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画线段图解决问题一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一、线段图能使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更形象、更直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学习应用题有一定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能使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更直观,更形象,使应用题化难为易,简单易学。
如:鱼缸里有10条红金鱼, 8条黑金鱼,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几条?提问:这道题讲的两种鱼哪种多,哪种少?红金鱼多我们可用长线段表示(作图),黑金鱼少,线段要怎样画?二、线段图可以提高学生判断的准确性“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教学是个难点,难在学生一看“比()多()”不加分析就判断用加法计算,反之则用减法计算。
而线段的正确使用能避免学生出现这种错误判断。
例:黄花有9朵,比红花少5朵,红花有几朵?引导学生作图分析:先画出黄花的朵数,再由“比红花少”可知哪种花多?怎样画红花的朵数?三、段段图能开阔学生思维,帮助学生一题多解线段图能开拓学生思维,巧妙地进行一题多解。
例如:图书馆有科技书150本,故事书是它的3倍,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本?一般解法为:150×3-150=300(本)。
但线段图的应用使学生能有更简便的解答方法。
线段图的方法在低段数学学习中的渗透。
因为我们重视解决问题教学,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解题能力的方法指导,这是问题的根本,也是问题的关键。
是我们更应该将关注点的侧重的地方。
解决问题也是我们常说的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有不少的应用题,文字叙述比较抽象,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小学生的思维又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一些抽象问题理解起来困难较大。
这里我要介绍的方法,是线段图。
关于线段的定义是: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特点:有两个端点。
有限长。
关于线段图没有定义,词典中也没有解释。
可以这样理解:线段图是由几条线段组合在一起,用来表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帮助人们分析题意,解答问题的一种平面图形。
可以说,线段图在应用题这一领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不论我们具有怎样高的解题能力,在解决应用题特别是较难理解的题目时,线段图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帮助。
第三讲:用“线段图(一)”解应用题(重点训练学生用画线段图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例1、学校有文艺书180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文艺书的2倍还多24本,科技书有多少本?1、小明今年12岁,爸爸的年龄比小明的3倍还多6岁,爸爸今年多少岁?2、三年级栽树57棵,五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还多36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3、粮店运来面粉84袋,运来的大米的袋数比面粉的5倍还多58袋,运来大米多少袋?4、一个长方形的宽是23厘米,长是宽的4倍还多8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5、有两个修路队,第一个修路队已经修路460米,第二个修路队修的米数是第一个修路队的3倍还多180米,第二个修路队已经修路多少米?例2、一只老虎体重180千克,一只熊的体重是一只老虎的2倍还多14千克,一只熊比一只老虎重多少千克?1、路华小学开展兴趣小组火箭模型制作活动,三年级制作模型28枚,四年级制作的模型比三年级的2倍还多4枚,三年级比四年级少制作多少枚?2、造桥工地运来水泥128吨,运来的黄沙比水泥的5倍还多40吨,运来的黄沙和水泥一共多少吨?3、饲养厂养白兔135只,养灰兔的只数是白兔的2倍还多20只,灰兔和白兔一共多少只?4、菜场运来35框茄子,运来的黄瓜比茄子的4倍还多8框,茄子和黄瓜一共多少框?5、王奶奶家养鸡12只,养鹅的只数比鸡的只数的4倍还多7只,养的鸡比鹅少多少只?6、少先队员种柳树30棵,种的杨树比柳树棵数的3倍还多14棵,少先队员种杨树和柳树一共多少棵?例3、学校举办三、四年级美术作品展览,三年级参赛作品有26件,四年级的作品比三年级的3倍少13件,两个年级参赛的作品一共有多少件?如果把“两个年级参赛的作品一共有多少件?”改为“四年级的作品比三年级多多少件”该怎样解答?1、小华每分钟拍球25下,小英每分钟拍球的次数比小华的2倍少7下,小英每分钟比小华多拍几下?2、果园里有梨树92棵,桔子树的棵数比梨树的4倍还少12棵,梨树和桔子树一共有多少棵?3、体育用品商店有乒乓球120盒,羽毛球的盒数比乒乓球的3倍少60盒,乒乓球比羽毛球少多少盒?4、电影院楼上有320个座位,楼下的座位数比楼上的4倍少280个。
【三年级】线段图巧解应用题今天小明看到了一份统计表格,他很感兴趣,于是打算学习一下如何通过线段图来解决应用题。
接下来,我们就跟随小明的学习脚步,了解线段图的巧解应用题法。
什么是线段图?线段图也被称为条线图,它通过线段来表示数量,通常被用来表示某种特定数据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情况。
线段图的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数量。
线段图的使用方法线段图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画一张线段图:1.确定坐标轴首先,需要确定坐标轴,横轴上标注每个时间点,纵轴上标注数据的范围。
2. 绘制数据点接着,根据统计数据,在对应的时间点上,在纵轴上绘制相应的点。
3. 绘制线段最后,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可以画出完整的线段图了。
了解了如何绘制线段图之后,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线段图的巧解应用题方法。
通过线段图,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
因此,在求解含有数量变化的应用题时,可以将数据进行统计,并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这样,就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变化情况,从而轻松解决各类应用问题了。
例题1:某商店三个月的销售额如下图,其中第三个月的销售额是第一个月的1.5倍。
前两个月的销售额相等,请问第三个月的销售额是多少?【解题思路】首先,我们可以将数据进行汇总,如下表所示:| 月份 | 销售额 |接着,我们根据统计数据,画出对应的线段图:例题2:某事务所近五年的年度利润如下图所示,其中第一年度的利润是第二年度的1.5倍,第三年度的利润是第二年度的1.2倍,第四年度的利润是第三年度的0.8倍,第五年度的利润是第四年度的0.9倍,请问这五年的年度利润总和是多少?| 2015 | 100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五年的年度利润总和是703.6万元。
通过这两道练习题,我们可以看出通过线段图来解决应用题可以更加直观和简单,通过学习线段图巧解应用题法,相信大家都可以轻松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画线段图解决问题丨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画线段图解决问题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第1节。
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通过线段图来直观地表示数量关系,并利用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线段图的概念,学会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并运用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画出线段图,并利用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学生对线段图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段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开始,我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问学生:“如果我把这个苹果和橙子分给小明和小红,怎么分才能使两人得到的数量一样多?”让学生思考片刻,然后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2. 例题讲解:接着,我出示例题:“小明有12个糖果,小华有18个糖果,小明想和小华一样多,他需要再拿几个糖果?”让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并解释自己的画法。
3. 随堂练习:(1)练习题1:“小丽有5个铅笔,小云有7个铅笔,小丽想和小云一样多,她需要再拿几个铅笔?”让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并写出答案。
(2)练习题2:“小明有8个苹果,小华有6个苹果,小明想和小华一样多,他需要再拿几个苹果?”让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并写出答案。
4. 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并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小明有12个糖果,小华有18个糖果,小明想和小华一样多,他需要再拿几个糖果?板书线段图:小明: |||小华:|||||七、作业设计(1)小明有10个篮球,小刚有15个篮球,小明想和小刚一样多,他需要再拿几个篮球?答案:小明需要再拿5个篮球。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丨苏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是一节苏教版教材中的课程。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学习如何使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我会引导学生回顾线段的概念,让他们明白线段是有两个端点的直线段。
然后,我们会探讨如何用线段图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例如距离、长度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线段的概念,学会用线段图来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够通过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线段的概念和画线段图的方法。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线段图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线段模型,以及一些用于画线段图的尺子和铅笔。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画出一个简单的线段图,用来表示课程中的实际问题。
这样,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线段图的概念和应用。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家和学校之间的距离是800米,小红家和学校之间的距离是600米,小明和小红家到学校之间的距离之差是多少?答案:小明和小红家到学校之间的距离之差是200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线段图的概念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教学中,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还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们尝试用线段图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这就是我对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分享。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线段的概念和画线段图的方法线段的概念和画线段图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学生们需要理解线段是有两个端点的直线段,并且学会如何用尺子和铅笔来画出线段图。
这个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因为只有掌握了线段的概念和画线段图的方法,学生们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用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问题教材第29~30页。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画线段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2. 会用画线段图描述已知条件和问题,通过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4.通过读题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在解答问题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交流中培养倾听与表达的习惯。
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课件,投影仪。
上节课我们在购物中学习了用分析法的策略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利用这一策略能让我们的思路更清晰,解题更快捷。
这节课我们还是在购物中学习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出示教材第29页购物情境)老师:通过看图可知,一条裤子48元,一件上衣的价格是裤子的3倍。
你还能得出哪些信息呢?老师:通过分析上面的信息,你知道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更直观的分析问题的方法——画线段图法。
上衣的价格是裤子的3倍,就画一条长是上面线段3倍长的线段表示上衣的价格。
学生:上衣的价格不知道,要先求出上衣的价格。
我们可以列式为48×3=144(元)。
学生:用一件上衣的价格加上一条裤子的价格就是一套衣服的钱。
老师:怎么列式呢?学生:144+48=192(元)。
老师:这样分步算是一种很清晰的计算方法,你还能想出其他解题方法吗?学生自由讨论,交流想法。
学生汇报:通过看线段图我们可以发现表示上衣价格的线段是表示裤子价格线段的3倍,(3+1)就表示一套衣服是裤子价格的4倍,所以一套衣服的价格就是48×4=192(元)。
老师:(首先要表扬该学生的思维方式)这就是我们要强调的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优点——能更加清晰地看出数量之间的关系,一套衣服的价格是一条裤子价格的4倍,这样我们又发现了一层新的数量关系。
那么,再进一步思考“如果求买一件上衣比买一条裤子多用多少元,应该怎样解答呢?”学生甲:可以先算出一件上衣的价格是48×3=144(元),再用一件上衣的价格减去一条裤子的价格就是买一件上衣比买一条裤子多用的钱。
借助线段图解决归一问题【教材分析】归一问题在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例8,它是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本课设计用画线段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表达数量关系,以此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本科设计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数学语言的转化中建立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以此渗透建模的思想方法。
从而让学生创造一类解决问题的数学工具(线段图、数学思想方法等)。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究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掌握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2、会找关键信息,有条理地思考,提高语言表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养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画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线段图的教学形式,分析数学信息,明确数量关系,建立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多元交流初识线段图课前交流:师:孩子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画画,比比看,哪个孩子最会画。
请看要求:画出重要的数学信息。
(出示:我买了一颗糖)。
生:(画图)正式上课:师:你支持哪一幅?为什么?生:我支持第3幅,因为线段图画出来很简洁,我们也看得清楚。
师:确实如他所说,线段图有这么多的优点。
那请大家再画100颗。
生:(画图)师:杨老师选了一个孩子的作品,孩子,你来给大家说说,你画的1颗糖和100颗糖,哪个快,哪个慢?生:我画一颗糖画得慢,因为我画的是情景图,我画100颗糖画得快,因为是线段图。
师:看来线段图真是好处多多,杨老师也是这样画的。
师:线段图能简洁地表示数学信息,我们再深入了解一下线段图。
这条线段表示什么意思?(出示线段图)。
生:这条线段表示12颗糖。
师:除了糖,还可以表示什么?生:我觉得还可以表示12个小苹果。
师:除了这些,还可以表示12个人,12本书,12张桌子……,这条线段又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呢?(出示线段图)。
三年级线段法解题一、和差问题类。
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析:- 先画线段图,以乙班人数为一段线段,甲班人数就是比乙班多6人的一段线段。
两班总人数98人对应的就是乙班线段加上甲班比乙班多6人的线段。
- 那么乙班人数为(98 - 6)÷2=46(人)。
- 甲班人数为46+6 = 52(人)。
2. 有两筐苹果,共重120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少10千克,两筐苹果各重多少千克?- 解析:- 画线段图,设第二筐苹果重量为一段较长线段,第一筐就是比第二筐少10千克的线段。
两筐总重120千克。
- 第二筐苹果重量为(120 + 10)÷2 = 65(千克)。
- 第一筐苹果重量为65-10 = 55(千克)。
3. 兄弟俩共有邮票70张,如果哥哥给弟弟4张邮票后还比弟弟多2张,兄弟俩原来各有邮票多少张?- 解析:- 画线段图,先算出哥哥原来比弟弟多4×2+2=10张邮票。
- 以弟弟的邮票数为一段线段,哥哥的就是比弟弟多10张的线段,两人总共70张。
- 弟弟原来有(70 - 10)÷2=30张邮票。
- 哥哥原来有30 + 10 = 40张邮票。
4. 三班和三班共有学生124人,如果从三班调2人到三班,两班人数就同样多。
两个班原来各有多少人?- 解析:- 画线段图,从三班调2人到三班两班人数同样多,说明三班原来比三班多2×2 = 4人。
- 以三班人数为一段线段,三班就是比三班多4人的线段,两班共124人。
- 三班原来有(124-4)÷2 = 60人。
- 三班原来有60+4 = 64人。
5. 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是30厘米,长比宽多10厘米,求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解析:- 画线段图,以宽为一段线段,长就是比宽多10厘米的线段,长与宽的和是30厘米。
- 宽为(30 - 10)÷2=10厘米。
- 长为10 + 10 = 20厘米。
画线段图解决问题(一)如何用画线段图解决问题呢?例如:小鸡有16只,小鸭比小鸡少5只,小鸭有多少只?16-5=11(只)答:小鸭有11只。
画线段图有四个步骤:1、读题,明确题意。
2、分析,理清关系。
3、绘图,直观体现关系。
4、看图,列式解决问题。
例1:徒弟共生产零件190个,师傅生产的个数比徒弟的3倍少10个,师傅生产多少个零件?模仿练习三级共有学生165人,四年级学生人数比四年级学生人数的2倍还多6人,四年级各有学生多少人?例2:机床厂有男职工1300人,男职工比女职工的3倍多100人,女职工有多少人??16 5模仿练习1、图书室里有故事书360本,比科技书的4倍多60本,科技书有多少本?2、商店里有苹果240千克,苹果比桃5倍少60千克,商店里有桃多少千克?例3: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模仿练习1、小明和小强共有图书120本,小强的图书本数是小明的2倍,他们两人各有图书多少本?2、食堂购进大米和面粉共1200千克,已知购进的大米的千克数是面粉千克数的5倍,购进大米和面粉各多少千克?思考与练习1、副食店共有白糖234千克,白糖比红糖的2倍多28千克,副食店有红糖各多少千克?2、小红和妈妈今年年龄加在一起是40岁,妈妈年龄是小红年龄的4倍,小红和妈妈各多少岁?3、生产队养公鸡、母鸡共404只,其中公鸡是母鸡的3倍,公鸡、母鸡各养了多少只?4、甲、乙两个数之和为72,甲数除乙数商是2,甲、乙两个数各是多少?5、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画线段图的方法,理解线段图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线段图的定义和特点2. 画线段图的方法3. 线段图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画线段图的方法,线段图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线段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线段图的定义和特点。
(2)教师示范如何画线段图,并讲解画线段图的方法。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画线段图,体会画线段图的方法。
3. 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线段图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巩固提高(1)教师出示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线段图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线段图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线段图的应用。
2. 观察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线段图解决,并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线段图的定义和特点2. 画线段图的方法3. 线段图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辅导。
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究新知”环节,特别是线段图的定义、特点以及画线段图的方法。
2019年三年级思维训练借助线段图分析(一)案例例1、弟弟有课外书28本,哥哥课外书的本数比弟弟的2倍还多12本。
哥哥有多少本课外书?分析与解答:由“哥哥课外书的本数比弟弟的2倍还多12本”可知弟弟的课外书本数为1倍数,哥哥的本数不仅有这样的2倍,而且还多12本。
如图:试一试1:一把椅子36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比一把椅子的4倍还多15元。
一张桌子多少元?例2、某池塘里养草鱼270条,养的花鱼比草鱼的3倍还多25条,池塘里花鱼的条数比草鱼多多少条?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作图如下试一试2:学校有足球53个,篮球的个数比足球的2倍还多27只,篮球比足球多多少个?例3、书架上第一层有55本图书,第二层的图书比第一层的2倍少37本。
两层一共有多少本?分析与解答:试一试3:兄弟两人去钓鱼,弟弟钓了17条,哥哥钓的鱼比弟弟的3倍少16条,兄弟两人一共了多少条?例4、学校里种了42棵松树,是柏树的3倍,松树比柏树多多少棵?分析与解答:把柏树的棵数看作1倍,松树的棵数是这样的3份,已知3份是42棵,把42平均分成3份,就可以求出1份是多少棵,也就是柏树的棵数,再根据柏树和松树的棵数,就可以求出松树比柏树多多少棵?试一试4:图书室借出故事书120本,是借出的文艺书的5倍,借出的故事书比文艺书多多少本?例5、实验小学有女教师186名,比男教师的4倍少14名,实验小学共有教师多少名?分析与解答:把男教师的人数看作1份,女教师的人数不是这样的4份,而是比4份少14名,如果女教师增加14名,就正好是男教师的4倍,因此男教师的4倍是186+14=200名,4份是200名,可以求出1份是多少即男教师的人数,再求出实验小学共有教师多少名。
试一试5:李大伯家养了94只鸡,比鸭的只数的5倍少6只,李大伯家共养鸡和鸭多少只?例6、有甲、乙、丙三堆煤,甲堆有煤66吨,比乙堆的倍多6吨,乙堆的重量正好是丙堆的2倍,丙堆有煤多少吨?分析与解答:把乙堆煤的吨数看作1份,甲堆煤的吨数减少6吨就是这样的2份,因此可以先求出2份是多少,再求出乙堆煤的吨数,最后求出乙堆煤的一半是多少吨,也就是丙堆的吨数。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3.2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 |苏教版前言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解决问题的情况。
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可以采用画线段图的策略。
这种策略可以让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问题,并且有利于我们找到解题的方法。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解决数学问题。
画线段图的基本步骤画线段图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它的基本步骤如下:1.读懂问题,明确给出的条件。
2.根据问题中所给的信息,在图上面画出相应的线段。
如果问题中给出的是比例关系,可以用比例尺来画出线段。
3.观察线段图中已知的信息,分析问题的性质,确定所需要求解的大小关系。
4.利用已知的大小关系,以及以往所学过的知识,推导出未知的大小关系。
5.根据问题所要求的内容,求解出所需要的数值。
实例分析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个实例,看看如何使用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问题:小明骑自行车,上学要走6公里,下午回家要走2公里。
他每小时的速度相同,每小时可以骑行10公里。
求他上学和放学分别需要多少时间?解析:按照画线段图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1.明确问题的条件:小明上学要走6公里,放学要走2公里,每小时的骑行速度为10公里。
2.在线段图上画出小明上学和放学的两个线段:上学:--------- (6公里)放学:----- (2公里)3.观察线段图中已知的信息,发现小明上学和放学的距离是已知的,需要求解的是他在上学和放学时所需要的时间。
可以利用已知的距离和速度来求解时间。
4.根据公式:时间=路程÷速度,可以计算出小明上学和放学所需要的时间:上学时间:6÷10=0.6小时放学时间:2÷10=0.2小时5.根据问题所要求的内容,得出小明上学和放学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0.6小时和0.2小时。
总结画线段图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数学解题策略,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要想使用画线段图来解决问题,我们需要掌握其基本步骤,并能够熟练运用已学习的数学知识,从而推演出未知的大小关系。
【三年级】线段图巧解应用题
线段图是一种以线段的长度来表示数据的图表。
它通常用来表示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变化情况。
下面是一些三年级的线段图应用题。
1. 小明每天记录自己的步数,用线段图表示他上个月的步数变化情况。
他的步数如下表所示:
日期 | 步数
-----------------
1号 | 2000步
2号 | 2500步
3号 | 3000步
4号 | 3500步
5号 | 4000步
...
30号 | 3200步
请你利用这些数据,画出小明上个月每天步数的线段图。
线段图除了能够清晰地展示数据的变化情况,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分析数据的趋势以及进行比较。
希望通过这些线段图的绘制,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表示方式。
画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1)导入红花有多少朵?(教材74页例2)
过程讲解
1.思路分析
由题意可知,绿花有12朵,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可以求出黄花的朵数。
并且知道红花比黄花多7朵,用加法便能求出红花的朵数。
2.画线段图分析
把绿花有12朵看作1倍数,用1段线段表示绿花的朵数,根据“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可用2段这样长的线段表示黄花的朵数。
最后根据“红花比黄花多7朵”,先画出和黄花一样长的线段,再多画出一小段表示多7朵。
这样整个全长就表示红花的朵数。
3.解决问题
黄花:12×2=24(朵)
红花:24-7=17(朵)
4.比较两道题的解答过程
相同点:都是根据前两个已知条件不同,最后求红花朵数的方法也不同。
误区警示
【误区】水果店运来18箱苹果,运来的梨的箱数是苹果的5倍,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梨一共多少箱?
18×5=90(箱)
答: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梨一共90箱。
错解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了运来的梨的箱数,错把梨的箱数当作苹果和梨一共的箱数了。
错解改正18×5=90(箱) 90+18 =108(箱)
答: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梨一共108箱。
温馨提示
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抓住关键句,先求出间接条件,然后利用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求出最终的问题。
画线段图解决问题(一)
如何用画线段图解决问题呢?
例如:小鸡有16只,小鸭比小鸡少5只,小鸭有多少只?
16-5=11(只)
答:小鸭有11只。
画线段图有四个步骤:1、读题,明确题意。
2、分析,理清
关系。
3、绘图,直观体现关系。
4、看图,列式解决问题。
例1:徒弟共生产零件190个,师傅生产的个数比徒弟的3倍少10个,师傅生产多少个零件?
模仿练习
三级共有学生165人,四年级学生人数比四年级学生人数的2倍还多6人,四年级各有学生多少人?
例2:机床厂有男职工1300人,男职工比女职工的3倍多100人,女职工有多少人? 模仿练习
1、图书室里有故事书360本,比科技书的4倍多60本,科技书有多少本?
2、商店里有苹果240千克,苹果比桃5倍少60千克,商店里有桃多少千克? 例3: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模仿练习
1、小明和小强共有图书120本,小强的图书本数是小明的2倍,他们两人各有图书多少本?
2、食堂购进大米和面粉共1200千克,已知购进的大米的千克数是面粉千克数的5倍,购进大米和面粉各多少千克?
思考与练习
1、副食店共有白糖234千克,白糖比红糖的2倍多28千克,副食店有红糖各多少千克?
2、小红和妈妈今年年龄加在一起是40岁,妈妈年龄是小红年龄的4倍,小红和妈妈各多少岁?
3、生产队养公鸡、母鸡共404只,其中公鸡是母鸡的3倍,公鸡、母鸡各养了多少只?
?
16 5
4、甲、乙两个数之和为72,甲数除乙数商是2,甲、乙两个数各是多少?
5、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