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12课《唐诗五首》
- 格式:doc
- 大小:221.50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12唐诗五首基础知识巩固练1.将下面的诗句,用正楷抄写在田字格内。
(整洁、规范、美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孤烟直,長河落日圓。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A.东皋.(gāo)萧.关(xiāo)都.护(dū)黄鹤.楼(hè)B.萋.萋(qī)鹦.鹉(yīng)燕.然(yàn)啄.春泥(zhuó)C.贾.亭(jiǎ)徙.倚(xī)早莺.(yīng)没.马蹄(mò)D.采薇.(wēi)驱犊.(dú)荆.门(jīng)白沙堤.(tí)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A.东皋薄.暮望(接近)B.晴川.历历汉阳树(平野、平地)C.仍怜.故乡水(可怜)D.水面初.平云脚低(刚刚)4.默写。
(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2)(中考·重庆B卷)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3)(中考·黑龙江龙东)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4)(中考·内蒙古包头)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5)(中考·江苏南通)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课内语段重点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傍晚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悠闲(闲适)和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本联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唐诗五首》 《野望》同步练习一、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二、 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
地点:_____,时间:_____。
事情_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 .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 .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 .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四、赏析诗歌《野望》,回答下列问题。
1.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一、 1.(1)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部编人教版八(上)《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东皋.(gāo) 薄.暮(bó) 徙.倚(xǐ) 驱犊.(dú)B.采薇.(.wéi) 萋萋..(qī)鹦鹉(yīng) 征蓬.(péng)C.燕.然(yàn) 悠悠..(yōu 早莺.(yīng) 居延.(yán)D.都.户(dū) 荆.门(jīng) 仍怜.(lián) 落晖.(huī)2.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 山山唯落晖(2) 晴川历历汉阳树(3) 大漠孤烟直(4) 浅草才能没马蹄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东皋薄.暮望。
(2) 徙倚..欲何依。
(3) 芳草萋萋..鹦鹉洲。
(4) 日暮乡关..何处是。
(5) 单车欲问.边。
(6) 长河..落日圆。
(7) 来从.楚国游。
(8) 仍怜.故乡水。
(9) 水面初.平云却低。
(10)浅草才能没.马蹄。
4.理解诗歌,默写填空。
(1)《野望》中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2)《使至塞上》中“,”这两句既言事,又写景,夏在叙事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情感(3)《渡荆门送别》中含蓄地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4) 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抒发飘零之感、思乡之愁的诗句是:“,。
”(5)花和草都是常见之物,但在《钱塘湖春行》中被诗人刻画得十分精致和生动,不单纯是对景物作客观描迷,也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这两句诗句是:“,。
”【整体感知】5.分析《野望》这首诗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答:。
6.《钱塘湖春行》开篇两联是如何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的?答:。
【美段品读】(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续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7.“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
8.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答:。
9.“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答:。
12.唐诗五首A组理解性默写1.《钱塘湖春行》中写诗人对西湖之春的喜爱,而不愿离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能突出“野花飘香、芳草如茵”之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描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草软绵绵的。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段话可用《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革开放的初期,私营企业刚刚起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钱塘湖春行》中的句子回答)。
可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私营企业蓬勃发展,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新局面。
4.《钱塘湖春行》中诗人抓住莺、燕的争吵,忙碌的细节突出早春特点,将诗人发现春天来临的喜悦之情,自然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之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6.《使至塞上》中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8.《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
9.《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12课《唐诗五首》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周约有5万把共享雨伞现身杭州街头,它们分布在杭城的火车站、地铁站、商场、公共区域等地。
(将“、公共区域等地”改为“等公共区域”) B .坦桑尼亚信息服务部部长哈桑·阿巴西表示,来自中国的影视作品是坦桑尼亚民众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活。
(在句末加上“的重要途径”) C .为了孩子的前途和未来,逼得众多父母必须“押”着孩子去做很多事。
(删去“逼得”)D .选择散养的父母一定要实时检视自己的理论是否过期,教育方式要符合孩子的特点,等等。
(将“教育方式”改为“教育模式”) 二、字词书写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皋. 徙倚.. 驱犊. 采薇. 燕.然 荆.门 没.马蹄 贾.亭 沙堤. 三、情景默写 3.按要求填写句子。
(1)《野望》中描写秋色一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芳草鲜美,诗情永恒。
黄鹤楼上,崔颢高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登楼所见,真情感人。
(3)大诗人东坡居士曾经盛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以清晰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塞上风光图。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渡荆门送别》中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12课《唐诗五首》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B.一些甘肃省偏远的农村小学,连一个学生都没有了。
C.1月1日,甘肃经典舞剧《丝路花雨》首次在伦敦著名的萨德勒威尔斯剧院进行演出。
D.李老师一走进教室,同学们的目光就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二、字词书写2 . 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襄阳市“中华名胜微缩园景区”于今年国庆节当日在诸葛亮广场盛大开园,这是一篇穿越亘(______)古的鸿美巨献,一个砥(______)砺千年的激情梦想,一幅文化锦绣的醉人画卷。
三、情景默写3 . 古诗文默写。
(1)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雎》)(2)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__?(《式微》)(3)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
(《子衿》)(4)__________________,在水一方。
(《蒹葭》)(5)__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表现桃源里老人和小孩幸福愉快生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岁暮①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释)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卷班级姓名12.唐诗五首4.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2)诗中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6.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2)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
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
7.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月下飞天镜”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图。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8.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尤其是“”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
(2)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请从诗歌画线句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的词语加以说明。
9.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秋夜喜遇王处士①王绩北场芸藿②罢,东皋刈黍归。
《唐诗五首》同步习题一、过基础1.下列加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东皋(gāo)薄(báo)暮望,徙倚欲何依。
B.萧(xiāo)关逢候骑,都护在燕(yàn)然。
C.几处早莺(yīng)争暖树,谁家新燕啄(zhuō)春泥。
D.晴川(chuān)历历汉阳树,芳草萋(qī)萋鹦鹉洲。
答案:D解析:A项,“薄”应读“bó”。
B项,“燕”应读“yān”。
C项,“啄”应读“zhuó”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东皋薄暮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芳草萋萋鹦鹉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征蓬出汉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来从楚国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仍怜故乡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水面初平云脚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接近(2)草木茂盛的样子(3)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4)往(5)喜爱(6)刚刚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B.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C.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答案:B解析:B项正确的朗读节奏为: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填空。
(1)《野望》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
“野望”的意思是_______。
(2)《黄鹤楼》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
黄鹤楼和_______、_______合称“江南三大名楼”。
(3)《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字_______,有“诗佛”之称,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_______合称“王孟”。
(4)《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_______,被后人誉为“_______”,与_______合称“李杜”。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卷一.诗歌阅读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
地点:________,时间:________。
事情____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6)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8)“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9)“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11)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历历:②乡关:(2)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12课《唐诗五首》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更加密切,文明用语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人们增进理解和交流,甚至对于个人事业成功也有着重要影响。
B.这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峡谷,我们就这样不急不缓地在河谷中漂流着,同时也欣赏着两边的美景,经历了大约历时3个小时的漂流,我们终于到达了终点。
C.三个厂的领导聚集在一起对这一突如其来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最后决定暂缓召开新产品的新闻发布会。
D.轻轻拂去岁月的尘埃,翻阅书籍中尘封的故事,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土地史就是人类的进化史、文明史,土地的命运就是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
二、字词书写
2 .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被甲
彀弓弩
天子之诏
按辔
持兵揖
介胄
曩者
棘门军
邪
三、情景默写
3 . 诗词名句默写。
(1)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涵容天宇,水天相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4 .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请解释“排云”或“昏鸦”的意思。
(2)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5 .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从这两首诗中找出两组共有的景物。
(2)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什么感情?这种感情中又有什么细微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 . 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7 .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
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重,晓驾炭车辗冰。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这首诗是白居易因“宫市”低价强购货物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用“两鬓苍苍”突出人物的老迈,用“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复杂的工序。
C.加横线的句子采用设问的修辞,一问一答,通过叙写卖炭翁愿望的卑微,巧妙地表现出其生活的贫困。
D.“惜不得”富有表现力,生动地描绘出老人炭被夺走,尽管可惜却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
(2)展开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波浪线句子呈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 . 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10 . 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鉴赏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草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1 . 该诗的第二句中。
“惊”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1分)
12 . 诗的后两句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结合诗歌内容,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3分)
五、语言表达
13 . 请仿照下面画波浪线句子的内容和结构仿写两个句子。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读,我;
读,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二、字词书写
1、
三、情景默写
1、
四、诗歌鉴赏
1、
2、
3、
4、
5、
6、
五、语言表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