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理论:自由与纪律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只有当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成为管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玛利亚·蒙特梭利谈到蒙氏教育,最初我的感觉是蒙氏教具主导一切。
那个时候的我欠缺学习,只是一味的给孩子灌输一些“知识”。
其实儿童时期不需要成人的那种“灌输”,而是需要条件准备,儿童会自己吸收。
遵循这个发展规律。
儿童会发展的很完善。
所以,蒙氏教具只不过是一种有准备的环境之一,是对孩子进行感觉训练的材料。
让孩子自己探索,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自行更正错误。
蒙氏教育的理念是“爱和自由,平等和规则”蒙特梭利说:我们不认为一个人只有当他像哑巴一样默不出声和像瘫痪病人一样不动弹才是守纪律,此时,他只是一个失去自我的人,而不是一个守纪律的人。
有一次,我去我们市里的一家幼儿园。
当我们刚走进大班的时候,一大群孩子看到我们后,听说我这个叔叔要讲蒙氏课时,高兴的手舞足蹈,都跑到我们的面前。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他们的老师走到钢琴前,速度很快的在弹几个音节。
孩子们听到这个速度很快的节奏时,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两手高举并不停的抖动。
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孩子们像被掌控的木偶一样。
这样是阻碍孩子自由发展的,其实孩子们走到我们的面前是在观察我们,为什么要剥夺孩子观察的权利呢?前几天抱孩子回家,经过一家的门口时,听到孩子再哭,随后就听到妈妈说“你掐孩子做什么”?爸爸说“不掐她,她记不住,只有这样才可以叫她记住”(教育其实和大禹治水一样,在输不在堵)。
我认识一位家长,她是某学校的音乐教师。
她有个很可爱的儿子。
她对我说:孩子小时候很喜欢听妈妈弹琴,也喜欢摸妈妈的琴。
可是有一次,孩子在幼儿园的教室里也有一架钢琴,孩子很好奇,走过去想摸一下(可能是想看看和妈妈的琴一样吗)当他走到钢琴前,想伸手触摸时,一个“可怕”的声音传来“不要乱动,要守纪律,不可以乱摸钢琴”一个孩子的探索心,好奇心,就这样被所谓的“不许摸,不许动”的规则扼杀了。
蒙氏教育的孩子会“自由”坏吗
提到蒙氏教育,人们最能想起的一个词就是“爱与自由”,这正是它所一直倡导的原则。
说到自由,我们不免会联想到一些可怕的画面,例如孩子乱扔玩具,他们擅长把玩具扔得随地都是,大人们总是跟在他们屁股后面不停地收拾。
如果倡导自由,是不是可以允许孩子乱扔玩具呢?实际上,蒙氏教育提倡的自由更重要的是强调成人对孩子的尊重,并非无限制的自由,孩子们应该有纪律,但这种纪律应该是灵活的。
纪律必须通过自由来实现
蒙氏教育也需要有纪律,但纪律必须通过自由实现,所以这种纪律本身是灵活的,它不同于旧式教育里那种绝对的、不容辩驳的高压政策。
孩子要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守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为,这样才是蒙氏教育里认为“守纪律”的人,他绝不是一个失去自我的人。
自由应限制在集体利益中
孩子的自由应该被限制在集体利益之内,从行为方式上,他们应该养成良好的教养。
当孩子们出现冲撞或激怒他人的行为、有粗鲁或不礼貌的行为时,要引导他们反思并改变,并坚持我们的原则。
我们应该帮助孩子们辨别清楚好与坏。
在蒙氏教室里,孩子们能自由走来走去,并做一些有益的、充满智力的自觉活动,没有粗鲁的行为,就是遵守纪律的行为。
个性化的纪律帮助孩子成长
这些个性化的纪律,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会反省自我,他们会明白有序的道理,而且他们能在一定程度上选择自我倾向,慢慢表现出个性,他们可以自觉地自由地展示自己。
教育理念:自由与纪律一、听话不等于守纪律我们平常意义上的守纪律,就是听老师的话,很安静地坐在那儿。
但蒙台梭利方法中的纪律截然不同。
“纪律必须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
”蒙台梭利说,人必须是自己的主人,当你是自己的主人时,当你自动遵循某种生活准则时,那你就有自我控制能力了,人的这种自我控制能力我称之为纪律。
事实上,儿童是非常愿意遵守规则的,他们常常在游戏和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中,自动约定一些规则并很好地遵守它,例如游戏规则、卫生规则、交通规则等。
但这些规则应当是和儿童的发展和谐的,是儿童在生活中、在同小朋友的游戏中自己建立的,是和儿童的内在需求没有冲突的。
这样的规则必须量少、严谨和科学,并且可由儿童自己去创造。
这样的规则,儿童遵守才有乐趣,而破坏这种规则,儿童就十分痛苦,因为它已成为儿童生命的一部分。
二、从其他园转来的孩子我们学校有很多从其他幼儿园转来的大孩子,以前他们可能很听老师和父母的话,每天的工作和玩耍都是由大人来安排。
大人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
但来我们蒙台梭利幼儿院后,突然把自由给他,他就不知道做什么了。
他经常无所事事,就等着老9币给他分配学习任务。
如果老师不给他分配,这一天他什么都不干。
这在蒙台梭利看来是不可想象的,这不是一个孩子,这更像一个老人。
无形中的一种禁忌使你不敢去思想,不敢去超越这个范围以外的事情。
蒙台梭利说,我们必须严格避免抑制孩子们的自发活动,显然这是指在行为上给孩子自由。
孩子们有了自由就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因为感兴趣,孩子就会反复做那件事;在这样反复练习中,就会产生专注,也会产生有序;因为长久的专注,儿童会逐渐感知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并顺应这种规律,最早的纪律便形成了。
我们发现,那些被管制过的孩子,在自由中经过几个月的发泄,开始学会倾听自己心灵的呼唤而有了自发的行动后,纪律的曙光就开始出现了。
直到今天,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因为获得自由而产生这一效果。
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总是先判断,如果认为对的,总是十分顺从。
解读蒙⽒教育思想:真正的纪律源于⾃由的“⼯作”2019-09-06⼀、传统教育中的纪律和⾃由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深信制定的规则或纪律是绝对正确和不容质疑的,常常能见到教师批评说教甚⾄惩罚幼⼉的现象,这也表现出了教师作为“权威执法者”对幼⼉的⾼控制性。
只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就是守纪律,就是好孩⼦,不违反教师制定的纪律便能获得“⾃由”。
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纪律好吗?对孩⼦的发展有意义何在?幼⼉在遵守纪律的过程是主动⾃发的、还是被动被强迫的?幼⼉如果处处背着“纪律的包袱”,思维和性格就会受到压抑。
⼀个真实的例⼦是:“⼀次集体教学之后分组依次⼩便,当轮到“青蛙组”的⼩朋友时,⽼师突然去接电话。
⼀段时间后教师回来发现该组⼩朋友都站在位⼦上⼀动不动,询问后才知道⾃⼰忘记批准他们去⼩便了,所以他们才⼀直等着。
”诸如此类的纪律损害孩⼦发展的现象有多少,我们不得⽽知。
⼆、蒙台梭利有关纪律和⾃由的教育思想蒙台梭利认为应该培养幼⼉积极的、主动的纪律即⾃律。
真正的纪律是积极、活动、内在⽽持久的,⽽不是消极、静⽌、外表和暂时的。
纪律和⾃由不是对⽴的⽽是相互融合的。
(⼀)纪律建⽴在⾃由基础上蒙台梭利说:“纪律是建⽴在⾃由基础上的。
因为有了外部活动的⾃由,幼⼉才能意识到他是⾃⼰的主⼈,他就会⾃动遵循某种活动规则,从⽽建⽴⾃控⼒或⾃律。
这样,幼⼉不需要靠外部规则约束就能积极调节⾏为。
”由此可见,如果在幼⼉活动前就强加⼀个外部的纪律去限制他,他就不能充分感受和很好地控制⾃⼰的能⼒和缺点,就⽆法很好地克制⾃⾝的缺点以遵循合理的外部规则,建⽴⾃律。
(⼆)⼉童的道德⾃由和认知⾃由蒙台梭利认为⼉童的⾃由包括“道德的⾃由”和“认知的⾃由”。
“道德的⾃由”是防⽌幼⼉为满⾜⾃⼰的欲望⽽破坏秩序约束的⾃由。
实际上⽆论是家长还是幼教⼯作者都可能会问这样的问题:“给幼⼉发展⾃⾝潜⼒的⾃由是不是还应该有个规则约束呢?”尽管传统思想下的纪律⼀定程度上限制了幼⼉的⾃由,但它着⼒于幼⼉道德或者集体规则⽅⾯的教育是有⼀定益处的。
蒙台梭利自由与纪律观的理解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中的自由与纪律观是其教育体系的核心之一。
蒙台梭利相信,儿童应该在一种自由和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但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纪律和秩序。
这种自由与纪律观旨在培养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自律性,以及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蒙台梭利的自由观强调儿童应该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发展。
这并不意味着让儿童完全没有约束和规定,而是让其在合适的范围内自由地探索和学习。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应该有充分的机会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发展他们的兴趣和潜能。
在自由的环境中,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不同的学习材料和活动,自主地学习和发展。
蒙台梭利的纪律观强调儿童需要有一定的纪律和秩序。
这并不是一个严格的纪律,而是一种自律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蒙台梭利认为,纪律是儿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儿童培养自律性、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在蒙台梭利教室中,儿童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顺序完成不同的活动,遵守规则和集体约定。
这种纪律的培养有助于儿童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准则。
蒙台梭利自由与纪律观的核心是建立在对儿童的尊重和信任之上。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有能力和潜力的,他们应该被视为自主的学习者和发展者。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支持,而不是直接传授知识。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儿童自由发展的环境,给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机会,并在需要时提供适当的指导。
同时,教师也要对儿童的行为给予适当的纪律和引导,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蒙台梭利自由与纪律观的实践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师需要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需求,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指导。
教师还需要熟悉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和材料,以及创造一个适合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可以自由地选择和探索,同时也要遵守规则和集体约定,培养自律和纪律。
蒙台梭利自由与纪律观强调在一个自由和宽松的环境中培养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自律性,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纪律和秩序。
2010——2011年学年论文:从幼儿园教学中看蒙台梭利有关纪律与自由的教育思想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学前教育姓名:***学号:***********从幼儿园教学中看蒙台梭利有关纪律与自由的教育思想内容摘要:纪律与自由的关系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幼儿园教学中“纪律”维护的是幼儿园的利益,而“自由”则是维护了幼儿的利益,二者有着很微妙的关系。
广大教师在运用蒙氏教学法的同时更应该深刻理解其中纪律与自由的关系。
而我几天前在幼儿园所观察到的是现实中有些老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蒙氏教育中纪律与自由的关系而在幼儿园教学中盲目的生搬硬套,根本没做到从实际出发,导致幼儿园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所以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怎样在幼儿园教学中协调好纪律与自由的关系,以期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协调的发展。
关键词:纪律自由环境生活在社会人群中,你能拥有多少自由?常常,我们努力的捍卫自己的自由,却谴责别人滥用自由;我们总认为自己能理智地约束行为,却总觉得别人不够自律;常常,我们希望老师多给孩子一些自由,让孩子快乐的学习与发展,但是当孩子在我们的责任范围内时,又处处限制他,以便掌控他。
教师与学生之间,无时无刻不在做自由与纪律的拉锯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把尺,很难与对方的标准达到成完全一致。
所以,什么情况下你会给孩子自由?你坚持的纪律是什么?自由与纪律的限度是什么?权威与民主的平衡点是什么?这实在是现代教育工作者,需要时时反省、检讨的课题。
一、传统幼儿教育中的纪律和自由纪律是指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进行而要求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文。
纪律做为一种人们的行为规则,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自由是指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拘束。
纪律与自由的关系也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幼儿园中,“自由”就是幼儿在幼儿园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正如陶行知说过:“失掉自由,不能成人”。
幼儿园蒙氏教育之自由与纪律观(一)蒙特梭利所谓的纪律:*蒙特梭利所追求之纪律实际是自律——并非“被迫”的服从,而是主动的遵守——并非控制而是自觉蒙特梭利与墨索里尼的分歧在于是否鼓励孩子在拥有自我的状态下去遵守纪律。
蒙特梭利教室中的孩子,通过为了保证自己在环境中自由的行动,而形成自律。
如何实现自律?孩子获得自律,必须要具备以下的前提条件:身体上的独立、心理上的独立和充分训练的意志力。
自律三个重要条件:*实现生理需求的自我满足*达到生理的自我控制*心理层面的基础心理的独立*自信: *自我选择(意志力的源头)充分训练的意志力:How it comes?意志力或者说意志(will)从何而来?“无意识”到“有意识”“无意愿”到“有意愿”充分训练的意志力:0-3岁的孩子“无意识吸收性心智期”我们更看重促发大量的“无意识的随意行动”。
因而我们追求这个阶段,给与孩子最大的自由环境,使其充分的“无意识随意行动”经验。
蒙氏家庭环境,适合幼儿尺寸的用具,就是让孩子的行为不受限,产生大量的经验,帮助意志力的形成。
3-6岁开始(可能更早)伴随着大量经验的建构儿童的自我意识觉醒,意志力渐渐取代敏感期发挥作用。
此事应开始实施“自由与限制”,为孩子提供更高层面的意志力训练。
什么是自由与限制?自由:你可以做的事情,可以选择吃饭、睡觉、行走、工作和与谁交往限制:你可以做的事情里,你不能做的事例子:教室里的自由与限制自由(1);教室里自由行动的自由限制(1):你想看别人工作,只能用眼睛看。
自由(2):可以选择任何教具进行操作的自由限制(2):工作后,要做到物有定位。
自由=权利限制=责任、义务孩子能用自己意志控制自己身体的能力,执行动作指令的能力。
自由与限制的注意事项:1.凡自由的,必有限制——每一项自由,必定伴随着一项或多项限制(无限的自由是放纵)2.属孩子的也属成人——成人首先需要遵守自己所制定的自由专限制,以作为儿童行为学习的榜样。
蒙台梭利是著名的儿童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
她关于自由和纪律关系的看法,对当今我国的幼儿教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自由的重要性蒙台梭利所谓的自由是指人从妨碍其身心和谐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的自由。
她认为,要开展合乎科学的教育,其基本原则必须是使儿童获得自由,这种自由将使儿童的天性得到自然表现。
怎样才能使儿童获得自由呢?蒙台梭利认为,应该通过研究隐藏在儿童内心的需要,尽可能地消除妨碍儿童所需要的“正常”发展的障碍。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自由应该包括智能和道德两个方面。
智能方面的自由是给儿童以活动的自由,使其智力得到发展;道德方面的自由则要防止儿童为满足自己活动的欲望而出现的对抗性,这种对抗性来自一种不明智的压制。
她认为,儿童不用心学习,对学习感到厌倦,那是由于教育方法对儿童心理的自然功能起了不可克服的障碍作用。
很多不正常的现象,如对克服障碍表现出畏缩以及懒散、依赖、顽皮、抗拒、对立等,往往是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对儿童干扰和压抑过多造成的。
因此,对儿童的教育,无论是身体方面的还是智力方面的,都必须以儿童的自由为前提。
二、自由和纪律的关系1.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尽管蒙台梭利强调自由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但她所说的自由不是随心所的。
自由不是喜欢怎样就怎样,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要服从真理。
她指出,自由并不意味着应该支持儿童毫无目的地、放任地。
无规则地活动。
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并不意味着使人得到了自由,只有做正确事才会得到自由。
要使自由有所约束,就要有纪律,光有自由没有纪律是不行的,因为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她说,如果孩子把脚放到桌子上,或者是用手推搡同伴,而未受到教师的干涉和纠正,只是不对的。
她认为,教师应该让儿童了解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的。
2.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1)“工作”—自由—纪律蒙台梭利所说的“工作”,是指儿童从事的各种活动。
蒙氏教育的原则
蒙特梭利教育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自由:孩子应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感兴趣的事情。
2.经验学习:孩子通过亲身体验,探索世界,从而建立对事物的理解。
3.自我教育:孩子应该主导自己的学习进程,并学会自我规划和自我
评估。
4.规律和秩序:为了创造安静和有序的学习环境,孩子需要遵循规则
和秩序。
5.社区教育:孩子应该通过与社区互动和合作,学会社交技能和共同
生活的价值。
6.教师的角色:教师应该是给予指导和支持的导师,而不是传授知识
的传统教师。
在蒙特梭利看来,幼儿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它的目的是两重性的:生理的和社会的。
从生理方面看来,是帮助个人的自然发展;从社会方面看来,是使个人为适应环境作好准备。
在幼儿的教育中,要注意两条原则:
1. 自由的原则
根据蒙特梭利的儿童观,幼儿的内在冲动是通过自由活动表现出来的,他能根据自己的特殊爱好选择物体进行活动。
“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将是学生的自由,允许个体的发展和儿童天性的自由表现。
”
幼儿有充分活动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为所欲为。
蒙特梭瑞认为,幼儿必须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性。
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自由活动是形成真正的纪律的重要方式,而真正的纪律也必须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
2. 工作的原则
蒙特梭利认为,使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活动就是“工作”。
如果儿童能全神贯注的工作,正说明这种工作能满足他内在的需要。
这个过程也就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实体化的过程。
这不仅使幼儿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而且也使得他获得了独立的能力。
总之,工作对于幼儿来说是极有帮助的,能有助于他的肌肉协调和控制,能使他发现自己的潜力,能有助于他培养独立性和意志力,能使他在生命力不断展现的神秘世界中练习自己并进一步完善自我。
蒙特梭利学校的课堂使一个“有准备的环境”。
所谓有准备的环境,就是一个符合儿童需要的真实环境,是一个提供儿童身心发展所需的活动练习的环境,是一个充满爱、营养、快乐和便利的环境,儿童惟有通过这样的环境才能达到工作能力,形成真正的“自我建构”。
摘自“蒙特梭利教育法”。
自由与纪律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
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
”因此,把握“自由”的内涵,是了解蒙氏教育法本质的前提。
(1)、关于自由。
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爱的活动。
生命力的自发性受到压抑的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原来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失去生命的本质。
这样教师就无法观察到孩子的实际情形。
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孩子,先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研究。
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
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
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
必须耐心地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
”事实上,放纵孩子绝对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2)、关于纪律。
蒙台梭利认为纪律是一种积极的状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
一个人如像哑巴那样的安静,像瘫痪的人那样的一动不动,不能算是有纪律的。
积极的纪律包括一种高尚的教育原则,它和由强制而产生的“不动”是完全不同的。
她说:纪律的培养不能靠宣传和说教,也不能靠指责错误,而是在自然的活动中发展起来。
重要的是使儿童在活动中理解纪律,由理解而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区别对和错。
因此,真正的自由也包括思考和理解能力。
一个有纪律的人应当是主动的,在需要遵守规则时能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靠屈服于别人。
在蒙台梭利早教之家的活动室内,允许儿童自由地活动、交谈、交换位置,甚至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移动桌椅。
在教室里的儿童有目的、自愿的活动,每个人忙于做自己的工作,安静地走来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并不会造成混乱。
因为他们懂得安静和有秩序是必要的,并且知道有些活动是被禁止的。
儿童在这种环境中逐渐成长,自然会
注意自己的行动。
长此下去,就会养成守纪律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