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和6节 代谢的多样性
- 格式:doc
- 大小:175.50 KB
- 文档页数:2
第1节食物与营养(一)食物与能量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七大类,其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2.同等质量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释放的能量:脂肪>蛋白质=糖类3.由于年龄、性别、体质和日常活动的激烈程度不同,人每天所需能量也不同,一般人处于婴幼儿期和青春期等快速生长期时,需要补充更多的能量(二)营养素的作用A.水1.功能:水不提供能量,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并且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2.来源:各种食物与饮水B.无机盐1.功能:不提供能量,却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缺锌会导致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食欲减弱;缺碘会引起人体甲状腺肿大,儿童智力低下2.来源:蔬菜、奶类、豆类、瘦肉等C.糖类1.功能: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2.来源:大米、小麦、马铃薯和玉米等D.蛋白质1.功能:细胞生长及组织修复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
蛋白质也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来源:肉类、禽蛋、鱼、虾、乳制品和大豆等E.脂肪1.功能:生物体内储藏能量的主要物质2.来源:植物油、动物油、核桃和花生等F.膳食纤维1.功能:不能被消化吸收,却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如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此外,膳食纤维还可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助于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来源:植物性食物G.维生素1.功能:不提供能量,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对保持人的身体健康作用极大2.来源:蔬菜、水果、动物肝脏等(三)平衡膳食1.健康的饮食要求食物种类尽量多谢,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合理,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即所谓的平衡膳食2.应用平衡膳食宝塔时,每人每天各类食物摄入量应根据个人的情况作适当调整,三餐食量分配要合理,一般以早、晚餐各30%,中餐占40%为宜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 消化系统的组成A.消化系统的组成B.牙1. 牙是口腔内取食的重要器官,可咬切和磨碎食物 牙的结构消化系统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肛门 (进行食物的消化吸收)消化腺分布于消化道外:唾液腺、肝脏、胰腺分布于消化道壁上:胃腺、胰腺分泌消化液, 参与食物的消化3.龋齿的形成:龋齿俗称蛀牙,是由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引起的C.小肠的结构特点1.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源,其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
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点第1节 食物与营养一、热量价1、定义: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营养物质:1、海葵:触手2、昆虫:口器蝶类――虹吸式 苍蝇――舐吸式 蜂类――嚼吸式 蚊类――刺吸式3、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用滤过方式获得食物。
4、其他:青蛙的舌、螳螂的捕捉足、猫的爪等四、牙 1、牙的组成:牙冠、牙颈、牙根2、牙的结构:牙釉质(牙齿最坚硬的部分,不可再生)、牙本质(可以再生)、牙髓3、牙的功能:a 、咀嚼 b 、发音和语言 c 、保持面部正常4、形态龋齿形成的原因:口腔中的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而引起的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消化系统的结构1、消化道的组成和功能:消化道: 口腔、 咽 、 食道 、 胃、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表面的皱壁和小肠绒毛大大地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大肠、 肛门2、消化腺的组成和功能胃腺——分泌胃液,其中的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肠腺——分泌肠液,其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将部分淀粉被消化成麦芽糖胰腺——分泌胰液,其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能起乳化作用 其中,消化道外的大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胰腺、肝脏(最大的消化腺)消化道内的小的消化腺有:胃腺 肠腺二、食物的消化1.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牙齿――切、撕、磨(咀嚼)物理性消化 胃――搅拌小肠――蠕动化学性消化 淀粉起始消化场所是口腔;蛋白质起始消化场所是胃;脂肪起始消化场所是小肠。
消化 a 、淀粉的消化:淀粉 ——→ 麦芽糖 ——→ 葡萄糖 酶 酶 b 、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 ——→ 氨基酸 酶 c 、脂肪的消化:脂肪 ——→ 脂肪 ——→ 甘油+脂肪酸 酶 胆汁 水—— 构成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第一节食物与摄食1、食物中的七大营养素: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
2、营养素的作用:①水:虽然不能提供能量,但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
②糖类:(包括淀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在大米、小麦、马铃薯等食物中较多,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③蛋白质:使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
蛋白质也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④脂肪:是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物质。
(贮能物质)○5无机盐:包括钙、铁、碘、钠和磷等。
它们不能提供能量,确实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如缺锌味蕾下降、缺碘会引起单纯甲状腺肿大等。
⑤食物纤维:由纤维素组成,是一类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物质,但能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的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减少肠道吸收脂肪,预防心血管疾病。
⑥维生素:维生素D能人体合成,其他须从食物中获得,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但对人体的健康关系极大。
3、动物的摄食:①昆虫的各种口器蝗虫的咀嚼式口器蝴蝶的虹吸式口器蜜蜂的嚼吸式口器蝇类的舔吸式口器蚊类的刺吸式口器4、人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牙人的乳牙 20颗,恒牙28或32颗。
牙不健康,就会加重胃肠等消化器官的负担,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所以,保护牙齿很重要。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消化系统:①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②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胆汁、胰液、肠液。
2、口腔:唾液腺——→淀粉: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壁)胃:胃液——→蛋白质:初步消化成:多肽肝脏:胆汁——→脂肪:脂肪酸和甘油胰脏:内:胰岛素:激素外:胰液:消化液分泌三种消化液(壁)小肠:肠液:分泌三种消化液: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1、酶:是一种生物蛋白质。
具有多样性、专一性、高效性。
第三节体内物质的运输1、血液循环系统:心脏、血管、血液组成。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梳理摘要:一、章节简介- 第六章:生命的多样性- 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的分类、进化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生物的分类1.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2.生物的五个大类a.原生生物界b.真菌界c.植物界d.动物界e.细菌界三、生物的进化1.生物进化的证据a.化石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c.胚胎学证据2.生物进化的理论a.自然选择b.适者生存c.遗传变异d.物种形成四、生态系统的多样性1.生态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类型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e.湿地生态系统f.城市生态系统正文: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生命的多样性”主要向我们揭示了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首先,本章介绍了生物的分类,这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包括形态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多个方面,通过对生物的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
生物被分为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和细菌界五大类,每一类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生存方式。
其次,本章阐述了生物的进化过程。
生物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生物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和胚胎学证据等。
通过研究这些证据,我们可以了解生物是如何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的发展过程。
生物进化的理论主要包括自然选择、适者生存、遗传变异和物种形成等,这些理论为我们揭示了生物进化的内在机制。
最后,本章介绍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我们生存的环境。
生态系统的类型繁多,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等。
每种生态系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它们共同维持着地球生态平衡,保障了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发展。
总之,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生命的多样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微⽣物产能代谢途径合集,很有⽤第⼆节微⽣物的产能代谢内容提⽰能量代谢中的主能与递能分⼦微⽣物的主要产能代谢途径与能量转换⽅式微⽣物中⾃葡萄糖形成丙酮酸的糖酵解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WD途径Stickland反应发酵与底物⽔平磷酸化呼吸产能代谢光合作⽤与光合磷酸化在微⽣物的物质代谢中,与分解代谢相伴随的蕴含在营养物质中的能量逐步释放与转化的变化被称为产能代谢。
可见产能代谢与分解代谢密不可分。
任何⽣物体的⽣命活动都必须有能量驱动,产能代谢是⽣命活动的能量保障。
微⽣物细胞内的产能与能量储存、转换和利⽤主要依赖于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上,物质加氧、脱氢、失去电⼦被定义为氧化,⽽反之则称为还原。
发⽣在⽣物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通常被称为⽣物氧化。
微⽣物的产能代谢即是细胞内化学物质经过⼀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逐步分解,同时释放能量的⽣物氧化过程。
营养物质分解代谢释放的能量,⼀部分通过合成ATP 等⾼能化合物⽽被捕获,另⼀部分能量以电⼦与质⼦的形式转移给⼀些递能分⼦如NAD 、NADP 、FMN 、FAD 等形成还原⼒NADH 、NADPH 、FMNH 和FADH ,参与⽣物合成中需要还原⼒的反应,还有⼀部分以热的⽅式释放。
另有⼀部分微⽣物能捕获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以提供⽣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种类繁多的微⽣物所能利⽤的能量有两类:⼀是蕴含在化学物质(营养物)中的化学能,⼆是光能。
微⽣物产能代谢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但可归纳为两类途径和三种⽅式,即发酵、呼吸(含有氧呼吸和⽆氧呼吸)两类通过营养物分解代谢产⽣和获得能量的途径,以及通过底物⽔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氧化磷酸化(oxidation phosphorylation) 也称电⼦转移磷酸化(electron transfer phosphorylation) 和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 三种化能与光能转换为⽣物通⽤能源物质(ATP )的转换⽅式。
第十三章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
它们是由进化而形成的,不仅直接为人类提供了食品、药物、纺织品、燃料、材料等,而且还通过参与物质循环来维持地球上生命所必需的生存环境。
因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微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其独特之处,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前几章已对微生物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作了阐述。
本章将阐明其物种的多样性,简要的介绍原核微生物(真细菌、古生菌)和真核微生物(真菌、粘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的多样性。
第一节真细菌的多样性一、真细菌系统发育总观对细菌的系统发育以往的概念是根据类群的表型特征(主要是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及少量的遗传特征)来判断它们的系统发育和进化途径。
而通过细菌16s rRNA的序列分析已经揭示出,不同细菌本身保守的16SrRNA寡核苷酸序列才是识别系统发育的标记。
据此,细菌的系统发育包括12个独特的类群(图13-1)。
图13-1 细菌的系统发育树类群1. 紫色光合细菌及其有关细菌:目前将类群1称为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um)。
是细菌中包括的属最多而且在生理特性上最具有多样性,由α、β、γ、δ、和ε5个亚门组成。
其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紫色细菌包括在α、β和γ3个亚门中,但一些有机化能营养的属,如:埃希氏菌属、假单胞菌属、醋单胞菌属和一些无机化能营养的属,如:硝化杆菌属、亚硝化单胞菌属、贝日阿托氏菌属等也包括在这3个亚门中。
δ和ε2个亚门只包括非光合作用的细菌。
尽管所有的肠道细菌、大多数的假单胞菌、自生和共生固氮细菌以及大多数化能无机营养细菌在形态、生理和生态分布的表型上与紫色细菌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在系统发育上却都与紫色细菌有关。
由紫色细菌谱系可以引申出各种各样在生理特性和生态分布上有差异的重要细菌。
16s rRNA 序列分析的结果指明,AAAUUGG序列用以鉴别α亚门的紫色细菌;CYUUACACAUG(Y表示任意一个嘧啶)是β亚门的序列特征;ACUAAAACUCAAAG序列存在于大多数δ亚门紫色细菌的16SrRNA中。
第1节食物与摄食1.在人类所食用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七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2.食物营养素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它们在人体中是通过_________释放能量的。
l克糖类物质在我们人体内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是________千焦;同等质量的蛋白质与糖类氧化所释放的热量_________,而同等质量的脂肪释放的热量要比蛋白质与糖类_________。
3.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 A.脂肪 B.蛋白质 C.糖类 D.维生素4.小刚的爷爷一到晚上,眼睛就看不清东西,这是因为体内缺少()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5.下列食品中,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的是()A.花生油B.大米C.肉类D.水果6.人体直接的供能物质是() A.脂肪 B.蛋白质 C.糖类 D.维生素7.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水 B.糖类 C.蛋白质 D.脂肪8.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 B.蛋白质参与人体各种形式的生理活动C.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很少 D.蛋白质在人体内氧化分解时,也可以提供能量9.能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骨筋发育的是()A维生素D B.维生素C C.维生素A D.维生素B10.下列各项符合科学饮食原则的是()A.喜欢的多吃,动物性食物多吃B.早餐少,中餐好,晚餐饱C.荤素搭配,粗细兼吃D.多吃蛋白质类,少吃淀粉类11.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列各小题所叙述的分别属于哪种营养素的功能?(填序号)(1)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2)促进胃肠的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3)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 (4)作为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物质()(5)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A水 B.无机盐 C.脂肪 D.蛋白质 E.糖类 F.维生素 G.粗纤维12. 2004年4月23日,《齐鲁晚报》刊出一则报道:一个不满4个月的患儿,由于出生后一直食用一种几乎不含蛋白质的劣质奶粉,出现了头大、嘴小、脸肿的症状。
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B.人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蛋白质C.组织细胞的更新离不开蛋白质D.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是主要的供能物质13.营养学家建议青少年要多喝牛奶多吃瘦肉,主要是因为()A牛奶和瘦肉中含有较多的脂肪,这是青少年正常生长所必需的B.牛奶和瘦肉中含有较多的无机盐,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无机盐C.牛奶和瘦肉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旺盛,需要较多蛋白质D.牛奶和瘦肉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这是青少年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14.根据下表回答:一些食物所含的热量(1)摄入该表中所列食物100克,获得能量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参加剧烈运动消耗大量的体能,要迅速补充能量,应选择____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1.动物和人一样,也需要从_________中获取生存所需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动物的食性各不相同,因此各种动物具有自己特有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2.昆虫取食的器官叫_________,位于头部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3.牙是人________和________的重要器官,也是人体中最________的部分。
牙从外形上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如果由于龋齿引起牙痛,则可能是由于________遭到破坏。
4.下列关于动物的捕食方式叙述错误的是()A.海葵用触手捕食B.青蛙用口腔内的倒生的舌头和牙齿捕食C.蚊子用刺吸式口器取食D.猫用可以伸缩的钩爪和发达的犬齿来捕食5.蚊子特有的口器是()A.虹吸式 B.刺吸式 C.舐吸式 D.咀嚼式6.用舐吸式口器摄食的是(). A蝴蝶 B.蝗虫 C.苍蝇 D.蜜蜂7.预防龋齿最重要的是要做到()A.禁食糖果和甜食B.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C.采用含氟的牙膏D.注意营养,增强体质8.下列关于牙齿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牙的分布和功能,人的牙可以分切牙和磨牙两种B.一个牙可以分牙冠、牙颈、牙本质三部分C.龋齿的形成过程是:食物残留在牙面上→牙釉质受破坏→牙本质受破坏→牙髓受破坏D.龋齿形成的原因是由于食物中的糖类太甜而引起的9.下列选项中,与动物的捕食无直接关系的是()A.鱼的口和腮孔交替开合B.青蛙有倒生的舌根C.猫有发达的犬牙D.海葵能附着在岩石上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龋齿是由于长在牙齿中的蛀虫啃食牙齿造成的B.缺碘的人会引起单纯性甲状腺肿大C.维生素在人体内需要量很少,它不属于人体的营养素D.对于人体的必需元素,摄入量越多越有利于人体健康11.根据下图牙的结构填空:(1)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⑥______。
(2)牙是人______和______的重要器官。
牙不健康的危害:加重胃、肠等______器官的负担,影响食物的______与______。
3)蛙牙也称______,是青少年中发生率很高的牙病,它是由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______,产生______物质而引起的,要预防蛙牙,须做到早晚要______,饭后要______。
第6节代谢的多样性1.营养方式有两种类型,自养:如绿色植物以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物质为原料,通过_________制造有机物,并贮存能量的营养方式。
异养:人和动物必须从外界摄取现成的_________,才能获得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的方式。
2.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_________的,如植物都能_________生长,叶的着生方式不重叠有利于_________等。
3.自然界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通常被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按营养方式具体又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前者是从_________的、_________的生物体中获得营养的生物。
后者是生活于另一种生物_________或_________并从其体内获得营养的生物。
4.微生物的无氧呼吸被称为_________。
5.下列生物中,营养方式属于自养的是()A.蘑菇B.大肠杆菌C.衣藻D.牛6.在营养丰富、水分充足、气温适宜、黑暗密闭的环境中,分别培养下列各种生物,过一段时间后它们中仍然生存的是()A.乳酸菌B.白菜C.蚯蚓D.蘑菇7.食品在平常环境中很快会腐败,而放在冰箱中就能保存较长的时间,主要原因是在冰箱这种环境中() A.没有细菌 B.细菌很少 C.细菌被冻死了 D.细菌繁殖很慢8.蘑菇的营养方式是() A.自养 B.腐生 C.寄生 D.寄生或腐生9.在夏季易找到蘑菇的地方是()A.小河中B.沙漠中C.树林的地表和腐朽的树干上D.海边沙滩上10.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和“白色食品”。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称为“绿色食品”;海洋提供的食品称为“蓝色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称为“白色食品”。
下列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A.食醋 B.海带 C.面粉 D.菜油11.异养型生物和自养型生物的主要不同点是()A.异养型生物都是腐生生物B.异养型生物都是动物C.异养型生物不能直接吸收无机物D.异养型生物不能利用元机物合成有机物12.制作泡菜时,必须将泡菜坛口封严,其作用是()A.为了保持菜坛内湿润,防止水分蒸发B.为了防止蔬菜中的营养物质散失掉C.为了营造缺氧或无氧的环境,以利于乳酸菌的生存D.为了保持菜坛内酸性环境,抑制微生物生长13.深海中没有阳光,因此,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营养的自养植物(如海带、紫菜等)不能在深海中生活。
葫芦藓没有发达的根系(只有起因着作用的假根),因此只能生活在阴温的环境中才能吸收足够的水分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__________。
14.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成__________,且释放出较多的_________,供生命活动需要。
在缺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成_________,且释放出_________,供生命活动需要。
15.呼吸作用的最重要意义在于()A.呼出二氧化碳B.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消耗氧D.分解有机物16.在蓝藻出现之前,地球的大气中并没有氧,现有证据还表明,那时海洋中有较丰富的有机物,而且有原始生命。
直至距今20亿-30亿年以前,蓝藻在地球上出现,地球的大气中才逐渐有了氧。
从生物进化角度来分析,蓝藻代谢类型可能是()A.自养需氧型B.自养厌氧型C.异养需氧型D.异养厌氧型17.腌肉和腊肉中的__________较多、__________较少,不利于细菌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些食品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腐败变质。
18.人体的消化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等,它们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滥服抗生素往往会破坏这些正常的菌群。
这些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可能是()A.异养厌氧型B.异养需氧型C.自养厌氧型D.自养需氧型19、下列属于真菌的生物是 ( )A.草履虫 B.蘑菇 C.紫菜 D.蚂蚁20、在营养丰富、水分充足、气温适宜、黑暗密闭的环境中,分别培养下列各种生物,经过一段时间后,它们仍然能生存的是()A. 乳酸菌B. 白菜C. 蚯蚓D. 蘑菇21、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A、B、C、D四只相同的玻璃瓶中都放入干酵母(内有活酵母菌),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后,A、B、C三只玻璃瓶塞紧瓶塞,D玻璃瓶开口,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装置是()A. 加入葡萄糖和水B. 加入葡萄糖C. 加入水D. 加入葡萄糖和水并不断搅拌22、下表列出的四种外界条件中,适宜于异养生物和自养生物生存的依次是(“+”表示这样的环境条件)()A. 甲、丙B. 乙、丁C. 甲、丁D. 乙、丙23、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的根本区别是()A. 是否含有叶绿体B. 是否能进行光合作用C. 动物还是植物D. 能否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24、下列生物中,与人的新陈代谢类型不同的是()A. 乳酸菌B. 根霉C. 变形虫D. 菟丝子25、在米和面粉中生活的“米虫”一生都不需饮水,也吃不到含水丰富的食物,可它们仍然正常生活,其主要原因是()A、“米虫”能从空气中吸水B、“米虫”消化淀粉时产生水C、“米虫”的生命活动不需要水D、“米虫”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水26、徒手登山运动员,当他在海拔4000米以上继续攀登时,尽管经过充足的休息后再爬,但越往上,越感到乏力,其主要原因是()A 组织细胞内氧气含量降低B 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多C 呼吸越来越急促D 山地更加陡峭27、制作泡菜时泡菜坛子必须密封,其原因是( )A.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 B.防止水分过度蒸发C.防止氧气进入坛内 D.防止坛内蔬菜萎蔫28、将家甲、乙两只活蝗虫如下处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乙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浸入水中,结果是()A.甲蝗虫死 B.乙蝗虫死 C.同时死 D.都不死29、下列叙述符合酵母菌特点的是()A.有叶绿体 B.不一定需要氧 C.寄生生活 D.不进行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