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代谢的多样性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简要说明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体的总称。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微生物的特点1.超小尺寸:微生物通常只有几微米至几百微米的体积大小。
2.多样性: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广泛分布于地球各个环境中。
3.高繁殖速度: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很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增殖。
4.掌握重要生物过程: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参与物质循环、解毒和降解等生物过程。
5.广泛适应性:微生物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能在各种极端环境中生存,如高温、高压、高盐和低温环境。
6.具有代谢多样性:微生物可以利用多种底物进行代谢,包括有机物、无机物,甚至是光能。
7.与人类关系密切:微生物可引起多种疾病,如感冒、肺炎等,同时也可以利用微生物进行食品发酵和制药等工业和农业应用。
以上是微生物的主要特点,它们的独特性使得微生物成为生命科学以及医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的重要意义微生物作为一类独特的生物体存在,并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对微生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还可以解决许多现实问题和促进人类的发展。
以下是微生物的一些重要特点及其意义:1.多样性:微生物种类繁多,对于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微生物资源。
2.生态功能: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参与物质循环、分解有机物、净化环境等。
深入研究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环境资源。
3.应用价值:微生物在食品、医药、环境、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利用微生物进行食品发酵和制药加工能够提高食品品质和药物疗效。
4.疾病控制:微生物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因此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和机制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5.生物工程:基于微生物特点的研究和应用,如基因工程技术和合成生物学,有望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重大挑战,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
【生物知识点】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共同特点微生物作为生物,具有与一切生物的共同点,即:①遗传信息都是由DNA链上的基因所携带,除少数特例外,其复制、表达与调控都遵循中心法则。
②微生物的初级代谢途径如蛋白质、核酸、多糖、脂肪酸等大分子物的合成途径基本相同。
③微生物的能量代谢都以ATP作为能量载体。
1、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多样性微生物的个体极其微小,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
测量和表示单位,细菌等须用mm作单位,病毒等必须用nm作单位。
杆形细菌的宽度只有0.5~2mm,长度也只有1~几个mm,每g细菌的个数可达1010个。
微生物本身就具有极为巨大的比表面积,如大肠杆菌比表面积可达30万。
这对于微生物与环境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极为有利。
2、微生物的代谢多样性而且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多样,既可以CO2为碳源进行自养型生长,也可以有机物为碳源进行异养型生长;既可以光能为能源,也可以化学能为能源。
既可在有O2条件下生长,又可在无O2条件下生长。
代谢的中间体和产物更是多种多样,有各种各样的酸、醇、氨基酸、蛋白质、脂类、糖类等等。
代谢速率也是任何其他生物所不能比拟的。
3、微生物的繁殖与变异多样性微生物的繁殖方式相对于动植物的繁殖也具有多样性。
细菌以二裂法为主,个别可由性接合的方式繁殖;放线菌可以菌丝和分生孢子繁殖;霉菌可由菌丝、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繁殖,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又各有不同的方式和形态;酵母菌可由出芽方式和形成子囊孢子方式繁殖。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微生物群落的遗传多样性与代谢多样性研究微生物是指范围广泛的单细胞生命形式,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古菌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土壤、水体、大气、植物和动物内外等环境中。
微生物群落则是由多种微生物所组成的群体,通常与特定环境相关,对环境具有明显的影响。
微生物群落的遗传多样性和代谢多样性是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重点。
本文将从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出发,介绍微生物群落的遗传多样性和代谢多样性及其在环境保护、药物开发、农业生产与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一、微生物群落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微生物群落中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包括不同物种之间和同一物种不同菌株之间的遗传差异。
传统的微生物学研究方法主要依靠培养技术,无法覆盖全部微生物群落,直接限制了微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近年来,基于分子生物学和计算生物学技术的研究方法开展,逐渐拓展了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范围。
1. 16S rRNA测序技术16S rRNA是细菌和古菌的核糖体RNA的组成部分,其序列在不同物种之间有一定的区别。
通过对16S rRNA序列进行测序,可以初步区分不同物种,进而研究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
由于16S rRNA测序技术无需繁琐的培养操作,可以直接从原生态样品中提取DNA,对微生物群落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因此已成为微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
2.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对微生物群落中的全部基因进行测序,包括非编码区和编码区。
全基因组测序可以更为准确地鉴定物种差异和菌株分类。
此外,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还可用于研究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揭示微生物群落的遗传多样性和代谢多样性。
3.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是针对整个微生物群落的基因组测序技术。
该技术可以对微生物群落中的所有基因进行测序,包括编码基因和非编码区域。
相比于其他技术,它可以对整个微生物群落中物种组成和基因功能进行全面、高通量、高精度的描述和分析,具有更高的解析度和广泛的生态学意义。
九年级科学备课组工作计划一、工作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有关教育理论和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在科学教学中,以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科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加强备课组建设,学习其他组的工作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聚集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努力使备课组在原有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工作要点1、备课组各成员将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学习有关课改精神,了解教研信息,更新教学观念,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指导日常的教学工作。
2、确保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且做好记录,在活动中对新课程标准进行再学习,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的正常有序进行。
发挥备课组对本学科的教学质量、教学过程的管理。
3、确保集体电子备课的正常开展。
集体电子备课活动做到“目的、进度、内容、重点、难点、基本例题、基本作业”的统一,课件和教案的统一配套,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
4、教师要加强相互听课、评课。
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相互切磋。
听课后认真评议,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的渗透等进行反思。
5、做足、做好科学实验,体现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动手实验的能力。
6、统一、完善科学作业,广泛吸取好题,批、评及时有针对性。
做好辅优补差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在科学教学质量上取得新的突破。
附:集体电子备课分工合作安排表XX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备课组集体电子备课分工合作安排表九年级科学学科成员内容主备人完成时间备注1.1物质的变化张帮立XX.8.271.2探索酸的性质张帮立XX.8.291.3探索碱的性质张帮立XX.8.311.4几种重要的盐张帮立XX.9.2实验:碱和盐的性质张帮立XX.9.31.5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李建东XX.9.51.6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李建东XX.9.10第一章复习王丰XX.9.112.1物质的分类和利用李建东XX.9.122.2物质的转化规律李建东XX.9.16实验:物质的鉴别李建东XX.9.182.3常见的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合成不要求)王丰XX.9.20第二章复习王丰XX.9.243.1能量的相互转化李伟文XX.9.283.2能量转化的量度李伟文XX.10.23.3认识简单机械李伟文XX.10.6实验:研究杠杆的平衡李伟文XX.10.83.4动能和势能李伟文XX.10.103.5物体的内能朱华XX.10.113.6电能的利用朱华XX.10.15实验:测定小灯泡的功率朱华XX.10.173.7电热器朱华XX.10.193.8核能的利用朱华XX.10.233.9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张志威XX.10.24第三章复习王丰XX.10.254.1食物与摄食张志威XX.10.28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张志威XX.11.14.3体内物质的运输张志威XX.11.54.4能量的获得郑俊达XX.11.6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郑俊达XX.11.104.6代谢的多样性郑俊达XX.11.14第四章复习郑俊达XX.11.18。
生物大分子多样性及其在功能与代谢中的作用生命体的生物大分子指的是由原子组成的具有生命功能的巨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大分子能够具体其特定的结构与功能,其中多样性是其能够发挥作用的重要性质之一。
一、生物大分子的多样性1. 蛋白质的多样性蛋白质是生命体中最广泛的大分子之一,其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结构与功能。
结构上,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单元序列组成,不同氨基酸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几千万种不同的蛋白质结构。
同时,蛋白质的结构特性也包括了其形态(如螺旋、折牌等)、折叠方式以及其三维结构等。
每种蛋白质的独特性使得其具有特定的生物功能,如酶、激素、抗体等。
2. 核酸的多样性核酸和其构成的核苷酸分子是生命体中另一个重要的大分子类别。
核酸包括DNA和RNA,它们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组成、序列和折叠。
组成方面,DNA和RNA分别由不同的核苷酸单元序列组成;序列方面,每种核酸的核苷酸配对顺序和数量不同,进而构成了不同的基因和调控元件等;折叠方面,核酸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折叠成不同的三维结构,从而实现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3. 多糖的多样性生命体的大分子类别中,还有一类是多糖,其多样性同样表现在化学组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等方面。
多糖由糖基分子线性或分支构成。
不同的糖基不仅决定了多糖的结构,还能够决定其在生命体内的分布、降解速率以及其在细胞膜上的生物学功能等。
二、生物大分子的功能与代谢作用1. 蛋白质在生命体中的生物学功能蛋白质具有非常广泛的功能,它们的功能涉及到许多生命体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
例如,蛋白质可以作为催化剂参与酶催化过程;它们可以作为激素、抗体、毒素或载体等参与信号传递、细胞间通信以及物质运输等生命体过程;同时,蛋白质在构成骨骼、肌肉、毛发等组织时也发挥重要作用。
2. 核酸在生命体中的生物学功能核酸在生命体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存储、复制、调控和传递生物信息。
例如,DNA是生命体中储存基因信息的主要分子,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第四章主要知识点§5.1、动物的食物与摄食呼吸和食品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不同点:呼吸作用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食物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能。
呼吸作用的意义:a.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为生物体合成其他物质,提供能量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8千焦/克糖类:16.8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二、食物中的营养及其作用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食物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常见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缺乏症。
小结: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的种类及数量都不相同,几乎没有一种食物同时含有7类营养素。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更要注意营养的搭配。
三、动物的摄食由于各种动物捕捉食物的手段各不相同,他们的食性也多种多样。
所以各种动物具有自己特有的捕食方式捕食器官:1、海葵:触手2、昆虫:口器昆虫取食的器官叫口器,位于头部的下方和前端,口气的形态结构也变化多端。
虹吸式口器:蝶类咀嚼式口器:蝗虫嚼吸式口器:蜜蜂舐吸式口器:苍蝇刺吸式口器:蚊子3、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用滤过方式获得食物。
细菌的多样性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具有极高的多样性。
它们以其微小的身躯丰富着地球的生物多样性,通过不同的形态、生活方式和遗传信息展现出惊人的多样性。
1. 基本概述细菌是原核生物中最简单的生物体,它们通常由单个的细胞构成。
细菌可以分为两类主要群体:球菌和杆菌。
球菌为圆形或球状,杆菌则呈现出细长的形态。
除了这两类主要群体外,还有其他形态多样的细菌,如螺旋菌、弯曲菌等。
2. 形态和结构多样性细菌的形态多种多样。
除了上述的球菌和杆菌外,还有螺旋状、迭杆菌、分枝杆菌等不同形态的细菌存在。
此外,细菌的胞壁也呈现出多样性。
一些细菌的细胞壁被称为革兰氏阳性菌,其细胞壁较厚且含有多肽聚糖,而另一些被称为革兰氏阴性菌,其细胞壁相对较薄且含有脂多糖。
3. 代谢多样性细菌的代谢方式非常多样。
根据细菌对氧气的需求,可以将其分为厌氧菌和需氧菌。
厌氧菌可以在无氧环境中进行能量代谢,而需氧菌则需要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细菌还可以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利用不同的有机物进行能量供应,如光合作用、化学合成等。
4. 遗传信息的多样性细菌的遗传信息以DNA分子的形式存在。
细菌的遗传物质可以以染色体形式存在于细胞核内,也可以以质粒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
染色体和质粒中的遗传信息决定了细菌的基因组和表型特征。
细菌通过基因组的重组和水平基因传输来增加其遗传多样性。
5. 细菌的生态多样性细菌的生态多样性体现在它们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上。
细菌可以栖息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如土壤、水体、空气中等。
由于其多样性的代谢方式,细菌可以利用不同的有机物为生。
此外,细菌还可以形成共生关系、拮抗作用和共生共生关系等,并且可以与其他微生物相互作用。
尽管细菌的多样性已经被广泛研究,但仍有大量未知的细菌待发现。
对细菌多样性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奥秘,还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利用细菌的资源,如开发新的抗生素、清洁技术等。
综上所述,细菌的多样性体现在其形态、结构、代谢方式、遗传信息和生态适应力等方面。
光合作用代谢多样性绿色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代谢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光合碳代谢途径的多样性上。
光合碳代谢途径主要包括:C3途径、C4途径和CAM途径(景天科酸代谢途径),以及兼有以上光合碳同化途径类型的植物,从而更全面地说明了植物光合作用的多样性。
C3途径的化学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羧化阶段、还原阶段和再生阶段。
(1)羧化阶段RuBP在Rubisco酶的催化下与CO2结合,产物很快水解为2分子的3-PGA。
(2)还原阶段3-PGA在3-磷酸甘油酸激酶(PGAK)催化下,形成1,3-二磷酸甘油酸(DPGA),然后在由甘油醛磷酸脱氢酶作用下被NADPH还原甘油醛-3-磷酸(GAP),这就是CO2的还原阶段。
当CO2被还原成GAP时,光合作用的贮能过程即告完成。
(3)再生阶段由GAP经过一系列转变重新形成RuBP的过程。
整个C3途径每同化一个CO2,要消耗3个ATP和2个NADPH,输出1个磷酸丙糖(GAP或DHAP)。
该途径共产6个磷酸丙糖,其中1个输出5个用于循环。
C4途径(Hatch-Slack途径)CO2的受体与C3途径的RuBP不同,而是叶肉细胞质中的PEP,在PEPC的催化下固定HCO3¯生成草酰乙酸(OAA),然后经过反应生成苹果酸或天冬氨酸被运到维管束鞘细胞(BSC),在BSC中脱羧变成丙酮酸后运回叶肉细胞,经过丙酮酸磷酸双激酶催化和ATP作用生成PEP是反应循环进行。
根据运入维管束鞘的C4二羧酸的种类以及参与羧酸反应的酶,C4途径有分为3大类。
一是NADP-苹果酸酶型(NADP-ME型),如玉米、甘蔗、高粱属此类;二是NAD-苹果酸酶型(NAD-ME型),如蟋蟀草、狗牙根、马齿苋等属于此类;三是PEP 羧激酶型(PCK型),如羊草、卫茅、鼠尾草等属于此类。
景天科酸代谢途径(CAM途径)景天科植物叶子有个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CO2,经过反应生成苹果酸储存与液泡。
硫化物氧化细菌的代谢多样性及其应用硫化物氧化细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的微生物,它们能够利用环境中存在的硫化物等化合物进行代谢反应,将其中的能量转化为自身所需的能量。
硫化物氧化细菌有着丰富的代谢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使得它们在不同环境下都有极高的生存能力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硫化物氧化细菌的代谢多样性及其应用。
硫化物代谢途径硫化物氧化细菌是一类能够将硫化物和其他含硫化合物作为能源的微生物。
它们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将这些化合物进行代谢和利用。
其中,最重要的代谢途径包括:氧化硫化氢、亚硫酸盐氧化和硝化。
氧化硫化氢是最常用的硫化物代谢途径之一。
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广泛存在于地下水、矿井和火山气体等环境中。
硫化物氧化细菌能够利用氧化硫化氢来产生ATP和NADPH,并将其用于细胞代谢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氧化酶会将硫化物中的硫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或者硫单质。
亚硫酸盐氧化是另一种重要的硫化物代谢途径。
亚硫酸盐是一种常见的含硫化合物,在海水、土壤和沉积物等环境中广泛存在。
亚硫酸盐氧化可分为硫酸盐氧化和硫酸还原。
硫酸盐氧化能够产生ATP、NADPH和NO3-离子,可作为氧化热能和电子产生的机制。
硫酸还原则是将硫酸物质还原为硫化物,通常是其中的硫酸盐。
硝化是硫化物氧化细菌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代谢途径。
通过硝化过程,硫化物氧化细菌能够将氨和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硝化过程能够产生大量的ATP和NADPH,并通过此过程优化能量的利用效率。
硝化过程通常是在氧化硫化氢和亚硫酸盐氧化之后进行的。
代谢多样性硫化物氧化细菌的代谢途径十分丰富多样。
除了硫化物代谢途径之外,它们还能够利用其他种类的化合物进行代谢反应。
例如,它们能够利用甲烷、甲硫醇和甲硫酸盐等化合物来生产能量,并将其应用于生物发酵、化学生产和生物降解等领域。
硫化物氧化细菌在不同的环境中都有不同的代谢特性和适应能力。
例如,在火山口和矿井等富含硫化物的环境中,它们能够运用其硫化物代谢能力进行生存和繁殖。
4.6、代谢的多样性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营养的方式
1、自养: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贮存能量的营养方式。
光能自养型: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绿色植物。
还有少数细菌(如红自养硫细菌.绿硫细菌),蓝藻(如鱼腥藻) 化能自养型:通过化能作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如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2、异养:是指人和动物等通过摄取现成食物来获得营养的方式。
讨论:
1.绿色植物有哪些适应自养生活的特征?
答:植物都能向光生长,叶的上表面颜色深、下表面颜色浅,叶镶嵌着生方式,不重叠,有利于充分接受阳光。
2.动物有哪些适应异养生活的特点?
答:老鹰具有敏锐的视力、锋利的喙和爪.虎豹有发达的犬齿、良好的奔跑能力.
草食动物有发达的门齿、长的肠.牛的反刍胃,多种多样的消化腺等.
3. 为什么海带不能生活在深海,葫芦藓必须生活在阴湿环境中?这与它们的营养方式有什么关系?
答:(1)海带是自养生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深海里光线太弱,无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2)葫芦藓是自养生物,没有发达的根系吸水(只有起固着作用的假根),只能靠周围潮湿环境中的水分进行光合作用。
4.生物为了获得营养物质,都会表现出适应环境的特征。
例如:仙人球的叶退化成针形,且具有发达的根系
3 .异养的营养方式主要包括捕食、寄生、腐生等几种形式。
①捕食:就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的方式。
②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并且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摄取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的营养方式。
以这种方式获得营养的生物称为寄生生物。
例如:蛔虫、流感病毒、破伤风杆菌等脚癣
大肠杆菌:活在人体大肠中并不会使人致病,在肠中对合成维生素K,维持肠道功能起重要作用
③腐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的遗体或其他有机物中吸收营养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的营养方式。
这样的生物称为腐生生物。
例如:木耳、蘑菇等真菌,
④共生: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共同生活在一起的营养方式。
例如:和豆科植物
真菌利用根的分泌物提供营养,而豆科植物的根则利用菌丝增加其吸收面积,真菌还为根系提供氮素和矿物质。
二、微生物的代谢
1、微生物――自然界的、、等通常被称为微生物。
问:你们知道这些微生物是如何获取营养的吗?
-----从人的皮肤到身体内的某些器官,如肠胃,以及周围的各种环境中都有微生物的存在。
2、微生物的代谢
――从已死亡的、腐烂的生物体中获得营养的生物。
异养生物
――生活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从其体内获得营养的生物。
问:你知道这两种营养方式有何不同吗?
------腐生的是从已死的、腐烂的生物体中获得营养的;而寄生的是从生物体内或体表获得营养的。
3、微生物又是怎样获得能量的?
①有氧呼吸(需氧微生物):食用菌等微生物在呼吸作用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氧气来氧
化分解体内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的能量.
糖类+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②无氧呼吸(厌氧微生物):乳酸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仍能够将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
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并释放少量能量,维持自身生命活动所需.
葡萄糖乳酸+能量(
a.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有氧的条件下,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即:糖类+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③兼性厌氧型生物
(发酵)酵母菌 b.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在无氧的条件下,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即:糖类二氧化碳+水+酒精+能量(少量)
4、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
5、葡萄酒的酿制过程是:葡萄果汁+白糖+酵母菌放入发酵罐,先通气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能量,从而大量繁殖;然后使发酵罐密闭,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获得葡萄酒。
总结:
1.新陈代谢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异养又包括腐生和寄生两类。
营养方式自养(自己制造有机物并贮存能量):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少数细菌等
异养(不能自己制造营养,要从外界摄取现成的食物):
摄取现成食物腐生
寄生
2.微生物的营养方式属于异养,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
包括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
酿酒利用了酵母菌的酒精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