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过氧化钠性质》教学实录谈课改[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钠的化合物——过氧化钠》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理解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掌握制备和判断过氧化钠的方法。
3.了解过氧化钠的应用领域。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观察展示过氧化钠的外观、触感和味道,引导学生思考过氧化钠可能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过氧化钠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能与许多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如与金属、非金属元素、酸等反应。
2.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过氧化钠是一种无色结晶或颗粒状的固体,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3.过氧化钠的制备方法:可以通过氧化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制备,也可以通过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反应制备。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实验1:氧化铁的还原反应材料:过氧化钠、氧化铁、稀盐酸。
过程:将过氧化钠与氧化铁混合,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气体的生成。
结果:观察到气体生成,氧化铁被还原为亚铁盐。
2.实验2:过氧化钠的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材料:过氧化钠、硫粉。
过程:将过氧化钠与硫粉混合,用火柴点燃。
结果:观察到火焰剧烈燃烧,并呈现出明亮的黄色火焰。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根据实验结果,总结过氧化钠的氧化性质和还原性质。
2.思考过氧化钠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领域。
3.判断过氧化钠是否具有毒性和危险性,如何安全使用过氧化钠。
五、练习与拓展(15分钟)1.小组讨论:通过实验得到的结果,你能说出过氧化钠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研究一种过氧化钠的应用案例,了解其在该领域中的作用和意义。
3.设计一个实验,用来判断一种未知物质是否为过氧化钠。
六、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今天的实验和讨论内容,概括总结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以及其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领域。
教学反思:1.整个教学过程紧凑且有条理,结合实验设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强调过氧化钠的应用领域,引导学生了解过氧化钠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作用。
3.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氧化钠的性质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5、教学总结6、教学反思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掌握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
理解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过氧化钠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2 教学重难点121 教学重点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过氧化钠的氧化性。
122 教学难点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现象分析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过氧化钠氧化性的理解和应用。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过氧化钠的性质,使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
132 实验法进行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3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过氧化钠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142 知识讲解介绍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
详细讲解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重点讲解其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143 实验探究进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产生气泡、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等现象,并分析原因。
进行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观察棉花燃烧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
144 知识拓展介绍过氧化钠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呼吸面具、漂白剂等。
14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过氧化钠性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46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过氧化钠的性质、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等。
15 教学总结151 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
15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积极参与的学生,鼓励需要改进的学生。
过氧化钠性质探究的实践与研究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黑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上动的知识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知识的强烈欲望和兴趣,使课堂变为探究性活动的课堂。
” “探究活动” 作为《新课程标准》一大亮点和学科学习能力的核心被强势推出,倡导让学生在设置情境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在自主探究中解决问题。
显然,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可靠的问题情境,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盲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新课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那么,创设问题情境就不应简单地理解为将课本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应当关注生活、生产和社会的实际问题,关注化学发展的热点问题,关注学生化学学习中的困难问题。
本文就“过氧化钠性质” 的教学案例,谈谈在化学课堂中如何创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和学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过氧化钠的性质并能够熟练的运用。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
通过对过氧化钠用途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Na2O2与H2。
、CO2的反应作为引领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并授以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比法、实验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较自由的互动式、探究式的学习氛围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实验结果来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质疑的精神以及科学求真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Na2O2 的重要性质及典型实验;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方法:“互动式” 、“启发—探究式”的实验引导分析的方法。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展示神六、潜水艇、氧立得等视频,请学生思考其中原理。
【思考与交流】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回忆钠和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书写相应的反应方程式,描述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颜色和状态。
2、1 mol钠和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时转移的电子数?1 、氧化物的分类:分类一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2、Na2O属于哪类氧化物?其通性有哪些?请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由《过氧化钠的性质》教学实录谈课改
杨恒兵
【期刊名称】《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在新课改的今天,关键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教师要处处为学生着想,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多给学生空间,教学效果将不言而喻,这正是新课程所希望的,也正是目前老师们最大的难题.本文摘抄了<过氧化钠的性质>一节复习课的一部分,旨在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总页数】1页(P42)
【作者】杨恒兵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第五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课堂教学实录
2.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实施——以常态课《三角形的面积》的教学实录为例
3.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实施——以常态课《三角形的面积》的教学实录为例
4.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实践探究——以“过氧化钠的性质探究”为例
5.过氧化钠性质的补充实验——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过氧化钠的性质教案过氧化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a2O2,是氢氧化钠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而成的。
过氧化钠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本文将为您介绍过氧化钠的性质及其作用。
一、物理性质1. 外观与颜色:过氧化钠为白色或稍微带有灰色的固体,具有钙钛矿型结构。
2. 溶解性:过氧化钠难溶于水,但在水中会慢慢分解,释放出氧气。
过量的过氧化钠可以导致水的氧含量过高,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3. 熔点:过氧化钠的熔点为460℃,在高温下能够分解出氧气。
二、化学性质1. 氧化性:过氧化钠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将很多物质氧化成高价态,如硫酸二氧化硫(SO2)可以被氧化成硫酸(H2SO4)。
2. 还原性:过氧化钠还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可以将一些元素还原成原有原子态,如将甲醛(HCHO)还原成甲醇(CH3OH)。
3. 酸碱性:过氧化钠在水中会分解产生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为碱性物质。
4. 氧气来源:过氧化钠可作为一种氧化剂,能够在适当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氧气,如在压缩空气和汽油燃料混合物中,可以通过加入少量的过氧化钠来增加燃烧效率。
三、应用与作用1. 消毒剂:过氧化钠具有很强的消毒能力,可用于卫生清洁、污水处理、饮用水处理等。
2. 漂白剂:过氧化钠可以将许多物质漂白,如纸张、纺织品、食品等。
3. 引爆剂:过氧化钠可以设置为一种引爆剂,使用较广泛。
同时,过氧化钠也可以通过高温反应产生氧气,用于金属的切割与焊接。
4. 医疗领域:过氧化钠还可用于治疗地中海贫血等疾病。
综上所述,过氧化钠具有广泛的应用和作用,但是也需要注意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如过多的过氧化钠会对水体和水生生物造成危害,同时过氧化钠也需要妥善存放,以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2024过氧化钠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24过氧化钠》。
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2024过氧化钠》是化学课程的一部分,属于高中化学课程的有机化学单元。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之后进行教学的,是有机化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过氧化钠在生产和实验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和作用,掌握它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②能力目标: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与好奇心。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和作用,能够准确制备过氧化钠。
难点是:理解过氧化钠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操作技巧。
二、说教法学法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
可见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参与实验过程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最佳方式。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实验教学法,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学法是: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药品,并做好了实验操作的演示,以确保实验可以顺利进行。
同时,我还准备了多媒体资料和实验指导书,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我会通过展示一瓶过氧化钠和介绍它的一些应用领域,让学生对过氧化钠产生兴趣,并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热情。
环节二、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
我会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器材,制备过氧化钠。
关于过氧化钠性质的趣味实验英山一中范文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如何满足学生的探究欲和好奇心,是一线教师必须探索的一个课题。
很多化学实验有极强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在学习过氧化钠的新课时,通过2个现象明显、趣味性强、类似魔术表演的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效果非常明显。
一、滴水着火:实验原理:Na2O2+2H2O==2NaOH +H2O22H2O2==2H2O+O2↑该反应放热,生成的氧气可以助燃。
实验用品:过氧化钠、药匙、锯木屑、蒸馏水、石棉网、玻璃棒、胶头滴管实验步骤:将干燥的细锯木屑和过氧化钠以1:2的体积比在石棉网上用玻璃棒混合均匀然后堆成小丘状。
用滴管将水滴到小丘的顶部,过氧化钠和水很快发生剧烈反应,反应生成的氧气和放出的热量,使锯木屑燃烧起来。
实验现象;用滴管将水滴到小丘的顶部时,混合物立即燃烧,火花四溅。
注意事项:1、由于反应剧烈,过氧化钠的用量不宜过多。
2、如果没有过氧化钠,可将金属钠放在一块干净的铁片上加热,使它在空气中燃烧以制取过氧化钠。
3、如果没有锯木屑,可用棉花、淀粉、葡萄糖代替锯木屑重复上述实验,可观察到类似的实验现象。
4、本实验的成败关键在于锯木屑要干燥,在实验时,可将棉花盖在混合物小丘上,露出很小的空间用滴管滴水,实验更易于成功。
二、过氧化钠+水+酚酞褪色的探究:实验原理:Na2O2+2H2O==2NaOH +H2O22H2O2==2H2O+O2↑实验用品:过氧化钠、酚酞、试管、胶头滴管、蒸馏水实验过程:1、创造情境:在A、B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较多量的Na2O2,然后加入等体积的水,分别滴加酚酞。
2、现象:A试管变红,振荡,没有迅速褪色,放置一段时间,褪色。
B试管先变红,振荡,褪色。
3、引导:Na2O2+H2O→NaOH+某物质乙。
在A、B的溶液中,存在着H2O(溶剂),浓度不同的NaOH和物质乙(溶质)。
[问题1]是什么使红色褪去?[引导、设计实验思路]用潮湿的C12具有漂白性的验证来引导。
过氧化钠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理解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并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学会通过实验探究过氧化钠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过氧化钠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过氧化钠在生活中应用的了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2)过氧化钠的氧化性和漂白性。
2、教学难点(1)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电子转移情况。
(2)过氧化钠漂白性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过氧化钠、水、酚酞试液、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木条、坩埚钳、棉花、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等。
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展示消防员戴着防毒面具在火灾现场灭火的图片。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消防员为什么要戴防毒面具吗?其实,在一些火灾现场,会产生一些有毒的气体,比如一氧化碳等。
但是,有一种物质,它不仅可以吸收这些有毒气体,还能帮助灭火,大家知道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神奇的物质——过氧化钠。
2、讲授新课(1)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展示实物】展示一瓶过氧化钠固体,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讲解】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粉末。
(2)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①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演示】在一个小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然后向其中加入一小勺过氧化钠粉末,观察现象。
【现象】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红。
【提问】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溶液为什么变红?【讲解】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溶液变红是因为生成了氢氧化钠,使溶液呈碱性。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₂O₂+ 2H₂O= 4NaOH + O₂↑【分析电子转移情况】通过双线桥法分析该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情况。
钠的重要化合物—过氧化钠高一化学 张龙一、设计思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增进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参与、激励学生进步、提高课堂效益为宗旨,突出科学探究的过程。
所以本节课以实验为中心,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和归纳,最终升华为系统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不但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而且养成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节属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此之前,我们讲述过了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分类和比较等方法,并研究了金属钠的性质和用途,这就为本节课过氧化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反应,以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
在过氧化钠的教学中很重视实验教学,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
通过钠的化合物的学习,也可以加深巩固第一节钠的知识,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Na 2O 2的物理性质;能正确书写Na 2O 2与H 2O 、CO 2反应的方程式,并准确描述反应的现象;能说出Na 2O 2的用途;尝试运用过氧化钠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对过氧化钠与水、与CO 2反应产物的实验探究,使学生尝试运用探究的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
通过对Na 2O 2与H 2O 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后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的现象的可能原因的进一步探究,强化学生自主猜想、自主设计、自主实验的“三自主”的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尝试和体验中逐渐养成:乐于参与、勤于思考、善于合作、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增强研究意识、问题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2、教学难点:“褪色”原因的分析和探究五、教学方法、手段: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六、教学过程设计【课堂导入】在课的开始,多媒体放映发生在2010年11月25日上海的火灾现场视频。
班级小组姓名课题:过氧化钠性质的探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过氧化钠的性质并能够熟练的运用。
通过对过氧化钠用途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Na2O2与H2O、CO2的反应作为引领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
2.通过教学设计,授以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实验探究法、类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增进交流与表达的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精神,分享学习成果的快乐。
【学习重点】过氧化钠的性质。
【学习难点】过氧化钠与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
【学习过程】趣味实验一:“滴水生火”探究一:Na2O2与H2O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探究,及其生成物的探究1.提出问题:2.预测:3.设计实验方案:问题一:如何验证反应放热?问题三:如何验证有氢氧化钠生成?4.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探究二:Na2O2与H2O反应后滴加酚酞溶液褪色的原因1.预测:2.设计实验方案:3.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趣味实验二:“吹气生火”【思考】类比着Na2O2与H2O反应的性质,解释一下为什么吹气也能生火?【结论】三.课堂小结四.课堂巩固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常用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作为氧气的来源,还可用作熔矿剂,使某些不溶于酸的矿物分解。
用脱脂棉包住约0.2 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请回答:(1)由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结论是:a.有氧气生成;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
①用以验证结论a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用以验证结论b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了钠的化学性质,那么它的过氧化物过氧化钠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我们今天来一起学习一下,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板书)师:我们知道,金属钠能与水发生反应,那么过氧化钠能不能与水发生反应呢?我们今天来探究一下。
(板书:Na2O2+H2O?)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我们取一支干燥的试管,往试管里面加入一钥匙过氧化钠,接着我们往试管里面加入水,同学们观察一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有气体产生师:同学们猜测一下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生:氧气师:那是不是呢?现在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我们用一支点燃的火柴放在试管口,同学们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尝试解释原因?生:火柴变亮,说明有氧气生成。
师:对,火柴变亮说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有助燃的作用。
师:我们向产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看看有什么变化?生:溶液变成红色。
师:说明反应后溶液呈什么性呢?生:碱性师: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知道了过氧化钠和水是能够发生反应(擦去前面板书中的?)并且生成氧气和碱性物质,下面请一个同学来黑板写一下这个反应方程式。
其他同学下面写。
(老师下去巡视)生:2Na2O2+2H2O═4NaOH+O2↑师:大家看一下黑板上这个同学写的方程式。
2Na2O2+2H2O═4NaOH+O2↑师:刚才这个实验,我们说明了过氧化钠和水发生反应,那过氧化钠还有什么性质呢?古有钻木取火,今天老师跟大家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吹气取火。
师:现在,我们取一薄片棉花,将研磨过的过氧化钠平铺于棉花上(过氧化钠本来要密封保存,由于咱们实验室的过氧化钠买的时间久了,所以有点结块,所以老师事先将过氧化钠研磨了一下。
)现在我们用镊子将用镊子将棉花像包包子一样包起来。
然后我们将棉花放在蒸发皿中。
师:好了,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现在请一位同学上来给我们吹一口仙气,有哪位同学来试一下?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师:很好,这位同学的仙气很厉害,这位同学的这口仙气让我们看到了传说中的吹气点火。
22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20年第4期第30卷实验教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实践探究——以"过氧化钠的性质探究”为例甘肃省天水市教育科学研究所(741000)陈景乾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741000)曹永峰1教学背景分析1.1教材内容分析“过氧化钠的性质”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3章第2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的教学内容,教材以1个演示实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的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达成对学生设置的教学目标。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重新审视教材内容,发现该部分内容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核心素养很好的素材。
结合教学实践,我们设计了能够更加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便于操作、现象明显的几个科学探究实验,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1.2学情分析(1)学生知识储备: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金属钠、氢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相关知识内容,对钠元素及化合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也掌握了燃烧的三要素(可燃物、助燃剂及着火点)以及氧气知识;也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
对于过氧化钠的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的探究有了最基本的认知基础。
(2)学生特点:现阶段的高中学生对于实验探究方面的题型比较感兴趣,学生自身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是在实验操作的严谨性、规范性方面还有所不足;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在证据推理方面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但对于探究目的的方案设计合理性还不够。
基于学生目前的知识储备和实验技能,不能客观地进行自主探究,因此教师在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操作方案的设计方面应加强指导。
2教学目标达成(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能正确书写过氧化钠与水、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根据现象推导出反应的本质;能根据性质总结出过氧化钠的用途,并将其用途联系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2)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观察现象、比较分析、证据推理等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的_般方法。
过氧化钠的性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方法、说实验设计、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钠的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点,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可以加深巩固钠一节的知识,并为下面铝、铁的化合物的学习打下基础,并为将来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做好铺垫,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特点,依据新课标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掌握过氧化钠与水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观察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交流初步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和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通过认识过氧化钠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用途,感受化学与人类社会密切联系。
3.教学重难点过氧化钠的性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反应原理得出结论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经过上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过氧化钠有一定的了解,且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为了提高课堂效益,我采取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对分教学法。
通过情境教学和实验教学可以增进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参与。
对分教学的宗旨在于教师精讲和学生内化的有机有结合,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
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具体采用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好习惯。
四、说实验设计以往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存在一些缺陷,本节课中我对以下两个实验进行了改进。
滴水生火的实验可以创设趣味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但采用脱脂棉进行滴水生火的实验容易失败。
改用淀粉代替脱脂棉进行滴水生火的实验,现象明显、操作方便、成功率高。
(观看视频)。
口含玻管对包裹了过氧化钠的棉花吹气,不够安全,呼出的水汽会对实验造成干扰。
改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代替吹气提供二氧化碳安全、卫生、严谨。
由《过氧化钠的性质》教学实录谈课改
摘要:在新课改的今天,关键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
教师要处处为学生着想,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多给学生空间,教学效果将不言而喻,这正是新课程所希望的,也正是目前老师们最大的难题。
本文摘抄了《过氧化钠的性质》一节复习课的一部分,旨在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关键词:教学实录课程改革兴趣
在新课改的今天,关键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学生本无好坏之分,只有有无兴趣之分,教师只要处处为学生着想,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多给学生空间,教学效果将不言而喻,这正是新课程所渴望的,也正是目前老师们最大的难题。
教师:过氧化钠大家都不陌生吧,有关过氧化钠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学生: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能和水反应,也能和二氧化碳反应。
师:很好,那过氧化钠和水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变了吗?
(学生开始讨论,约一分钟左右)
生1: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并未发生改变。
生2: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升高到0价,而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为-2价。
生3:不对,这与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不相符合。
(此学生很激动)(教室里很乱,学生本在争论,最后他们达成的共识是:只有过
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而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并未发生改变。
)
师:那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呢?(教师乘胜追击)
教室里有点沉默。
生:我认为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的反应与水和过氧化钠的反应相似,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并未发生改变,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
(大家投去赞许的目光,老师微笑地点点头。
)
生:我发现过氧化钠和别的物质反应,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会发生变化,有升有降,而别的物质化合价都不会发生变化。
生:难道就没有一个反应使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只升高或只降低的反应吗?
师: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都有其相对的一面,只要同学们留心,这样的反应肯定是有的。
(同学们的情绪很高涨,老师抓住时机。
)
师:过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硫反应吗?若能反应,其产物又是什么呢?
生:能,产物应是亚硫酸钠和氧气,因为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很相似,故可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测出二氧化硫和过氧化钠反应的产物。
(教师笑而不答)
生:不对,亚硫酸钠不稳定,很容易被氧气氧化为硫酸钠,故产物为亚硫酸钠和硫酸钠的混合物。
(一部分同学很赞同地点点头)
生:我认为产物只有一种,是硫酸钠,因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的产物是亚硫酸钠和氧气,其物质的量之比为2∶1,而亚硫酸钠和氧气反应产生硫酸钠时,亚硫酸钠和氧气的物质的量的比恰好为2∶1,故产物只有硫酸钠。
(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老师微笑地点点头,那位同学很自豪地坐了下来。
教师乘胜追击。
)
师:在相同条件下,向装入足量过氧化钠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电火花引燃后,最终容器中压强几乎为零,则通入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是多少?
(同学们低头计算,有喜悦的表情,也有愁眉苦脸的。
一段时间后。
)
生:过氧化钠和甲烷、氧气不发生反应,而在电火花引燃的情况下,甲烷能和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此产物又能和过氧化钠反应,又能产生氧气,故压强不可能为零。
部分同学:对,压强不可能为零!
师:(为了不让那位学生失望,教师反问。
)难道题错了?
(一段时间后。
)
生:我发现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以及水反应的产物——氧气又能和甲烷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又能和过氧化钠反应,这样循环反应,很象数学上的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最终极限为零,故压强可以为零。
师:那如何解决此问题呢?
生:我用数学知识可以这样来做,数列求和有一种方法叫错位相
消法,我把化学方程式当作通项式,把几个化学方程式的生成物和反应物中相同的物质进行错位相消,就得到一个化学方程式(6na 2o2+2ch4+o2=2na2co3+8naoh),根据此化学方程式可得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教师带头鼓掌,教室里的掌声不断。
当然此题还有其他答案,学生能做到这一步,实属不易!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
师:同学们还有勇气挑战吗?
全班同学:有!
师:试分析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过过氧化钠固体时,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体积比不同时,得到气体的成分及体积。
生:(马上站起来)和前面的问题一样,可用错位相消法来做此题,产物应为二氧化氮!
生:不对,前一问题中两种物质的体积比为一定量,而这一问题的体积比可以变化,不能用上述方法来做!
生:可以把此问题转化,用前面的方法来做,也就是说,给定范围来做!但如何确定范围我还没有考虑好。
(探究陷入困境,正当教师准备提示时,一位同学站起来)
生: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完全反应,产生的氧气又和一氧化氮恰好完全反应,应该是讨论的基本点!
生:对,可以分为这样三个阶段来讨论,即一氧化氮过量、二氧化碳过量和恰好完全反应三个阶段来讨论。
我看这个问题和数学上的不等式相似,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恰好完全反应时,二氧化
碳和一氧化氮的体积比为1∶1。
故可分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体积比大于1∶1、等于1∶1和小于1∶1三段来讨论。
(探究到这里,后面的过程已没必要写出来。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了本节课。
)本节课教师从一开始就紧紧牵住学生,让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时间内,完成了如此多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升,是一节相当成功的课。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只要教师能依据新课程理念教学,培养的学生将不再是“高分低能”的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