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与欣赏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7
《西方音乐史与欣赏》复习资料1 一判断题1. 门德尔松一共写成九部交响曲()2. 舒曼一共写成八部交响曲()3. 格里高利圣咏是巴洛克音乐的主要形式音乐体裁()4. 希腊古典文化繁荣期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5. 海顿最后的交响曲主要完成与英国()二、名词解释:1、格里高利圣咏2、数字低音3、交响曲4、五人团三、简答题:1、简要说说标题音乐的种类?2、比才歌剧的创作特征?答案一判断题1-5 FFTTF二、名词解释:1、格里高利圣咏肃穆、节制,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
一般特征为: 无伴奏的纯男声歌唱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歌唱方式: 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四种。
根据旋律与歌词的结合情况,又可以分三种类型: 音节式、纽姆式、花唱式。
2、数字低音是巴洛克音乐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主调和声织体。
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
这种织体强调的是两端的声部,即低音部和高音部,它的低音声部持续在整个作品中,因此叫做通奏低音。
作曲家只写出两个声部,中间的和声声部并不写出,需要由演奏者即席演奏,作曲家通常在低音的上方、下方或旁边标记相应的阿拉伯数字来对每个和弦加以指示,所以,通奏低音也叫数字低音。
3、交响曲这种体裁的直接来源是意大利序曲“快——慢——快”独立为三个乐章成为交响曲。
代表人物:意大利的萨马尔蒂尼,德国、奥地利的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和早期的维也纳的作曲家。
4、五人团1860年前后形成的俄罗斯作曲家群体,包括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廷、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五人。
它们高举格林卡旗帜,采用俄罗斯民族民间文学和历史题材,运用民族民间音乐语汇,写作富于民族特征性的音乐作品。
三、简答题:1、简要说说标题音乐的种类(1)音乐会、歌剧序曲:与剧情内容结合紧密《罗密欧与朱丽叶序曲》、《一八一二序曲》等;(2)戏剧配乐:仲夏夜之梦》等;(3)标题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交响曲》等;(4)交响诗《我的祖国》等。
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的整合分析引言音乐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文化、社会、历史等多重内涵。
西方音乐史作为对这一艺术形式在西方地区发展历程的纪录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音乐遗产和历史资料。
而音乐欣赏教学则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将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进行整合,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认识西方音乐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这两者的整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一、西方音乐史概述西方音乐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音乐创作和理论,而随着基督教的兴起,音乐在教堂音乐和宗教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迎来了巨大的发展,音乐家们开始尝试着用复调音乐形式创作音乐作品,这一时期的音乐作为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分水岭,开启了巴洛克、古典、浪漫、现代等不同音乐时期的发展。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是以巴洛克式风格为主要特征,强调对比、复调、对位法则,代表音乐人物有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等;古典时期则是以音乐的对称和比例为主要追求,音乐作品注重结构的完美和清晰度,代表音乐人物有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浪漫时期的音乐追求个性和情感的表达,充满了浪漫主义情调,代表音乐人物有肖邦、舒伯特和勃拉姆斯;现代音乐则是涵盖了20世纪各种形式的音乐,包括民族音乐、现代主义音乐、流行音乐等。
西方音乐史的发展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逐步演变和丰富起来的,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这些音乐作品成为了我们了解和认识西方音乐史的重要窗口。
二、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和基本内容音乐欣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内涵和风格,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一般包括音乐作品的历史和背景、音乐形式和结构、音乐风格和特点、音乐家的生平和艺术成就等方面的内容。
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作品。
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的整合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的整合分析是一个涉及音乐史发展和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领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对于音乐史知识和音乐欣赏能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传统的音乐史和音乐欣赏教学往往是分开教授的,学生很难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现代音乐教育中,学生需要了解西方音乐的历史背景,并且具备欣赏不同风格和时期音乐的能力。
将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整合起来,成为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必要途径。
通过对西方音乐史进行概述,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发展情况,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本文旨在探讨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整合的必要性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展示整合效果,并从整合的角度探索未来发展方向,为音乐教育的提升和发展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的整合是当前音乐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西方音乐史作为音乐发展的重要线索,通过对其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音乐的演变过程,探寻音乐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音乐欣赏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可以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将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音乐教育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2. 正文2.1 西方音乐史概述西方音乐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而中世纪之后便有了更为系统和完整的发展。
在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音乐家们开始创作更加复杂和丰富的作品。
巴洛克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音乐形式更加规范化,音乐家们追求更加严谨和精致的表达。
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的整合分析引言西方音乐历史源远流长,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与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体系和多样化的音乐风格。
西方音乐有着独特的音乐史,从古典音乐到流行音乐,每个时期都留下了独特的音乐遗产。
而音乐欣赏教学作为西方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音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本文将从西方音乐史和音乐欣赏教学两个方面进行整合分析,探讨如何将西方音乐史融入音乐欣赏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对西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一、西方音乐史概述西方音乐历史可以分为古典音乐、浪漫音乐、现代音乐等不同时期。
古典音乐是西方音乐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它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代表作曲家包括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等,古典音乐以其严谨的结构和优美的旋律而著称。
而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则是浪漫音乐时期,代表作曲家有肖邦、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等,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热情和浪漫主义情感。
现代音乐则包括20世纪中期以后的音乐作品,其音乐形式和风格更加多元化,代表作曲家包括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和柯普兰等。
二、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音乐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增加他们对音乐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学生可以学会分析音乐作品的音乐结构、乐曲风格和演出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
音乐欣赏教学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帮助他们欣赏各种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
三、整合分析1. 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了解西方音乐史音乐欣赏教学可以通过教授西方音乐史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曲家,从而增加对音乐的了解和认识。
教师可以结合古典音乐、浪漫音乐和现代音乐等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向学生介绍每个时期的音乐特点和发展历程,让学生深入了解西方音乐的演变和发展。
教师可以选择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来介绍古典音乐时期的音乐特点,选择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来介绍浪漫音乐时期的音乐特点,选择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来介绍现代音乐时期的音乐特点。
《西方音乐史与赏析》授课教案第一章:西方音乐概述1.1 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的定义音乐的分类1.2 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古代音乐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音乐现代音乐1.3 西方音乐的记谱法五线谱的基本知识音符、休止符、连音线等符号的意义第二章:中世纪音乐2.1 概述中世纪音乐的特点中世纪音乐的时期划分2.2 宗教音乐弥撒曲圣咏经文歌2.3 世俗音乐世俗歌曲的形式与特点游吟诗人的音乐贡献第三章:文艺复兴音乐3.1 文艺复兴音乐的特点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和声与对位的进展3.2 主要作曲家与作品约翰·奥克冈约斯坎·德普雷皮尔卢易吉3.3 音乐形式的发展弥撒曲的新形式牧歌与尚松经文歌的发展第四章:巴洛克音乐4.1 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旋律的装饰性和声的复杂性对位的运用4.2 主要作曲家与作品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安东尼奥·维瓦尔第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4.3 巴洛克音乐的体裁歌剧康塔塔奏鸣曲协奏曲第五章:古典音乐5.1 古典音乐的特点形式的规范化旋律与和声的发展5.2 主要作曲家与作品约瑟夫·海顿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路德维希·范·贝多芬5.3 古典音乐的体裁交响曲室内乐钢琴曲歌剧第六章:浪漫主义音乐6.1 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情感表达的自由化音乐形式的个性化音乐的兴起6.2 主要作曲家与作品弗朗茨·舒伯特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6.3 浪漫主义音乐的体裁钢琴曲交响乐歌剧艺术歌曲第七章:现代音乐7.1 现代音乐的特点音乐材料的拓展音乐形式的实验性音乐观念的革新7.2 主要作曲家与作品克劳德·德彪西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保罗·勋伯格7.3 现代音乐的流派表现主义序列音乐电子音乐偶然音乐第八章:二十世纪音乐8.1 二十世纪音乐的特点多元文化的融合音乐技术的创新音乐形式的多样性8.2 主要作曲家与作品贝尔格欣德米特潘德列茨基8.3 二十世纪音乐的流派十二音音乐爵士乐摇滚乐世界音乐第九章:音乐欣赏与分析9.1 音乐欣赏的基本原则关注音乐的情感表达理解音乐的背景与文化内涵感受音乐的形式与结构9.2 音乐分析的方法曲式分析和声分析旋律分析9.3 音乐作品的深度欣赏解读乐谱聆听演奏分析乐曲的情感与风格第十章:西方音乐与中国音乐的关系10.1 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音乐形式的借鉴音乐教育的传播音乐文化的交流10.2 中国音乐对西方音乐的影响音乐元素的融合音乐创作的启发音乐观念的碰撞与融合10.3 东西方音乐的相互借鉴与创新跨国合作的作曲家与作品音乐节的交流活动音乐教育的融合与发展第十一章:当代音乐与跨文化音乐11.1 当代音乐的特点技术的进步与新媒体的运用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创新实验性与前卫性11.2 跨文化音乐的交流与发展世界各地音乐的融合跨国合作与交流全球化背景下的音乐创作11.3 当代音乐的体裁与流派电子音乐嘻哈与说唱世界音乐与民族音乐实验音乐与噪音音乐第十二章:音乐与视觉艺术的结合12.1 音乐与绘画的关系色彩与和声的关系构图与旋律的关系表现手法与情感的关系12.2 音乐与舞蹈的结合音乐与舞蹈的节奏关系音乐与舞蹈的情感表达音乐与舞蹈的编舞与表演12.3 音乐与戏剧的融合歌剧与音乐戏剧电影音乐与音效音乐剧场与跨媒体艺术第十三章:音乐教育与音乐心理学13.1 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培养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音乐教育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13.2 音乐心理学的研究音乐与情绪的关系音乐与认知的过程音乐与记忆的关联13.3 音乐教育的方法与实践传统音乐教育与当代音乐教育的结合个性化与差异化的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技术的运用第十四章:音乐产业与音乐市场14.1 音乐产业的基本构成音乐制作与录制音乐出版与发行音乐表演与演出14.2 音乐市场的运作音乐版权的管理与保护音乐市场营销与推广数字音乐与流媒体的发展14.3 独立音乐与主流音乐的关系独立音乐的制作与发行主流音乐的产业模式独立音乐与主流音乐的互动与影响第十五章:未来音乐的发展趋势15.1 科技对音乐的影响与音乐创作虚拟现实与音乐体验音乐制作技术的未来15.2 音乐与社会文化的互动音乐与社会运动的结合音乐与环境保护的关联音乐与性别平等的议题15.3 音乐未来的展望音乐形式的创新与演变音乐跨领域的合作与融合音乐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教案中涵盖了西方音乐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记谱法以及各个时期音乐的特点、主要作曲家与作品、音乐形式和体裁等内容。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普修教程(1-26章)时间轴:古代音乐(公元前16世纪)—》中世纪音乐(5世纪-14世纪)—》文艺复兴音乐(15、16世纪)—》巴洛克音乐(1600-1750)—》古典主义音乐(18世纪下半叶始)—》浪漫主义音乐(19世纪)—》20世纪音乐西方文化的特点和基本特征:科学性(十二平均律、和声、复调)、民主性、竞争性、法理性(严格的音乐结构和原则)。
古希腊、古罗马音乐古希腊(欧洲文明的发源地):1.荷马时代—》2.前古典时期—》3.古典主义时期—》4.希腊化时期荷马时代:出现希腊史诗(即记叙历史的诗歌,以大型历史事件、英雄人物故事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盲诗人荷马代表作:《荷马史诗》(作品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记载了古希腊的乐器、音乐观念等内容,包括对当时社会文明现状的描述。
古希腊的古典主义时期:出现抒情诗(来源于民歌,以抒发个人细腻丰富的生活感受为主——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情感以及爱情即为核心)、颂歌(通常用于各种集体性的节庆仪式场合)以及悲剧(一种大规模的综合性戏剧体裁)。
1.抒情诗(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分类:双管歌(哀歌)、琴歌、讽刺歌等。
代表人物:被柏拉图誉为“第十位缪斯”女诗人萨福、阿纳克瑞翁。
2.颂歌代表人物:品达罗斯(诗作被欧洲古典主义时代诗人视为“崇高颂歌”的典范)3.悲剧(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悲剧的三大代表人物:埃斯库罗斯(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代表作《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底斯(代表作《美狄亚》)希腊化时期:古希腊的音乐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在原有音乐体裁的基础上,喜剧开始盛行。
古希腊音乐:单声部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为主,有独唱和齐唱两种形式,歌曲服从诗词,器乐主要用于伴奏。
古希腊乐器:主要有弦乐和管乐两类。
重要的弦乐与管乐乐器:里拉琴、阿夫洛斯管。
古希腊音乐音阶基础:四音音阶,由阿里斯多塞若斯提出。
古希腊音乐思想:主要音乐美学思想及人物和谐论(毕达哥拉斯:音乐与数)、净化论(柏拉图)和模仿论(亚里士多德)——反映出音乐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作用,有助于当时的君王的统治。
西方音乐史及作品欣赏论述题参考答案早期基督教音乐是怎样从希腊罗马的古代文明以及其它文化中接受影响的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和西罗马帝国在公元5世纪的灭亡,基督教成为欧洲主要的文化力量。
早期基督教会的音乐在形成的过程中,在音乐思想方面首先受到了古希腊的影响。
基督教的教父们从罗马人那里搜集整理了来自希腊人的音乐思想,其中大多数涉及音乐的功能、理论和结构,并最终跟形成了一套与基督教神学相一致的音乐思想。
一方面,基督教会保存了关于音乐的教化作用这一古希腊音乐理论的某些因素,另一方面又明确反对音乐的娱乐作用,只赞成一种服务于宗教目的的音乐。
于是,音乐中与异教有联系的东西,特别是器乐,在基督教会中都被禁止了。
其次,基督教会的早期音乐也受到犹太教的很大影响。
这是由于基督教本身就是从犹太教中派生出来的。
尽管基督教的仪式并不是直接来自犹太教,但是二者的确有一些极为相似的地方,例如都有一种象征性的献祭,一种领圣餐的仪式,以及朗读经文、唱诗篇歌和按照教会年历的特定日子安排经文和诗篇的内容这种传统的做法。
由于基督教产生于西亚的耶路撒冷,所以,它的音乐还受到了来自东方的影响,在基督教传播的过程中,教会吸收了很多地方的音乐实践。
叙利亚的修道院便是产生和发展基督教音乐的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据说对诗篇歌和赞美诗的演唱便是首先从那里传到东罗马帝国的拜占庭,然后才进一步传到西方的米兰等地的。
自公元395年东、西罗马帝国分开之后,形成了东、西方两个不同的教会,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仪式传统,所用的音乐曲目也不尽相同。
拜占庭作为当时的一个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它的音乐文化也综合了来自古希腊和东方的影响。
同时,拜占庭的音乐也深深地影响了西方的圣咏,例如拜占庭音乐所运用的八种调式,便和后来西方音乐理论中所运用的教会调式系统十分相似。
在早期基督教会的圣咏中,不同的地区在接受来自东方的遗产的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它们的流行地区和名称各不相同,在礼仪和音乐上也是各有特征的。
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的整合分析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方音乐史则是全球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西方音乐史跨越了几个世纪,涵盖了各种风格和流派,深深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音乐发展。
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了解西方音乐史对于音乐欣赏教学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的整合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将西方音乐史融入到音乐欣赏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西方音乐史的概述西方音乐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中世纪,基督教音乐成为了西方音乐的主导,教堂音乐和宗教歌曲成为了重要的音乐形式。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开始追求更加个性化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则注重复调和华丽的表现方式。
18世纪的古典音乐时期是音乐史上的黄金时期,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贝多芬等问世,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演奏和传颂。
19世纪是浪漫主义音乐的时代,作曲家们追求情感表达和个性情感的抒发。
20世纪则是音乐史上的多元化时期,从古典音乐到爵士乐、流行音乐等各种流派蓬勃发展。
西方音乐史可以说是世界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学生可以学会辨别和理解不同音乐的风格和特点,提高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培养对于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音乐欣赏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拓展视野,培养综合素养。
三、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的整合1. 教学内容音乐欣赏教学应当着重介绍西方古典音乐史的发展脉络,包括中世纪的教堂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合唱团音乐、巴洛克时期的器乐音乐、古典时期的交响乐和协奏曲、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和交响诗等。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时期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掌握基本的音乐语汇和鉴赏技巧,从而提高对不同曲目的辨别和理解能力。
《西方音乐史与赏析》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掌握不期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人物。
2. 培养学生对西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西方音乐的学习,增强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西方音乐概述:西方音乐的历史分期、音乐家及其作品。
2. 古典音乐时期:巴洛克、古典、浪漫音乐。
3. 现代音乐时期:印象派音乐、表现主义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等。
4. 音乐形式与体裁:交响乐、室内乐、独奏、合唱等。
5. 音乐理论与分析:旋律、和声、节奏、曲式结构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史实、分析作品、解答疑问。
2. 欣赏法:聆听、分析、讨论音乐作品。
3. 实践法:演唱、演奏、创作音乐。
4. 小组讨论:分组探讨音乐作品,分享心得。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西方音乐史与赏析》。
2. 音频、视频资料:经典音乐作品、音乐家生平介绍。
3. 互联网资源:音乐网站、在线音乐课程。
4. 乐器:钢琴、吉他、小提琴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音乐理论知识、作品分析。
3. 期末考试:演唱、演奏、创作展示。
4. 学生反馈: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建议和意见。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每周两次课,分别为理论课和实践课。
3. 课程进度:按照教材内容,依次讲解不期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作品。
4. 实践环节:每学期组织一次音乐沙龙,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演唱、演奏和创作能力。
七、教学活动1. 音乐欣赏:组织学生观看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风格、情感表达等。
2. 音乐讲座:邀请专业音乐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西方音乐的深入了解。
3. 实地考察:参观音乐厅、博物馆等,让学生感受音乐艺术氛围。
4. 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创作音乐作品,组织比赛,提高创作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返回杰苏阿尔多牧歌《我离去,不再说话》返回蒙特威尔第牧歌《残酷的阿玛里利》法国在15 世纪里并没有形成自己有个性的音乐体裁,尚松虽然一直以法文为歌词,但音乐风格是法――弗兰德乐派的。
直到16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法国作曲家才发展出了一种典型的法国风格的尚松,在诗词和音乐方面都显示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因此被称为“法国尚松”。
法国尚松题材范围很广,但有一个总的特点:描绘生活、反映生活,可以描绘热闹的集市、战争、大自然、爱情等等,有严肃或戏剧性的爱情内容,也有社会和日常生活的内容。
诗词摆脱了以往的格律诗,改用通俗明晰、风趣幽默而口语化的短诗节诗歌为歌词,旋律不象弗兰德乐派的尚松那么优美,而是具有轻快的朗诵性,常采用同音或同一音型的反复,显得简洁单纯、活泼粗犷。
音乐根置于诗歌的韵律,节奏鲜明轻快,多为四个声部。
雅内堪C.Jannequin,1485-1558 )是16 世纪30 、40 年代出现的一位重要的法国尚松作曲家,他创作了250 余首尚松,主要以一些描绘性强的尚松闻名,题材以社会事件、大自然、风俗生活为主。
在音乐手法上,复调与主调织体运用灵活,节奏生动敏捷,加上灵活的装饰音。
他的作品有《鸟之歌》、《云雀》、《巴黎的闹市》等。
(二)法国尚松(chanson )了解更多其它国家的“世俗歌曲”返回听赏:雅内坎尚松《百鸟之歌》德国利德(Lied )――德国的世俗歌曲,常为单声部,多由德国市民音乐家“名歌手”演唱。
16 世纪的作曲家把弗兰德乐派的复调手法和德国利德相结合,创造出了复调形式的利德。
英国康索尔特歌(consort )――康索尔特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一种室内乐合奏体裁,康索尔特歌就是用这种室内乐合奏伴奏的独唱或合唱歌曲,歌词常为格律诗歌。
西班牙维良西科(Villancico )――也译作村夫谣,三或四个声部,是带叠歌的分节歌形式,歌词涉及爱情、政治甚至宗教等,有器乐伴奏,音乐具有纯朴的民歌风格。
返回第二节、16 世纪的器乐音乐在西方音乐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从最早的古希腊一直到16 世纪,都是声乐音乐的时代,器乐是作为伴奏或是重复、交替与声乐结合在一起。
《西方音乐史与欣赏》课辽宁省高等学校精品课自评报告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音乐史论教研室二00五年七月第一部分课程简介西方音乐史与欣赏是我院本科(除音乐学系、舞蹈系、音教系)重要的公共课,其修业年限为一年。
本课程的教学将以风格为线索,通过对文化背景的介绍和对音乐本体的解析,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西方音乐历史的整体发展脉络,并进而获得良好的审美经验和“价值判断”能力。
另外,在具体的讲授过程中,本课程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日常授课,使学生可以从声文图谱等各个方面较为立体的认识音乐史。
第二部分自评方式一、教研室成员共同学习辽宁省教育厅关于精品课建设的文件,认真分析《辽宁省普通高校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领会文件精神,掌握评估原则。
二、教研室成员参照《辽宁省普通高校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和学院“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自评,并提交全部佐证材料。
三、所在系组织专家组审议、复核、评定打分结果,择优报送学院教务处。
四、学院专家经审核、评定,报送省教育厅。
第三部分自评结果一、教学队伍(一)教学队伍结构:我教研室共有教师3人,其中教授1人、教师1人、助教1人。
主要包括:彭永启(生于1954年),学科专业为历史音乐学(含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音乐名作赏析等);董蓉(生于1974年),学科专业为历史音乐学(含西方音乐史、音乐名作赏析);梁雪菲,(生于1980年)学科专业为历史音乐学(含西方音乐史、音乐名作赏析)。
(二)学术水平:课程负责人彭永启近年来承担多门课程(本院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及东北大学本科生课程),并指导研究生5人。
同时,进行了大量实践性教学、主持了多项教学研究课题。
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篇以上、个人专着1部,并以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省、市及院内等多项教学表彰;其他教师人均发表教学、科研论文多于1篇。
定期聘请专家讲学、举办学术活动,经常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近20余次)并宣读论文。
二、教学内容(一)课程内容:总体而言,西方音乐史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音乐文化知识,展现音乐发展前沿的最新动态及揭示音乐历史发展的一般艺术规律;以使学生掌握丰富的音乐文献,提高音乐文化程度和艺术修养,并为以后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专门研究工作及发展中国音乐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to Famous Pieces总学时:60学时讲授学时:60学时学分:4学分先修课程:中国音乐史适用专业:音乐学开课单位:音乐学院一、课程简介《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是一门为音乐专业(除外国音乐史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共同课,是一门专门阐述外国音乐发展历史的学科,是师范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程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对西方音乐(主要指欧美各国专业音乐家创作的艺术音乐)的历史(包括20世纪和21世纪的音乐)有一个比较概括的了解,特别是对各个时期的音乐风格的演变、音乐教育的发展及其深层的文化、历史的根源有所认识,从而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学生的整体的艺术素质。
其目的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史论知识,提高音乐素养、开阔艺术视野,使其对西方音乐文化传统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为以后的音乐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学期第一章:古希腊到中世纪的音乐(10学时)教学内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音乐和中世纪的音乐。
教学要求:了解古希腊的音乐遗产。
了解古罗马时期的音乐情况、掌握中世纪的单音音乐(格里哥利圣咏、中古调式、记谱法、世俗音乐)、掌握早期的复音音乐(奥尔加农、节奏模式、圣母院乐派)、掌握中世纪的音乐思想和理论。
授课方式:教授与作品介绍相结合、讨论、自学、播放音像资料。
第二章:文艺复兴、巴洛克的音乐(10学时)教学内容:文艺复兴的音乐、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教学要求:了解向文艺复兴的过渡(“新艺术”,英国音乐、勃垦弟乐派)了解尼德兰乐派。
了解民族风格的崛起。
牧歌的发展。
掌握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音乐。
了解文艺复兴的器乐。
掌握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一般特征。
了解歌剧的发展。
其他声乐形式,器乐的进步及其成就。
掌握巴赫和亨德尔的音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