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1
- 格式:doc
- 大小:325.26 KB
- 文档页数:9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工具长度的测量工具有直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刻度尺是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2.认识刻度尺(1)零刻度线:刻度尺的起始刻度,使用时要注意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在端,是否磨损。
(2)量程:即测量范围,是指刻度尺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
(3)分度值: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
3.刻度尺的使用实际测量时,并不是测量工具越精密越好,只要能达到测量精度要求就可以了。
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侧要紧靠被测物体,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已经磨损,可使其整数刻度线对齐物体的一端,读出长度后再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就可以得到物体的长度。
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即视线与刻度尺垂直,不能斜视。
读数时,要注意区分大格和小格的数目,读出准确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对刻度尺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值是“0”时不能省略,如读数时3.50cm,小数点后的“0”是估读的,不能省略。
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字,还必须注明测量量的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4.长度的估测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需要对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或采用一些简便的方法粗略测量物体的长度,这就要求我们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尺度以便于进行估测。
例如,一只新铅笔的尺度大约是18cm,一层住宅楼的高度大约是3m,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m等。
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是s。
(2)常用的时间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时间的测量工具(1)古代测量工具:沙漏、日晷、滴漏等。
(2)现代测量工具:机械停表、机械钟、石英钟、电子停表等。
3.机械停表(1)认识机械停表机械停表是测量时间的仪器。
它有两个表盘,一个是长针(秒针)和一个短针(分针),常见的型号有两种,15ˊ/30"型(小表盘量程15min,大表盘量程30s)和30ˊ/60"(小表盘量程30min,大表盘量程60s)。
初中物理八上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 运动和静止
1.2 位移和路程
1.3 速度
1.4 加速度
第二章力和运动
2.1 力的概念
2.2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2.3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2.4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2.5 力的合成和分解
第三章力的应用
3.1 重力
3.2 摩擦力
3.3 浮力
3.4 张力
第四章机械能
4.1 机械能的概念
4.2 动能
4.3 重力势能
4.4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五章简单机械
5.1 杠杆
5.2 滑轮
5.3 斜面
5.4 螺旋
第六章热现象
6.1 温度和温度计
6.2 热胀冷缩
6.3 热量
6.4 热平衡和热机
以上是初中物理八上常见的几个主要章节,每个章节下面列出了一些典型的小节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具体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八年级物理第一单元一、声现象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4、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声音的强弱,由发声体的振幅和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共同决定。
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形态等决定。
5、人耳听到声音的途径:空气传导和骨传导。
6、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7、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
应用有超声波探伤、医学诊断、超声波加湿器等。
8、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和载体杀伤能力等特点。
应用有次声波预测地震、海啸、台风等。
二、光现象1、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X10的8次方m/s。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发生了了光现象。
2、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决许多光学问题:可测定物体的距离,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前进或后退的方向等。
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用来解释许多光学现象: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笔看起来向上弯折,放大镜看物体更清晰,照相机镜头等的应用。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成像:可制成多种光学仪器,如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等。
5、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测量:可测量不可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如长度、高度、角度等。
6、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成像: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它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制成的,即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7、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测量: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它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制成的,即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八年级物理第一、二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例如,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声音的振动可以记录下来,并且可以还原(例如唱片的制作与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
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波交谈。
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应用及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解释月亮不是光源,月亮看起来亮是因为反射太阳光。
本影和半影。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及其原理分析。
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打枪瞄准时要使准星、瞄准镜、目标三点一线等。
二、光的反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分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能成虚像;物和像的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 m=m,1m=dm=cm=mm=um=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的单位.(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多次测量取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18.41cm 。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其中的估读值为cm.(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cm。
(图1)(图2) (图3)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cm。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mm.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
1h= min= s;1min= s;30min= h (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三恢复。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或秒)8、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不同,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已知测量值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1声音的产生1、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1.2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2、声速(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2)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3、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4、声速<光速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运动。
1. 定义。
-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例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鸟儿在空中飞翔等都是机械运动。
2. 参照物。
- 概念: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 特点。
-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
- 一旦选定参照物,就假定它是静止的。
- 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若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若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运动是绝对的,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平常所说的静止是相对于所选参照物而言的。
例如: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但它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
二、运动的快慢。
1. 速度。
-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它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单位。
-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 s^-1。
-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是km/h。
1m/s = 3.6km/h。
- 物理意义:例如某物体的速度是5m/s,表示该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是5米。
2. 匀速直线运动。
-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 特点。
- 速度大小不变。
- 运动路线是直线。
- 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例如:自动扶梯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
3. 变速直线运动。
- 定义: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随时间改变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 平均速度。
- 定义: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v=(s)/(t)来计算,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 意义:表示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摘要:一、引言二、力的基本概念1.力的定义2.力的作用三、力的单位四、力的测量五、力的种类六、力的作用效果七、力的平衡八、牛顿第一定律九、总结正文:一、引言在八年级物理第一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力的相关知识。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会了解到力的基本概念、力的单位、力的测量、力的种类、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平衡等知识。
二、力的基本概念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2.力的作用: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者使物体发生形变。
三、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1 牛顿是指使质量为1 千克的物体产生1 米/秒的加速度的力。
四、力的测量力的测量工具是测力计。
测力计根据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弹簧测力计、电力测力计和液压测力计等。
五、力的种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摩擦力、弹力等。
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重力、磁力等。
六、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者使物体发生形变,如拉伸、压缩等。
七、力的平衡当物体受到的多个力相互抵消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力的平衡条件是: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的矢量和为零。
八、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九、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力的基本概念、力的单位、力的测量、力的种类、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平衡等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1希望你喜爱物理1、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伽利略:意大利科学家,是实验物理学的先驱,第一位用望远镜观察星空的人,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牛顿:英国科学家,创立了经典力学,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等三大运动定律。
爱因斯坦:“现代物理学之父”。
创立了相对论。
1.2测量长度和时间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
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2、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
3、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4、单位换算关系:(1)长度单位:①1km=103m=106mm=109µm=1012nm;②1m=10dm=102cm=103mm(2)时间单位:①1h=60min;②1min=60s(3)质量单位:1t=1000kg,1kg=1000g,1g=1000mg(4)体积单位:1m3=1000dm3,1dm3=1000cm3,1cm3=1000mm35、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看: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记录的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即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并注明单位。
6、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2)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7、学会估测长度和时间:(1)知道1m的长度:会估常见物体的长度。
(走两步约1m,一层楼高约3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2)用脉搏估测时间: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1、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例:测量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化曲为直法(例:测一段曲线长度、从地图上测京广线的长度)(3)三角板直尺配合测量法(例: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a、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方法:①先用刻度尺测量出一沓纸的厚度为D,②数出这沓纸的张数为n(注:张数不等于页数,一张纸等于两页),③一张纸的厚度d=D/n。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3、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学习重点、难点: 长度的测量。
学习难点: 估测物体的长度。
知识点一、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1)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如测量铅笔长度时,若将铅笔的一半作为标准量,则铅笔长为2个单位长。
(2)国际单位制:在国际上要进行交流应该有一个国际公认的测量标准作为比较的依据。
这个公认的我 们称之为国际单位的用SI 表示,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2)各单位间关系:km −−→−1000m −→−10dm −→−10cm −→−10mm −−→−1000μm −−→−1000nm (3)−→−10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 、课桌高0.75m 、篮球直径24cm 、指甲宽度 1cm 、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中学生身高1.6m 一层楼高3m 、 一张纸的厚度(头发丝的直径)100μm . 成人走两步的距离为1.5m例题讲解:例1、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4.5m =4.5m ×100cm =450cmB.456mm =456×10001=0.456m C.36cm =36÷100m =0.36m D.64dm =64×101m =6.4m mkmmmmμmnmdmcmmm解析:根据换算步骤可得:对于A 选项4.5m =4.5×100cm =450cm 。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卷
银川市西夏区兴泾回中(李平)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功率的国际单位是()
A.千瓦B.千瓦时C.焦耳D.瓦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同时给它施加一对平衡力,则物体将() A.立即静止B.速度增大C.速度减小D.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3.空降兵跳伞,在他们离开飞机、打开降落伞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其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大。
这一过程中空降兵的()A.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B.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D.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4.如图,灯泡处于静止状态。
与灯泡所受的重力平衡的另一个力是()
A.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B.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
C.灯泡对电线的拉力
D.电线对灯泡的拉力
5.如图所示,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可能被“吸”并严重变形。
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
A.伞面被向上“吸”,因为伞上方的气压大于下方气压
B.伞面被向上“吸”,因为伞上方的气压小于下方气压
C.伞面被向下“吸”,因为伞上方的气压小于下方气压
D.伞面被向下“吸”,因为伞上方的气压大于下方气压
6.关于物体所受的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漂浮的物体比沉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有关
7.如图所示,用动滑轮把一个物体匀速拉起,不计摩擦。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B.拉起的物体质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C.拉起物体的速度越快,机械效率越高
D.物体被拉起的越高,机械效率越高
二、选择说明理由题(每题5分,共10分)
8. 一艘轮船从海里驶入河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轮船所受浮力变大
B.轮船所受浮力变小
B.C.轮船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 D.轮船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
说明理由:
9.一架航天飞机停在水平跑道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航天飞机只受重力的作用
B、航天飞机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航天飞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航天飞机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说明理由: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0.相对于行驶的汽车,路旁的树木是的(填“运动”或“静止”);汽车燃烧汽油获得动力的同时,其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能,并污染环境;大型载重汽车都安装了很多的车轮,是为了,轮胎上刻有花纹,其目的是;试举一例(不解释) 汽车超载行驶带来的危害:。
11.2012年6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九”载人飞船,并将于6月18与在轨的“天宫一号”对接。
在“神九”升空过程中,对地而言,它的机械能(选填“增加”或“减小”);在穿越大气层时,“神九”克服摩擦,将机械能转化成;在与“天宫一号”对接为一体后,“神九”相对于“天宫一号”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宇航员与地面指挥中心是通过联系的。
12、根据下面提供的图、文信息,简要写出其所揭示的物理规律。
B;
C;
D。
;
13、.奥运“祥云”火炬“重985克”,手持火炬静止时,应对它施加N 竖直向上的力;火炬7月1日在银川传递,若火炬手以2m/s的速度行进,他跑完180m路程要用min。
四、应用题(共42分)
14.(4分)由图示男孩打弹弓的情景,你能联想到哪些物理知
识?(至少写出两条)
⑴
⑵
15.(3分)建筑工人利用悬挂重物的细线来确定墙壁是否竖直。
这是因为重力方向是,当重锤静止时,它受到的重力和绳子的拉力是力,所以绳子的拉力方向是。
33.(2分)如图所示,当人曲臂将重物端起时, 人
的前臂以看作一个杠杆。
请在示意图上画出F1和
F2的力臂。
16.(8分)2010年2月10日,宁夏普降大雪。
(1)(2分)如图所示,在沙湖滑雪场,同样体重
的步行者腿脚深陷雪中,而滑雪者却如履平地,
为什么?
;
(2)(4分)据网络报道,永宁县某中学操场积雪深达14cm厘米,求雪对操场的压强有多大?(,取)(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公式推导)
(3)(2分)雪后降温、路面结冰对交通安全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请根据所学物理知识,提出2条雪天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可行措施(只提措施,不做解释)。
;
;17.(6分)2010年上海世博会使用了一种纯电动节能环保车。
这种车使用电池作动力源,走起来比燃油车的响声小得多,同时也不会排放气体。
下表是一款纯电动汽车与同型号内燃机汽车对比的测试数据(测试过程可视为匀速直线运动)。
车型能源测试距离牵引力有用功百公里耗能效率
纯电动汽车电能N 83.3%
内燃机汽车汽油N
(1)(4分)请通过计算,在表格内填写汽车牵引力做的有用功及内燃机汽车的效率;
;
;
(2)(2分)根据题目信息,说出这种纯电动汽车节能、环保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
;
18、(4分)阅读下面摘自网络百度·百科的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我国“嫦娥2号”于2010年10月1日发射成功,约5天后进入如图所示的环月轨道。
她的质量为2.3t,与“嫦娥1号”相同;她环月的平均高度为100km,
较“嫦娥1号”200km的环月高度,离月球更近,更宜于对
月球的精细测绘。
2013年“嫦娥3号”将携带“中华牌”月
球车登月探测。
已经探明,月球上无水,无大气。
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表面重力的1/6。
月球昼夜间隔大约相当于地球上的14天。
也就是说,登上月球的月球车,最多可以连续工作14天,进入月夜以后,它由于无法通过光能发电,进入休眠状态。
14天后又能自动醒来。
月球表面白昼时温度高达150℃,黑夜时低至-180℃。
(1)(2分)相对月球,“嫦娥2号”与 “嫦娥1号”谁的重力势能更大?当“嫦娥2号”从远月点向近月点运动时,它的势能和动能如何变化?
;
(2)(2分)月球车工作的电能是由 能转化来的,它在月球上要耐受 ℃的温度差。
19.(1分)如图所示,是奥运“福娃”踢足球的运动形象,请在图上画出足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0.(4分)我国三名女子举重运动员
在2008年奥运会夺冠的成绩信息如下表所示。
忽略运动员的身高差异,
假设三位运动员在挺举时都把杠铃
举高1.6m 。
在挺举的过程中,做功
最多的运动员是 ;在陈燮霞举着杠铃持续3s 不动的过程中,她对杠铃是否做功? ;
理由 ; 姓 名 级 别 成 绩(kg )
抓举 挺举 总成绩 陈燮霞 48公斤 95 117 212 陈艳青 58公斤 106 138 244 刘春红 69公斤 128 158 286
若陈艳青完成挺举过程总用时约为2.0s,则她举重做功的功率为W(g 取10N/㎏)。
21.(4分)汽车超载行驶,是人为引发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之一!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对超载行驶引发交通事故的现象,进行简要说明。
说明理由:
24.(3分)如图所示,瓶中装有适量带颜色的水,一根两端开口的
细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人水中,.瓶口密闭。
从细玻璃管上端吹
人少量气体,使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水就会沿细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
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简单的气压计。
将这个自制的气压计从一楼端到五楼,细玻璃管内的液面将会如何变化?试简要说明原因。
五、实验探究题(16分)
23.(10分)在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a、b、c、d四次测量,如图一所示。
(1)(4分)从原理上讲,两次弹簧秤测量的示数差与两次弹簧秤测量的示数差相等(选填a、b、c、d字母),但在实际测量中,这个示数差并不完全相等而略有差异,其可能的原因是:。
(2)(4分)某小组同学对实验做了改进设计,如图二:在铁架台上悬挂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秤,C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D是用大号饮料瓶、带孔橡皮塞以及弯曲玻璃管自制的溢水杯,M是升降平台(可使溢水杯缓慢上升、下降)。
实验中,同学们通过升降平台,改变重物浸入水中的深度,观察、记录、比较弹簧秤A和B示数,即可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规律。
与图一实验相比,请简要说明改进后的实验设计具有哪些优势?(至少写出两条)
:
(3)(2分)实验中,他们做出了弹簧秤A的拉力F与物体下表面所处深度h 的关系的图像,如图三所示。
从图像可知,当物体所处深度为8cm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N。
24、(6分)下图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情况的六幅图,除②图杯中装的浓盐
水
外
,
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
请你仔细观察这六幅图后回答:
比较①②两幅图,可以得出:_ _____________;比较⑤⑥两幅图,可以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③④两幅图,你还可以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