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放缩方法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199.00 KB
- 文档页数:6
基本不等式放缩法是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一种常用技巧,特别是在证明不等式时。
放缩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适当的放大或缩小某些项,使得原始的不等式更容易处理或者更容易证明。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放缩技巧:
1. 添加或舍弃一些正项(或负项):在保持不等式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添加或去掉一些不影响不等式成立的正项或负项。
2. 先放缩再求和(或先求和再放缩):根据问题的需要,可以先对某些项进行放缩,然后再进行求和,或者先求和再对结果进行放缩。
3. 逐项放大或缩小:对不等式中的每项单独进行放缩,然后合并结果。
4. 固定一部分项,放缩另外的项: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固定一部分项不变,只对其他项进行放缩。
5. 函数放缩: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放缩,例如,对于递增函数,可以放大小的值,缩小大的值。
6. 裂项放缩:将复杂的项分解成更简单的形式,然后进行放缩。
7. 均值不等式放缩:利用算术平均值大于等于几何平均值的性质进行放缩。
8. 二项放缩:在涉及二项式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二项式的性质进行放缩。
9. 指数函数放缩:例如,对于指数函数e^x,有e^x ≥x + 1 当x ≥0。
10. 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通过求导数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然后根据单调性进行放缩。
在实际应用中,放缩法往往需要结合具体问题灵活运用,有时还需要与其他数学方法(如代换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结合使用。
通过放缩,可以将复杂的不等式转化为更易于处理的形式,从而简化问题的解决过程。
数列放缩法技巧全总结引言数列放缩法(Sequence Squeezing Method)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通过限制或放缩数列的取值范围,从而简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数列放缩法是数学竞赛和高等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技巧,本文将总结数列放缩法常用的技巧和应用场景。
1. 加减不等式放缩法加减不等式放缩法是通过对等式进行加减操作,使得所得不等式比原来的不等式更易于求解。
常见的加减不等式放缩技巧有如下几个:1.1. 约束条件加减法设原不等式为A<B,通过针对不等式的约束条件进行加减操作,将原不等式放缩为C<D。
常见的约束条件包括正整数、正实数等。
1.2. 平方项加减法对于不等式中的平方项,可以通过改变平方项的系数进行加减操作,从而得到一个更易于处理的不等式。
例如,对于a2+b2<2ab,可以将不等式变换为(a−b)2>0,从而得到更容易求解的形式。
1.3. 倒数项加减法对于不等式中的倒数项,可以通过改变倒数项的系数进行加减操作,从而放缩不等式。
例如,在2ab<a2+b2中,可以将不等式变换为$\\frac{1}{a}+\\frac{1}{b} > \\frac{2}{a+b}$,从而得到更容易处理的形式。
2. 乘除不等式放缩法乘除不等式放缩法是通过对等式进行乘除操作,使得所得不等式比原来的不等式更易于求解。
常见的乘除不等式放缩技巧有如下几个:2.1. 约束条件乘除法设原不等式为A<B,通过针对不等式的约束条件进行乘除操作,将原不等式放缩为C<D。
常见的约束条件包括正整数、正实数等。
2.2. 平方项乘除法对于不等式中的平方项,可以通过改变平方项的系数进行乘除操作,从而得到一个更易于处理的不等式。
例如,在a2+b2<2ab中,可以将不等式变换为a2−2ab+b2<0,从而得到更容易求解的形式。
2.3. 倒数项乘除法对于不等式中的倒数项,可以通过改变倒数项的系数进行乘除操作,从而放缩不等式。
大学中常用不等式,放缩技巧大学中常用不等式,放缩技巧一:一些重要恒等式ⅰ:12+22+…+n2=n(n+1)(2n+1)/6ⅱ: 13+23+…+n3=(1+2+…+n)2Ⅲ:cosa+cos2a+…+cos2na=sin2n+1a/2n+1sinaⅳ: e=2+1/2!+1/3!+…+1/n!+a/(n!n) (0<a<1)ⅴ:三角中的等式(在大学中很有用)cosαcosβ= 1/2[cos(α+β)+cos(α-β)]sinαcosβ= 1/2[sin(α+β)+sin(α-β)]cosαsinβ= 1/2 [sin(α+β)+sin(α-β)]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sinθ+sinφ=2sin(θ/2+θ/2)cos(θ/2-φ/2)sinθ-sinφ=2cos(θ/2+φ/2)sin(θ/2-φ/2)cosθ+cosφ=2cos(θ/2+φ/2)cos(θ/2-φ/2)cosθ-cosφ=-2sin(θ/2+φ/2)sin(θ/2-φ/2)tan+tanB+tanC=tanAtanBtanCcotAcotB+cotBcotC+cotCcotA=1 tan(A/2)tan(B/2)+tan(B/2)tan(C/2)+tan(C/2)tan(A/2)=1 sin2A+sin2B+sin2C=4sinAsinBsinCⅵ:欧拉等式e∏i=-1 (i是虚数,∏是pai)ⅶ:组合恒等式(你们自己弄吧,我不知怎样用word编)二重要不等式1:绝对值不等式︱︱x︱-︱y︱︱≤∣x±y∣≤︱x︱+︱y︱(别看简单,常用)2:伯努利不等式(1+x1)(1+x2)…(1+xn)≥1+x1+x2+…+xn(xi符号相同且大于-1)3:柯西不等式(∑ai bi)2≤∑ai2∑bi24:︱sin nx︱≤n︱sin x︱5; (a+b)p≤2pmax(︱ap︱,︱bp︱)(a+b)p≤ap+ bp (0<p<1)(a+b)p≥ap+ bp (p>1)6:(1+x)n≥1+nx (x>-1)7:切比雪夫不等式若a1≤a2≤…≤an, b1≤b2≤…≤bn∑aibi≥(1/n)∑ai∑bi若a1≤a2≤…≤an, b1≥b2≥…≥bn∑aibi≤(1/n)∑ai∑bi三:常见的放缩(√是根号)(均用数学归纳法证)1:1/2×3/4×…×(2n-1)/2n<1/√(2n+1);2:1+1/√2+1/√3+…+1/√n>√n;3:n!<【(n+1/2)】n4:nn+1>(n+1)n n!≥2n-15:2!4!…(2n)!>{(n+1)!}n6:对数不等式(重要)x/(1+x)≤㏑(1+x)≤x7:(2/∏)x≤sinx≤x8:均值不等式我不说了(绝对的重点)9:(1+1/n)n<4四:一些重要极限(书上有,但这些重要极限需熟背如流)假如高等数学是棵树木得话,那么极限就是他的根,函数就是他的皮。
高中数学放缩法技巧全总结高中数学中的放缩法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技巧,它通过适当调整式子的形式,进行等价转化,从而简化计算或者明晰问题的关键点。
下面总结了一些常见的高中数学放缩法技巧。
1. 分子分母同乘:当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中含有相同的因式时,可以将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这个因式的倒数,从而得到一个等价的分式。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简化分式,消去分子分母中的公因式。
2. 导数法:在解决函数极值问题时,可以利用导数的概念进行放缩。
通过求函数的导数,并研究导数的正负性,可以找到函数的极值点。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缩小问题的范围,简化计算。
3. 均值不等式:均值不等式是一种常用的放缩方法,它通过寻找合适的均值来放缩不等式。
常见的均值不等式有算术-几何均值不等式、柯西-施瓦茨不等式等。
通过将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取均值,可以得到一个更简单的等价不等式。
4. 三角函数变换:在解决三角函数相关的问题时,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进行放缩。
常见的三角函数变换有和差化积、倍角公式等。
通过适当的变换,可以将原问题转化为更容易处理的形式。
5. 幂函数变换:在解决幂函数相关的问题时,可以利用幂函数的性质进行放缩。
常见的幂函数变换有换元法、幂函数的反函数等。
通过适当的变换,可以使问题的形式更简单,更易于分析。
6. 递推关系式:在解决数列相关的问题时,可以利用递推关系式进行放缩。
通过找到数列的递推关系式,可以将原问题转化为递推问题。
递推关系式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而简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以上是一些高中数学中常用的放缩法技巧。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技巧,可以在解题过程中简化计算、明晰问题的关键点,从而更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数列放缩法的应用技巧总结数列放缩法是一种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常用的技巧和方法。
它的核心思想是对给定的数列进行适当的放缩,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列的性质和规律。
数列放缩法在各个数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数论、代数、几何、概率论等。
下面将总结数列放缩法的应用技巧。
1. 数列变形:在使用数列放缩法解决问题时,常常需要对原始数列进行变形。
通过将数列中的项重新排列或重新组合,可以使问题变得相对简单。
数列变形的关键是发现数列中的规律和性质,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变形,从而达到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2. 数列放缩:数列放缩是数列放缩法的核心步骤。
通过对数列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可以使数列的项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和简单。
数列放缩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变换方法和变换因子,保持等价性的同时使问题变得更容易解决。
3. 利用不等式:数列放缩法常常利用不等式来进行数列的放缩。
通过添加合适的不等式或利用已知的不等式性质,可以对数列的项进行限制和界定。
不等式的选择和使用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和数列的性质进行判断,常用的不等式有柯西-施瓦兹不等式、均值不等式、特殊不等式等。
4. 利用递推关系:对于递推数列,数列放缩法常常利用递推关系进行变形和放缩。
通过寻找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将原始问题转化为求解通项公式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数列的放缩往往是不可缺少的一步,它可以将复杂的递推关系简化为更简单的形式。
5. 利用数列的性质:数列放缩法还常常利用数列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可以利用其性质求解等差数列的和、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
对于等比数列,也可以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来解决等比数列的问题。
6. 利用极限思想:数列放缩法常常利用极限思想来求解数列的极限或证明数列的性质。
通过适当的放缩和变形,可以从数列中找到趋于极限的子数列,从而进一步研究数列的性质和规律。
7. 利用对称性:数列放缩法还常常利用数列的对称性进行变形和放缩。
通过对称性的利用,可以简化数列的形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列的性质和规律。
数列放缩法技巧全总结引言数列放缩法是解决数学问题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通过将数列进行放缩,可以使得原问题更易于解决,或者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
本文将介绍数列放缩法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技巧,并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其应用。
基本概念在使用数列放缩法解决问题时,我们需要理解以下几个基本概念:1. 数列放缩数列放缩是指通过对数列中的每一项进行适当的操作,使得数列满足一些特定的性质。
常用的数列放缩操作包括:乘法放缩、加法放缩和取对数放缩等。
2. 性质保持数列放缩后,原数列的一些性质可能得以保持,例如单调性、有界性等。
这样可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用的线索。
3. 题目转化数列放缩还可以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更容易解决的形式。
通过变换数列中的项,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数列,从而将原问题转化为对新数列进行分析的问题。
常用技巧1. 乘法放缩乘法放缩是数列放缩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
通过乘以一个适当的常数,可以使得数列中的项满足某种性质,比如有界性或单调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乘法放缩技巧:•将数列中的项全部乘以一个常数。
这可以用来放缩数列中的每一项,使得它们满足某种条件,例如有界性。
比如,对于一个递增的数列a n,我们可以将每一项乘以2,得到一个递增且更大的数列2a n。
•对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乘以一个缩放因子,使得数列中的项的比较关系得以保持。
这种放缩常用于解决含有不等式的问题。
比如,对于一个递减的数列a n,我们可以将每一项都乘以−1,得到一个递增的数列−a n。
•利用数列放缩的特性进行条件的放缩。
比如,对于一个不等式问题,我们可以将不等式两边都乘以一个常数,使得问题更易解决。
2. 加法放缩加法放缩是利用数列的加法、减法性质进行放缩的一种技巧。
通过对数列中的项进行加减操作,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数列,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加法放缩技巧:•利用数列之间的加减关系进行放缩。
比如,对于一个递增的数列a n,我们可以构造一个新的递增数列b n=a n+1−a n,从而将问题转化为分析数列b n的性质的问题。
数列的放缩技巧
数列的放缩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利用单调性放缩:如果数列的前n项和能直接求和或者通过变形后求和,则采用先求和再放缩的方法来证明不等式。
2. 分式放缩:通过改变数列的项的分母来达到放缩的目的。
3. 部分放缩:只对数列的部分项进行放缩,常用方法有:舍弃一部分不需要的项,或者将一部分项的值直接取为1等。
4. 迭代放缩:通过多次迭代的方式,逐步将数列的项进行放缩。
5. 基于递推结构的放缩: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通过逐步推导的方式进行放缩。
6. 利用导数不等式放缩:对数列的项进行求导,再利用不等式,达到放缩的目的。
常用放缩方法技巧 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因其思维跨度大、构造性强,需要有较高的放缩技巧而充满思考性和挑战性,能全面而综合地考查学生的潜能与后继学习能力,因而成为高考压轴题及各级各类竞赛试题命题的极好素材。
这类问题的求解策略往往是:通过多角度观察所给数列通项的结构,深入剖析其特征,抓住其规律进行恰当地放缩;其放缩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添加或舍去一些项,如:a a >+12;n n n >+)1(⑵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 ⑶利用基本不等式,如:4lg 16lg 15lg )25lg 3lg (5lg 3lg 2=<=+<⋅;2)1()1(++<+n n n n ⑷二项式放缩: n n n n n n C C C +++=+= 10)11(2,1210+=+≥n C C n n n , (5)利用常用结论:Ⅰ.的放缩<Ⅱ. 21k 的放缩(1) :2111(1)(1)k k k k k <<+-(程度大) Ⅲ. 21k 的放缩(2):22111111()1(1)(1)211k k k k k k <==+-+--+(程度小) Ⅳ. 21k 的放缩(3):2214112()412121k k k k <=+--+(程度更小) Ⅴ. 分式放缩还可利用真(假)分数的性质:)0,0(>>>++>m a b m a m b a b 和)0,0(>>>++<m b a ma mb a b记忆口诀“小者小,大者大”。
解释:看b ,若b 小,则不等号是小于号,反之亦然.Ⅵ.构造函数法 构造单调函数实现放缩。
例:()(0)1x f x x x=≥+,从而实现利用函数单调性质的放缩:()()f a b f a b +≤+。
一. 先求和再放缩例1.)1(1+⋅=n n a n ,前n 项和为S n ,求证:1<n s 例2.n n a )31(= , 前n 项和为S n ,求证:21<n s 二. 先放缩再求和(一)放缩后裂项相消例3.数列{}n a ,11(1)n n a n +=-,其前n 项和为n s,求证:2n s < (二)放缩后转化为等比数列。
大学中常用不等式放缩技巧关键信息项1、不等式放缩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用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常见的不等式放缩方法加法放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法放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式放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数放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数放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放缩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等式放缩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数列极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函数极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分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不等式放缩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优化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估计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不等式放缩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不等式放缩是一种数学方法,通过对不等式中的项进行适当的增大或减小,以达到简化不等式、证明不等式或求解相关问题的目的。
111 定义不等式放缩指的是在不改变不等式方向的前提下,对不等式中的式子进行合理的变形和调整,使得不等式变得更容易处理或证明。
112 目的其主要目的包括简化复杂的不等式、证明难以直接证明的不等式、求解不等式相关的极限问题等。
113 应用场景在数学分析、概率论、统计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证明数列的收敛性、求解函数的极值、估计数值范围等方面。
高中数列放缩法技巧
高中数列放缩法是一种用于求解数列问题的技巧。
通过适当的方法对数列进行放缩,可以简化问题的求解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在高中数学中,数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通过研究数列的性质和规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数列放缩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系列变换将原始数列转化为一个更
加简单或者更加易于处理的数列,从而使问题的求解变得更加容易。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数列放缩方法:
1. 数列的倍数放缩:如果一个数列的每一项都乘以一个相同的常数,那么这个数列的性质和规律不会改变。
这种放缩方法常用于求解具有明显倍数关系的数列问题,可以通过放缩将数列转化为一个等比数列,从而更加方便地求解。
2. 数列的平移放缩:如果一个数列的每一项都加上或者减去一个相
同的常数,那么这个数列的性质和规律不会改变。
这种放缩方法常用于求解具有明显递推关系的数列问题,可以通过放缩将数列转化为一个等差数列,从而更加方便地求解。
3. 数列的递推放缩:如果一个数列的每一项都是前一项的某个函数,
那么这个数列的性质和规律不会改变。
这种放缩方法常用于求解具有复杂递推关系的数列问题,可以通过放缩将数列转化为一个递推公式,从而更加方便地求解。
除了以上几种基本的放缩方法,还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进行其他类型的放缩。
数列放缩法在高中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各种数列问题,提高数学分析和推理能力。
总之,高中数列放缩法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技巧,通过适当的放缩方法可以简化数列问题的求解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掌握数列放缩法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和应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放缩的技巧总结
放缩的技巧是指用一种精简的方式来表达或呈现一种更复杂的情况或概念。
下面是一些放缩的技巧总结:
1. 概括: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一个更复杂的情况或概念。
通过选取关键信息和重要细节,以简明扼要的方式来传达原始信息。
2. 比喻:用一个类似的事物或情景来代替或形容另一个事物或情景。
这种技巧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被放缩的概念。
3. 形象化: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来替代抽象的概念。
通过具体的描述和形象词语来传达并呈现抽象概念或情感,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4. 删减:通过删除冗余或不必要的信息来简化和放缩原始文本。
精简的版本可以更易于理解和消化。
5. 梗概:用一个简洁的故事或情节来概括一个更复杂的情况或故事。
这种放缩技巧可以帮助读者快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6. 叙事:使用生动的故事和场景来阐述和表达一种更深层的情感或主题。
通过描述人物、环境和事件的细节,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被放缩的概念。
总的来说,放缩的技巧是一种将复杂的情况或概念简洁地表达出来的能力。
通过精简、归纳和形象化等手法,可以使读者更轻松地理解和接受信息。
数列放缩法10技巧总结1. 熟悉基本的放缩法原理数列放缩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技巧,可用于问题的化简和求解。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数列进行一系列的变换和放缩,从而将原问题转化为求解简化后的数列或问题。
在运用数列放缩法时,我们需要熟悉其基本原理,了解数列放缩的一般思路和步骤。
2. 观察数列的特点在运用数列放缩法时,观察数列的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通过仔细观察数列的性质和规律,我们可以找到适合的放缩方法和技巧。
例如,有些数列可能具有单调递增或递减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放缩来调整数列的增减情况。
3. 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是一类常见的数列,其每项与前一项的差值相等。
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我们可以通过放缩来求解问题。
例如,当我们需要对一列连续的整数进行放缩时,我们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将问题转化为求解等差数列的和。
4. 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是另一类常见的数列,其每项与前一项的比值相等。
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我们可以通过放缩来求解问题。
例如,当我们需要对一列连续的整数进行放缩时,我们可以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将问题转化为求解等比数列的和或通项。
5. 利用序列的对称性质有些数列具有对称性质,即数列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规律相似。
利用这种对称性质,我们可以通过放缩来求解问题。
例如,当我们需要求解一个数列的和时,如果该数列是对称的,我们可以将数列分成两部分,然后利用对称性质将问题简化。
6. 运用倒数关系在一些数列中,我们可以将数列的每一项转化成其倒数,从而得到一个新的数列。
利用倒数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对原始数列进行放缩,从而得到新的数列,进而简化问题。
例如,对于有限和数列,我们可以通过取倒数将其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
7. 递推放缩法递推放缩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列放缩技巧,其基本思路是通过递推关系将一个数列放缩为另一个数列,并通过求解递推公式来解决问题。
递推放缩法通常适用于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特定项的值。
在运用递推放缩法时,我们需要找到适合的递推关系和初始条件。
放缩法技巧全总结介绍放缩法也称为二分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常用于求解数值问题的近似解。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不断缩小问题范围,逐步逼近问题的解。
本文将总结放缩法的相关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方法。
放缩法的基本原理放缩法是一种迭代算法,它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问题的上下界限:放缩法需要确定问题的解的上下界限,以便在迭代过程中进行范围缩小。
2. 缩小问题的范围:通过逐步缩小问题的范围,来逼近问题的解,直到满足终止条件。
3. 更新界限:根据当前迭代的结果,更新问题的上下界限,以便下一轮迭代时使用。
放缩法的常用技巧折半查找折半查找是放缩法中的一种常用技巧,它用于在一个有序数组中查找指定的元素。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比较中间元素与目标元素的大小来确定目标元素在左半部分还是右半部分,从而缩小问题的范围。
折半查找的伪代码如下:function binarySearch(arr, target):left = 0right = arr.length - 1while (left <= right):mid = left + (right - left) / 2if arr[mid] == target:return midelse if arr[mid] < target:left = mid + 1else:right = mid - 1return -1二分法求解方程放缩法还可以用于求解方程的近似解。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不断二分问题的解空间,逐步逼近方程的解。
具体的步骤如下: 1. 确定方程的上下界限:根据方程的特性,确定问题的解的上下界限,以便在迭代过程中进行范围缩小。
2. 缩小解空间:通过不断缩小解空间,逐步逼近方程的解。
3. 更新界限:根据当前迭代的结果,更新问题的上下界限,以便下一轮迭代时使用。
4. 终止条件:当问题的解满足终止条件时,停止迭代,得到近似解。
大学中常用不等式放缩技巧资料
1、放大法:乘上常数,如将 2a + 3b(均为正数)转换为4a + 6b,方法是将右边乘以2。
3、交换法:将左右两边的系数等号反转,如将3x + 4y = 5z + 6d转换为4y - 3x = 6d - 5z,方法是将等号两边的变量的系数交换。
4、拆分法:将不等式中的变量拆成独立的项,如将2a + 3b ≥ 5c + 6d转换为2a - 5c ≥ -3b + 6d,方法是将不等式中的变量拆分为独立的项进行处理。
5、比例法:若某不等式中有2个变量,可求出它们之间的比例,如将x/y ≥ 7转换为x ≥ 7y,方法是将不等式中的x和y求出比例关系。
二、最大值问题求解
1、累加法:累加法是渐进地求出朳各变量的最大值,如求取最大值时,其中的一个
变量m的最大值可以通过以下算式求得:m =∑1/(a1 + a2 +a3 + …+ am)(均为正数)。
2、减法法:根据有减有得的原则,在求取最大值时,往往可以通过限定最小值,使
得最大值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然后综合来寻找最大值,如在最大值问题中,求得一个变量m的最大值时,可以将其它变量x、y、z之一最小话,使得m最大。
导数放缩法技巧全总结导数放缩法是微积分中常用的一种技巧,用于求解函数的极限、最值等问题。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函数的导数进行放缩,从而得到更简单的形式,方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计算。
下面将总结导数放缩法的一些常见技巧和应用。
1. 利用导数的性质进行放缩,对于给定的函数f(x),如果能够求出它的导数f'(x),那么可以利用导数的性质来对函数进行放缩。
比如,当我们需要求解一个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可以通过求出函数在区间端点和驻点处的导数值,然后比较这些值来确定最值的位置。
2. 利用导数的符号进行放缩,导数的符号可以告诉我们函数的增减性,从而帮助我们确定函数的极值点。
如果一个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导数始终大于零(或始终小于零),那么可以得出函数在该区间上是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的结论,从而可以对函数进行放缩。
3. 利用导数的大小进行放缩,导数的大小可以告诉我们函数的变化率,从而帮助我们对函数进行放缩。
如果一个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导数始终小于(或大于)另一个函数的导数,那么可以利用这一性质对函数进行放缩,从而得到更简单的形式。
4. 利用高阶导数进行放缩,有时候,对函数的高阶导数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函数进行放缩。
通过对函数的高阶导数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更多关于函数的信息,从而帮助我们对函数进行更精确的放缩。
总的来说,导数放缩法是微积分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巧,它可以帮助我们对函数进行更精确的分析和计算。
通过灵活运用导数的性质和大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函数的行为,从而在求解极限、最值等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希望本文总结的导数放缩法技巧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夹逼定理常用放缩夹逼定理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定理之一,它常被用于求解极限、证明不等式等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对函数进行放缩,以便更好地利用夹逼定理求解或证明问题。
本文将介绍夹逼定理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放缩技巧。
1. 夹逼定理的基本概念夹逼定理(又称为挤压定理或夹挤定理)是一种通过比较函数与其他已知函数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
它的核心思想是找到两个已知函数,一个上界函数和一个下界函数,使得待研究的函数始终被这两个函数夹在中间。
形式化地说,设有三个函数f(x)、g(x)和ℎ(x)满足以下条件:g(x)≤f(x)≤ℎ(x),∀x∈I其中I是一个区间。
如果当x趋于某个数a时,g(x)和ℎ(x)的极限都等于某个数L,那么f(x)的极限也等于L。
即:lim x→a g(x)=limx→aℎ(x)=L⇒limx→af(x)=L夹逼定理的直观理解是,如果一个函数在某个点附近被两个函数夹住,而这两个函数的极限相等,那么这个函数的极限也等于这个相同的值。
2. 夹逼定理的常用放缩技巧夹逼定理常用于求解极限问题,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放缩技巧。
2.1 利用已知函数和待求函数的关系当我们需要求解一个复杂函数f(x)的极限时,可以通过找到一个已知函数g(x)和另一个已知函数ℎ(x),使得g(x)≤f(x)≤ℎ(x)。
然后我们可以利用已知函数的性质来推导出待求函数的极限。
我们要求解以下极限:lim x→0sinx x我们可以利用已知的三角函数性质sinx<x<tanx来放缩:cosx<sinxx<1因为lim x→0cosx=1,所以根据夹逼定理可得:lim x→0sinx x=1 2.2 利用已知函数的极限当我们已知一个函数的极限时,可以利用这个极限来放缩其他函数的极限。
我们要求解以下极限:lim x→0xsin 1x由于 −1≤sin 1x ≤1,所以我们有:−x ≤xsin 1x≤x 根据夹逼定理和 lim x→0x =0,可得:lim x→0xsin 1x=0 2.3 利用已知函数的导数当我们已知一个函数的导数时,可以利用导数来放缩其他函数的极限。
集合求和中常见放缩方法和技巧(含答案)本文将介绍集合求和中常见的放缩方法和技巧,并附带相应的答案。
方法一:倍增技巧倍增技巧是一种常见的放缩方法,常用于求解集合中的元素和。
其基本思想是将集合中的元素分成若干个互不相交的子集,对子集中的元素进行求和,然后将子集的和相加得到最终的总和。
示例题目:求集合$A=\{1, 2, 3, 4, 5\}$中所有元素的和。
解答:将集合$A$划分为两个子集:$A_1=\{1, 5\}$和$A_2=\{2, 3,4\}$。
分别求解子集的和得到$S_1=1+5=6$和$S_2=2+3+4=9$,然后将子集的和相加得到总和$S=S_1+S_2=6+9=15$。
方法二:差分技巧差分技巧是另一种常见的放缩方法,适用于求解集合中的元素和。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求集合元素的差分序列,将原问题转化为求差分序列的和,从而简化求解过程。
示例题目:求集合$B=\{3, 5, 8\}$中所有元素的和。
解答:设差分序列$C=\{c_1, c_2, c_3\}$,其中$c_i=b_i-b_{i-1}$,$b_i$表示集合$B$中第$i$个元素。
则差分序列$C=\{3-0, 5-3, 8-5\}=\{3, 2, 3\}$。
然后求解差分序列$C$的和得到$S_c=3+2+3=8$,即原集合$B$中所有元素的和为$S_b=S_c+b_1=8+0=8$。
方法三:分块技巧分块技巧是一种常用的放缩方法,适用于求解集合中的元素和。
通过将集合划分为若干个块,并对每个块求和,然后将块的和相加得到整个集合的和。
示例题目:求集合$C=\{2, 4, 6, 8, 10\}$中所有元素的和。
解答:将集合$C$分成两个块:$C_1=\{2, 4\}$和$C_2=\{6, 8, 10\}$。
分别求解块的和得到$S_1=2+4=6$和$S_2=6+8+10=24$,然后将块的和相加得到总和$S=S_1+S_2=6+24=30$。
以上是集合求和中常见的放缩方法和技巧,并提供了相应的答案。
1 / 6
常用放缩方法技巧
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因其思维跨度大、构造性强,需要有较高的放缩技巧而充满思考性和挑战性,能
全面而综合地考查学生的潜能与后继学习能力,因而成为高考压轴题及各级各类竞赛试题命题的极好素
材。这类问题的求解策略往往是:通过多角度观察所给数列通项的结构,深入剖析其特征,抓住其规律进
行恰当地放缩;其放缩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添加或舍去一些项,如:aa12;nnn)1(
⑵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
⑶利用基本不等式,如:4lg16lg15lg)25lg3lg(5lg3lg2;2)1()1(nnnn
⑷二项式放缩: nnnnnnCCC10)11(2,1210nCCnnn,
2
222210nn
CCC
nnn
n
)2)(1(2nnn
n
(5)利用常用结论:
Ⅰ. 1k 的放缩 :222121kkkkk
Ⅱ. 21k的放缩(1) : 2111(1)(1)kkkkk(程度大)
Ⅲ. 21k 的放缩(2):22111111()1(1)(1)211kkkkkk(程度小)
Ⅳ. 21k的放缩(3):2214112()412121kkkk(程度更小)
Ⅴ. 分式放缩还可利用真(假)分数的性质:)0,0(mabmambab和)0,0(mbamambab
记忆口诀“小者小,大者大”。 解释:看b,若b小,则不等号是小于号,反之亦然.
Ⅵ.构造函数法 构造单调函数实现放缩。例:()(0)1xfxxx,从而实现利用函数单调性质的放缩:
()()fabfab
。
一. 先求和再放缩
例1.)1(1nnan,前n项和为Sn ,求证:1ns
例2.nna)31( , 前n项和为Sn ,求证:21ns
2 / 6
二. 先放缩再求和
(一)放缩后裂项相消
例3.数列{}na,11(1)nnan,其前n项和为ns ,求证:222ns
(二)放缩后转化为等比数列。
例4. {}nb满足:2111,(2)3nnnbbbnb
(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bn
(2) 1231111...3333nnTbbbb,求证:12nT
三、裂项放缩
例5.(1)求nkk12142的值; (2)求证:35112nkk.
例6.(1)求证:)2()12(2167)12(151311222nnn
(2)求证:nn412141361161412
(3)求证:)112(2131211)11(2nnn
3 / 6
例7.求证:35191411)12)(1(62nnnn
例8.已知nnna24,nnnaaaT212,求证:23321nTTTT.
四、分式放缩
姐妹不等式:)0,0(mabmambab和)0,0(mbamambab
记忆口诀”小者小,大者大”
解释:看b,若b小,则不等号是小于号,反之亦然.
例9. 姐妹不等式:12)1211()511)(311)(11(nn和
121)211()611)(411)(211(n
n
也可以表示成为
12)12(5312642n
n
n
和1212642)12(531nnn
例10.证明:.13)2311()711)(411)(11(3nn
4 / 6
五、均值不等式放缩
例11.设.)1(3221nnSn求证.2)1(2)1(2nSnnn
例12.已知函数bxaxf211)(,a>0,b>0,若54)1(f,且)(xf在[0,1]上的最大值为21,
求证:.2121)()2()1(1nnnfff
六、二项式放缩
nnnnnnCCC10)11(2,1210nCCnnn,
2222210nnCCCnnnn )2)(1(2nnnn
例13.设Nnn,1,求证)2)(1(8)32(nnn.
例14. nna32 , 试证明:.121111424nnnaaa≤
5 / 6
七、部分放缩(尾式放缩)
例15.求证: 74123112311311n
例16. 设ana211.2,131anaa求证:.2na
八、函数放缩
例17.求证:)(665333ln44ln33ln22ln*Nnnnnn.
例18.求证:)2()1(212ln33ln22ln,22nnnnnn
例19. 求证:nnn1211)1ln(113121
6 / 6
九、借助数列递推关系
例20. 若1,111naaann,求证:)11(211121naaan
例21.求证:1222642)12(531642531423121nnn
十、分类放缩
例22.求证:212131211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