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_硫酸工业_环境保护
- 格式:doc
- 大小:727.50 KB
- 文档页数:17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硫酸工业(1)环境保护与原料的综合利用.化工生产必须保护环境,严格治理“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并尽可能把“三废”变为有用的副产品,实现原料的综合利用.①尾气吸收.尾气中含有的SO2气体可用氨水吸收:SO2 + 2NH3 + H2O = (NH4)2SO3(NH4)2SO3 + H2SO4 = (NH4)2SO4 + SO2↑ + H2O经反应得到的SO2气体可再进入硫酸厂循环利用,(NH4)2SO4可作肥料.②污水处理.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里含有的H2SO4等杂质,可用石灰乳中和处理:Ca(OH)2 + H2SO4 = CaSO4 + H2O③废渣的利用.黄铁矿矿渣可作为制造水泥原料或用于制砖;含铁品位高的矿渣,经处理后可炼铁.(2)能量的充分利用.硫酸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可充分利用这些反应放出的热能(称之为“废热”)来降低生产成本.例如,在沸腾炉旁设置“废热”锅炉,产生蒸汽来发电;在接触室中设热交换装置,利用SO2氧化为SO3时放出的热量来预热即将参加反应的SO2和O2使其达到适宜的反应温度.因此,在生产中充分利用“废热”,不仅不需要由外界向硫酸厂供给能量,而且还可以由硫酸厂向外界输出大量的能量.(3)生产规模和厂址选择.一般来说,现代化工生产要求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化工厂厂址的选择,涉及原料、水源、能源、土地供应、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应对这些因素综合考虑,权衡利弊,才能作出合理的选择.由于硫酸是腐蚀性液体,不便贮存和运输,因此要求把硫酸厂建在靠近硫酸消费中心的地区.工厂规模的大小,主要由硫酸用量的多少来决定.硫酸厂选址应避开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和环境保护要求高的地区.高中化学知识点——硫酸工业第 1 页共 1 页。
2024年硫酸市场需求分析1. 引言硫酸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化学品,它在冶金、石化、制药、农业等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硫酸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
2. 硫酸的应用领域硫酸在许多行业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 - 冶金:硫酸用于金属提取、矿石浸泡和矿石磨浆等冶金过程。
- 石化:硫酸是合成化学品的重要原料,用于制造肥料、染料、颜料、塑料等产品。
- 制药:硫酸在制药工业中用于制造药物原料、药物中间体等。
- 农业:硫酸作为一种肥料,在土壤改良和植物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
3. 2024年硫酸市场需求分析3.1 主要需求驱动因素硫酸市场的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其中的主要驱动因素:- 工业化进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冶金、石化、制药等行业对硫酸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 农业需求: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粮食需求的提高,农业领域对硫酸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 新兴市场需求增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不断增长,对硫酸的需求也在迅速扩大。
- 环境保护:硫酸在大气污染治理中被广泛应用,由此带来了硫酸市场需求的增长。
3.2 市场前景和趋势根据当前和未来的需求预测,硫酸市场的前景和趋势如下: - 市场规模扩大:由于上述需求驱动因素,硫酸市场的规模将继续扩大。
-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硫酸生产技术将不断优化和改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区域差异:硫酸市场在不同的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受地理、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 环保压力: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硫酸生产企业将面临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环境监管。
4. 总结硫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具有广泛应用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农业需求的增加,硫酸市场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然而,硫酸生产企业也要面对环保压力和技术创新的挑战。
因此,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以保持竞争优势。
(字数:369)。
硫酸使用环评批复根据当地环境保护法规要求,涉及化工生产中大规模硫酸生产及使用的企业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相关环保主管部门提交环评报告,经审核后批准。
在硫酸使用环评批复中,需要确保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保障员工和周边居民的健康安全。
一、背景和目的硫酸在工业生产和其他领域中广泛应用,然而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释放有害气体和废水,带来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进行硫酸使用环评批复的目的是评估企业生产和使用硫酸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及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以确保在硫酸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
二、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 环境影响评价应覆盖硫酸生产及使用全过程,并考虑生产厂区周边环境的综合影响。
2. 对硫酸生产排放的废气、废水及固体废物进行详细评估,了解其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影响。
3. 综合评估硫酸生产及使用可能产生的地方性和区域性环境影响,如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破坏等。
4. 对硫酸生产和使用可能带来的人体健康影响进行评估,特别是具体生产厂区周边和居民区域。
三、环境影响评价内容1. 描述硫酸生产及使用的基本情况和工艺流程,包括原料、能源消耗情况等。
2. 分析硫酸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3. 评估硫酸生产排放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的影响,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处理情况。
4. 评估硫酸生产及使用可能导致的生态破坏、环境噪音、能源消耗等影响因素。
5. 评估硫酸生产及使用对周边居民和员工健康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关保护措施。
四、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1.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由专业的环境评价机构进行编制,报告应包括详细的调研和评估数据,并提出合理的结论和建议。
2. 报告应明确描述硫酸生产及使用现状和规划,包括企业所在地的环境背景和敏感接受体等情况。
3. 报告应提出整改和改进措施,以减少硫酸生产及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风险和影响,降低环境污染。
高考化学考点解析、例题精讲与训练:硫酸工业环境保护复习重点1.接触法制硫酸的生产过程和化学原理。
2.保护环境难点聚焦一、接触法制硫酸的原理、过程及典型设备1.三种原料:硫铁矿(FeS2)、空气、水。
利用接触法制硫酸一般可以用硫黄、黄铁矿、石膏、有色金属冶炼厂的烟气(含一定量的SO2)等。
其中用硫黄作原料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少。
但我国硫黄资源较少,主要用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作生产硫酸的原料。
2.三步骤、三反应:(1) 4FeS2 +11O2=== 2Fe2O3+8SO2(高温)(2)2 SO2+ O2≒ 2 SO3(催化剂,加热),(3) SO3 + H2O === H2SO4 3.三设备:(1)沸腾炉(2)接触室(3)合成塔4.三原理:化学平衡原理、热交换原理、逆流原理。
(1)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物间接触面积,能提高反应速率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以充分提高原料利用率。
(2)热交换原理:在接触室中生成的热量经过热交换器,传递给进入接触室的需要预热的混合气体,为二氧化硫的接触氧化和三氧化硫的吸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3)逆流原理:液体由上向下流,气体由下向上升,两者在逆流过程中充分反应。
接触法制硫酸的原理、过程及典型设备接触法制硫酸示意图:5.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选择适宜条件二氧化硫接触氧化的反应是一个气体总体积缩小的、放热的反应。
(1)温度二氧化硫接触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可逆反应,根据化学平衡理论判断,温度较低对反应有利。
但是,温度较低时,反应速率低,考虑催化剂在400∽500℃活性最大,在实际生产中,选定400~500℃作为操作温度,这时反应速率和二氧化硫的转化率都比较理想。
(2)压强二氧化硫接触氧化是一个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根据化学平衡理论判断,加压对反应有利。
但是,在常压、400~500℃时,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已经很高,加压必须增加设备,增大投资和能量消耗,故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常压操作,并不加压。
环境保护部、保监会关于印发《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硫酸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方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9.13•【文号】环发[2011]106号•【施行日期】2011.09.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标准正文环境保护部、保监会关于印发《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硫酸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方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1]10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副省级城市环境保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各保监局:为有效运用市场机制防范环境风险,进一步健全环境污染风险管理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等文件精神,2007年12月,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并以易发生污染事故的化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等为对象,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
为规范硫酸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工作,推进硫酸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政策的实施,环境保护部会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硫酸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方法(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供你们在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中参考。
二○一一年九月十三日附件: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硫酸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方法(试行)目录1.适用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3.1硫铁矿制酸3.2硫磺制酸3.3冶炼烟气制酸3.4临界量3.5重大危险源4.硫酸生产的主要环境风险4.1硫酸生产涉及到的化学品4.2硫酸生产的主要环境风险5.硫酸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的构成5.1内因性指标5.2外因性指标6.内因性指标6.1生产因素6.2厂址环境敏感性7.外因性指标7.1环境风险管理7.2事故管理8.现场勘查9.环境风险等级划分9.1基本方法9.2应当停止硫酸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的情形附录一:硫酸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构成附录二:硫酸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内因性指标项目及指标分值附录三:硫酸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外因性指标项目及指标分值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下列企业的现有生产设施的环境风险等级划分:(1)以硫铁矿、硫磺、冶炼烟气等为原料生产硫酸的工业企业;(2)具有硫酸工业企业特征生产装置的企业。
硫酸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引言概述:硫酸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
然而,硫酸具有很高的腐蚀性和毒性,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了解硫酸的危害以及采取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一、硫酸的危害:1.1 腐蚀性:硫酸具有很高的腐蚀性,能够与多种物质发生剧烈的反应,导致损伤和破坏。
1.2 毒性:硫酸蒸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过量会引起呼吸道刺激、肺部损伤甚至中毒。
1.3 燃烧性:浓硫酸与有机物接触时,可能引发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可燃气体,导致火灾和爆炸。
二、硫酸的预防措施:2.1 安全操作:在使用硫酸时,必须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2.2 通风系统:在使用硫酸的场所,应建立良好的通风系统,及时排除有害气体,减少蒸气的积聚。
2.3 密封存储:硫酸应存放在密封的容器中,远离易燃物和可燃物,防止泄漏和引发火灾。
三、事故应急处理:3.1 眼部接触:如果硫酸溅入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然后就医检查。
3.2 皮肤接触:若皮肤接触到硫酸,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用中性洗涤剂清洗受影响的区域。
3.3 吸入硫酸蒸气:如果吸入硫酸蒸气,应立即将受害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并尽快就医。
四、环境保护:4.1 废液处理:处理硫酸废液时,应遵循相关环保法规,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2 废气处理:在硫酸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使用合适的废气处理设备,减少硫酸蒸气的排放。
4.3 安全培训:对从事硫酸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总结:硫酸具有很高的腐蚀性和毒性,对人体和环境都带来潜在的危害。
因此,在使用硫酸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采取预防措施,做好事故应急处理和环境保护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员的安全和环境的健康。
工业硫酸标准工业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纺织、医药、造纸、橡胶和环保等领域。
工业硫酸的质量标准对于保障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工业硫酸的标准要求及相关内容。
一、外观要求。
工业硫酸应为无色透明液体,不得有悬浮物和杂质,且不得有异味。
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杂质和污染物的混入,保持硫酸的纯度。
二、化学成分。
工业硫酸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硫酸和水。
其纯度要求高,硫酸含量应不低于规定标准,水含量也应符合相应的要求。
此外,还需要检测硫酸中的杂质成分,如铁、铜、锌等金属离子的含量,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三、物理性质。
工业硫酸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相对湿度、粘度等指标。
这些指标对于硫酸的使用和生产过程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在标准中进行详细规定,以确保产品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四、贮存和运输。
工业硫酸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阳光直射和高温,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和蒸发。
此外,还需要采取防止硫酸泄漏的措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五、包装和标识。
工业硫酸的包装应符合相关标准,采用防腐蚀、防渗漏的包装材料,并在包装上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质量标准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产品的追溯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六、环保要求。
工业硫酸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减少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要求。
同时,在产品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环保和安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七、质量控制。
工业硫酸的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控制、成品检验等环节,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还需要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工业硫酸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产品质量、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各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要求,加强质量管理和环保措施,推动工业硫酸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硫酸工业发展史
中国硫酸工业发展历史上的起步可以追溯到1898年,那时候,法
国法夫耶尔将硫酸生产技术引进中国,开办了国内第一家硫酸厂,标
志着中国硫酸工业正式起步。
但是,在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初期阶段,硫酸工业还只是小规
模的手工业生产。
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新政权确立了重工业
优先发展的方针,硫酸工业才得到了大力度的发展。
随着国内产业基础的不断加强,中国硫酸工业不仅得到了更多的
政府投资和支持,也吸引了更多高层次人才的投入。
产业规模开始快
速扩大,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硫酸工业开始走向多元化发展。
由于
世界范围内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硫酸工业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这时候,中国硫酸工业开始不断转型升级,加强了对环保生产工艺和
技术的研发,生产出了更为环保的硫酸产品。
到了21世纪,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中
国硫酸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得到了迅速提升。
尤其是国内一
些主要的硫酸企业在技术创新、生产管理等方面追求更高的标准,使得中国硫酸工业在全球范围内居于了领先地位。
总的来说,中国硫酸工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快速扩张再到向环保型转型升级的发展历程。
现在,中国的硫酸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硫酸的危害及防护措施硫酸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化学品,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刺激性,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硫酸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以确保人们对硫酸的安全使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1. 硫酸的危害硫酸具有以下危害特点:首先,它是一种强酸,与水反应产生大量热量,有可能造成烫伤。
其次,硫酸蒸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进入人体呼吸道后会引起严重的呼吸道刺激和损伤。
此外,硫酸还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够腐蚀人体的皮肤和眼睛,造成组织损伤和严重的化学灼伤。
不当使用或泄漏硫酸,还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对水体、土壤和植物等产生极大的危害。
2. 个人防护措施在接触硫酸的工作环境中,个人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来保护自身的安全:2.1 穿戴防护装备:在操作硫酸的过程中,应穿戴防护服、防酸眼镜、防酸面具和防酸手套等防护装备,全面覆盖身体,防止硫酸对皮肤和眼睛的直接接触。
2.2 加强个人卫生:在接触硫酸后,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患处。
如果眼睛受到硫酸溅入,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尽快就医。
2.3 做好通风措施: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减少硫酸蒸气对呼吸道的刺激和损伤。
3. 环境防护措施除了个人防护外,还应采取相应的环境防护措施来减少硫酸对环境的危害:3.1 防止泄漏:使用硫酸时,应确保容器的密封性和稳定性,避免泄漏。
如发生泄漏,应立即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清除泄漏物,并采取措施防止其进入下水道或地下水源。
3.2 合理储存:硫酸应储存在专用的储存容器中,容器要牢固、耐腐蚀性好,并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储存仓库中,远离热源和易燃物。
3.3 废弃物处理:废弃的硫酸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中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进一步的危害。
4. 安全操作规程在使用硫酸时,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加以遵守:4.1 建立应急预案:制定硫酸泄漏或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处置程序,以便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紧急情况。
硫酸安全处理与存储硫酸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物质,在工业、实验室和家庭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硫酸具有强酸性和腐蚀性,不正确地处理和存储硫酸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
本文将介绍硫酸的安全处理和存储方法,以确保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
一、安全处理1. 个人防护在处理硫酸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化学护眼镜、耐酸手套和防护服等。
这些装备可以保护皮肤和眼睛免受硫酸的腐蚀和溅溺。
2. 避免直接接触硫酸具有强酸性,避免直接接触对人体和环境都非常重要。
在处理硫酸时,应该保持坚实的容器和装备,以防止其泄漏和溅出。
3. 控制溶液浓度硫酸的浓度越高,其腐蚀性也越强。
在实验室或工业中使用硫酸时,应根据具体的需求稀释到合适的浓度。
充分了解硫酸的性质和特点,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浓度操作,可降低安全风险。
4. 安全地搬运和倒掉搬运和倒掉硫酸时要格外小心,避免泄漏和溅溺。
使用专用的容器进行搬运,并确保容器密封良好。
在倒掉硫酸时,要遵循当地的环保法规,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不可随意倾倒到排水管道或环境中。
二、安全存储1. 储存容器硫酸的储存容器应该选择耐酸性能良好的材质,如玻璃瓶或塑料瓶。
容器的选择要根据储存的硫酸浓度和数量来确定,并保证密封性好,以避免气体泄漏和容器破裂。
2. 标识在储存硫酸的容器上,必须明确标识其化学品名称、浓度、危险性等信息。
标签上的字体要清晰可见,以便于辨认和区分。
这样可以避免混淆和误用,提高安全性。
3. 存储区域硫酸应存放在专门的存储区域,远离易燃物和可燃物品。
存储区域应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并有防漏设施。
此外,对于大量储存的硫酸,还可以考虑将其分隔存放,以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4.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硫酸的储存容器和存储区域,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如果发现泄漏或损坏,应立即采取措施修复或更换容器。
此外,也要定期检查硫酸的质量,确保其没有变质或降解。
结论正确处理和存储硫酸对于确保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个人在处理硫酸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避免直接接触。
硫酸工业标准
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冶金、化肥、石油、
制药、纺织、橡胶等工业领域。
在硫酸工业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
标准是确保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关键。
首先,硫酸工业标准涉及生产工艺。
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应符
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原料的质量和生产过程的安全。
生产设备应
当符合标准要求,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和高效。
其次,硫酸产品的质量标准也是硫酸工业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硫酸产品的纯度、酸度、杂质含量等指标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确保
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另外,硫酸工业标准还涉及环保要求。
硫酸生产过程中会产生
大量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处理
和排放,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硫酸工业标准还包括安全生产标准。
硫酸生产过程中存
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加强安全生产
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总之,硫酸工业标准涉及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环保要求和安全生产等多个方面,对硫酸生产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加强管理,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国家环保部发布《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佚名
【期刊名称】《化肥设计》
【年(卷),期】2012(050)004
【摘要】国家环境保护部于2011年3月1日发布的《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132—2010)》已经正式实施。
该标准为首次发布,规定了硫酸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的水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相关规定,硫酸工业污染物具体排放控制要求以及执行期限的要点如下。
【总页数】3页(P57-5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11.16
【相关文献】
1.环保部发布《无机磷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收紧磷化污染排放 [J], ;
2.环保部解读新发布的《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484-2013) [J],
3.国家环保部发布《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公告 [J],
4.环保部召开《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审议会 [J],
5.环保部发布《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3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硫酸安全生产硫酸是一种常用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矿产冶炼、化学工业、环境保护等领域。
由于其具有强酸性和腐蚀性,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很大,因此在硫酸的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程,保证安全生产。
以下是硫酸安全生产的一些措施:1. 严格管理:确保硫酸生产和储存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相关的安全工作,制定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2. 酸洗作业:硫酸酸洗是硫酸的主要应用之一,但由于酸洗作业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必须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
首先,要保持酸洗槽的整洁,定期检查槽体和配件的完整性,严禁泄漏。
其次,在操作过程中必须穿戴防护设备,包括防酸衣、防酸手套、防酸眼镜等,防止直接接触硫酸。
3. 储存和运输:硫酸的储存和运输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储存时应将硫酸放置在专门的存储设施或专用容器中,容器必须具备耐腐蚀性能,禁止与易燃物、易爆物等储存在一起。
运输时要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和工具,确保硫酸不会泄漏或溢出,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4. 废物处理:硫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必须正确处理,严禁随意排放。
废酸要进行中和处理,通过中和剂中和成中性物质,再进行处理。
废酸处理过程要遵循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不会污染环境。
5. 紧急应急措施:公司应制定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针对硫酸泄漏、事故等紧急情况,制定应对措施和应急处置流程,确保能够及时处置和控制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环境损失。
总之,硫酸是一种具有危险性的化学品,对安全生产必须高度重视。
企业要加强安全管理,严格遵守相关规程和操作规程,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确保硫酸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硫酸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一、总则(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防治环境污染,保障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促进硫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为指导性文件,供各有关单位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参照采用;本技术政策提出了防治硫酸工业污染可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包括清洁生产、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研发新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三)本技术政策所称的硫酸工业是指以硫磺、硫铁矿(含硫精砂)、冶炼烟气、石膏、硫化氢等为原料生产硫酸产品的过程。
(四)硫酸工业宜采用规模化、集约化、清洁化的发展战略,提高产业集中度,合理控制总规模,提高硫资源自给率;对于硫磺制酸和硫铁矿制酸,倡导酸肥一体化布局。
(五)硫酸工业重点控制的污染物为:二氧化硫、硫酸雾、颗粒物、酸、氟化物、硫化物、砷及重金属(铅、镉、铬、汞等)。
污染物应稳定达标排放,并逐步减少排放总量。
(六)硫酸企业污染防治采用原料源头控污、全过程污染控制的清洁生产工艺,遵循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原则,推行“源头削减、过程控制、余热回收利用、废物资源化利用、防止二次污染”的技术路线。
二、清洁生产(七)鼓励从含二氧化硫的烟气中回收硫资源生产硫酸,优先利用有色金属冶炼烟气生产硫酸;鼓励采用低含砷量的高品位硫铁矿(硫精砂)作为硫铁矿制酸的原料。
(八)硫酸生产装置宜采用热能回收利用技术,鼓励低温位热能回收技术,提高行业整体余热回收利用率。
(九)硫铁矿制酸在原料运输、筛选、粉碎、干燥、矿渣运输等过程中,应采取密闭或其他防漏散措施,鼓励使用增湿输送的干法排渣及气流输送工艺装置或管式皮带输送工艺装置,减少粉尘排放。
(十)鼓励采用“两转两吸”硫酸生产工艺,鼓励采用高效催化剂。
(十一)硫铁矿制酸和冶炼烟气制酸应采用酸洗净化工艺。
(十二)酸性废水和冷却水应分别处理,提高水循环利用效率,水循环利用率不宜低于90%。
《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212月2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2-2010)修改单,修改单发布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相关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建设项目,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相关修改单的要求。
修改单发布之日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的相关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修改单的要求。
详情如下:《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2-2010)修改单一、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修改为“凡是不注年份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并增加以下内容:GB 15562.1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HJ 91.1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700 水质65 种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 748 水质铊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1 号)《关于印发排放口标志牌技术规格的通知》(环办〔2003〕95 号)二、在“表2 新建企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表3 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中,增加总铊排放限值要求(单位为mg/L):四、在“5.2 水污染物监测要求”中删除5.2.1 的要求,原 5.2.2修改为5.2.1,并增加以下内容:5.2.2 企业应按要求开展自行监测,对于总铊,自行监测频次至少为半年一次。
5.2.3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要求安装重点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障监测设备正常运行。
五、“表9 水污染物浓度测定方法标准”中的标准编号不再保留年号,并增加以下内容:六、增加“6 污水排放口规范化要求”,具体内容如下:6.1 污水排放口和采样点的设置应符合HJ 91.1 的规定。
6.2 应按照GB 15562.1 和《关于印发排放口标志牌技术规格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在污水排放口或采样点附近醒目处设置警告性污水排放口标志牌,并长久保留。
硫酸工业定义硫酸工业是指以硫酸为主要产品的工业化生产过程。
硫酸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2SO4,具有强酸性。
硫酸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电力工业、制药工业等领域,是许多产业的重要原料或中间体。
硫酸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中世纪,人们就开始使用硫酸来制造肥皂、染料和炼金术实验。
然而,真正的硫酸工业化生产始于18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硫酸的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
硫酸的生产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传统的接触法和浓缩法。
接触法是指将硫磺或硫矿石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再通过催化剂催化氧化反应得到三氧化硫,最终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浓缩法则是通过利用稀硫酸(通常为废硫酸)来浓缩,从而得到高浓度的硫酸。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生产方法,如电解法、氧化法等。
硫酸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化学工业中,硫酸是各种化肥、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的重要原料。
同时,硫酸也广泛应用于金属冶炼过程中的脱硫、除铁、除磷等工艺,以及电镀、电池等工业。
在电力工业中,硫酸被用于脱硫和脱硝技术,以减少燃煤发电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此外,硫酸还被用于制药工业中的各种化学反应和药品制造过程中。
然而,硫酸工业也带来了环境和健康问题。
硫酸具有强酸性,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有害气体和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硫酸的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需要进行处理和排放控制。
因此,硫酸工业需要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硫酸工业在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硫酸生产国之一,硫酸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硫酸工业经历了快速的扩张和技术进步,硫酸的品质和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总之,硫酸工业是以硫酸为主要产品的工业化生产过程。
硫酸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和健康问题。
因此,硫酸工业需要积极采取环境保护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20、硫酸工业环境保护复习重点1.接触法制硫酸的生产过程和化学原理。
2.保护环境难点聚焦一、接触法制硫酸的原理、过程及典型设备1.三种原料:硫铁矿(FeS2)、空气、水。
利用接触法制硫酸一般可以用硫黄、黄铁矿、石膏、有色金属冶炼厂的烟气(含一定量的SO2)等。
其中用硫黄作原料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少。
但我国硫黄资源较少,主要用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作生产硫酸的原料。
2.三步骤、三反应:(1) 4FeS2 +11O2=== 2Fe2O3+8SO2(高温)(2)2 SO2+ O2≒ 2 SO3(催化剂,加热),(3) SO3 + H2O === H2SO43.三设备:(1)沸腾炉(2)接触室(3)合成塔4.三原理:化学平衡原理、热交换原理、逆流原理。
(1)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物间接触面积,能提高反应速率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以充分提高原料利用率。
(2)热交换原理:在接触室中生成的热量经过热交换器,传递给进入接触室的需要预热的混合气体,为二氧化硫的接触氧化和三氧化硫的吸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3)逆流原理:液体由上向下流,气体由下向上升,两者在逆流过程中充分反应。
接触法制硫酸的原理、过程及典型设备接触法制硫酸示意图:5.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选择适宜条件二氧化硫接触氧化的反应是一个气体总体积缩小的、放热的反应。
(1)温度二氧化硫接触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可逆反应,根据化学平衡理论判断,温度较低对反应有利。
但是,温度较低时,反应速率低,考虑催化剂在400∽500℃活性最大,在实际生产中,选定400~500℃作为操作温度,这时反应速率和二氧化硫的转化率都比较理想。
(2)压强二氧化硫接触氧化是一个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根据化学平衡理论判断,加压对反应有利。
但是,在常压、400~500℃时,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已经很高,加压必须增加设备,增大投资和能量消耗,故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常压操作,并不加压。
(3)二氧化硫接触氧化的适宜条件常压、较高温度(400~500℃)和催化剂6.接触法制硫酸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依据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的原理,送进沸腾炉的矿石要粉碎成细小的矿粒,增大矿石跟空气的接触面积,使之充分燃烧。
(2)依据增大廉价易得的反应物的浓度,使较贵重的原料得以充分利用的原理,采用过量的空气使黄铁矿充分燃烧。
(3)通入接触室的混合气体必须预先净化,其原因是:炉气中含有二氧化硫、氧气、氮气、水蒸气以及砷、硒化合物、矿尘等。
砷、硒化合物和矿尘等会使催化剂中毒;水蒸气对生产和设备有不良影响。
因此,炉气必须通过除尘、洗涤、干燥等净化处理。
(4)在接触室里装有热交换器,其作用是在二氧化硫接触氧化时,用放出的热量来加热未反应的二氧化硫和空气,充分利用热能,节约燃料。
(5)不能用水吸收三氧化硫而用98.3%的浓硫酸,若用水或稀硫酸吸收,容易形成酸雾,且吸收速度慢。
二、有关计算1.物质纯度、转化率、产率的计算(1)物质纯度(%)=不纯物质中含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总质量×100%(2)原料利用率(%)=实际参加反应的原料量÷投入原料总量×100% (或转化率)(3)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4)化合物中某元素的损失率=该化合物的损失率2.多步反应计算(1)关系式法:先写出多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或质量)之比,列出关系式,即可一步计算。
(2)元素守衡法:找出主要原料和最终产物之间物质的量的对应关系。
找出此关系的简便方法,就是分析原料与产物之间所含关键元素原子个数关系,如:FeS2~2H2SO4,S~H2SO4。
若已知(欲求)FeS2含量,用前面的关系式,若已知(欲求)S的含量,用后一关系式,且二氧化硫转化率、三氧化硫吸收率均可折算成起始物FeS2(或S)进行计算。
1.环境保护与原料的综合利用(1)注意科学实验与实际生产的区别在科学实验中,为了探索某个重要的原理或实现某个重要的反应,可以不惜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而化工生产必须在遵循科学原理、实现某个反应的基础上,着重考虑综合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保护生态环境,为国民经济部门提供质优价廉的化工产品,以达到优质高效的目的。
(2)硫酸生产中的“三废”处理硫酸厂的尾气必须进行处理,因为烟道气里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如果不加利用而排空会严重污染空气。
1) 尾气吸收①用氨水吸收,再用H2SO4处理:SO2+2NH3+H2O=(NH4)2SO3(NH4)2SO3+H2SO4=(NH4)2SO4+SO2↑+H2O②用Na2SO3溶液吸收:Na2SO3+SO2+H2O=2NaHSO3③用NaOH溶液吸收,再用熟石灰和O2处理;(此方法反应复杂,还可能发生其他反应)SO2+ NaOH = NaHSO3NaOH +NaHSO3= Na2SO3+ H2ONa2SO3+Ca(OH)2= CaSO3↓+ 2NaOH 2 CaSO3 + O2= 2CaSO42)污水处理硫酸厂废水中含硫酸,排放入江河会造成水体污染。
通常用消石灰处理:Ca(OH)2+ H2SO4=CaSO4+2H2O。
生成的硫酸钙可制建材用的石膏板。
3)废热利用硫酸工业三个生产阶段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应当充分利用放出的热量,减少能耗。
第一阶段黄铁矿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通常在沸腾炉处设废热锅炉,产生的过热蒸汽可用于发电,产生的电能再供应硫酸生产使用(如矿石粉碎、运输,气流、液流等动力用电)。
第二阶段二氧化硫氧化放热可用于预热原料气,生产设备叫热交换器,原料气又将三氧化硫降温,再送入吸收塔。
4)废渣的利用黄铁矿的矿渣的主要成分是Fe2O3和SiO2,可作为制造水泥的原料或用于制砖。
含铁量高的矿渣可以炼铁。
工业上在治理“三废”的过程中,遵循变“废”为宝的原则,充分利用资源,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2.能量的充分利用许多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
化工生产中应充分利用反应热,这对于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硫酸厂生产中的反应热得到充分利用后,不仅不需要由外界向硫酸厂供应能量,而且还可以由硫酸厂向外界输出大量能源。
在硫酸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热交换器就是利用了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来加热二氧化硫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以节约能源。
3.生产规模与厂址选择(1)化工厂选址的因素一般来说,现代化工生产要求有较大的生产规模。
化工厂厂址选择是很复杂的问题,涉及原料、水源、能源、土地供应、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和市场需求等诸多因素,应对这些因素综合考虑,权衡利弊,才能作出合理的选择。
化工厂厂址选择一般应考虑下列因素:①是否有市场需求;②是否接近原料供应地;③土地供应是否充足;④水源是否充足;⑤能源是否充足且廉价;⑥交通运输是否方便;⑦能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
上述这些因素必须在遵循科学原则的基础上,着重考虑综合经济效益,即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保护生态环境。
(2)硫酸厂选址的因素由于硫酸是腐蚀性液体,不便贮存和运输,因此要求把硫酸厂建在靠近硫酸消费中心的地区,工厂规模的大小,主要由硫酸用量的多少决定;硫酸厂厂址应远离水源和河流的上游,以免工厂的污水污染水源;也不要设置在城镇和居民区盛行风向的上风地带,以免工厂排放的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污染城镇的水源和大气等。
二.环境保护一、酸雨(1)酸雨的定义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燃烧高硫煤排放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后,造成局部地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富集,在水凝结过程中,溶解于水形成亚硫酸,然后经某些污染物的催化作用及氧化剂的的氧化作用生成硫酸,随雨水降下形成酸雨.酸雨的pH值一般少于5.6.(2)酸雨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二氧化硫大得多,可以侵入肺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等疾病而使人致死.引起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破坏土壤、植被、森林.腐蚀金属、油漆、皮革、纺织品及建筑材料.渗入地下,使水中铝、铜、锌、镉的含量比中性地下水中高很多倍.(3)酸雨的治理二氧化硫污染大气的罪魁——煤,平均含硫量约为2.5%-3%。
为治理煤燃烧时造成的二氧化硫污染,一种办法是事先从煤中除去硫。
但是只有一部分煤中的硫主要以黄铁矿(FeS2)的形态存在;这样的煤以脱硫工艺处理后其含硫量可降低到约为1%。
大部分的煤中还含有较多的有机硫化合物,这样的煤以脱硫平均只能除去原含硫量的约40%。
二、温室效应众所周知,全球变暖是由于“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怎样形成的呢?在凉爽、清凉的日子,都知道温室里的温度大大高于室外温度。
这是因为温室的保温塑料薄膜使太阳能转化的热能进的多、出的少,所以温度逐渐升高。
地球大气层里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就象这个薄膜,使太阳辐射进的多而出的少,因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逐渐升高。
根据测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每增加1倍,地球表面的大气温度就会升高1.5~4.5度。
由于全世界工业和交通耗费大量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因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正以每年1.5ppm 的速度增加。
全球变暖使大气、海洋环流规律变化,加剧“厄而尔尼诺”、“玛尼娜”现象的危害,导致大面积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长期干旱使非洲几百万人饿死,上亿人营养不良。
东南亚连年洪水使上千万人流漓失所。
全球变暖还使极地冰川溶化,海平面上升。
每升高1米,将使直接受影响的人口达10亿,土地500万平方米公里(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同时还引发风暴潮、盐水倒灌。
可见其危害多么严重!三、臭氧层破坏大气臭氧层的损耗是当前世界上又一个普遍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生物圈的安危和人类的生存。
1984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1985年,美国的"雨云-7号"气象卫星测到了这个臭氧洞。
以后经过数年的连续观测,进一步得到证实。
据NASA报道,NASA的"Nimbus -7"卫星上的总臭氧测定记录数据表明,近年来,南极上空的臭氧洞有恶化的趋势。
目前不仅在南极,在北极上空也出现了臭氧减少现象。
NASA和欧洲臭氧层联合调查组分别进行的测定都表明了这一点。
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
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l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由于臭氧层中臭氧的减少,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增强,其中波长为240--329纳米的紫外线对生物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对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和各种生物,包括人类,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臭氧层破坏以后,人体直接暴露于紫外辐射的机会大大增加,这将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少麻烦。
首先,紫外辐射增强使患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人增加;受到过多的紫外线照射还会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