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要求我们多层次,多角
度,多侧面地思考某一事物,
而不停留在某一方面。
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鲁迅先生说:正所谓对《红楼梦》,经学家看 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 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
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中也讲到 了三种人对一棵树的不同的态度,即实用的态 度,木匠看到它会想到它可以做成哪些家具; 科学的态度,植物学家看到它会猜想它的年龄, 属什么科;审美的态度,画家看到它挺拔的枝 干,翠绿的叶子,会觉得它很美,想把它画下 来。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研究问题 比较这些材料,你能从中看出些什么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杨柳枝词 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 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凑前朝曲, 听唱新翻杨柳枝。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如:以手的五个指头为例 角度一:五个指头不一般齐。 观点:万事万物有差别,做事不可一刀切。 角度二:指指有用。 观点:人的能力有大有小,要充分调动大家的积 极性。
角度三:指指配合。 观点:互相配合,才能搞好工作。
三、怎样变换分析问题的角度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 运动的,它本身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而任何事物 的存在又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作用的,任 何事物本身都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
•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