或不移动易使身体积电,可适当活动身体,避免积聚静电。
4. 使用防静电设备:使用带有防静电功能的设备,如防静电地板、防静电脚垫、防静电手套等。
5. 控制电气设备的使用:避免频繁开关电气设备,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6. 使用除静电液:在处理带有静电的物件时,可以使用除静电液来降低静电的积聚。
7. 避免使用塑料袋等易产生静电的包装材料:采用抗静电包装材料,避免产生静电。
8. 定期清洁工作区:定期清洁工作区,包括桌面、地面等,避免灰尘、污渍等积聚导致静电产生。
9. 禁止吸烟:吸烟会产生静电,容易引发火灾,因此在工作区域内严禁吸烟。
10. 进行静电安全培训:对员工进行静电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静电意识,学习如何正确处理静电危险。
第 1 页共 1 页。
安全及防静电常识一、安全常识在工厂里,安全对于我们非常重要,而且我们所讲的安全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通常我们所讲的安全是指人身安全。
但这里我们须树立一个较为全面的安全常识,就是在强调人身安全的同时亦必须注意设备、产品的安全。
1、电气知识根椐事故统计证明,极大部分的触电事故是由于偶然接触电气装臵无防护的裸体载流部分所造成,如果具有电气安全知识,就会有意识去预防触电事故发生。
⑴、触电是怎么回事,对人体会造成怎的损伤?人碰到带电的裸露导线或物体,电流就要通过人体,这就叫触电。
电流通过人体,对于人的身体和内部组织就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这种损伤分电击和电伤两种。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时,使内部组织受到较为严重的损伤。
电击伤会使人觉得全身发热、发麻,肌肉发生不由自主的抽搐,逐渐失去知觉,如果电流继续通过人体,将使触电者的心脏、呼吸机能和神经系统受伤,直到停止呼吸,心脏活动停顿而死亡。
电伤是指电流对人体外部造成的局部损伤。
电伤从外观看一般有电弧伤、电的烙印和熔化的金属渗入皮肤(称皮肤金属化)等伤害。
总之,当人触电后,由于电流通过人体和发生电弧、往往使人体烧伤,严重时造成死亡。
⑵、触电危险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人触电后将要威胁触电者的生命安全,其危险程度和下列因素有关:①、通过人体的电压;②、通过人体的电流;③、电流作用时间的长短;④、频率的高低;⑤、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⑥、触电者的体质状况;⑦、人体的电阻。
上述因素的危险程度分述如下:通过人体的电压:较高的电压对人体的危害十分严重,轻的引起灼伤,重的则足以使人致死。
较低的电压,人体抵抗得住,可以避免伤亡。
从人触碰的电压情况来看,一般除36伏以下的安全电压外,高于这个电压人触碰后都将是危险的。
通过人体的电流:决定于触者接触到电压的高低和人体电阻的大小。
人体接触的电压愈高,通过人体的电流愈大,只要超过0.1安就能造成触电死亡。
电流作用时间的长短:电流通过人体时间的长短,对于人体的伤害程度有很密切的关系。
防静电消防安全专项知识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有不平衡的电荷,当这些电荷间的电压差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电火花的放电现象。
静电放电不仅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还会引发火灾和爆炸等危险,因此,在消防安全工作中,应重视防静电措施的落实。
一、了解静电的形成和危害1. 静电的形成:静电主要是由于摩擦、接触和分离等方式产生的。
例如,人体摩擦地毯或塑料地板,衣物摩擦席子、木桌等。
在这些过程中,电子会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导致电荷的不平衡,形成静电。
2. 静电的危害:静电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静电触电现象。
当人体接触具有高电压的物体时,会发生电流通过人体的情况,引起电击。
轻微的电击会引起麻刺感和轻微伤害,严重的电击则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心跳骤停甚至死亡。
此外,静电的放电还会引发火灾和爆炸。
在易燃和爆炸性环境中,静电放电可以引发火花,点燃气体、粉尘等可燃物,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
二、静电防护措施为了保障人员安全和消防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静电防护措施。
1.人员防护措施(1)注意穿着:避免穿着产生静电的材料,如尼龙、涤纶和塑料等。
可以选择穿棉麻或防静电服装,减少静电产生。
(2)维持适度湿度:适度的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积累。
在干燥的环境中,静电容易积累。
可以通过加湿器或保持室内通风来维持适度的湿度。
(3)防止摩擦和碰撞:避免产生摩擦和碰撞,减少静电的产生。
例如,底部带有导电性材料的椅子、塑料座椅头发无摩擦面,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摩擦。
(4)避免手工操作:避免进行容易产生静电的手工操作,如揉搓塑料袋、移动塑料桶等。
如果需要操作这些物品,可以佩戴防静电手套或使用静电散电装置。
(5)地面接地:在易静电积累的场所进行地面接地,减少静电的积累。
地面接地可以通过接地导线连接到大地或专门的接地装置上。
2.设备防护措施(1)防静电地板:在易积累静电的区域设置防静电地板,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防静电地板是一种导电地板,能够有效地把静电放电到地面。
防静电相关知识培训目录一、防静电基础概念 (2)1.1 防静电的定义 (3)1.2 防静电的意义 (4)二、静电的产生与危害 (4)2.1 静电的产生原理 (5)2.2 静电的危害 (6)三、防静电工作服及防护用品 (7)3.1 防静电工作服的作用 (9)3.2 防静电鞋的作用 (10)3.3 防静电手套的作用 (11)3.4 防静电腕带的作用 (12)四、防静电工作区域划分 (13)4.1 产生静电的源头控制 (15)4.2 防静电工作区域的划分标准 (16)4.3 防静电工作区域的标识 (17)五、防静电操作规程 (18)5.1 生产过程中防静电操作 (19)5.2 测试过程中防静电操作 (20)5.3 清洁过程中防静电操作 (21)六、防静电检测与评估 (22)6.1 防静电设备性能检测 (23)6.2 工作区域静电测试 (24)6.3 防静电效果评估 (26)七、防静电培训与教育 (27)7.1 防静电知识的普及 (28)7.2 员工防静电意识的培养 (29)7.3 定期进行防静电培训的重要性 (30)八、防静电管理政策与制度 (31)8.1 防静电政策的制定 (32)8.2 防静电制度的建立 (33)8.3 防静电工作的考核与激励 (35)九、防静电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35)9.1 防静电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37)9.2 新型防静电材料的推广 (38)9.3 防静电技术与现代工业生产的融合 (40)一、防静电基础概念静电定义: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
在物质间接触或分离时,电子的转移会导致电荷分布不均,从而产生静电现象。
这种电荷既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在干燥的空气中,人体活动产生的摩擦容易产生静电。
静电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有时会产生一些不便如电击或电器工作不正常等问题。
而在一些工业领域如精密电子制造,过度的静电可能会损坏敏感组件。
防静电定义:防静电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来防止或减少静电的产生、积累及其带来的潜在危害的过程。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范本静电是指物体或者物质表面由于电子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电荷积累现象。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静电现象,并且静电也会带来一些潜在的危险。
因此,了解和掌握静电安全防护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与静电相关的安全防护知识。
一、静电的形成原因和危害1.1 静电的形成原因静电产生主要有三种方式:摩擦、接触和分离。
当两个物体发生摩擦或者接触时,它们的电子会发生转移或者重新排列,导致电荷分布不均匀,从而产生静电。
1.2 静电的危害静电的积累和释放会对人身安全和设备运行造成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触电危险:当静电放电时,会产生电流,如果人体接触到这部分电流,就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2)火灾与爆炸危险:在一些易燃易爆的环境中,静电的积累和放电会产生火花,从而引发火灾或者爆炸。
(3)设备损坏:静电对电子设备和敏感器件有很强的破坏性,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者失效。
(4)阻止正常工作:静电会产生电场,干扰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设备停止运转或者数据丢失。
二、静电防护措施为了避免静电带来的潜在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静电防护措施:2.1 使用防静电设备在一些对静电非常敏感的场合,比如实验室和电子生产工厂,可以配备防静电设备,如防静电工作台、防静电手套、防静电鞋等,来防止静电的积累和产生。
2.2 控制湿度湿度是影响静电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湿度越高,静电产生的可能性就越低。
因此,可以通过增加空气湿度的方式来降低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2.3 接地保护接地是静电消除的有效方式之一。
对于一些容易积累静电的设备或者物体,可以通过接地保护来将多余的电荷引导到地面上,从而避免静电引发的危险。
2.4 货物包装和处理在运输和储存一些易燃易爆等静电敏感货物时,应采取合适的包装和处理措施,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2.5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对于一些常用的设备和工具,定期检查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
及时发现并修复存在的静电危险点,可以有效地保障工作和生活的安全。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静电是指在电荷分布不均匀或电荷运动时产生的电现象。
虽然静电的电流非常微弱,但当遇到易燃物、易爆物或敏感的电子设备时,静电可能引发火灾、爆炸或损坏设备。
因此,了解静电的危害,掌握静电安全防护知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静电的产生原因、危害以及静电安全防护的措施。
一、静电的产生原因静电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摩擦:当两种不同材料之间摩擦或剥离时,电子会从一种材料转移到另一种材料,导致两种材料带电。
2. 分离:当物体分离时,原本平衡的电荷分布被打破,导致物体带电。
3. 接触:当带电物体接触其他物体时,带电物体的电荷会转移到其他物体上,使其带电。
二、静电的危害静电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火灾、爆炸:在易燃气体、液体或固体周围存在静电时,静电的放电会引发火灾或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电子设备损坏:静电对电子设备非常敏感,静电的放电有可能破坏电路、电子元器件,使电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3. 人体触电:当人体带电时,接触地面或带电物体时会导致触电,造成人身伤害。
三、静电安全防护措施为了减少静电危害,需要采取一些静电安全防护措施:1. 防止静电的产生:在处理易产生静电的材料时,应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摩擦、分离和接触。
例如使用抗静电材料、涂覆导电材料、使用接地装置等。
2. 防止火灾、爆炸:在易燃气体、液体或固体周围,应采取防爆措施,如使用防爆设备、加强通风、控制静电积聚等。
3. 防止电子设备损坏:在操作电子设备时,应注意防静电。
可以使用抗静电工作台、穿戴抗静电服装、使用抗静电工具等,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传导。
4. 防止人体触电:在操作带电设备或带电材料时,应穿戴防静电鞋、手套等防护用具,确保自身和周围环境都处于相同的电位。
5. 定期检测与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静电防护设备和装置,确保其正常工作。
可以进行静电测试、地面阻抗测试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或更换。
6. 培训和宣传:对从事与静电接触的工作人员进行静电安全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对静电危害的认识,掌握正确的安全操作方法。
防静电小常识
防静电小常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保持室内一定的湿度。
可以通过洒水、喷水雾、勤拖地或使用加湿器等方法,提高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从而降低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2. 选择适当的衣物。
尽量选择全棉类的衣服,避免穿化纤类衣服,因为化纤类的衣服更容易产生静电。
3. 勤洗手、洗脸。
在看完电视、电脑等电子设备后,应该及时洗手洗脸,让皮肤表面的静电在水中释放掉。
4. 触摸墙壁除静电。
在要触碰别人或金属导体时,可以先触摸一下墙壁,或者手拿金属钥匙碰一下把手,然后再用手触碰,这样就可以避免被静电电到。
5. 增加皮肤表层湿度。
多喝水、多擦涂润肤霜,可以增加皮肤表层湿度,减少静电的产生。
梳头发之前,也可以给梳子沾点水,或者换用木梳、牛角梳梳头。
6. 去加油站加油时,要先放电。
自助加油机上有个输入信息的键盘,它的材质是金属并且是直接与地相接触的,车主在加油前输入自己的加油信息时就已将身上所携带的静电释放出去了。
7. 加油过程中不要回到车内。
以上是一些实用的防静电小常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防静电培训资料防静电培训简介静电是指物体表面电荷的不平衡状态,常见于干燥的环境中,特别是在工业制造和电子设备领域。
静电的存在可能导致电子设备的损坏、火灾和人身伤害等问题,因此,了解和掌握防静电知识对于确保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本防静电培训资料将全面介绍防静电的基本概念、原理、控制方法和培训要点,旨在提高工作人员的防静电意识和操作技能。
一、防静电基础知识1.1 静电的定义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有电荷,而在静止状态下的电荷分布形成的现象。
当物体表面的正电荷与负电荷之间的电荷不平衡时,就会产生静电效应。
1.2 静电的危害静电的存在会对人体和设备造成一定的危害,包括:- 人身伤害:静电放电可能引起触电,导致人体感觉不适、皮肤灼伤甚至电击死亡。
- 设备损坏:静电放电可能对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和敏感元件造成损坏,从而影响正常工作。
- 火灾爆炸:在易燃或易爆物质周围的静电放电会引发火灾或爆炸。
二、防静电原理2.1 防静电导电原理防静电导电原理是通过将静电荷引导到地面,从而消除电荷积累和电荷不平衡。
常见的防静电导电材料包括金属、碳纤维等,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能够迅速将静电荷引导到地面。
2.2 防静电绝缘原理防静电绝缘原理是通过使用绝缘材料隔离物体,防止电荷在物体表面的积累和传导。
绝缘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电阻,能够有效阻止静电的形成和传递。
三、防静电控制方法3.1 静电放电体系控制静电放电体系控制是指通过对工作环境和设备进行调整,减少静电放电的产生和传导,常见的控制方法包括:- 湿润处理:保持空气湿度,减少静电荷的积累和放电。
- 接地保护:对设备和物体进行接地,将静电荷导流到地面。
- 屏蔽隔离:使用屏蔽材料隔离静电源和敏感设备,避免电荷的传导。
3.2 防静电个人防护防静电个人防护是指通过佩戴防静电服装和使用防静电器具,减少人身静电的积累和放电。
个人防护包括:- 防静电服装:包括防静电鞋、防静电帽、防静电手套等,能够有效减少人体静电的产生。
安全用电及防静电知识一、人体电阻人体电阻不是一个固定值,随外部环境、所穿衣物、人体状态不同,人体电阻从几百欧到几百兆欧不等。
一般在干燥环境中,人体电阻大约在2kΩ左右。
二、电流对人体的影响电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和通电时间的长短。
电流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对人体的伤害越大。
脱毛衣时发出的火花电压达几万伏,但没有形成持续电流,所以不会电死人。
能让人感觉到的最小电流称为感知电流:交流为1mA,直流为5mA。
人触电后能自己摆脱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交流为10mA,直流为50mA。
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交流50mA,直流为250mA。
在有防止触电保护装置的情况下,人体允许通过的电流一般可按交流30mA/直流150mA考虑。
行业规定安全电流为交流10mA/直流50mA。
以上交流电均为工频电流。
频率为40-100Hz的交流电最危险。
随着频率的增大,危险性降低。
高频电流不仅对人体没有伤害,还能用于治疗疾病。
三、安全电压影响人体电阻的因素很多,所以通常流经人体的电流大小是无法事先计算出来的。
因此,为确定安全条件,往往不采用安全电流,而是采用安全电压来进行估算。
我国规定工频下安全电压的上限值为50V,其电压等级有42V、36V、24V、12V、6V。
一般情况下,安全电压规定为工频36V。
四、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形式1、电击:是指由于电流通过人体而造成人体内部组织的反应和病变破坏,使人出现刺疼、痉挛、麻痹、昏迷、心室颤动或停跳、呼吸困难或停止等现象。
2、电伤:是指电流对人体外部造成的局部伤害,包括电灼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等。
在触电事故中,电击和电伤往往同时发生,对人体的大部分伤害是由电击造成的。
五、触电原因1、违章冒险2、缺乏安全用电知识3、意外触电六、触电方式1、单相触电:人体触及三相电源中的任一相线所引起的触电。
此时人体承受的电压为电源的相电压220V。
2、两相触电:人体的两个部位分别触及三相电源中的两根相线所引起的触电。
静电防护注意事项静电是指物体表面的电荷堆积,当两个物体接触或分离时,会发生电荷转移,从而引发静电现象。
在工作和生活中,静电可能会对人体和设备造成危害,因此我们需要重视静电防护。
以下是一些静电防护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1.了解静电的基本知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静电的基本知识,包括静电的产生原因、传导方式以及对人体和设备的危害影响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静电防护。
2.合理选择工作环境静电容易在干燥的环境中产生和累积,因此在选择工作环境时,我们应尽量选择相对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工作。
另外,为了减少静电产生,可以在工作环境内增加一些湿度调节设备,如加湿器等。
3.穿着合适的防静电服装穿着合适的防静电服装也是静电防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防静电服装通常由导电纤维制成,能够有效地把体表的电荷导入地面,从而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在工作环境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静电服装,确保自身的安全。
4.使用合适的防静电设备除了穿着防静电服装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专门的防静电设备来减少静电的产生。
例如,在电脑操作时,可以使用防静电腕带或静电消除器,有效地将体表的电荷释放到地面上。
5.保持设备和环境的清洁保持设备和工作环境的清洁也是预防静电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为尘埃等杂质的存在会影响电荷的传导,并增加静电的积累风险。
因此,定期清洁设备和工作环境,保持其表面的干净和光滑,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的产生。
6.注意静电的安全距离静电的传导距离是有限的,因此在操作设备或接触电子元件时,应始终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这样可以避免静电的传导导致设备损坏,同时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7.定期检查设备和防静电设施定期检查设备和防静电设施的完好程度也是静电防护的重要环节。
如果发现设备的防护措施有缺陷或设施已经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确保其正常工作。
总结起来,静电防护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了解静电的基本知识、合理选择工作环境、穿着合适的防静电服装、使用防静电设备、保持设备和环境的清洁、注意静电的安全距离以及定期检查设备和防静电设施。
安全及防静电常识
一、安全常识
在工厂里,安全对于我们非常重要,而且我们所讲的安全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通常我们所讲的安全是指人身安全。
但这里我们须树立一个较为全面的安全常识,就是在强调人身安全的同时亦必须注意设备、产品的安全。
1、电气知识
根椐事故统计证明,极大部分的触电事故是由于偶然接触电气装置无防护的裸体载流部分所造成,如果具有电气安全知识,就会有意识去预防触电事故发生。
⑴、触电是怎么回事,对人体会造成怎的损伤?
人碰到带电的裸露导线或物体,电流就要通过人体,这就叫触电。
电流通过人体,对于人的身
体和内部组织就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这种损伤分电击和电伤两种。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时,使内部组织受到较为严重的损伤。
电击伤会使人觉得全身发热、发麻,肌肉发生不由自主的抽搐,逐渐失去知觉,如果电流继续通过人体,将使触电者的心脏、呼吸机能和神经系统受伤,直到停止呼吸,心脏活动停顿而死亡。
电伤是指电流对人体外部造成的局部损伤。
电伤从外观看一般有电弧伤、电的烙印和熔化的金属渗入皮肤(称皮肤金属化)等伤害。
总之,当人触电后,由于电流通过人体和发生电弧、往往使人体烧伤,严重时造成死亡。
⑵、触电危险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人触电后将要威胁触电者的生命安全,其危险程度和下列因素有关:
①、通过人体的电压;
②、通过人体的电流;
③、电流作用时间的长短;
④、频率的高低;
⑤、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
⑥、触电者的体质状况;
⑦、人体的电阻。
上述因素的危险程度分述如下:
通过人体的电压:较高的电压对人体的危害十分严重,轻的引起灼伤,重的则足以使人
致死。
较低的电压,人体抵抗得住,可以避免伤亡。
从人触碰的电压情况来看,一般除36伏以下的安全电压外,高于这个电压人触碰后都将是危险的。
通过人体的电流:决定于触者接触到电压的高低和人体电阻的大小。
人体接触的电压愈高,通过人体的电流愈大,只要超过0.1安就能造成触电死亡。
电流作用时间的长短:电流通过人体时间的长短,对于人体的伤害程度有很密切的关系。
人体处于电作用下,时间愈短获救的可能性愈大。
电流通过人体时间愈长,电流对人体的机能破坏越大。
电流对人体的机能破坏越大,获救的可能性也就愈小。
电流通过人体的路径:如果是手到脚,中间经过重要器官(心脏)时最为危险;电流通过的路径如果是从脚到脚,则危险性较小。
这样触电时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又决定心脏所通过电流的多少。
人体的电阻:人触电时与人体的电阻有关。
人体的电阻一般在10000~100000欧姆之间,主要是皮肤角质层电阻最大。
当皮肤角质夫去时,人体电阻就会降到800-1000欧姆。
如果皮肤出汗、潮湿和有灰尘(金属灰尘、炭质灰尘)也会使皮肤电阻大大降低。
(④、⑥略)⑶、工作中怎样预防人身触电事故
①、发现有损坏的开关,电线等电气安全隐患,赶快向有关人员报告处理。
②、不懂电气技术或一知半解的人对电气设备不要乱装、乱拆。
③、不要用湿手、湿脚动用电气设备(如:按开关、按钮)
④、清扫卫生时,不要用湿抹布擦电线、开关按钮,一定要搞卫生,请先断开电源。
绝对不要用水冲洗电线及各种用电器具。
⑷、万一有人触电怎么办?
①、千万不能光着手去拉救触电者。
②、迅速切断电源(拉开关)。
③、赶快向领导报告。
2、机械常识
贴片机是一个高速运动的机器,是多个机械部份组成的机器,有很多动力源(马达),动力传输机构(皮带、链条),动作机构(高速旋转的贴片头、工作台),机架、夹爪的移动,它们还有锋利的切纸刀口等。
象这些转动、移动的机械,如果在使用操作过程中稍微不慎,就可能造成伤人事故。
因此在操作机时应注意一列问题:
①、在设备运行或调机过程中,如发生意外,应迅速按下急停按钮,或拉下电源开关,使设备立即停止工作。
②、更换某些部件时应在机器停止状态下进行,同时应锁紧急停按钮(防止别人误操作)。
③、在一般情况下设备进行维护时,应在设备停止工作的状态下进行操作,情况特殊不能停机,应有一个人以上在旁监护。
④、应按设备操作规程使用设备。
⑤、工作时尽量避免皮肤与助焊剂直接接触,使用手套等工具。
⑥、打开回流炉时应注意防止烫伤,同时也要戴好手套。
⑦、尽量少开设备的门窗,让尘灰能被抽风系统有效吸走,保持空气清新、环境干净。
3、防火安全知识
由于钢网清洗液及某些包装材料、工厂的货仓中含有众多的易燃物品。
所以,凡是进入厂区的的员工必须树立防火思想。
防火必须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以下是日常防火常识:
⑴、对易燃品使用后必须盖紧瓶盖,并放置于阴凉处。
避免在阳光下暴晒及高温干燥环
境中放置。
⑵、进入厂区或森林严禁使用火种。
万一使用火种时应确保火种已完全熄灭后方可离
开。
⑶、使用电力时应确保电源线的良好,严禁使用一插多用的现象。
避免电线过负荷而引
起起火。
⑷、员工必须学会使用消防器材。
万一发生火警,则应第一时间打消防报警电话“119”,说清楚火警出现的准确地点。
然后有轶序的
⑴、防静电要求
①、静电防护的基本原则:
A、抑制静电荷的积聚
B、迅速、安全、有效地消除已经产生的静电荷
②、对静电的概述
静电是一种自由电荷,通常是因磨擦和分离而产生。
人体能感受到静电电击的电压最少3000V,而一些先进的电子元件可能会被低于1000V的电压损坏,甚至低于10V的电压也能把IC击穿。
③、防静电采用的工具和措施
A、采用防静电的传动皮带
B、在工作台面上铺放防静电桌垫
C、每位操作人员均戴上防静电腕带
D、每天用测试仪对防静电腕带进行检测,保证防静电环有效作用
E、防静电桌垫必须有效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