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化学平衡图像专题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571.50 KB
- 文档页数:29
一、几大影响因素对应的基本v-t图像1.浓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改变浓度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曲线:2.温度。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进行;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着放热的方向进行。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知识梳理由曲线可知:当升高温度时,υ正和υ逆均增大,但吸热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要大于放热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即υ吸>υ放,故化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移动;当降低温度时,υ正和υ逆<υ放,故化学平降低,但吸热方向的速率降低的倍数要大于放热方向的速率降低的倍数,即υ吸衡向着放热的方向移动。
3.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且方程式左右两边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反应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曲线[举例反应:mA(g)+n(B)p(C),m+n>p]由曲线可知,当增大压强后,υ正和υ逆均增大,但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大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对于上述举例反应来说,即'υ正增大的倍数大于'υ逆增大的倍数),故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当减小压强后,υ正和υ均减小,但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的速率减小的倍数大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的速率逆减小的倍数(对于上述举例反应来说,即'υ正减小的倍数大于'υ逆减小的倍数),故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注意】对于左右两边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气体反应来说:*若容器恒温恒容,则向容器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如稀有气体等),虽然容器中的总压强增大了,但实际上反应物的浓度没有改变(或者说:与反应有关的气体总压强没有改变),故无论是反应速率还是化学平衡均不改变。
【达标检测16】----化学平衡图像问题一、选择题1、下图是可逆反应A+2B 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AB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B、若A、B是气体,则D是液体或固体C、逆反应是放热反应.D、A、B、C、D均为气体2、在密闭容器中充入A、B或G、H进行可逆反应:aA(气)+bB(气)gG(气)+hH (气);△H=QkJ/mol ,图甲、图乙分别表示在虚线所示部位改变温度(T)或压强对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的影响(t表示时间),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A、开始时充入G和H a+b<g+h Q<0B、开始时充入G和H a+b<g+h Q>0C、开始时充入G和H a+b>g+h Q>0D、开始时充入A和B a+b>g+h Q>03、可逆反应A(气)+2B(气)nC(气),在不同压强(P1、P2)下,测得C的体积分数跟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C )A、P1>P2,n >3B、P1>P2,n <3C、P1<P2,n >3D、P1<P2,n <34、如下图所示a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Y(g)2Z(g)+W(s)△H <0的反应过程。
若使a曲线变成b曲线,可采取的措施是(AD )A、加入催化剂B、增加Y的浓度C、降低温度D、增大体系压强5、反应A(g)+B(g)C(g)+D(g);△H>0分别在673K和373K时进行,得C 的体积分数和时间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表示此反应的图象是( C )6、在容器相同的五个容器中,分别充入同量的N2和H2,在不同温度下任其反应:N2+3H22NH3,分别在同时刻测得其中NH3的体积百分比,连成如下图所示曲线,不正确的叙述是( C )。
A、放热反应B、E、F二点尚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H、I二点尚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G、H、I三点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7、反应:L(s)+ a G(g) b R(g)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
选修四《化学平衡图像及等效平
高考化学知识自我反馈表基本理论知识
元素化合物部分
有机化学部分
化学实验部分
选考内容
一、注重选择题
14道选择题经常涉及到的知识点
STS内容能量问题(热化学方程式)周期律和周期表
实验基本操作综合设计化学实验方案从有机物的结构推断物质性质电化学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化学用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阿伏加德罗常数
氧化还原反应溶液中离子是否共存的判断
二、影响全局的化学学科思想
1.守恒思想
2.平衡思想
3.物质的量为核心
4.结构性质用途制备保存等
三、易失误失分的情况:
(1)审题不够仔细;(2)语言表达不够清楚,切忌说话不完整;(3)书写不够规范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专题复习十二——化学平衡中图像分析和应用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 一、v —t 图、n —t 图、c —t 图讨论: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SO 2(g)+O 2(g)2 SO3 (g)+ Q (Q >0),在t 1达到平衡,t 2增大SO 2浓度, t 3达到平衡,t 4分离出SO 3,t 5达到平衡,t 6缩小体积,t 7达到平衡,t 8升高温度,t 9达到平衡,t 10加催化剂。
1、画出反应的在速率—时间图(v —t 图):2、画出反应中O 2和SO 3物质的量—时间图(n —t 图):3、画出反应中O 2浓度—时间图(c —t 图):4、上图中t 1、t 3、t5、t 7、t 9时反应达到平衡,比较各平衡时间段K 值的大小。
由图可知各平衡时间段中O 2转化率最大是在那个时段?tv tnt c (O 2)归纳一:如何分析v—t图、n—t图、c—t图?比较n—t图和c—t图的异同。
反馈:下列各图中平衡移动的条件可能是什么?反应3A(g)+B(g) 2C(g) 在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关系,推断t2、t4、t6分别改变什么条件?根据右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t2时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二、图像的应用练习:由下列各图,你可以得到关于化学反应mA(g)+nB(g)cC(g)+dD(g)的哪些信息?归纳:如何根据不同曲线图(1)确定平衡点(2)判断化学反应热效应(3)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温度高低、压强大小?反馈一:已知可逆反应:aA +bBcC ,物质的质量分数A %和C %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可以从右图中得到关于反应的哪些信息?反馈二:反应N 2O 4(g )2NO 2(g ),在温度为T 1、T 2时,平衡体系中NO 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完成以下问题:(1)比较:A 、C 两点的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_A 、B 两点气体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_A 、D 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2)反应的热效应为:Q ______ 0(3)t 1℃时,E 点正逆反应速率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由E 点达到C 点平衡状态,可采取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解题思路:一看轴(纵、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起点、折点、交点、终点、零点的意义),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等),六想规律(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和化学平衡移动规律) 1. 速率-时间图1. 对于达平衡的可逆反应X +Y W +Z ,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度(v )的变化如上图,分析可知X ,Y ,Z ,W 的聚集状态可能是( )。
(A)Z ,W 为气体,X ,Y 中之一为气体 (B)Z ,W 中之一为气体,X ,Y 为非气体 (C)X ,Y ,Z 皆为气体,W 为非气体 (D)X ,Y 为气体,Z ,W 中之一为气体2.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g)+B(g)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根据下列图象判断A .B .C .D .E . (1)升温,达到新的平衡的是( ) (2)降压,达到新的平衡的是( ) (3)减少C 的量,移向新平衡的是( ) (4)增加A 的量,移向新平衡的是( ) (5)使用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是( ) 2. 浓度(物质的量)-时间图3.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 、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MNB .t 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 .t 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 1时,N 的是M 浓度的2倍 3. 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 4. 可逆反应m A (s )+n B (g )e C (g )+f D (g ),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 的百分含量(C %)与温度(T )和压强(P )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 %增大 (B)达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 (C)化学方程式中n >e +f(D)达平衡后,增加A 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5.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 (g )+N (g ) R (g )+2L 此反应符合下面图像,下列叙述是正确的是( ) (A ) 正反应吸热,L 是气体 (B ) 正反应吸热,L 是固体 (C ) 正反应放热,L 是气体 (D ) 正反应放热,L 是固体或液体 6. 可逆反应m A(s) + n B(g)p C(g) + q 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 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 )和压强(P )的关系如图(T 2>T 1),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到达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C 的质量分数增大(B)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则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平衡后,增大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化学方程式中一定n>p+q7. 现有可逆反应A(气)+B(气)3C(气),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在不同的条件下,生成物C在反应混和物中的百分含量(C%)和反应时间的关系:(1)若甲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时的情况,则__ _曲线是表示有催化剂时的情况。
化学平衡图像复习专题近几年的高考理综化学部分,考查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知识时,往往会与图像相结合。
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图像的分析、理解、处理都感到比较困难。
所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从课本的基础知识逐步引导学生把知识抽象化,再把图像的知识又逐步回到课本的知识。
一.化学平衡图像题的分类:一是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图像;二是以压强或温度为自变量的图像。
从知识载体角度看,一判断化学平衡特征;二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平衡移动过程;三逆向思维根据图像判断可逆反应的有关特征;四综合运用速率与平衡知识进行有关计算。
二.解题关键:一是读图,弄清图像含义,通过观察弄清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及单位;搞清特殊点的意义,如坐标轴的“0”点,曲线的起点.终点.交叉点.极值点.转折点等;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如斜率大小.升降。
二是识图,进行信息提取,挖掘隐含信息.排除干扰信息.提炼有用信息,在统摄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用数据计算。
三是用图,联想化学原理解答问题。
在教学中,老师可选用比较典型的例题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相关的问题。
一.浓度 - 时间关系:例1.(1)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2)求反应物的转化率:A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到2min用B表达的反应速率:二.速度-时间关系:(1)已知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判断反应是吸热或放热,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
(2)(已知反应)判断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
例2.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是_______,平衡将向__ 方向移动。
例3.已知对某一平衡改变温度时有如下图变化,则温度的变化是(升高或降低),平衡向 ___ 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是 ___ 热反应。
例4.对于mA(g)+nB(g)pC(g)+qD(g),改变压强时有如下图变化,则压强变化是 __ (增大或减小),平衡向__ 反应方向移动,m+n ___p+q (>.<.=)。
高(Gao)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平衡图像专题1.对反(Fan)应2A(g)+2B(g)3C(g)+D(?),下列图象的描述(Shu)正确的是A. 依(Yi)据图①,若(Ruo)t1时升高温度,则ΔH<0B. 依据图①,若t1时增大压强,则D是固体或液体C. 依据图②,P1>P2D. 依据图②,物质D是固体或液体【答案】B2.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 图甲表示放热反应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B. 图乙表示一定温度下,溴化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其中a点代表的是不饱和溶液,b点代表的是饱和溶液C. 图丙表示25℃时,分别加水稀释体积均为100mL、pH=2的一元酸CH3COOH溶液和HX溶液,则25℃时HX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CH3COOHD. 图丁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答案】B3.—定条(Tiao)件下,CO2(g)+3H2(g)CH3OH (g)+H2O(g) △H=-57.3 kJ/mol,往(Wang) 2L 恒容密(Mi)闭容器中充入 1 mol CO2和(He)3 mol H2,在不同催化剂作(Zuo)用下发生反应①、反应②与反应③,相同时间内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b点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点 v(正)>v(逆)B. b点反应放热53.7 kJC. 催化剂效果最佳的反应是③D. c点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3(mol-2.L-2)【答案】A4.如图是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推断错误的是A.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B. A、B一定都是气体C. D一定不是气体D. C可能是气体【答案】B5.下图是恒温下H2(g)+I2(g)2HI(g)+Q(Q>0)的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t1时刻改变的外界条件是A. 升高温(Wen)度B. 增大(Da)压强C. 增大反应(Ying)物浓度D. 加入(Ru)催化剂【答(Da)案】C6.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反应原理为2NO(g)+2CO(g)2CO2(g)+N2(g)。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复习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专题五化学平衡图像一、化学平衡图象常见类型1、速度—时间图此类图象定性地揭示了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例1.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 Z+W,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图1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C.X、Y、Z、W皆非气体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专练1:A(g)+3B(g) 2C(g)+Q(Q>0)达到平衡,改变下列条件,正反应速率始终增大,直达到新平衡的是()A.升温 B.加压 C.增大c(A) D.降低c(C) E.降低c(A)2、浓度—时间图此类图象能说明各平衡体系组分(或某一成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解题时要注意各物质曲线的折点(达平衡时刻),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关系等情况.例2.图2表示800℃时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t1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2)反应物的转化率是______;(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含量—温度(压强)—时间图这类图象反映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在不同温度(压强)下对时间的关系,解题时要注意一定条件下物质含量不再改变时,应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特征.例3.同压、不同温度下的反应:A(g)+B(g)C(g);△HA的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图3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T1>T2,△H>0 B.T1<T2,△H>0 C.T1>T2,△H<0 D.T1<T2,△H<0例4.现有可逆反应A(g)+2B(g)nC(g);△H<0,在相同温度、不同压强时,A的转化率跟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4,其中结论正确的是()A.p1>p2,n>3 B.p1<p2,n>3C.p1<p2,n<3 D.p1>p2,n=34、恒压(温)线该类图象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或反应物的转化率,横坐标为温度或压强.例5.对于反应2A(g)+B(g)2C(g);△H<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5.速率—温度--压强—时间图例6.反应2X(气)+Y(气) 2Z(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2014高考化学考点复习讲析 考点17 化学平衡的图像 考点聚焦 1.进一步掌握理解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能够通过对图形、图表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 知识梳理 1.牢固掌握有关的概念与原理,尤其要注意外界条件的改变对一个可逆反应来讲,正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化学平衡如何移动,在速度-时间图、转化率-时间图、反应物的含量-浓度图等上如何体现。
要能够画出有关的变化图象。
2.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图象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 (1)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有关的原理挂钩。
(2)看清起点,分清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减小的是反应物,浓度增大的是生成物一般生成物多数以原点为起点。
(3)抓住变化趋势,分清正、逆反应,吸、放热反应。
升高温度时,v(吸)>v(放),在速率-时间图上,要注意看清曲线是连续的还是跳跃的,分清渐变和突变,大变和小变。
例如,升高温度,v(吸)大增,v(放)小增,增大反应物浓度,v(正)突变,v(逆)渐变。
(4)注意终点。
例如在浓度-时间图上,一定要看清终点时反应物的消耗量、生成物的增加量,并结合有关原理进行推理判断。
3.对于化学平衡的有关图象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 (1)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勒沙特列原理挂钩。
(2)紧扣可逆反应的特征,搞清正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还是减小、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加或生成等。
(3)看清速率的变化及变化量的大小,在条件与变化之间搭桥。
(4)看清起点、拐点、终点,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5)先拐先平。
例如,在转化率-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
(6)定一议二。
当图象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超详细版)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和物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
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物的浓度保持不变,尽管反应仍在进行。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平衡原理,我们可以通过图像来直观地展示和解释这一概念。
一、化学平衡图像概述1. 反应物和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 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3. 平衡常数与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关系图二、反应物和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反应物和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是最常见的一种。
这种图像可以清晰地展示出反应物和物在反应过程中的浓度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何时达到平衡状态。
1. 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在反应初期,反应物浓度较高,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降低。
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浓度不再变化,形成一条水平直线。
2. 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在反应初期,物浓度较低,随着反应的进行,物浓度逐渐升高。
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物浓度不再变化,形成一条水平直线。
3. 反应物和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将反应物和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叠加在一起,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它们之间的浓度关系。
在平衡状态下,两条曲线会相交,形成一个平衡点。
三、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可以展示出反应速率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以及它如何受到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影响。
1. 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在反应初期,反应速率较快,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降低。
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速率不再变化,形成一条水平直线。
2.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图:反应速率通常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即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当反应物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不再随反应物浓度变化。
3. 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图:反应速率通常与温度成正比,即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反应物分子运动加快,碰撞频率增加,从而提高反应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