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峰:浅谈中国釉画始末
- 格式:doc
- 大小:763.50 KB
- 文档页数:4
浅析中国油画的发展
黄鑫
【期刊名称】《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10)004
【摘要】中国油画走过了不平凡的百年,本文从早期、20世纪后、文革期间三大方面分析中国油画的发展.
【总页数】2页(P17-18)
【作者】黄鑫
【作者单位】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广安,63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13
【相关文献】
1.浅析苏联艺术对中国油画发展的影响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现 [J], 韩禹锋
2.浅析中国油画中民族性绘画语言的传承与发展 [J], 唐华
3.浅析当代中国油画发展走向 [J], 王立国
4.浅析中国油画艺术及发展趋势 [J], 方新;荣金金
5.浅析刘小东绘画对当代中国油画发展的意义与影响 [J], 苏亚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写实风格油画在国内的发展写实风格油画是一种以表现物体形态为主的艺术形式,以油画作为呈现手段。
在中国,写实油画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美术教育改革,其与传统国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随着时间的推移,写实风格油画在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欣赏。
第一个提出写实风格油画的人是钱杏邨。
他曾在美国学习,经过他的引进和倡导,写实风格油画在中国得到了初步的应用和发展。
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画坛形成了两个主要派系——传统国画和写实风格油画。
在这期间,该风格多受外国艺术家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写实风格油画作品都以外国主题作为创作对象。
这段时期的作品,许多缺乏中国特色,难以令中国观众产生共鸣。
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写实油画被视为“资产阶级艺术”,被彻底打压。
在此期间,许多写实主义艺术家被迫转行或辞职。
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写实主义艺术家开始逐渐回归。
1980年代是中国写实风格油画的复兴时期,此时可见大量优秀的创作。
作家们不再大量引入西方主题,而是开始了解和表达国内文化,表现了中国特色和民族精神。
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今天。
如今,更多的艺术家有机会出国学习和交流,以丰富其油画技巧和创意。
同时,网络和其他数字平台的发展使得更多的艺术家有机会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吸引不同国家和背景的观众。
整个社会的审美趣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些写实作品,对这种风格油画的重视也有所提高。
总的来说,写实风格油画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矛盾和曲折的历程。
虽然开始受到影响,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中国的本土创造力和独立思考。
这也会进一步促进中国写实风格油画的发展。
民族绘画生生不息作者:傅京生魏中兴来源:《中国报道》2014年第09期在20世纪中国画的变化、发展过程中,郭石夫是置身其中的亲历者,他目睹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画的变化和发展,直接或间接地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画家的师承关系和不同历史阶段画坛审美趋势的变化。
也因为此,他所选择的艺术道路和确立的风格定位,因其诞生于繁复的艺术格局以及繁复的艺术发展的比较、鉴别之中,自然而然地显现出了特殊的价值与意义。
“京派”氛围奠定绘画风格郭石夫在绘画艺术上的启蒙肇始于近代在北京形成的花鸟画传统。
这种传统既与清末泥古不化、缺少个性的审美追求不同,也与西方绘画追求逼真、再现自然物象的审美精神有别。
郭石夫在绘画艺术上吸吮的第一口乳汁,就是这种既不同于近代岭南画派,也不同于近代海派的“京派”绘学传统。
嗣后,他的绘画艺术之路一直延续着民国初年云集在北京地区的众多画家在相激相荡中形成的既定风格,并在不断地学习、研究与探索中逐渐形成其个性化风格。
民国时期“京派”的形成,可以说有两个重要的先决条件:一是辛亥革命前,国内众多最优秀的深谙中国文化的大师级精英人物云集北京,而民国以后,如金北楼、陈师曾这些既有国粹内养又有新文化素养的人,因种种原因合流于北京的清流人物之中,这为当年画坛“京派”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二是以故宫为主体的众多视觉元典文本,为画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视觉文化资源。
20世纪初,北京画坛云集着一大批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绘画大家,如金北楼、陈师曾、姚茫父、陈半丁、齐白石等人。
由于这些人深谙国学精髓且又才高气盛,所以在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中,他们一方面能够虚心研究、学习西画之优长,另一方面,不妄自菲薄,极力抵制“全盘西化”与“民族虚无主义”的思潮。
更为重要的是,辛亥革命前后,云集北京的画坛清流经常有机会看到故宫的藏画。
此外,1924年以后,故宫绘画馆藏画开始通过珂罗版印刷技术在《故宫周刊》上刊行,使更多的人借此而目睹了中国古代绘画遗产的精华。
关于中国当代油画发展与趋向的一点思考作者:张强来源:《美术界》 2012年第11期在全球化进程的今天,对比国外不断发展变化的艺术格局,我国现当代艺术的发展日益受到国外文化艺术环境的侵袭,特别是现当代油画绘画的发展在经历了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等众多风格主义流派之后,艺术的发展趋向越来越倾向于西方艺术与本土艺术的相互融合与创新。
在国内外日新月异的艺术思潮冲击下,作为有着丰厚积淀灿烂文化的我们该怎么去继承与发展传统与现代,我国的油画艺术会向什么趋势发展呢?这是处于探索期的我们不得不关注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一、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中国油画的发展大致经历:(一)明朝初期油画最早传中国;(二)清朝中期油画进一步发展;(三)近代中国油画的初步融合和探索发展;(四)建国以后中西方油画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等几个阶段。
到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向西方打开国门,国外的艺术思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国内,很多思想开放目光前沿的艺术家很快就兴起了引领国外潮流的现当代艺术。
在经历了二三十年时间以后,很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已经被美国当代艺术的潮流同化,逐渐丧失了自己本土的民族文化,迷茫中找不到自己艺术发展的方向。
而且出现的很多当代绘画艺术作品暴露出的特征是丑化政治,抖露隐私,蔑视讽刺现时的社会制度,追求艺术家自身的发泄,并无很大意义上的美育功能和艺术价值。
联系到我们中国,在西方艺术潮流的冲击下,现当代油画的发展也有倾向于西化的阶段,但是在经过一系列对西方的全部吸收引进之后,发现我们现在走的油画之路在西方早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平,完全照抄已经没有什么出路。
我们很多具有前沿思维的艺术家开始探索、融合、研究未来油画的发展。
在其探索过程中,找到极有价值的发展之路是怎么样把外来的油画转变为具有自己本国审美特色与趣味的画种,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并且能够表现主要特征的作品。
固步自封的时代已经悄然离去,在多样化变化的当下,只有将东方的精神揉合进油画的表现形式,创造具有中国文化内涵和审美趣味的特色油画才会适应时代。
Vo l.32No .8Aug .2011第32卷第8期2011年8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urnal of C hifeng University (S o c.S ci )追溯逝去的历史,油画传入中国已400余年,国人系统学习油画的历史,也已逾100年。
从世纪初风雨飘荡的动乱年月,到黑白分明的凝刻革命斗争的粗糙画面,从红色背景中激情年代的熟悉面孔,到绚烂多姿日新月异的当下生活,油画在中华民族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成长、壮大,渐渐渗入我们的生活传统,融进了我们的民族血液,并被创造性地运用到了我们的实践之中。
油画作为艺术家表达自己观念和艺术方法的一种媒介,画家的情感也决定了油画的个性特征。
在中国的艺术发展过程中,油画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是艺术家表达自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艺术方法的一种表象,画家的情感也融入了其油画作品个性特征之中。
艺术家的生存环境培养了其对事物的认识、感悟和情感倾向,其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民族习俗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渗入了他对世界的认识,其所接受的本民族文化的熏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世界观的形成。
踏寻中国油画的成长足迹,可以看到艺术家与生活的社会环境及自然对话的声音。
各式各样的思想情感的撞击,拼擦出了艺术家灵感的火花,创造了中国油画的绚丽艺术世界。
因为每个人生活经历的不同,创作情感不一,在油画创作中表现出了千人千面的个性特征,但处处带着民族文化的影子,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思维与创作方式。
中国油画是在欧洲油画技法传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油画这一概念对于中国具有特别的意义,最初,油画被称作“西画”或“西洋画”,由此可看出国人曾看重油画所带的西方文化背景。
回顾中国油画历史,我们能明显地看出其不同于西方油画的特点。
清康熙年间,传教士郎世宁、潘庭章、艾启蒙等以绘画供奉内廷,从而把西方的油画技法带入了中国宫廷,尤其是郎世宁,历康雍乾三代的艺术实践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中西合璧风格,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西方的写实主义和中国意象主义的融合。
从“写实”到“写意”:百年中国油画之曲折辩作者:杨小彦来源:《公关世界》2016年第18期“写意油画”整合了曾经对立的中西艺术的差异,“油画”这个曾经在艺术动员当中担当主要角色的画种,也因为“写意”而更具有“民族主义” 的气质,从而使油画这个外来画种成为我们自己的艺术传统。
结果是,曾经熟悉的“表现”这样一个艺术概念,就不得不彻底地让位于“写意”这样一种表达。
关于中国当代油画,写实与写意,作为一种对立的概念,一直困扰着自身的发展,也带来了油画理论上的各种争论。
作为西方艺术进入中国的最重要的门类,随着油画进入中国的,其实是写实主义,并伴随着这一写实主义的,是完全异于中国传统艺术的三个基础概念,其一是人体解剖,其二是透视,其三是色彩(外光理论)。
我们也可以用“结构”这样一个词去概括这些外来的内容,涉及造型结构、构图原则与观看标准这样三个问题。
中国艺术界基于对自身传统的维护,在民国年间率先从美学出发,开始定义中西艺术的差别,中国艺术的特质由此而成了“写意”,作为对立,西方艺术则命名为“写实”。
其实,治艺术史的人都清楚地知道,这一分类概念根本就无法指涉中西艺术的特质,中国传统艺术中,也曾经有过让西方艺术汗颜的“写实”,远的可追溯到宋代的花鸟画,其对细节的描绘,至今仍然让我们津津乐道。
明末清初从中国自身传统发展出来的独特的肖像画,在逼近对象的特征方面,其写实程度仍然让西方同时期的艺术家感到诧异。
同样,我们也可以在西方艺术中寻找到大量属于“写意”的风格呈现。
也就是说,仅仅基于艺术史的基础事实,不管是中国传统艺术还是西方传统艺术,都无法用这样两个简单的概念——“写实”与“写意”去描述之。
于是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至今艺术界中人,尤其是中国的美学界,仍然热衷于用这样两个似是而非的概念去定义、描述和讨论中西艺术?为什么这样一个明显不得要领的分类标准,仍然大行其道?这倒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我曾经一再强调过,从西方艺术进入中国这一点来看,从近百年中国艺术无法摆脱与西方艺术的关系来看,百年中国艺术史的核心主题是“写实主义”,或者说得更准确一些,百年中国艺术史的关键问题是“写实”的进入,是“写实主义”的兴起,是“写实主义”的滥觞。
2025届甘肃省庆阳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成熟的社会背后,是对个人权利的清醒认知:任何个人权利都必须在法制的轨道上,不得破坏他人的合法权利,不得伤害社会的公共利益。
B.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各种产品在各个领域代替人类从事简单重复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也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变革和发展。
C.文学艺术如果说是民族文化的皇冠,史诗则是“文化皇冠”上的明珠,因为史诗级作品能够塑造英雄形象,引领时代精神,焕发并凝聚国民精神的火光。
D.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当今社会呈现出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的重大特征,时代需要并呼唤着大量的“复合型人才”。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哪一种性格更适合做作家,这就不好说了。
________用李敬泽的说法,写到关键的地方,作家的手不能抖。
①“心慈”加“手狠”大概可以算作大师级作家的共同特征了。
②这和文学的思潮有关。
③我喜欢“心慈”“手狠”的作家。
④但是,总体上说,有能力、有勇气深入的作家总是好的。
⑤鲁迅就是这样。
⑥“手软”可以成就一个作家,“手狠”也可以成就一个作家。
A.①④③②⑤⑥B.⑥③⑤②④①C.①④⑤⑥③②D.⑥②④③⑤①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孔子在谈到读《诗经》的益处时,特别提到它可使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足见已将《诗经》当作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来看待。
《毛诗故训传》对诗中提及的动植物加以注解,这为人们理解《诗经》及其产生时代提供了一种路径。
魏忠峰的釉画世界
佚名
【期刊名称】《陶瓷研究》
【年(卷),期】2015(0)6
【摘要】人物名片魏忠峰,号“齐鲁老魏”,2010年栖居景德镇,从事釉画(高温颜色釉)艺术研究创作,数次办展及釉画艺术学术研讨会,致力推广釉画发展为新生画种。
【总页数】4页(P38-41)
【关键词】颜色釉;世界;学术研讨会;景德镇;艺术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74.43
【相关文献】
1.中国检验认证集团“2011年全球总经理会”在北京召开进一步做大做强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支树平出席并讲话蒲长城魏传忠刘平均孙大伟王炜纪正昆张沁荣张纲项玉童出席 [J], 本刊记者
2.梦回大唐——魏忠峰釉画 [J], 周国桢;罗学正;魏忠峰
3.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王传峰的鱼乐世界——《王传峰画鱼水情》《和平之鱼》《王传峰画鱼二十年》首发 [J], 武大伟;
4.魏忠峰陶瓷艺术 [J],
5.魏忠峰高温釉画陶瓷艺术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釉画之父魏忠峰:浅谈中国釉画始末
釉画定义
大瓷网()讯:釉画是利用高温颜色秞,窖变来表现陶瓷绘画艺术的形式。
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古老制釉技艺,陶瓷烧造水平及方式的改进与提高,利用高温颜色釉窖变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已经登上了陶瓷绘画的历史舞台!其不但陶瓷语言浓重,装饰性强,一色进窖万色出的神奇,更有具他画种所不能及的特殊机里和视觉效果。
中国釉画之父魏忠峰认为她将和元的青花,宋的斗彩,清的粉彩,法琅彩等一样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也首先把她定位为一个新的画种中国釉画(釉画)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着。
釉画之父
魏忠峰,号齐鲁老魏,山东郓城人,中国釉画之父,大瓷网艺术家数据库陶瓷名家、1973年出生,菏泽学院国画系毕业。
研习国画数十年,擅长工笔花鸟、写意人物。
2010年栖居瓷都景德镇从事高温颜色釉艺术创作,内容涉及花鸟、侍女、禅意等题材,现任景德镇齐鲁文化联谊会秘书长、化一釉画艺术空间成员。
其高温颜色釉作品参加北京、太原、杭州、南昌艺术展受到中外专家、藏友好评。
釉画背景
魏忠峰《无春日暮几回迟》颜色釉瓷板
将釉画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画种,是源自于这个时代的灵感,同时也是为了传承景德镇陶瓷艺术的遗产。
景德镇的文化在历史中变迁,陶瓷艺术也同时在景德镇得到发展,景德镇是中国瓷都。
但是,除景德镇外,中国再评出了六个“瓷都”:2003年上半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在福建德化召开会议,分别授予福建德化为“中国瓷都:德化”、浙江龙泉为“中国青瓷之都”、河南禹州为“中国钧瓷之都”、福建永春为“中国陶瓷灯饰之都”;2003年9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在河北唐山陶瓷博览会上授予唐山市“中国北方瓷都”称号;2004年4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又将“中国瓷都”称号授予广东潮州。
中国醴陵:釉下五彩。
这对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无疑是新的挑战。
瓷上绘画是景德镇独有的绘画艺术,这也是其它瓷都所没有的。
景德镇瓷器上可以画图画,有青花、粉彩、新颜色釉等,都是依靠釉下和釉上等工艺来完成的。
其中青花是最古老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
清末民初时,文人墨客聚集于景德镇珠山一带,在瓷器、瓷板上画青花、粉彩等,成就最高的当属珠山八友,他们成就了那个时期的瓷上绘画艺术。
这是釉画的开始。
在长期的工艺美术实践中,釉画的表现方式日趋成熟,取得了许多成果。
从传统图案到文人画等形式在陶瓷绘画上的出现,釉画的文化开始形成。
釉画特点
釉画与工艺美术不一样。
釉画是在瓷器和瓷板上用青花料、颜色釉自由绘画,并具有独立绘画语言的绘画方式,属于陶瓷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
釉画是借助陶瓷媒体——釉上釉下以及其它工艺完成的绘画,其主体是由瓷、颜色料、颜色釉、釉、高低温烧制等工艺构成。
釉画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种,在于它是用陶瓷工艺完成的绘画方式,同时具有视觉艺术造型审美的艺术科学价值。
在材料造型工艺和文化上它不同于油画、水墨画、水彩画、版画、漆画等画种。
釉画是建立在传统的陶瓷工艺基础上的画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
在绘画感和表现力上极具优势。
釉画的表现手法丰富,材料性能稳定,工艺精良,技术含量高。
釉画的材料、工艺研制属科学技术研究范畴。
釉画功能
魏忠峰《四美图》颜色釉瓷板
釉画是当代绘画中跨媒体实验的新型视觉艺术种类。
釉画可谓新媒体绘画实验的前沿艺术形式之一。
釉画是集传统工艺文化,陶瓷科学技术与当代绘画思想理念于一体而实践的新型绘画研究。
这将在绘画艺术界产生不同凡响,也将不同程度地引响艺术家加入到这个新的艺术实践中来。
釉画的命名,直观、易懂,又具有文化内涵。
釉画成为独立画种将丰富景德镇瓷文化内容。
一个代表赣文化的新亮点出现在全国绘画艺术之林,以之成为代表中国绘画符号之一。
釉画的特点也就是陶瓷釉彩的工艺特点,收藏界对釉画的看好,原于绘画视觉艺术在陶瓷工艺美术上的超越。
陶瓷工艺美术与釉画不同,釉画是追求自由绘画语境的方式。
画廊的展示品显示了这个文化在悄悄地变化,在陶瓷上已经有了新的绘画艺术语境和面貌。
这是大时代背景里适应文化转型而造就了釉画成为一门独立画种的时机,可谓春来草自青。
釉画,在文化大繁荣的时代里成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从本土文化中找到创新的突破口,体现了文化改革与创新的思路和实践。
釉画出自于赣文化,是赣文化陶瓷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画种,它将是本土赣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画种,陶瓷china,China(中国)陶瓷釉画可以代表中国绘画的一个画种而存在。
釉画,未来必将成为中国的重要画种,也是世界的重要画种。
原文标题:釉画之父魏忠峰:浅谈中国釉画始末
原文地址:/news/201311/22/news3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