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全套教案复件 生态工程实例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291.50 KB
- 文档页数:2
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视频演示,教师讲解,能够举例说出生态工程的实例,说出这些实例所运用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
(2)通过资料分析、阅读文本,能够简述生态工程发展的前景;说出生态工程的局限性,举例说出我国生态工程的特点。
(3)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能够尝试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
学科素养(1)基础知识(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其主要的生态工程原理;生态工程发展的前景);(2)基本技能(通过对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的学习,逐步形成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3)基本思想(通过对生态工程的实例及发展前景的学习,初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协调与平衡、多样性、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4)基本活动经验(通过对生态工程的实例及发展前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生态工程的实例。
三、教学难点:应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引导-探究五、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策略:在深刻领会课改精神的前提下,课堂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网络查找,自编自演自导情景模拟。
在情景中学会学习教学方法:调查法、讨论学习法、赏识性评价、多媒体。
六、课时准备: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准备案例七、教学过程八、课后作业:写一篇环境保护的科普小文章,鼓励学生投稿九、板书设计: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一)生态工程的实例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2、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3、湿地生态恢复工程4、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5、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6、城市环境生态工程(二)生物圈2号(三)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十、教学反思: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一定要注意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在本节的学生活动较多,特意设置了相应的情景和问题,引导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参与讨论,主动构建地获得知识。
城市生态工程-北师大版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城市生态工程的定义、构成、意义及其现代科技应用。
2.掌握常见城市生态工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3.了解城市生态工程的发展历程,评价其现状和前景。
4.能够通过实践学习,掌握相关城市生态工程技术和科学方法。
5.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组织协作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城市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及构成•城市生态工程的含义•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城市生态工程的意义2. 常见城市生态工程技术及应用•绿化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城市雨水利用技术•垃圾处理技术•城市生态修复技术3. 城市生态工程的现代科技应用•人工湿地技术•植物盆栽技术•绿色屋顶技术•生态墙技术•智能城市4. 城市生态工程的发展历程及评价•城市生态工程的发展历程•城市生态环境目标与实践•城市生态工程评价体系5. 实践教学•实现城市生态工程技术和科学方法的实践教学•研究城市生态工程实践案例•评估城市生态工程的实践效果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授、讨论和提示案例,让学生掌握城市生态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应用。
2.实践教学:通过课堂实践和调查研究,让学生研究和评价城市生态工程的实践效果。
3.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通过课外学习、调研论文和案例研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城市生态工程实践、评估和创新。
四、教学重点1.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城市生态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人工湿地技术、植物盆栽技术、绿色屋顶技术、生态墙技术和智能城市等现代城市生态工程技术和应用。
3.城市生态工程的评估方法和实践效果。
五、教学时长总共讲授25学时,其中理论22学时,实践3学时。
六、教学评估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和实践评估,闭卷笔试占70分,实践评估占30分。
其他补充因地制宜。
七、参考文献1.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生态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2.朱光,王淼.城市生态工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高中生物选修《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人教版选修3)专题一基因工程第一节基因工程的简介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
(2)基因操作的工具和基本操作程序。
(3)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2.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学习基因工程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需要的严谨,激发为祖国而奋斗的精神。
(2)通过学习基因操作的工具和基本程序及应用,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3.能力方面(1)通过对图片、动画等的观察,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料和网络信息解决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基因操作的工具和基本程序及应用。
教学难点:1.限制酶和运载体的作用。
2.提取目的基因的方法和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途径。
3.基因工程的应用。
教学方法:以探究法、谈话法、材料教学法相结合。
具体方法:1.以具体事例讲述,学生制作模型,使学生切身体会基因工程“剪、拼、接、转”的主要过程。
2.搜集资料,采用思考、分析、想像、推断和辩论等方法,明确基因工程的应用。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一.复习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投影幻灯片,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
1.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2.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是什么?3.为什么生物界的各种生物间的性状有如此大的差别呢?4.生物的性状是怎样表达的?5.各种生物的性状都是基因特异性表达的结果,那么,人类能不能改造基因呢?使原来本身没有某一性状的生物而具有某个特定的性状呢?6.各种生物间的性状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生物体的不同性状是基因特异性表达的结果。
教师举例:1.青霉菌能产生对人类有用的抗生素——青霉素2.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气3.人的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浓度教师提问:以上几种生物各有其特定的性状,这些性状都是基因特异性表达的结果。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学设计Elective course 3: teaching design of modern biotechnology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的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学,内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物分类学等。
本教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模块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五部分。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在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都迅速发展,并产生了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和发展。
本模块以专题的形式着重介绍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中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定基础。
本模块的教学以专题讲座和学生讨论为主。
由于本模块所涉及的领域进展迅速,教师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练习撰写专题综述报告,并组织开展口头交流、辩论等活动。
6.1 基因工程具体内容标准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举例说出基因工程的应用。
简述蛋白质工程。
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观看基因工程的影像资料。
调查基因工程产品在社会中的应用情况,讨论转基因生物的利与弊。
6.2 克隆技术具体内容标准简述动物的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
举例说出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讨论克隆技术的社会意义。
搜集通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进行克隆的实例。
6.3 胚胎工程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简述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
简述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
举例说出胚胎干细胞的移植。
举例说出胚胎工程的应用。
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一、本模块目标概述本模块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五部分,与选修2相比,本模块以专题的形式介绍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中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开拓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定基础。
根据“内容标准”,本模块的知识性目标以了解水平为主,情感性目标以经历(感受)水平为主,技能性目标体现在活动建议中,主要是参观、调查、资料收集等。
教学以专题讲座和学生讨论为主。
由于课程内容多属于生物科学前沿领域,进展迅速,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补充最新进展的资料,学生活动以搜集资料和讨论为主。
鉴于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要求大多是了解水平,教学中要避免教学内容过深过专。
二、学习要求与教学建议6.1 基因工程(1)学习要求(2)教学建议本部分内容要求在必修课有关基因工程的基础上,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流程,关注基因工程在农业、医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及其发展前景,关注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其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其操作程序、基因工程的应用、蛋白质工程的原理是本专题教学的重点内容。
教学中要重视设计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在思索和探究中学习新知识。
例如,通过大肠杆菌生产出胰岛素、酵母菌生产乙肝疫苗、牛的乳腺生物反应器制造出蛋白质类药物、植物体内含有了某种药物蛋白等内容激发学生对基因工程原理、基本操作及其应用前景产生探索的欲望,并展开丰富的联想。
在分析基因工程表达产物时,可通过天然蛋白质是不同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它的结构、性能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等问题,分析蛋白质工程的诞生及原理。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要重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理解两种工具酶的功能,理解基因工程原理及操作程序,都必须重温DNA的结构、复制及遗传信息的传递等基础知识。
学习基因工程应用时,应联系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联系抗原、抗体、激素、某些营养品的化学本质及功能。
生态农业工程-苏教版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和发展;2.了解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3.了解现代生态农业的概念、目标和原则;4.掌握现代生态农业的关键技术和措施;5.了解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1.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能够理解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和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2.通过阅读资料,学生能够掌握现代生态农业的关键技术和措施,并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贡献;3.通过实践、观察等方式,学生能够了解生态农业的实际效果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对生态农业环境的重视;2.引导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重点1.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2.生态农业的概念、目标和原则;3.现代生态农业的关键技术和措施。
三、教学难点1.解释生态农业的概念、目标和原则;2.掌握现代生态农业的关键技术和措施。
四、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环节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引出现代农业的概念。
再通过对比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区别,引出生态农业这个概念。
2.讲解环节教师讲解生态农业的概念、目标和原则,并分别进行解释。
(1)生态农业的概念生态农业是指在保障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稳定、均衡、高效地运转,实现农业资源利用优化、生产方式生态化、生产品质高效化和农业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现代化、科学化的农业生产方式。
(2)生态农业的目标生态农业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包括:•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保护农业环境,实现农业持续发展;•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促进生产要素的维持与完善;•保障人民群众对食品的健康需求。
(3)生态农业的原则生态农业实践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依据自然规律和经济效益;•保证生态平衡,注重物种多样性;•针对气候、土壤、水分、作物类型等条件因素制定合理生产计划;•维护生态农业系统的稳定性。
第一讲基因工程[基础知识·系统化]知识点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知识点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知识点三蛋白质工程[基本技能·问题化]1.据两种限制酶的作用图示填空(1)已知限制酶Eco RⅠ和SmaⅠ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G↓AATTC和CCC↓GGG,在图中画出两种限制酶切割DNA后产生的末端并写出末端的种类。
(2)①产生的是黏性末端;②产生的是平末端。
(3)Eco RⅠ限制酶和SmaⅠ限制酶识别的碱基序列不同,切割位点不同(填“相同”或“不同”),说明限制酶具有专一性。
2.观察下图所示过程,回答相关问题(1)①是限制酶,②是DNA连接酶,二者的作用部位都是磷酸二酯键。
(2)限制酶不切割自身DNA的原因:自身DNA不存在该酶的识别序列或识别序列已经被修饰。
3.结合抗虫棉的培育过程图填空(1)从图中可以看出,目的基因是Bt毒蛋白基因,使用的载体是Ti质粒,将目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
(2)请写出两种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的方法:抗原—抗体杂交法、用棉叶饲喂棉铃虫。
4.填写蛋白质工程流程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A.转录,B.翻译,C.分子设计,D.氨基酸序列,E.预期功能。
考点一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命题点(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1.(2016·全国卷Ⅲ)图(a)中的三个DNA片段上依次表示出了Eco RⅠ、Bam HⅠ和Sau3AⅠ三种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与切割位点,图(b)为某种表达载体的示意图(载体上的Eco RⅠ、Sau3AⅠ的切点是唯一的)。
↓↓↓——GAATTC————GGATCC————GATC————CTTAAG————CCTAGG————CTAG——↑↑↑图(a)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经Bam HⅠ酶切后得到的目的基因可以与上述表达载体被________酶切后的产物连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高考生物总复习配套课件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四生态工程微考点·大讲堂微平台·大通关【考情微解读】微考点·大讲堂理教材巧思维题组精练考点一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知|识|链|接1.生态工程与生态经济(1)人类设计生态工程的根本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 的同步发展。
(2)生态工程的特点: 。
(3)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 。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废弃物的资源化生态工程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环和全球地质大循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2)物种多样性原理:一般而言,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
(3)协调与平衡原理: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除了考虑生物的生态适应性外,还需要考虑 。
抵抗力稳定性 环境承载力(或环境容纳量)(4)整体性原理:人类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生态工程需要考虑 ,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另外,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 ,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 比例关系题|组|微|练题组生态工程的原理1.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事例中,错误的是()选项有关事例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A. 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 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C. 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D.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违反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解析本题着重考查生态工程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D项中讲的是在追求生态效益时必须考虑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这明显是整体性原理。
第4讲生态工程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Ⅱ)2.生态工程的实例(Ⅰ)1.物种多样性原理、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
(生命观念)2.建立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等。
(科学思维)3.实施生态工程、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等。
(社会责任)生态工程的原理1.生态工程(1)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特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2.生态经济(1)原那么:循环经济。
(2)结果: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
(3)目的: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4)重要手段:生态工程。
3.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如无废弃物农业。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如“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问题。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问题,环境承载力问题。
如过度放牧等。
(4)整体性原理: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①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②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
1.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易爆发虫害。
此材料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提示:物种多样性原理。
单一的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低,物种数目少,营养级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因此表达了物种多样性原理。
2.整体性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复合体,尝试画出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并表述该原理的重要意义。
提示:如图:意义:只有应用整体性原理,才能统一协调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开发与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考查生态工程的原理及应用(2019·河南省开封市高三模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
学习指导案课题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上授课时间课型新授主备人教材分析生态工程是必修三生态系统的拓展和加深,注意和必修三相联系。
学情基础分析及预习导学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知识应让学生复习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简述生态工程兴起的原因。
2.简述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过程与方法:搜集各种媒体的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生态工程建设,初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协调与平衡、多样性、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重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学习难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教具准备学案课件学习内容学习形式教师指导时间干裂的土地,赤红的荒山,意味着不断恶化的,幼苗的上方是蔚蓝的地球,地球似乎化作一滴甘露,滋润着大地;幼苗又可寓意为工程,虽然柔弱,却顽强地支撑着地球;地球和幼苗组合和谐,象征着希望。
生态工程的概念:生态工程的兴起“可持续发展”的内涵:(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经济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还要不危害后代人发展能力。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什么?生态工程的优点是什么?(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1.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急剧降低,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造成具有蓄洪作用的湖泊面积急剧减少。
直接原因:1998年度的罕见降雨。
但这也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而导致的温度升高、气候异常有关。
解决长江洪水泛滥的措施有: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湖”和改革不合理耕作方式等。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考虑到怎样解决农村(尤其是湖区或山区的迁出人员)的能源来源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2.洪灾的发生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什么问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考虑生态成本,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
第二节关注生态工程的实例【学习目标】1.结合当地生活环境的变化,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举例说出我国的生态工程实例。
【教学重难点】重点1.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过程。
2.我国各项生态工程的特点及原理。
难点1.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过程。
【教法指导】1.在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过程的教学中,可提出引发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如提出“如何进行生态工程设计?”、“在生态工程设计中有哪些方法?”,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生态工程设计的基本过程和生态工程设计的常用方法。
2.我国生态工程实例可结合具体的资料来教学,对我国某个具体的生态工程提出思考性问题,让学生解决。
【新课导入建议】当前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产生量很大,造成河流、湖泊污染,如何根据生态工程原理设计出污水治理工程?怎样根据生态工程原理设计出高效的农业生态工程?【教学过程】课前自主学习一、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过程1.生态工程建设遵循的原理和原则遵循生态学原理、适应性原则和高效益原则,即在强调可行性的前提下,突出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与功能,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产业的发展。
2.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过程拟定目标与本底调查→系统分析→可行性评价与决策→技术设计。
二、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实例1.治污生态工程(1)内容:固体、液体和有机废弃物的处理,生物肥料的研制与试用,湖区污染的生态治理,塑料的再生利用等。
(2)实例“人工湿地”生态工程:利用湿地净化污水的人为建设的生态工程。
【思考交流】“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是通过哪些生物完成的?【提示】水生植物和微生物。
2.生态恢复工程(1)概念:对受到不同程度干扰或破坏的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和改善。
(2)首要步骤(第一步):恢复植被。
(3)实例①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在植被恢复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生长快、抗逆性强的树种,优先选择固氮树种,尽量选择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和先锋树种。
②林业生态建设a.目标:维护环境与发展经济。
生态恢复工程-苏教版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恢复工程的概念、意义与分类。
2.熟悉目前国内外流行的生态恢复工程案例。
3.掌握生物技术在生态恢复工程中的应用。
4.能够理解生态恢复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发现与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5.发扬人类对自然的尊重,提高生态文明素养。
二、教学内容(一)生态恢复工程的概念、意义与分类1.什么是生态恢复工程?2.生态恢复工程的意义是什么?3.生态恢复工程如何分类?(二)国内外流行的生态恢复工程案例1.在国外,有哪些生态恢复工程案例?2.在国内,有哪些生态恢复工程案例?(三)生物技术在生态恢复工程中的应用1.什么是生物技术?2.生物技术在生态恢复工程中都有哪些应用方式?3.给出举例说明生物技术在生态恢复工程中的应用。
(四)生态恢复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1.生态恢复工程对环境有哪些影响?2.实施生态恢复工程项目中存在哪些问题?3.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五)发扬人类对自然的尊重,提高生态文明素养1.人类对自然的尊重意味着什么?2.如何提高生态文明素养?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与互动2.研讨与讨论3.实践课4.视频教学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生态恢复工程的意义和分类1.理解生态恢复工程的意义。
2.熟悉生态恢复工程的分类。
(二)生物技术在生态恢复工程中的应用1.理解什么是生物技术。
2.熟悉生物技术在生态恢复工程中的应用方式。
(三)生态恢复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1.理解生态恢复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2.能够意识到生态恢复工程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有解决方案。
五、教学资源1.电子教案和课件2.生态恢复工程案例视频3.生态恢复工程相关文献和资料六、教学评价1.准确理解生态恢复工程的概念、意义和分类。
2.能够熟悉生态恢复工程案例。
3.能够掌握生物技术在生态恢复工程中的应用。
4.能够发现并解决生态恢复工程项目实施中的问题。
学习指导案
课题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授课时间
课型复习主备人
教材分析生态工程是必修三生态系统的拓展和加深,注意和必修三相联系。
学情基础分析及预
习导学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知识应让学生复习
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前景
过程与方法:科学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生态工程建设,初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协调与平衡、多样性、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重点生态工程的实例学习难点生态工程的实例
教具准备学案课件
学习内容学习
形式教师
指导
时
间
激发兴趣
构建知识体系
重点剖析以总
结的
形式
对本
节课
内容
先提
出一
个大
概,
诱发
学生
深思
以及
学习
的兴
趣。
以实
例引
入,
引发
学生
讨论
15
10
学习内容学习
形式教师
指导
时
间
1.如右图为“秸秆的多级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秸秆的多级利用”充分体现了生态工
程的______________原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了
物质的循环,减轻了燃烧秸秆造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效应。
(2)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_____;分解者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
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农村大量燃烧秸秆和柴草会产生什么问题?至少列举两种现象。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右图是某一生态农业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如图所示的
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仅从质量考虑,若要生产2 kg鸡肉,最多需要
消耗农作物共计_____________kg。
(3)在发酵装置里的B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与水稻根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它的代谢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4)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
但在种植大豆时不施氮肥,仍能旺盛生长,其原因是_
(5)蘑菇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___。
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
试分析增产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沼气池中常有一种刺激性的臭气,该物质是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细菌的作用可将臭气除去,并能形成_____________被植物吸收。
其它习题重点
练习
引导
纠错
20
当堂检测略
作业布置基础作业:学案提高作业:金版教程板书设计一、生态工程实例
二、生态工程发展的前景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