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建议乘法口诀表人教新课标
- 格式:docx
- 大小:80.75 KB
- 文档页数:5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的乘法口诀-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的"9的乘法口诀"。
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乘法口诀表来快速准确地计算9的乘法,并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可能难以记住9的乘法口诀。
2.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教具学具准备1. 乘法口诀表挂图。
2. 乘法计算练习册。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引起学生对乘法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乘法知识。
2. 新课内容讲解:详细讲解9的乘法口诀,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乘法口诀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乘法的心得和技巧。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和应用。
板书设计1. 乘法口诀表。
2. 9的乘法口诀。
3. 乘法运算规则。
作业设计1. 完成乘法口诀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2. 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了9的乘法口诀,并理解了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和辅导。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细节: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中,学生可能难以记住9的乘法口诀,以及难以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难点,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首先,针对学生难以记住9的乘法口诀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记忆技巧来帮助学生记忆。
第十二课时乘法口诀表课题:乘法口诀表课型:新授主备人:定稿人:审核人:时间:学习内容:课本P88~89页学习目标: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懂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习重点、难点:整理乘法口诀是重点。
掌握乘法口诀表示难点。
学习准备:乘法口诀卡片学习设想: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及体验方法的多样性,在分析、比较中找出比较简明、方便的整理方法。
学前导学: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懂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学习过程:一、自主整理全部乘法口诀1、回忆所学的乘法口诀。
提问:我们学了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几句?你怎样知道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回忆、计算。
然后请部分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
1、师生共同归纳学过的乘法口诀。
(1)、我们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1的口诀有1句;2的口诀有2句;3的口诀有3句;4的口诀有4句……(2)、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1+2+3+4+5+6+7+8+9=45(利用凑整的方法计算或利用加法结合律把算式变形为同数相加的形式进行简算。
)2、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
问:怎样整理45句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1)、小组合作给学具袋里的乘法口诀卡片分类看看能发现什么?(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把口诀卡片摆成自己喜欢的口诀表。
3、汇报小组的分类方法即发现。
引导学生回答。
展示评价,表扬大家认为整理的好的小组。
二、探索乘法口诀表的内在规律。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6.3《9的乘法口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九乘法口诀,并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灵活运用口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九乘法口诀的掌握与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
九乘法口诀的记忆与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黑板书写。
2.学生准备: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出本课九乘法口诀的学习内容。
2. 学习九乘法口诀
1.九乘法口诀的学习方法及规律解释。
2.通过课件展示九乘法口诀,让学生模仿朗读。
3.指导学生通过口诀进行计算练习。
3. 拓展应用
1.给出一些九的乘法计算题,让学生利用口诀进行解答。
2.引导学生思考九乘法口诀的实际应用场景。
4. 小结
总结九乘法口诀的学习要点,进行概括性的复习,并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口诀。
六、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准备下节课继续巩固九乘法口诀的运用。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九乘法口诀的学习,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进行乘法运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口诀的记忆需要更多的指导与练习,下节课将着重进行复习巩固。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九乘法口诀,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建议表内乘法_人教新课标学习内容课本第102页第2~3题,第105~106页练习二十四第3~6题。
学习目标熟练地把握用乘法口诀运算乘法和用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文讲解本课要紧从两方面复习:用乘法口诀运算乘法,用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乘法口诀是运算乘法的基础,必须让小孩熟记。
因此,让小孩背出全部乘法口诀。
关于乘法运算,要求小孩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运算。
在复习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
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小孩容易显现错误,应该多让小孩做些练习。
另外,对乘法口诀,应注意在明白得的基础上经历,幸免机械背诵。
复习解决问题时,先让小孩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
然后,引导小孩摸索:依照图中描述的情况,要解决题目的问题,应该如何样做?能够先让小孩独立解答,然后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
只要小孩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晰就能够了,不必按照一定的模式来叙述。
第1个问题是两数相比的问题,第2个问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这是本学期学习的三种解决问题中的两种。
还有一种是用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在后面的习题中进行复习。
辅导精要看课本名目,扫瞄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学习内容,概述知识要点:乘法的意义,算式的各部分名称,算式的读法,乘法口诀,用乘法意义解决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背出全部乘法口诀,可背“小九九”,也可背“大九九”。
还能够利用“百数表”进行可视化背诵,关于不专门熟练的小孩尤该如此。
让小孩读第2题第(2)题的题目:依照“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并独立完成:6×9=54,9×6=54。
说一说算式各部分名称,在口诀中找出算式中的相应部分,如“六、九”是因数,“五十四”是积。
依照乘法算式写出加法算式:6+6+6+6+6+6+6+6+6=54,9+9+9+9+9+9=54。
归纳如下:因此说,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乘法运算比较简便。
可让小孩自己举例说明。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口诀表》教案Teaching plan of multiplication pithy table of Mathematics (Vol ume 1, grade 2, PEP)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口诀表》教案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课堂师生的共同学习,归纳整理全部乘法口诀,使学生理解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并掌握全部乘法口诀。
2、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计算表内乘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整理乘法口诀表,培养学生归纳探究的能力。
难点:掌握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一、整理乘法口诀1、回忆所学的乘法口诀提问:我们已经学了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几句?你是怎样知道的?2、师生共同归纳学过的乘法口诀。
(1)我们已经学了1-9的乘法口诀:1的口诀有1句;2的口诀有2句;3的口诀有3句;4的口诀有4句···(2)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1+2+3+4+5+6+7+8+9=45(3)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
师:怎样整理45句乘法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小组讨论。
(4)各小组汇报分类方法。
二、探索规律师: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说说有什么规律或特征。
1、小组合作观察整理好的乘法口诀表,找规律。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口诀表人教版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乘法口诀表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8页乘法口诀表,第89页练习二十的第1~3题。
二、教学准备:1、用色彩鲜艳的厚纸,做成“数字车厢”。
如。
2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一)目标确定本节课的乘法口诀表是对两个单元的表内乘法内容所做的归纳整理,通过让学生将1-9的乘法口诀整理成一个阶梯型简明、清晰、逻辑性强的表格,使其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捷、清楚,它为学生系统掌握这部分知识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使学生在经历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
因为是借班上课,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班里绝大部分的孩子思维比较活跃,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对乘法口诀的背诵已经比较熟练,对于口诀的整理已不再陌生。
因为在前一单元的1-6的乘法口诀的整理复习中,学生已经将口诀整理成表格,并对表格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因此学生对于整理乘法口诀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体验。
我想这节课如果还仅仅是乘法口诀的背诵是不是太单薄了,太枯燥乏味了如果还只是表格的整理是不是太空洞了,太低效了基于以上的想法,我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教师的教学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构造“数字列车”“找秘密”这一活动,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
2.在经历逆向开“数字列车”的过程中,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会比较熟练地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3、通过对“美丽的表格”的探索,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和发现规律带来的喜悦。
(二)教学策略选择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始终围绕如何把乘法口诀练习课上“活”上“趣”上“新”进行设计和实施:首先坚持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教学内容为基准,创设一种能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游戏情境。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建议5的乘法口诀_人教新课标5的乘法口诀学习内容课本第51页例1,第52页练习十第1~4题。
学习目标知道5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记住口诀。
课文讲解乘法口诀中5的口诀积的个位是5和0,最容易学习;其次是2的口诀,一方面相邻两个积的差比较小,另一方面积的个位是2、4、6、8、0;4和8的口诀与2的口诀有一定联系,学习起来有相对容易一些;接着是9的口诀,积的数字之和也是9,如18,1+8=9;3的口诀,在百数表中它们的积成一条斜线,很是漂亮;所以6和7的口诀最不容易学习,主要问题是容易回生。
所以,课本对2~6乘法口诀的编排做了较大改进。
一是,在出现两个相应乘法算式的基础上,归纳该句口诀。
例如,对照1×5=5、5×1=5,出现口诀:一五得五。
二是,2~6的乘法口诀分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三段编排。
由于孩子有五个五个数数的基础和经验,很容易得出2个5、3个5、4个5、5个5的和。
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5的乘法口诀,就为学习2、3、4、6的乘法口诀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1,教学5的乘法口诀。
有一组同学在用小棒摆小伞,意在把乘法口诀的教学置入活动情景中,又与“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活动有衔接。
图的下面提出“数一数用了多少根小棒。
你是怎样数的?”的问题。
接着,让孩子填写为引出乘法算式和归纳5的乘法口诀做好充分准备。
有乘法的初步认识作基础,归纳乘法口诀时出现相关的两个乘法算式。
辅导精要乘法口诀有“小九九”和“大九九”之分。
“小九九”有45句口诀,“大九九”有81句口诀。
这套课本是让孩子学习小九九的。
教师有疑问:为什么5的乘法口诀只编到5句就结束了?有专家认为,5的口诀继续编下去是六五三十,七五三十五,……,这些口诀在今后的学习自然要学到,如“六五三十”在6的乘法口诀是“五六三十”,两次学习增加学生的负担。
其实,学习“大九九”有很合理的一面,如5的乘法口诀共9句,其本身是一个系统的知识,在系统中学习效率最高;5×10=50与5×1=5,可以认为口诀相同,只要在积5的末尾添上一个0就行,所以五九四十五是最大的口诀,这与十进制计数原理相一致。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教材分析】乘法口诀表是对两个单元的表内乘法内容所做的归纳整理,它为学生系统把握这部分知识提供了有力的关心。
本教科书显现的乘法口诀表是小九九(四十五句),使用大九九的地区能够出大九九口诀表。
用表格的形式将全部乘法口诀整理成一个阶梯型表,简明、清晰、逻辑性强。
从左往右横着看,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
如,关于4的乘法,口诀就有4句,关于9的乘法,口诀就有9句,因此表中乘法口诀共有45句(1+2+3+…+9)。
如此编排,一方面便于学生将全部乘法口诀有条理地储存在大脑中,另一方面也向学生揭示了系统整理知识的一种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明白了几的口诀就有几句。
由于2~6的乘法口诀差不多整理过一次,因此这次让学生自己整理1~9的乘法口诀,可不能有太大的难度。
【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运算,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乘法口诀的明白得和经历,培养自主探究及总结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整体经历全部乘法口诀的差不多方法。
难点:能够熟练地用口诀运算试题。
【教学预备】课件【教学流程】复习导入→通过回忆旧知,引入课题复习整理→复习和整理本单元知识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复习导入】1.提问:想一想,1~9的乘法口诀各有哪几句?指名说一说。
2.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五八()七九()三七()四六()()()二十七()()七十二()()五十四()()二十四三八()九九()二六()六七()()()三十五三四()()()四十二【复习整理】1.整理乘法口诀(1)方法迁移预备。
教师引导:如何样整理45句乘法口诀,才能关心我们更好地明白得和经历呢?让学生说一说。
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整理方法:把乘法口诀分堆放;把有关各个数的乘法口诀按一定的顺序摆成一行等。
教师要给予恰当的确信和鼓舞。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建议4的口诀_人教新课标4的口诀学习内容课本第57页练习十一第1~3题。
学习目标会自编4的乘法口诀。
课文讲解例4,编排于与5的乘法口诀。
先呈现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画面,再出现连加运算,然后列出乘法算式,归纳乘法口诀。
所不同的是教科书上只出现一句完整的4的乘法口诀,其余几句让孩子编出来。
孩子已经学过2、3、5的乘法口诀,有编出口诀的初步经验,也就是说有一定的独立编出口诀的能力。
同时让孩子在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编出其余各句口诀,有助于孩子理解记忆口诀,将有效地突破4的乘法口诀这个教学难点。
按照连续性原理,继续上一句或下一句口诀,如四六二十四的上一句口诀是四五二十,下一句口诀是四七二十八。
让孩子实实在在经历由加到乘的概括过程,从而理解每句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让孩子联系“一四得四、一三得三、一二得二”来推理:1个4是4、1个3是3、1个2是2,那么1个1还是1,也就是1乘1得1,由此推出“一一得一”。
“做一做”。
同学们在对口令。
一个同学说:“一一”,另一个同学说:“得一”。
一个同学说:“二三”,另一个同学说:“得六”。
一个同学说:“四四”,另一个同学说:“十六”。
用对口令游戏使孩子熟悉1、2、3、4的每一句乘法口诀。
其实,三个人对口令效果更好,如爸爸说一个因数,妈妈说另个因数,孩子说积。
学习2、3、4的乘法口诀以后,教师可以制作一张“大九九”空表,挂在书房的墙上,首行是1的口诀,次行是2的口诀,……。
让孩子把已学的口诀填入表,未学的口诀放空,以后随学随填,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乘法口诀表。
平时可以把每句口诀的得数盖住,用它练习乘法口诀,还可练习随便抽问一句孩子能很快说出得数,以防止问到一句口诀孩子都要从头背起。
做笔记。
连加运算4+4画一个圈与“2×4=8”连线,其余类推。
对课文进行补白。
习题解析第1题,用青蛙、小兔、袋鼠跳远的形式,让孩子练习巩固3、4、5的乘法口诀。
教学时,让孩子先弄清图意,如小青蛙一次跳3格,小兔一次跳4格、小袋鼠一次跳5格。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9的乘法口诀-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的“9的乘法口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难点:1. 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
2. 学生对于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乘法口诀表。
2. 教学PPT。
3. 小组讨论的教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乘法口诀,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9的乘法口诀。
2. 新课导入:通过PPT展示9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观察口诀的规律,并尝试记忆。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方法。
4. 小组展示:邀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讨论的结果,并进行分享。
5. 练习:通过PPT展示一些乘法题目,让学生运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9的乘法口诀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9的乘法口诀-人教新课标2. 教学目标3. 教学难点4.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运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记录下计算过程和结果。
2. 家长签字确认,确保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9的乘法口诀,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同时,通过练习和反馈,及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我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乘法口诀表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懂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整理乘法口诀是重点。
掌握乘法口诀表示难点。
教学准备:乘法口诀卡片教学过程:一、自主整理全部乘法口诀1、回忆所学的乘法口诀。
提问:我们学了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几句?你怎样知道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回忆、计算。
然后请部分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
1、师生共同归纳学过的乘法口诀。
(1)、我们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1的口诀有1句;2的口诀有2句;3的口诀有3句;4的口诀有4句……(2)、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1+2+3+4+5+6+7+8+9=45(利用凑整的方法计算或利用加法结合律把算式变形为同数相加的形式进行简算。
)2、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
问:怎样整理45句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1)、小组合作给学具袋里的乘法口诀卡片分类看看能发现什么?(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把口诀卡片摆成自己喜欢的口诀表。
二、探索乘法口诀表的内在规律。
问: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说说有什么规律或特征。
学生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里说然后在全班交流。
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
三、应用拓展:利用乘法口诀表进行计算。
1、回忆口诀的含义,任意说出一句口诀表示的意义。
2、游戏,比一比,赛一赛(1)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出示卡片,学生对口诀。
(已知两个因数求积;已知积求两个因数。
)(2)想一想:89页3题完成后总结做题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的乘法口诀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9的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是数学学习中的基础,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9的乘法口诀对于提高计算速度和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9的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难点:1. 乘法口诀的记忆和熟练运用。
2. 学生对于乘法概念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乘法口诀表。
2. 数学练习本。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引入:向学生介绍乘法口诀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通过讲解乘法的概念和乘法口诀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9的乘法口诀。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9的乘法口诀。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乘法口诀的练习和讨论。
5. 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板书设计:1. 乘法口诀表。
2. 乘法口诀的规律和公式。
3. 练习题和答案。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乘法口诀题目。
2. 通过计算器验证乘法口诀的正确性。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乘法口诀的记忆不够熟练,需要更多的练习来加强记忆。
同时,有些学生对于乘法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引导。
总的来说,学生对乘法口诀的学习态度积极,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乘法口诀的记忆和熟练运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乘法口诀的记忆和熟练运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掌握9的乘法口诀的关键。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熟练运用乘法口诀,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 利用儿歌和游戏:将乘法口诀编成儿歌,让学生通过唱歌的方式记忆乘法口诀。
同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乘法口诀,提高计算的熟练度。
乘法口诀表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捷、清楚,懂得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会比较熟练地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乘法口诀表动态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一组),每组准备全部乘法口诀卡片(一张卡片一句口诀)。
教学过程:一、自主整理全部乘法口诀1.回忆所学乘法口诀。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学过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多少句?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一组),共同回忆、计算。
然后请部分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的结果。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归纳。
(1)学过的乘法口诀是:1~9的乘法口诀。
关于"1"的乘法口诀有1句,关于"2"的乘法口诀有2句......也就是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
(2)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1+2+3+4+5+6+7+8+9=45(句),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种:①数全部乘法口诀卡片,共45张。
②按上面算式中数的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连加。
③1+2+3+4+5+6+7+8+9=40+5=45(利用凑整的思想进行简算。
)④1+2+3+4+5+6+7+8+9=5×9=45(利用加法结合率把算式变形为同数相加的形式,进行简算。
)对于能找到第3、4种简便算法的小组,给予奖励。
2.整理所学乘法口诀。
提问:"怎样整理45句乘法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
由于学生有了2~6的乘法口诀的整理经验,估计多数小组的学生会将45句口诀(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好,形成一个有结构、有系统的表格,如教材所示。
3.展示乘法口诀表。
请各小组将自己整理的结果在投影仪上展示。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建议表内乘法(二)_人教新课标一、教学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1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建模等过程,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把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地进行运算;在对运算结果运算的过程中,进展数感。
初步形成运算能力,进展抽象思维;了解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培养学生“四能”(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尝试回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能够获得适应以后社会生活和进一步进展所必需的“四基”(基础知识、差不多技能、差不多思想、差不多活动体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1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熟练口算表内乘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说明。
”二、教学建议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会归纳乘法口诀,并熟练地把握2~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运算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它既是前面差不多学过的乘法口诀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后面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注重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从结构上弄清口诀的意义,明白得一句口诀能够用于两个乘法算式,为今后乘法交换律做好的铺垫。
本单元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衔接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运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一定要熟练把握。
(一)把握学生认知起点,让学生经历编制7~9乘法口诀的过程,加强学习过程的探干脆,让学生明白得乘法口诀的意义1.重视学生已有的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体会,促进学生对新知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操作,自主尝试,编写乘法口诀。
如在“7的乘法口诀”一课中采纳七巧板拼图形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加强对乘法意义的明白得。
2.通过观看直观图,利用迁移的方法,促进学生对乘法意义的明白得,在数形结合中加强对相同数相加,能够依照乘法算式编制乘法口诀的摸索方法。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会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能够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使用人教新课标的二年级上数学教材,主要学习第三章“乘法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内容包括乘法的定义、乘法算式的构成以及乘法口诀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构成,学会使用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构成,学会使用乘法口诀。
难点在于让同学们能够将乘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乘法,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以及乘法口诀表。
同学们可以准备纸和笔,用于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我会拿出一些苹果,让同学们观察并思考,如果我们要计算苹果的总数,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然后,我会教授乘法口诀。
我会逐个解释乘法口诀的每一句,并让同学们进行随堂练习,以确保大家能够掌握乘法口诀。
在同学们掌握了乘法的基本概念和口诀后,我会给他们一些例题进行讲解。
我会引导同学们一起思考,如何将乘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我会安排一些随堂练习,让同学们自己尝试解决一些乘法问题。
我会个别指导同学们,解答他们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是让同学们运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具体的作业题目是: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2个种子,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个种子?答案是6个种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对于拓展延伸,我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乘法,比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或者计算一些物品的数量等。
这样可以加深同学们对乘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同学们能否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概念,以及能否灵活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一、表内乘法(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乘法算式。
2、经历编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
3、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学习活动过程,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4、积极主动地参与编乘法口诀等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5、结合情景图,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在情感、态度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材说明乘法口诀编排上与传统相比:·1—6的乘法口诀,7—9的乘法口诀→1—9的乘法口诀整体编排·口诀由1句、2句……9句、8句……1句·书写时不考虑两数位置,无“乘”与“乘以”之分·利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在探索新知中迁移旧知。
·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本单元教材编排点:1、利用情景图为学生编乘法口诀提供素材(p6例1图表p11例1图表p16例1图表p20例1图p29例1图p34例1图表)2、编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积穿插编排(p6例1图表p7例2)3、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p23第4题p41第6题)(三)教学提示1、重视“乘法初步认识”的教学,为乘法口诀的教学奠定基础体会相同的数相加用乘法算简便知道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4×6=24 读作四乘六等于二十四口诀四六二十四2、充分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3、教给学生迁移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4、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各节教材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a、乘法的初步认识(2)·单元主题图:提供看、数、说的素材,激发新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例1:提供数数和计算的素材,解决问题的多元化,初步体会由几个几相加引出新的算法·4个7相加,7个4相加→都可以用7乘4或4乘7来计算。
读作4乘7或7乘4,4和7都叫因数或乘数例2:通过摆再次体会几个几相加。
乘法口诀表
学习内容
课本第88页,第89页练习二十第1~3题。
学习目标
把“大九九”改编成“小九九”,熟练掌握乘法口诀。
习题解析
乘法口诀表是对两个单元的表内乘法内容所做的归纳整理,它为孩子系统掌握这部分知识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课本出现的乘法口诀表是小九九。
用表格的形式将全部乘法口诀整理成一个阶梯型表,简明、清晰、逻辑性强。
从左往右横着看,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
如,关于4的乘法,口诀就有4句,关于9的乘法,口诀就有9句,所以表中乘法口诀共有45(1+2+3+…+9)句。
一方面便于孩子将全部乘法口诀有条理地储存在大脑中,另一方面也向孩子揭示了系统整理知识的一种方法。
乘法口诀表下面的一段文字揭示了每句口诀的含义和应用价值。
如“二三得六”,既表示3个2相加是6,又表示2个3相加是6,因此,每句口诀可用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如计算7×8=56,8×7=56,用的就是同一句口诀“七八五十六”。
这也为以后学习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除法算式做了准备。
辅导精要
让孩子拿出81张乘法口诀卡片,要求它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卡片。
有的孩子横着排列1~9的乘法口诀,有的孩子则是竖着排列。
结果当然是殊途同归,得到“大九九”。
让孩子找出其中相同的乘法口诀,并按一定的规律拿走其中的一张。
结果得到“小九九”。
整理成“小九九”后,让孩子整体观察口诀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孩子横看、竖看、斜看,说出口诀表的特征。
比较“大九九”和“小九九”。
“大九九”能看到所有的乘法口诀,一目了然;“小九九”数量少,记得快。
把“小九九”拐着读,也能得到“大九九”,如先横着读一二得二,二二得四,再竖着读二三得六,…。
让孩子说一说口诀的含义。
如“三五十五表示什么?可说出两方面的含义:可表示5个3相加,也可表示3个5相加。
让孩子看口诀说算式。
如三五十五,把口诀添上字变成三乘五等于十五,算式是3×5=15,5×3=15。
归纳出:每一句口诀都可以用来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有的孩子可能表示反对,因为有的一句口诀只能计算一道乘法式题。
这时,教师可让孩子找出这些口诀,如“一一得一,二二得四,……”。
再读课文中的段落,“除了‘一一得一’和每一横行里的最后一句,剩下的每一句口诀都可以用来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例如:……”。
加强对容易混淆和难以记忆的口诀的练习。
45句口诀中,孩子记忆发生困难的主要是6、7、8的口诀,因此,可加强用6、7、8的口诀进行计算的练习。
易混淆的口诀,如五九四十五和六九五十四,四六二十四和六七四十二。
除进行已知两个因数求积的顺向思维练习外,还应设计已知积求两个因数的逆向思维的练习。
如42=(6)×(7),特别是应设计同一个积可用不同的因数来表达的练习,如16=(2)×(8)=(4)×(4),24=(3)×(8)=(4)×(6)。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可提高孩子掌握口诀的熟练程度,又能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
习题解析
第1题,应用全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一个漂亮的数学模型。
练习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1)先让孩子认真审题,想一想应怎样来填这张表。
孩子可能说,所填的数是两个数相乘的积,要用乘法口诀。
不急着动笔。
(2)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从左上角到右下角这一斜行的数有什么规律?有的孩子想到,这是两个相同因数相乘的积。
让他能很快地填出中间3个空格中的数。
填好后将这一串数涂上颜色。
(3)观察表中4个数:想一想中间空格里的数应填几?它与
上下两个数的关系是,在三六十八和三八二十四的中间是三七二
十一。
它与左右两个数的关系是,在二七十四和四七二十八的中
间是三七二十一。
(4)让孩子随机把表格填写完整。
也可由教师指定位置,孩子填数。
(5)填好的数图后让孩子看看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如,由于将1、4、9、16、25、36、49、64、81这一串数涂上了颜色,它十分醒目地告诉孩子,它就是这张数图的对称轴,两边对应方格里的数是相等的,也就是一句口诀表示的两个算式的积是相等的。
孩子还能发现其他的一些规律,只要说出来,都应给予鼓励。
让孩子感受探索的乐趣和发现规律带来的喜悦。
第2题,读题理解题意,教师引导孩子将前几节课所用的学具进行改造,即做一个内圆,用大头针把两个圆固定在一起。
一方面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让孩子进行表内乘法的练习。
第3题,这是第一次出现的填最值的练习。
它采用变式让孩子灵活应用乘法口诀寻找答案,同时渗透一点“最值”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用竖式计算除法作些准备。
练习时应指导孩子看懂题意,使孩子明确在括号里只能填一个符合题意的最大整数。
思考的路线长,难度大,孩子不容易掌握。
()×4<29,括号里可填哪些数?根据4的乘法口诀可得:
积小于29的有7个,在1~7中最大的数是7。
从算式看可以填多个答案,从题目看答理题意的只有一个答案。
34>5×(),用5的乘法口诀思考,6为最大值。
7×()<30,用7的乘法口诀思考,4为最大值。
比较(7)×4<29,左边式题的积是28,比29小而最接近29;34>5×(6),右边式题的积是30,比34小而最接近34;7×(4)<30,左边式题的积是28,比30小而最接近30。
归纳求最值的方法:出一个积,比已知数小而最接近已知数。
第二行各题,让孩子试着用简略的方法进行思考。
可以让孩子慢慢思,只要掌握方法能求出最值就可以了。
拓展与提高
利用前几节课做“百数表”的乘法口诀,编制求最值的习题。
如四五二十,可编制出:()×5<21,()×5<22,()×5<23,()×5<24。
其最值都是4。
让孩子模仿着编题,可以让孩子多做几次练习,但每次的题量不了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