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五象新区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
- 格式:pdf
- 大小:296.33 KB
- 文档页数:4
南宁五象新区情况一、发展定位“两基地一中心一商圈”(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商贸物流基地、现代先进加工制造基地、总部企业及金融中心,五象商圈),建设成为南宁市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先行先试的试验区,具有壮乡首府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宜居生态新城。
二、基本情况新区由原概念性总体规划确定的175平方公里,以及2011年增加的新兴产业园、现代工业园、龙象谷项目组成。
(一)功能规划布局新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由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设计了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由美国SOM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了总部基地金融街概念性规划。
规划布局总部基地、自治区重大公益性项目、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新兴产业园、现代工业园、体育产业城、文化产业城、南宁—台湾健康产业城、龙象谷九大板块以及蟠龙、龙岗、玉洞三大片区。
(二)九大板块总部基地(金融街)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6平方公里,是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金融中心、泛北部湾经济区品牌企业总部的聚集地。
目前,已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建、中国南方电网、绿地集团、交通银行、兴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世界500强企业,宝能、合景泰富、恒大、富力、雅居乐等多家上市公司先后入驻。
总部基地不仅具备商务、商业、休闲三大核心功能,还将打造以绿色生态公园为核心的金融街与旅游商业区两个大的功能板块,并综合演化成商业金融、商务办公、总部办公、行政办公四个核心功能区,将建设智能化、生态型的楼群组合,形成集办公、金融、展示、科研、信息交流于一体的企业总部集聚地。
目前,总部基地95%以上土地已落实项目,大部分项目正开工建设。
自治区重大公益性项目板块规划面积约5.76平方公里,以公益性项目为核心,集文化交流、行政办公、商贸、旅游休闲、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区。
目前,广西美术馆、广西规划馆等公益性项目已经完工;商务街、文化街、民族风情街等“三街”用地已挂牌出让。
整个片区正在进行道路和土方工程。
宁市五象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图)(2007-7-31 15:58:24)分类:未分类五象新区,是南宁城市规划中一个全新的城区,是邕江之南的一个辽阔区域,包括了——北起邕江,南至那马,西起良凤江东侧连片丘陵,东至邕宁老城区和八尺江,以良庆区的蟠龙小区、良庆镇、玉洞经济园区、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龙岗新区、邕宁老城区和那马组团为主的175平方公里的土地。
五象新区规划让城市南部未开发的这片土地,一跃成为城市未来的建设区域,也将在未来被建设成为我们城市的形象代表。
规划中的五象新区核心区,是一个功能复合的城市中心区,也是一个以文化体育、行政办公为主,集居住、物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新区,更是一个融入自然的生态城市典范。
五象新区,这个175平方公里的区域,虽然还只是刚刚绘就的一幅蓝图,但已经引发了我们城市许多的激情和豪情:因为她的未开发,因为她的无限可能,更因为她的即将崛起和必然腾飞。
虽然认真说来,五象新区至今还只是一个就是思维时空、规划时空。
但那些与“五象新区”关联的词句,已经构筑了一种南宁生活的“新时空”,而从现在开始,这个新时空会一点一点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五象新区的建设序幕已经拉开。
2006年4月28日,五象大道的开工、兴建,标志着五象新区建设正式启动。
而从现在开始,五象新区已经成为我们城市发展的重点建设区域。
建的是一个新区,也是一个新南宁。
这个新的造城传奇,让我们一起关注。
因为,五象的发展建设周期虽然还很长,但我们城市美好的远景已经指日可待;而其中的一切理念、设想,都将成为我们城市的历史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五象·时间2005年2005年4月,时任广西区党委副书记的刘奇葆同志,在视察南宁时提出,南宁市应该重视加大向南发展,江北主要是完善为主。
根据这一思路,南宁市委、市政府开始进行向南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经多方论证、马飙书记多次现场视察,市委、市政府最后确定五象新区为新一轮城市建设重点区域。
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南宁市委员会,南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1.13•【字号】南发〔2015〕2号•【施行日期】2015.01.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的决定南发〔2015〕2号建设五象新区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从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
五象新区启动建设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进入城市功能成型、产业加速集聚和开发建设全面提速的关键时期。
为进一步加快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现作出如下决定:一、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快五象新区开发建设,是南宁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是提高首府城市竞争力、建设现代宜居生态城市、实现南宁首位度大提升的希望所在。
五象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创新机制、先行先试,突出重点、全面提速,突破难点、全力推进。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理念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高档次高品质全面推进五象新区建设。
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着力构建五象新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坚持适度超前、科学规划,着力优化五象新区功能布局,塑造城市特色;坚持突出重点、明确时序,着力推进五象新区核心区域建设上规模见成效;坚持产城融合、人城和谐,着力提升五象新区承载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
(二)目标任务2015年,五象新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总部基地金融街项目全面开工并提速推进,五象湖周边、沿江地带的建设率先突破,“两基地一中心一商圈”(区域性国际商贸物流基地、现代先进加工制造基地、总部企业及区域金融中心、五象商圈)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核心区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善。
五象新区规划五象·现在看埌东,未来看五象2005年,南宁“十一”五规划提出“城市建设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确定五象新区为新一轮城市建设重点区域,作为南宁市全面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打造面向东盟区域性国际城市的重要平台和前沿阵地,广西南宁拟投资2800亿元开发五象新区对接东盟,全力推进以“再造一个新南宁”为目标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建一个新区,再造一个新南宁”的宏大理想从那时启航。
五象·规模按照正在修编的五象新区总体规划,新区北起邕江,南至那马,西起良凤江东侧连片丘陵,东至邕宁老城区和八尺江,以良庆区的蟠龙小区、良庆镇、玉洞经济园区、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龙岗新区、邕宁老城区、那马组团、100平方公里龙象谷项目为主的275平方公里的土地。
五象·定位五象新区定位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业基地;泛北部湾的总部基地;南宁市新的行政、信息、文体、商业商务中心,并将新区建设成为具有秀丽岭南风光、浓郁民族风情、鲜明时代风貌的现代化宜居城市。
五象·交通五象新区龙堤路、五象大道、玉洞大道和银海大道、平乐大道、龙岗大道构成五象新区“三横三纵”路网格局。
水路:邕江穿城而过,沟通各地;海运:五象新区紧逼钦州湾,是南宁面向大海的快捷出口。
陆路:新区通过南宁大桥、仙葫大桥等跨江大桥与市中心区连为一体;规划中青山大桥、英华大桥、五象大桥、五合大桥等项目规划待建;五象大道、玉洞大道、堤路园、银海大道、南宁大桥南岸和龙岗大桥延长线、环城高速公路、南北高速公路、南北二级公路、南蒲路等道路连接内外交通。
另外,新区新建有一个南钦高铁五象南站。
铁路:铁路,湘桂铁路黎南段复线穿越新区,与正在建设中的南钦城际铁路会合于规划中的五象火车站,玉洞火车站也将落户新区;航空:新区核心区距吴圩国际机场仅30公里,与外界空中沟通十分便捷。
五象·区域功能五象新区以环城高速南段、东段及南北高速为界,分为:中部、东部、西南三个板块。
南宁市五象岭总体规划(2015-2025)文本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总体布局与发展战略 (3)第一节性质和范围 (3)第三节总体布局 (3)第四节分区建设项目及景点规划 (4)第三章生态文化建设 (4)第一节规划原则 (4)第二节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和布局 (4)第四章森林生态旅游与服务设施规划 (5)第一节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5)第二节游线组织规划 (5)第五章容量估算及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5)第一节游客容量控制 (5)第二节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5)第六章植被与森林景观规划 (6)第一节规划原则 (6)第二节植被规划 (6)第三节森林景观规划 (6)第四节风景林经营管理规划 (6)第七章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 (7)第一节规划原则 (7)第二节保护分区及保护措施 (7)第三节生态环境及生态资源保护 (8)第四节森林植物和野生动物保护 (8)第八章基础工程规划 (9)第一节道路交通规划 (9)第二节给、排水工程规划 (9)第三节供电规划 (9)第四节通信、网络、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10)第九章防灾及应急管理规划 (10)第十章土地利用规划及居民点调控规划 (10)第一节土地利用规划原则 (10)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 (10)第三节居民点调控规划 (11)第十一章分期建设规划 (11)第一节近期(2015~2016年)建设目标及重点建设工程 (11)第二节中期(2017~2019年)建设目标及重点建设工程 (11)第三节远期(2020~2025年)建设目标及重点建设工程 (11)第四节实施保障措施 (12)第十二章附则 (12)第一章总则第1条本规划基于《南宁市五象岭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10-2025)》进行编制,在保护既定森林资源的基础上,针对实际开发建设条件进行现状用地的预控和调整。
为适应新的城市发展形势和南宁市五象新区发展的新背景,结合森林公园自身保育和发展需求,根据相关规划管理规定,编制本规划。
南宁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前言为了推进南宁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根据《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决定》(南发[2015]7号)、《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南府办[2015]11号)的要求,南宁市规划管理局组织编制了该导则。
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总结近年来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设计和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研究成果,对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有关的设防标准、计算方法、内容要求、设计要点、模型评估等方面作出了规定和指引,并在广泛征求有关规划、设计、管理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九章,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础资料;4.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5.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相关计算方法;6.海绵城市规划;7.海绵城市设计;8.常用设施设计指引;9.模型在海绵城市评估方面的应用。
本导则目前是试行版,由南宁市规划管理局负责管理,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邮政编码:100037)。
本导则主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本导则参编单位:南宁建筑设计研究院,南宁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员:王家卓,李帅杰,李婧,王晨,张春洋……本导则主要审查人员:目录前言 (1)1总则 (1)1.1编制目的 (1)1.2生效时限 (1)1.3实现目标 (1)1.4参考资料 (1)1.5适用范围 (1)1.6导则定位 (1)1.7与其他标准的一致性 (2)1.8规范引用 (2)1.9标准参考 (2)2名词术语 (4)3基础资料 (9)4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 (11)4.1总体要求 (11)4.2强制性标准 (11)4.3引导性标准 (12)4.4其他相关标准 (13)5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相关计算方法 (14)5.1设计参数 (14)5.2水量计算 (17)5.3渗透设施计算 (19)6海绵城市规划 (21)6.1总体规划中的海绵城市规划 (21)6.2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海绵城市规划 (23)6.3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的海绵城市规划 (26)6.4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27)6.5其他相关专项规划中的海绵城市规划 (29)6.6海绵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实施管理 (33)7海绵城市设计 (35)7.1一般规定 (35)7.2设计程序 (35)7.3建筑与小区 (37)7.4城市道路 (39)7.5绿地与广场 (41)7.6河流水系 (42)8常用设施设计指引 (44)8.1技术类型分类与选型 (44)8.2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44)8.3常见设施设计要点 (49)8.4常见设施的组合设计 (59)附件A 模型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应用 (61)1.1模型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61)1.2常见模型 (61)1.3模型构建 (62)1.4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模型应用 (68)1总则1.1编制目的为指导和规范南宁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全面贯彻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加强城市雨水径流源头控制,合理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控制目标和详细的开发控制指标,合理制定以小规模的分散式源头生态控制技术为规划引导的开发模式,因地制宜的设计“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措施,特制定本规划设计导则。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正文:----------------------------------------------------------------------------------------------------------------------------------------------------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南府规〔2018〕1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南宁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十四届人民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南宁市人民政府2018年6月22日南宁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提升我市城镇化建设水平,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打造“宜居城市”品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南宁市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基本原则,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措施,按照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进行保护、生态恢复和修复。
第四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指导、监督全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绵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的编制、项目方案设计的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
南宁市五象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简介五象新区,是南宁城市规划中一个全新的城区,是邕江之南的一个辽阔区域,包括了——北起邕江,南至那马,西起良凤江东侧连片丘陵,东至邕宁老城区和八尺江,以良庆区的蟠龙小区、良庆镇、玉洞经济园区、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龙岗新区、邕宁老城区和那马组团为主的175平方公里的土地。
五象新区规划让城市南部未开发的这片土地,一跃成为城市未来的建设区域,也将在未来被建设成为我们城市的形象代表。
规划中的五象新区核心区,是一个功能复合的城市中心区,也是一个以文化体育、行政办公为主,集居住、物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新区,更是一个融入自然的生态城市典范。
五象新区,这个175平方公里的区域,虽然还只是刚刚绘就的一幅蓝图,但已经引发了我们城市许多的激情和豪情:因为她的未开发,因为她的无限可能,更因为她的即将崛起和必然腾飞。
虽然认真说来,五象新区至今还只是一个就是思维时空、规划时空。
但那些与“五象新区”关联的词句,已经构筑了一种南宁生活的“新时空”,而从现在开始,这个新时空会一点一点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五象新区的建设序幕已经拉开。
2006年4月28日,五象大道的开工、兴建,标志着五象新区建设正式启动。
而从现在开始,五象新区已经成为我们城市发展的重点建设区域。
建的是一个新区,也是一个新南宁。
这个新的造城传奇,让我们一起关注。
因为,五象的发展建设周期虽然还很长,但我们城市美好的远景已经指日可待;而其中的一切理念、设想,都将成为我们城市的历史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五象·时间2005年2005年4月,时任广西区党委副书记的刘奇葆同志,在视察南宁时提出,南宁市应该重视加大向南发展,江北主要是完善为主。
根据这一思路,南宁市委、市政府开始进行向南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经多方论证、马飙书记多次现场视察,市委、市政府最后确定五象新区为新一轮城市建设重点区域。
11月28日,中共南宁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一五”期间(2006至2010年),南宁“城市建设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启动五象岭新区和龙岗新区建设,推动江南片区发展。
南宁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青秀山兰园。
过去,南湖公园曾饱受积水内涝问题的困扰,如今的变化源自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而南湖公园的建设成果更成为广大市民憧憬的样板。
2015年4月,南宁市获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评定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并提出了“治水、建城、为民”的理念。
一年过去,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已启动海绵项目累计178项,完工项目65项,在建项目50项,前期项目63项。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实践,南宁市努力让每平方米绿地都能充分发挥海绵化作用,并逐步形成了专家及上级部门认可的阶段性“南宁做法”。
结合本地特色探索可复制模式如果仔细观察,你一定会发现身边的一些现象:很多道路中间绿化带是高于地面用水泥砖块铺装的一个狭长地带,仅仅树根周围露出一小圈土。
种植在这种绿化带中的树,靠自然的雨水往往“喝不饱”,要靠人工浇灌。
一些生活小区出于景观设计和快速排走雨水等考虑,建了很多凸起式的缓坡绿地,每当降雨来袭,雨水顺势流到平地下面敷设的下水道。
也许这样的状况你已司空见惯,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优质的排水解决方案,海绵城市建设就是要修正这类做法。
那考河整治项目显雏形。
2015年4月,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公布,作为试点城市之一,有着“中国绿城”之称的南宁启动了项目建设三年实施计划,正式拉开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帷幕。
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离不开独具匠心的谋划和科学合理的决策。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对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系统安排,结合南宁实际,加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工作,先后出台了6个政策措施和6个技术标准规范。
《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荐海绵城市建设的决定》和《南宁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两个重要的文件的印发,明确了要在全市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确定了各项重要任务和目标及配套的资金、政策等保障措施,对全市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维护提出了全面要求。
浅谈南宁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计算摘要:本文主要从南宁市特点出发,探讨南宁市海绵城市雨水径流量控制率和径流污染消减率计算原则。
0.引言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建成区越来越大的同时,城市硬化面积增加,雨水吸、渗能力下降。
城市建设导致严重的水利问题,湖泊、湿地遭到破坏,湖泊面积减少,天然湿地消失。
水泥森林的出现,意味着排洪、滞洪、滞水能力大幅下降。
城市建设挤占了原属于湖泊、湿地的空间,城市对水的吸纳能力大幅降低,自然循环遭到破坏。
近年来,几乎所有城市都出现过地下水过度开采,“逢雨必涝、雨后即旱”的现象,“雨水留不住,用水靠外调”的情况。
针对海绵城市计算主要有两个数据,区域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削减率。
海绵城市设计中主要措施有下沉式绿地、生态停车场、雨水调蓄池等。
1.主要技术标准①雨水径流标准雨水径流量计算公式:W=10×ψc×h×F(m3)式中W—径流总量(m3)ψc—雨量综合径流系数,屋面、混凝土、花岗岩或沥青路面采用ψc=0.80;透水铺装采用ψc=0.15;绿地采用ψc=0.15。
h—设计降雨量(mm)F—汇水面积(ha)②雨水流量计算雨水流量计算公式: Q=q×ψ×F(L/s)采用南宁市暴雨强度公式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a)]P—设计暴雨重现期(a),普通地区采用P=3a;t—降雨历时(min),t=t1+t2,其中取t1=10min;ψ—管道的综合径流系数,根据管段汇水范围内的地面覆盖种类及相应的径流系数取值,屋面、混凝土、花岗岩、或沥青路面采用ψ=0.80;绿地采用ψ=0.15;F —管段的汇水面积ha。
③初期弃流量计算初期弃流量计算公式:W i=10×δ×F(m3)式中W i—初期雨水弃流总量(m3);δ—初期径流厚度(mm),一般屋面取2mm,小区路面取3~5mm,市政道路取4~8mm。
五象新区前景五象新区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是苏州市规划建设的一座全新的城市综合开发区。
五象新区的前景非常广阔,将成为苏州市乃至江苏省乃至全国乃至全球的一座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创新中心。
以下是五象新区前景的几个方面。
首先,五象新区将成为苏州市的经济增长引擎。
通过推动创新研发、打造优质产业园区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五象新区将吸引大量的产业资源和优秀的人才聚集,进一步推动苏州乃至整个江苏省的经济发展。
五象新区有利的地理位置也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来到这里投资,从而拉动本地经济的发展。
其次,五象新区将成为创新驱动的重要地区。
五象新区将致力于打造创新生态体系,支持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和人才基地。
这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创新成果的应用,推动苏州乃至整个江苏省的科技创新水平提升。
第三,五象新区将成为苏州市的现代化生活中心。
五象新区将注重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的设施。
居民可以享受到更高品质的教育资源、医疗服务和文化娱乐活动,提升生活质量。
第四,五象新区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
五象新区将积极推动绿色发展,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通过构建绿色基础设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五象新区将成为一个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区。
最后,五象新区将成为苏州市和周边城市的交通枢纽。
五象新区地理位置优越,紧邻高速公路和高铁站,未来还将建设地铁等交通网络。
这将使得五象新区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方便居民和企业的出行和物流运输。
综上所述,五象新区的前景非常广阔,将成为苏州市乃至整个江苏省的经济增长引擎和创新中心。
在未来的发展中,五象新区将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保护环境,成为现代化的城市综合体。
同时,五象新区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方便居民和企业的出行和物流运输。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五象新区将展现出更加繁荣和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