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室内朱顶红花药形态解剖学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81.32 KB
- 文档页数:2
朱顶红物候期观察及观赏性状分析引言:朱顶红(学名:Malus spectabilis)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属于蔷薇科苹果属。
其在春季开花时,花朵绽放如朱砂,非常美丽,因而备受人们喜爱。
通过对朱顶红物候期的观察及观赏性状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种植物的生长特点、花期规律等,从而为人们的园林美化工作提供参考。
一、物候期观察1. 开花期:朱顶红的开花期一般在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与气温和光照等环境因素息息相关。
可以通过连续观察每日的花期情况,来掌握开花期的具体时间。
2. 落叶期:朱顶红的落叶期一般在秋季的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随着气温的下降和日照时间的减少,朱顶红开始变黄,后逐渐落叶。
观察并记录落叶的时间,可以了解该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 结实期:朱顶红的果实成熟期大约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
果实开始变红并逐渐变得硕大,最后成熟掉落。
观察果实的成熟情况,可以为采摘和加工提供时间上的参考。
二、观赏性状分析1. 花朵特点:朱顶红的花朵颜色鲜艳,一般为深粉红色,花瓣大而且叶片短小,繁密的花朵呈伞形聚生在枝头,非常美丽。
在阳光的照射下,整个花树显得娇艳欲滴,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2. 叶片形态:朱顶红的叶片呈椭圆形,叶色深绿,质地柔软,叶片较大,能长时间保持良好的绿色。
朱顶红的叶片在秋季会逐渐变黄、橙、红等各种颜色,给园林增添了鲜艳的色彩。
3. 果实特征:朱顶红的果实为小型苹果,一般呈红色或黄色,个头并不大,果皮光滑。
果实成熟后呈现亮丽的色彩,可以作为园林观赏的另一道亮丽风景。
三、结语通过对朱顶红的物候期观察及观赏性状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这种植物的生长规律、花期特点和观赏价值。
朱顶红以其饱满的花朵、娇艳的颜色和美丽的果实成为园林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受到了广大园林爱好者的喜爱。
从实际操作来看,人们可以根据朱顶红的生长特点合理安排园林景观,并进行合理的园林美化工作。
相信通过对朱顶红物候期和观赏性状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增进人们对这种美丽植物的认识和欣赏,并为园林美化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朱顶红物候期观察及观赏性状分析【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朱顶红物候期观察及观赏性状分析,探讨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花卉观赏价值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详细观察朱顶红的生长过程,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生长规律和生态适应性,并且揭示其美丽花朵的形态特征和花期变化。
研究表明,朱顶红在不同季节展现出的观赏性状各异,能够为园林景观和花卉栽培提供重要参考。
结论部分总结了朱顶红的物候期观察及观赏性状分析的重要性,同时展望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为深入挖掘朱顶红的植物学和园林美学价值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朱顶红、物候期、观赏性状、观察、分析、结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朱顶红,又名勿忘我,是一种常见的花卉植物,具有艳丽的花朵和长久的观赏期,深受人们喜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朱顶红的研究和观赏需求也越来越大。
目前对于朱顶红的物候期观察及观赏性状分析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当前环境变化剧烈的背景下,深入了解朱顶红的物候期变化及其观赏性状,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栽培和观赏指导,促进该植物的繁殖和保护。
通过对朱顶红物候期和观赏性状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挖掘其潜在的观赏和经济价值,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通过对朱顶红的物候期观察及观赏性状分析,深入探讨该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观赏特点,为朱顶红的栽培和保护提供科学支持,同时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朱顶红的种植和利用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朱顶红是一种受欢迎的观赏植物,其开花期及观赏性状一直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数据记录,探究朱顶红的物候期及观赏性状,为进一步了解该植物的生长特性提供参考。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系统记录朱顶红的物候期,包括萌芽、开花、结果等关键期,为研究朱顶红的生长规律提供数据支持;2. 分析朱顶红在不同季节、环境条件下的观赏性状变化,探讨其生长与环境的关系;3. 探讨朱顶红的观赏性状对其品种选择、种植和养护等方面的指导意义,为朱顶红的栽培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石蒜科植物朱顶红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朱顶红Hippeastrum vittatum(Ait.)Herb为石蒜科(Amaryllidaceae)朱顶红属(Hippeastrum),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为栽培品种,其鳞茎入药,味辛,性温,有小毒,具有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痈疮肿毒。
本论文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本文对朱顶红及其同属植物,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2、对朱顶红鳞茎中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取朱顶红鳞茎采用甲醇浸提后,减压回收甲醇,将浓缩后的水溶液经D-101大孔树脂柱洗脱,收集70%甲醇洗脱部分,减压回收甲醇,得到朱顶红鳞茎中的生物碱类粗提取物。
之后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法,分离得到9个生物碱类成分:I、II、III、IV、V、VI、VI I、VIII、IX。
3、通过理化性质测定及现代波谱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为:山小星蒜碱(montanine)(I),11-表山小星蒜碱
(11-epimontanine)(II),8-O-去甲基高石蒜碱
(8-O-demethylhomolycorenine)(III),小星蒜碱(hippeastrine)(IV)、4a-表-小星蒜碱(4a-epi-hippeastrine)(V)、石蒜碱(lycorine)(VI)、伪石蒜碱(pseudolycorine)(VII)、恩其明(ungeremine)(VIII)、
8-O-demethylvasconine(IX)。
其中:化合物II、V为新化合物,化合物III、VII、VI II、IX为首次从朱顶红中分离得到。
朱顶红的药用价值下面为您详细介绍朱顶红的药用价值,朱顶红的副作用,朱顶红的医学记载,朱顶红的附方等知识,更多请查阅店铺网。
朱顶红的药用价值1、功能主治朱顶红(学名:Hippeastrum rutilum)又名红花莲(海南植物志)、华胄兰(华北经济植物志要)、线缟华胄、百枝莲、柱顶红、朱顶兰、孤挺花、华胄兰、百子莲、百枝莲、对红、对对红等。
是石蒜科朱顶红属的多年生草本。
药材基源:为石蒜科植物朱顶红的鳞茎。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鳞茎,洗去泥沙,鲜用或切片晒干。
朱顶红可用于各种无名肿毒、跌打损伤、瘀血红肿疼痛等。
生长期喜温暖和半阴环境,喜中性或稍碱性土壤。
适宜种植于沙土混合腐叶土及纤维较多的壤土。
2-9月温度要求18-23℃,冬季休眠期,要求干燥冷凉,温度在10-12℃。
冬季浇水过多,温度过高,茎叶徒长,妨碍休眠,直接影响翌年正常开花,春季花期和夏季生长期供水要足,秋季应减少浇水。
朱顶红鳞茎近球形,直径5-7.5厘米,并有葡匐枝。
叶6-8枚,花后抽出,鲜绿色,带形,长约30厘米,基部宽约2.5厘米。
花后抽出,鲜绿色,花茎中空,稍扁,具有白粉;花被管绿色,圆筒状,花被裂片长圆形,顶端尖,洋红色,略带绿色,喉部有小鳞片。
朱顶红原产巴西。
1920年美国育出了珍贵的纯白色品种。
荷兰和日本也在育种工作中取得很大成绩。
朱顶红的园艺品种较多。
另有原产秘鲁安底斯山地的朱顶红花,1769年传入欧洲;原产南非好望角的孤挺花,于1633年传入欧洲。
在中国遍布大部分省份。
2、用法用量2.1药材基源:为石蒜科植物朱顶红的鳞茎。
秋季采挖鳞茎,洗去泥沙,鲜用或切片晒干。
2.2、性味归经:甘、辛,温,有小毒。
入肝、脾、肺三经。
2.3、功效:朱顶红的鳞茎有活血解毒、散瘀消肿。
2.4、主治:用于各种无名肿毒、跌打损伤、瘀血红肿疼痛等。
2.5、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一20克。
外用:研末水调为膏涂敷患处。
朱顶红的副作用朱顶红一般没有特殊副作用。
一、实验名称:植物花形态构造及解剖研究二、实验目的(1)识辨数种常见花卉;(2)掌握花的根本构造和常见类型;(3)掌握描述花形态构造的根本术语;三、实验用具3.1. 实验材料:新鲜的金鱼草花、百合花、玫瑰花、菊花、水稻花,百合子房横切片3.2. 实验设备:WiFi光学显微镜〔Motic麦克奥迪〕,互动光学显微镜〔Motic麦克奥迪〕,体视显微镜,镊子,解剖针,解剖刀,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洗瓶等3.3. 实验试剂:蒸馏水四、实验容4.1. 花的各局部构造解剖金鱼草花的观察:在体视镜下解剖金鱼草花,自向外观察其组成。
(1)花柄〔花梗〕:着生在茎上,支持花朵。
(2)花托:花柄顶端着生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的局部。
(3)花萼:为花的最外一轮,萼片为〔绿〕色,共〔5〕片,萼片〔别离〕。
(4)花冠:位于花萼轮,花冠由〔2〕片〔白〕色的花瓣组成,花瓣基部愈合,别离局部呈唇形,上唇〔二〕裂直立,下唇〔三〕裂开展外曲,故称唇形花冠。
花瓣形状、大小各异,通过花的中心只有一根对称轴能将花分成相等的两半,故属不完整花〔两侧对称〕。
(5)雄蕊群:位于花冠的方,共〔4〕枚,其中〔2〕枚较短,〔2〕枚较长,称二强雄蕊。
每枚雄蕊由两局部构成:细长的局部为花丝;顶端的囊状物称为花药。
(6)雌蕊群:位于花的中央,形似一瓶装物即雌蕊。
雌蕊顶端扩大局部为柱头,基部膨大部位为子房;二者之间较细的局部为花柱。
子房的基部着生于花托上,为子房上位。
用刀片将子房做假设干个横切,用体视显微镜进展观察,课间子房分为〔2〕室,由此可推断这种雌蕊为〔2〕心皮合生的复雌蕊。
按上述容解剖观察百合花、玫瑰花、菊花、水稻花。
4.2 百合子房构造取百合子房横切片于显微镜下观察。
百合的雌蕊是由三心皮联合而成的复雌蕊。
百合子房主要有子房壁、子房室、胎座和胚珠租车那个,横切面上可见有〔6〕个子房室,每室中可见〔1〕个胚珠〔实为纵向两列〕。
胚珠着生处为胎座,百合胚珠着生在中轴上所以为〔中轴〕胚座。
东北石竹科植物微形态及解剖结构的系统学意义本文采用形态学观察及GMA半薄切片法深入研究了东北石竹科55类群(41种,12变种及2变型)毛状体类型、叶、果实及种子的外形及解剖结构。
结果显示所研究的物种分为2个亚科。
石竹亚科:无头状腺毛,外果皮细胞壁平直,中果皮少数物种具纤维。
此亚科包括2个类群。
Group 1(麦仙翁属、狗筋蔓属、剪秋罗属、蝇子草属、石头花属、肥皂草属、麦蓝菜属):外果皮细胞均木化,多数物种中果皮部分细胞木化,多数物种中果皮无纤维;Group 2(石竹属):外果皮木化或薄壁,种子近圆形,种皮纹饰为负网状,中果皮部分细胞木化或为纤维,有些物种的纤维仅存在背缝线。
蝇子草属少数物种与肥皂草属具有相似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如叶表皮细胞壁波状)。
广义繁缕亚科(包括指甲草亚科与繁缕亚科):多数物种叶有头状腺毛,部分物种外果皮细胞外壁隆起,中果皮无纤维。
此亚科分为两个类群。
Group 1(繁缕亚科):羽状脉。
包括Subgroup1(老牛筋亚属):叶肉为栅栏组织,维管束外侧具韧皮纤维及木纤维,种子三角形;Subgroup 2(无心菜亚属、种阜草属、卷耳属、米努草属、繁缕属、漆姑草属及孩儿参属):叶肉为海绵组织,少数物种维管束外侧具韧皮纤维。
Group 2(指甲草亚科大爪草属及拟漆姑属):弧形脉,种皮纹饰为乳凸状。
繁缕属与卷耳属具相似叶表皮微形态(如无规则型气孔)及果实结构(如外果皮细胞木化,中果皮细胞薄壁)。
本文完善了东北石竹科的形态学研究,为分子系统学揭示的石竹族不是自然的类群,其中石竹属与麦仙翁属、狗筋蔓属、剪秋罗属、蝇子草属、石头花属、肥皂草属和麦蓝菜属分别属于不同的类群;蝇子草属与无心菜属不是单系;繁缕属与卷耳属亲缘关系较近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我们的研究显示了植物微形态及解剖结构对石竹科系统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并为进一步研究中国石竹科的系统学提供形态学基础。
东北罂粟科植物微形态和解剖特征的分类学意义本文以东北罂粟科15个类群(13种、1变种及1变形)植物为材料,采用形态学观察及GMA半薄切片法对植物叶(包括叶片及叶柄)、果实及种子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利用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依据植物的微形态及解剖特征东北罂粟科分为两个类群,罂粟亚科及紫堇亚科。
罂粟亚科(罂粟属、荷青花属、白屈菜属及博落回属):叶上具单列多细胞毛,硬的多列多细胞毛和软的多列多细胞毛。
气孔为无规则型,叶肉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栅海比为1:3,2:3或3:2。
叶柄横切面为圆形和半月型,维管束为3、5或7个。
部分类群韧皮部具乳汁管,乳汁呈胶状且不透明。
果实为蒴果,由2或多心皮组成。
成熟果实光滑,幼果具毛状体但成熟后脱落。
外果皮由一层细胞组成,细胞近椭圆形或长方形。
中果皮除博落回具木化细胞外均为薄壁细胞,维管束的韧皮部具乳汁管。
内果皮为一层细胞,除青花属和白屈菜属细胞均木化。
种皮表面具网纹或蜂窝状纹饰。
紫堇亚科(紫堇属、荷包牡丹属及角茴香属):叶表面具单细胞毛,气孔无规则型。
栅海比为1:2或1:3,角茴香叶肉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
紫堇属叶柄有3-5个大维管束,角茴香属维管束为13个。
紫堇亚科植物不具乳汁,部分物种细胞汁液丰富,呈微透明状(如角茴香)或棕黄色(如东北延胡索)。
果实由2心皮组成,背腹压扁。
果皮由薄壁细胞组。
种皮表面光滑或具蜂窝状纹饰,部分物种具假种皮。
种皮最外侧细胞含单宁,最内层细胞木化。
角茴香属种皮最外层含方晶,其他物种未见方晶。
本研究为分子系统学显示的白屈菜属与荷青花属属于同一个单系进化枝,与博落回属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支持经典分类学的广义罂粟科及分子系统学将角茴香属归入紫堇亚科,但认为荷包牡丹族归入紫堇族是不合适的。
作者的研究揭示了植物微形态及解剖特征的分类学价值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罂粟科形态学及系统学奠定了基础。
朱顶红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王永祥;辛国松;李莹琳;张璐;杨祺【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the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Hip⁃peastrum vittatum. Recently published papers were consulted by the author.Basedon the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 ,the structural formula,molecular weight,pharmacological effects,and perspective development,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advancement of Hip⁃peastrum vittatum. For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Hippeast⁃rum vittatum.%本文对朱顶红中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作者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朱顶红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化学成分的结构式、分子质量、药理作用以及开发前景等方面进行总结。
为朱顶红中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总页数】5页(P231-234,235)【作者】王永祥;辛国松;李莹琳;张璐;杨祺【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76; 国家教育部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76; 国家教育部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 哈尔滨商业大学药物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76; 国家教育部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76; 国家教育部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76; 国家教育部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R285【相关文献】1.黄芩汤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汤鑫淼;崔悦;朱鹤云;安仁波;冯波2.薰衣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欧文;张海燕;汪镇朝;杨明;刘英孟3.高乌头炮制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贾春艳;苗小楼;张云鹤;张文广;王丹;李芸4.缬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孟繁旭;李美阳5.当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马艳春;吴文轩;胡建辉;段莹;范楚晨;冯天甜;王旭;吴修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龙江三个产地红花花粉粒的形态学研究作者:朱光怡朱丹吴国军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3年第08期摘要:通过扫描电镜对3个产地的红花进行对比观察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3个产地栽培红花的花粉粒均为近球形,萌发孔为3个,表面具瘤状、刺状、穴状纹饰。
但在萌发孔形态和表面纹饰等方面仍有区别。
说明生境未改变红花的主要遗传性状,但不同产地的红花在形态上存在细微的差异,可作为鉴别依据。
关键词:红花;扫描电镜;花粉形态中图分类号:R9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8-0016-02红花又名红蓝花,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管状花。
红花性温,味辛,归心、肝经,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为常用中药。
红花主产于云南、河南、四川和新疆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在黑龙江药用的红花多为当地栽培品种。
不同产地的红花是否有差异,至今未见报道。
本试验从能反映红花遗传特征的花粉粒着手,在扫描电镜(SEM)下研究了红花花粉粒的形态特征[1,2],为黑龙江不同产地红花的鉴别寻找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新鲜红花于2012年8月分别采自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产地1)、哈尔滨市依兰县(产地2)和伊春市(产地3),为人工栽培品种,经鉴定均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花。
仪器:JEOL-6360LU扫描电镜(日本电子株式会社)。
1.2 方法将人工栽培的红花新鲜花粉直接粘于导电的双面胶纸上,置于JEOL-6360LU扫描电镜下观察,各选典型花粉20粒拍照测量,数据做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扫描电镜下,3个产地的红花花粉粒表面都呈现明显的刺状结构和疣状纹饰。
结果见图1、表1。
由图1、表1可见,黑龙江3个产地栽培红花的花粉粒在形态、萌发孔类型以及外壁纹饰等重要特征上基本一致,花粉粒均为类球形或长球形,具3个萌发孔,外壁有短刺及疣状雕纹。
多效唑影响朱顶红植株生长的转录组分析作者:黄宝华许小琼陈晓慧徐小萍张春渝林玉玲赖钟雄来源:《热带作物学报》2022年第01期摘要:朱顶红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但其高花茎和叶太长成为其发展盆栽的限制因素。
本研究应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aclobutrazol, PBZ)对朱顶红进行处理,观测其表型性状的特征,并应用RNA-seq技术进行转录本分析。
结果表明,PBZ对朱顶红的株高及叶片长度具有抑制作用,随着PBZ浓度的增加,其株高越矮,叶长逐渐变短,各处理间呈显著差异,成熟的花茎高度也随PBZ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经转录组分析,Q20介于98.320%~98.450%之间,均值为98.385%,说明测序质量较好,可以用于后续分析。
差异基因富集最显著的途径为苯并噁唑嗪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
对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分类进行分析,在生物过程分类下的6个比对中,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的前3个词条分别是: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单一生物过程。
在细胞组成的6个比对中,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的前7个词条都是一致的,分别是细胞、细胞部分、膜、细胞器、膜部分、细胞器部分、大分子复合物,其富集相似度很高。
在分子功能的6个比对中,前3个的富集词条分别是催化活性、绑定、运输活动。
表明不同浓度PBZ主要通过影响植物体内各种生物学过程来调控朱顶红矮化,同时也涉及改变植物组织细胞组分以及调控分子功能来影响朱顶红矮化。
KEGG功能分类中,代谢占比最大,都达60%以上。
Pathway富集分析也显示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代谢途径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中。
通过对代谢通路进行分析,表明影响脂肪酸的合成及丙二酰COA的提升是矮化的影响因素之一。
木质素的大量合成和微管蛋白TUBA、TUBB的提升促使茎粗的增加。
茉莉酸甲酯和不饱和脂肪酸类的提升和合成促使其抗性的提升。
HSF、hsp70及HSP90基因表达的提升,提高了其耐热性。
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PBZ对朱顶红的影响机理奠定了基础,也为朱顶红育种提供了参考。
朱顶红的特点
朱顶红(Hippeastrum striatum (Lam.) H. E. Moore)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石蒜科。
以下是其特点的详细描述:
1. 形态特征:朱顶红的鳞茎呈近球形,直径约5-7.5厘米,并有葡匐枝。
其叶为鲜绿色的带形,花后抽出,长约30厘米,基部宽约
2.5厘米。
花茎中空,稍扁,具有白粉,呈圆筒状。
花被裂片为长圆形,顶端尖,颜色为红色,略带紫色。
花丝为红色,花药为线状长圆形。
蒴果呈球形。
花期在夏季。
2. 生长环境:朱顶红原产于南美洲的墨西哥和阿根廷,现在被各国广泛栽培。
它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但也稍耐阴。
适合生长在干燥、凉爽的气候中,不耐寒冷、雨水和阳光直射。
在生长过程中,它需要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并避免积水。
3. 繁殖方式:朱顶红的繁殖方式一般采用播种繁殖或分球繁殖。
4. 观赏价值:朱顶红花色鲜艳,朝阳开放,适于盆栽装点居室、客厅、过道和走廊,也可用于庭院栽培,还可以作为鲜切花使用。
5. 药用价值:《中华本草》中记载朱顶红鳞茎可入药,味辛,有毒,可以解毒消肿。
然而,这种植物是有毒的中药,如果误食可能会引起厌食反应,甚至可能导致腹泻死亡。
6. 花语:朱顶红的花语是渴望被爱、追求爱。
第35卷第4期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5No.4 2019年8月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Natural Sciences Edition)Aug.4019石蒜科植物朱顶红药用价值研究陈晓光周建华1>2,东方9刘日嘉0,柏云娇杨书杰辛国松1>2*(1.哈尔滨商业大学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190076;2.哈尔滨商业大学药物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哈尔滨190076)摘要:朱顶红Hippeastrum vittatu.ni(Ait.)Herb是一种石蒜科的草本植物.目前可见的朱顶红大多是人工培育品种.朱顶红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有良好清热解毒的功效,民间常用于治痈疮肿毒.另外,朱顶红的用药部位一般为鳞茎,其性温,味辛,并有一定的毒性.随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中药朱顶红中化学成分得以分离.研究发现朱顶红中提取分离的化学可体现出不同的药理作用.对朱顶红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整理综述.以期为后续朱顶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石蒜科;朱顶红;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76-0944(2019)04-0380-05Ovenview on medicinal valur of lycoris plant Hippeastrum vittatumCHEN Xiao-guang92,ZHOU Jian-hua9\DONG Fang9,LIU Ri-jia0,BAI Yug-jino92,YANG Shu-jie90,XIU Guo-soog92*(1.Techgolouy Research Ceeter of PUarmaceetical Engineering,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150076,Chino;0.Postdoctoral Workstation,Institute of Materin Medice,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190076,China)Abstraci:Hippeastrum is a king of herb from Lyceanoceoe.Ai preseei,most of tie chltiverbarb caltivatee abificialty.As a tranitiocat Chimse meeicige,Hippeastrum has a good effectof cyebng away heat anO0etoxigcatioc.Ii is oftee useO t。
朱顶红鳞茎和花剑生长发育研究
吴永朋;原雅玲;李淑娟;寻路路
【期刊名称】《陕西林业科技》
【年(卷),期】2015(0)6
【摘要】采用解剖鳞茎法,盆栽法和大田栽培法对朱顶红鳞茎结构、鳞片发育、花剑发育、花剑数量和叶片数量等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鳞茎一般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外部、中部和内部鳞片,内部鳞片中心不断分化发育形成幼鳞片和花剑,幼鳞片不断的生长成叶片,一般新鳞片从生长开始到衰老需要三年时间,鳞茎每年分化生长2个花剑并有败育现象;每个花剑上一般分化生长2-4个小花并有败育现象;鳞茎每年生长叶子8片左右,每生长4片叶子产生一个花剑.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吴永朋;原雅玲;李淑娟;寻路路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植物园,西安710061;陕西省植物研究所,西安710061;陕西省西安植物园,西安710061;陕西省植物研究所,西安710061;陕西省西安植物园,西安710061;陕西省植物研究所,西安710061;陕西省西安植物园,西安710061;陕西省植物研究所,西安71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2.2+5
【相关文献】
1.朱顶红组培苗小鳞茎切割诱导新植株技术研究 [J], 邹水平;郭翔;袁嘉铭;吴小业
2.朱顶红鳞茎仔球与鳞片的关系研究 [J], 吴永朋;原雅玲;李淑娟;杨群力;吴冬
3.朱顶红鳞茎切割扦插繁殖研究 [J], 包永霞;司瑞新
4.朱顶红鳞茎组织培养中的抗褐化研究 [J], 廖焕琴;钟敏艳;徐放;杨会肖;杨晓慧;陈新宇;张卫华;潘文;徐斌
5.朱顶红鳞茎组织培养中的抗褐化研究 [J], 廖焕琴;钟敏艳;徐放;杨会肖;杨晓慧;陈新宇;张卫华;潘文;徐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朱顶红的药用价值是什么关于《朱顶红的药用价值是什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顶红是一种观赏价值使用价值较为高的绿色植物,花瓣外形很类似于喇叭花,却比嗽花要大而且为鲜红色并生长发育在植茎的顶部,因此取名为做朱顶红。
朱顶红一般全是作为家里欣赏的景色使用价值存有的,可是大伙儿所不了解的是朱顶红也是有一定的功效与作用,下边就为大伙儿详尽的介绍一下。
特异药品名生产:朱顶红特异拼音字母生产:ZHUDINGHONG 特异来源于生产:为石蒜科朱顶红属绿色植物朱顶红的球茎。
特异作用生产:活血化瘀祛毒、散瘀消肿。
特异主冶生产:用以各种各样无名肿毒、跌打、淤血肿胀疼痛等。
特异性味归经生产:甘、辛,温,有毒性。
入肝、脾、肺三经。
特异使用方法使用量生产:口服:煎汤,9一20克。
外敷:研粉调水为膏涂覆伤处。
特异别称生产:朱顶兰(广西省药植名册)特异动物与植物資源遍布生产:原产地南美洲玻利维亚,在我国育种种植,现南北方地庭苑常具种植。
特异拉丁名生产:Hipeastrum vittalum (L’Her. ) Herb.-Amaryllisvittata Ait.特异资格证书生产:始载于《广西植物志》。
朱顶红的外形很像君子兰花,也是有“谦谦君子红”的美誉。
天津市以“烟脂穴”称之,颇得妙意。
如今世界各地普遍种植,除盆栽植物欣赏之外,配植露地栽培庭苑产生生态系统园林景观,增加园林景观风景。
朱顶红叶厚有光泽度,花型温和鲜丽,花瓣粗大肥大。
适合盆栽植物陈设设计于大客厅、小书房和阳台。
朱顶红的功效与作用是啥早已为大伙儿干了全方位的详细介绍,朱顶红针对活血化瘀功效還是很有实际效果的,尽管说能够口服与外敷这二种使用方法,可是针对口服而言建议大伙儿還是在医师的建议出来实行。
此外尽管说朱顶红是作为观赏价值的,可是保养层面也需要加多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