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讲座
- 格式:pdf
- 大小:10.58 MB
- 文档页数:50
初中文言文复习讲座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为了泓扬古代文化,吸收精髓,为了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当代文化,即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我们要学好文言文。
当前,初中文言文的学习告一段落,掌握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和技巧,做一些比较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尤有必要。
第1卷基础知识及运用涉及到的有文言加点字的注音、加点词的解释,句子的翻译、文学常识、文体知识、还有必不可少的古诗文的默写等。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学好文言文,关键是多读、多背、多思、多练。
多读:古人写文读书没有标点符号,靠的就是读、反复读、多遍读。
如明代文学家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
所以,他的书房取名叫“七录斋”,他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大学者。
由于古文中经常用到一些文言虚词,这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句读的作用,因此可以归纳一个口诀,并有助于读懂句意、理解内容。
〈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盖”、“夫”大多在句首,“于”、“而”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边画圈圈,“者”、“也”作用表停顿,或句或逗酌情看。
多背:除多读外,还要尽量多背脍炙人口的诗文佳作,最好能表达出原文的抑扬顿挫和情感。
背诵勿单纯的死记硬背,一定要先明确文意,默写时依据要求和提示,回忆、搜索相关信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更不要加字或丢字。
现在默写的主要题型进一步拓展,出现以下几种:A、续写型——直接写出与所给诗文相对应的上句或下句,多为古诗词曲中的名句;B、理解型――即给出要求背诵的语句含义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按提示要求写出相关的内容;C、迁移型――即给出一种可以引用学过的诗文来表明某种特定情况的背景,根据语境选择诗句,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此型侧重考查名句的运用能力。
D、选择型――给出一组与课文原文或相同、或有差异的诗文名句,依据积累基础,判断选择。
以上四种题型,要作到默写准确无误,前提当然是建立在全文的理解、背诵基础之上。
专题09 词语解释 (2)【课标要求】 (2)【主要题型】 (2)【命题趋势】 (2) (2)考点文言实词与虚词 (3) (3)考法一词语解释填空 (3)考法二比较加点字的异同 (6)考法三文言虚词的解释 (9) (12)知识点一一词多义 (12)如何应对一词多义试题? (12)知识点二古今异义 (13)古今异义有哪几种情况? (13)解答古今异义的试题的注意点 (13)知识点三通假字 (14)考生常见失误分析 (14)如何更好地学习文言文通假字? (14)知识点四词类活用 (14)词类活用的常见类型 (14)知识点五文言虚词 (16)中考语文八个常见虚词用法总结 (16) (18)【课标要求】2022版课标中对于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有如下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阅读古代诗文名篇,考查词义理解、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断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等。
【主要题型】1.文言文阅读词语解释填空题;2.文言文阅读比较加点字意思的异同选择题;3.文言文阅读翻译中考查重点实词虚词。
【命题趋势】通过分析近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部分,整体上看,词语解释基本为必考题目。
各地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占比不尽相同。
比如浙江宁波卷没有选择题,而四川南充等地选择题数量和分值远大于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更能够体现学生自主阅读的真实感悟与能力,对学生更公平,预估选择题比重较大的地区,将来非选择题比重会增大。
一些考区把古诗和文言文放在同一板块内。
古诗和文言文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文化基础,语言、修辞、主题、思想情感有相通之处,二者融合有基础,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考点文言实词与虚词考法一词语解释填空(2023·江苏淮安)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内容与答题方法一、理解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文言实词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命题人往往将考查范围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方面。
(一)一词多义一般说来,一个文言实词诸多义项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他义项则是它的引申义、比喻义或假借义。
如“亡”的本义是“逃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中的“亡”,用的就是它的本义。
成语“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中的“亡”用的是它的引申义“丢失”。
文言文中,“亡”通“无”,读作wú,解释为“没有”,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
掌握一词多义,一靠学习课文时及时理解,二靠准确识记。
我们可以通过制作卡片的形式来积累相关知识。
(二)古今异义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古今异义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
如“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则泛指大大小小的一切河流。
(2)词义缩小。
如“亲戚”,古代还包括内亲,即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嫂等,现在多指旁系亲属。
(3)词义转移。
如“媵人持汤沃灌”的“汤”,古代指热水、开水,现在多指菜汤。
(4)感情色彩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则成了贬义词,指品行恶劣。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的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如“地方”指土地方圆,“感激”指感动振奋,“可以”相当于“可以之”,翻译为“可凭借这个条件”。
(三)通假字通假,指古书上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有点像我们今天说的别字。
我们在理解时,一定得找出其本字。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按“说”的一般用法,在这里讲不通,原来本字应是“悦”,“高兴”的意思。
通假字的数量并不是很多,我们可逐课进行整理,先摘出原句,之后找出通假字,再写出本字,以便归纳记忆。
(四)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
文言文复习专题讲座第一讲文言实词知能演练场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老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符融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路人为逐擒之(2)莫知其孰是(3)此易知耳(4)融正色谓后出者曰(5)必不被捻答案:(1)追赶;(2)谁;(3)分辨清楚;(4)表情严肃的样子;(5)同“撵”,捉住[参考译文]前秦符融做冀州牧的时候,有个老妇在路上被抢劫,她就拉长声高喊“捉强盗呀!”有个过路的人闻声追赶,替她把强盗捉住了。
谁知强盗反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当时天色已经很黑,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官府那里去。
符融看见他们就笑着说:“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让两个人赛跑,先出凤阳门的就不是强盗。
”他们跑完后又回到州衙门里来,符融就严肃地对那个后跑出凤阳门的人说:“你才真正是强盗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强盗于是认罪。
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①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②。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史记》)[注]①鲁哀公:鲁国国君。
②贰过:重犯同样的错误。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发尽白,蚤死“”通“”(2)今也则亡“”通“”答案:(1)蚤早(2)亡无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孔子哭之恸(2)门人益亲(3)弟子孰为好学(4)不贰过答案:(1)哀痛到了极点(2)更(3)谁(4)犯过失,犯错误[参考译文]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
县级教学经验交流发言材料中考文言文复习技巧得胜中学:徐成英一、中考文言文考点(比较阅读、20分)1.词语解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2.内容理解:人物性格品质概括、事件前因后果分析、文章主旨理解、阅读文章后的启示3.句子翻译:关键字词的解释;特殊句式4.文言断句:给课外文言句子找标点符号二、泸州市中考文言文题型泸州市2016年中考语文参考试卷文言文样题第Ⅰ卷选择题二、文言文阅读。
(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一)口技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二)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尧咨善射……4.下列加点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实词)A.微笑,默叹,以为妙绝绝:极点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C.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矜:矜持D.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颔:点头赞许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D )(虚词)A.于厅事之东北角高祖因之以成帝业B.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其真无马邪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野芳发而幽香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内容理解)A.《口技》中反复使用数词“一”和“百”,道具之少与声音之多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写出了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B.《口技》中对犬吠,妇人欠伸,夫呓语,儿啼,夫醒,大儿醒且絮絮不止一系列细节的描写,使听众如临其境。
C.《卖油翁》中陈尧咨射箭技艺“当世无双”,卖油翁看他射箭却是“睨之”“微颔之”,是因为卖油翁精通射箭。
D.两文都写人的高超技艺,前篇用正面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口技之妙;后篇寥寥数语就写出了倒油技术的娴熟。
第Ⅱ卷(非选择题)三、翻译断句。
(11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8分)(句子翻译)(1)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分)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挽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届中考语文轮复习教材复习讲读上文言文知
识课件 (一)
届中考即将到来,对于语文考试的备考也进入了冲刺阶段。
而对于语文而言,文言文的掌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复习文言文知识,在届中考语文轮复习中,教师为我们准备了一堂课件,内容涉及文言文知识的讲解、教材的复习以及书面语的写作技巧等。
首先,课件的内容详细地讲解了文言文的语法知识,例如主语谓语的搭配、动宾结构的运用、定语的修饰等。
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了举例讲解,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同时,课件还重点讲解了文言文中的句式结构,例如并列句、复合句、独立主格等,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色。
其次,课件还涉及了教材的复习,包括《红楼梦》、《史记》等经典文言文著作。
通过课件中的深入讲解,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经典文言文著作的内涵,同时也能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相关题目。
最后,课件还涉及了书面语的写作技巧,其中包括如何运用文言文句式、如何处理多重修饰等方法。
这些技巧的掌握能够极大地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并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应用题目。
总的来说,这堂课件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文言文知识的讲解和复习。
通过深入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色、掌握语法结构和句式运用。
同时也能通过教材的复习和书面语的写作技巧的掌握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相关题目。
相信对于届中考语文的备考来说,这堂课件的学习将会是非常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