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设计过程
- 格式:ppt
- 大小:6.33 MB
- 文档页数:39
昆明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大客车车门总成设计子课题题目姓名 ***学号 20090410***所属院系自动控制与工程学院专业年级 2009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 **2013 年 4 月乘客门是客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乘客上下车的通道,对客车的整体造型也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
客车外形是影响客车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乘客门是车身外形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客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密切相关,而且直接影响客车外形的美观与动感。
随着车速的不断提高,客车的空气动力性问题越来越突出。
过去我国采用较多的是折叠式车门,由于车门内陷而增加了汽车的空气阻力,产生风流噪声,而且由于车门缝隙大,密封困难,在形式中产生强烈的振动噪声和漏尘,从而严重影响乘坐舒适性。
导槽滚轮式乘客门虽然无内陷,但是在车身侧壁有导槽。
因此,在国外的许多旅游客车和长途客车上出现了一种使车身表面平整光滑的乘客门,这就是外摆式乘客门。
近年来,内摆门和外摆门已经在我国客车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外摆门动力性密封The passenger doo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us, the passengers get on and off the channel, and the overall shape of the car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coordinating role. Coach appearanc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influence the bus performance. The passenger door is a part of body shape, it is not only economic power, and the buses are closely related, but also directly affect the bus appearance and movement. As the vehicle speed increases, the problem of aerodynamic car is more and more outstanding. China adopted the past is folding door, because the door invagination and increase air resistance of the vehicle, to produce wind noise, and because the door gap is big, difficult sealing, vibration and noise strongly and dust leakage generated in the form,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ride comfort. Guide roller type passenger door although no retraction, but in the body side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guide groove. Therefore, many tourist bus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long-distance bus appeared on a body surface smooth passenger door smooth, this is the outer swinging passenger door. In recent years, the inner swinging door and door swung outsid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hina's passenger car production.Keywords: The swing door power seal up目录第一章绪论 (6)1.1 汽车工业简介 (6)1.2 车门的发展 (8)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8)1.3.1 国外主要客车 (8)1.3.2 国外客车技术现状 (9)1.3.3 我国城市客车的发展趋势 (9)第二章外摆式车门设计简介 (10)2.1 概述 (10)2.2 汽车车门类型 (11)2.3 外摆式乘客门的优缺点 (11)第三章外摆门结构设计 (11)3.1 外摆乘客门构造 (11)3.2 乘客门门扇 (12)3.3 驱动机构 (13)3.3.1 转臂机构工作原理 (13)3.4 气路控制系统 (15)3.5 支撑机构 (16)3.6 下拉杆 (16)3.7 锁止机构 (16)第四章外摆式乘客门运动分析及设计 (17)4.1用作图法确定车门的运动轨迹 (17)4.2 基本参数确定 (18)4.3 主动臂-弯臂与立轴连接的中心O和与车门铰接中心A的确定 (18)4.4 约束杆两端铰接中心点D和E的确定 (20)第五章外摆门密封结构的设计 (22)5.1 客车外摆密封结构 (22)5.1.1 单层密封结构 (22)5.1.2 双层密封结构 (22)5.1.3 内藏式密封胶条 (23)第六章外摆式乘客门在使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5)6.1 门与门框没有完全贴合到位就提升 (25)6.2 门下降后打不开 (25)6.3 应急阀打开放气后,手动开关门费力 (25)6.4 门夹住人后不能及时自动打开 (25)参考文献 (26)附录 (27)谢辞 (28)第一章绪论1.1 汽车工业简介19 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生产力大幅度地增长,要求用于交通运输的工具也要有相应的发展。
汽车车门制造冲压工艺分析摘要:在对汽车车门进行制造时,所使用的材料以及制造工艺都会影响车门的强度与钢度。
大部分汽车车门的制造过程是冲压,焊装,涂装最后与车身其他部件总装为一个白车身。
汽车车门的制造工艺是整车工艺的一个缩影,从小见大,了解它也就能帮助我们了解整车制造工艺。
笔者介绍了一种冲压工艺方法在汽车车门内板上的具体应用,降低了拉延模具制造难度,降低了制造成本。
关键词:车门材料;冲压工艺;分析一、制件冲压工艺概述冲压件一般需经过拉延/修边+冲孔/整形(或翻边)+冲孔等工序才能得到合格产品。
对于稍微复杂的钣金件,通过拉延仅能得到冲压件大概轮廓,经过后序的修边冲孔,再配合整形翻边等工序才能得到最终零件。
整形翻边等工艺可以降低拉延深度,简化拉延模面的形状,提高成形性,也就是提高了模具制造的可实现性及易操作性。
以常见的车门外板为例,展示普通冲压外覆盖件的工艺流程。
车门外板采用4步工序实现了零件的制造过程,因车门外板拉延深度较小,型面相对简单,因此采用的是一次拉延成形的方法,配合后面的修边、冲孔、翻边工序而成,这种一次拉延的冲压工艺方案是通过拉延得到基本的零件轮廓,后期的整形、翻边等都是对R角的微小型面进行小范围改变,这种工艺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存在如下缺点和不足:(1)一次拉延工序得到几乎整个零件的全部形状特征,后工序主要是修边、冲孔、翻边,以及对局部的(小面积的)难以一次成形的型面做整形,得到零件。
此工艺比较死板,灵活变动的空间较小,限制了工艺设计的多样性。
(2)因为是一次拉延得到了零件的基本形状,所以拉延深度是固定的,零件的造型决定了拉延深度的大小,也就决定了成形的可实现性。
对于拉延深度较大的零件就存在拉延状态不稳定及拉延开裂的风险。
(3)拉延深度较大的零件拉延工序存在拉毛风险,为减少拉毛的概率,对于拉延模质量要求较高,比如硬度、光洁度都要提升一个等级,同时也要加强模具的日常保养维护,增加了制造成本。
车门设计要领
1、内外倾角及前后倾角0--4度
2、门铰链中心距/车门长度(到鱼嘴口)大于等于1/3,通常350--500,尽可能的大,布置位置尽可能的靠外铰链的设计要素:铰链形式,铰链的安装平面,铰链中心距,车门长度,门的开启度。
3、一般开闭件的缝隙小于等于5mm,非运动件小于等于4.5mm.密封条的压缩量等于板金距离的1/2--1/3。
设计前首先进行断面设计。
4、防撞杆和外表面的最小距离是5mm,玻璃升降器和内板的最小距离是12.5m m.
5、内板和外板是偏置关系,距离3--5mm.
6、后背门的开启是75-90度,或离地1880-2200mm.
7、后仓门开启是90度。
8、前发动机盖内板和外板之间3--5mm的间隙用传力胶连接,目的是增加外板强度,内板还有工艺孔,大的漏液孔的设计,便于涂装时快速漏液,还有折弯吸能的凹槽设计。
9、车门外板的包边长度为7--11mm,焊接件配合处没缝隙,不配合处放应该预留3mm以上的间隙,否则在车身振动或扭曲时会产生嘎吱声,另外内外板间隙至少3mm,最好5mm以上,否则不能保证底漆彻底,有生锈危险。
活动件(玻璃、手柄开启装置)与其他零件间隙10mm以上,否则在大力关门时可能会产生碰撞声。
车门设计方法与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司白车身设计开发过程中车门设计的方法及应执行的设计规范2.标准引用文件GB/T 4780-2000 汽车车身术语GB 15743-1995 轿车侧门强度GB 15086-2006 汽车门锁及门铰链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3.车门设计流程3.设计输入A.设计任务书、项目要求、计划及客户要求B.车身总布置方案中与车门有关的控制尺寸C.参考样车、样件、点云、参考资料及客户对车门附件的选用要求D.车门附件的样件、数模、图纸、性能参数;密封条和挡水条断面图E.内饰部门提供内饰件安装位置和相关控制尺寸F.电器部门提供电器件安装位置和外轮廓数模G.数字表面4.设计结构的熟悉及数据的采集A.样车拆解之前应观察样车车门结构,注意车门与侧围及内饰的密封及配合关系;外后视镜与车门的连接关系。
B.样车拆解之前应采集以下数据:车门开度及档位、铰链轴线的坐标位置、门缝尺寸及面差、玻璃与门外板面差、门内饰与侧围内饰配合尺寸、门与侧围密封面的配合尺寸、内外把手和车门的配合尺寸、缓冲块处门内板与侧围外板距离。
C.拆下门内饰板后应采集以下数据:玻璃上止点位置、玻璃下止点位置、玻璃行程、玻璃与门内板、外板、防撞梁、锁体之间的最小距离、玻璃升降器的设计位置等。
5.车门开口线的确定A.车门开口大小、形状和位置的基本尺寸由车身总布置确定,开口线的初步形状由造型部门根据车身总布置确定的基本尺寸按造型风格确定,也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按样车逆向确定。
B.车门结构设计人员应及时对初步的开口线进行分析,校核其是否能满足铰链布置要求和车门运动间隙要求,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问题。
C.门缝间隙应根据制造企业的生产水平确定,一般为4mm~5mm,车门下边间隙通常比车门其余周边间隙大1mm左右。
D.车门开口线最终由数字表面部门确定。
6.确定玻璃曲面A.玻璃曲面的曲率半径和倾斜度由车身总布置和造型风格确定;也可以按要求根据样车逆向确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此其中汽车工业的发展又成为了标志性的产业。
回顾近十年,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人均可支配额度也大幅提升。
汽车的消费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一二线城市中,每一百户家庭,就有汽车25.7辆。
到2021年底,该数字还将上升,有望突破30辆。
如此庞大的汽车市场,国有自主品牌汽车的份额正在逐年提升,无论在品质还是产量上,都是变化飞快,国有自主品牌汽车,已经逐渐告别了以往完全照搬,不懂设计,徒有其表的年代。
下面是汽车车门结构详解,欢迎参考阅读!今天的国有自主品牌汽车的设计,已经逐渐的加入了中国式的元素,其中车门的设计更是有赶超合资品牌的趋势。
1.车门的组成汽车的车门,一般由车门内板、车门外板、车门框、车门加强件、车门防撞梁/杆、车门玻璃、车门铰链、车门限位器、车门玻璃、玻璃升降器、车门开启把手、车门锁、内饰板、以及音响等电器元件组成。
2.车门的设计要求汽车车门作为白车身总成的一部分,一方面车门作为车身结构的重要部分之一,它的造型风格、强度、刚度、可靠性、工艺难度、以及成本等都必须要满足车身整体性能的要求;另一方面,车门的开关,以及上下车的方便性等人机工程方面,也要满足车身的要求。
与此同时车门对乘车人的视野、安全性、密封性等都是要对车门提出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又对车身的结构影响较大,那么如何让车门在保证车身结构强度的同时,又获得较好的视野和更加绚丽的外观,就成为了汽车设计者奋斗的目标。
3.车门的结构形式纵观世界车坛,车门的结构形式大体分为:整体式车门、框式车门、冲压件分体式车门、以及无框式车门等。
3.1整体式车门该形式的车门,其车门内板和外板都是由整块钢板制作的,使用大型的压力机,采用冲压成型的工艺将车门的两个主要部件制作出来,这种车门的好处在于零件的质量高,车门总成尺寸精度高,强度好等优点。
此外整体式车门是对造型要求低的,可以应用在造型夸张、现代感强的车型中。
汽车车门加工工艺流程
汽车车门加工工艺流程指的是将原材料或毛坯转化为成品过程中一系列加工工艺的顺序和操作方法。
这一过程包括了多个环节,以确保最终产品符合设计要求、质量标准和安全性。
汽车车门加工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主要步骤:
1.下料:根据车门部件的尺寸和形状要求,使用剪板机或激光切割机等设备
将原材料切割成所需的形状和大小。
2.冲压成型:利用冲压机在原材料上进行冲压,以形成车门的基本轮廓和孔
洞等结构。
3.焊接:通过焊接工艺将各个冲压件或原材料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车门
框架或外壳。
4.打磨:对焊接完成的部件进行表面处理,去除焊缝、毛刺等,使表面光滑
平整。
5.涂装:对车门进行涂装处理,以增加美观度、防腐性能和耐候性等。
6.总装:将内部零部件(如玻璃升降器、门锁等)装配到车门上,形成完整
的车门总成。
7.质量检测:对成品车门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安全标准和
质量规范。
这些步骤的顺序和操作方法可能因车型、生产厂家和工艺要求而有所不同。
一些先进的汽车制造厂还可能采用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和数字化管理系统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结来说,汽车车门加工工艺流程指的是将原材料转化为成品车门的一系列加工工艺的顺序和操作方法,包括下料、冲压成型、焊接、打磨、涂装、总装和质量检测等步骤。
摘要⋯⋯⋯⋯⋯⋯⋯⋯⋯⋯⋯⋯⋯⋯⋯⋯⋯⋯⋯⋯⋯⋯⋯⋯⋯⋯⋯⋯⋯⋯⋯⋯⋯ⅠAbstract⋯⋯⋯⋯⋯⋯⋯⋯⋯⋯⋯⋯⋯⋯⋯⋯⋯⋯⋯⋯⋯⋯⋯⋯⋯⋯⋯⋯⋯⋯⋯⋯Ⅱ第 1 章绪论⋯⋯⋯⋯⋯⋯⋯⋯⋯⋯⋯⋯⋯⋯⋯⋯⋯⋯⋯⋯⋯.⋯⋯⋯⋯⋯⋯⋯⋯⋯ 11.1汽车车门设计行业形势⋯⋯⋯⋯⋯⋯⋯⋯⋯⋯⋯⋯...⋯⋯⋯⋯⋯⋯⋯⋯ 11.2车身外形设计在汽车工业中的地位和意义⋯⋯⋯⋯⋯⋯⋯⋯⋯⋯⋯ 21.3传统车身外形设计方法⋯.. ⋯⋯⋯....⋯⋯⋯⋯⋯⋯⋯⋯⋯⋯⋯⋯⋯ 21.4现代车身外形设计方法 ..... ⋯⋯...⋯⋯⋯⋯⋯⋯.⋯⋯⋯⋯⋯⋯ 31.5车门流程化设计⋯⋯⋯⋯⋯⋯⋯⋯⋯⋯⋯.... ⋯⋯⋯⋯⋯⋯51.6国内外发展现状⋯⋯.. ⋯⋯⋯⋯⋯⋯⋯⋯.⋯⋯⋯⋯⋯⋯⋯⋯⋯⋯ 61.7本设计的研究内容⋯⋯⋯⋯⋯⋯.. ⋯⋯⋯⋯⋯⋯⋯⋯⋯..⋯⋯⋯⋯⋯⋯⋯ 6第 2 章车门设计流程及主要硬点⋯⋯⋯⋯⋯⋯⋯⋯⋯.⋯⋯⋯⋯⋯⋯⋯⋯⋯72.1车门设计流程... ⋯⋯⋯⋯⋯⋯⋯⋯⋯⋯⋯⋯⋯⋯⋯⋯⋯⋯⋯⋯⋯⋯⋯72.2车门设计的主要硬点⋯⋯⋯⋯⋯.⋯⋯⋯⋯... ⋯⋯⋯⋯⋯⋯⋯⋯⋯⋯⋯⋯72.2.1车门外板设计⋯⋯⋯⋯.... ⋯⋯. ⋯⋯⋯⋯⋯⋯⋯⋯⋯⋯⋯82.2.2门锁设计⋯⋯.. ⋯⋯⋯⋯⋯⋯⋯... ⋯⋯..⋯⋯⋯⋯⋯⋯⋯⋯⋯⋯92.2.3车门内板设计............⋯⋯⋯⋯⋯⋯⋯⋯⋯ ............ .. ⋯⋯⋯⋯92.2. 4 车门密封系设计和检查.⋯⋯⋯⋯..⋯⋯⋯⋯⋯⋯⋯⋯..⋯⋯⋯⋯..⋯⋯92.2. 5 车门铰链设计⋯⋯⋯⋯⋯⋯⋯⋯⋯⋯⋯⋯.⋯⋯⋯⋯⋯.⋯..⋯⋯⋯⋯.102.2. 6 车门玻璃以及车门玻璃升降器的设计⋯⋯⋯⋯⋯⋯..⋯⋯⋯⋯⋯⋯ (10)2.3 本章小结⋯⋯⋯.. ⋯⋯⋯⋯... ⋯⋯⋯⋯⋯⋯⋯⋯⋯⋯⋯⋯ (10)第 3 章车门布置⋯⋯⋯⋯⋯⋯⋯⋯⋯⋯⋯⋯⋯⋯⋯⋯⋯⋯⋯⋯⋯. ⋯⋯⋯.113.1车门玻璃面校核确认...... ⋯⋯⋯⋯⋯⋯⋯⋯⋯⋯⋯⋯⋯⋯⋯⋯⋯.. 113.2车门开口线定义与铰链中心定义⋯⋯....⋯⋯⋯⋯⋯⋯⋯⋯⋯⋯⋯ (13)3.3车门主断面设计.....................⋯⋯⋯⋯⋯⋯⋯⋯⋯. ............... ..⋯⋯⋯⋯153.4车门刚性设计 ............... ⋯⋯. ⋯⋯⋯⋯⋯⋯⋯..⋯⋯⋯⋯ (15)3.5车门玻璃升降器布置................ ⋯⋯.⋯⋯⋯⋯⋯⋯⋯..⋯⋯ (17)3.6车门外手柄布置⋯⋯⋯⋯⋯. . ⋯⋯⋯⋯..⋯⋯⋯⋯193.7车门内手柄布置⋯⋯⋯⋯⋯. . ⋯⋯⋯⋯..⋯⋯⋯⋯203.8内板作业孔、内饰板安装孔及其它孔的布置...................⋯⋯. 203.9密封胶沟的设计⋯⋯⋯⋯⋯. . ⋯⋯⋯⋯..⋯⋯⋯⋯203.10其它部件布置...............⋯⋯⋯⋯⋯⋯⋯⋯⋯. ........ ⋯.... ..⋯⋯⋯203.11本章小结⋯⋯⋯⋯⋯⋯⋯⋯⋯⋯⋯⋯⋯⋯⋯⋯⋯⋯⋯⋯⋯⋯⋯⋯⋯⋯⋯⋯21第 4 章车门结构设计及相关附件的强度校核⋯⋯⋯.⋯⋯⋯⋯⋯⋯⋯⋯224.1车门参数化设计技术⋯⋯⋯⋯⋯⋯⋯⋯⋯⋯⋯⋯.⋯⋯⋯⋯⋯⋯⋯⋯⋯224.2车门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224.3车门的结构组成⋯⋯⋯⋯⋯⋯⋯⋯⋯⋯⋯⋯⋯⋯⋯.. ⋯⋯⋯⋯⋯⋯⋯234.3.1车门门体⋯⋯⋯⋯⋯⋯⋯⋯⋯⋯⋯⋯⋯⋯⋯⋯⋯⋯⋯⋯⋯⋯⋯⋯244.3.1.1车门外板⋯⋯⋯⋯⋯⋯⋯⋯⋯⋯⋯...⋯⋯⋯⋯⋯.⋯..⋯⋯ (24)4.3.1.2车门内板⋯⋯⋯⋯⋯⋯⋯⋯⋯⋯⋯⋯⋯⋯⋯⋯⋯..⋯. ⋯⋯..254.3.1.3车门防撞梁⋯⋯⋯⋯⋯⋯⋯⋯⋯⋯⋯⋯⋯⋯⋯⋯... ⋯⋯⋯264.3.1.4车门加强板⋯⋯⋯⋯⋯⋯⋯⋯⋯⋯⋯⋯⋯⋯⋯⋯⋯..... ⋯⋯274.3.1.5车门窗框⋯⋯⋯⋯⋯⋯⋯⋯⋯⋯⋯⋯⋯⋯⋯⋯⋯..⋯. ⋯⋯..284.3.2车门附件⋯⋯⋯⋯.. ⋯⋯⋯⋯..⋯⋯⋯⋯⋯⋯⋯⋯⋯⋯⋯⋯⋯⋯284.3.2.1车门铰链⋯⋯⋯⋯⋯⋯⋯⋯⋯⋯⋯⋯⋯⋯⋯⋯⋯..⋯⋯⋯..284.3.2.2车门限位器⋯⋯⋯⋯⋯⋯⋯⋯⋯⋯⋯⋯⋯⋯⋯⋯⋯⋯.314.3.2.3车门锁⋯⋯⋯⋯⋯⋯⋯⋯⋯⋯⋯ . ⋯⋯⋯⋯..⋯⋯⋯.... ..324.3.2.4车门内外手柄⋯⋯⋯⋯⋯⋯⋯⋯⋯⋯⋯⋯⋯...⋯⋯..⋯⋯.334.3.2.5车门玻璃⋯⋯⋯⋯⋯⋯⋯⋯⋯⋯⋯⋯⋯⋯⋯⋯⋯⋯.344.3.2.6车门后视镜⋯⋯⋯⋯⋯⋯⋯⋯⋯⋯⋯⋯⋯.... ⋯⋯. ⋯⋯.354.3.2.7车门玻璃升降器⋯⋯⋯⋯.. ..⋯⋯⋯⋯.⋯⋯⋯⋯..... ⋯.354.3.2.8车门密封条⋯⋯⋯⋯⋯⋯⋯⋯⋯ .⋯⋯⋯...⋯⋯ ..... ⋯⋯.384.3.3车门内饰件⋯⋯⋯⋯⋯⋯⋯⋯⋯⋯⋯⋯⋯⋯⋯⋯⋯⋯⋯⋯⋯ (39)4.4车门设计的要求及方法⋯⋯⋯⋯⋯⋯⋯⋯⋯⋯⋯⋯⋯⋯⋯⋯⋯⋯⋯⋯⋯404.4.1车门设计的要求⋯⋯⋯⋯⋯⋯⋯⋯⋯⋯⋯⋯⋯⋯⋯⋯..⋯⋯⋯404.4.2刚性要求⋯⋯⋯⋯⋯⋯⋯⋯⋯..⋯⋯⋯⋯⋯⋯⋯⋯⋯⋯⋯⋯⋯⋯404.4.3耐久性要求⋯⋯⋯⋯⋯⋯⋯..⋯⋯⋯⋯⋯⋯⋯⋯⋯⋯⋯⋯⋯⋯⋯⋯404.5车门设计的相关标准⋯⋯⋯⋯⋯⋯⋯⋯⋯⋯⋯⋯⋯⋯⋯⋯⋯⋯⋯⋯⋯⋯414.6本章小结41 结论⋯⋯⋯⋯⋯⋯⋯⋯⋯⋯⋯⋯⋯⋯⋯⋯⋯⋯⋯⋯⋯⋯⋯⋯⋯⋯⋯⋯⋯⋯...⋯⋯⋯42参考文献⋯⋯⋯⋯⋯⋯⋯⋯⋯⋯⋯⋯⋯⋯⋯⋯⋯⋯⋯⋯⋯⋯⋯⋯⋯. ⋯⋯⋯⋯⋯⋯43致谢⋯⋯⋯⋯⋯⋯⋯⋯⋯⋯⋯⋯⋯⋯⋯⋯⋯⋯⋯⋯⋯⋯⋯⋯⋯ .....⋯⋯⋯⋯⋯44附录⋯⋯⋯⋯⋯⋯⋯⋯⋯⋯⋯⋯⋯⋯⋯⋯⋯⋯⋯⋯⋯⋯⋯⋯⋯ .....⋯⋯⋯⋯⋯45第1章绪论1.1汽车车门设计行业形势车门是轿车车身设计中十分重要而又相对独立的一个部件,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其性能直接影响着车身结构性能的好坏。
车门系统设计一.车门设计条件1.新开发车型的Class-a数模新车型的Class-a数模是以油泥模型为基础,通过测量设备(三坐标测量机、数字扫描设备)取得油泥模型的表面数据而生成的表面数据,它是车身结构设计的基础,其内容主要包括车身外表面和内饰表面的形状数据、车身和内饰的分块数据、分块间隙与面差要求等。
在正式提供Class-a数模前,必须进行造型阶段的工程可行性分析(SEG分析),工程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结构可行性分析、冲压焊接工艺性分析、装配性分析等,使Class-a数模满足工程技术要求。
2.车身主断面车身主断面是车身设计的基准,它表达了车身主要零部件的主断面形状特征、相关的尺寸,零件之间的装配、焊接关系。
与车门设计有关的主要断面有:前门上下铰链位置断面(断面与前门铰链轴线垂直,主要表示前门铰链、翼子板、A柱下部、前门前部之间的关系)、A柱断面(断面与侧围前门分缝线垂直,主要表示前风窗、侧围、前门前上部之间的关系)、顶盖侧围断面(断面与侧围前门分缝线垂直,主要表示顶盖、侧围、前门上部之间的关系)、B柱上部断面(断面与前门分缝线垂直,主要表示前门后上部滚压件、B柱上部、后门前上部滚压件、密封条之间的关系)、后门上下铰链位置断面(断面与后门铰链轴线垂直,主要表示后门铰链、前门后部、B柱下部、后门前部之间的关系)、前门锁环位置断面(断面与后门铰链轴线垂直,主要表示前门锁、前门后部、B柱下部、后门前部之间的关系)、门槛位置断面(断面与车身X轴线垂直,主要表示前后门与侧围门槛之间的关系)、水切位置断面(断面与车身X轴线垂直,主要表示门内外板、内外加强板、内外挡水条、门玻璃之间的关系)3.参考样车选择合适的参考样车对高质量、高速度地设计出整个车身结构帮助很大。
4.相关的技术条件和法规要求二.车门总成设计构想书1.车门总成由门体,车门附件,和内饰护板三部分组成,车门外板车门内板门体车门加强横梁车门加强板车门铰链门锁机构及内外手柄车门车门附件车门玻璃玻璃升降器密封条固定板芯板内饰护板内饰蒙皮内扶手图1构成车门的主要零部件2.新开发车型零件的名称,图号,材料,料厚,面积,重量和参考样车的零件的名称,图号,材料,料厚,面积,重量。
车门设计的主要硬点和设计过程车门设计是汽车车身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车门系统包括4大部分:车门开闭系、玻璃升降系、门锁系、车门密封系。
车门质量的好坏对整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车门设计也是车身设计中相对复杂的部分。
设计硬点是总布置设计过程中,为保证零部件之间的协调和装配,及造型风格要求所确定的控制点(或坐标)、控制线、控制面及控制结构的总称。
这是汽车零部件设计和选型、附件及车身设计最重要的尺度和设计原则,能使项目组分而不乱,是并行设计的重要方法,一旦确定后不要轻易调整。
开始粗定的硬点随着开发逐步深化,变得更加“硬”起来,越接近设计终结硬点越“硬”,不要轻易改动。
设计硬点是所有设计的灵魂。
车身结构主断面是对车身结构方案的具体描述,分布在车身各个位置以决定车身结构设计。
车门设计的主要硬点和设计过程车门设计总的设计原则是由外而内、先外板再内板、先断面再数模、先周边再内部的过程。
主要设计硬点有外板曲面、分缝线、门锁结构、内板结构、密封间隙、铰链中心线长度姿态、玻璃升降器位置和玻璃曲面等。
1.1 车门外板设计车门外板设计是在光顺好的整体造型面和车门轮廓线的切割面片基础上加周边翻边和门锁等特征后的车身零件。
分缝线和锁机构等是门外板的设计硬点。
分缝线通过2种方法获得:(1)一般先将汽车内外观面整体造型面光顺到A级曲面(CLASS A),同时将造型边界线投影到XZ铅垂平面后光顺到A级曲线,然后采用该投影的边界线投影到光顺好的A级大造型面与造型面相交,获得边界线,该交线理论上定为A级曲线。
(2)另外也可以采用空间曲线光顺后与曲面相交,反复相交反复光顺的方法,相交后将交线进一步光顺,重新获得边界线,再将该线投影到光顺面上获得更新的边界线,重复这一过程直到边界线达到A级曲线要求,用最后获得的边界线作为车门边界线,并与大的光顺面相切割得到车门外板面。
外板面设计好后,将门锁机构等有关设计硬点特征加上去便完成了车门外板设计(见图1),较大的门外板需与内板或车门侧向防撞梁,采用传力胶进行支承,不允许直接接触外板焊接,以防止热变形和几何干涉变形。
汽车车门焊接工艺设计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汽车车门焊接工艺设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焊接方法选择在汽车车门焊接工艺设计中,首先需要根据车门结构和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
车门发展历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车门作为车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护车辆内部空间和乘客安全的重要功能。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门也经历了从简单实用到多功能智能化的演变,如今的车门早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用来打开和关闭的物理结构,而是集成了各种功能和技术。
本文将从车门的起源开始,探讨车门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车门的起源汽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德国和法国,而车门也是随着汽车的诞生而产生的。
最初的汽车车门是非常简单的,只是一个能够打开和关闭的门板,用以方便驾驶员和乘客上下车。
这种最早期的车门并不具备任何防护功能,也没有任何其他的特殊设计。
随着汽车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车门也经历了不断的改进和升级。
在20世纪初,车门开始配备了窗户和门锁,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随着汽车的智能化和电动化,车门也开始引入电动开关、遥控器操作等新技术,逐渐演变成了具有多功能和智能化的现代车门。
二、车门的发展历程1. 传统车门传统车门是最早期的车门类型,通常为四门设计,包括前门和后门。
这种车门采用传统的手动开关方式,通过拉手或者按钮来打开或关闭。
车门上配备有窗户和门锁,可以通过车辆钥匙或者车门旁的按钮来控制。
传统车门的设计简单实用,但功能较为单一,操作不够便利。
2. 电动车门电动车门是随着汽车电动化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车门,通过电动机驱动来打开和关闭。
电动车门操作便捷,不需要手动推拉,只需按下按钮或者遥控器就可以完成。
一些高端车型还配备了感应式电动车门,只需靠近车门,就能自动打开。
电动车门提高了乘客的使用体验,也增强了车辆的科技感。
3. 智能车门4. 折叠车门折叠车门是一种新型车门设计,采用类似折叠门的设计结构,可以向上折叠或者向侧面滑动,实现更大的开启空间。
这种车门设计可以使乘客更加方便地上下车,也提高了车辆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一些超级跑车和概念车型已经开始采用折叠车门设计,成为了车辆设计的亮点。
车门生产流程
车门生产流程是生产汽车车门的过程。
流程通常包括材料准备、切割加工、抛光镀铬、烤漆、组装、检验出货等步骤:
1.材料准备:主要是对车门原料钢材进行加工薄板,根据需要挑选优质钢板,采取冷加工成型工艺生产车门;
2.切割加工:根据设计图纸要求,使用数控切割机,切割出车门的外形板材;
3.抛光镀铬:把切割出的外形板材经过抛光把表面细腻光滑,然后采用热镀铬技术对外形板材进一步加工;
4.烤漆:将热镀铬加工完成的外形板材经过喷漆,以达到美观的外观效果;
5.组装:将抛光镀铬和烤漆完成的外形板材进行组装,连接形成整体车门;
6.检验出货:严格检验、定期添加润滑油,确保车门的质量,并确认出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