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发酵工程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334.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三节发酵工程简介教学目的1.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A:知道)。
2.发酵工程在医药工业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A:知道)。
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
2.教学难点在发酵过程中,如何保证菌种生长和代谢的正常进行。
教学过程【板书】实例:谷氨酸发酵发酵工程的概念菌种选育发酵工程培养基的配制发酵工程灭菌的内容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产品的分离和纯化在医药工业方面的应用发酵工程的应用在食品工业方面的应用【注解】一、实例:谷氨酸发酵(一)获取菌种: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二)配制培养液:五种因子(三)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四)接种:无菌条件下加入菌种(五)发酵:在发酵罐中进行,其中的关键步骤是“溶氧”。
通入无菌空气并不断搅拌(六)分离提取产物二、发酵工程的概念(一)概念: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二)发酵工程的内容1.菌种选育:自然分离、人工诱变、基因工程、细胞工程2.培养基的配制:物质种类、比例、适宜的PH3.灭菌:去除杂菌,主要杀灭培养基中和发酵设备中的杂菌4.扩大培养和接种:菌种多次培养达到一定数量5.发酵过程:控制各种条件生产发酵产品菌体:用过滤、沉淀等方法6.产品的分离和纯化代谢产物:用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在医药工业方面:生产药品和基因工程药品三、发酵工程的应用在食品工业方面:生产传统发酵产品、食品添加剂、单细胞蛋白(菌体)等【同类题库】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A:知道).工业上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大量积累谷氨酸,应采用(C)A.加大葡萄糖的投放量 B.加大菌种的密度C.改变菌体细胞膜通透性 D.改变培养基碳源和氮源的比例.发酵是指(D)A.微生物的呼吸过程 B.一种微生物的繁殖过程C.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D.微生物产生代谢产物和菌体的过程.暴露在空气中,下列哪种微生物不能生存(D)A.酵母菌 B.真菌 C.放线菌 D.产甲烷杆菌.发酵过程中,用一定的转速搅拌,除能使菌种和发酵液充分接触提高原料利用率外,还能增加(D)A.放料速度 B.冷却水循环 C.进料速度 D.溶解氧.关于菌种的选育不正确的是(C)A.自然选育的菌种不经过人工处理 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C.通过有性杂交可以形成工程细胞 D.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可构建工程菌.有关谷氨酸发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A.发酵中要不断通入空气(无菌) B.培养条件不当将得不到所需要的产品C.搅拌的唯一目的是使空气成为小泡 D.冷却水可以使酶的活性下降.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如果环境条件控制不当,则可能使代谢产物成为乳酸,那么乳酸是下列哪种条件下的产物(D)A.PH值过小 B.PH值过大 C.溶氧过多 D.溶氧不足.当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时,发现产物中出现了谷氨酰胺,则应当加入(C)A.新培养基 B.缓冲液 C.碳酸氢钠 D.盐酸.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必须不断地调整培养液的PH值,原因是(B)①谷氨酸发酵的最适PH值是7.0-8.0 ②在发酵过程中,培养液的PH值会发生变化③当PH呈酸性时,谷氨酸的产量会下降④不调节PH值,培养液中生成的谷氨酸会变成其他物质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谷氨酸的培养基中,五大类营养要素物质不可缺少。
高考生物发酵工程知识点高考生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发酵工程知识。
发酵工程作为应用生物学的重要分支,涉及到微生物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本文将从发酵工程的定义、原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发酵工程?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如真菌、细菌、酵母等)以及它们合成的代谢产物进行生物转化的一门学科。
它将微生物的生理、遗传、工艺等知识与工程原理和技术相结合,用于生物制药、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等领域。
二、发酵工程的原理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对底物(如糖、淀粉等)进行代谢,产生新的化合物。
这个过程涉及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产物生成的调控等多个方面。
首先,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适宜的pH值、充足的营养物质和酸碱平衡等。
这些条件的调节是发酵工程的关键。
例如,酵母菌的发酵适宜温度一般在20-30摄氏度,而细菌的发酵适宜温度一般在30-40摄氏度。
其次,微生物通过代谢途径将底物转化成所需的产物。
这是发酵过程的核心。
例如,乳酸菌发酵乳糖产生乳酸,酵母菌发酵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等。
最后,发酵工程要对微生物进行合适的培养和培养基的设计。
培养基的设计需要根据微生物的营养需求来确定各种添加剂的浓度,以达到最佳的发酵效果。
三、发酵工程的应用发酵工程在生物制药、食品工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生物制药方面,发酵工程被广泛应用于生产抗生素、激素、疫苗等药物。
通过合理设计和控制发酵工艺,可以提高药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生产成本。
在食品工业方面,发酵工程被用于生产酸奶、啤酒、酱油等食品。
发酵过程可以改变底料的性质,增加食品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在环境保护方面,发酵工程可以利用微生物对废水、废气等有害物质进行降解和转化,减少环境污染。
总之,高考生物中的发酵工程知识点涉及到了发酵工程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应用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高考中发挥得安稳,取得优异的成绩。
与高三生物相关的知识点1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
(1)“发酵”有“微生物生理学严格定义的发酵”和“工业发酵”,词条“发酵工程”中的“发酵”应该是“工业发酵”。
(2)工业生产上通过“工业发酵”来加工或制作产品,其对应的加工或制作工艺被称为“发酵工艺”。
为实现工业化生产,就必须解决实现这些工艺(发酵工艺)的工业生产环境、设备和过程控制的工程学的问题,因此,就有了“发酵工程”。
(3)发酵工程是用来解决按发酵工艺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工程学问题的学科。
发酵工程从工程学的角度把实现发酵工艺的发酵工业过程分为菌种、发酵和提炼(包括废水处理)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工程学问题,一般分别把它们称为发酵工程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工程。
(4)微生物是发酵工程的灵魂。
近年来,对于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属性的认识愈益明朗化,发酵工程正在走近科学。
(5)发酵工程最基本的原理是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原理。
(6)发酵工程有三个发展阶段。
现代意义上的发酵工程是一个由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技术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开放性的学科。
发酵工程经历了“农产手工加工——近代发酵工程——现代发酵工程”三个发展阶段。
发酵工程发源于家庭或作坊式的发酵制作(农产手工加工),后来借鉴于化学工程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近代发酵工程),最后返璞归真以微生物生命活动为中心研究、设计和指导工业发酵生产(现代发酵工程),跨入生物工程的行列。
原始的手工作坊式的发酵制作凭借祖先传下来的技巧和经验生产发酵产品,体力劳动繁重,生产规模受到限制,难以实现工业化的生产。
于是,发酵界的前人首先求教于化学和化学工程,向农业化学和化学工程学习,对发酵生产工艺进行了规范,用泵和管道等输送方式替代了肩挑手提的人力搬运,以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操作,把作坊式的发酵生产成功地推上了工业化生产的水平。
生物选修三发酵工程知识点知乎生物选修三:发酵工程知识点发酵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本文将从发酵工程的基本概念、发酵工艺、发酵微生物、发酵设备等几个方面,介绍一些发酵工程的知识点。
一、发酵工程的基本概念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通过代谢过程产生的酶来合成有机物的一种工艺。
它是将发酵微生物与合适的培养基、发酵设备相结合,通过调控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条件来实现产物的合成。
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制药工业、酿酒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发酵工艺发酵工艺是指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条件控制。
常见的发酵工艺包括批发酵、连续发酵、固定床发酵、液体床发酵等。
其中,批发酵是最常见的一种工艺,它通过将微生物接种到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控制温度、搅拌速度等条件,使微生物进行生长和代谢,并最终合成所需产物。
三、发酵微生物发酵微生物是发酵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发酵微生物有细菌、酵母菌、真菌等。
不同的微生物对于不同的产物有着不同的合成能力和产量。
例如,酵母菌常被用于酿酒工业,细菌常被用于生产乳酸等发酵食品,真菌则常被用于生产青霉素等药物。
四、发酵设备发酵设备是进行发酵工程的重要工具,常见的发酵设备有发酵罐、发酵塔、发酵槽等。
发酵设备的设计应考虑到温度、氧气供应、搅拌速度等因素,以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供微生物进行生长和代谢。
五、应用领域发酵工程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工业中,发酵工艺被用于生产酸奶、啤酒、面包等食品;在制药工业中,发酵工艺被用于生产抗生素、酶制剂等药物;在环境工程中,发酵工程被用于处理废水、废气等污染物。
六、发酵工程的发展趋势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发酵工程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微生物,使其具有更高的产物合成能力已成为发酵工程的研究热点。
此外,发酵工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总结:发酵工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高三】2021届高考生物教材复习发酵工程简介【高三】2021届高考生物教材复习发酵工程简介必修书第19课时发酵工程简介(一)[密集知识]一、应用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1.谷氨酸产生菌包括和。
2.所使用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看属于培养基,从组成成分上看属于培养基。
二、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一)发酵工程的概念(二)发酵工程内容1.菌种的选育:生产用菌种的获得方法有、、。
2.培养基的制备:3.灭菌: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是在发酵前用高温、高压的方式对和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从而杀死所有杂菌的、和。
4.扩大培养和接种:5.发酵过程――发酵的中心阶段,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有:(1)随时取样检测培养基中的微生物——了解发酵过程;(2)及时添加必需的――延长菌种生长稳定期的时间;(3)严格控制发酵条件,如通风和转速。
6.分离提纯:[示例理解]例1.对谷氨酸发酵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是异源需氧厌氧微生物。
B.培养基属于液体合成培养基c.谷氨酸的形成与搅拌速度无关d.产物可用离子交换法提取分析:这个问题是对发酵菌株、培养基、控制条件和产品的检查。
回答:D例2.试比较扩大培养与发酵生产过程中的培养的不同点?(1)培养的目的不同:扩大培养是为了使菌株在短时间内生长内以得到大量菌株;发酵过程中的培养物是为了获得。
(2)不同的培养方法:扩大培养就是培养的菌种分开,分头培养;发酵过程中细菌的培养是将细菌接种到细菌中生长的。
(3)不同的培养条件:例如,在酒精发酵中,扩大培养是必要的在条件下进行以促使酵母菌快速繁殖;而在酵产生酒精生产过程必须在获得大量酒精的条件下进行。
解析:该题从不同层面比较了扩大培养和发酵的区别。
答案:⑴快速繁殖代谢产物⑵对数期液体培养基稳定期⑶有氧无氧[自我评估]一、选择题1.菌种选育有哪些不正确之处a.自然选育的菌种不经过人工处理b.诱变育种原理的基础是基因突变c、工程细胞可以通过有性杂交形成。
D.工程菌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构建2.用于谷氨酸发酵的培养基需添加的生长因子是a、氨基酸B.碱基C.核苷酸D.生物素3.谷氨酸棒状杆菌扩大培养时,培养基应该是a、C∶ n是4∶ 公元前1年∶ n是3∶ 1.c.隔绝空气d.加大氮源、碳源的比例4.发酵过程中影响温度变化的因素包括:a.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b.机械搅拌c、发酵罐散热和水蒸发d.A、B和c选项都可以5.大量生产酵母菌时,不正确的措施是a、分离空气B.成对获得细菌c.过滤沉淀进行分离d.使菌体生长长期处于稳定期6.酵母连续培养的方法有哪些错误a.及时补充营养物质b.以青霉素杀灭细菌c、用缓冲溶液将pH值控制在5.0-6.0之间。
高中生物发酵工程的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的发酵工程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多种微生物和酶的使用,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高中生物发酵工程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下面就是一个高中生物发酵工程的知识点总结。
一、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分类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和生物酶对一些物质进行转化的过程。
它主要分为植物发酵工程、微生物发酵工程和动物发酵工程。
其中,微生物发酵工程是最常见的。
二、发酵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发酵工程要涉及到微生物的使用,因此分离与培养是非常关键的步骤。
在高中生物实验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进行分离和培养:1. 采样:从自然环境或其他已经进行的发酵过程中取样,可以得到微生物样本。
2. 筛选:将样本分别接种到不同的培养基上进行筛选,选出合适的微生物株。
3. 培养:将筛选出的微生物株进行培养,包括静态和摇床培养。
三、发酵过程参数的调控发酵过程中,有多种参数需要调控,以保证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可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1. pH调控:不同微生物对pH的适应范围不同,需要在不同的阶段进行调控。
2. 温度调控:对于不同的微生物来说,有特定的最适生长温度。
3. 氧气含量调控:不同的微生物对氧气含量的需求也不同,需要根据微生物的特性进行调控。
4. 搅拌速度调控:搅拌速度可以影响发酵液的气体传递和混合均匀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控。
4、发酵液的成分在发酵工程中,发酵液的成分非常重要,可以直接影响发酵的效果和产品质量。
1. 碳源:微生物需要碳源来进行生长和转化,常见的碳源包括葡萄糖、淀粉和纤维素等。
2. 氮源:氮源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产物合成,常见的氮源包括氨基酸、尿素和硝酸盐等。
3. 矿物元素:矿物元素对于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也非常重要,常见的矿物元素包括钙、磷和镁等。
4. 其他添加剂:例如表面活性剂、营养补充剂、抗生素等,也可能会对发酵液的成分产生影响。
5、发酵产物的提取发酵产物的提取是整个发酵过程的关键环节之一,涉及到后续生产的成本和产品的质量。
课时42发酵工程简介一、书本知识梳理发酵的概念谷氨酸发酵实例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发酵工程的应用发酵工程的优点发酵工程生产流程图发酵罐的装置及作用二、思维拓展液体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分1.发酵工程常用培养基天然培养基━━按化学成分分目的要明确2.培养基配制原则营养要协调PH值要适宜温度PH值容氧影响因素:通气和搅拌3.影响发酵的因素安装消泡沫控板泡沫:消除方法使用消泡沫剂营养物质的浓度4.扩大培养与发酵生产过程的培养扩大培养是将培养到对数期的菌种分开,在分别培养,以促进菌体数量快速增加,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菌种;发酵生产过程的培养是为了获得代谢产物;它们培养目的不同,条件也就可能不同:如酒精发酵过程中,在有氧条件下快速增殖,就是说酵母菌扩大培养必须有充足的氧气;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产生酒精,所以酒精发酵的条件必须缺氧。
5.味精的生产与使用:目前我国采用发酵法生产味精,首先要将各种粮食制成淀粉,然后将淀粉糖化,加入菌种进行发酵产生谷氨酸,再经过冷却隔离,中和除铁脱色结晶,分离干燥等工序制成纯度很高的谷氨酸钠,即味精。
味精易溶于水,一般在起锅之前加入效果好,味道会更加鲜美。
味精平时贮存在密闭防潮通风干燥处,可经久不变质。
6.发酵工程的人工控制说明:条件控制至关重要,不仅会影响菌种的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代谢产物的形成,例子见课本。
7单细胞蛋白本质:微生物菌体分离提纯法:过滤、沉淀石油蛋白按生产原料分甲醇蛋白甲烷蛋白分类:细菌蛋白按产生菌种类分真菌蛋白作用:作为饲料,制造“人造肉”,用作食品添加剂。
生产效率高优点:生产原料来源广生产工业化缺点:安全性问题如食用过多,由于核酸含量多,可导致痛风等疾病课时42跟踪训练1.下列不属于单细胞蛋白作用的是()A使家禽家畜快速增重 B做饲料C增加产奶产蛋量 D做食品添加剂2 . 在谷氨酸发酵生产中,必须不断地调整PH,原因是 ( )①谷氨酸发酵的最适PH是7.0~8.0 ②在发酵过程中,溶液的PH会发生变化③当PH呈酸性时,谷氨酸的产量会下降④不调整PH,培养液中生产的谷氨酸会转变成其他物质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②D. ①④3. 下列何种条件的变化使谷氨酸发酵得不到产物PH升高②PH值降低③温度升高④温度降低⑤溶氧增多⑥溶氧降低A.①③④B.②③⑥C.①⑤D.②⑥4. 若不进行扩大培养,直接接种将导致 ( )A.对数期提前出现B.调整期延长C.代谢产物减少D.稳定期缩短5. 酵母菌扩大培养,培养条件应该是 ( )A.C:N为4:1B.C:N为3:1C.提供无菌空气D.隔绝空气6. 以下不属于发酵工程范畴的是 ( )A.利用高产型青霉菌生产青霉素B.缺氧时人的某些组织细胞产生乳酸C.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获得酒精D.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7. 利用酵母菌酿酒时,从开始便向发酵罐内通入氧气,其结果是 ( )A.酵母菌大量死亡,酒精减少 B酵母菌数量不变,酒精产量不变C 酵母菌数量增多,酒精增产D 酵母菌数量增多,不产酒精8掌握微生物群体的生长规律有利于研究它们.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上常用对数期菌种 B在稳定期适当补充营养物质有利于提高产量C连续培养延长了培养期 D调整期细菌的代谢活跃,体积增长快9下列那些不是发酵工程的特点()A生产条件温和,原料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 B产物专一C废物对环境污染小,易处理 D微生物的发酵产物对人类都有利的(多选)10.谷氨酸发酵生产中,控制好发酵的条件是十分重要的。
生物工程的发酵工程生物工程是一门研究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学科,而发酵工程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本文将会探讨生物工程中的发酵工程,包括定义、应用、原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定义与概述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酶或细胞进行生物转化过程的控制与调控的工程学科。
它应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如医药、食品、环保、能源等。
通过调控发酵过程,可以生产出重要的生物制品,如药物、酒精、酸奶等。
发酵工程是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工程学相结合的学科,是生物工程领域的核心之一。
二、发酵工程的应用1. 医药领域:发酵工程在医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发酵工艺可以大规模生产抗生素、酶和疫苗等重要的药物。
例如,青霉素和链霉素的生产就是基于发酵工艺进行的。
此外,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利用发酵工程来生产重组蛋白等生物药物。
2. 食品工业:酒精、酸奶、味精等很多食品都是通过发酵工程生产的。
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可以改善产品的口感、延长保质期,并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
例如,利用乳酸杆菌进行酸奶发酵,可以改善乳制品的口感和消化性,增加肠道益生菌的数量。
3. 环境保护:发酵工程可以应用于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生物制氢等环境保护领域。
通过加入适当的微生物和调控发酵过程,可以将有机废物转化为能源或其它可利用的物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能源领域:利用生物质作为原料进行发酵,可以生产出生物燃料,如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等,从而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三、发酵工程的原理1. 微生物选择:根据不同的目标产物,选择适合的微生物进行发酵。
微生物的选择要考虑其代谢途径、产物产率等因素。
2. 培养基配方:合理的培养基配方是发酵工程成功的关键。
培养基中含有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碳源、氮源、矿物质等,以满足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需求。
3. 发酵过程控制:通过控制温度、pH值、通气速率、搅拌速度等参数,来调控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以提高产物的产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