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尝试科学探究
- 格式:docx
- 大小:14.48 KB
- 文档页数:3
教案:1.4 尝试科学探究一、教学内容1. 了解科学探究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3. 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认识到科学探究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巧;2. 重点:如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并通过示例演示每个环节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与论证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作业:布置一道实际问题题目,要求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2. 每个环节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观察电流表的读数;2. 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观察电流表的读数。
请根据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答案: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的结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科学探究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独立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4 尝试科学探究学案 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4章节“尝试科学探究”。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
同时,本节课还会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探究“为什么物体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会加快”,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简要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 实例分析: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实例,如“斜面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例思考如何运用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6. 成果分享: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分享探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2. 科学探究的方法3. 科学探究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答案: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 请结合实例,说明如何运用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以“斜面实验”为例,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与斜面角度的关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1.4 尝试科学探究(导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4章节“尝试科学探究”。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1. 科学探究的意义和作用2.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评价与反思3. 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等4.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如何运用科学探究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科学探究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难点:如何运用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学具:导学案、笔记本、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2. 知识讲解:介绍科学探究的意义和作用,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是如何运用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
5. 实验操作: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意义和作用2.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a. 提出问题b. 猜想与假设c. 设计实验d. 收集证据e. 解释与结论f. 评价与反思3. 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一个实例,说明如何运用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描述运用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教案:1.4尝试科学探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1章的第4节“尝试科学探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 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分类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3. 科学探究的注意事项:合理选择探究方法,明确探究目的,注意安全,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方法,能运用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与论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为什么夏天太阳能热水器的温度比冬天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简要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方法,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物理实验,如“测定物体密度”,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 分析与论证: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论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6. 评估: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自我评估,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7. 交流与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科学探究基本环节:1. 提出问题2. 猜想与假设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 分析与论证6. 评估7. 交流与合作科学探究方法:1. 观察法2. 实验法3. 调查法4. 比较法5. 分类法6. 归纳法7. 演绎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2. 结合生活实际,选择一个物理现象,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探究。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课时讲解与练习1.4 尝试科学探究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知识点回顾】(1)在研究涉及到几个变量的物理问题时,常常采取只允许一个条件改变、其它条件不变的方法来进行探究.控制变量法常用于探究物理规律的实验教学中.例如:在研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确定对象是电流以后,引导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实验.先控制一个物理量--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控制另一个物理量---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最后综合这些关系得出结论.又如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2)探究性实验一般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命题方向】物理规律中经常出现有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实验结论的表述用控制变量法的这些都是中考命题的关键.例1:乒乓球的直径被加大后,提高了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玛丽认为直径增加了,乒乓球的弹性减弱了,吉姆认为乒乓球弹性是否减弱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能够证明玛丽的说法是否正确的是()A.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掷向竖直墙壁,比较反弹后落地的距离B.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抛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C.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D.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分析:(1)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2)要想比较两只乒乓球的弹性大小,必须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逐一分析每个选项的方案后,选择正确答案.解:A、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掷向竖直墙壁,不能控制球的初速度相同,无法根据反弹后落地距离比较弹性大小,故A错误;B、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抛向地面,没有控制球的抛出速度相等,不能根据落地后反弹的高度判断弹性大小,故B错误;C、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没有控制高度相等,故C错误;D、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控制了球的初始高度相同,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可以判断球的弹性大小,故D正确;故选D.点评:一个现象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作用时,一定采用控制变量法,一定要注意保证其它因素是相同的.例2: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导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分析:在科学实验中,当实验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时,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实验.在进行检测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实验中,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中衣服材质、衣服的颜色、衣服布料的层数等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探究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的影响时,必须控制其它变量不变.该实验中是通过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来体现防晒效果的,在分析实验数据时要注意变量和不变量.解:(1)根据题干中的检测方法可知,该实验是通过比较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2)比较实验1、2或3、4可知,衣服的材质和颜色不变,长波紫外线透过率随衣服布料层数的增加而降低,即防晒效果好;故可得结论: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3)分析实验1、3或2、4数据可知,防晒效果与衣服的材质有关,并且其他条件相同时,棉料的衣服比化纤防晒效果好;分析实验5、6可知,防晒效果与衣服的颜色有关,并且其他条件相同时,衣服的颜色越深防晒效果越好;根据以上分析,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故答案为:(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2)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3)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合理即可).点评:在物理学中研究一个量与多个变量的关系时,必须要使用控制变量法,这样才能保证所得出结论的可靠性.本题的解答中,首先要明确变量有哪些,再根据题目要求看哪个变化,哪个需控制,并逐一分析表中数据.因为数据与物理量较多,分析时应细心才好.【解题方法点拨】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接触比较多的一种探究方法,需要掌握.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解答,知道应该控制哪些因素不变,改变哪些因素;探究性实验是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同时要注意实验时的控制变量.巩固练习1.4 尝试科学探究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尝试科学探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四讲,主要内容是尝试科学探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及其重要性。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如何观察、提问和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提问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观察、提问和实验。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我将准备一支螺旋形簧,让学生进行观察后,提出问题和猜想。
3.2 展示课文让学生分组阅读课本中1.4节的内容,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3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第一步:观察——通过观察事物的外貌、性态、运动、变化等,获得基本信息,明确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步:提问——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进行初步的猜想。
•第三步:实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得到实验结果。
•第四步:分析与判断——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得出结论。
•第五步:总结与交流——总结实验结果,将结论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并与他人交流讨论。
3.4 进行探究实验在进行探究实验前,我会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并引导他们形成猜想。
然后,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5 分享实验结果和总结学生进行实验后,我会组织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并引导他们总结所得到的结论。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了如何观察、提问和进行实验。
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自然界的规律。
五、课后作业1.思考并提出一个关于生活中的问题,并进行简单的实验或观察,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2.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1.4 尝试科学探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
⑵练习熟练准确地测量长度、时间和组装简单器材,提高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⑶经历探究摆的奥秘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猜想与假设、简化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⑷通过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意识和愿望。
⑸能把摆的问题与生活中的钟表(摆钟)联系起来,逐步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2.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本节课可以通过故事或利用实物创设情景来引入。
如果条件许可,最好准备一个大摆钟(有些办公室陈列的那种),没有大的,原来家庭用的小一些的摆钟也可。
如果实在没有摆钟实物,最好查找有关图片或摄录摆钟(包括细部结构,尤其是摆杆、摆锤、调节螺母),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或者找大一些的挂图展示给学生。
总之,要想办法使学生感受和认识摆钟的摆以及摆动过程。
因为现在摆钟已经很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摆钟及其构造,为科学探究提供感性材料。
探究摆的奥秘●提出问题在学生认识摆钟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钟表工作的道理:利用摆的摆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指针转动,从而指示时间的变化。
摆动越快,齿轮转动就快,指针运动就快。
就是说,摆钟是靠钟摆摆动的快慢来计时的。
那么钟摆摆动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呢?●猜想与假设在提出钟摆摆动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后,为了引导学生猜想,可以采用演示实验建立情景。
教师可以自制几个快慢不同的摆,挂在一个大的支架上。
这些摆有的长、有的短、有的重、有的轻、有的摆幅大、有的摆幅小。
使它们摆动起来,让学生观察,比较其快慢。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提出猜想与假设。
小组讨论后,教师组织全体同学交流总结,在交流总结时,要引导学生说清猜想的依据和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知道猜想是一种科学方法,不是胡猜乱想,猜想要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是一种对问题的试探性解释。
1.4 尝试科学探究
学习目标
1. 经历科学探究,认识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性•
2. 归纳科学探究的几个重要环节,初步体验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
3. 能把钟摆问题与生活中的钟表联系起来,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一、情景引入
爱因斯担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从寻疑到解疑,你有没有尝试过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什么?让我们来学会科学探究,以小见大,直至发明创造……
二、教材研究
问题1 ――你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现象吗?尝试提出问题。
很多探究活动都是从生活当中的现象开始的,课本中小慧观察到张师傅的举动之后能够想到:影响摆的准确性的因素有什么?那么你在生活当中肯定会看到下列现象,你提出的问题又是什么呢?
①吃苹果时,有的甜些,有的不甜。
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
②晾晒衣服时,有时干得快,有时慢。
你提出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 ;
◎上体育课时,掷实心球,远近不同。
你提出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 ;
问题2――猜想与假设是胡猜乱想吗?
在科学探究,猜想不是胡猜乱想,它是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作出的一种试探性解释,要能够回答你的问题。
除了对小慧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合理的猜想外,任选探究1中的三个问题作一猜想: 。
问题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可以忽略吗?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做好实验的基础,是科学探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小慧看见张师傅将摆钟下面的螺母拧几下,摆钟走时就准了。
小慧和同学讨论后提出了下面几个问题:
①摆动的快慢可能跟摆球的轻重有关;
◎摆动的快慢可能跟偏角的大小有关;
(1)为了探究第一个问题,他们选择的器材和工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第二个问题,他们选择的器材和工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第三个问题,他们选择的器材和工具是:
;
你能选择探究2中,你所提出的猜想中的一个进行探究,写出所需器材和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4――怎样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操作中要注意观察。
把观察到的重要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填入记录表格。
要学会设计表格。
把你所测量的结果填入下表
表一控制悬线长
针对你自选的探究,能否设计一个记录表格?
问题5――如何进行分析与论证?
对于表格的分析,也要学会控制变量法,找到相同的,分析不同的。
然后就可以确定要研究的关系是否有关,成什么关系。
如:
下表是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记录表格
如我们发现实验次数1、2、3中接触面的干湿程度相同,而接触面积不同,但摩擦力大小相同,即可以得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而实验次数3、4、5中,接触面积相同,干温程度不同时,摩擦力
大小不同,即可以得到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干湿程度有关。
对于结论的得出,常见有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层:物理量A与物理量B有关;
第二层:变化趋势:物理量B越大,物理量A越小(或越大);
第三层:定量关系:物理量A与物理量B成某一数学定量关系。
如数学中的正比,或反比关系等。
利用你刚学习的方法分析一下你的实验记录,得到了什么结论?悬线长度相等时,摆球的摆动快慢与
摆球的轻重(材料) ______________ 。
摆球摆动一次的时间只跟悬线的______________ 有关;悬线越长,摆球的摆
动____________________ 。
问题6――什么是评估与交流?
分析完实验数据,得出初步结论,科学探究过程就完成了?不是,还要进行评估与交流:探究过程是否恰当?探究得到的结果是否合理?探究过程中否出现新的问题等,都需要再进行充分的考虑。
还要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探讨,与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尝试写总结报告。
三、达标训练
1、在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之路上,众多的科学巨人为后人留下最重要的财宝是()
A、运动的三大定律B物理定律、物理公式和实验设备
C经典物理学理论D知识宫殿、探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2、下列有关摆振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摆的快慢与摆锤有关 B 、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C、摆的快慢与摆动的角度有关D 、以上说法都不对
3、在进行探究摆的实验时:① 为探究“摆动的快慢与摆球的轻重关系”,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两
次线的长度和摆球起始偏离的角度都相同。
这样才能探究得出摆动的快慢是否与摆球的轻重的有关。
②为了探究“摆动的快慢与摆的长短的关系”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必须_________________ ,这样才能探究得出摆动的快慢是否与摆的长度有关。
③为了探究“摆动的快慢与偏角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在
实验过程中必须,这样
才能探究得出摆动的快慢是否与偏角的大小有关。
4、在小慧与同学分为三组进行探究实验时,三个小组很快测得了数据,并填写在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如下面三个表格所示。
第一组(同样线长、同样偏角、不同小球,偏角不大)
第二组
第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