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与价值
- 格式:docx
- 大小:23.52 KB
- 文档页数:1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及答案2017年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及答案2017年研究生考试复习正在紧张的进行中,为了更好的帮助考生复习以及准考生预习,下面是yjbys网店铺提供给大家关于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D.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2.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3.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
成天地者,气也。
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4.“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
它由体温推动,由食料支持。
没有食料,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躺下,死去。
”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5.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A. 剩余价值论B. 阶级斗争理论C. 辩证法D. 科学的实践观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7.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A. 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B. 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C. 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D. 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8.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A. 实践B. 运动C. 静止D. 时间和空间9.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A. 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 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 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10.物质只有在它的运动中才能被人所认识,但为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提供前提条件的是:A. 时间B. 空间C. 绝对运动D. 相对静止11.发展揭示了新陈代谢这一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发展的本质是:A. 变化B. 增加C. 创新D. 运动1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A. 唯物辩证法的思想B. 形而上学的思想C. 诡辩论的思想D. 唯心主义的思想13.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 普遍性和特殊性B. 同一性和斗争性C. 绝对性和相对性D. 对抗性和兼容性14.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A. 量和质的相互转化B. 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 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15.认为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是:A. 形而上学观点B. 诡辩论的观点C. 唯心主义观点D. 辩证法的观点16.唯物辩证法认为假象是:A. 与本质无关的现象B. 纯粹偶然的现象C. 人的主观错觉D. 以歪曲颠倒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17.“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内容概要】本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的认识论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规律、真理的含义与特点、真理的检验及其与价值的关系、认识和实践的统一等。
本章分三节:第一节阐述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第二节论述真理与价值的特点及关系;第三节论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难点有:(1)实践活动的的三大要素及其特点;(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特点及关系;(3)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4)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含义及辩证关系;(5)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的区别;(6)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7)价值的含义与特点;(8)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命题预测】本章内容被称为认识论,在历年考研中也是比较重要的,是马原中历年命题次数较多、分值也较高的一章,可命题的考点较多,很重要。
本章预计2013年肯定会出题,命题的可能性:选择题、分析题。
【考点精解】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客体与中介实践就是实践主体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运用各种实践中介作用于实践客体,使世界日益从自在世界转变为人类世界的能动的过程,也是主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实践和认识过程都是由主体、客体和中介三个方面构成的。
实践或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具有实践或认识能力的人,是人类活动中唯一能动的要素。
实践或认识客体是指社会主体所要探索或改造的对象。
它主要包括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三种客体。
人类实践或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可以是自动界、人类社会等物质对象,也可以是主观的思想、理论、世界观等精神对象。
实践或认识中介则是指社会主体在探索或改造现实世界的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2.实践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 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2. 物质与意识-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意识是物质的高级存在形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3. 辩证唯物主义-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质量互变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二、政治经济学1. 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 商品的二重性:使用价值与价值- 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规律的作用与表现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积累过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3. 经济危机理论- 危机的根源与周期性- 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 过剩生产危机三、科学社会主义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的必然性2. 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 -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与任务 - 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3. 共产主义社会- 消灭阶级和国家- 全体成员的自由发展-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四、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1.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 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2. 社会发展五阶段论-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五、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1. 实践的本质和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2.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发展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矛盾论与实践论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世界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世界的永恒发展2. 方法论- 辩证法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实践的方法以上是考研马原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考生应根据具体的考试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复习和理解。
考研政治思修法基答题模板1.马原--万能模板1.知道用什么原理作答,但不会写原理?第一种情况:考查辩证关系的,A和B的辩证关系。
适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等等。
写作模板: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A和B是辩证统一的,A和B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我们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既要看到A,也要看到B;只看到A看不到B是不行的,只看到B看不到A是不行的,必须坚持A和B的辩证统一。
只有坚持A和B的辩证统一,才能取得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成功;反之,则遭遇失败。
第二种情况:不是考查辩证关系的。
适用:联系、发展、矛盾、实践、人民群众……等等。
写作模板:A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
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要用A的观点看问题。
只有坚持A的观点,才能取得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成功;如果不坚持A的观点,我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将遭遇失败。
总之,我们必须坚持用A的观点看问题。
2.找不到原理,怎么办?第一种情况:指定了用唯物论作答。
第一,实践是实现人与自然分化与统一的前提与基础。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人类必须按自然规律办事,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第二,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第二种情况:指定了用辩证法作答。
第一,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根本的认识方法。
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我们要善于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把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历年考研政治34题马原答案分析篇一:2021考研政治马原真题及解析2021考研政治马原真题及答案解析1.《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
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
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
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
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C.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D.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适度原则。
AC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目无关。
D 表述错误,现象表现本质的。
只有B与题干相符,所以答案为B。
2.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
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A.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答案:A【解析】前一句话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知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体现的是辩证法的思想。
后一句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体现出来的是唯意志论,所以正确答案为A。
3.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
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
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A.20%B.50%C.100%D.200%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政治经济学的剩余价值部分。
一、马原1、社会发展的动力。
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
②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革命力量)。
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自主性力量)。
⑥社会革命(质变)和改革(量变)推动着社会发展。
2、真理和价值的关系(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所谓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所谓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求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有区别的:①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②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③真理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
3、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①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即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②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刺激生产力的发展。
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发生两极分化,形成经济活动中的优胜劣汰。
价值规律的实现方式: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实现其作用的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由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构成。
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4、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必要劳动时间不变,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工作日长度不变,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指个别资本家采用新技术提高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从而使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所产生的差额。
5、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划分的区别:其一,划分的依据不同。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是根据生产资本之不同部分的价值转移方式的不同划分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是根据资本之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划分的。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与价值
考研政治中马原是重头戏,其中考点众多,而且考察频率相当高。2017考研的小伙伴们在
基础复习中应该注意把这部分考点吃透,把基础夯实。今天带领大家一起复习一遍其中的一
个高频考点: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认识
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题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决定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绝对真理包含三
层含义:1、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
观内容;2、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3、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
成绝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有限性。相对真理包含两层
含义:1、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2、真理所反映客观对象的准确程度也有
条件的、有限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优势辩证转化的。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
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
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特点,是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逻
辑证明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
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时间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真理和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为前提的;2、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有必然是具有价值的;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
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4、坚持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要求
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梳理了一遍知识点,相信你一定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点理解更深了。所
以不要忘记把从书上学到的真题放到做题的实践中去检验哦!可锐考研村希望大家都能掌握
真理、用于实践,勇夺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