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测量操作流程图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脑卒中绿色通道流程图
接诊,首诊病情判断,疑似卒中患者
开立化验单,给予《脑卒中绿色通道表格》
测量生命体征,行NIHSS评分
护士抽取基本化验项目送检
医护人员携表格陪检CT
CT排除脑出血缺血梗塞灶未显示大面积脑梗塞出血性脑卒中有静脉溶栓条件无静脉溶栓条件抢救室正常流程诊治稳定生命体征、完善检查。
确认有无溶栓禁忌症
与家属交流,签署知情同意书
静脉溶栓
NIHSS评分≥9分
电话联系脑卒中中心
本院医务部门备案
安排救护车转送病人至卒中中心
携带头颅CT片
关注患者血常规及凝血结果。
并告知卒中中心相关医师。
当地安排医务人员。
欢迎阅读专科护理体查目录一、呼吸科 (2)二、心脏科 (5)三、消化科 (9)四、肾内科 (12).15.18212450吸专科护理体查评分标准吸专科护理体查操作流程图一、评估1、病人病情、合作程度2、环境:室温、隐蔽性、安静二、准备1、操作者:仪表符合要求、洗手2、备物:电筒、血压计、听诊器、压舌板、弯盘(内放小纱块1块)、棉签、体温计、小锤。
3、病人:查对、解释体查目的、问二便4、环境:调节室温、屏风遮挡三、操作步骤:(一) 测量生命体征1.测量腋温(10分钟)。
2.触诊桡动脉搏动至少30秒,异常者测量1分钟。
3.4.5.(三)状腺(四)内(五)位置触诊:1.2.3.4.1.2.肺下界:按右锁骨中线、左腋中线、右腋中线顺序叩三条线。
被检者平静呼吸,自上而下, 由清音叩到实音时翻转板指,取板指中部用标记笔作标记。
听诊:1. 肺部:按锁骨中线、腋前线和腋中线三条线,上、中、下部左右对称部位听诊。
必要时嘱被检者作深吸气动作。
2.语音共振:嘱被检者以一致的声音强度重复发“yi”长音,同语音震颤检查上、中、下三个部位,作两侧对比。
3.胸膜摩擦音:嘱被检者深吸气,在前下侧胸壁听诊。
(六)心脏检查:心脏听诊:听诊受检者二尖瓣区(又称心尖区),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和杂音。
知道心脏瓣膜五个听诊区的定位:1、二尖瓣区:位于心脏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
2、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3、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4、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三肋间。
5、三尖瓣区: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四、五肋间。
(其余四个心脏瓣膜听诊区的定位可口述并用手指指出即可)(七)腹部检查腹部触诊:由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浅触诊全腹,了解腹壁紧张度、抵抗感、表浅的压痛、包块、搏动和腹壁上的肿物;深触诊全腹,了解腹腔内脏器情况,检查压痛、反跳痛和腹内肿物等情况。
先触诊未诉病痛的部位,逐渐移向病痛的部位;触肝、脾。
(八)(九)(十)1234心脏专科护理体查详细内容一、准备检查用物;自我介绍;查对、解释;问二便,遮挡病人;摆放体位、保暖。
生命体征考试流程教案及反思生命体征是指人体的生命功能的表现,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这些生命体征,医院和急救部门经常进行生命体征考试。
以下是生命体征考试流程教案及反思:一、考试流程1. 讲解考试目的和流程在考试开始前,考试官应当向参考者简单地讲解考试的目的和流程。
考试的目的是检测参考者的生命体征,以便确定参考者是否健康稳定,是否需要医疗干预。
考试的流程包括测量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记录和报告结果。
2. 测量体温首先需要测量参考者的体温。
考试官应当选择适当的体温计,将其放置在参考者的口腔、腋窝或直肠内。
测量过程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传染疾病或造成伤害。
3. 测量心率和呼吸频率接着需要测量参考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
这可以通过听诊器或心电图监测器来完成。
根据参考者的心跳和呼吸声音,记录心率和呼吸频率的每分钟次数。
4. 测量血压最后需要测量参考者的血压。
这可以通过血压计来完成。
在测量血压前,参考者应当先休息一段时间,放松身体。
将血压计套在参考者的上臂上,向其注入气压,然后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值。
5. 记录和报告结果完成所有测量后,考试官需要将结果记录到考试表格中,并报告给相关人员。
报告需要准确、清晰和及时,以便做出正确的医疗决策。
二、反思生命体征考试对医护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快速和准确地检测参考者的生命体征。
在进行考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安全和卫生测量生命体征需要非常注重安全和卫生,避免传染病菌或造成伤害。
医护人员应该选择适当的器具,正确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2. 仪器的准确度测量生命体征需要使用仪器,医护人员需要了解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定期检查和校准仪器。
如果仪器出现错误,这可能会导致错误的诊断结果。
3. 管理和记录数据正确管理和记录数据是非常重要的,便于查找和回顾,避免数据错误或遗失。
医护人员需要建立正确的数据管理系统,并通过定期检查来确保数据质量。
监护仪的使用操作流程1. 监护仪简介监护仪是一种用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医院的各个科室和急救救治中。
其作用是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重要指标,并提供报警功能,以便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2. 监护仪的基本操作流程在使用监护仪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来启动设备并开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以下是监护仪的基本操作流程:2.1 准备工作在开始操作监护仪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确保监护仪已经接通电源,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 准备好所需的监护仪传感器,如心电图传感器、血压传感器等。
- 选择正确的监护仪参数配置,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监测的指标和采样频率。
2.2 设置患者信息在监护仪上设置正确的患者信息对于后续监测和记录非常重要,包括以下内容:- 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
- 身高、体重等生理参数,用于计算某些指标,如体表面积等。
2.3 安装传感器根据监测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正确安装在患者身上,包括以下部位: -心电图传感器:将导线贴在患者胸部,注意导线的连接和贴合度。
- 血压传感器:将袖带正确绑在患者上臂,并连接至监护仪。
2.4 启动监护仪按下监护仪的启动按钮,等待设备启动完成,并进行自检、校准等操作。
确保监护仪显示屏上显示正常。
2.5 开始监测监护仪启动后,根据监测需求选择相应的监测模式和指标,点击开始监测按钮。
监护仪会开始实时显示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并记录在设备内存中。
2.6 定期检查和维护在监测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监护仪的工作状态和传感器的连接情况,并及时进行维护,包括: - 检查传感器是否松动或脱落,重新安装或更换传感器。
- 清洁监护仪表面,确保仪器的清洁和卫生。
- 定期校准监护仪,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3. 监护仪的报警处理监护仪具备报警功能,可根据患者的状况发出相应的警报。
以下是监护仪报警处理的一般步骤:3.1 警报分类监护仪的警报一般分为三类:高优先级、中优先级和低优先级。
教学设计方案继而咳嗽,咳少量白色痰液,在附近诊所治疗,症状无好转;今日咳少量铁锈色痰,自测体温40.5℃,伴气促(呼吸28次/分钟)、胸痛。
患者在家人陪伴下经门诊入院,入院4天,病人病情稳定,护士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
(2)引出问题如:根据您所掌握的知识,您从案例中发现什么问题?……(3)总结归纳四、教学内容(一)生命体征测量操作目的(二)生命体征测量操作前准备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测量生命体征前30分钟内,病人无—生命体征测量技术。
【学生】聆听教学案例,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设计意图】首先由情景案例引入新课,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习热情,并使教学贴近临床;其次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有疑惑、有思考、有收获;再次了解学生对上次课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
【教师】讲解生命体征测量操作目的、实物展示操作前物品准备等,强调重难点。
【学生】听讲,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对生命体征测量形成初步认识,加强学习效果。
2分钟病人准备环境准备进行剧烈运动、进食、洗澡、灌肠,无情绪激动、吸烟等。
★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必要时拉上窗帘或用屏风遮挡。
体温计、消毒液纱布、无菌持物镊、用物准备弯盘;血压计、听诊器;记录本、笔、胸表,如为昏迷病人测量呼吸备棉签。
2、课件演示,对比学习4分钟(三)生命体征测量操作流程要点★※1、体温的测量:(1)体温计种类(2)三种体温测量方法★【教师】通过多媒体图片结合临床实际讲解体温计的种类、通过表格对比口温、腋温、肛温测量方法的异同点。
【学生】认真听讲,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强调体温测量方法的重难点,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3、同步教学,深化学习4分钟(3)体温计检测记录(4)体温计整理消毒★【教师】请一位同学上台读取体温计度数,并给予纠错,同时讲解读数要领。
【学生】一名学生上台读数,其余学生同步操作。
【设计意图】所有学生一起同步操作学习,使教学做一体化。
【教师】通过图片等讲解体温计整理消毒方法,并重点针对体温测量注意事项进行解释说明。
监护仪使用流程图监护仪是医疗领域常见的一种设备,用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正确地使用监护仪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下面将详细介绍监护仪的使用流程图,希望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掌握监护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1. 准备工作。
在使用监护仪之前,首先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包括确认监护仪的电源是否正常,监护仪的各项功能是否齐全,以及监护仪所需的相关配件是否齐全。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洁患者的皮肤,确保监护仪的传感器能够正常贴合患者的皮肤表面。
2. 正确连接监护仪。
将监护仪的各个传感器正确连接到患者的身体上,确保监护仪能够准确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在连接传感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传感器的位置和角度,确保监护仪能够准确地获取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
3. 开机设置。
在连接好监护仪后,需要对监护仪进行开机设置。
包括选择监测项目、设置监测参数、调整报警值等。
在设置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确保监护仪能够准确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在必要时及时报警。
4. 监护仪的使用。
在监护仪正常工作后,需要对监护仪进行定期的观察和检查,确保监护仪能够正常工作。
同时,还需要对监护仪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确保监护仪能够准确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在必要时及时报警。
5. 监护仪的维护。
在使用监护仪的过程中,需要对监护仪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确保监护仪能够长时间稳定地工作。
包括清洁监护仪的外壳、定期更换监护仪的配件、对监护仪进行定期的校准和检查等。
6. 关机。
在使用监护仪结束后,需要对监护仪进行正确的关机操作,确保监护仪能够安全地关闭。
在关机前,需要保存监护仪的监测数据,并对监护仪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消毒。
以上就是监护仪的使用流程图,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掌握监护仪的正确使用方法,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也希望医护人员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监护仪的使用流程进行操作,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和维护工作,确保监护仪能够长时间稳定地工作。
老年患者生命体征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1.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的环境中。
Ensure that the patient is ina safe environment.2.观察患者的面色是否正常。
Observe the patient's complexion for any abnormalities.3.检查患者的体温。
Check the patient's body temperature.4.注意患者呼吸是否平稳。
Pay attention to the patient's breathing for any irregularities.5.检查患者的脉搏。
Check the patient's pulse.6.观察患者的眼睛是否有异常。
Observe the patient's eyesfor any abnormalities.7.注意患者的声音和语言能力。
Pay attention to thepatient's voice and language abilities.8.检查患者的血压。
Check the patient's blood pressure.9.确保患者有足够的饮水。
Ensure that the patient has enough water to drink.10.观察患者排尿情况。
Observe the patient's urination.11.确认患者是否有过饥饿感。
Confirm if the patient has any feelings of hunger.12.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
Monitor the patient's weight changes.13.定期测量患者的血糖。
Regularly measure the patient's blood sugar levels.14.确保患者的睡眠质量。
应急工作手册:检伤分类流程图应急工作手册:检伤分类流程图1、检伤分类流程图概述1.1 本流程图旨在指导应急救援人员对事故现场受伤人员进行分类和分流处置。
1.2 通过准确分类和分流,将受伤人员优先送往相应的医疗机构,提高救援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2、人员梯度分类2.1 重伤员2.1.1 判断标准:生命体征不稳定,出现昏迷或休克等严重症状。
2.1.2 处置方法:立即进行紧急救治,并安排最快的方式将其送往专科医疗机构。
2.2 中度伤员2.2.1 判断标准: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存在明显的创伤(如骨折、大出血等)或严重的疼痛。
2.2.2 处置方法: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固定骨折等,并优先将其送往综合医疗机构。
2.3 轻伤员2.3.1 判断标准:生命体征稳定,创伤轻微,能够进行基本的自理。
2.3.2 处置方法:给予合理的创面处理,如清洗、消毒、包扎等,将其送往社区医疗机构或医疗点。
3、病情梯度分类3.1 病情评估3.1.1 使用评估工具(如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评估受伤人员的病情严重程度。
3.1.2 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分类和分流的优先级。
3.2 重症患者3.2.1 判断标准:病情评估结果较差,存在生命危险。
3.2.2 处置方法:紧急召集专业救援队伍进行救治,并全力配合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3.3 一般病患3.3.1 判断标准:病情评估结果一般,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3.3.2 处置方法:提供基本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包扎等,并将其送往综合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3.4 轻微病患3.4.1 判断标准:病情评估结果良好,需要基本的治疗和观察。
3.4.2 处置方法:进行简单的创面处理,并将其送往社区医疗机构或医疗点。
4、附件附件1:急救包清单附件2:应急救援机构联系方式附件3:病情评估表格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急救:指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救助的行为。
5.2 分流:将受伤人员按照伤情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优先级排序并送往相应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