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格式:doc
- 大小:308.00 KB
- 文档页数:55
目录第一章新区概况 (1)一、地理位置及区位关系 (1)二、行政区划 (1)三、自然地理 (1)四、社会经济 (2)第二章规划背景 (4)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 (4)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启动建设 (4)三、西咸一体化深入推进 (5)四、相关规划为新区规划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5)第三章规划总则 (12)一、规划目的 (12)二、指导思想 (12)三、规划原则 (12)四、规划依据 (12)五、规划范围和期限 (13)六、规划理念 (14)第四章定位与目标 (15)一、优势研判 (15)二、新区定位 (17)三、发展目标 (18)四、发展战略 (21)第五章发展规模 (22)一、人口规模 (22)二、用地规模 (23)第六章总体布局规划 (25)一、规划构思 (25)二、新区空间区划与管制 (26)三、空间格局 (28)四、空间结构 (29)五、总体布局 (30)六、“四线”管制 (32)第七章用地规划 (36)一、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36)二、居住用地规划 (36)三、工业用地规划 (37)四、仓储物流用地规划 (37)第八章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彰显 (40)一、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40)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40)三、遗址分布及保护要求 (41)四、历史文化传承与发扬 (45)第九章城乡统筹规划 (49)一、城乡统筹现状 (49)二、城乡统筹目标 (49)三、城乡统筹思路 (49)四、城乡统筹的空间布局 (50)五、分区实施对策 (53)第十章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56)一、产业发展现状 (56)二、产业发展动力 (58)三、产业发展思路与定位 (60)四、产业体系规划 (63)第十一章生态体系及绿地系统规划 (69)一、生态体系规划 (69)二、城市水脉营造 (71)三、绿地系统布局 (71)第十二章城市设计和景观风貌规划 (77)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77)二、规划目标和理念 (77)三、总体景观风貌控制 (78)四、城市景观结构体系 (79)五、渭河生态景观带景观风貌规划 (82)六、泾河和沣河生态景观带景观风貌规划 (86)第十三章综合交通规划 (88)一、综合交通规划目标与战略 (88)二、对外交通规划 (88)三、城市路网规划 (90)四、公共交通规划 (93)五、交通服务设施布局规划 (95)第十四章市政专项规划 (96)一、给水工程规划 (96)二、排水工程规划 (97)三、电力工程规划 (99)四、电信工程规划 (100)六、供热工程规划 (104)七、环卫工程规划 (107)八、综合防灾规划 (108)九、管线综合敷设 (109)第十五章环境保护规划 (110)一、规划目标 (110)二、环境功能区划分及执行标准 (110)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112)一、规划原则 (112)二、建设发展目标 (112)三、年限、人口与用地规模 (112)四、近期建设用地布局 (112)五、近期建设规划重点内容及建设时序 (113)六、近期重点建设项目 (114)第十七章保障措施 (119)一、创新体制机制 (119)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19)三、多方筹措建设资金 (120)四、建设用地实行直通车制度 (120)五、优先布局重大产业项目 (120)第一章新区概况一、地理位置及区位关系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接合部,东临高陵县和未央区,北接三原、泾阳县,西邻户县和兴平市,总面积882平方公里。
西咸新区根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陕西省政府决定设立西咸新区,确定范围为西安和咸阳两市接合部,以渭河为中轴线,西起规划中的西咸环线,东至泾渭交汇口,东西横贯50公里、南北扩展5~10公里的整体板块。
基本简介西咸新区规划面积882平方千米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新区区域定位为门户新区即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发展现代物流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国际性空港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西部地区国际经济交流的平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的增长极和助推器。
功能定位为科技新区即根据国家赋予西安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试验基地的要求,利用陕西科研资源的优势,建设成为西部乃至中国一流的技术研发基地和科技成果孵化中心,西北内陆地区以外向型高端知识创新职能为特征的产业新区。
行政区划沣渭新区沣渭新区位于渭河以南,老西宝公路以北,东接西安市西三环,西接规划中的西咸绕城新线位,规划总面积195平方公里。
该区域是西咸两市中心城区距离最近的接合部,也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向西拓展的重点区块,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重点打造城市特色功能区和生物产业聚集区两大功能区,建设西咸都市圈人居环境最为适宜优美的新型都市商务中心和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及环保产业基地。
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
●城市特色功能区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集聚功能为重点,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智能电器、微电子制造等高技术产业和总部经济、物流配送、住宅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沣河“大水大绿”生态景观,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
●生物和环保产业聚集区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环保节能和精细化工产业,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和环保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
泾渭新区泾渭新区位于渭河以北,西咸北环线以南,西到老咸宋公路,东至西咸分界线,规划总面积305平方公里。
基于规划文本的西咸新区土地利用研究【摘要】文章介绍了西咸新区概况,分析了基于规划数据的西咸新区土地利用及特点。
指出要将西咸新区建成和谐共生、优美典雅的生态田园新城,其间便捷的交通体系,使得人流、物流、信息流实现迅捷的互通;新城中优美小镇点缀,实现城乡统筹规划与发展,城市建设与乡村自然风貌和谐共生;也使其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菜篮子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
【关键词】西咸新区;土地利用;规划文本;研究一、西咸新区概况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总规划面积为882平方公里,涉及西安、咸阳两市的7个县(区)、23个乡镇(街办)。
按照规划,西咸新区将设计成“一河(渭河)、两带(沿五陵塬遗址构建的渭北帝陵风光带,沿周秦汉都城遗址构建的周秦汉古都文化带)、四轴(正阳大道拓展轴、沣泾大道拓展轴、红光大道拓展轴、秦汉大道轴)五组团(沣东、沣西、秦汉、空港、泾河五个新区域)”的空间结构。
[1]二、基于规划数据的西咸新区土地利用分析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按照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过程。
西咸新区从地理位置上贯穿西安、咸阳两座城市,就土地利用而言,咸阳市在土地利用上呈现以下特点:农业发达,城市人均用地面积大,而工业发展落后于西安。
西安市的土地利用则呈现出集约利用的特点,西咸的结合将使这两座城市能够更好地统筹发展,组团布局。
按照《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西咸新区土地利用将坚持集约、节约、高效的原则,将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耕地保护、生态保护、遗址保护结合起来,实现协调发展。
根据《规划》:西咸新区总体规划用地面积882 km2,其中:城市建设用地272 km2(30.84%),农田187 km2(21.20%),水域132 km2(14.97%),遗址保护111 km2(12.59%),生态绿地56 km2(6.35%),防护绿地39 km2 (4.42%),交通设施用地39 km2 (4.42%),果园36 km2(4.08%),村庄建设用地10 km2(1.13%)。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西咸新区规划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西咸新区规划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陕政办发明电〔2011〕41号)西安市、咸阳市人民政府,省西咸新区管委会,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省文物局:建设西咸新区是省委、省政府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打造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战略高地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西咸一体化、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支撑。
为规范西咸新区规划范围内项目用地和项目建设,确保《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年-2020年)》顺利实施,经省政府同意,特通知如下:一、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到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北环线,南至京昆高速,涉及西安、咸阳两市7个县(区)、23个乡镇(街道),规划控制范围882平方公里。
二、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在西咸新区规划范围内,凡未经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批准同意的项目,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不得为其办理项目和规划建设审批手续,包括新建项目的立项审批、规划定点、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及开工建设等;国土资源部门不得办理土地预审、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报批、土地供应、土地用途变更、土地登记发证等相关手续。
三、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对未履行报批程序擅自办理各项批准手续的单位,其批准文件和相关证书一律无效。
对于未经批准擅自占用或者转让土地进行开发建设及私自乱搭乱建、突击建房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
1 总则1.1 项目由来2009年6月,国务院批复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2010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和西咸新区建设”,标志着西咸新区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2014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西咸新区,明确了“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的发展定位,西咸新区成为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西咸新区作为彰显历史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最终将成为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建设的国家级新区。
为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实施《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有效指导和规范西咸新区建设,力争“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通过十年的建设,使西咸新区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特色功能新区,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西部具有强大积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西咸新区管委会委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11年12月编制完成了《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保护管理条例》和环保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该规划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西咸新区管委会委托陕西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该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制《西咸新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评价标准(1)环境质量标准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③《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④《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⑤《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西咸新区总体规划》的批复
【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陕政函[2011]110号
【发布部门】陕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1.06.10
【实施日期】2011.06.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西咸新区总体规划》的批复
(陕政函〔2011〕110号)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年-2020年)》已经2011年省城乡规划委员会第1次会议审议,现就有关问题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年-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规划控制范围882平方公里。
到2020年,城市人口控制在236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272平方公里以内,强化集约和节约用地,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二、西咸新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
西咸一体化、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的区域之一。
西咸新区建设要以《总体规划》为指导,充分发挥新区历史文化、田园生态、资源要素和综。
1 总则
1.1 项目由来
2009年6月,国务院批复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2010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和西咸新区建设”,标志着西咸新区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2014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西咸新区,明确了“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的发展定位,西咸新区成为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西咸新区作为彰显历史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最终将成为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建设的国家级新区。
为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实施《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有效指导和规范西咸新区建设,力争“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通过十年的建设,使西咸新区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特色功能新区,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西部具有强大积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西咸新区管委会委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11年12月编制完成了《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保护管理条例》和环保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该规划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西咸新区管委会委托陕西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该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制《西咸新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评价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③《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④《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⑤《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2)污染物排放标准
①《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②《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
③《关中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61/941-2014);
④《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1)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81-2002);
⑤《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及《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⑥《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1.3 评价主要内容、方法及评价重点
(1)评价主要内容
规划区现状调查;规划分析及评价;水资源、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大气环境容量及水环境容量计算;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水环境、大气环境及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社会环境评价、景观环境影响评价;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及规划调整建议;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公众参与等。
(2)评价方法
参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 130-2014)推荐方法,同时考虑本次评价的需要,本着简单、实用、实践可行的原则选取评价方法如下,具体见表1.3-1。
表1.3-1 评价方法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