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灾备中心部分分行接入模拟演练方案(核心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75
异地灾备体系建设方案目录1灾备体系总体架构 (3)2数据备份系统设计方案 (26)3应用容灾设计方案 (50)4备用数据处理系统设计方案 (58)5信息安全体系设计方案 (85)6异地灾备管理体系设计 (146)7异地灾备运维体系设计 (172)1灾备体系总体架构1.1设计目标对灾备份服务的建设规划将依据灾备评价指标和灾难恢复等级的建设要求与原则进行分析。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 灾备评价指标示意图如上图所示,评价灾备系统主要有两个指标:1、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即数据恢复点目标,简单的说就是生产中能接受的最大数据损失量。
2、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即恢复时间目标,指生产中心能接受的最长停机时间。
在这个时间范围内,生产中心必须恢复生产,否则会造成无法容忍的损失。
不同应用中对RTO的指标需求是不同的,客户端访问频繁的核心数据需要足够小的RTO,如果RTO没有达到指标,就会造成巨大损失,而大多数业务系统对RTO的要求没有如此严格,如果业务运行的间隙发生数据灾难,则几乎影响不到客户访问的连续性。
根据XXX信息系统的重要性,XXX系统的大部分业务系统将RPO 定为1小时,RTO定为4~8小时。
异地灾备中心的恢复能力将至少满足《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中定义的第4级要求。
对于XXX的核心/关键的业务系统将RPO定为30分钟,RTO定为4小时以内,满足《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中定义的第5级要求。
1.2灾备恢复标准设计为保障本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本次灾备系统的建设将至少符合按照《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的4级标准规定和《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对灾备系统进行设计。
目前关于灾备恢复的标准主要有《SHARE 78国际容灾恢复标准》与《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
异地灾备方案引言在信息化时代,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至关重要。
灾备(Disaster Recovery)是指在出现意料之外的灾害事件时,通过灾备方案保证企业的关键数据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异地灾备方案是其中一种常用的灾备方案,即在灾害事件中将数据迁移到离原先数据中心一定距离的备用数据中心中,以确保原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切换到备用系统。
异地灾备方案的概述异地灾备方案是通过在原数据中心外建立备用数据中心来保护企业关键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在异地灾备方案中,备用数据中心通常位于原数据中心之外的地理位置,以避免因同一地区发生灾害而导致备用数据中心受到影响。
异地灾备方案通过实时或定期复制数据到备用数据中心,并采用自动化切换和故障恢复机制,以确保在灾难发生时能够快速恢复业务。
异地灾备方案的优势1.数据安全性增强:通过将数据复制到离原数据中心较远的位置,可以避免同一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影响原数据中心的事件对备用数据中心产生影响,增强了数据的安全性。
2.业务连续性提升:异地灾备方案能够快速切换到备用数据中心,减少了业务中断的时间,从而提升了业务的连续性和可用性。
3.故障恢复时间缩短:异地灾备方案中使用的自动化切换和故障恢复机制,使得在发生灾难事件时能够更快地恢复业务,缩短了故障恢复的时间。
4.成本效益提高:尽管建立备用数据中心可能会增加一定的成本,但与停业造成的损失相比,异地灾备方案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
异地灾备方案的实施步骤异地灾备方案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灾备需求分析:首先需要对企业的业务需求进行分析,确定需要保护的数据和业务系统,并评估其对业务连续性的影响。
2.选址和资源准备:根据灾备需求,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建立备用数据中心,并进行必要的资源准备,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等设备的采购与部署。
3.数据复制和同步:建立备用数据中心后,需要通过物理复制或网络复制等手段将数据实时或定期地复制到备用数据中心,并保持数据的同步。
异地容灾方案范文一、需求分析1.对业务连续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如金融、电信、电力等,需要具备强大的容灾能力,以确保业务不受中断。
2.对数据保护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如医疗、金融等,需要具备稳定的备份环境,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泄露。
3.对业务灵活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如电子商务、物流等,需要具备快速恢复业务的能力,以缩短中断时间。
二、方案设计1.数据备份方案(1)建立异地备份中心,将业务数据实时传输至备份中心,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将数据备份至多个节点,以提高容灾能力。
(3)定期进行数据校验和恢复测试,确保备份数据的可用性。
2.系统容灾方案(1)建立独立的备份服务器,实时同步业务系统的数据和配置信息。
(2)采用虚拟化技术,将业务系统和应用程序部署在虚拟环境中,实现快速恢复业务的能力。
(3)定期进行系统备份和恢复测试,确保备份环境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3.网络容灾方案(1)建立异地互联网出口,通过多条线路互联,提高网络的可用性。
(2)部署智能负载均衡设备和冗余路由器,实现网络流量的自动切换和负载分担。
(3)采用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确保远程访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设备容灾方案(1)建立备用设备库,存放备份的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
(2)定期检查备用设备的状态和可用性,确保备用设备的完好性。
(3)在发生故障时,及时启用备用设备并恢复业务。
三、组织实施1.容灾团队的组建:指定专门的容灾团队负责制定、实施和维护容灾方案。
2.容灾方案的制定:根据不同业务需求和风险评估,制定适合企业的容灾方案。
3.系统的测试和演练:定期进行容灾演练,模拟真实的灾难情况,测试容灾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监控和维护:建立容灾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备份环境的状态和可用性,并定期维护和更新容灾方案。
四、风险评估1.容灾方案的可行性:对企业业务、数据量和系统复杂性进行评估,确定实施容灾方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某高速公路收费管理平台异地灾备中心灾备管理体系建设探讨沈兰兰(安徽电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网络院,安徽合肥230031)摘要:省级高速公路收费管理平台承载的用户多、业务量大,一旦出现故障,对公众出行和社会服务影响巨大,急需建设异地灾备中心,为核心业务系统提供异地的业务应用灾备部署、备份恢复、容灾演练和灾备切换。
基于统一的技术标准建设容灾备份系统,面向服务化提供灾备运维服务及运营管理,集中管控容灾备份系统资源和策略,是异地灾备中心实现业务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可恢复性目标的重要实现手段。
文章通过分析某高速公路收费管理平台异地灾备中心灾备管理体系的建设需求,探讨灾备管理体系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灾备管理;异地灾备;收费管理平台;高速公路中图分类号:TP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9759(2023)07-0228-04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isaster recovery management system in remote Disaster Recovery center of a highway toll management platformSHEN Lanlan(Network Institute of Anhui Telecom Planning and Design Co.,LTD.,Hefei230031,China)Abstract:The provincial highway toll management platform carries a large number of users and a large volume of business. Once the fault occurs,it will have a huge impact on public travel and social services.Therefore,it is urgent to build a remote disaster recovery center to provide remote business application disaster recovery deployment,backup and recovery,disaster recovery drill and disaster recovery switch for the core business system.Building a Dr Backup system based on unified tech-nical standards,providing Dr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ices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as a service oriented system, and centrally controlling Dr Backup system resources and policies are important means to achieve consistency,integrity, and recoverability of service data in the remote Dr Center.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idea of disaster recovery management system by analyzing the construction demand of the remote disaster recovery center of a highway toll man-agement platform.Keywords:Disaster recovery management;Remote disaster recovery;Charge management platform;expressway0引言省级高速联网收费管理平台一般包含ETC发行系统、账务管理系统、清分结算系统、省级费率计费系统等核心业务,承载用户多、业务量大,一旦出现故障对公众出行和社会服务带来巨大影响。
两地三中心灾备方案1. 背景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各种灾难事件对企业的运营和数据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安全性,灾备方案已经成为了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受到地缘环境、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需要制定灾备方案,以保证业务的持续运营。
将业务系统和数据分散存储在不同地域的多个数据中心,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也是我们所提供的两地三中心灾备方案。
2. 方案概述两地三中心灾备方案是一种基于云计算和分布式系统的解决方案,通过将业务系统和数据分布在不同地域的三个数据中心中,以实现业务的高可用性和灾难恢复能力。
这三个数据中心包括两个主数据中心(A、B)和一个备份数据中心(C),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
该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设备故障、人为破坏等不可控因素对企业的影响,保障关键业务的连续性和可用性。
以下是方案的具体组成和设计。
3. 系统架构3.1 主数据中心两个主数据中心(A、B)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们运行着企业的关键业务系统和数据。
每个主数据中心都具备完备且独立的硬件设施、网络和存储系统。
•主数据中心A:位于城市X,承担主要的业务运营和数据存储任务。
•主数据中心B:位于城市Y,作为主数据中心A的备份,能够及时接管业务运营和数据处理任务。
主数据中心之间通过高速网络连接,进行数据的实时同步和业务的状态复制。
主数据中心A负责主要的数据读写操作,而主数据中心B则负责数据的备份和业务的冷备。
3.2 备份数据中心备份数据中心C是系统的灾备中心,位于城市Z。
它的作用是保存主数据中心A和B的数据备份,并提供紧急的灾难恢复功能。
备份数据中心C与主数据中心通过专用线路进行数据的定期同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在主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或不可用时,备份数据中心C会立即接管业务运营,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4. 数据同步和备份策略为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我们采用以下策略进行数据的同步和备份:•日志复制:主数据中心A和B之间进行实时的数据同步,通过数据库日志的复制和传输,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灾备演练实施方案1. 方案目标灾备演练是为了测试和验证组织的灾难恢复能力,以确保在发生灾难时能够迅速、有效地恢复业务,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本方案的目标是制定一套全面的灾备演练实施方案,确保方案具有可行性和效率,能够帮助组织在灾难发生时快速恢复业务。
2. 实施步骤步骤一:制定灾备策略1.定义关键业务流程:确定组织的关键业务流程,包括核心系统、关键数据和业务应用等。
2.评估风险和影响:分析各种灾难场景对业务的风险和影响,包括自然灾害、人为失误、硬件故障等。
3.制定恢复目标:根据业务的重要性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业务恢复的时间目标和数据恢复的点目标。
步骤二:制定演练计划1.确定演练频率:根据业务的特点和演练的成本,确定灾备演练的频率,建议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演练。
2.制定演练目标:根据灾备策略和恢复目标,制定每次演练的具体目标,例如测试特定业务流程的恢复能力。
3.制定演练方案:根据演练目标,制定详细的演练方案,包括演练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演练步骤和演练场景等。
步骤三:准备演练环境1.搭建灾备测试环境:建立与生产环境相似的灾备测试环境,包括硬件设备、网络环境和系统配置等。
2.备份关键数据:对生产环境的关键数据进行定期备份,并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3.准备测试工具和设备:准备必要的测试工具和设备,包括灾备恢复软件、网络测试工具和监控设备等。
步骤四:执行灾备演练1.演练前准备:在演练开始前,对演练环境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环境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2.触发灾备恢复:根据演练方案,触发灾备恢复过程,包括启动备份系统、导入备份数据和恢复业务应用等。
3.测试恢复效果:对恢复后的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验证恢复效果是否符合预期目标。
4.记录和总结:在演练过程中记录关键步骤和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下次演练提供改进的参考。
步骤五:演练评估和改进1.演练评估: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包括演练目标的完成情况、演练步骤的执行情况和演练效果的评估等。
两地三中心容灾解决方案2010-12-26目录1“两地三中心”容灾系统建设的功能目标 (3)2两地三中心”容灾系统技术方案 (4)2.1总体设计方案 (4)2.2容灾方案实现 (5)2.2.1同城应用级容灾方案 (5)2.2.2异地数据级灾备方案 (6)3基于SHAREPLEX的容灾方案 (7)3.1S HARE P LEX FOR O RACLE产品介绍 (7)3.2S HAREPLEX主要技术指标 (8)4成功案例 (10)4.1银联数据 (10)4.2山西移动 (12)4.3北京地税 (15)4.4S HARE P LEX国内部分客户 (18)1 “两地三中心”容灾系统建设的功能目标理想目标:在确保系统稳定安全的前提下,颠覆“切换时长、数据丢失,平时不用、浪费投资,决策困难、影响巨大,演练复杂、风险增加”的传统“灾备”模式,创建全新“容灾”理念,使新增投资平时发挥生产效力、实现容纳各种灾难、确保业务连续和数据安全的崭新模式。
同城应用级容灾:覆盖能被客户直接感知的各类业务,平时与主机房同时运行,负载均衡使用,可分担各查询业务流量。
当容灾机房或主机房任何一处出现灾难造成的非计划内停机,则另一个机房都能在保证不丢失数据的前提下,继续对外提供同样的服务,对业务或对客户的感觉影响极低。
异地容灾;异地容灾机房,存放一台存储设备和一台核心业务验证服务器,异步存储数据,容许0-15分钟数据丢失。
发生城市级灾难时仍可以有效恢复生产系统核心数据和,。
最终实际目标:以系统稳定、安全、高效为基本前提,经严格论证和实测,可以逐步退守,直至实现一定投资下“高可用性和高安全性”的平衡。
容灾系统将能够应对下述的灾难和风险,确保数据安全性和业务连续性:灾难发生的百分比统计电源问题硬件、软件、程序故障机房其它基础设施故障系统设计失误小失误/故障长期累加人为操作失误或渎职蓄意破坏/病毒/黑客网络/线路故障技术失败大规模自然灾害其它0102030405060708090100Number of Declarations2 两地三中心”容灾系统技术方案2.1 总体设计方案生产系统的容灾系统拟建成“两地三中心“模式。
异地灾备中心部分分行接入模拟演练方案范文(核心系统)-图文(核心系统)1演练目标和原则1.1本次模拟场景描述本次演练模拟北京地区发生灾难导致我行生产环境不能对外提供服务,异地灾备中心接到灾难宣告后,按照灾难恢复预案中的相关切换手册、脚本、流程,启动异地灾备中心核心系统对外提供服务。
演练的系统范围为核心系统、核心卡系统、柜面系统与挃纹授权系统。
演练中,某某分行和某某分行部分终端通过分行至异地灾备中心15MATM线路上联异地灾备中心柜面系统虚拟IP地址,登录异地灾备中心柜面系统,完成核心系统基本存取款业务等功能验证。
演练在某某异地灾备中心设立挃挥中心,模拟演练灾难恢复预案中的灾难预警和灾难宣告的通知流程。
1.2演练目标本次演练拟实现如下目标:1.验证异地核心系统迁移后,异地核心群系统接管生产的可用性;2.验证异地灾备中心EMCTimeFinder/clone和IBMFlahcopy可用性;3.检验恢复预案和切换回切手册的有效性和可用性,并在演练过程中发现信息系统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演练后进行改进和完善;4.验证分行终端接入异地灾备中心网络能力;5.使参演人员熟悉应急管理和灾难恢复的流程,提高参演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系统的风险防控能力。
1.3演练原则本次演练的计划和实施将遵循以下原则:1.不影响全行生产环境各系统的正常运行;2.不影响异地灾备中心数据复制的正常运行;3.不影响异地灾备中心接管生产系统能力;4.不影响参演分行对外提供服务。
1.4演练时间、地点及参演人员1.演练时间:2022年6月1日,8:30-12:002.演练地点:异地灾备中心、某某分行、某某分行3.演练挃挥:信息科技部负责人演练副挃挥:某某某4.参演部门:信息技术部应急与灾备室、网络管理室,科技开发中心开发三室、某某分行、某某分行5.演练支持部门:科技开发中心技术与业务测试室、某某分行6.演练组织:信息技术部应急与灾备室27.参演人员总行:信息技术部应急与灾备室()、网络管理室(),科技开发中心开发三室()。
异地灾备解决方案背景在当今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各类企业和组织对数据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然而,地震、火灾、洪水等突发灾害时有发生,一旦发生灾害,数据的丢失将会给企业和组织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异地灾备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什么是异地灾备解决方案异地灾备解决方案是指将数据和应用系统在不同地理位置进行备份和储存,以应对突发性灾害导致的数据丢失。
通过异地灾备的解决方案,企业和组织可以在灾害发生后快速恢复其数据和系统,以确保业务连续性。
异地灾备解决方案的关键组成部分1.数据备份:异地灾备解决方案的核心是将数据备份到远程地点,以防止主数据中心的灾难发生时造成数据丢失。
数据备份可以通过实时同步、定期快照等方式进行。
2.网络连接:异地灾备解决方案需要保证主数据中心和备用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连接畅通,以确保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备份到远程地点。
3.备份设备:异地灾备解决方案需要使用专门的备份设备,如磁带库、硬盘阵列等,用于存储备份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灾难恢复过程:异地灾备解决方案需要定义和建立完整的灾难恢复过程,包括数据恢复、系统恢复、业务恢复等,以保障在灾害发生后能够快速恢复业务。
5.测试和验证:异地灾备解决方案需要定期进行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恢复过程的有效性。
实施异地灾备解决方案的步骤1.需求分析:根据组织的需求和业务特点,确定实施异地灾备解决方案的具体要求和目标。
2.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合适的异地灾备方案,包括数据备份策略、网络连接方案、备份设备的选型等。
3.设备采购和配置:根据方案设计的要求,采购和配置相应的备份设备和网络设备,确保其符合异地灾备方案的要求。
4.数据备份和迁移:根据方案设计的要求,进行数据备份和迁移工作,确保数据能够准确、完整地备份到远程地点。
5.灾难恢复测试:对异地灾备方案进行定期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恢复过程的有效性。
1 医院数据中心异地灾备系统建设医院数据中心异地灾备系统建设项目建议书迪思杰(北京)数码技术有限公司2010-8-24目录1 项目背景随着医院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信息系统成为了支撑医院业务运行的重要平台,医院的全部业务流程都依赖于信息系统提供的服务来运作。
为了保证该系统的稳定、安全、有效的运行,医院的IT部门都采用了双机、RAID、磁带备份等技术,来回避由于磁盘故障,人为失误,应用程序的逻辑错误,自然灾害等原因带来的系统停机或者数据丢失。
但大部分医院并没有建立一个容灾机制,一旦数据库或硬件出现故障,较长时间不能恢复,对医院来说都是一次灾难,将会给给医院的声誉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并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ü广东省人民医院电脑故障让患者受累ü北京妇产医院挂号故障千人排队苦等ü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停机4个多小时ü通山县人民医院电脑故障无法交费老汉等2小时猝死检测室ü闵行区医院电脑故障千余人等数小时挂号ü华山医院网络故障2小时取不了药ü中山市中医院系统出现故障,医院收费环节完全瘫痪,导致数千人看病受到影响ü第八人民医院医院电脑临时出故障沟通不畅引患者投诉ü北京安贞医院电脑系统出现故障,造成大厅聚集近百名患者ü上海一医院突发电脑故障造成大量病人滞留ü齐鲁医院电脑突发故障患者排长队苦等ü上海龙华医院电脑系统故障致排队人群至门口ü东方医院电脑系统突发故障数百患者苦等三小时因此迫切需要建设容灾系统,以保证计算机业务系统的连续运行,并提高信息系统抵御突发性灾难的能力,保证医院稳定运行。
本方案是迪思杰(北京)数码技术有限公司根据****医院提出的以上需求,所提出的利用DSG Realsync数据同步复制软件实现数据的实时复制,从而满足“建设容灾系统,实现数据的远程备份和业务的不中断运行“的需求。
异地灾备方案简介异地灾备方案(Disaster Recovery Plan,DRP)是指为了保证在关键业务数据灾害性损失的情况下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业务的快速恢复和运行,而制定的一套完备的预案和方法。
目标异地灾备方案的主要目标是确保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完整性,以最小化对组织或用户的影响。
具体目标包括:1.数据备份:确保关键业务数据的定期备份,并保存在与主数据中心相隔较远的地理位置,以防止单点故障导致数据丢失。
2.快速恢复:在主数据中心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切换到备用数据中心,并恢复关键业务系统的运行,以减少业务中断时间。
3.数据一致性:通过数据同步和一致性校验机制,确保主数据中心与备用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保持一致,以避免数据冲突和不一致问题。
设计原则异地灾备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分析风险:通过风险评估和业务影响分析,确定关键业务系统和数据,并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灾备策略。
2.定期演练:定期进行灾备演练,包括故障切换、数据恢复等场景,以验证灾备方案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优化方案。
3.高可用性:在设计灾备架构时,要考虑高可用性的要求,包括硬件冗余、自动化故障检测和恢复等,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及时备份:保证关键业务数据的及时备份,并对数据进行定期检测和验证,以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5.数据同步和增量备份:使用数据同步和增量备份机制,减少数据传输的时间和成本,以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备份效率。
异地灾备步骤异地灾备包括以下步骤:1.风险评估和业务影响分析:根据实际需求和业务特点,进行风险评估和业务影响分析,确定关键业务系统和数据。
2.灾备策略设计: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灾备策略,包括数据备份、系统复制、故障切换等。
3.异地数据中心建设:选择合适的异地数据中心,并进行硬件和网络设施的建设,以支撑灾备方案的实施和运行。
4.数据备份和同步:定期对关键业务数据进行备份,并确保数据与主数据中心的一致性。
银行异地灾备系统建设方案目录银行异地灾备系统建设方案 (1)1 项目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规范要求 (3)1.3 建设现状 (4)1.4 紧迫性 (5)2 需求分析与建设目标 (5)2.1 不足和挑战 (6)2.2 灾备需求 (6)2.3 规划阶段 (8)3 设计方法与思路 (10)3.1 理论依据 (10)3.2 方法论 (10)3.3 技术路线 (12)4 技术方案 (12)4.1 系统设计 (12)4.2 总体架构 (13)4.3 异地灾备主机方案 (17)4.4 灾备网络方案 (19)5 异地灾备细则 (19)5.1 数据级灾备建设 (19)5.2 应用级灾备建设 (21)本文是某商行异地灾难备份方案的一份详细、完整的最佳实践建议书。
包括需求分析、设计方法思路、技术方案详解、异地灾备细则。
1 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某行金融电子化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信息技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业务系统如核心业务、现代化支付、中间业务及卡前置等都实现信息电子化,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信息化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
某行业务对信息化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对业务的影响突出。
数据集中的同时也意味着风险相对集中,在地震、火灾、水灾、疫情、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等灾难事件不断集中爆发,为确保某行信息系统安全和业务持续运行已成为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某行的业务经营体系不断发展,业务领域不断拓展,业务覆盖区域不断扩大。
在这种情况下,某行目前的核心业务系统已经实现了数据的本地自动备份,未进行完整的灾难备份体系建设。
一旦因为机房、建筑物损坏等较大规模的灾难引起数据丢失或者信息系统长时间宕机,将造成某行全省范围内的业务停顿,相关单位和个人无法从事有关金融业务,不仅造成严重不良的社会影响,更影响金融行业的稳定。
某行信息系统灾难备份体系建设以及业务连续体系建设的重要开端,异地灾备系统工程建设的建设实施,为某行后续的业务连续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异地灾备主流方案什么是异地灾备?异地灾备(Disaster Recovery,简称DR)是指在主要数据中心(源数据中心)发生重大故障或灾难性事件时,将业务系统切换到备用数据中心(目标数据中心)进行持续运营。
异地灾备是一种灾难恢复策略,旨在确保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
异地灾备方案的重要性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各个行业的组织越来越依赖关键业务系统和数据,因此,灾备方案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异地灾备方案可以帮助企业避免因突发灾害事件而导致的数据丢失、业务中断和财务损失,同时提供持续的服务和保护客户利益的能力。
异地灾备方案的主流方案冷备方案冷备方案是一种基于备份和恢复的异地灾备方案。
在这种方案中,目标数据中心只提供基础硬件设施,而源数据中心和目标数据中心之间并没有持续同步的数据流。
当源数据中心出现灾难性事件时,需要手动将备份的数据恢复到目标数据中心,然后启动目标数据中心的业务系统。
冷备方案的优点是成本较低,因为目标数据中心不需要实时同步数据。
然而,恢复业务系统需要较长时间,并且数据可能会因为灾难性事件而丢失。
热备方案热备方案是一种基于实时数据同步的异地灾备方案。
在这种方案中,源数据中心和目标数据中心之间通过高速网络进行实时数据复制和同步。
当源数据中心发生故障时,目标数据中心可以立即接管业务系统,并继续提供服务。
热备方案的优点是数据的实时备份,可提供较快的业务系统恢复时间和较低的数据丢失风险。
然而,它的成本较高,因为需要投资于高速网络和额外的硬件设备。
温备方案温备方案是介于冷备方案和热备方案之间的一种异地灾备方案。
在这种方案中,源数据中心和目标数据中心之间定期同步数据,但同步频率较低。
当源数据中心发生故障时,目标数据中心需要进行较少的数据恢复,并尽快接管业务系统。
温备方案的优点是比冷备方案提供更快的业务系统恢复时间和较低的数据丢失风险。
与热备方案相比,成本较低,因为同步频率较低。
跨区域备份方案跨区域备份方案是一种通过将数据备份到不同地理区域的异地灾备方案。
公司异地灾备实施方案一、前言。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对于数据安全和灾备能力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在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网络攻击、设备故障等情况时,如何保障企业数据和业务的连续性成为了企业管理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公司异地灾备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公司异地灾备实施方案的必要性。
1. 风险防范,在同一地点部署的灾备设施可能会受到同一自然灾害的影响,而异地灾备可以有效规避这一风险。
2. 数据安全,异地灾备可以避免因同一地点发生的灾难导致数据的彻底丢失,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3. 业务连续性,通过异地灾备,可以在遭受灾难时,快速恢复业务,减少因灾难而导致的业务中断时间。
三、公司异地灾备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
1. 灾备需求评估,对企业的业务特点、数据量、业务系统关键性等进行全面评估,明确灾备的具体需求。
2. 异地灾备场所选择,选择离公司总部相对较远、自然灾害少发生的地方作为异地灾备场所,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3. 灾备设备采购,根据灾备需求评估结果,采购符合要求的灾备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4. 灾备方案制定,制定详细的灾备方案,包括灾备设备的布置方案、数据同步方案、灾难恢复方案等。
5. 灾备设备部署,将采购的灾备设备按照灾备方案进行部署,确保设备能够在灾难发生时快速投入使用。
6. 灾备演练,定期进行灾备演练,检验灾备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7. 灾备方案更新,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灾备方案也需要不断更新,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适应。
四、公司异地灾备实施方案的效果评估。
1. 数据安全性,通过实际应急演练和灾备设备的运行情况,评估数据在灾难发生时的安全性。
2. 业务连续性,通过模拟灾难情况,评估异地灾备方案对业务连续性的支持能力。
3. 成本效益,评估异地灾备实施方案的成本与效益,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总结。
公司异地灾备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全公司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才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保障企业的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
XXX市商业银行灾备切换演练总体方案XXX在2016年1月进行了灾难备份系统切换演练,以下是演练方案的详细内容。
一、本次演练目的和原则1.演练目的本次演练的目的是检验银行灾难备份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确保在遭遇灾难时,银行系统能够快速恢复运行,保障客户资产安全。
2.演练要求演练要求参演部门必须全程参与,保证演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同时,演练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和保密,确保不会对银行的正常运营造成影响。
二、演练时间及参演部门本次演练的时间为2016年1月,参演部门包括银行系统运维部门、信息技术部门、安全保障部门等。
三、演练组织架构及名单演练组织架构包括指挥部、技术支持组、演练评估组等。
具体名单如下:指挥部:总经理、副总经理、运维部门负责人、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人、安全保障部门负责人。
技术支持组: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等。
演练评估组:外部专家、内部评估人员等。
四、演练方案1.演练内容本次演练的内容包括:灾难备份系统的切换、数据恢复、系统测试等。
2.演练总体安排演练总体安排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演练阶段、评估阶段、总结阶段。
在每个阶段,参演人员都需要按照指定的任务和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的工作。
3.本次演练涉及的主要服务器本次演练涉及的主要服务器包括:核心业务系统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网络服务器等。
在演练过程中,要确保这些服务器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
本次演练由信息科技部组织,各部门和公司参演人员名单如下:1.信息科技部2.风险管理部3.审计部4.结算管理部5.综合管理部6.XXX7.零售业务部8.总行营业部XXXXXX四、演练步骤1.演练前准备1)制定演练计划和演练方案;2)组织召开演练前会议,明确演练目的、流程、职责和要求;3)准备演练所需设备和材料;4)演练前进行系统备份和数据同步。
2.演练过程1)演练开始,按照演练方案执行;2)模拟核心系统故障,启动应急预案,切换至灾备中心;3)验证灾备中心核心系统接管生产的可用性;4)验证灾备中心XXX SharePlex数据库同步的可用性;5)检验系统切换手册和文档的可用性;6)检验网点接入灾备中心网络能力。
异地灾备中心部分分行接入模拟演练方案(核心系统)1演练目标和原则1.1本次模拟场景描述本次演练模拟北京地区发生灾难导致我行生产环境不能对外提供服务,异地灾备中心接到灾难宣告后,按照灾难恢复预案中的相关切换手册、脚本、流程,启动异地灾备中心核心系统对外提供服务。
演练的系统范围为核心系统、核心卡系统、柜面系统与指纹授权系统。
演练中,XX分行和XX分行部分终端通过分行至异地灾备中心15M ATM线路上联异地灾备中心柜面系统虚拟IP 地址,登录异地灾备中心柜面系统,完成核心系统基本存取款业务等功能验证。
演练在XX异地灾备中心设立指挥中心,模拟演练灾难恢复预案中的灾难预警和灾难宣告的通知流程。
1.2演练目标本次演练拟实现如下目标:1.验证异地核心系统迁移后,异地核心群系统接管生产的可用性;2.验证异地灾备中心EMC TimeFinder/clone和IBM Flashcopy可用性;3.检验恢复预案和切换回切手册的有效性和可用性,并在演练过程中发现信息系统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演练后进行改进和完善;4.验证分行终端接入异地灾备中心网络能力;5.使参演人员熟悉应急管理和灾难恢复的流程,提高参演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系统的风险防控能力。
1.3演练原则本次演练的计划和实施将遵循以下原则:1.不影响全行生产环境各系统的正常运行;2.不影响异地灾备中心数据复制的正常运行;3.不影响异地灾备中心接管生产系统能力;4.不影响参演分行对外提供服务。
1.4演练时间、地点及参演人员1.演练时间:2013年6月1日,8:30-12:002.演练地点:异地灾备中心、XX分行、XX分行3.演练指挥:信息科技部负责人演练副指挥:xxx4.参演部门:信息技术部应急与灾备室、网络管理室,科技开发中心开发三室、XX分行、XX分行5.演练支持部门:科技开发中心技术与业务测试室、XX 分行6.演练组织:信息技术部应急与灾备室27.参演人员总行:信息技术部应急与灾备室()、网络管理室(),科技开发中心开发三室()。
XX分行:信息技术部负责人()、网络技术人员1人()、分行营业部2人()、作业中心1人()。
XX分行:网络技术人员1人()、分行营业部2人()、作业中心1人()。
公司:电信集成、能通、EMC、IBM。
2演练组织架构和人员名单2.1演练组织架构和职责为了加强本次演练组织管理,确保演练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总行应急管理办法及异地灾备中心灾难恢复预案成立以下工作组,负责制定演练计划,组织实施演练工作,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汇报。
3参与本次演练的各工作组角色与职能如下:2.1.1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信息技术部负责人担任,主要职责是:1.负责对异地灾备中心发起灾难预警和灾难宣告;2.负责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决策。
工作地点:异地灾备中心(XX)。
2.1.2应急执行小组应急执行小组组长由信息技术部分管应急工作的副总经理担任,下设灾难恢复工作小组、系统恢复小组、网络恢复小组、分行业务恢复小组和外部专家组。
由总行网络管理室、开发三室、应急与灾备室成员、异地灾备中心维护人员、分行信息科技部人员、分行业务人员和合作厂商人员组成。
2.1.2.1 灾难恢复工作小组由应急与灾备室人员和合作厂商成员组成,主要职责是:1.负责演练过程中的跟踪和记录;2.负责协助演练实施完成演练工作,解决过程中问题;3.演练过程发现并记录问题,后续优化灾备恢复流程与演4练流程;4.负责撰写演练总结报告。
工作地点:异地灾备中心(XX)。
2.1.2.2系统恢复执行小组系统恢复小组由应急与灾备室、开发三室、合作厂商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1.负责异地灾备中心系统设备的检查;2.负责应用系统的切换和回退工作;3.负责演练过程中核心系统的启动和停止工作。
工作地点:异地灾备中心(XX)。
2.1.2.3网络恢复执行小组网络恢复小组由应急与灾备室、网络管理室、合作厂商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1.负责异地灾备中心网络设备的检查;2.负责异地灾备中心通信网络的切换和回退工作。
工作地点:异地灾备中心(XX)。
2.1.2.4分行业务恢复小组分行业务恢复小组由分行作业中心1人、分行营业部2人和信息科技部1人组成,主要职责是:1.作业中心人员负责支持业务案例测试工作;2.分行营业部人员负责在柜面终端上进行测试案例的执行工作;53.信息科技部人员负责调整及恢复分行柜面系统环境,协调并解决演练期间分行出现的技术问题。
工作地点:XX分行、XX分行。
2.1.2.5外部专家支持组外部专家组由中国电信、IBM、EMC、能通等公司派员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为演练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服务。
工作地点:异地灾备中心(XX)。
63演练方案3.1演练内容1.在XX异地灾备中心设立指挥中心,模拟演练灾难恢复预案中的灾难预警和灾难宣告的通知流程。
2.灾难预警状态下服务器、存储、网络等IT设备状态检查工作。
3.灾难宣告后启动异地灾备中心核心系统、核心卡系统、柜面系统和指纹授权系统。
4.参与测试分行确认与灾备中心的通信正常。
5.分行技术人员确认能从分行终端接入,分行柜员用自己的柜员账号登入异地灾备中心柜面系统,在输入账号密码后可以正常登入并进行数据测试和业务测试。
76.按照事先制订好的业务验证案例完成业务测试。
7.业务验证测试完成后,进行异地灾备中心各网络系统和应用系统恢复,异地灾备中心系统恢复正常运行。
8101112131415注:在操作期间异地灾备中心管理岗每30分钟向演练领导小组汇报实施进度情况。
3.5预警状态检查内容在接入测试演练前,要检查异地灾备中心的存储设备、服务器和网络环境,确认异地灾备中心的存储设备、服务器和网络运行正常,具备分行接入演练的条件。
异地灾备中心所有设备信息详见《XX银行异地灾备中心IT基准》文档。
163.5.1服务器状态检查根据设备信息表,通过跳板机(IP:109.200.3.88)登陆核心系统(IP:109.200.3.11)、核心卡系统(IP: 109.200.3.109)、指纹授权系统(IP: 109.200.13.),输入以下命令进行检查:#errpt#errpt –d H –T PERM #硬件告警信息#errpt –d S –T PERM #软件告警信息#errpt –aj <error no.>#df –m #查看文件系统的利用率,是否有超过80%#lsdev –Cc adapter #是否有失效的状态#lsvg –l <vgname> #卷是否有“stale”状态#topas #查看io性能#lsps –s #lspa -a #交换区使用情况#netstat –in #网络检查#netstat –rn #路由查看#ping 110.19.1.1 #查看与网关的通信3.5.2WINDOWS主机状态检查1.通过终端机“远程桌面连接”连接到各柜面系统服务器;2.检查硬件是否告警;3.查看磁盘空间利用率是否超过80%;4.检查数据库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173.5.3DS8700存储设备状态检查3.5.3.1登录通过远程桌面连接109.200.3.88中转服务器,登录后,再通过远程桌面连接ydtpcserver(109.200.3.87)服务器,登录后,点击开始->所有程序->IBM Tivoli Storage Productivity Center-> Productivity Center,启动IBM Tivoli Storage Productivity Center。
在弹出对话框中,输入用户名administrator、密码及TPC服务器地址:109.220.2.15:9549,打开TPC界面。
3.5.3.2查看存储状态点击Element Management,启动Element Manager管理界面,点中DS8700存储设备,从Select Action下拉框中选择Launch Default Element Manager。
弹出FireFox浏览器窗口,输入用户名admin及密码后,进入IBM System Storage DS监控界面;点击Home->System Status。
检查设备状态信息,确认状态(Status)是Normal的。
点击Normal链接,检查存储设备状态详情。
3.5.3.3检查数据复制情况通过远程桌面连接XXTPCserver服务器,登录后,在FireFox 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https://109.200.2.15:3443/CSM,输入用户名administrator与密码,进入TPC-R管理界面,在TPC-R中,点击Management Servers选项,右边显示Status为Synchronized,为正常同步状态。
183.5.3.4数据复制状态检查点击Sessions链接,查看HXB-MGM-Session状态,正常情况status是normal与Prepared的。
在Role Pair下,点击H1-H2和H2-H3,查看卷复制进度。
点击HX-MGM-Session、Global Mirror info,查看RPO时间。
3.5.3.5检查FLASHCOPY状态点击session,选择H3-FC-bancs session,显示出H1-T1之间的状态,点击H1-T1,显示flashcopy卷的对应关系。
点击show,显示每对lun的详细信息。
核心卡系统和柜面系统的状态查看与此类似。
3.5.4VMAX存储设备状态检查在异地灾备中心跳板机上打开IE浏览器,输入https://109.200.3.190:8443/,打开EMC Unisphere界面,输入用户名monitor和密码进入监控界面。
通过Dashboard可以监控报警情况,如下:193.5.5384B交换机状态检查通过telnet连接到交换机(IP地址:109.220.5.183/ 109.220.5.184),输入用户名admin及密码,登录交换机。
# switchstatusshow /*检查设备总体状态,“Healthy/OK”为正常。
“Marginal/Warning”,视具体情况判定正常或者非正常。
*/ #errshow //查看错误内容,有无硬件报错。
#switchshow //检查端口状态是否正常。
3.5.6B80交换机状态检查通过telnet连接到交换机(IP地址:109.220.2.13/ 109.220.2.14),输入用户名admin及密码,登录交换机。
# switchstatusshow /*检查设备总体状态,“Healthy/OK”为正常。
20“Marginal/Warning”,视具体情况判定正常或者非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