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 格式:doc
- 大小:14.01 KB
- 文档页数:3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护理要点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手术治疗是恢复股骨功能的重要手段。
术后的护理对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护理的要点。
1. 术后病房护理:- 注意患者的体位,尽量保持受伤肢体的适当位置,减少疼痛和血液循环障碍。
- 定期观察患者的伤口,注意伤口出血、感染等情况。
-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并发症。
- 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缓解术后疼痛,同时避免使用对骨折愈合不利的药物。
- 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功能康复。
2. 伤口护理:-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 对于伤口裂开、瘘管等情况,及时和医生沟通,寻求合适的处理方法。
- 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有渗液增多、肿胀、红肿等症状,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3. 功能锻炼:- 根据医嘱,进行早期床旁功能锻炼,包括活动肢体关节、练习肌肉力量等。
- 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座位和站立练习,逐渐恢复受伤肢体的功能。
- 避免过度活动和负重,以免对骨折愈合产生不利影响。
- 平衡营养摄入,合理增加蛋白质摄入量,促进骨折愈合。
4. 康复辅助措施:- 配合康复医师进行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加速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
- 佩戴适当的石膏或支具,稳定骨折部位,避免再次受伤。
- 平衡心理状态,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5. 复诊和随访:- 定期复诊,及时评估骨折愈合情况,调整治疗计划。
- 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和功能锻炼。
总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护理非常关键,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术后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保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此外,合理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辅助措施也是恢复的重要手段,患者应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高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加速康复进程。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与医生和康复团队的积极沟通和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股骨骨折术后康复锻炼方法股骨骨折不管是采用保守方法治疗还是其他的方法进行治疗,在进行治疗之后都要注意进行康复锻炼,如果是不进行康复锻炼的话想要彻底的恢复股骨头的功能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对于股骨骨折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更是要注意股骨骨折术后康复锻炼,具体锻炼方法如下:对于患侧下肢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床上肌力训练:分别在仰卧位、健侧卧位(患腿在上)和俯卧位进行直腿抬高(膝关节保持伸直),有控制地慢抬慢放,首先看是否能完成动作,若不能完成,需要旁人略加辅助;若能完成,则看是否能轻松完成20次,若可以,则可在踝关节处加1Kg左右的沙袋完成上述动作。
3个动作每天练习1次,每次练3组,每组重复10次,或重复至疲劳。
注意练习动作时不能有疼痛,动作要有控制,不能用猛力,也不能让抬起的腿无控制地落下。
若为年龄较大的患者或俯卧位有不适感,则不练习俯卧位的动作。
2.床上关节活动度训练:患侧下肢3个主要关节为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分别检查各个关节与健侧的相应关节的活动度是否一致。
若相同,则该关节每天2-3次的全范围活动,每次每个动作重复2-3次,以此维持良好的关节活动度。
若已经出现某关节某方向动作受限,则需要反复多次练习受限的动作,每次重复5-10,幅度以引起牵拉感和很轻微的疼痛为度,白天每1-2小时练习1组。
3.患侧站立负重训练: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看看患侧的最大负重是多少,双足分开与肩同宽站立,若重心在正中,双下肢平均负重每侧下肢各负重50%体重,若此时出现疼痛,则将重心移向健侧,减轻患侧负重,循序渐进地提高患侧负重能力,直至患侧能够负重100%体重。
上述三种就是股骨骨折术后康复锻炼方法,喜欢患者可以坚持下去,对于体重过重的患者为了减轻股骨的负重,希望在平时的时候可以注意减肥,好让股骨能够更好的支撑整个身体,让自己早日的站起来,具体锻炼方法您还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来进行,配合医生的治疗才可以早日康复。
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手外科:高敏敏病例回顾❖患者:冒永前,男性,78岁,于2019年7月9日入院。
❖现病史:患者自诉三周前出现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未引起注意,在家中扶拐行走,未好转,来医院拍片示:右股骨粗隆间骨折,故收入院。
❖既往史:糖尿病25年,胰岛素控制,血糖尚可;银屑病40年,对青霉素类及磺胺类药物过敏。
❖生命体征:T:36℃P:102次/分R:20次/分BP:120/70 mmHg❖患者老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尚可,被动体位,查体合作。
定义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小转子)下缘之间的骨折。
病因❖直接暴力:大粗隆受到直接打击。
❖间接暴力: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时强力内收或外展。
❖骨质疏松:老年人骨质疏松,肢体不灵活,当出现直接或间接暴力时即可发生骨折。
因此是老年人常见的损伤。
临床表现外伤后不能站立或行走,髋部疼痛、肿胀、淤血、压痛和纵向叩击痛,下肢短缩及外旋畸形明显,严重时外旋可达90°。
确诊:外伤史、上述临床症状和体征、X 线常用分类❖Ⅰ型:骨折线由小转子向上外方延伸❖Ⅱ型:骨折线由小转子向外下方延伸治疗手术治疗(7月11日15:20-17:25)❖第一类:钉-板类❖第二类: 髓内固定系统(腰硬联合麻醉)❖第三类: 多枚斯氏针或空心螺丝钉固定髓内钉特点与优势术后护理措施❖1.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2.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湿。
如有渗湿,通知医师,给予换药。
❖3.观察切口疼痛的程度、患肢感觉、活动变化及有无麻木,感觉障碍等不佳。
❖4.观察留置尿管是否通畅,尿液的颜色、性质、量,鼓励患者多喝水。
❖5.观察腹胀、腹痛及二便情况。
若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作出相应处理。
❖6小时后可进食少量易消化食物逐渐改糖尿病饮食。
❖7定时给予患者翻身,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压疮部位给予涂抹碘伏,通风体位护理❖防内旋:术后穿丁字鞋,保持外展30º中立❖防内收:两下肢间放软枕,肢体外展位防患肢过度内收护理措施❖术后功能锻炼:❖前期:术后1-2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足部的趾屈,背伸运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每日2-3次,每次20-30min。
股骨头置换后康复训练方法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置换手术,常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等疾病。
术后的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
一、早期康复阶段:1. 术后即刻康复训练:术后患者需要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以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关节的活动。
常见的训练包括主动活动、被动活动和活动度练习等。
2. 功能锻炼:通过进行适量的肌肉力量训练和关节活动度练习,促进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功能恢复。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功能锻炼,如屈膝抬腿、踮脚等。
二、中期康复阶段:1. 步行训练: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进行适量的步行训练。
开始时可以使用助行器等辅助器械,逐渐过渡到自主行走。
步行训练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平衡和步态。
2. 肌肉力量训练:逐渐增加肌肉力量训练的难度和强度,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力量训练,如蹲起、抬腿等。
三、后期康复阶段:1. 增加运动强度: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范围。
可以进行一些稍微剧烈的运动,如慢跑、跳跃等,以提高肌肉力量和关节的稳定性。
2. 跳绳训练:跳绳是一种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的耐力。
逐渐增加跳绳的时间和次数,使身体适应更高强度的运动。
3. 柔韧性训练:进行适量的柔韧性训练,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度。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如深蹲、伸展腿等。
四、注意事项:1. 避免剧烈运动:术后的康复阶段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高强度的活动,以免导致关节脱位或其他并发症。
2. 注意休息:合理安排康复训练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适当的休息有助于肌肉的恢复和生长。
3. 注意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伤口的愈合和骨骼的恢复。
4. 定期复诊:术后的患者要定期复诊,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指导,及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
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通过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关节的活动;中期的康复训练则着重于步行训练和肌肉力量训练;后期的康复训练则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范围。
·健康护理·45采取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使内侧骨折能够更快得到恢复。
那么,老年人股骨骨折术后应该如何康复训练呢?一、股骨手术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对于股骨骨折而言,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进行手术治疗。
当前针对老年人股骨骨折进行手术治疗需要老年人恢复股骨受伤前的基本功能,即使用钢针固定或者进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
但受到老年人身体状态的限制,特别是对于本身就存在骨质疏松或者其他老年疾病的高龄患者而言,采取手术治疗活动。
(二)积极预防并发症针对股骨骨折的老年患者而言,患者在手术后需要卧床修养一段时间后才能够下床进行活动。
在这段时间内患者很容易出现肺部感染、心脑血管疾病、便秘或者因为缺乏运动导致静脉血栓及其他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手术后应该为患者提供充气床垫,定期进行局部按摩防止形成压疮。
看护人员要随时观察老年人的病情变化情况,保证老年人在卧床期间的个人卫生清洁度,并且为老年人提供营养46作者单位崇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崇州 611230锻炼。
三、指导康复训练1. 骨折手术结束患者清醒以后,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调节身体状态。
在患者骨折的一侧肢体左右放置沙袋,并且在距离腋窝5 cm的地方放置软枕,在两腿中间放一个软枕能够始终让患者的四肢保持10º~15º的角度向外中立。
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患者结合自身能力对脚趾和踝关节进行伸展弯曲,患者家属也应该协助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康复支持,按每天3次、一次10分钟的方法辅助患者从足跟开始,对小腿肌肉进行压力递减式挤压并且每隔2小时要帮助患者翻身。
2. 骨折手术后第一天,如果患者的病情状况较为稳定,就可以适当调整病床的坡度,适当延长患者卧位的时间,对患者进行骨折一肢的肌肉进行舒缓运动。
从第二天开始,除了对肌肉进行舒缩以外,按照每3天增加一次康复训练的频率,将患者术后肌肉舒缩运动和踝关节伸缩运动调整到5~10次。
在手术后一周左右,患者可以在适当的活动范围内借助下肢关节活动器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活动,在髋膝关节部位实现被动康复练习。
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炼(1)一、概述骨科手术后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功能锻炼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以下是针对不同类型的骨科手术后的功能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关节活动度训练1. 关节活动度训练的意义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预防关节僵硬、粘连,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提高关节功能。
2. 训练方法(1)主动关节活动:术后第一天开始,患者可根据自身疼痛程度进行主动关节活动,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2)被动关节活动:术后第二天开始,家属或医护人员协助患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3)关节活动器:术后第三天开始,使用关节活动器进行关节活动,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
3. 注意事项(1)活动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劳累。
(2)活动过程中如出现疼痛加重,应立即停止。
(3)保持关节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避免突然大幅度活动。
三、肌肉力量训练1. 肌肉力量训练的意义肌肉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预防关节损伤。
2. 训练方法(1)等长收缩: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等长收缩训练,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2)等张收缩:术后第二天开始,进行等张收缩训练,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3)抗阻训练:术后第三天开始,进行抗阻训练,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
3. 注意事项(1)训练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正确的训练姿势,避免关节损伤。
(3)训练过程中如出现疼痛加重,应立即停止。
四、平衡训练1. 平衡训练的意义平衡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预防跌倒,降低骨折风险。
2. 训练方法(1)静态平衡训练: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静态平衡训练,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2)动态平衡训练:术后第二天开始,进行动态平衡训练,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3)功能性平衡训练:术后第三天开始,进行功能性平衡训练,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
股骨转子间骨折康复训练动作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常见于老年人和运动员。
这种骨折通常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来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功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康复训练动作,帮助患者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和运动水平。
1. 踏步训练:在平坦的地面上,患者先用一条腿进行前踏,然后再向后踏,重复进行。
这个动作可以有效地锻炼大腿肌肉和髋关节的稳定性,有助于恢复行走和跑步的能力。
2. 站立抬腿:患者站立时,将受伤的腿抬起,保持一段时间,然后放下。
这个动作可以锻炼大腿肌肉和髋关节的力量,增加腿部的稳定性。
3. 坐姿踏车:患者坐在椅子上,双腿踏踏车,模拟骑自行车的动作。
这个动作可以锻炼大腿肌肉和髋关节的力量,同时增加心肺功能。
4. 瑜伽球训练:患者坐在瑜伽球上,双腿分开,保持平衡。
然后,患者可以进行左右转动、前后倾斜等动作,以增加髋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5. 单腿平衡:患者站立时,将受伤的腿抬起,保持平衡。
可以尝试闭眼、摇摆等方式,增加挑战性。
这个动作可以锻炼大腿肌肉和髋关节的力量,提高平衡能力。
6. 慢跑训练:患者可以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慢跑训练。
起初可以选择较短的距离和较慢的速度,逐渐增加距离和速度。
这个动作可以增加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耐力,有助于恢复跑步能力。
7. 坐立起身:患者坐在椅子上,双腿分开。
然后,患者用双手支撑身体,尽量不借助腿部力量,从坐姿到站立姿势,然后再从站立姿势回到坐姿。
这个动作可以锻炼大腿肌肉和髋关节的力量,增加站立和起身的能力。
8. 屈膝抬腿:患者趴在床上,双腿弯曲。
然后,患者将一条腿抬起,尽量靠近臀部,然后再放下。
这个动作可以锻炼大腿肌肉和髋关节的力量,增加腿部的灵活性。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康复训练动作,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动作和强度。
同时,患者在进行训练时应注意保护受伤的部位,避免过度运动和疼痛加重。
康复训练需要持续进行,耐心和坚持是取得良好康复效果的关键。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一、初期:(术后1~2周)1、目的:以患肢的肌肉舒缩活动为主,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轻肿胀,防止关节僵硬,利于骨痂生长,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主2、练习(1)手术当日6小时后,指导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足趾屈伸运动(2)术后第1~2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足部的跖屈(脚尖向下踩)、背伸运动(向上勾脚尖)等踝泵运动,每日3~4次,每次5~20min,一天约完成500个;同时指导患肢股四头肌和臀肌的等长舒缩(静力舒缩)运动: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5s 后放松,再绷紧,再放松,20次为一组,每天3组,并逐渐增加次数及延长时间(3)术后第3-5天可抬高上身20~30 °,可逐渐进行膝关节的屈伸运动,动作轻柔,被动逐渐转为主动活动,同时可进行全身的功能锻炼,患者平卧或半卧,患肢外展中立,健侧下肢屈膝支撑床面,双手拉住吊环,并协助患者下身,臀部做引体向上运动,一般活动10min/次,2~3次/组,开始时2组/h,以后每天增加1~2组,术后早期定时按摩下肢肌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静脉血栓形成。
(4)术后第2天开始利用CPM机进行髋、膝、踝关节屈伸被动运动,30min/次,2次/d,一般从20~30 °开始,以后每天增加5~10 °,术后2周达到屈髋90 °,但最多不能>90 °患肢主动和被动运动锻炼以不痛及自觉有轻度疲乏感为限二、中期:(术后2~4周)1、目的:加强活动度及肌力练习2、练习:(1)一般术后2周拆线,逐渐被动活动髋关节,但屈曲不宜超过90 °,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主动为主,被动为辅,10min/次,4~8次/d;并在初期的基础上增加运动量和强度(2)直腿抬高训练,足跟距床20cm,在空中停留5~10s放下,如此循环,30~50下/次,3~4次/d(3)在不负重的情况下进行各关节功能锻炼.开始练习在床边坐,小腿下垂,并且坐在床上主动屈伸膝关节,逐渐增加运动幅度,行患肢外展、坐起、躺下等主动练习(4)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及踝背伸肌等长收缩训练(静力舒缩)(5)4周后床边活动及扶双拐或步行架不负重练习(6)下床方法:患肢先移至健侧床边,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脚着地,患肢外展、屈髋,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侧腿离床并使脚着地,再扶习步架由他人搀扶站起,每次站立5~10min,上下午各一次,时间可逐渐延长三、后期:(术后5~12周)1、目的:对症锻炼,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2、练习(1)开始下地不负重行走,初始行走不易过大过快,5~10min/次,2次/d,以后根据情况逐渐增加行走次数,延长行走时间(2)6周内避免髋关节主动内收及屈曲(3)8周后根据X线骨折愈合情况,有骨痂形成及内侧骨折线模糊者可开始部分负重,做提踵练习、半蹬起立练习,以增加负重肌的肌力,作髋部肌肉的抗阻屈伸训练。
股骨粗隆间骨折宣传手册一、什么是股骨粗隆间骨折?定义: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
高发人群: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
二、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表现:1、外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均较明显,有时髋外侧可见皮下淤血斑,伤后患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行走。
2、大粗隆部肿胀、压痛、伤肢有短缩,远侧骨折段处于极度外旋位,严重者可达90°外旋。
还可伴有内收畸形。
三、手术前的功能锻炼的方法:1、放置便盆:嘱患者拉住牵引床上的吊手环,健肢撑床用力,协助将骨盆整体托起,从健侧置入便盆,同时应注意保护患者髋关节,防止外旋和内收动作。
2、踝泵运动:脚踝及脚趾同时用力往上翘,维持10秒钟,再用力往下压,停10秒后反复进行,每次进行10—20分钟,每日四组。
3、踝旋运动:活动踝部先向另一足转,再相反外转,每日3到4次,每次5下。
.4、股四头肌锻炼:脚放在病床上,用力将膝盖往下压,可感觉大腿前面肌肉(即股四头肌)鼓起来,每次停5-6秒钟。
5、抬臀运动:仰卧于床,将健侧膝关节及髋关节弯曲踩床,配合上肢的力量,用力将屁股抬起离床,维持约10秒钟。
6、有效咳嗽、深呼吸运动: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气未屏气,然后缩唇(撅嘴),缓慢呼气,在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咳嗽,张口咳出痰液,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
1、完善各项检查,戒烟、戒酒,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医生与您签手术同意书。
①患者及家属可向医生了解施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②如有感冒、体温超过37.5℃或女病人月经来潮要及时报告医生、护士。
3、护士给您行术前准备与宣教。
剃手术部位的毛发,剪指甲,男病人剃胡须,按需要进行抽血,为手术准备配血。
4、晚上准备⑴洗头、更衣的准备。
⑵晚上会有护士告知饮食;但降压药、特殊药物除外。
⑶保证良好的睡眠。
①做好皮肤清洁工作,以减少伤口感染,但注意防止感冒。
家庭保健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如何康复训练张伟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 200025)股骨粗隆间骨折又被称作股骨转子间骨折,指的是发生于股骨颈基底到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多见。
这是因为老年患者多伴骨质疏松,而股骨粗隆部位随着骨质强度不断降低,极易发生骨折。
统计发现,股骨粗隆间骨折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其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死亡率为27%~30%,骨折保守治疗1年的死亡率为36.2%~50%。
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关节囊外骨折,很少影响到股骨头的血液循环,因此一般不会导致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常见病因粗隆间骨折一般好发于身体衰弱的老年人群,特别是老年女性,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
如车祸、高处坠落等暴力性冲击也可导致粗隆间骨折,多见于年轻人。
由于股骨转子间区域是骨囊性病变的好发部位之一,当骨囊肿侵犯骨皮质,会致其膨胀变薄,受到轻微外力或不用外力就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股骨粗隆骨折的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主要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二种方案,都存在相应的风险和并发症。
由于非手术治疗的病死率、致残率更高,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讲,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案。
非手术治疗通常指姑息性治疗,仅适用于身体状况极差的患者,一般卧床休息6~8周,需注意防治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这是导致患者残疾、死亡的重要原因。
对于能耐受麻醉和手术的患者,可采用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
目前,常见的手术方案是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患者在术后早期可部分负重和进行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康复训练早期阶段(术后0~1周)术后当天,患者就可以开始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踝泵、股四头肌训练、床边坐位训练、呼吸训练以及步行训练等。
早期康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因卧床导致的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静脉栓塞等,同时能够防止肢体废用性萎缩,促进骨痂生长,增强患者康复的自信心。
股骨细隆间骨合术后功能锻炼之阳早格格创做一、初期:(术后1~2周)1、脚段:以患肢的肌肉舒缩活动为主,脚段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少肿胀,预防闭节僵硬,好处骨痂死少,功能锻炼应逆序渐进,以没有感触疲倦战痛痛为主2、锻炼(1)脚术当日6小时后,指挥患者举止主动或者主动的足趾伸伸疏通(2)术后第1~2天启初指挥患者举止患肢足部的跖伸(足尖背下踏)、背伸疏通(进与勾足尖)等踝泵疏通,每日3~4次,屡屡5~20min,一天约完毕500个;共时指挥患肢股四头肌战臀肌的等少舒缩(静力舒缩)疏通:踝闭节背伸,绷紧腿部肌肉5s后搁紧,再绷紧,再搁紧,20次为一组,每天3组,并渐渐减少次数及延万古间(3)术后第3-5天可抬下上身20~30 °,可渐渐举止膝闭节的伸伸疏通,动做沉柔,主动渐渐转为主动活动,共时可举止齐身的功能锻炼,患者仄卧或者半卧,患肢中展中坐,健侧下肢伸膝支撑床里,单脚推住吊环,并协帮患者下身,臀部干引体进与疏通,普遍活动10min/次,2~3次/组,启初时2组/h,以来每天减少1~2组,术后早期定时推拿下肢肌肉,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及静脉血栓产死.(4)术后第2天启初利用CPM机举止髋、膝、踝闭节伸伸主动疏通,30min/次,2次/d,普遍从20~30 °启初,以来每天减少5~10 °,术后2周达到伸髋90 °,但是最多没有克没有及>90 °患肢主动战主动疏通锻炼以没有痛及自愿有沉度疲累感为限两、中期:(术后2~4周)1、脚段:加强活动度及肌力锻炼2、锻炼:(1)普遍术后2周拆线,渐渐主动活动髋闭节,但是伸直没有宜超出90 °,俯卧位伸髋、伸膝疏通,主动为主,主动为辅,10min/次,4~8次/d;并正在初期的前提上减少疏通量战强度(2)直腿抬下锻炼,足跟距床20cm,正在空中停顿5~10s 搁下,如许循环,30~50下/次,3~4次/d(3)正在没有背沉的情况下举止各闭节功能锻炼.启初锻炼正在床边坐,小腿下垂,而且坐正在床上主动伸伸膝闭节,渐渐减少疏通幅度,止患肢中展、坐起、躺下等主动锻炼(4)止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及踝背伸肌等少中断锻炼(静力舒缩)(5)4周后床边活动及扶单拐或者步止架没有背沉锻炼(6)下床要领:患肢先移至健侧床边,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足着天,患肢中展、伸髋,由他人协帮抬起上身使患侧腿离床并使足着天,再扶习步架由他人扶持站起,屡屡站坐5~10min,上下午各一次,时间可渐渐延少三、后期:(术后5~12周)1、脚段:对于症锻炼,使肢体功能尽量回复2、锻炼(1)启初下天没有背沉止走,初初止走没有简单过大过快,5~10min/次,2次/d,以来根据情况渐渐减少止走次数,延少止走时间(2)6周内预防髋闭节主动内支及伸直(3)8周后根据X线骨合愈合情况,有骨痂产死及内侧骨合线朦胧者可启初部分背沉,干提踵锻炼、半蹬起坐锻炼,以减少背沉肌的肌力,做髋部肌肉的抗阻伸伸锻炼.(4)12周后自由背沉,宽禁患侧卧位及骨量疏紧者过早背沉,术后功能锻炼应延绝至出院后骨合实足愈适时健壮培养1.下床活动时,务必有家人呵护,注意仄安,以防跌倒再次益伤2.骨合已坚韧愈适时,应末究脆持患肢中展位,忌内支,免得爆收再骨合3.继承加强患肢的主动功能锻炼,患肢推拿、活动踝闭节战膝闭节,髋闭节活动角度没有宜超出90 °4.患足无论有无背沉,均应足掌着天,程序是足跟—跖中侧—第一跖骨头,没有简单足尖着天6.定期复查:术后2周拆线,一月后复查,遵医嘱扶拐下天,患肢没有背沉;2~3个月复查,X线摄片骨合愈合坚韧后,可弃拐背沉止走;术后一年根据骨合愈合情况与内牢固。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一、初期:(术后1~2周)
1、目的:以患肢的肌肉舒缩活动为主,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轻肿胀,防止关节僵硬,利于骨痂生长,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主
2、练习
(1)手术当日6小时后,指导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足趾屈伸运动(2)术后第1~2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足部的跖屈(脚尖向下踩)、背伸运动(向上勾脚尖)等踝泵运动,每日3~4次,每次5~20min,一天约完成500个;同时指导患肢股四头肌和臀肌的等长舒缩(静力舒缩)运动: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5s后放松,再绷紧,再放松,20次为一组,每天3组,并逐渐增加次数及延长时间
(3)术后第3-5天可抬高上身20~30 °,可逐渐进行膝关节的屈伸运动,动作轻柔,被动逐渐转为主动活动,同时可进行全身的功能锻炼,患者平卧或半卧,患肢外展中立,健侧下肢屈膝支撑床面,双手拉住吊环,并协助患者下身,臀部做引体向上运动,一般活动10min/次,2~3次/组,开始时2组/h,以后每天增加1~2组,术后早期定时按摩下肢肌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静脉血栓形成。
(4)术后第2天开始利用CPM机进行髋、膝、踝关节屈伸被动运动,30min/次,2次/d,一般从20~30 °开始,以后每天增加5~10 °,术后2周达到屈髋90 °,但最多不能>90 °患肢主动和被动运动锻
炼以不痛及自觉有轻度疲乏感为限
二、中期:(术后2~4周)
1、目的:加强活动度及肌力练习
2、练习:
(1)一般术后2周拆线,逐渐被动活动髋关节,但屈曲不宜超过90 °,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主动为主,被动为辅,10min/次,4~8次/d;并在初期的基础上增加运动量和强度
(2)直腿抬高训练,足跟距床20cm,在空中停留5~10s放下,如此循环,30~50下/次,3~4次/d
(3)在不负重的情况下进行各关节功能锻炼.开始练习在床边坐,小腿下垂,并且坐在床上主动屈伸膝关节,逐渐增加运动幅度,行患肢外展、坐起、躺下等主动练习
(4)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及踝背伸肌等长收缩训练(静力舒缩)(5)4周后床边活动及扶双拐或步行架不负重练习
(6)下床方法:患肢先移至健侧床边,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脚着地,患肢外展、屈髋,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侧腿离床并使脚着地,再扶习步架由他人搀扶站起,每次站立5~10min,上下午各一次,时间可逐渐延长
三、后期:(术后5~12周)
1、目的:对症锻炼,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2、练习
(1)开始下地不负重行走,初始行走不易过大过快,5~10min/次,2
次/d,以后根据情况逐渐增加行走次数,延长行走时间
(2)6周内避免髋关节主动内收及屈曲
(3)8周后根据X线骨折愈合情况,有骨痂形成及内侧骨折线模糊者可开始部分负重,做提踵练习、半蹬起立练习,以增加负重肌的肌力,作髋部肌肉的抗阻屈伸训练。
(4)12周后自由负重,严禁患侧卧位及骨质疏松者过早负重,术后功能锻炼应延续至出院后骨折完全愈合时
健康教育
1.下床活动时,务必有家人保护,注意安全,以防跌倒再次损伤
2.骨折未牢固愈合时,应始终保持患肢外展位,忌内收,以免发生再骨折
3.继续加强患肢的被动功能锻炼,患肢按摩、活动踝关节和膝关节,髋关节活动角度不宜超过90 °
4.患足无论有无负重,均应脚掌着地,顺序是足跟—跖外侧—第一跖骨头,不易足尖着地
5.饮食宜含钙及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
6.定期复查:术后2周拆线,一月后复查,遵医嘱扶拐下地,患肢不负重;2~3个月复查,X线摄片骨折愈合牢固后,可弃拐负重行走;术后一年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取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