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功能解剖学
- 格式:pdf
- 大小:7.48 MB
- 文档页数:62
【试述骨的生长?】骨的生长是在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的基础上进行的,使骨由小到大逐渐长成。
以长骨为例,长骨的生长包括长粗和长长两个过程。
长粗是以膜内成骨的方式进行的,骨外膜内的成骨细胞不断产生有机质,同时有骨盐沉积,使骨干不断增粗;而骨内膜中的破骨细胞则使骨髓腔扩大,使骨体保持一定的厚度。
长骨的长长则依靠软骨内成骨来实现,在未成年期,长骨的骨干与骨骺之间有一层软骨板,称骺软骨,又称骺板或生长板。
骺软骨不断产生,又不断骨化,就使骨体不断地增长,当骺软骨完全骨化后,长长也就停止了。
【构成关节的主要结构有哪些?】关节的主要结构有: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关节面是参与构成关节各骨的接触面,一般为一凸一凹。
凸者为头,凹者为窝。
表面有一层关节面软骨。
关节囊是连结在关节面周缘及其附近骨面上的膜性结缔组织囊。
关节囊分为内、外两层。
内层为滑膜层,外层为纤维膜。
关节腔是由关节面软骨和关节囊围成的密闭腔隙,腔内有少量滑液,成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定性有一定的作用。
【关节的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1.相对关节的关节面面积差2.关节囊的厚薄和松紧度3.关节韧带的多少与强弱关节周围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5.关节周围的骨结构6.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和体育运动等因素,对关节的运动幅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脊柱由哪些结构组成?侧面观有哪些生理弯曲?有何生理意义?脊柱能做哪些运动?】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和23个椎间盘、关节韧带等构成。
侧面观脊柱有颈、胸、腰、骶4个生理性弯曲。
其中,颈曲和腰屈突向前,胸区和骶屈突向后。
这4个弯曲增大了脊柱的弹性,对维持人体的重心稳定和减轻震荡有重要意义。
相邻椎骨间的连结稳固,活动范围很小,但各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运动范围的总和很大,可做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运动。
脊柱各部的运动性质和范围主要取决于椎间盘的厚度、关节突关节的方向和形状、韧带的位置及厚薄等,同时也与年龄、性别和锻炼程度有关。
颈、腰部运动灵活,临床上损伤也多见于此。
《正常人体结构》实验(实训)指导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日期:前言一、实验课的目的及要求正常人体结构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本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标本模型,使学生掌握掌握人体九大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巩固解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自学、表达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要求学生:1.重视实验课,实验前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方法及步骤并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理论。
2.实验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操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思考。
如:(1)椎骨的形态特?(2)各部椎骨的特殊结构?(3)椎间盘的结构及临床意义。
(4)脊柱的侧面的四个生理弯曲及意义。
3.实验后,认真整理实验物品,如有损坏及时交给实验老师。
二、实验报告书写要求每次试验后要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文字简练、通顺、书写整洁。
主要项目要求如下:1.注明姓名、班级、组别、学号、日期、代教教师。
2.实验号数和题目(如:实验室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基本组织。
3.实验目的。
4.实验器材。
5.实验内容。
6.实验结果:将实验过程所观察到的内容认真得用铅笔绘画于实验报告上。
7.讨论和结论:实验讨论是根据已知的理论知识对结果进行解释与分析,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概括性的理解与判断,即达到使实验结果能验证基本概念或基本理论知识的目的。
三、实验室守则1.遵守学习纪律,准时到达实验室。
实验时因故外出或早退应向教师请假。
2.要严肃认真地进行实验,实验期间不得进行任何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3.保持实验室安静,讲话要低声,不要影响其他人实验。
4.实验时严格遵守代教教师及课代表的指示,实行各组器材自己使用的原则,不得与别组调换,以免混乱。
目录第一部分绪论、细胞基本组织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基本组织 (1)第二部分运动系统实验二骨和骨连结,躯干骨及其连接 (4)实验三颅骨及其连接 (7)实验四四肢骨及其连接 (9)实验五骨骼肌 (11)第三部分消化系统实验六消化管 (13)实验七消化腺 (15)第四部分呼吸系统实验八呼吸系统 (17)第五部分泌尿系统实验九泌尿系统 (19)第六部分生殖系统实验十男、女性生殖系统 (21)第七部分循环系统实验十一心的位置、外形 (23)实验十二传导系统和血管 (25)实践十三体循环——动脉血管 (27)实践十四体循环——静脉血管 (29)实践十五肺及肺循环 (31)第八部分感觉系统实践十六感觉器——视器 (33)实践十七感觉器——听器、皮肤 (35)第九部分神经系统实践十八中枢神经系统 (37)实践十九周围神经系统 (39)第十部分内分泌系统实践二十内分泌系统 (41)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基本组织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观察并熟悉上皮组织的特点,重点是比较几种上皮组织的细胞组成。
解剖学简答题;一,简述骨的形态分类及各类骨的结构特点,答;骨的外形不同。
一般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长骨呈管状。
中部稍细称骨干,内有空腔称骨髓腔,骨的两端膨大称骨骺,表面有关节面,关节面上有关节软骨,短骨呈立方体,扁骨呈管状,不规则骨呈不规则状二,简述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答;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的辅助结构是,韧带,关节盘,半月板。
三,简述椎骨的一班形态和各部位椎骨的特点答:椎骨是有椎体,锥弓,和突起构成。
椎体呈短圆柱状,位于椎骨的前部,锥弓呈半环状连与后部,二者共同完成锥孔,全部锥孔连成椎管。
锥弓连接椎体较细的部分称为椎弓根。
椎弓根上下的切记围成椎间孔。
椎骨的突起共有七个: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下各伸出一对上下关节突。
向后伸出一个棘突,各椎体的特点,颈椎椎体较小,横突部有横突孔,棘突短末端分叉。
胸椎椎体侧面和横突末端前面有肋凹,棘突较长斜向后下,腰椎椎体粗大,棘突为矢状位的骨板,水平后伸。
四.简述椎间盘的位置,结构及临床意义。
答:椎间盘位于相邻的两椎体之间,有纤维环和髓核构成,纤维环是呈环形排列的纤维软骨,据椎间盘的周围部,中央是富有弹性的髓核。
当脊柱运动时髓核在纤维环内轻微移动,纤维环的后外侧较薄弱,破裂时髓核易由此突出,五.简述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及其结构特点颞下颌关节是有下颌骨的髁突和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组成,关节囊松弛,囊内有关节盘,两侧颞下颌关节必须同时运动,可做张口,闭口,侧方运动。
六.简述肩关节的的组成及其构造的特点答:肩关节是有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肱骨头大关节盂小而浅,两关节面差别较大,关节囊薄而松弛,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肩关节周围有众多的肌肉附着,在关节囊的上,前,后都有一些肌腱加强,而下壁较薄弱,是肩关节脱位的好发部位。
七.简述骨盆的组成及小骨盆上下口的组成答: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左右髂骨及其联合构成,以界限为界分大小两骨盆,小骨盆伤口即是界限,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疏,耻骨联合上缘围成。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解剖学》章节重点分析之运动系统第二章运动系统(重点中的重点,必考)骨与骨连接:按照上肢骨、下肢骨、躯干骨的顺序进行复习,要求知道每块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有四大关节是出题点: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最好也背会)习题集Page32~36本章内容分三大块进行复习肌肉:依然按照上肢肌(三角肌、肩胛下肌、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肱桡肌、旋前圆肌)、下肢肌、(股四头肌、缝匠肌、股二头肌、小腿三头肌)躯干肌(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菱形肌、竖脊肌、胸大肌、肋间内外肌、腹直肌、腹内外斜肌、腰方肌)的顺序复习。
知道每块肌肉的起止点、位置、功能锻炼方法。
(不需要机械的记忆,要结合动作走向以及肌肉的物理性质)可直接对照习题集Page38~44理解记忆,也可参照课本自己总结。
必须背会:表2-13、表2-17、表2-22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每年必考一题):一定仔细研读本节课本内容每字每句,主要看课本,熟记课本与习题集上的每个动作分析。
并且能灵活运用。
有关结构性的概念:骨骺(hờu)和骺软骨、骨板、运动环节、联合关节、复关节、关节面软骨和关节内软骨、肌梭和腱梭、运动终板、肌肉的运动单位、筋膜、腱鞘、肌肉的解剖横断面与生理横断面、肌肉的初长度、固有呼吸肌有关运动方式:关节运动幅度、回旋运动和环转运动、多关节肌功能性“主动不足”、多关节肌功能性“被动不足”、肌肉的起点和止点、定点和动点、近固定与远固定、上固定与下固定、无固定、肌肉拉力作用线、单关节肌与多关节肌、原动肌与对抗肌、固定肌与中和肌、骨杠杆、动力工作、静力工作、克制工作与退让工作、支持工作加固工作与固定工作、对掌运动、环节受力分析法、抗阻力练习、拉伸练习、全幅度练习、超长训练法。
具体结构(大部分内容与大题重复,可直接放到大题里一起背,若出现在名词解释里来考,也要用大题的格式,包括概念、组成、运动方式等):肩袖(肌腱袖)、腕骨沟腕桡侧隆起和腕尺侧隆起、腕横韧带和腕管、手关节、骨盆、足关节、足弓、锥孔和椎间孔、椎管、胸角骨、脊柱、胸廓、腋窝、三边孔和四边孔、肘窝、携物角(提携角)、腹股沟韧带、股三角与股管收肌管、腘窝、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腹直肌鞘、腹白线和脐环、腹股沟管、海氏三角(腹股沟三角)、腹压肌、会阴肌问答题:1.试述骨的构造及其功能。
肘关节手术入路2016-06-07 00:29骨关节空间推荐100次肘关节本文原载于《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5年第3期肘关节是连接上臂和前臂,控制手在空间中位置的重要解剖结构。
随着对肘关节解剖学和临床相关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入,成人肘关节外科治疗得到迅速发展。
作为手术者,只有熟悉肘关节组成、结构特点、肌肉配布、血管神经的走向及变异等,才能在手术前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术中不必要的损伤,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本文主要介绍与肘关节手术入路相关的解剖关键点以及典型的手术入路,以助临床医生对肘关节手术有更深入理解。
1肘关节的解剖1.1骨性结构肱骨远端形态极不规则,其解剖形态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肱骨远端的三柱理论将肱骨远端分为内、外侧柱和滑车(图1)[1]。
内侧柱与肱骨干约有45°的成角,其远端形成内上髁。
内上髁为前臂屈肌群和内侧副韧带前束、后束的附着点。
外侧柱与肱骨干约成20°角,延伸到远端包含肱骨小头。
外侧柱后方扁平,易于放置内固定钢板,同时由于外上髁体表容易触及,常作为设计手术切口的标志。
外侧柱远端外上髁是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旋后肌和伸肌群的附着点。
滑车作为三柱结构中拱的连接部分,其中央沟与尺骨近端的半月形滑车切迹相吻合。
在肱骨远端骨折的手术中,重建三柱的三角形稳定性和恢复滑车的宽度极为重要。
肱骨远端前内侧有冠突窝,外侧有桡骨窝,后面有鹰嘴窝。
在冠突窝和鹰嘴窝之间,90%的人群只隔着薄层骨[2]。
桡骨近端接近一个椭圆柱体。
在前臂旋前过程中,桡骨头外移使桡骨远离尺骨,为桡骨粗隆让出空间,更好地完成前臂旋转活动[3]。
桡骨头上表面有与肱骨小头相适合的圆形凹陷。
桡骨头内侧表面存在一切迹,以适应肱骨小头内侧的髁-滑车沟。
桡骨粗隆在前臂完全旋前时位于后方,因此允许经后方入路修复肱二头肌键止点[4]。
尺骨近端是尺骨最坚强部分,由上方的鹰嘴和下方的冠突共同构成滑车切迹,是肘关节最重要的骨性稳定结构。
肱三头肌止点位于鹰嘴背面。
功能解剖学关节学总论关节joint or articulation:是骨与骨之间的连结,故也称骨连结。
•骨连结的种类•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的辅助结构•关节的运动(一)骨连结种类•直接骨连结骨与骨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结。
•间接骨连结(关节)相对骨面间相分离,具有充以滑液的腔隙,借周围的结缔组织相连结。
具有较大活动性直接连结•纤维连结韧带逢•软骨连结•骨性连结(2)软骨连结(3)骨性连结(二)滑膜关节(Synovial joint)基本结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纤维层滑膜层关节面articular surface是参与组成关节的各相关骨的接触面。
关节面上被覆有关节软骨。
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腔articular cavity由关节囊滑膜层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含滑液并呈腔隙,内含滑液并呈负压。
(三)辅助结构•韧带ligament囊内韧带囊外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滑膜襞和滑膜囊关节盘:位于两骨之间的纤维软骨板关节唇:附于关节窝周缘的软骨环关节唇滑膜襞和滑膜囊膑上囊膑骨膑下皮下囊膝关节矢状面膑下深囊翼状襞屈(四)滑膜关节的运动屈和伸收和展旋转环转滚动滑动1 .屈和伸:关节沿冠状轴进行的运动屈:两骨之间角度变小伸:两骨之间角度变大冠状轴屈屈和伸2 .收和展:关节沿矢状轴进行的运动收:骨向正中矢状面靠拢展骨远离正中矢状轴展:骨远离正中矢状面展收和展3.旋转:关节沿垂直轴进的运动旋内:骨绕轴向前内侧旋转垂直轴旋外:骨绕轴向后外侧旋转在足:为内翻、外翻在前臂:为旋前、旋后旋内伴背曲伴跖曲4.环转运动:骨的一端在原位转动,而骨的远端做圆周运动。
环转躯干骨的连结椎骨间连结①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纤维环和髓核②韧带(ligament):黄韧带、前、后纵韧带等③关节(articulation):椎骨的上、下关节突构成。
纤维环椎间盘髓核●椎间盘为纤维软骨,由中央的髓核(白色,脊索的遗迹)和周围的纤维软骨环(韧性大,负重部分)构成。
肘后三角的名词解释解剖学肘后三角是人体解剖学中一个重要的区域,位于人体肘关节的后方。
该区域被形成的肌肉、韧带和骨骼所围绕,在解剖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肘后三角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解剖学分析。
首先,让我们从肌肉层面来了解肘后三角。
肌肉是肌肉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运动和支撑骨骼。
肘后三角中的主要肌肉包括菱形肌、肱三头肌和肱肌。
菱形肌位于肩胛骨和胸骨之间,其上部与菱形间隔及斜方肌相连,下部与肱三头肌的肌腱相连。
肱三头肌是一条由三个头组成的肌肉,包括肱外侧头、肱内侧头和长头,这三个头都经过肘关节,并于肱骨的鹰嘴上固定。
肱肌是位于菱形肌和肱三头肌之间的一条狭长肌肉,起源于肩胛骨上角和骨盆的韧带,然后插入到肱骨的内侧上段。
这些肌肉的相互配合,使得肘关节能够进行伸展、屈曲和旋转等各种运动。
除了肌肉,肘后三角中还有一些重要的韧带。
韧带是连接骨骼的纤维组织,用于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和保持正确的解剖结构。
在肘后三角中,有几个关键的韧带需要特别关注。
肱三头肌肌腱所形成的韧带称为肱三头肌肌腱韧带,位于肘关节的后侧,与尺骨的鹰嘴相连。
这个韧带在体育运动和日常活动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保护着肘关节免受损伤。
另一个重要的韧带是肩胛下静脉韧带,它连接着肱三头肌肌腱与肩胛下体静脉,起到支撑和保护血管的作用。
在肘后三角的骨骼结构方面,我们主要关注肱骨和尺骨。
肱骨位于上臂,是连接肩部和肘部的主要骨骼。
它的上端与肩胛骨的鹰嘴相连,下端则与尺骨和桡骨形成肘关节。
尺骨则位于前臂,与肱骨、桡骨一起构成了前臂骨骼的基本框架。
肘后三角中的骨骼结构不仅起到了支撑和保护的作用,还为肌肉和韧带提供了运动的基础。
除了上述的主要组成部分,肘后三角还包括一些神经和血管。
尺神经是肘后三角中最重要的神经之一,它在肘关节的后方穿过,供应手臂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在肘后三角的血管方面,有尺动脉和尺静脉等供应血液的管道。
综上所述,肘后三角是人体解剖学中一个重要的区域,由肌肉、韧带、骨骼、神经和血管等组成。
肘窝的围成及其内主要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对肘窝及其内主要结构进行简要介绍和背景说明。
可以参考以下内容进行编写:肘窝是人体上肢的部分之一,它位于上臂的内侧,是由多个骨头和关节组成的重要结构。
肘窝的形成与肘关节的组成和发育过程密切相关。
肘关节是上肢与前臂连接的关键关节,它由肱骨、尺骨和桡骨三块关键骨头组成。
这三块骨头在肘部相互连接,形成了稳定的肘关节结构。
肘窝内主要结构包括肱骨髁突、尺骨冠状突和肱桡关节。
肱骨髁突是肘关节中最突出的部分之一,它位于肱骨上端,有助于与尺骨和桡骨的连接。
尺骨冠状突位于尺骨上部,与肱骨形成了稳定的关节面。
肱桡关节扮演着连接肱骨和桡骨的重要角色,它使得上臂和前臂之间的运动更加灵活和协调。
对肘窝的围成及其内主要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了解肘窝的形成和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解剖学和生物力学。
此外,对肘窝的研究还能为临床医学提供参考,例如在肘关节损伤和疾病的治疗中,对肘窝的结构了解可以为手术操作和康复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本文将着重探讨肘窝的围成及其内主要结构。
通过对肘窝的形成和结构的深入研究,可以为解剖学和临床医学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参考,进一步促进人体健康和医学科学的发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肘窝的围成及其内主要结构为主题展开讨论。
文章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肘窝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介绍了肘窝形成和内主要结构的背景信息。
接着,文章描述了文章的结构安排,阐明了每个部分的内容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肘窝的形成和内主要结构。
在2.1节中,将探讨肘窝的形成机制,包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相关骨骼和关节的发育以及肘关节的运动特征等。
特别关注的是肘窝的围成过程,以及与肘窝形成相关的解剖结构。
接着,在2.2节中,将深入探究肘窝内主要结构。
其中将重点介绍肘窝内的骨骼结构、韧带、肌肉、神经和血管等组织结构。
通过对这些结构的解剖学描述和功能分析,将全面了解肘窝内主要结构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进一步揭示其与肘关节的运动及功能密切相关的原因。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20 分)关于功能解剖学描述错误的是:A.是一门不局限于医科的课程B.是一门介绍内科学的课程C.是一门介绍如何手术的课程D.是一门介绍触诊的课程E.是一门介绍人体各个系统功能为主,为康复治疗打下坚实基础的课程答案:E2.【单选题】(20分)关于人体解剖学标准姿势表述错误的是:A.是任何人体解剖学课程第一堂课必讲知识B.标准的解剖学姿势是以人站立位作为基础姿势来进行详细表述C.是指身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
D.人体解剖学基本位就是人体解剖学标准姿势E.标准的解剖学姿势是描述人体方位的基础知识答案:D3.【单选题】(20分)有关线性运动描述正确的是:A.是发生在曲线上的运动B.位移的方向不同C.位移的距离不同D.也称位移运动E位移的时间不同答案:D4.【单选题】(20 分)关于关节运动形式描述错误的是:A.屈曲是一块骨相对另一个骨的弯曲运动B.躯干向两侧运动称为侧屈C.外展是偏离身体中线的运动D.踝关节的屈曲称为背屈E.桡偏是指腕关节外展答案:D5.【单选题】(20分)一位患者身体向前运动出现疼痛,术语描述正确的是:A.膝关节伸直功能障碍B.肩关节前屈功能障碍C躯干后伸功能障碍D.颈部后伸功能障碍E躯干屈曲功能障碍答案:E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20分)关于骨骼系统描述正确的是:A.有众多骨组成,是人体的硬骨架,她支撑身体赋予其形状,保护生命器官,并提供肌肉牢固的附着点和杠杆来辅助运动。
B.骨骼全部都是由无机质来构成。
C.全身一共有207块骨。
D.骨松质指的是硬而致密的外壳。
E.没有造血功能。
答案:A2.【单选题】(20分)关于骨的结构描述正确的是:A.长骨的两端称骨骺。
B.骨干指的是骨骼的两端。
C.骨膜并不含有神经和血管。
D.骨外膜是骨髓腔的一层膜。
E.骨膜是一层非常厚的纤维膜。
答案:A3.【单选题】(20分)关于骨骼类型描述正确的是:A.长骨是因为它们的XX比宽度大。
肘关节骨伤科局部解剖结构探究摘要目的探究肘关节及其连带组织的生理结构、功能、特点。
方法搜集整理文献。
结果全面认识肘关节,指导骨科临床。
关键词肘关节周围组织结构功能骨伤科损伤肘关节是由肱骨下端、桡骨小头、尺骨上端以及关节囊、韧带所组成,它包括肱骨、肱桡和桡尺近侧3个关节,关节两侧有尺侧和桡侧副韧带加强。
肘关节伸直时,肱骨两上髁和尺骨鹰嘴突出3点在一条线上[1]。
1 肘关节局部结构[2]1.1肘关节的骨性结构肱骨下端的关节面分为肱骨滑车和肱骨小头,肱骨滑车及其中央呈螺旋状、肱骨小头呈半球形。
尺骨上端有尺骨鹰嘴与冠突,两者之间下向前方有较大凹陷,称肱骨切迹。
切迹中间,有突出的嵴,将关节面分隔开,与肱骨滑车沟相适应。
肱骨上端的桡侧有桡骨切迹。
桡骨头呈盘状,并略呈椭圆形,其上面有微凹的桡骨头凹。
1.2肘关节的肌性结构1.2.1关节囊前面近侧附着于肱骨冠突窝的上缘,两侧附着于内、外上髁的远侧(故肱骨内、外上髁在关节囊外),在后面附着于鹰嘴窝之底及其内、外侧缘;在下附于滑车切迹两侧及环状韧带。
由于桡骨头及尺骨冠突完全位于关节腔内,骨折时易造成关节内出血。
鹰嘴骨折可使鹰嘴滑膜囊与关节腔相交通。
肘关节囊的前后部分较薄弱松弛,但借肱二头肌腱及肱三头肌腱加强。
1.2.2韧带①尺侧副韧带:一分为三束,作扇形行于内上髁冠突与鹰嘴之间。
前束自内上髁至冠突,为一坚固的圆形束,伸肘时紧张;后束薄弱作扇形,屈肘时紧张;斜行纤维(cooper韧带)由尺骨鹰嘴至冠突,可加深滑车切迹。
尺侧副韧带可稳定肘关节,防止屈曲时过分移向外侧。
②桡侧副韧带:呈扇形,起于外上髁,向下至于桡骨环状韧带,并延长至桡骨外面。
此韧带可稳定肘关节,防止桡骨向外脱位。
③环状韧带:由坚韧的韧带构成,围绕桡骨头,与尺骨之桡骨切迹合成一环,上大下小,对维持桡骨头的位置有重要作用。
④方形韧带:起自尺骨上端的桡骨切迹下缘,止于桡骨颈,其前部纤维限制桡骨的过度旋后活动,后部纤维限制桡骨的过度旋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