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合集(人教版)
- 格式:pptx
- 大小:103.97 KB
- 文档页数:6
生物中考必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生物中考必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可分为: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五大类群,除病毒外生物都有细胞构成的现在已被人类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而且还有许多未知种类2、生物的基本特征:①新陈代谢(最基本)②生长发育③繁殖④遗传变异⑤应激性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第二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为探究成功的关键,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一般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第二章:严整的生命结构第一节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1、一.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1目镜,放大物象2物镜,放大物象3镜筒,连接目镜和物镜4转换器,调换物镜5载物台放置玻片6通光孔,光线通过7压片夹,固定玻片8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其上有光圈9反光镜,反射光线(分平面镜和凹面镜;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凹面镜有聚光的作用)10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能使镜筒升降范围较大11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能使物象更清晰12镜臂,连接13镜柱,支持14镜座,支持。
二、显微镜的使用的步骤P13-141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⑴取拿与安放⑵对光⑶安放装片⑷观察⑸整理和存放。
2、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b q3、物象移动方向与玻片移动方向相反。
物象若在视野上方,要将物象移到中央,应将标本向上方移。
4、显微镜各结构中,起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最主要结构)5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6、同样光源下,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细胞数目越少7、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全集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1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
1.2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共同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 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2.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2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第三单元生物的多样性3.1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4.1 绿色植物的一生- 种子的结构:种皮和胚。
- 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 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4.2 绿色植物的生殖- 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
-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4.3 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清单1. 植物的组成和结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清单中,植物的组成和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植物包括根、茎、叶以及花、果实等部分。
根是植物的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器官,茎是植物的支撑和传导水分、养分的器官,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花则是植物进行有性生殖的器官,果实则是植物生殖后的产物。
2.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清单中重要的内容。
植物的生长是指植物体的增长,包括植物细胞的分裂和伸长等过程。
植物的发育是指植物体经历不同阶段的变化和发展,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
3. 植物的营养植物的营养是指植物获取生长所需的养分和能量的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清单中提到,植物的营养包括光合作用和土壤中无机盐的吸收两个方面。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而土壤中无机盐的吸收则是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中的无机盐,满足植物的营养需求。
4. 植物的生殖植物的生殖是指植物进行繁殖后代的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清单中指出,植物的生殖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
有性生殖是指植物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种子后代的过程,而无性生殖则是指植物通过茎、根、叶等部分的特化形成新的植株的过程。
总结回顾:通过这些必背知识点,我们对植物的组成和结构、生长和发育、营养和生殖等方面有了全面的认识。
作为生物学的基础内容,这些知识点对我们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知识点更好地认识周围的植物,关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并且学会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知识点也为我们理解更复杂的生物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生物学这门学科,植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们是地球上生命活动的基础。
通过学习植物的基本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奥秘,关注生命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生物中考复习重点知识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电子书生物中考复习重点知识有哪些?快要中考的同学们,准备好复习了吗?知道生物中考有哪些重点知识吗?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生物中考复习重点知识的资料,希翼可以帮到你!生物中考复习重点知识第一章、生命的世界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一个“薄层”里,这个“薄层”叫做生物圈。
它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10千米,向下11千米。
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
2、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其中生物成份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非生物成份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生存空间等。
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3、生物的特征:应激性、生长和繁殖、新陈代谢等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生长和繁殖: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
新陈代谢:生物需要营养物质、需要排出体内的废物、需要呼吸等,这些是新陈代谢现象。
还有遗传和变异、适应性等等。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根据以上特征可以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4、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生存空间等。
(2)生物因素:生物对生物的影响。
形成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互助关系、共生关系。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
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这三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
如:绿色植物可以降低温度、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等;蚯蚓还可松土;蝗虫啃食庄稼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背诵内容总结以下是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认识生物1. 生物的特征:生物是具有生命的物体,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和遗传。
生物体通过获取食物、消化、吸收、呼吸、排泄等过程维持生命活动。
2. 观察实验: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包括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
实验是探究生命活动的重要手段,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得出结论等步骤。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 细胞的功能:细胞质中含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负责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第三章细胞分裂与分化1.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繁殖的基础,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过程中染色体、纺锤体、核膜等结构的变化规律明显。
2. 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如上皮细胞、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
第四章绿色植物的组成1. 绿色植物的器官:绿色植物的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茎主要负责运输水分和营养物质;叶进行光合作用;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繁殖的器官。
2. 植物组织:根据功能不同,植物组织可以分为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薄壁组织和机械组织等。
分生组织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能产生新细胞;保护组织负责保护植物体;薄壁组织具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机械组织负责支持植物体。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背诵内容建议参考教辅书或询问老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速记清单一、植物的营养1. 植物的营养方式- 光合作用是植物获取能量和物质的重要途径- 植物通过地下器官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植物通过气体交换器官进行气体的交换和呼吸2. 植物的组成- 植物体分为根、茎、叶和花- 植物体由细胞组成,包括基本细胞器官和细胞壁、质壁3. 植物的生长发育- 植物生长的组织包括分生组织和分化组织- 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二、动物的营养1. 动物的消化- 消化道是动物进行消化的重要器官- 消化液是消化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包括唾液、胃液、胰液等2. 动物的呼吸- 动物进行气体的交换和呼吸的器官包括肺、腮、皮肤等- 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呼吸过程中的转化是关键3. 动物的循环- 血液是动物体内循环的重要介质- 心脏是动物进行循环的重要器官三、生物的调节与保护1. 生物的调节- 植物生长调节的方式包括光、温、水分等- 动物体内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2. 生物的保护- 生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和保护包括生物形态和行为的调整 - 生物体内有一定的保护机制,如免疫系统和自愈机制四、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 生物的遗传- 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 生物的遗传方式包括有性遗传和无性遗传2. 生物的进化- 生物的进化是长期而渐进的过程- 进化的驱动力源于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五、人类的生殖与发育1. 人类的生殖- 人类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生殖器官的结构- 生育和后代的发育是人类生殖的重要环节2. 人类的发育- 人类的发育包括胚胎和婴儿的发育阶段- 发育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受到遗传和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六、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1. 生物资源的利用- 生物资源包括食物、药物、工业原料等- 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2. 环境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环境污染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方法以上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速记清单,希望能帮助广大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归纳总结第一章认识生物生物学研究的是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如:植物通过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动物通过捕食获得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如: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是在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排出废物;植物的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如:猎豹追捕羚羊;含羞草受到碰撞会合拢;植物的向光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如:种子萌发;鳄产卵;虎、狼产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6)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的遗传,同一株碧桃上不同颜色的花体现了变异(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二、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实验法(对照实验和模拟实验)。
①观察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等仪器。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②调查法: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例如人口普查;抽样调查。
③实验法。
是利用特定的材料和器具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例如,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
对照实验有变量,根据单一变量原则,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其中与问题或结论相关的组为实验组;生物体原有生存条件等因素未发生改变的是对照组。
三、科学探究的过程:①提出问题。
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和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②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
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③制定计划。
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④实施计划。
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
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排泄)排便是排遗。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越高级含毒素越多。
叫生物富集。
能量随着食物链逐级递减。
所有能量最终都来源于太阳能。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共生。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有且只能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
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且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生物种类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中考生物核心考点必背知识点(人教版生物)目录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4)第二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7)第三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14)第四章绿色植物的作用 (18)第五章人体的营养和呼吸 (21)第六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及废物的排出 (24)第七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9)第八章动物的行为和运动 (35)第九章各种各样的生物 (38)第十章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41)第十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43)第十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47)环境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基础知识梳理一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生物圈10千米左右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岩石圈的表面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三、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的共同特征有:需要营养、呼吸、代谢产生废物、受到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
1、环境因素的分类(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2)生态因素中的非生物因素包括光、空气、水、温度等,以下案例利于深入理解这些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生物 相互影响温度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随着海拔高度不同,植被类型也不同;水分仙人掌的叶子变成刺;光不同深度的海洋中分布着不同类型的藻类植物;猫头鹰白天休息晚上觅食;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有同种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和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等。
关系合作关系种内斗争寄生关系竞争关系捕食关系共生关系案例蚂蚁群体群居动物争夺地盘与交配权噬菌体与细菌杂草与水稻猎豹与羚羊真菌与藻类的共生体—地衣基础知识梳理二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一、生态系统的组成1、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背诵版)第一单元:生物的基础知识
1. 生物的定义和特征
2. 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3. 生物的分类及其特征
4. 植物与动物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单元:生物的组成
1. 有机物和无机物
2. 生物的化学组成
3.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单元: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 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 线粒体、叶绿体和中心体的作用和特点
第四单元:生物的生长
1. 成长与发育的区别和联系
2. 生长的调节
3. 动物的生长与植物的生长的特点和差异第五单元:生物的繁殖
1. 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2. 繁殖的种类和特点
3. 植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区别和方法第六单元: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1. 遗传的基本规律
2. 基因的组成和功能
3. 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证据
第七单元:生物的生态
1.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2.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3. 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八单元:生物与健康
1. 健康的定义和要素
2.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3. 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的复习提纲,旨在帮助同学们对生物知识做一个整体的回顾和回忆。
请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注意理解概念和记忆重点知识点,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