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3节 摩擦力
- 格式:ppt
- 大小:4.15 MB
- 文档页数:15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第三节一、摩擦力的概念。
1. 定义。
-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例如,我们用橡皮擦去铅笔字时,橡皮擦与纸面之间就有滑动摩擦力。
- 当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但尚未发生相对运动时,也会受到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我们用力推桌子,但是桌子没有被推动,此时桌子受到静摩擦力。
2.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 物体间相互接触并且挤压。
如果两个物体没有接触,肯定不会产生摩擦力;而且仅仅接触还不够,还需要有挤压,这样物体之间才有压力。
- 接触面粗糙。
如果接触面是绝对光滑的,像理想中的冰面(假设没有任何摩擦),就不会产生摩擦力。
- 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相对运动如一个木块在木板上滑动;相对运动趋势如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
二、摩擦力的方向。
1.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 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例如,一个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向右滑动,那么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是向左的。
2. 静摩擦力的方向。
-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人走路时,脚相对地面有向后的运动趋势,所以地面给脚的静摩擦力方向是向前的,这个静摩擦力就是人前进的动力。
三、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 实验探究。
-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长方体木块、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如一块光滑木板和一块砂纸木板)、砝码等。
-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 探究压力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放在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1,此时F_1 = f(摩擦力)。
- 在木块上加砝码,增大压力,再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2。
会发现F_2>F_1,说明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 探究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光滑木板上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3。
教案:《摩擦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八章第三节,教材的章节为《摩擦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3. 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与物体间的摩擦系数成正比。
4. 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可以使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也可以使物体停止运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方向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方向和计算方法。
难点:摩擦力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摩擦力现象。
2.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3. 讲解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4. 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与物体间的摩擦系数成正比。
5. 讲解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可以使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也可以使物体停止运动。
6. 例题讲解:让学生举例说明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随堂练习:让学生 solve problems related to friction.8. 板书设计:摩擦力的概念、方向、计算方法和作用。
9. 作业设计:题目1: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是什么?答案: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题目2: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案: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与物体间的摩擦系数成正比。
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一、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摩擦力的分类:根据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3.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4. 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有关。
5.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分类和方向。
2. 让学生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有关。
3. 让学生学会用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影响因素。
2. 教学重点: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摩擦现象,如走路、写字等,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课件或板书,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分类、方向和大小的相关知识。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并分享讨论成果。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摩擦力的概念、分类、方向、大小和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列举三种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和三种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答案: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的第3节,主要涉及摩擦力的概念、分类、产生原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摩擦力的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称为摩擦力。
2. 摩擦力的分类: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3. 摩擦力的产生原因:由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使得接触面产生微观的不规则形状,从而在相对运动时产生摩擦力。
4.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使接触面相互粘附。
5.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使接触面相互滑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分类和产生原因。
2. 让学生学会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摩擦现象,如走路、写字等,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
2.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摩擦力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摩擦力的含义。
3. 讲解摩擦力的分类:通过实例讲解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区别,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分类。
4. 讲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结合课本内容,讲解由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使得接触面产生微观的不规则形状,从而在相对运动时产生摩擦力。
5. 讲解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使接触面相互粘附等方法增大摩擦力,以及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使接触面相互滑动等方法减小摩擦力。
6. 例题讲解: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滑板车如何刹车、如何设计防滑鞋等。
教案: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第3节摩擦力》一、教学内容本节教材主要介绍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和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在静止状态下,阻止物体开始运动的力;滑动摩擦力是物体在运动状态下,阻止物体运动的力。
3. 摩擦力的计算公式: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计算公式为F=μN,其中F为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N为正压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摩擦力的定义、分类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摩擦力的概念和分类。
2. 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木块、滑轮、绳子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骑行的过程中,摩擦力在我们身边的应用,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摩擦力的定义、分类和计算公式,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接触面粗糙程度下的摩擦力大小,让学生亲身体验摩擦力的作用。
4. 练习:给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摩擦力知识进行解释和计算。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的定义。
2. 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3. 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力的作用,求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答案:需要知道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水平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的重量,才能计算出摩擦力的大小。
2. 题目:一个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求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答案:需要知道斜面的角度、物体的重量和斜面的粗糙程度,才能计算出摩擦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