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沁的政治思想
- 格式:ppt
- 大小:207.00 KB
- 文档页数:17
这个人两百多年前就提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立法原则。
这个人出生于律师世家,24岁第一次走上法庭却因司法腐败和效率低下就结束了自己的律师生涯,并由此走上改革法律和改革社会之路。
这个人主张法治社会中的公民应拥有“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的态度。
这个人一生致力于一个功利主义原则指导下的法典化体系,曾自荐为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波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多个国家编撰法典并向“世界一切崇尚自由的国家”呼吁编撰法典。
这个人认为自己要为全人类的福利服务而终身未娶。
这个人恪守功利原理直至到弥留之际,他对守候在身边的那位朋友说:“我感到我快要死了,我们要注意的是必须减少病苦到最小限度。
不要让任何仆人到房间里来,要让所有的年轻人都走开。
他们看到这种情形是很难受的,他们在这里也无济于事。
我当然不能单独留在这里,你得留下来看着我,而且只要你一个人看着我,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痛苦尽可能减少到最小程度。
”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杰里米·边沁。
边沁是一个为人们提供观念的“思想者”,也是一个以理论直面现实的“改革者”。
他受到了时人和后辈学人很高的赞誉。
比如自由主义思想大师密尔就认为“边沁在理论和制度方面都是英国的创新之父”,认为他“必然要被列入人类思想大师、伟大导师和永恒的智慧渊源中”。
梅因也说:“自边沁以来,我不知道哪一项法律的改革不曾受到他的影响”。
确实是这样的,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其身后,无论是对思想,还是对于实践,边沁的贡献和所产生的影响都不应当被忘记。
长久以来,边沁已经成为西方学人们的智识渊源。
我国学人对边沁思想的引介,最早当推梁启超先生。
当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撰文《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介绍边沁的思想。
在文中,他认为边沁的“乐利主义”(功利主义)学说“首尾完具,盛水不漏”,并作了一个小传,介绍边沁的生平:“边沁,英人,1748年生于伦敦。
幼而颖悟,好谈玄理,心醉典籍。
5岁,家人戏呼为哲学儿,年14入牛津,崭然显头角。
关于边沁和功利主义边沁最重要的理论研究成就,就是建立了功利主义哲学体系。
在出版于1776年的《政府片论》中,边沁初步探讨功利主义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政府理论(颇为巧合的是,就在这一年,经济学家斯密出版了他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而历史学家吉本出版了他最重要的历史著作《罗马帝国衰亡史》);1789年,边沁出版了《道德和立法原理引论》,进一步探究了效用原理及幸福和痛苦的计算问题,构建起完善的功利主义理论体系。
1823年,边沁和哲学家、经济学家詹姆斯.穆勒一起创见了“威斯敏斯特评论”,着力宣扬功利主义哲学。
这份刊物后来主要由詹姆斯.穆勒的儿子约翰.斯图亚特.穆勒主编和执笔,在一定意义上,是这份刊物塑造了作为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的约翰.穆勒。
边沁的功利主义观念影响了詹姆斯.穆勒,而詹姆斯.穆勒又影响了作为著名经济学家的大卫.李嘉图,所以边沁可以自吹自擂,“我是詹姆斯穆勒精神上的父亲,而詹姆斯.穆勒是大卫.李嘉图精神上的父亲,所以,李嘉图是我精神上的孙子。
”边沁还有一项经济学研究成就,那就是1787年的《为高利贷辩解》。
这是一封写给亚当.斯密的长信,核心内容是对斯密提出的利率控制的思想进行批判。
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对利率加以限制,目的是防止逆向选择带来的风险以及保护借贷关系中处于弱势一方的利益。
边沁则从鼓励和保护创业投资的角度出发对限制高利贷利率的主张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利率控制将会扼杀创业投资,进而抑制任何形式投资事业。
斯密的观念有些保守,尤其是其保护弱者利益的观念,按照孟德斯鸠的解释,试图控制利率以保护弱者的实际后果反而是损害了弱者的利益。
边沁的观点显得有些激进,但可能比较务实;这种观念甚至有二十世纪的熊彼特企业家及创新思想的某些意味。
二,功利主义原理关于人的行为动机的界定,边沁之前最有影响的应该是约翰.洛克(1632—1704)的苦乐主义或者享乐主义。
享乐主义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追求幸福和避免痛苦,就是追求幸福的最大化。
边沁的功利主义法学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无论哪一种学说或是观念的产生都与所处社会环境无法分离,边沁的功利主义立法思想的产生也不例外。
由此可见,边沁所处的社会的经济政治环境对其功利主义思想的产生有着较大的影响,如果要深层次的探究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就必须对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经济政治文化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一、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工业革命的发生边沁全名杰里米·边沁,出生于1748年2月15日,卒于1832年6月6日。
边沁所在年代的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整个英国社会也产生了巨大改变。
工业革命的发生将完全手工的生产模式转变成为了高效率的机械化生产模式,也预示着机器大工业时代将要到来。
在工业革命发生的同时,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逐渐取代了腐朽封建的贵族阶级,占据了社会的主导地位。
资产阶级得到了政治上的控制权,在经济方面也形成了较大的优势。
为了巩固政治和经济上的霸主地位,维持社会的基本稳定,资本主义必须要通过取得思想上的控制以达到其目的。
为了争夺政治上的主导地位,新兴的工业阶级开始与封建地主阶级展开斗争,在斗争之中,而谁先取得人民的支持,谁的思想先占据人民的主观思想是极为重要的,意识到思想的重要性后,工业资产阶级开始找寻即可以支持其统治,又可以帮助其维护利益,还与其相契合的理论学说作为思想上的支撑。
显然,当时存在的以自然法学及天赋人权为基础的法学论工业资产阶级存在思想冲突,不足以满足其夺得思想上的控制权的需要。
此时,功利主义这一以人性本质出发的思想逐渐为工业资本主义所接受,并加以推崇。
二、君主立宪制的确定十七世纪的英国正处于阶级交替,思想多元化的时期,在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之后,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将腐化的封建主义制度扬弃。
君主立宪制是以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阶级建立起来的,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英国为世人所熟知的圈地运动开始了,社会中掌握生产资料的人们争分夺秒的占据自己的土地,这场圈地运动的井喷式进行对于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任何事件都具有两面性,人们大量占据土地的同时,也有大量的无产者出现在社会中。
边沁功利主义思想浅析唐代兴 中华民族的复兴,当然是经济建设、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复兴。
这些事业复兴的前提无疑是法治健全和完善。
然而,法治健全和完善的文化基础则是民族道德理想的复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现代社会的功利主义道德理想,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功利”内涵与“利益”概念的关联性在西方,功利主义思想源远流长,其渊源可追溯到晚期希腊哲学的伊壁鸠鲁派和斯多噶派。
到了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的爱尔维修发展了功利主义思想。
但这些对现实社会都没有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直到19世纪,英国的边沁和密尔全面阐释了功利主义及其道德理想,并渗透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方面,构成了19世纪以来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立法和政治改革的道德依据;更为重要的是,自19世纪后期以来,功利主义构成了现代西方社会的一种生活观,一种社会的整体价值取向,一种社会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
所以,人们通常谈论功利主义,都是指19世纪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思想,并把边沁称之为功利主义学说的创始人。
边沁①和他的的功利主义思想,在我国一直是批判的对象。
这是因为长期以来,一谈西方便紧张,一说功利主义就视为洪水猛兽。
在我们的习惯性思维里,认为功利就是个人的世俗利益,它往往与自私自利联系在一起。
其实,这是对西方现代社会功利主义思想的误解,也是对边沁功利主义思想的误解。
要客观理解西方现代社会的功利主义生活观,得先客观理解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思想家们的思想;而要客观理解功利主义思想家们的思想,就得先理解边沁对“功利”概念的内涵界定。
什么叫“功利”?边沁认为,能够给利益攸关的当事人带来快乐(或幸福、利益、好处、善良)或防止痛苦(或危害、邪恶、不幸福等)的事物特性叫做功利。
简言之,所谓功利就是追求快乐,避免痛苦。
功利主义的“功利”,至少包含了以下内容:第一、功利就是避苦求乐。
强调和宣扬功利,就是唤醒人们对本性的意识回归与强化。
不管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也不管我们身处什么地位、环境,担当什么样的社会角色,都会避免痛苦,追求快乐。
边沁的享乐主义哲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边沁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被认为是享乐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他的著作中,边沁提出了一种与传统道德观念不同的伦理理论,即享乐主义。
享乐主义认为人类的行为应该以寻求快乐和避免痛苦为基础,因为这是人类最根本的动机。
边沁认为,快乐是一种最终目标,同时也是一种最终原则。
人们应该追求快乐,并将快乐作为行为的准则。
他认为,个人的快乐是最重要的,因此他反对社会的压迫和道德的束缚。
边沁认为,人们应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快乐,而不受限于传统的道德规范。
边沁的享乐主义哲学受到了很多争议,有人认为它是一种自私和狭隘的伦理观,但也有人认为这种理论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自由和幸福。
无论如何,边沁的享乐主义哲学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对后来的哲学和伦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边沁的享乐主义哲学是一种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挑战,他认为快乐是人类生活的最终目的,人们应该追求自己的快乐而不受传统道德规范的束缚。
尽管受到了争议,边沁的享乐主义哲学仍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现代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2000字】第二篇示例: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是享乐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思想主张追求最大幸福原则,即追求最大程度的快乐,最小程度的痛苦。
边沁认为幸福是唯一有价值的事物,道德行为的标准是行为的后果是否可以带来最大幸福。
他认为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幸福是理所当然的,也是最基本的动机。
享乐主义哲学起源于古希腊时期,被古希腊哲学家爱士柏德(Epicurus)首创,后来被边沁继承和发展。
边沁的享乐主义哲学强调个体的幸福和幸福的最大化,他认为人类的行为应该以追求幸福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痛苦。
边沁提出了一套量化幸福的方法——utilitarianism(功利主义),即通过计算行为的后果所带来的快乐和痛苦的总量来判断行为的道德性和合理性。
边沁的功利主义班级:13思政一班姓名:何静宜学号:2013644107 功利主义,又称功用主义或乐利主义,是一种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
在西方,功利主义思想由来已久,可追溯到古希腊的伊壁鸠鲁派和斯多噶派。
到了17 世纪,资产阶级储备力量准备和发动革命,作为理论武器,霍布斯和培根就已经提出了他们的伦理功利论,之后法国爱尔维修发展了这一理论,但是都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直到18 世纪末19 世纪初,英国的边沁和密尔才使之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说。
自19 世纪后期以来,功利主义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西方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生活观、道德准则,影响甚大。
所以,人们提及功利主义,都是指19 世纪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并称边沁为功利主义学说的创始人。
边沁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动机以及合理性依据都根源于快乐或痛苦的免除,亦即利益或幸福,它不仅是个人的利益与幸福,而且是整个社会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与幸福。
他的功利主义不仅是从行为的动机强调苦乐对人的行为的支配作用,同时也是在行为效果(后果)意义上强调苦乐的支配作用,这实际上就是把苦乐看成在本质上就是恶与善的代名词。
边沁的功利主义伦理学体系的形成有其自身的理论渊源。
在《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的开篇就如是阐述:“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位主公———快乐和痛苦的主宰之下。
只有它们才指示我们应当干什么,决定我们将要干什么。
是非标准,因果联系,具由其定夺。
凡我们所行、所言、所思,无不由其支配:我们所能做的力图挣脱被支配地位的每项努力,都只会昭示和肯定这一点。
一个人在口头上可以声称绝不再受其主宰,但实际上他将每时每刻对其俯首称臣。
”在这部著作中,很明显,已经说明他的功利主义原则是建立在苦乐原理的基础上的。
他认为,自然将人类置于快乐和痛苦这两个至上的主人的统治之下,只有快乐和痛苦才是人类行为唯一的是非标准。
在他看来,快乐的增加或痛苦的免除是人的本性,追求快乐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初始点与最终目的。
边沁联邦主义与自由主义宪法简介边沁(Frederic Bastiat)是19世纪法国的一位经济学家和自由主义思想家,他提出了联邦主义和自由主义宪法的理念。
他认为这两个概念是确保个人自由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边沁对联邦主义和自由主义宪法的看法,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联邦主义联邦主义是一种政治组织形式,它通过将权力分散到各个子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来实现政府功能的分工合作。
边沁认为,联邦主义有助于避免权力集中在一个中央政府手中,从而防止滥用权力,保护个人自由。
他认为,联邦主义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宪法来实现。
自由主义宪法自由主义宪法是以个人权利和自由为核心的宪法。
边沁认为,宪法应设立界限,保护个人自由的同时也保护了社会秩序。
他认为,政府的职责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并通过法律来确保这些权利的实现。
根据边沁的理念,自由主义宪法应当确保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财产权:宪法应确保个人的财产权不受侵犯。
个人有权享有自己劳动的成果,并有自由支配自己的财产。
2.合同权:宪法应保护合同权,确保合同得以执行。
个人享有与他人自由签订合同的权利,并得到合同的履行。
3.言论自由:宪法应保障个人的言论自由。
个人有权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而不受到政府的干涉和限制。
4.人身自由:宪法应保护个人的人身自由。
个人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有权获得公正的审判。
自由主义宪法的目标是为个人提供自由的发展空间,同时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联邦主义与自由主义宪法的意义联邦主义和自由主义宪法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联邦主义可以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减少滥用和腐败。
通过将权力下放到各个政府层级,联邦主义可以实现政府职能的合理分工,从而提高政府效能。
其次,自由主义宪法保护个人权利和自由。
在一个个人自由得到保护的社会中,人们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进程。
第三,联邦主义和自由主义宪法可以促进公平和社会正义。
浅析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边沁的功利主义伦理在资产阶级刚刚取得政权,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时期里是风靡一时的。
英国18世纪到19世纪的立法文案中随处都可体现功利主义的影子。
而其所倡导的各项道德法则也大受新兴资产阶级的欢迎。
对以后英国伦理思想的发展也造成了广泛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着他的拥护者。
边沁认为,就像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一样,人类也有自己的规律,他认为,人类受制于苦和乐的统治,只有这两个主宰才能该我们指出应当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
他认为应该根据行为本身引起的苦与乐的大小程度来衡量该行为的善与恶。
从人性出发,凡是能够减轻痛苦增加快乐的在道德上就是善良,在政治上就是优越,在法律上就是权利。
所谓功利就是追求快乐,避免痛苦。
功利主义的“功利”,至少包含了以下内容:1.功利就是避苦求乐。
强调和宣扬功利,就是唤醒人们对本性的意识回归与强化。
不管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也不管我们身处什么地位、环境,担当什么样的社会角色,都会避免痛苦追求快乐。
即使那种刻意避乐求苦的行为,究其因也是为了避免更多的人生痛苦,追求更大的人生快乐和幸福。
避苦求乐作为人类的天性是边沁功利主义伦理的基本出发点。
在《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中,他开篇便点明:“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位主公—快乐和痛苦—的主宰之下。
只有它们才指示我们应当干什么,决定我们将要干什么。
是非标准,因果联系,俱由其定夺。
凡我们所行、所言、所思,无不由其支配:我们多能做的力图挣脱被支配地位的每项努力,都只会昭示和肯定这一点。
”边沁沿袭古代快乐主义的观点把快乐作为道德的本质和人行为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判断人类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
追求快乐是人的本性的自发流露,也是人自然、原始欲望的表现,这一潜在的意愿在各个方面支配着人的行为。
可以看到,边沁从自然主义、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肯定了人性,反对诸如宗教神学等对其的种种限制,试图通过制度上的变革和道德传统的突破来寻求更多的快乐,满足人的欲望。
2.功利主义讲的“功利”是“快乐”和“幸福”的代名词,也是“利益的代名词。
边沁功利主义浅析摘要边沁,出自牛津大学法学院培养出来的法学大家,作为功利主义法学的创始人,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功利主义的基本思想。
他的学说主要由功利原理、最大幸福原则和苦乐原则三大理论构成。
本文在追溯边沁功利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主要思想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边沁功利思想对法学、伦理学以及政治学的贡献。
同时本文也对边沁的三大理论中所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希望后人能带以辩证的眼光来正确对待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
关键词:边沁;功利主义;时代背景;贡献;局限前言功利主义,又称为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其主要哲学家包括:边沁、密尔等。
早在功利主义正式成为哲学理论之前,就有功利主义思想雏形的出现,功利主义真正成为一种哲学体系是在19世纪初期,最早是由边沁提出的,其思想直接来源于法国的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和意大利的刑法学家贝卡利亚。
1871年边沁创作的《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一书在伦敦出版,功利主义原则第一次得到了明确的表达,继边沁之后,其学生密尔又对功利主义进行了发展。
一、功利主义法学派的产生背景功利主义作为边沁最主要的思想,其渊源可以最早追溯到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1、在政治方面“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这一制度使得英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主义残余,君主的地位被保留,而新兴地主阶级却并没有在政治上取得真正的统治地位。
2、在法律方面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使得英国在法律上也基本没有大的变动,司法审判程序仍然繁多而杂乱以及诉讼程序也保持落后与僵化的模式。
3、在经济方面始于18世纪后半叶的英国工业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经济总量上升到了世界第一位,并有了“世界工厂”之称,彻底改变了英国的经济面貌。
也正是基于工业革命的影响,才使得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真正确立,但是同时也激化了英国各种社会矛盾。
此时,原有的自然法学作为一种革命的理论,已经不能解决资产阶级所面临的问题,由此功利法学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在资产阶级的呼吁下应运而生。
边沁政治思想浅析——读《政府片论》有感内容摘要:杰里米·边沁(1748~1832),英格兰的哲学家,不只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影响极大的改革家。
在卡尔·马克思提出他的实践概念之前,边沁就强调,理论和实践的区分是无意义的。
在边沁看来,“理论上是好的,实践上是坏的”这种陈词滥调讲不通。
说一个措施在理论上是好的,就意味着,当转化为实践后,它也是好的。
因此,边沁的思想的范围,从关于语言的性质和它与物理世界的关系的最深刻的见识,扩展至公共官员在其中工作的办公室的设计。
边沁的很多建议,在19世纪英国的政治、法律和宗教制度的改革中被采纳了。
他的思想在遥远的国度影响特别大,例如在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美国,尤其是在中南美洲,那里的政治家在边沁的著作中发现了自由主义改革的纲要: 在摆脱殖民统治后,这帮助了他们的现代化的努力。
关键词:边沁;功利主义;政府;主权边沁的理念对19世纪的公共行政改革影响巨大,他的著作仍然是当今学术辩论的核心,特别是在社会政策、法律实证主义和福利经济学领域。
他最被广为引证的著作是《政府片论》和《道德立法原理导论》。
在其著作中边沁明确的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在本文中我将主要论述边沁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政府片论》中所体现的几点政治思想。
一、作者边沁简介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1748年2月15日——1832年6月6日)是英国的法理学家、功利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改革者。
他是一个政治上的激进分子,亦是是英国法律改革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并以功利主义哲学的创立者、一位动物权利的宣扬者及自然权利的反对者而闻名于世。
他还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二、《政府片论》的主要内容边沁在《政府片论》中认为,布莱克斯通对法律的叙述,至多不过是说明...法律的现状,实际上是在阐述的伪装下为现状辩护。
而法理学的真正职能是对法律制度进行批判,目的在于求得改进。
这种批判的标准只能由功利原则提供,即只能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标准去判断是非。
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摘要边沁是功利主义的创始人,分析法学的先驱。
在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功利主义的思想,功利主义的原则,做了详细的介绍和阐述。
关键词边沁功利主义功利主义原则功利主义思想边沁(1748—1832)是功利主义的创始人,分析法学的先驱。
先后攻读于牛津皇家学院和林肯学院,毕业后一度从事律师职业,但当时他的兴趣却在法理学的研究和在英国法律制度的改革。
其主要的著作有《政府片论》《道德与立法原理》和《法律概要》等。
边沁认为,就像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一样,人类也有自己的规律,他认为,人类受制于苦和乐的统治,只有这两个主宰才能该我们指出应当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
这两个主宰是人的本性,因而人类的基本规律主要是“避苦求乐”即功利主义原则。
正是“避苦求乐”的人的本能支配着人的一切行为,成为人生的目的。
他认为应该根据行为本身引起的苦与乐的大小程度来衡量该行为的善与恶。
从人性出发,凡是能够减轻痛苦增加快乐的在道德上就是善良,在政治上就是优越,在法律上就是权利。
功利就是一种外物给当事者求福避祸的那种特性。
如果该当事人是个人,那么功利原理就是用来增进他的幸福的,如果该当事人是个社会,那么功利原理就是关注社会的幸福度的。
边沁认为,政府的职责就是通过避苦求乐来增进社会的幸福,大多数人的最大的幸福就是判断是非的标注。
如果组成社会的个人是幸福和美满的,那么整个国家就是幸福和昌盛的。
边沁功利主义思想深受快乐主义、哲学经验论、英国情感论和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影响,是西方哲学、伦理学传统的沿袭。
它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几乎都能在此前的伦理思想中找到渊源。
快乐主义学说的影响。
功利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
列举几个,比如:德谟克利特说:“快乐与不适构成了‘应该做或不应该做’的事的标准”,“快乐与不适决定了有利与有害之间的界限。
”在这里实际上已经提出了后来的功利主义的基本命题。
苏格拉底的思想中同样包含着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他认为,善不是别的,就是快乐;恶不是别的,就是痛苦。
简评边沁的功利主义原理现代人谈到功利主义,无不会想到杰里米.边沁。
杰里米.边沁,英国的法理学家、功利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改革者。
他是一个政治上的激进分子,亦是英国法律改革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并以功利主义哲学的创立者、一位动物权利的宣扬者及自然权利的反对者而闻名于世。
边沁的功力主义原理,显然不是一枝独秀,他自己也认为采用功利原理不是什么创新,在他之前,就有人对功利主义做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例如普利斯特里、贝卡利亚和爱尔维修,特别是休谟的功利主义。
休谟谈及功利是为了表明束缚人类行动的惯例和习俗如何由于适合人类目的而产生并得以维持,因而具有一种其遵循者可能浑然不知的合理性。
边沁的功利主义从休谟那儿获益了很多,却也是有很多的不同。
边沁本人喜欢将他的功利主义原理称为“最大幸福原理”,把它当作评判个人行为和社会立法的唯一的可接受的终极标准。
那么什么是“功利原理”呢?所谓“功利原理”,“是按照看来势必增大或减少利益有关者之幸福的倾向来赞成或非难任何一项行动的原理”,是如他后来所说“一般道德领域、特别是政治领域中评判是非的标准”。
首先,边沁的伦理价值判断是基于一种唯乐主义的功利原则及这种道德观点是否能立足于实践。
而他的功利原则就是:“善” 就是最大地增加了幸福的总量,并且引起了最少的痛楚;“恶”则反之。
而这种快乐和痛楚,边沁将他们同时定义为在肉体上和精神上的。
边沁认为,自然将人置于乐和苦两大主宰之下,由此决定我们应当做什么,将会做什么。
这种影响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是非准则,而另一方面则是人行为的因果关系链。
基于这种基础,他以功利原则的价值判断为基石,认为:快乐就是好的,痛苦就是坏的,因为人的行为都趋利避害。
所以任何正确的行动和政治方针都必须做到产生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并且将痛苦缩减到最少,甚至在必要情况下可以牺牲少部分人的利益。
这就是著名的“最大的幸福原则”。
边沁的功利主义原理的提出,有很多人持反对意见,甚至是在边沁去世后,很多讨论功利主义的文献对他阐述和辩护功利原理的几乎每一个论点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批判,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功利主义思想深深影响当时和以后英国及欧洲大陆上许多经济学家如J.B.萨伊、D.李嘉图、J.密尔、J.S.密尔、A.L.C.德斯蒂·德·特拉西、W.S.杰文斯、A.C.庇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