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金陵长干寺千年地官——兼谈南京将建成为中国南方佛教中心
- 格式:pdf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4
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10题总计30分) 1、佛顶骨舍利可以象征佛宝。
错误,正确答案为:True 正确错误 2、石达开下令炸毁了大报恩寺琉璃宝塔。
错误,正确答案为:False 正确错误 3、当年的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是一座九层宝塔。
错误,正确答案为:True 正确错误 4、佛祖圣诞日是4月12日。
错误,正确答案为:False 正确错误 5、康僧会曾在长干寺修建了一座宝塔,与简文帝的阿育王塔双塔对峙。
错误,正确答案为:False 正确错误 6、宋真宗皇帝将天禧寺改名为长干寺。
错误,正确答案为:False 正确错误 7、唐朝的李德裕将长干寺的11颗舍利迁往润州。
错误,正确答案为:True 正确错误 8、舍利一般指佛和有德行的出家人的遗体。
错误,正确答案为:True 正确错误 9、传说,朱棣的母亲是朝鲜女子碽妃。
错误,正确答案为:True 正确错误 10、长干寺地宫请启的七宝阿育王塔是目前为止我国最大的阿育王舍利塔。
错误,正确答案为:True 正确错误二、单选题(每题3分共10题总计30分) 1、佛舍利当中最为珍贵的是哪一种?错误,正确答案为:A A.佛顶骨舍利 B.佛指骨舍利 C.佛血舍利 D.佛牙舍利2、象征僧宝的是哪种舍利?错误,正确答案为:D A.佛顶骨舍利 B.佛指骨舍利C.感应舍利D.诸圣舍利 3、赤乌十年(247,东吴孙权在位时,哪一位高僧来建业传法?错误,正确答案为:A A.康僧会 B.慧达 C.施护 D.慧能 4、佛指骨舍利藏在哪里?错误,正确答案为:A A.陕西扶风法门寺 B.北京灵光寺 C.南京栖霞寺 D.北京碧云寺 5、阿育王是印度哪个王朝的国王?错误,正确答案为:D A.难陀王朝 B.巽迦王朝 C.安达罗王朝 D.孔雀王朝 6、象征法宝的是哪种舍利?错误,正确答案为:C A.佛顶骨舍利 B.佛指骨舍利 C.感应舍利 D.诸圣舍利 7、佛牙舍利藏在哪里?错误,正确答案为:B A.陕西扶风法门寺 B.北京灵光寺 C.南京栖霞寺 D.北京碧云寺 8、 2008年7月大报恩寺遗址处开启的地宫是属于哪个朝代的?错误,正确答案为:B A.东吴 B.北宋 C.南宋 D.明 9、佛教在中国南方兴起的标志是哪一座寺的修建?错误,正确答案为:A A.建初寺 B.白马寺 C.法门寺 D.大明寺 10、2011年金陵礼佛文化月是哪一天开始的?错误,正确答案为:A A.2011/4/17B.2011/4/20C.5月 17日D.2011/5/20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10题总计40分) 1、七宝阿育王塔由哪些部分组成?错误,正确答案为:BCD A.石基座 B.相轮C.山花蕉叶 D.须弥座 2、大报恩寺遗址处以前曾建有哪些寺庙?错误,正确答案为:AC A.天禧寺 B.鸡鸣寺 C.长干寺 D.清凉寺 3、大报恩寺遗址处的地宫中启请出了哪些文物?错误,正确答案为:ABCD A.石函 B.阿育王塔 C.佛顶骨舍利 D.感应舍利 4、《金光明经》记载必须经过哪些阶段的修炼才有可能产生舍利?错误,正确答案为:BCD A.禅 B.戒 C.定 D.慧 5、传说佛陀舍利包括哪些部分?错误,正确答案为:ABCD A.头顶骨 B.肩胛骨 C.牙齿 D.中指指骨 6、按照唐朝的《法苑珠林》记载,舍利分为哪几种类型?错误,正确答案为:BCD A.感应舍利B.骨舍利 C.血肉舍利 D.发舍利 7、七宝阿育王塔身四周的故事包括?错误,正确答案为:ABCD A.舍身饲虎 B.大光明王施首 C.尸毗王割肉救鸽 D.须大拿太子布施8、七宝阿育王塔上镶嵌的宝珠有?错误,正确答案为:ACD A.水晶 B.钻石 C.玛瑙 D.琉璃 9、佛教三宝是指什么?错误,正确答案为:ABC A.佛宝 B.法宝 C.僧宝 D.七宝 10、皈依三宝是指信奉、供养什么?错误,正确答案为:ABC A.佛 B.法 C.僧 D.菩萨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10题总计30分) 1、大报恩寺地宫出土的石函上有一篇《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
长干里,长干寺24『关键词:繁华之地』“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李白在诗歌《长干行》之中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让“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两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成语,深深融入了中国古代爱情文化里。
并且,这首《长干行》也让“长干里”这个南京的里巷名称,随着吟诵古诗而成为一代又一代国人家喻户晓的地名。
“长干”是什么意思?“长干”的最早记录,与成语“洛阳纸贵”有些关联。
西晋左思创作的《三都赋》,轰动一时,豪贵之家纷纷誊写,为此购买纸张,引起了洛阳纸价暴涨。
《三都赋》是由讲述三国时期吴都建业(南京)的《吴都赋》、蜀都益州(成都)的《蜀都赋》、魏都邺城(位于今天河南安阳一带)的《魏都赋》这三篇赋组成的。
为了写赋,左思费尽精力收集三座城市的地理、物产、风俗资料,于是这三篇赋,也堪称是三座城市史志的重要补充。
正是《吴都赋》里最早出现了“长干”地名:“长干延属,飞甍舛互”。
延属,彼此相连;飞甍,指高大屋脊,亦借称高大房屋;舛互是相互交互的意思。
这一句是描述建业城长干这里高大房屋绵延交错,呈现出的一片繁华景象。
当时《吴都赋》注解里这么解释“长干”地名:“江东谓山冈间为‘干’。
建业南五里,山岗间平地,吏民杂居,故号为干”。
长江自安徽芜湖至南京为近乎南北走向,长江以东地区被称为江东。
按照《吴都赋》里这段记录,三国时期江东地区方言里,把山岗之间的平地称为“干”。
距建业城南五里的地方,约是今天雨花台和花露冈以及周边山丘之间、秦淮河一带的长条形平地,取地名为“长干”。
依据左思的描述,这里是三国时期南京最为繁盛的地区之一,属于南京的主城区。
一直到明代末年,长干里仍是南京繁华之地。
金陵四十景里列入了“长干春游”。
明亡之际长干里的繁盛可能有过一段衰落期。
到清朝年间,金陵四十八景这处景致名称变成了“长干故里”。
一个“故”字写出了繁华悄然褪下的意境。
乾隆巡游南京时,曾写下一首诗《长干里》:“延属长干最古区,兴亡曾几阅吴都。
晚明南京地区的寺院等级与寺院经济——以《金陵梵刹志》为中心的考察晚明南京地区的寺院等级与寺院经济以《金陵梵刹志》为中心的考察欧阳楠本文利用葛寅亮所著金陵梵刹志》讨论晚明南京地区的寺院地理分布、寺院等级状况,以及前述两要素对寺院经济的影响。
具体而言,南京地区大寺、次大寺的寺产基本上远离本寺,管理不易。
在葛氏的规划下,当时其寺产分配为“公产”与“禅堂”两部分,分别供应学问僧和应付僧。
中、小寺院寺产构成的差异主要源于都城和乡村地理位置的差异。
此外,各等级寺院之间的经济关系也有所发展,下院与别院之关系的出现为低等级寺院解决经济和管理的困境提供了新途径。
最后,以葛寅亮清理南京寺产的事件为切入点,讨论在管理寺院这一公共空阋过程中,官方力量与地方士绅的冲突。
关键词:明代南京寺院等级寺院经济地理因素作者:欧阳楠,年生,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生。
自佛教传入中国,佛教发展的盛衰就与寺院经济的强弱密切相关。
近半个世纪以来,诸多学者对魏晋、唐代以及宋代的寺院经济有了大量的研究,包括佛教的经济伦理观、寺院的经济形式及寺院经济的社会影响等方面的讨论,①相比之下,明清时期寺院经济的研究则相对薄弱。
一方面,尽管在教义层面上明清佛教似乎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但这一时期佛教的世俗化转向使得寺院经济更深层地渗入到地方社会;另一方面,明清时期寺院经济的组织形态又进一步影响到清末民国即近代佛教的生存和转型。
因此,探究明代寺院经济的发展特点有着莺要的意义。
佛教学者已逐渐关注到明代南京的寺院经济,并将其视为该地区佛教发展的重要社会背景之一加以讨论。
日本学者对明代寺田进行了精辟的讨论。
清水泰次对僧道寺观是否负担徭役及其寺田的投献问题有所考察。
②石田德行以《金陵梵刹志》为主要材料,不仅讨论寺田、寺庄的形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
①法谢和耐著,耿异译《中国一世纪的寺院经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该书初版于年;黄敏枝:《唐代寺院经济的研究》,台北:台湾大学文学院,年;张曼涛主编《佛教经济研究论集》.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年;何兹全编著《五十年来汉唐寺院经济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宋金陵长干寺真身塔地宫发掘与佛顶真骨舍利重光2008年7、8月间,南京中华门外明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发掘出北宋长干寺真身塔地宫等历史遗存,出土七宝阿育王塔等一大批佛教圣物,据出土石函碑刻记载:“□□进呈感应舍利十颗,并佛顶真骨,洎诸圣舍利,内用金棺,周以银椁,并七宝造成阿育王塔,以铁函安置。
”时在“大中祥符四年,太岁辛亥,六月癸卯,朔十八日庚申”,即公元1011年夏历6月18日。
那么,长干寺阿育王塔地宫佛顶真骨舍利的源流?与明大报恩寺的关系?发掘经过以及最终有哪些惊人发现?这些都是举世瞩目的!北宋长干寺真身塔地宫的身世之谜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自京口(今镇江)徙治秣陵,改称建业。
吴黄龙元年(229年)4月,孙权在武昌称帝。
同年9月,将都城自武昌迁回“舟车便利,无限险之虞;田野活饶,有转输之籍;进可以战,退可以守”的建业。
于是,南京成为当时和曹魏的洛阳、蜀汉的成都鼎足而立的三个中心城市之一。
孙权弃秦汉400多年经营的秣陵旧城(今江宁秣陵关一带),北移数十里,在今南京城区中部,从头缔造都城。
北依覆舟山、鸡笼山和玄武湖,东凭钟山,西临石头城,城周二十里十九步。
定都之初,孙权仍住原孙策将军府,称太初宫,在今珠江路北鱼市街到进香河一带。
后拆武昌旧宫,顺江运来建材,改建太初宫,宫城扩大到周五百丈,是当时建业城的主要组成部分,面积占全城四分之一以上。
宫城南门为宣阳门(大致在今新街口一带),向南沿“苑路”,也就是路两边是中央官署和部队营房的皇帝专用通道,至都城南门朱雀门。
朱雀门外是秦淮河,两岸是古称长干里的居民区和商业区,南京最早的寺庙――建初寺,就建在这里。
建初寺是南京首座佛寺。
据《金陵梵刹志》载,吴赤乌年间(238-251年),有西域康居国(今中亚锡尔河北吉利吉思草原一带)异僧,领徒至长干里,结茅行道,能致如来舍利并布经结缘,善男信女,趋之若狂。
孙权乃为之置建初寺及阿育王塔以供奉佛舍利、佛爪、佛螺髻发,遂为江南地面寺塔之始。
南京民俗文化南京历史及民俗和旅游景点介绍历史及独特地理位置:南京(Nanking.Nanjing),博爱之都,别称石城、石头城、秣陵、金陵、建业(邺)、建康、白下、集庆、应天、江宁、天京等。
简称:宁。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又被称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会”,曾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迁都前),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几个时期的国都.自古是江南以及华东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也是长江下游流域重要的商业和经济中心。
目前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
南京是长江下游地区和华东地区的交通枢纽,拥有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公铁两用桥——南京长江大桥、亚洲最大的内河港口南京港、禄口国际机场以及众多连通中国北方、南方和中西部的铁路和公路干线。
南京是“山、水、城、林”一体的城市,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存。
民俗文化简述自古“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南京又是十朝都会,“衣冠文物盛于东南和都市大气之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透露出几分儒雅之气,豪杰之风,斯文秀美,亢朗冲融。
”同时南京作为天下文枢所在,文化底蕴深厚,所谓“菜佣酒保也有六朝烟水气”。
春节元旦以前称元旦,俗称过年。
南京人过年要洒扫庭除,张灯结彩,穿新衣,戴新帽,贴春联,放鞭炮。
南京人过年大门上贴春联或门神,还有文人雅士在大门贴一幅画鸡,取“鸡日相长”之意。
现在人们过年相见,互祝“恭喜发财”,并敬递茶烟,以时尚糕点相待。
元宵灯会正月十五是农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称元夜,夜与宵同义,便称元宵。
食品也由食豆粥,改为品尝元宵(汤圆),南京有“上灯元宵,落灯面”之俗。
明清两代,南京元宵灯会,有玩龙灯和挂纱灯之俗。
清明踏青清明节自古以来由于注入扫墓祭祖的习俗,受到历代朝廷和民间的重视。
此时正值春光明媚,男女藉以到郊外牛首山、雨花台、梅花山“携酒游山,谓之踏青”。
有谚云“春牛首”。
端午游秦淮夏历五月初五叫端午,又称端阳。
金陵掌故南京作为“十朝古都”,有人嘲笑它们都是短暂的。
然而,这种短暂的背后,是二千多年以来持续不断的风起云涌和波涛激荡,在造成王朝频繁更迭的同时,也留下无数的历史文化积淀。
试想,如果一个王朝连续三五百年平安无事,又会给后人留下多少值得回味的历史?朱自清先生说过:“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
”因此,从2月27起,我像史海拾贝一般,从浩如烟海的南京地方史料中,挑选一些重要的或精彩的金陵掌故,用微博的形式,每晚发四五条,给朋友们作系列介绍。
【金陵掌故01】金陵,是南京的第一个地名,也是历代用得最多的地名。
此名源自金陵山,就是钟山,又称蒋山、紫金山。
《说文解字》说:陵,大山也。
而钟山的泥石,远看呈紫金色,所以人们称它为金陵,后人称紫金山。
《舆地志》说:“蒋山古曰金陵山,县之名因此山立”。
这就清楚说明了金陵地名的来历。
【金陵掌故02】关于金陵地名源的另一说法是,楚威王或秦始皇发现此地有王气,于是埋金镇王气,并为此地取名金陵。
在此说中,“陵”作陵墓解。
南京地名专家刘宗意认为此说不成立。
因为,“陵”作坟墓解时,历来都专指埋葬帝王之处,而挖坑埋金处是不能称为陵的。
不过,民间流传较广的,却是这一说法。
【金陵掌故03】金陵最早用于城名是在战国时期。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败越国,尽取越国夺取的吴国地域,而在石头山(今清凉山)筑城。
石头山是金陵山的余脉,当时还没有自己的名称,所以这座建在石头山上的城邑就被命名为“金陵邑”。
唐代《建康实录》对此有明确记载:“因山立号,置金陵邑”。
【金陵掌故04】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会稽路过金陵,有术士说金陵有王气,秦始皇一听大为恼怒,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泄散王气,并将金陵改为秣陵。
“秣”即喂养牲口,意即这里不该称金陵,只能贬为牧马场。
李清照词曰“春归秣陵树”,说的就是南京。
现在的秣陵镇,是秦汉时的秣陵县城。
【金陵掌故05】小丹阳来历。
今南京范围,秦朝有秣陵、江乘、丹杨三县县治设在这里,起初都隶属鄣郡。
圣塔佛光——金陵长干寺地宫出土文物展七宝阿育王塔北宋国宝级文物高1.2米,宽0.4米2008年11月22日,经过997年厚重的历史尘封,北宋金陵长干寺七宝阿育王塔从铁函中缓缓升起,出现在21世纪人们的面前。
该塔盛世重辉之后,其高大雄浑的身姿,精美丰瞻的图案,以及七宝随身、遍体金光的华贵风采,无不令人感到叹为观止。
更为重要的是,塔内还瘗藏有如来真身“感应舍利”和佛顶真骨,以及以金棺、银槨为代表的大量珍贵的供养器物,在海内外文物界、宗教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这座七宝阿育王塔被当之无愧地尊称为“塔王”。
七宝阿育王塔高1.2米,宽0.4米。
塔身内部以檀香木作胎,外部用银皮包裹,表面鎏金,并镶嵌水晶、玛瑙、青金石等宝石。
塔分为盖和身两个部分,塔盖中间为塔刹,刹顶为球形宝珠,刹上有五重相轮。
塔盖四角有形似花叶张开的“山花蕉叶”,每座山花蕉叶与塔刹之间都有链条相连,链下悬挂着风铃。
四座山花蕉叶外侧共有19幅画面,讲述了佛祖从母亲右肋降生,出生时七步生莲、双龙灌浴,削发出家、菩提树下觉悟成道、鹿野苑初转法轮、示寂涅槃的故事,表现了佛祖释迦牟尼从诞生、出家、苦修,到觉悟、传法、涅槃的人生过程。
而塔身是四幅大型佛祖本生变相,塔身的铭文说明,它们分别描绘了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大光明王施首、尸毗王割肉贸鸽、须大拿王布施的场景。
传说佛祖于今世之前经历过无数次生命轮回,无论为人还是为动物均舍身向善,这四幅变相即截取了佛祖前生的四次壮举,这些图案传递的是历劫求道、度己度人的佛教精神。
整座塔上下满饰姿式各异的佛像,以及护法神器——金刚杵,塔身四隅各设一只站立的大鹏金翅鸟。
阿育王塔外部还錾刻有20条铭文,除“皇帝万岁”、“重臣千秋”、“天下民安”和“风调雨顺”四字吉语外,主要记述捐赠者的身份、姓名、捐赠物品及种类,以及打造变相等内容,例如塔刹根部錾刻的铭文为:“扬州仁曹坊浦宅女弟子刘氏一娘,舍银玖两叁分打造相轮,并钱壹贯文省记。
”而塔座顶面两处椭圆形的开光中,錾刻了上百字的铭文,记载了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在演化大师可政、守滑州助教王文、会首张重旺等人的倡导募化下,众位施主捐舍银一百二十二两、金二两八钱半、檀香七斤、大圣七宝念珠,以及水晶珠宝等物,聘用扬州工匠朱承信等人打造七宝阿育王塔的事迹,这对了解七宝阿育王塔的建造过程提供了关键性的史料。
南京鸡鸣寺介绍到南京会有很多当地人向你推荐这个景点,不止是其中的宗教因素,也有它所包涵的历史内涵。
今天的鸡鸣寺早已没有了曾经的气势,惟有胭脂井还在那里传说陈后主与贵嫔们避隋兵的往事,仔细查看,石脉上的胭脂痕依稀还在。
另外,鸡鸣寺里的素面非常有名。
景点信息地址:位于南京城北鸡鸣山东麓门票:5元交通:游1路,2、3、11、15、20、24、31、47、48、52、70、304路。
景点相关资料南京鸡鸣寺——南朝首刹鸡鸣寺,又称古鸡鸣寺,位于鸡笼山东麓山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
鸡笼山东接九华山,北临玄武湖,西连鼓楼岗,山高62米,因山势浑圆似鸡笼而得名。
鸡笼山背湖临城,满山浓荫绿树,翠色浮空,山青水秀,风景绮丽。
鸡鸣寺寺址所在,三国时属吴国后苑之地,早在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就曾在此倚山造室,始创道场。
东晋以后,此处被辟为廷尉署,至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梁武帝在鸡鸣埭兴建同泰寺,才使这里从此真正成为佛教胜地。
同泰寺与台城(宫城)隔路相对,整个寺院依皇家规制而建,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盛极一时,无愧于“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刹之誉。
由于皇帝的尊祟,同泰寺俨然如当时南方之佛教中心,天望高僧达摩从印度来建康时,就居于此。
梁武帝经常到寺里说法讲经,听众逾万,并曾先后四次舍身到同泰寺为僧,脱下皇帝龙冠莽袍,穿上僧衣,在寺中过起僧人生活,人称为“皇帝菩萨”。
梁大同三年(538年),同泰寺浮图因雷击起火,酿成寺内大火,这座庞大的寺院只有瑞仪和柏堂两个大殿幸存,其余皆化为灰烬。
“侯景之乱”后,同泰寺荒芜多年,直至922年杨吴时,才又在同泰寺故址建台城千佛院。
南唐时称净居寺,建有涵虚阁,后又改称圆寂寺。
至宋代又分其半地置法宝寺。
至明初时,这里只有一座小小的普济禅师庙。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命祟山侯李新督工,在同泰寺故址重新兴建寺院,尽拆故宇旧屋,加以拓展扩建,题额为“鸡鸣寺”。
后经宣德、成化年间的扩建和弘治年间为时六年的大修,寺院规模扩大到占地一古余亩,常住寺僧有百余人之多。
南京部分老地名典故花牌楼街巷,已废。
昔日位于太平南路中段,北起文昌巷,接原吉祥街,南至户部街,接太平街。
因明初朱元璋为表彰开国功臣常遇春,在常府西侧修筑的一座华丽的牌楼,人称花牌楼。
街因以得名。
民国《首都志》载:“花牌楼,常府西牌楼也。
一名雍睦里。
清道光中李太守璋煜以其守更严肃改名太平路。
”民国时曾发展为书店街。
望仙桥桥,已废。
昔日位于朝天宫之西古运渎河上,即今文津桥与张公桥之间,古之西州桥,以西州城得名矣;宋之武卫桥,明弘治至正德年间大文人史忠,字廷直,自号痴翁。
他能诗作画,精通音律,能做新声乐府,性格豪放,不拘小节,不喜结交权贵,终身不肯出来做官。
其妻何玉仙也是多才多艺之人工书善画,尤通音律。
史忠为提高她的技艺,曾觅两京绝手琵琶张禄授之以技,使其尽得其妙。
夫妻俩感情很深,每当玉仙外出将归时,史忠就站在武卫桥上凝望,故时人称之谓“望仙桥”、“史桥”。
东府城亦叫东城。
古城湮灭久远,昔日位于明皇城西安门外,青溪桥东,南临淮水。
东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冬建。
原为东晋简文帝司马昱任会稽王时的旧府第。
后为操纵朝政的会稽王司马道子居宅。
太元十四年(389)六月,司马道子移扬州治所于东第,时人呼为东府。
义熙十年刘裕在东府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兴建府城,故称东府城。
东城府开东、南、西三门,无北门,城周三里九十步。
东晋以宰相领扬州牧,东府城既是相府,又是扬州刺史治所。
形势险要,每建康有事,必置兵镇守。
景和元年(465),一度改东府城为未央宫,昇明三年(479),萧道成晋封为齐王,以东府城为齐王宫。
梁武帝末年,东府城政筑砖墙。
梁敬帝绍泰末年,城在兵火中焚毁。
陈天嘉年间(560--566),城东迁三里,于齐安寺西重建府治,陈亡后废弃。
长干里长干里,今指位于中华门外长干桥南,东侧立有“古长干里”牌坊。
古长干里则范围很广,涵盖今内秦淮河以南、雨花台一带。
“干”是南京古代地方话用字,意为山陇之间的长条形平地地形;有大长干、小长干和东长干之分,大长干即今石子岗,小长干为今石子岗以北,内秦淮河以南,雨花路以西地带,东长干则指在内秦淮河以南雨花路以东地带。
第十三集初到金陵第十三集初到金陵【时间】1678年,康熙十七(戊午)年石涛,37岁,喝涛,57岁。
【地点】南京。
【1】石涛与喝涛离开宣城,沿长江坐船到南京,将到南京时,石涛心里有一股莫名的兴奋。
石涛:“师兄,将到南京,我怎么感到很心动,好像有一股回老家的感觉。
”喝涛:“这很自然,南京是太祖皇帝开国的地方,你的上祖——第一代靖江王爷就是从这里去广西的,你虽然没有来过,但有天生一种还乡的感觉是很自然的。
”石涛:“听说我们要去驻锡的长干寺就离长江不远,不知道能不能看到?”喝涛:“长干寺是一个大寺,正式名字是报恩寺。
这次能到长干寺驻锡,全靠勤上人的介绍,我没有听勤上人说在长江船上就能看到长干寺,嘿。
就是看到了我们也不认识。
”【2】到了长干寺,安顿下来后,石涛还想起在船上自己瞭望长干寺的情景,画了一幅画题上词:漫道孤蓬风雨安,随云遥望有长干。
石头城畔留春住,着屐登临细细看。
长干寺是南京著名的大寺,因坐落在长干里而得名。
长干寺历史悠久,早在东吴时期佛教初传入我国时,就开始建立。
东晋时期,佛教开始兴盛,长干寺也与官方有了联系。
晋简文帝在长干寺建了一座三层塔,据说,塔建成后,塔顶每夜发光。
唐朝以后,长干寺逐渐荒废,一直到北宋真宗时得到新生。
僧人可证向宋真宗上书,说长干寺的旧址上发现了舍利子(舍利子是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并呈上了舍利子。
宋真宗立即下令重建寺塔,天禧二年(1018年),宋真宗将重建后的长干寺改名称为天禧寺。
到了明朝永乐年间,按明成祖的意愿,对长干寺做了一次大规模的重建。
重建后的长干寺改名大报恩寺(一般老百姓还习惯称长干寺),新建的宝塔是一座有九层的琉璃塔,称为报恩塔。
石涛与喝涛安顿下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谒明孝陵,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
回来后,石涛痛写了一首长诗《谒陵诗》。
终日闷闷不乐,想起了在宣城的一些好友,也想起了对自己钟情的曹钰,感到自己原是一个王子,现在却只能埋名隐姓做了一个和尚。
“重读南京”百题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第一篇:“重读南京”百题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重读南京”百题知识竞赛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现存最久远的猿人头骨化石——南京江宁汤山猿人头骨化石的距今年代是:()A、约30万年B、约40万年C、约60万年D、约100万年。
2、南京历史上第一座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古城是:()A、冶城B、越城 C、金陵邑 D、胡孰县城。
3、东吴立国、定都南京,开创南京都城史的是:()A、孙坚B、孙策 C、孙权 D、孙亮4、公元247年,孙权为印度僧人康僧会修建的江南地区最早的佛教寺庙是:()A、建初寺B、同泰寺C、长干寺D、高座寺5、以下哪个朝代在南京的建都时间最长?()A、东晋B、梁朝C、南唐D、明朝6、在南京推算出圆周率的数值在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的祖冲之,生活的时代为:()A、孙吴B、东晋C、南朝D、隋朝7、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大败前秦的东晋名将是:()A、王导B、谢安 C、谢玄 D、谢尚8、辛弃疾的名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描写的是东晋大 1军北伐,灭掉南燕和后秦,收复洛阳与长安的壮举,当时的领军主帅是:()A、晋安帝 B、刘裕 C、刘义隆 D、王玄谟9、南京栖霞区的栖霞寺舍利塔的建造年代是:()A、南朝B、隋 C、南唐 D、宋10、唐代大诗人李白非常喜爱南京,他一生中曾七次来到南京,创作了与南京有关的诗歌共有:()A、几十首B、一百多首C、三百多首D、四百多首11、南京的哪座寺院在隋唐时被称为佛教“四大丛林”之一?()A、栖霞寺B、鸡鸣寺C、大报恩寺D、灵谷寺12、位于南京秦淮区的夫子庙始建于:()A、孙吴 B、唐朝 C、北宋 D、明朝13、南京素以“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名世,以下哪个朝代不在“六朝”、“十朝”之列?()A、萧齐B、南唐C、南宋D、太平天国14、昆曲之乡在昆山,昆曲之都在南京,昆曲名家并被称为秦淮八艳的是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陈圆圆等,下面不属于秦淮八艳的是:()A、马湘兰 B、潘玉良 C、寇白门 D、卞玉京15、成语“青梅竹马”出自哪位诗人的诗句?()A、沈约 B、陶渊明 C、李白 D、王安石16、近代佛教复兴之父杨仁山创立的金陵刻经处,是世界性的汉文木刻佛经出版中心,已被命名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京大报恩寺在佛学界的地位(6)
我们生活在这世界文学之都的南京,不觉得这里有什么值得欣赏的地方,可在别的省市自治区所有人的眼里,南京的各大景点都是他们的旅游胜地。
为什么说南京佛教文化之昌盛,在中国各大古都中罕有可比。
南京有着二千年的佛教文化积淀,自古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说,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当时佛教的十
大宗派在寺内都设有讲座,供僧徒任意选修;并雕版印刷了号称“南藏”的大部头佛经六百三十七函五千余卷收藏于寺内。
长干寺地宫是中国发现最深的地宫,出土的铁函是中国发现的最大瘗藏舍利铁函,铁函中七宝阿育王塔是中国发现的最大的实物塔。
更重要的是,铁函中的佛顶真骨更是在国内外绝无仅有。
当年陕西法门寺出土了4枚舍利,一下就成了佛教圣地。
如今南京出土了佛顶真骨,其影响可想而知。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称南京是“佛教学术的中心”,如今南京成为南方佛
教中心的地位无可非议。
2020/6“城南最南京”是南京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老城南可谓南京文化的根与魂,是最能代表南京地域文化的主要区域。
而地处雨花台以北、秦淮河南岸的长干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梵宇林立,商贸兴盛,人文风雅,见证了南京城市发展的盛衰起伏,俯仰千年,占尽繁华。
越城肇人文 重彩书华章公元前12世纪,随着中原文化的影响和周人势力的扩张,“泰伯奔吴”使南京纳入吴国属地。
后来吴王夫差择冶山铸剑,为后人留下“剑池”遗迹。
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区处吴、越、楚三国争夺拉锯之地,南京长干里一带地势高抬,北倚秦淮河,南临雨花台,西控长江,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终登上历史舞台。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命范蠡筑越城以作军事据点。
越城正是择址于今南京中华门外西南长干里地区。
作为南京最早的古城,越城拉开了南京2500年建城史的帷幕,潜移默化影响着南京城市中心的变迁和发展。
此时的长干里,百姓居住于越城边的秦淮河两遥想长干形胜迹,梦回金陵山水间——南京长干里的历史文脉◎ 顾苏宁 丁津津(南京市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01)2020/6岸,贸易兴盛,形成了南京最早的“市”。
秦汉时期,因长干里一带可经由秦淮河入江,交通便利,这里出现了南京最早的码头,不少居民漂泊水上,以舟为家,以贩为业,长干里开始成为兴旺的商业区和货物集散地。
越城的筑建,确立了后来的南京城在中国历史与地理上的重要位置,长干里因此成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南京城市的发祥之地。
烟水六朝事 璀璨长干里东吴东晋南北朝时期,王侯将相们看中了南京山水齐备、交通便捷、经济发达的独特条件,6个南方政权相继建都城于如今的内秦淮河北岸。
六朝烟水浸染了无数文人骚客的心,南京文化积淀愈加丰富深厚。
此时长干里一带在越城修筑后的700年间,已日渐成为南京农业、手工业、商业集中的繁富之地。
“长干”地名,源自当时江东地区方言里把山冈之间的平地称为“干”,因此距建邺城南5里的地方,约是今天雨花台和花露岗以及周边山丘之间、秦淮河一带的长条形平地遂称之为“长干”。
中国佛教之都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城市佛教盛行,像西安、洛阳、杭州、南京都曾经寺庙林立,那你知道哪座城市是中国的佛教之都吗?江南首刹南京建初寺中国前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说“在中国成立的大、小乘各宗派无不和南京有关。
”南京栖霞山是三论宗的起源地,清凉山是法眼宗的起源地,牛首山是牛头宗的起源地,瓦官寺是天台宗的起源地。
南山律宗古林派、千华派也都创建于南京。
华严宗依据《华严经》是在南京翻译的,禅宗依据的《楞伽经》是在南京翻译的,密宗经典《大孔雀明王神咒经》等也是在南京翻译的,南京开了中国佛教诸宗的先河。
佛教四大丛林之一南京栖霞寺南京也是中国寺庙起源地之一。
中国第一座寺庙是洛阳白马寺,中国第二座寺庙、中国江南地区的第一座寺庙就是东吴时期在南京的建立的建初寺。
历史上南京名寺林立,“南朝四百八十寺”就是对南京佛寺兴胜的真实写照。
南京鸡鸣寺是“南朝第一寺”,南朝梁武帝曾四次舍身入寺做僧人。
栖霞寺除了是三论宗祖庭,还是中国佛教四大丛林之一。
清凉寺是法眼宗祖庭,成语“解铃还需系铃人”典故就出自该寺。
钟山灵谷寺明朝时为“天下第一禅林”。
建于明朝的大报恩寺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寺院,为百寺之首。
寺中的琉璃宝塔与比萨斜塔、罗马斗技场、万里长城等并称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是古代中国的地标。
南京毗卢寺民国时期是全国佛教的中心,中国佛教会、中华佛学研究会、中国宗教联谊会等均设立于此。
另外历史上一直属于南京的宝华山隆昌寺有“律宗第一名山”之称,在东南亚国家佛教界享有崇高声誉。
南朝第一寺一一鸡鸣寺南京也是许多佛教仪轨的起源地。
中国大乘佛教僧人禁食酒肉就是从南京开始的。
公元511年,梁武帝在南京写下《断食酒肉文》,要求僧尼吃素食,此后僧人吃素从南京向全国推广。
中国寺庙撞击幽冥钟也是从南京清凉寺开始的(前面有文介绍清凉寺钟声)。
中国比丘尼如律受戒也始于南京。
佛教传入中国后,戒律一直不完备,尤其是比丘尼没有如律受过戒。
公元430年,狮子国的比丘尼共8人来到南京要为中国比丘尼授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