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篆,也称籀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 石鼓文是唐代在陕西凤翔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 世称“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 上,故称“石鼓文”。今中国考古界一般认为是战国 时代秦国的遗物。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 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 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籀文”也叫大 篆,通行于春秋战国,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5、草书、楷书和行书
• (一)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 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
楷书出现了。投影:“楷书的创始人钟繇”和 “钟繇作品《宣示表》” • 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直至今天, 楷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楷书,产生于南北朝, 也叫真书、正书。 • (二)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与行书: • 古代的中国人还创造出了两种可以快速书写的字 体:草书和行书。 • 草书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3种。
隶书: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 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 物中间,相传为程邈在监狱 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 图为湖北出土的秦隶竹简. 隶书在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发展,变 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 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
结构的基础.图为汉隶
楷书:
中国东汉(25--220)末 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 书出现了.楷书的创始人钟 繇 . 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 正,书写简便.直至今天,楷 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
孟 鼎 铭 文 ( 西 周 )
王 孙 遗 者 钟 ( 楚 )
“金文字举例”和“金文与现汉字对照”
3、小篆(大篆)
• “刻有楚国文字的铜节 ”和“刻有秦国文字——大篆 的石鼓 ”
• 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 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这里的大篆指通行 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由于周平王东迁洛阳, 秦占据了西周的故地,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 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因其带有地域性,有的难以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