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_新艺术
- 格式:ppt
- 大小:3.38 MB
- 文档页数:23
论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哲学思想摘要:在经历失恋、耳聋、等众多打击压得贝多芬,在对命运宣泄着不满的情绪同时,心中仍保存着一份对音乐的热忱与追求,就是这唯一一点的希望支撑着贝多芬继续与命运抗争,坚强的贝多芬创造出了他的第五交响曲,又被称之为《命运交响曲》。
整部作品表达了人类积极进取不被现实所压迫的奋斗精神,将英雄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贝多芬揭示的“通过斗, 达到胜利”是指从黑暗到光明, 从苦难和斗争上升为欢乐和胜利。
表达了作者“通过斗争, 获得胜利”的光辉思想。
乐曲的开头个4个FF音符更是形象印证了“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这一说法。
关键词:欧美经典音乐命运贝多芬一、贝多芬创作《命运交响曲》的背景当时贝多芬的耳聋逐渐加重,并非单纯的听力的减退,而且还会伴随着严重的杂音干扰;并且还经受着生活、社会等级,病痛的压迫,和失恋的打击。
贝多芬当时有想过自杀,但是想自己不能就这样什么都不留下的离开,他在一封信里写道:“假使我什么都没有创作就离开这世界,这是不可想像的。
”所以贝多芬对自己重拾信心,向命运发起挑战。
在这个绝望、思考、反省、胜利的斗争过程中,贝多芬发出了要扼住命运喉咙的口号,在自己对生命有了重新的认识之后,他企图用一部大型的交响乐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歌颂这一主题。
于是贝多芬在1804年开始创作《命运交响曲》,于1808年12月22日在维也纳剧院首次公演。
二、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乐队编制《命运交响曲》所用到的乐器及其编制为:2支长笛、2支双簧管、2支降B 大调单簧管、2支大管、2支降E大调园号、2支C大调小号、定音鼓C.G、第一小提琴组、第二小提琴组、中提琴组、大提琴组、低音提琴组、末章加入3支长号、一支短笛、一支低音大管;度为二分音符=108。
三、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赏析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
艺术欣赏:西方古典音乐名曲赏析1. 引言1.1 概述在西方音乐史上,古典音乐一直被视为艺术的巅峰,并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些经典作品通常是以乐曲形式来表达作曲家的情感、思想和创意。
本文将从赏析角度出发,介绍并分析三首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古典音乐名曲,使读者对这些音乐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1.2 文章结构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三首古典音乐名曲赏析和结论四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概述本文内容,并详细阐述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然后,在正文部分,会进行对古典音乐概念的介绍,并探讨其特点以及在历史背景下的重要性。
接下来,在第三节,我们将具体选取三首代表性的古典音乐名曲进行赏析,并从不同维度出发进行解读。
最后,在结论中总结全文所述,并提供一些个人观点。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西方古典音乐名曲赏析,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古典音乐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通过分析这些经典作品,我们将探索其在历史、文化和情感等方面的意义,并传达给读者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欣赏和理解。
在赏析过程中,我们还将重点关注作曲家的创作灵感、音乐结构和技巧运用等方面,以期提供一个多角度的音乐之旅。
以上就是文章“1. 引言”部分的详细内容。
2. 正文:在这部分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西方古典音乐名曲的欣赏。
古典音乐作为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风格。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经典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西方音乐的魅力和内涵。
首先,了解古典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对于其欣赏至关重要。
这个时期横跨了从巴洛克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的长达几个世纪。
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创作风格、表达方式和技巧。
其中,巴洛克时期以其复杂而装饰性强的音乐特点而著称。
贝多芬则被誉为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情感丰富、富于表现力等特点。
其次,我想要提及一些最著名且广为人知的古典音乐作品,并分享它们背后故事以及引人入胜之处。
例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他最具标志性的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以其宏伟的音乐结构和含义深远的歌词,代表了希望、团结和人类精神的力量。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名称(英文):The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0610011周学时:2 总学时:64 学分: 3先修课程:基本乐科、和声授课对象:音乐表演专业大二学生三、课程简介这是一门面向我院音乐表演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绩点课程、学位课程。
介绍西方艺术音乐自远古至现代的发展脉络,将先后涉及七个历史断代: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远古)、中世纪(中古)、文艺复兴、巴洛克(近古)、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近代)、二十世纪(现代)。
此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在作曲家、音乐风格、音乐体裁与流派,以及经典杰作等方面的音乐素养,使其认识到不同时期音乐风格、不同体裁样式之间的本体性差异,强化其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课程目标通过介绍西方艺术音乐自远古至现代的发展脉络,使学生了解西方音乐的历史分期、主要流派,不同音乐体裁的基本规则,不同音乐风格之间的差异、重要作曲家及经典作品的价值与特色,增长学生的历史知识,提升其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为其日后在社会文化机构、艺术表演团体、艺术院校、培训机构以及文化企业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教学、管理和科研等工作铺垫必要的业务基础。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第一学期:第一讲1. 课时数:22. 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远古时期(1)。
学科概述。
古希腊音乐概述。
音乐与神的崇拜,古希腊悲剧与抒情诗,古希腊乐器。
3.学生学习任务掌握古希腊悲剧和抒情诗两种体裁的知识要点。
4.教学方法知识讲述、音像视听、专题讨论。
5. 课外学习要求阅读《维基百科全书》“古希腊音乐”条目。
第二讲1. 课时数:22. 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远古时期(2)。
艺术欣赏:西方古典音乐经典曲目解析导言你是否曾经被一首古典音乐深深吸引?西方古典音乐以其优雅和深沉的旋律,影响了无数人的心灵。
本文将为你详细解析几首西方古典音乐的经典曲目,带你欣赏这些音乐的美妙之处。
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天鹅湖》是古典音乐中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
这首交响曲描绘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故事,充满了浪漫和悲剧的元素。
Act I第一幕以优美的旋律和轻柔的乐章开端,带领听众进入了一个神奇的王国。
悠扬的小提琴独奏和宏大的交响乐器声音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神秘而沉浸的氛围。
Act II接下来,第二幕展示了剧中最美的场景之一,即湖中的舞蹈。
弦乐器的和谐旋律、优雅的长笛和强有力的打击乐声音,共同构成了这段动人的乐章。
音乐中流淌着一种纯净和平静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宁静的水域之中。
紧接着的第三幕带来了戏剧性的转折。
激情四溢的音乐展示了主要角色之间的冲突和爱情的复杂性。
雷鸣般的弦乐器和令人惊艳的管弦乐声音,交织出一种充满张力和冲突的氛围。
Act IV最终,第四幕以戏剧性的高潮和宏大的结尾结束。
乐曲中的庄严氛围,强大的乐器合奏和令人惊叹的高音,使整个乐曲达到了壮丽的巅峰。
这一结局将听众带回到戏剧性的现实世界,同时也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被誉为古典音乐中最具活力和鼓舞人心的作品之一,它展示了作曲家对命运的思考和对人类坚韧不拔精神的讴歌。
第一乐章这首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以宏大的序曲开场,立即将听众带入了一个充满能量和决心的世界。
乐章中使用大量的管弦乐器合奏,创造了一种强烈的音乐冲击力,仿佛在诉说着人类命运的坎坷与辉煌。
第二乐章第二乐章是这首交响曲中最著名的部分之一,被称为“命运主题”。
以柔和的乐器声音开头,逐渐过渡到强烈和激动的乐舞中。
这一乐章在整个作品中铭刻了命运的主题,表达了人们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畏和斗志。
第三乐章是这首交响曲中唯一一个较为平静的乐章。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普修教程(1-26章)时间轴:古代音乐(公元前16世纪)—》中世纪音乐(5世纪-14世纪)—》文艺复兴音乐(15、16世纪)—》巴洛克音乐(1600-1750)—》古典主义音乐(18世纪下半叶始)—》浪漫主义音乐(19世纪)—》20世纪音乐西方文化的特点和基本特征:科学性(十二平均律、和声、复调)、民主性、竞争性、法理性(严格的音乐结构和原则)。
古希腊、古罗马音乐古希腊(欧洲文明的发源地):1.荷马时代—》2.前古典时期—》3.古典主义时期—》4.希腊化时期荷马时代:出现希腊史诗(即记叙历史的诗歌,以大型历史事件、英雄人物故事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盲诗人荷马代表作:《荷马史诗》(作品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记载了古希腊的乐器、音乐观念等内容,包括对当时社会文明现状的描述。
古希腊的古典主义时期:出现抒情诗(来源于民歌,以抒发个人细腻丰富的生活感受为主——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情感以及爱情即为核心)、颂歌(通常用于各种集体性的节庆仪式场合)以及悲剧(一种大规模的综合性戏剧体裁)。
1.抒情诗(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分类:双管歌(哀歌)、琴歌、讽刺歌等。
代表人物:被柏拉图誉为“第十位缪斯”女诗人萨福、阿纳克瑞翁。
2.颂歌代表人物:品达罗斯(诗作被欧洲古典主义时代诗人视为“崇高颂歌”的典范)3.悲剧(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悲剧的三大代表人物:埃斯库罗斯(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代表作《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底斯(代表作《美狄亚》)希腊化时期:古希腊的音乐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在原有音乐体裁的基础上,喜剧开始盛行。
古希腊音乐:单声部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为主,有独唱和齐唱两种形式,歌曲服从诗词,器乐主要用于伴奏。
古希腊乐器:主要有弦乐和管乐两类。
重要的弦乐与管乐乐器:里拉琴、阿夫洛斯管。
古希腊音乐音阶基础:四音音阶,由阿里斯多塞若斯提出。
古希腊音乐思想:主要音乐美学思想及人物和谐论(毕达哥拉斯:音乐与数)、净化论(柏拉图)和模仿论(亚里士多德)——反映出音乐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作用,有助于当时的君王的统治。
西方音乐史第一讲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音乐一、(填空)西方音乐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罗马,近代西方的五大艺术:音乐,建筑,雕塑,绘画,诗歌。
二、基督教的产生发展:公元初年,在耶路撒冷地区产生了基督教会。
在随后的中世纪封建社会中,基督教会音乐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后来西方音乐艺术的基础。
三、(填空)赫尔墨斯发明里拉琴,阿波罗发明基萨拉琴。
里拉琴和日神阿波罗联系,阿夫洛斯管和酒神狄奥尼索斯联系。
四、抒情诗歌形成于公元前8世纪左右,是诗歌与音乐独唱结合,以自弹自唱的形式,主要用里拉琴伴奏。
有诗人:萨福,泰尔潘德。
五、(名词解释)荷马史诗形成于公元前(11—9)世纪。
古希腊第一个音乐文化繁荣时期。
荷马是当时的一位诗人,他给后人留下了两部著名的大型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作品是以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伊战争为题材,节奏感强烈,由游吟诗人边弹里拉琴边演唱。
以口头创作即兴演唱方式传播。
六、古希腊音乐戏剧埃斯库洛斯—悲剧之父《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德斯—戏剧集大成者《美迪亚》《俄瑞斯忒斯》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塞基洛斯墓志铭》在他们的创作中,大量采用歌曲,合唱以及乐器伴奏的抒情歌,来解释戏剧的思想内容,情节或表达人物心理的发展。
其特征是:单声部旋律,朴素大方,并由简单的乐器伴奏;大部分都是即兴表演,且形成了音乐,舞蹈与诗歌的“三位一体”;重世俗性与现实性,大部分作品直接反映古希腊人丰富的社会生活与民族历史。
七、(填空)西方古典世界第一位理论权威亚里士多赛诺斯━《和谐的要素》。
八、希腊哲学家的观点毕达哥拉斯表示:完美的数的比例导致了音的和谐,甚至导致了宇宙的和谐。
亚里士多赛诺斯赞同毕达哥拉斯的和谐概念,核心理论之一为四音列,这是古代音阶,调式的理论基础。
九、按民族部落命名的调式:利第亚主音1:悲伤冷酷。
弗里几亚主音2:最富精神鼓舞。
多利亚主音3:庄严雄伟。
副利第亚主音4。
副弗里几亚主音5。
副多利亚主音6。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to Famous Pieces总学时:60学时讲授学时:60学时学分:4学分先修课程:中国音乐史适用专业:音乐学开课单位:音乐学院一、课程简介《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是一门为音乐专业(除外国音乐史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共同课,是一门专门阐述外国音乐发展历史的学科,是师范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程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对西方音乐(主要指欧美各国专业音乐家创作的艺术音乐)的历史(包括20世纪和21世纪的音乐)有一个比较概括的了解,特别是对各个时期的音乐风格的演变、音乐教育的发展及其深层的文化、历史的根源有所认识,从而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学生的整体的艺术素质。
其目的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史论知识,提高音乐素养、开阔艺术视野,使其对西方音乐文化传统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为以后的音乐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学期第一章:古希腊到中世纪的音乐(10学时)教学内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音乐和中世纪的音乐。
教学要求:了解古希腊的音乐遗产。
了解古罗马时期的音乐情况、掌握中世纪的单音音乐(格里哥利圣咏、中古调式、记谱法、世俗音乐)、掌握早期的复音音乐(奥尔加农、节奏模式、圣母院乐派)、掌握中世纪的音乐思想和理论。
授课方式:教授与作品介绍相结合、讨论、自学、播放音像资料。
第二章:文艺复兴、巴洛克的音乐(10学时)教学内容:文艺复兴的音乐、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教学要求:了解向文艺复兴的过渡(“新艺术”,英国音乐、勃垦弟乐派)了解尼德兰乐派。
了解民族风格的崛起。
牧歌的发展。
掌握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音乐。
了解文艺复兴的器乐。
掌握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一般特征。
了解歌剧的发展。
其他声乐形式,器乐的进步及其成就。
掌握巴赫和亨德尔的音乐特点。
西方音乐历史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1.中世纪时期(MEDIEVAL PERIOD)(1450年前):这个时期以教堂音乐为主,大多是单声部音乐,如格里高利素歌(GREGORIAN CHANT)等,由于时间的久远,大多是单声部音乐,如格里高利素歌(GREGORIAN CHANT)等,由于时间的久远,人们已经无法知道具体的作曲家的姓名。
2.文艺复兴时期(RENAISSANCE PERIOD)(1450-1600年):这个时期是人类艺术的再生,音乐的理论及实践得到极大的发展,以圣经故事为主,创作了大量的教堂音乐,弥撒曲、安魂曲等。
3.巴洛克时期(BAROQUE PERIOD)(1600-1750年):这一时期音乐有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一批伟大的音乐家,如J.S.BACH,G.F.HANDEL,A.VIVALDI等。
4.(CLASSICAL PERIOD)(1750-1820年):这一时期作曲家按曲式与结构方面的某些基本传统概念作为表达乐思的自然构架,F.J.HAYDN。
W.A.MOZART,L.BEETHOVEN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5.浪漫主义时期(ROMANTIC PERIOD)(1820-1910年):最广义地讲,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的转变,可以说是从共性到个性的重点的转移。
这一时期的风格与技术的变化可以清晰地在三方面看出:一是和声,变化音迅速发展;二是乐队;三是乐器演奏技巧。
另外的一些变化如旋律风格的变化(小型曲式更为抒情,大型曲式更为华丽);节奏风格的变化(节奏更为夸张);以及曲式上的变化(更多地追求织体的前后连贯,主题更加“有机”地发展和演化)。
可以说这是音乐史上百花齐放的时期,这一时期造就了无数的作曲家。
人物篇二、贝多芬是哪个时期的作曲奖?(他的作品你了解多少,举例说明)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家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的1789年,贝多芬19岁。
在这动荡年月的前后,德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革命的期待、向往和热情赞颂,都深深吸引了年轻的贝多芬。
西洋古典音乐赏析西洋古典音乐是欧洲文化遗产中最受欢迎的一部分。
这种音乐因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优美的旋律而赢得了广泛的欣赏。
古典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以赫尔曼·塞伯朗为代表的音乐家为这种音乐奠定了基础。
以下是几首著名的西洋古典音乐,让我们一起欣赏并了解它们的背景、特点和魅力。
1.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被认为是西洋古典音乐的顶峰之作。
这首交响曲由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创作于1824年。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在时代意义上意义重大,它首次将合唱融入交响曲中。
这首交响曲的第四个乐章被认为是西方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乐章之一。
它的旋律优美高峻,充满了音乐的力量和魅力。
2. 穆索尔斯基的春之祭《春之祭》是俄罗斯作曲家伊戈尔·穆索尔斯基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音乐曲目诞生于公元1913年,被称为史上最鲜明动人的交响音乐之一,描述的是古代斯拉夫人母神伊万娜节日庆祝期间发生的祭典和祷告。
穆索尔斯基的春之祭还表现了人们对天地万物的敬畏和对生命和自然之美的赞美。
3. 海顿的交响曲45号弗朗茨·约瑟夫·海顿不但为世人留下了200多个交响曲和其他经典乐曲,更重要的是,他在音乐史上扮演了开创者的角色。
交响曲45号被誉为海顿的最后一首交响曲,因其惊人的表现力和引人入胜的旋律而广受欢迎。
这首交响曲的第二个乐章拥有一首优美的慢板曲,其旋律十分具有特色。
4. 莫扎特的安魂曲安魂曲是反思人生、生命和死亡的作品,是莫扎特的代表作之一。
安魂曲的最后一首乐章,名为“重音符”,在这一乐章中,莫扎特采用了极致的旋律和节奏处理,将情感让观众感受到了排山倒海的力量袭来,是一首非常催泪的死亡乐章。
这首安魂曲包容了所有人的追思和敬爱,它永远印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难以忘怀。
西洋古典音乐象征着欧洲的文化传统,是对欧洲文化的一种价值肯定。
尽管它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人们可以在这些古典乐曲中找到自己的美和美好,也可以发现生命和人生意义的真谛。
第三节西方音乐作品欣赏蒙特威尔第《阿丽安娜的哀歌》[欣赏提示]蒙特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2),意大利杰出的歌剧作曲家,是前期巴罗克乐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蒙特威尔第奠定的歌剧模式,包括序曲、前奏曲、间奏曲、独唱、重唱及合唱。
他的歌剧被认为是历史上的第一批歌剧。
《奥菲欧》是蒙特威尔第的第一部歌剧,之后又写了大量的歌剧,其中最出色的如《阿丽安娜》、《尤利西斯还乡记》、《波佩阿的加冕》等。
《阿丽安娜》不幸遗失,只留下其中一首最受人喜爱的“阿丽安娜的哀歌”。
据记载,演出时唱到这一曲台下被感动得哭倒一片,后来蒙特威尔第自己还有其他作曲家先后根据它的旋律做了多种改编。
阿丽安娜是一位被抛弃的皇后,在这里她回顾自己曾经有过的幸福、现在的孤独以及强烈的复仇心理。
巴赫《平均律曲集第一册》中的C大调前奏曲巴赫《C大调赋格》[欣赏提示]巴赫(J.S.Bach, 也译作巴哈,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伟大的“西方音乐之父”。
但他的创作使用了丰富的德国的音乐风格和娴熟的复调技巧。
他的音乐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
巴赫家族是一个人丁兴旺的音乐家族,这个家族从十六世纪中叶就开始出现音乐家,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末,三百多年中共出现了五十二位音乐家。
巴赫的复调音乐音乐被视为陈腐之物,其成就长时间未得到应有的评价,仅仅作为管风琴演奏家而闻名。
虽然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作曲家均对巴赫的作品崇拜有加,但直到浪漫主义时代,作曲家舒曼在莱比锡的图书馆中发现了巴赫的受难曲,并且由作曲家门德尔颂在音乐会上演奏,才震惊音乐界。
此后门德尔颂对他的作品进行了发掘、整理和推广,经过几代音乐家的共同努力,巴赫逐渐获得了今天的崇高地位。
在西方音乐史上巴赫Bach,贝多芬Beethoven和布拉姆斯Brahms被尊称为德国“3B”。
亨德尔清唱剧《弥赛亚》中的合唱《哈里路亚》[欣赏提示]亨德尔(1685-1759),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