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课后答案chapter12_answer-20131103
- 格式:doc
- 大小:148.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章绪论习题答案1.指出下列哪些单位属于SI单位,那些不是。
时间单位min、能量单位J、体积单位L、质量单位μg、长度单位nm、温度单位℃2.SI制的基本单位有哪几个?3.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和SI制单位有什么联系和不同?******************************************************************************* 1.答:能量单位J、质量单位μg、长度单位nm、温度单位℃属于SI单位;其他不是。
2.答:SI基本单位:m、kg、s、A、K、mol、cd3.答:一切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都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法定计量单位中还明确规定采用了若干可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第二章稀溶液的依数性习题答案1. 20︒C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若于100g水中溶入10.0g蔗糖(C12H22O11,相对分子质量为M r=342),求此溶液的蒸气压。
2.现有四种处于相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理想稀溶液。
(1) mol蔗糖溶于80 mol水中,水蒸气压为p1(2) mol萘溶于80 mol苯中,苯蒸气压为p2(3) mol葡萄糖溶于40 mol水中,水蒸气压为p3(4) mol尿素溶于80 mol水中,水蒸气压为p4这四个溶液的蒸气压之间的关系为:( )(A) p1≠p2≠p3≠p4(B) p2≠p1=p4>p3(C) p1=p2=p4=(1/2)p3(D) p1=p4<2p3≠p23.治疗脱水、电解质失调与中毒静脉滴注的林格氏(Ringer)液的处方是:在1.00L注射用水中溶有,,⋅⋅2H2O。
林格氏液的渗透浓度是多少?下凝固点为多少?它与人体血浆溶液等渗吗?4.将难挥发非电解质溶于250g水,该溶液在下,沸点为︒C。
求该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此溶液的凝固点。
5. 人体眼液的渗透压在37 ℃时约为770 kpa。
市售的某种眼药水是用下列4种物质配制而成的:5.00 g ZnSO4,17.00 g H3BO3(硼酸),0.20 g 盐酸黄连素和0.008 g 盐酸普鲁卡因,溶于水并稀释到1000 mL。
均为 Na + , K + , Br , Cl 离子各 1mol 。
第十章开链烃1、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2、NaCl 相同?如将 CH 4 及 CCl 4 各 1mol 混在一起,与 CHCl 3 及 CH 3Cl 各 1mol 的混合物是否相同? 为什么?答: NaCl 与 KBr 各 1mol 与 NaBr 及 KCl 各 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
因为两者溶液中 - -由于 CH 4 与 CCl 4 及 CHCl 3 与 CH 3Cl 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混合 物。
3、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⑴2-甲基丙烷⑵2,4,4-三甲基-5-丁基壬烷⑶己烷⑷3-乙基戊烷⑸3-甲基-5-异丙基辛烷⑹2-甲基-5-乙基庚烷4、写出下列各化合物的结构式,假如某个名称违反系统命名原则,予以更正。
H 3CCH 3 ⑴3,3-二甲基丁烷 H 3CH 2CH 3H 3C错,2,2-二甲基丁烷CH 2CH 3 ⑵2,3-二甲基-2-乙基丁烷 H 3C HC C3错,2,3,3-三甲基戊烷CH 3CH 3⑶2-叔丁基-4,5-二甲基己烷H 3CC CH 3CH 33错,2,2,3,5,6-五甲基庚烷H 3CC H 2CH 3CH 3H 3CCH⑷2,3-二甲基-4-丙基庚烷H 3H CH 2 CC H 2CH 3CH 2CH 2CH 3H 3CH 3CCH 2CH 3H 2⑸2,4,5,5-四甲基-4-乙基庚烷H 3CHC H 2 CH 3CC C 3 32 CH32CH2 3CH 2 3CH 3 3CH 3 2CH 3⑹2,2,3-三甲基戊烷H3CH3CCCH3CH2CH35、写出分子式为C6H14的烷烃的各种异构体,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丙标出伯、仲、叔、季碳原子。
1oCH 32oCH 2 2 o22 oCH2 oCH 21 o己烷1oCH 3oCH 21 o CH32 o CHo1 oCH32-甲基戊烷1 o CH31oCH 32ooCH2 oCH2 1 oCH3 3-甲基戊烷1oCHo3 oCH1 o3 2,3-二甲基丁烷1 o CH31 o1 o CH31oCH2o4 oCCH32,2-二甲基丁烷H3C 1 o 1 o CH36、⑶>⑵>⑸>⑴>⑷7、写出2,2,4-三甲基戊烷进行氯代反应可能得到的一氯代产物的结构式。
基础化学 第一章 习题参考答案3. (1) 5位,(2) 3位,(3) 2位,(4)1位,(5)2位。
4. %1.0001.01024.00001.01024.01024.01023.0-=-=-=-=RE5. kPa}){}{}({m N 10}){}{}({dm m N }){}{}({ L J }){}{}({K mol K J L mol }){}{}({ ])[][]([}){}{}({][}{][}{][}{2331111-T R c T R c T R c T R c T R c T R c T R c T T R R c c cRT Π⨯⨯=⋅⨯⨯⨯=⋅⋅⨯⨯=⋅⨯⨯=⨯⋅⋅⨯⋅⨯⨯=⨯⨯⋅⨯⨯=⋅⨯⋅⨯⋅==-----式中,花括号代表量的值,方括号代表量的单位。
6. 1 mi 3 = 1.609 3443 km 3 = 4.168 182 km 3, 所以水资源的总体积V = (317 000 000 + 7 000 000 + 2 000 000 + 30 000) × 4.168 182 km 3 =1.3590 ×109 km 37.m ol 0.25 kg 1g1000 m ol g )00.10.160.23(kg 0.010(NaOH)1-=⨯⋅++=nmol1.89 kg 1g 1000 mol g )00.16301.1299.222(21kg 0.100 )CO Na 21(mol4.99 kg 1g1000 mol g 08.4021kg 0.100 )Ca 21(1-321-2=⨯⋅⨯++⨯⨯==⨯⋅⨯=+n n8. m ol 2.57 m ol g )35.45 239.65(g350)(ZnCl 1-2=⋅⨯+=n1-21-2k mol 3.95 kg 1g1000 650mol 2.57 )(ZnCl L mol 3.48 L1mL1000 mL 39.57mol 2.57)(ZnCl g g b c ⋅=⨯=⋅=⨯=9. 1-1--3L mmol 5.1 mol 1mmol1000 L 1L 100mL 1000 mol g 9.13g 10 20 )(K ⋅=⨯⨯⨯⋅⨯=+c1-1--3-L mmol 103 mol1mmol 1000 L 1L 100mL 1000 mol g 5.453g 10 366 )(Cl ⋅=⨯⨯⨯⋅⨯=c10. 设称取含结晶水的葡萄糖(C 6H 12O 6·H 2O)的质量为m ,052600. molg 16.0)1.01g/[(2 50)-(1000 mol 0.28mol0.278 )O H (C Lmol 0.278 mol g )0.16601.1120.126(L g 0.05 )O H (C g 27.5L g 50.0 L.50001g )0.1601.120.16601.1120.126(g)0.16601.1120.126( O)H O H (C 1-61261-1-1-61261-26126=⋅+⨯+=⋅=⋅⨯+⨯+⨯⋅==⋅=⨯+⨯+⨯+⨯+⨯⨯+⨯+⨯⨯=⋅x c m m ρ11. L .41 L g .091g 3.02g )5.350.23( g 5.0 (NaCl)1-=⋅⨯+⨯=V12. ∵ 10KI + 2KMnO 4 + 8H + = 12K + + 2MnO 2 + 5I 2 + 4H 2O∴ mol 0.004 mol g )9.1262(21g 0.508 )I 21( )KMnO 51 (KI 1-24=⋅⨯⨯==+n n基础化学 第二章 习题参考答案1. 根据 BA AA n n n x +=,mol 56.5mol 18.0g 100g O)(H 1-2=⋅=n mol 0292.0molg 342g 0.10)(1=⋅=-蔗糖n 995.0mol0292.0mol 56.5mol 56.5)(O)(H O)(H O)(H 222=+=+=蔗糖n n n xkPa 33.2995.0kPa 34.2O)(H 20=⨯==x p p2. (1) mol 004912.0molg 342g68.1)(1=⋅=-甲n mol 003551.0molg 690g45.2)(1=⋅=-乙n 1kg mol 2456.0kg0200.0mol004912.0-⋅==(甲)b1kg mol 1775.0kg0200.0mol003551.0-⋅==(乙)b溶液乙的蒸气压下降小,故蒸气压高。
Chapter 13 UV-Vis spectrometry习题1、略。
2、略。
3、略。
4、略。
5、当浓度为c 2 = 0.5c 1时,A 2 = 0.5A 1, 则T 2 = T 11/2;当浓度为c 3 = 2c 1时,A 3 = 2A 1, 则T 3 = T 12; T 2最大。
6、16121096.818.55500.0)(---+⋅⨯=⋅=L m ol m Lm ol g gFe c μ 由bc A ε=得:114161010.11096.800.2198.0----⋅⋅⨯=⋅⨯⨯==cm mol L Lmol cm bc A ε 7、假设服从Beer 定律,则有: 20001000352120021212...≠=⨯=⨯=b b A A ,所以不服从Beer 定律。
8、14111077.900.1703687.0----⋅⨯=⨯⋅⋅==L mol cm cm mol L b A c ε g mol g L L mol m 528.027000.21077.9(114=⋅⨯⨯⋅⨯=---托巴丁胺)9、16115104200110526000----⋅⨯=⨯⋅⋅⨯==L mol cm cm mol L b A c ....ε g mol g L L mol m 0600012512001042116..=⋅⨯⨯⨯⋅⨯=---10、当溶液液层厚度为1.0cm 时,T = 50%, A = -lgT = 0.301由此可知,当溶液液层厚度为2.0cm 时, A = 2 ⨯ 0.301 = 0.602,%..252500106020===-T11、由题意知,1.00 mL 伊凡氏蓝稀释至5.00 L 后,其吸光度为0.200,1.00 mL 伊凡氏蓝在血浆中稀释后吸光度为0.380,由此求得血浆的体积为L L 63.200.5380.0200.0=⨯。
血浆占全血53%,因此人体中血液的容量为%5363.2L = 5.0 L 。
第一章 习题答案1.答:能量单位J 、质量单位μg 、长度单位nm 、温度单位℃、属于SI 单位;其他不是。
2.答:SI 基本单位:m 、kg 、s 、A 、K 、mol 、cd 。
3.答:一切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都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法定计量单位中还明确规定采用了若干可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第二章习题答案1. 解: 根据)()O H ()O H ()O H (222蔗糖n n n x +=0292m ol .0m ol342g g0.10)( m ol 56.5m ol 18.0g g 100)O H (1-1-2=⋅==⋅=蔗糖n n 995.00.0292molmol 56.5mol56.5)O H (2=+=xkPa 33.20.995kPa 34.2)O H ()O H (2*2=⨯==x p p2.解:)B ()O H ()()O H (999.00.1molmol 08mol08)O H ()O H ()O H ()O H (899.00.1molmol 04mol 04)O H ()O H ()O H ()(999.00.1molmol 80mol80)()()()O H (999.00.1mol mol 80mol80)O H ()O H ()O H (*2**2*22*22*2*22*23***2*2*22*21答案为苯苯苯苯苯∴>=+⋅===+⋅===+⋅===+⋅==p p p p x p p p p x p p p p x p p p p x p p 3.解:与人体血浆等渗。
11os f 11os f B f B f f 11-1-1-os L mmol 310L mol 31.0C58.0K58.0L mol 31.0mol kg K 86.1L mol 31.0L00.1mol 147g g33.03mol 74.6g g 30.02mol 58.5g g 50.82-----⋅=⋅=︒-==⋅⨯⋅⋅=≈≈=∆⋅=⋅⨯+⋅⨯+⋅⨯=c T c K c iK b iK T c4.解:K 85.1mol kg K 512.00.510Kmol kg K 86.1mol g 1.28mol kg 0281.00.510K 250g g 00.7mol kg K 512.011b b f B f f 111b A B b B =⋅⋅⋅⋅⋅=∆⋅=⋅=∆⋅=⋅=⨯⨯⋅⋅=∆⋅⋅=-----K T K b K T T m m K MT f = ℃ 5. 解:压略高于人体眼液的渗透kPa 869K 310K mol L kPa 314.8L mol 337.0L mmol 337L mol 337.0mL10001.000LmL 1000mol 61.8g g 00.17mol 161.5g g 00.52111-os 1-1-1-1-os =⨯⋅⋅⋅⨯⋅==⋅=⋅=⨯⋅+⋅⨯=--RT c Πc6. 解:11A fB f B 11A b B b B mol kg 61.1100g0.220K g0.19mol kg K 86.1mol kg 62.1100g 0.0600K g 0.19mol kg .512K 0----⋅=⨯⨯⋅⋅=∆=⋅=⨯⨯⋅⋅=∆=m T m K M m T m K M用两种方法计算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相同。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一切属于SI的单位都是我国的法定单位,反之亦然。
(×)2.0.5mol硫酸的质量是49.0 g 。
(×)3.“物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可以简称为“物质B的浓度”。
(√ )4.若某稀溶液的密度近乎 1 kg·L-1,其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摩尔浓度可近似相等。
(√ )5.0.9%的NaCl溶液就是ρNaCl = 9 g·L-1的溶液。
(√ )6.由于乙醇比水易挥发,故在相同温度下乙醇的蒸气压大于水的蒸气压。
(√ )7.在液体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图上,曲线上的任一点均表示气、液两相共存时的相应温度及压力。
( √ )8.将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尿素分别溶解在100g水中,则形成的两份溶液在温度相同时的Δp、ΔT b、ΔT f、Π均相同。
( X )9.若两种溶液的渗透压力相等,其物质的量浓度也相等。
( X )10.某物质的液相自发转变为固相,说明在此温度下液相的蒸气压大于固相的蒸气压。
(√ )11.中和10mL HCl溶液(c =0.1mol·L-1)和10mL HAc溶液(c =0.1mol·L-1)所需NaOH溶液(c =0.1mol·L-1)的体积相同。
(√ )12.当某弱酸稀释时,其解离度增大,溶液的酸度也增大。
(X )13.饱和氢硫酸(H2S)溶液中H+(aq)与S2-(aq)浓度之比为2:1。
(X )14.Na2CO3溶液中H2CO3的浓度近似等于K b2 。
(X )15.NaAc溶液与HCl溶液起反应,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醋酸的解离平衡常数的倒数。
(√ )16 缓冲溶液就是能抵抗外来酸碱影响,保持溶液pH绝对不变的溶液。
(X )17、在一定范围内稀释缓冲溶液后,由于[共轭碱]与[共轭酸]的比值不变,故缓冲溶液的pH和缓冲容量均不变。
(X )18、可采用在某一元弱酸HB中,加入适量NaOH的方法来配制缓冲溶液。
基础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在基础化学课后习题中,通常会涉及到化学反应原理、化学计量学、化学键、物质的分类、化学平衡、溶液的浓度计算等方面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基础化学课后习题的典型答案示例:1. 化学反应原理- 题目:解释为什么铁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火花?- 答案:铁在氧气中燃烧是一个氧化反应。
当铁与氧气接触时,铁原子失去电子形成Fe²⁺或Fe³⁺离子,而氧气获得电子形成O²⁻离子。
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表现为火花和热量。
2. 化学计量学- 题目:计算2摩尔的氢气(H₂)与1摩尔的氧气(O₂)反应生成水的摩尔数。
- 答案:根据化学方程式 \(2H_2 + O_2 \rightarrow 2H_2O\),2摩尔的氢气与1摩尔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摩尔的水。
3. 化学键- 题目:描述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
- 答案: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通常存在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
共价键则是由两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通常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
4. 物质的分类- 题目: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 答案:纯净物是由单一物质组成的,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没有固定的化学组成。
5. 化学平衡- 题目:解释勒夏特列原理。
- 答案:勒夏特列原理指出,如果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化学反应系统受到外部条件的改变(如温度、压力或浓度的变化),系统会自动调整以减少这种改变的影响,从而重新达到平衡状态。
6. 溶液的浓度计算- 题目:如果将50毫升的0.1摩尔/升的盐酸溶液稀释到200毫升,计算稀释后的浓度。
- 答案: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稀释前的盐酸物质的量为\(50 \text{ mL} \times 0.1 \text{ mol/L} = 5 \text{ mmol}\)。
稀释后的浓度为 \(5 \text{ mmol} / 200 \text{ mL} = 0.025\text{ mol/L}\)。
基础化学第八版课后习题答案基础化学第八版课后习题答案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检验理解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基础化学第八版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
第一章:化学世界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
它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转化过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
2. 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由一种组分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构成。
3. 化学变化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化学反应和核反应。
4. 化学反应的特征有:起始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质的变化,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5. 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确定,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性质,如颜色、密度、熔点等;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表现出的性质,如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等。
第二章:物质的量和化学反应1. 物质的量是描述物质数量的物理量,用单位摩尔(mol)表示。
1摩尔物质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用单位克/摩尔(g/mol)表示。
2. 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为:摩尔质量 = 物质的质量 / 物质的量。
3.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必须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4. 反应的量比关系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来确定。
系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
5. 化学计量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关系的学科。
它可以通过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来确定反应的量比关系。
第三章: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可以通过热量变化来描述。
化学反应吸热时,称为吸热反应;放热时,称为放热反应。
2. 反应的焓变(ΔH)是描述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物理量。
焓变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或计算得到。
3. 反应的焓变可以通过热量计(卡计)进行测量。
热量计是一种用于测量物质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的仪器。
4. 焓变的计算公式为:ΔH = 反应物的焓 - 生成物的焓。
基础化学第十二章习题解答1. 下列数据各几位有效数字?(1)7.655 (2)6.023×1023 (3)4.8×10-10(4)p K a =7.20 (5)0.01023 (6) 51.14答:(1)4; (2)4; (3)2; (4)2; (5)4;(6)42. 应用有效数字规则计算下列各式。
(1)2.3-0.254+789.10= (2)=--341034.2354.21032.44.5⨯⨯⨯⨯(3)(1.276×4.17×10-4)+(1.7×10-4)-(2.176×10-3×1.30×10-2)= (4) (51.0×4.03×10-4)+(2.512×2.034×10-3)= 解:(1)2.3-0.254+789.10=2.3-0.3+789.1=791.1 (2)=--341034.2354.21032.44.5⨯⨯⨯⨯435.4 4.3102.4 2.310⨯⨯⨯⨯--=4.2×10-1(3)(1.276×4.17×10-4)+(1.7×10-4)-(2.176×10-3×1.30×10-2)= (1.28×4.17×10-4)+(1.7×10-4)-(2.18×10-3×1.30×10-2)=5.3×10-4+1.7×10-4-0.3×10-4=6.7×10-4(4) (51.0×4.03×10-4)+(2.512×2.034×10-3)= (51.0×4.03×10-4)+(2.512×2.034×10-3)=2.06×10-2+0.51×10-2)=2.57×10-23. 在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时,若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下列过失的情况,试说明每种情况下NaOH 溶液所测得的浓度是偏大还是偏小。
第十二章分子结构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二、填空(每空1分,共30分)21. 分子 , 分子间作用力 , 较低 , 二氧化碳 , 冰 。
22. 3 , 2 , sp , 头碰头 , p-p , 肩并肩 。
23.KK(σ2s )2 (σ∗2s )2(σ2p )2(π2Py )2 (π2pz )2 (π∗2py )1, 一个σ , 一个π和一个三电子π ,2.5 。
O 2+〈O 2〈O 2-〈O 22- , O 2+、O 2、O 2-。
24.小于,高于。
25. 三角锥形 , 不等性sp 3 。
26.H 2Se 、H 2S 、H 2O , H 2O 、H 2S 、H 2Se , H 2S 、H 2Se 、H 2O 。
27.KK(σ2s )2 (σ∗2s )2 (π2Py )2 (π2pz )2(σ2p )2 (π∗2py )1 , 一个π、 一个三电子π 键, 2.5 。
CO<NO , NO 。
三、简答题28.因为 3.05Na F χ-∆=,而 3.19Cs F χ-∆=,可见Na-F 的键的离子性比Cs-F 键小;NaF 的离子的电荷与CsF 的离子的电荷相同,但NaF 的离子的半径合比CsF 的离子的半径合小,因此晶格能较大。
29.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分子的几何构型是由分子中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数、价层轨道 数和配位数共同决定的,只从中心原子的化合价和配位数不能决定中心原子采取的杂化类型 和分子的几何构型。
在NCl 3分子中,N 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为2s 22p 3,四个价层轨道有5个电子,因孤对电子需占据一个杂化轨道,且需三个杂化轨道与三个Cl 原子成建,因此NCl 3分子形成需四个杂化轨道,只能进行sp 3杂化。
因孤对电子需占据一个杂化轨道,故NCl 3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在BCl 3分子中,B 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为2s 22p 1,四个价层轨道只有3个电子,因BCl 3 分子形成只需三个杂化轨道与三个Cl 原子成建,故只需进行sp 2杂化就可以了。
题目编号: 0402 第 4 章 节 页码 难度系数: B (A 最简单,C 最难)题目:295K 时,反应2NO + Cl 2→2NOCl ,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数据如下c (NO)/(mol ·L -1)c (Cl 2)/ (mol ·L -1) υ/(mol ·L·-1·s -1) 0.1000.100 8.0×10-3 0.5000.100 2.0×10-1 0.100 0.500 4.0×10-2问:⑴对不同反应物,反应级数各为多少?⑵写出反应的速率方程。
⑶反应速率常数k 为多少?解题过程与步骤:解 ⑴对NO 为2级反应,对Cl 2为1级反应。
⑵22 (NO) (Cl )k c c υ=⋅⋅⑶32228.010 8.0(NO) (Cl )0.1000.100k c c υ⨯===⋅⨯ mol ·s 2·L·-2 计算的最后结果数字:⑴对NO 为2级反应,对Cl 2为1级反应。
⑵22 (NO) (Cl )k c c υ=⋅⋅⑶k =8.0mol ·s 2·L·-2 题目:1.已知N 2O 5按下式分解:2N 2O 5(g) 4NO 2(g) + O 2(g)在10min 内,N 2O 5的浓度从5.0mol/L 减少到3.5mol/L ,试计算该反应的平均速率。
解题过程与步骤:解 2525Δ (N ) 5.0 3.5 (N )Δ 100O O c v t -=-=--=0.15 mol ·(L·min )-1 因为 2252(N ):(NO ):(O )O v v v =2:4:1所以 2(NO )v =2×25 (N )O v =2×0.15 =0.30 mol ·(L·min )-12(O )v =1/2×25 (N )O v =1/2××0.15 =0.075 mol ·(L·min )-1计算的最后结果数字:25 (N )O v = 0.15 mol ·(L·min )-12(NO )v =0.30 mol ·(L·min )-12(O )v =0.075 mol ·(L·min )-1题目编号0405 第 4 章 节 页码 难度系数: A题目:已知在 967K 时,反应 N 2 O → N 2 +21O 2 的速率常数k = 0.135 s -1 ;在 1085 K 时 k = 3.70 s -1 。
第十二章 配位化合物 习题答案1. 解:(1)配合物的内界是配合物的特征部分,是由中心原子和配体组成;配合物中与配离子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称为配合物的外界。
(2)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体称为单齿配体,如NH 3、H 2O 、OH -、F -、Cl -、Br-等,含有2个或2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体称为多齿配体,如en 、EDTA 等。
(3)中心原子用2个次外层d 轨道、1个最外层s 轨道和3个最外层p 轨道进行杂化,这种杂化方式称为d 2sp 3杂化。
中心原子用1个最外层s 轨道、3个最外层p 轨道和2个最外层d 轨道进行杂化,这种杂化方式称为sp 3d 2杂化。
(4)中心原子全部用最外层空轨道进行杂化成键,所形成的配合物称为外轨配合物。
中心原子用次外层d 轨道和最外层的ns 、np 轨道进行杂化成键,所形成的配合物称为内轨配合物。
(5)同一中心原子形成的配位数相同的配合物中,单电子数较多的配合物称为高自旋配合物;单电子数较少的配合物称为低自旋配合物。
2. 解: 列表如下: 配合物 名 称中心原子 配体 配位原子配位数 1二(硫代硫酸根)合银(Ⅰ) 酸钠 Ag +S 2O 32-S22 硫酸三(乙二胺)合钴(Ⅲ) Co 3+ en N 63 四羟基合铝(Ⅲ)酸钠 Al 3+ OH -O 4 4 五氯·氨合铂(Ⅳ)离子 Pt 4+ Cl -、NH 3Cl -、N6 5 氯·硝基·四氨合铂(II ) Pt 2+ NO 2-,Cl -、NH 3 N 、Cl -、N 6 6氯化二氯·三氨·水合钴(Ⅲ)Co 3+Cl -、NH 3、H 2O Cl -、N 、O63. 解: Pd 2+的价层电子组态为4d 8。
由于[PdCl 4]2-为平面四方形结构,因此中心原子Pd 2+采用dsp 2杂化。
配离子[PdCl 4]2-中Pd 2+的价层电子排布为:配离子中没有未成对电子,μ= 0,为反磁性。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基础化学是一门让人们对物质世界有更深入了解的学科。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习题是学习和教授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回答《基础化学第二版》中的一些习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1. 习题一: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摩尔比例?在化学反应中,摩尔比例是指反应物之间的化学计量比。
计算摩尔比例的方法是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来确定。
例如,对于反应式2H2 + O2 → 2H2O,我们可以看到氢气和氧气的系数分别为2和1,因此它们的摩尔比例为2:1。
2. 习题二: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理论产量?理论产量是指在理想条件下,根据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的产物的最大可能量。
计算理论产量的方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以及反应物的摩尔量来确定。
例如,对于反应式2H2 + O2 → 2H2O,如果我们有4摩尔的氢气和2摩尔的氧气,根据摩尔比例,氢气的限制摩尔量为2摩尔,因此理论产量为2摩尔的水。
3. 习题三: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实际产量?实际产量是指在实验条件下,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产物的量。
计算实际产量的方法是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来。
例如,如果在上述反应中,实验中得到了1.8摩尔的水,则实际产量为1.8摩尔。
4. 习题四: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过程中的物质的摩尔量?在化学反应中,可以通过摩尔比例和已知物质的摩尔量来计算其他物质的摩尔量。
例如,对于反应式2H2 + O2 → 2H2O,如果已知氢气的摩尔量为4摩尔,根据摩尔比例可以计算出氧气的摩尔量为2摩尔。
5. 习题五: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可以通过反应热进行计算。
反应热是指在化学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计算能量变化的方法是根据反应热的数值以及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量来计算。
例如,如果反应热为-200 kJ/mol,反应物的摩尔量为2摩尔,产物的摩尔量为2摩尔,则能量变化为-400 kJ。
通过回答以上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基础化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十二章分子结构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二、填空(每空1分,共30分)21. 分子 , 分子间作用力 , 较低 , 二氧化碳 , 冰 。
22. 3 , 2 , sp , 头碰头 , p-p , 肩并肩 。
23.KK(σ2s )2 (σ∗2s )2(σ2p )2(π2Py )2 (π2pz )2 (π∗2py )1, 一个σ , 一个π和一个三电子π ,2.5 。
O 2+〈O 2〈O 2-〈O 22- , O 2+、O 2、O 2-。
24.小于,高于。
25. 三角锥形 , 不等性sp 3。
26.H 2Se 、H 2S 、H 2O , H 2O 、H 2S 、H 2Se , H 2S 、H 2Se 、H 2O 。
27.KK(σ2s )2 (σ∗2s )2 (π2Py )2 (π2pz )2(σ2p )2 (π∗2py )1 , 一个π、 一个三电子π 键, 2.5 。
CO<NO , NO 。
三、简答题28.因为 3.05Na F χ-∆=,而 3.19Cs F χ-∆=,可见Na-F 的键的离子性比Cs-F 键小;NaF 的离子的电荷与CsF 的离子的电荷相同,但NaF 的离子的半径合比CsF 的离子的半径合小,因此晶格能较大。
29.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分子的几何构型是由分子中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数、价层轨道 数和配位数共同决定的,只从中心原子的化合价和配位数不能决定中心原子采取的杂化类型 和分子的几何构型。
在NCl 3分子中,N 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为2s 22p 3,四个价层轨道有5个电子,因孤对电 子需占据一个杂化轨道,且需三个杂化轨道与三个Cl 原子成建,因此NCl 3分子形成需四个杂化轨道,只能进行sp 3杂化。
因孤对电子需占据一个杂化轨道,故NCl 3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在BCl 3分子中,B 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为2s 22p 1,四个价层轨道只有3个电子,因BCl 3分子形成只需三个杂化轨道与三个Cl 原子成建,故只需进行sp 2杂化就可以了。
基础化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第一章测试1.在使用物质的量单位(mol)时,要注意基本单元的表示。
若n(H2O)=1.0mol,则n(1/2H2O) 的数值为()答案:2.0 mol第二章测试1.对于非电解质稀溶液,其渗透浓度在数值上等于其质量摩尔浓度。
答案:对2.临床上将葡萄糖溶液与溶液作为等渗溶液使用。
如将此两溶液以任意比例混合,则所得混合液也必然是等渗溶液。
答案:对3.渗透浓度为的NaCl溶液和的葡萄糖溶液,它们的渗透压相等,则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也相等。
答案:错4.由于0 ℃的冰与0 ℃的NaCl溶液温度相同,所以该两相可以共存。
答案:错5.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均由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引起。
答案:对6.无论溶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凝固点降低值较小的溶液的渗透压一定低于凝固点降低值较大的溶液。
答案:对7.由于苯比水易挥发,故在相同温度下,苯的蒸气压比水大。
答案:对8.将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甘油分别溶于1 L水中,则两溶液的△p1=△p2,△T b1=△T b2,p1=p2(T一定)。
答案:错9.纯溶剂通过半透膜向溶液渗透的压力称为渗透压。
答案:错10.渗透浓度均为的NaCl溶液和葡萄糖溶液,NaCl溶液的渗透压大。
答案:错11.渗透压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一定较大。
答案:错12.下列方法最适用于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是()答案:渗透压法13.已知水的,测得某人血清的凝固点为-0.56 ℃,则该血清的渗透浓度为()答案:301 mmol·L-114.已知苯的凝固点为5.35 ℃,。
若将0.320 g萘溶于40g苯,所得溶液的凝固点为5.03 ℃,则萘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答案:12815.已知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C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
某患者需补充Na+ 50.0 mmol,应输入生理盐水()答案:325mL16.溶解0.50 g某非电解质于50 g水中,测得该溶液的凝固点为-0.31℃。
Chapter 12 Volumetric Analysis习题1、(1)5;(2)3;(3)2;(4)1;(5)2。
2、g g2.0%1.00002.0= 3、甲 0.3610, 0.3612, 0.3603 3608.0=x%12.0%1003606.033606.03603.03606.03612.03606.03610.0=⨯⨯-+-+-=甲r E%10.0%1003608.033608.03603.03608.03612.03608.03610.0=⨯⨯-+-+-=甲r d乙 0.3641, 0.3642, 0.3643 3642.0=x%.% (011003606)03360603643036060364203606036410=⨯⨯-+-+-=乙r E%.% (020*******)03364203643036420364203642036410=⨯⨯-+-+-=乙r dE r 甲<E r 乙,甲测量的准确度高; d r 甲>d r 乙,乙测量的精密度高; 4、(1)偏小;(2)偏大。
5、89.4)103.1log(5=⨯-=--In pK ;11.989.400.1400.14=-=-=-In H In pK pK此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为8.11 ~ 10.11。
6、11321028050240250002501063350122--⋅=⨯⋅⨯===L mol mLmLmLmol g g HCl V CO Na n HCl V HCl n HCl c ......)()()()()(7、(1)gm ol g m L L m ol O H O C H M NaOH V NaOH c O H O C H m 17.013621251.0)2(21)()()2(1124222422=⋅⨯⨯⨯⋅≈⋅⨯⨯=⋅--相对误差为:0.0001100%0.06%0.05%0.17gg±⨯=±>± (2)若改用邻苯二甲酸氢钾,则有:gmol g mL L mol O H KHC M NaOH V NaOH c O H KHC m 51.0204251.0)()()()(11448448=⋅⨯⨯⋅≈⨯⨯=--相对误差为:0.0001100%0.02%0.05%0.51gg±⨯=±<± 8、略9、加入40.00mL NaOH 溶液时达到化学计量点,此时弱酸与恰好完全与NaOH 反应。
当加入16.00mL NaOH 时,溶液中弱酸与其共轭碱的浓度比应为:2300.1600.1600.40=-由缓冲溶液pH 计算公式得:][][lgacid base pK pH a +=,即32lg 20.6+=a pK解得,7102.4-⨯=a K10、根据K a ⋅c 是否大于10-8判断是否可直接滴定。
一元酸只有一个滴定突跃,二元酸根据相邻K a 比值是否大于104判断是否可进行分步滴定。
计算步骤略。
11、略。
见教材答案。
12、第一步滴定将溶液中的Na 2CO 3滴定为NaHCO 3,第二步滴定将第一步生成的NaHCO 3和溶液中原来存在的NaHCO 3滴定为H 2CO 3,因此样品中Na 2CO 3和NaHCO 3质量分数分别为:%61.71%1006839.00.1062000.010.23)(1132=⨯⋅⨯⋅⨯=--g mol g L mol mL CO Na ω%11.9%1006839.001.842000.0)10.2381.26()(113=⨯⋅⨯⋅⨯-=--gmol g L mol mL NaHCO ω13、%.%..)....()(2541100000103175615000022500000501113=⨯⋅⨯⨯⋅-⨯⋅⨯=---gmol g mL L mol L mol mL NH ω14、()()()1-31-3()()()()()()()()()()110.0789315.8313.12100010000.213910()()14.000.213910()()0.4750n N n HCl n HCl n HCl n HCl n HCl C NaOH V NaOH C NaOH V NaOH L L mol L mL mL mL mL molM N n N g mol molN m N gω--==-=-=⋅-⋅⎛⎫=⋅⨯⨯-⨯ ⎪⎝⎭=⨯⋅⋅⨯⨯===总总余余返-36.30410⨯15、98411984984984()()1180.00.103221.08()()1000()0.95000.4122n C H O n NaOH Lg mol mol L mL M C H O n C H O mL C H O m gω--=⋅⨯⋅⨯⨯⋅===总16、O H O SO K MnSO SO H O H KMnO 2242442224852352+++=++ 试样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331.3%100000.100.2500.2525000.342586.3502732.0111=⨯⋅⨯⨯⋅⨯⨯⨯⋅---m Lg m L m L m Lm ol g m L L m ol17、422422O CaC O C Ca =+-+ 44224242CaSO O C H SO H O CaC +=+O H SO K CO MnSO SO H O C H KMnO 242244242248102352+++=++mgg mLmLmL mL mol g mL L mol 0.230230.000.510000.1000.500.402515.100200.011==⨯⨯⋅⨯⨯⨯⋅-- 18、2222222232246()4222222Ca ClO HCl Cl CaCl H O Cl HI HCl I Na S O I Na S O NaI+=+++=++=+22231(())()4n Ca ClO n Na S O =22211(())(())(())1143.00.110935.5810000.053804 2.622M Ca ClO n Ca ClO Ca ClO m Lg mol mol L mL mL gω--⋅=⋅⨯⋅⨯⨯==⨯总19、1222111()()()()0.0500022.1410001176.120.0500022.14()()1000()0.9807()0.1988L n Vc n I C I V I mol L mL mLLg mol mol L mL M Vc n Vc mL Vc m Vc gω---==⋅=⋅⨯⨯⋅⨯⋅⨯⨯⋅===20、111()()()21()()0.100020.002()20.00()20.05000n EDTA n ZnO n HCl c HCl V HCl mol L mL V EDTA mL c EDTA mol L--==⋅⋅⨯===⨯⋅ 21、33113()()()25.000.210025.00()250.0100.0250.0()0.010421()20.151000n CaCO n EDTA m CaCO mL g mLM CaCO mL g mol mL c EDTA mol LL V EDTA mL mL--=⨯⨯⋅===⋅⨯22、100.0mL 水样,调节pH 至13,使Mg 2+全部沉淀,以紫尿酸胺为指示剂,EDTA 标准溶液标定,所消耗EDTA 用于水中Ca 2+的滴定测定:22()()()n Ca n Mg n EDTA ++==121()()0.0104810.54()0.001105100.0c EDTA V EDTA mol L mLc Ca mol L V mL-+-⋅⋅⨯===⋅总缓冲溶液调节pH 至10,以铬黑T 为指示剂,所消耗EDTA 全部用于水中Mg 2+、Ca 2+的滴定测定:()1210.0104814.2010.54()()()0.0003836100.0mol L mL mL c EDTA V EDTA c Mg mol L V mL-+-⋅⨯-⋅===⋅总23、41114()()()()()107.80.0438223.48()==11.0910.00n Ag n NH SCN M Ag n NH SCN m Ag g mol mol L mLAg g L V V mLρ+++--+-=⋅⋅⨯⋅⨯==⋅总总Exercises1.019.0065.3260.0065.3224.29837.29==-2. (a) HX is weaker because its conjugate base is stronger (pH=8.8) than Y -(pH=7.9).(b) Phenolphalein should be used as the indicator. 3. 116109063300401812760--⋅=⋅⨯===mol g L mol mL g NaOH n HX m HX n HX m HX M ....)()()()()( ][][lgHX X pK pH a -+= 001040180010875...lg.-+=a pK 61061-⨯=.a K4. g mol g L mol mL O H O C H m 150.30.1261000.00.250)2(112422=⋅⨯⋅⨯=⋅--5. O H SO Na SO H NaOH 2424222+=+The moles of NaOH is equal to twice the moles of H 2SO 4 used to titrate it, since they react in a 1:2 ratio.1105950.0200.2505550.040.13)(--⋅=⨯⋅⨯=L mol mLL mol mL NaOH c6. (a) same steps as in Exercise 3. 112240.0246.191024.028.21)(--⋅=⨯⋅⨯=L mol mLL mol mL NaOH c(b) g mol g L L mol NaOH m 960.800.4012240.0)(11=⋅⨯⨯⋅=--7. The first end point corresponds to that in the titration of Na 2CO 3 to NaHCO 3. Therefore, the moles Na 2CO 3 is the same as the moles HCl used in the 15.70 mL titration. The NaHCO 3 produced from the first-step titration and NaHCO 3 present in the original sample are titrated together. A 15.70 mL portion of HCl was used to titrate the NaHCO 3 produced from the first-step titration, leaving (43.80 - 15.70 - 15.70) = 12.40 mL used to titrate the NaHCO 3 present in the original sample. Therefore, %.%....%71311005720001061090070151132=⨯⋅⨯⋅⨯=--g mol g L mol mL CO Na%.%....%8519100572000184109004012113=⨯⋅⨯⋅⨯=--gmol g L mol mL NaH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