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四污染物在蓄水层中的可视化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浙江省金华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基础掌握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们将凤眼莲(又叫“水葫芦”)引种到昆明滇池后,凤眼莲很快在滇池中蔓延,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
这说明生物( )A.能适应环境B.既能适应环境又能改变环境C.与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D.不能适应环境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梨树B.草履虫C.苹果汁D.病毒3.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A.草丛中的蘑菇B.土壤中的细菌C.水中生活的草履虫D.海洋中的浮游植物4.某课外小组为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其中需要修改的是()鼠妇数量光照温度湿度第1组1只明亮适宜潮湿第2组1只阴暗适宜干燥A.鼠妇数量和湿度B.光照和湿度C.光照和温度D.温度和湿度5.“叶落归根”,落叶最终将在下列哪项的作用下回归土壤?()A.消费者B.分解者C.生产者D.水6.图是DDT在生物体内富集示意图。
据图可推断体内DDT含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A.鹰、浮游生物B.鹰、小鱼C.浮游生物、鹰D.小鱼、大鱼7.20世纪50~70年代,许多国家的人们施用DDT杀灭农林害虫,后来研究人员发现,在从未施用过DDT的南极,企鹅、鱼、磷虾等动物体内竟然含有DDT,这种现象不能说明( )A.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B.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C.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D.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8.在涵养水分,保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城市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9.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染物排入水体,造成水源污染。
污染物在蓄水层中的可视化蓄水层是水资源的重要储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污染物也开始污染蓄水层,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可视化污染物在蓄水层中的分布,对于污染物的治理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可视化污染物在蓄水层中的分布,需要对污染物的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污染物可以分为溶解性和悬浮性两种,溶解性污染物在水体中可以溶解,可以渗透到蓄水层的深处,而悬浮性污染物则可以在水体表面停留,不会渗透到蓄水层的深处。
因此,在可视化污染物在蓄水层中的分布时,需要根据污染物的特性,采用不同的可视化方法。
其次,针对溶解性污染物,可以采用水动力模型来可视化它在蓄水层中的分布情况。
该模型可以预测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流动规律,从而可以预测污染物在蓄水层中的分布情况。
此外,可以通过水文观测,测量蓄水层的水位变化,从而推测污染物在蓄水层中的分布情况。
对于悬浮性污染物,可以采用水质监测技术,对污染物在蓄水层中的分布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可视化污染物在蓄水层中的分布。
此外,还可以采用水质分析技术,对蓄水层中的水样进行化学分析,从而可视化污染物在蓄水层中的分布情况。
最后,在可视化污染物在蓄水层中的分布时,可以采用GIS技术,将可视化的结果进行空间叠加,从而可以准确地反映污染物在蓄水层中的分布情况。
同时,GIS技术还可以将污染物在蓄水层中分布的可视化结果与其他环境因子进行叠加,从而更好地理解污染物在蓄水层中的分布规律。
综上所述,可视化污染物在蓄水层中的分布,可以采用水动力模型、水文观测、水质监测技术、水质分析技术以及GIS技术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污染物在蓄水层中的分布情况,从而为污染物的治理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实验三表面创建及景观图制作与污染物在蓄水层中的可视化1.学习并掌握ArcGIS软件中表面生成、表面及矢量要素在场景中的三维显示及其叠加显示。
2.学习并掌握ArcScene三维场景中要素、表面的多种可视化表达方法。
(一)表面创建及景观图制作1.创建区域TIN表面打开ArcScene,并打开dem03文件夹下的ex1中的Exercise3.sxd把Exercise3.sxd中的tin和tingrid图层移除。
打开3D Analyst工具条,3D Analyst→create/modify TIN→create TIN From FeatureLayer 选择Arc_ClipTriangulate as → soft lineOutput TIN: C:\dem03\Ex1\tin1图12.创建栅格表面3D Analyst→Convert→TIN to RasterCell size : 5Output raster: C:\dem03\Ex1\tingrid1图2图33.符号化设计在tingrid1上,双击符号进入symbol selector再分别将Arc_Clip_urb、Arc_Clip_river、Arc_Clip_road的符号进行修改4.建立三维景观图在tingrid1上右击,进入layer properties,base heights,选择obtain heights for layer from surface→地址选择为C:\dem03\Ex1\tingridZ unit conversion →custom 0.5再分别将Arc_Clip_urb、Arc_Clip_road、Arc_Clip_road同样进行上步操作注:地址选择为C:\dem03\Ex1\tin1图4图5(二)污染物在蓄水层中的可视化1.显示污染物的体积与污染程度打开ArcScene,并打开dem04文件夹下的ex1中的Exercise4.sxd在contamination上右击,进入layer properties,base heights,选择obtain heights for layer from surface→地址选择为C:\dem04\Ex1\c_tin因为这个距离比较大,所以将Z轴设置的大一些Z unit conversion →custom 2002.显示污染物空间与水井的关系在well上右击,进入layer properties,在Extrusion上图标,双击fields中的Depth图 63.优先显示需要清理的污染源在facility上右击,进入与well一样的项目卡中,只不过这次是[PRIORITY1] * 100 [PRIORITY1]是将优先级提高一下再打开symboloy→quantities→graduated colors将fields中的value→PRIORITY1图7。
2022-2024北京重点校高二(上)期末生物汇编生态工程一、单选题1.(2024北京朝阳高二上期末)为实现农户脱贫和庭院人居环境改善的双重目标,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内蒙古某地示范应用以温室大棚为设施中心的庭院生态工程模式,改造前后的物质流向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B.人和动物粪尿堆肥还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C.该庭院生态工程能够实现能量多级利用,不需要来自外部的能量输入D.该庭院生态工程的建设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2.(2024北京海淀高二上期末)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已被纳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
碳汇是指森林和海洋等同化CO₂的能力。
我国科学家提出在海水养殖区建造“BCP—MCP”地球生态工程,以提高海洋碳汇。
BCP是指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碳,MCP是指利用微生物产生难分解的有机物所固定的碳。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BCP—MCP”的建立有助于加快碳中和进程B.与MCP相比,BCP 固定的碳不再参与物质循环C.该生态工程遵循自生、循环、整体和协调等原理D.参与BCP的生物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3.(2024北京海淀高二上期末)通过人工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治理等措施治理京津地区的风沙源头地,恢复了部分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减缓了生态环境恶化对京津以及周边地区的影响。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工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的目的是将京津地区恢复为自然生态系统B.人工造林种草需考虑所种植林木、草种在京津地区风沙源头地的生态适应性C.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需要遵循自生、循环、协调、整体的生态学原理D.京津地区的生态工程建设需兼顾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以实现可持续发展4.(2023北京朝阳高二上期末)塞罕坝曾被称作“千里松林”,但由于过度采伐,成为荒原。
2023-2024学年中图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生态浮床是指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如图为某水域中生态浮床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草食性鱼类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B. 生态浮床可以美化环境还可处理污水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 生态浮床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可以为鸟类及鱼类提供栖息环境和食物D. 浮床能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其原因是遮蔽阳光影响藻类光合作用【答案】B【解析】23.【解析】草食性鱼类捕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 A正确生态浮床具有处理污水的功能具有间接价值生态浮床还可以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错误生态浮床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图中不同生物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可以为鸟类和鱼类提供栖息环境和食物条件 C正确浮游藻类生活在水体表面而生物浮床浮在水体表面后遮蔽阳光影响藻类光合作用因此藻类不能正常生活 D正确2.生态效益的大小是评价森林资源价值的重要指标林业部门将森林的保护和增值作为主要目标走“采育结合育重于采”的道路目的是为了()A. 提供木材等具有直接经济效益的产品B. 控制木材消耗C. 大搞荒山绿化弥补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D. 求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答案】D【解析】解林业部门走“采育结合育重于采”的道路是为了求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原则之一故选 D3.目前一种比较有效的修复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就是构建立体式的生态浮床利用浮床的浮力承托水生植物让水生植物在一个固定的区域生长水生植物可通过发达的根系吸收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如氮、磷等使得水体中的营养得到转移下列有关生态浮床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可吸附水中大量的悬浮物加快微生物的新陈代谢B. 可形成新的城市园林景观带C. 可提高氮、磷的去除率增大水中溶氧量D. 可促进藻类的大量繁殖改善水体环境【答案】D【解析】 A 、生态浮床可吸附水中大量的悬浮物加快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A 正确B、生态浮床利用浮床的浮力承托水生植物让水生植物在一个固定的区域生长可形成新的城市园林景观带 B正确C 、生态浮床利用浮床的浮力承托水生植物让水生植物在一个固定的区域生长水生植物可通过发达的根系吸收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可提高氮、磷的去除率增大水中溶氧量 C正确D、可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改善水体环境 D错误4.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 种群密度、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 鱼因污染死亡后尸体腐烂导致污染加重更多鱼类死亡这属于正反馈调节的事例D. 流经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都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答案】C【解析】解 A.有些生物是雌雄同体的如玉米、小麦这种种群是没有性别比例的 A错误B.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都有竞争现象 B错误C.鱼因污染死亡后尸体腐烂导致污染加重引起更多鱼类死亡这属于正反馈调节的事例 C正确D.流经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D错误故选 C5.外来入侵种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产生很大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外来入侵种往往与本地物种竞争使后者生存受威胁B. 外来入侵种可使生物多样性增加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 外来入侵种适应当地环境且缺乏天敌其数量往往增加D. 外来入侵种可与本地物种杂交从而使本地物种的基因组成改变【答案】B【解析】解 A.外来入侵种往往与本地物种竞争使后者生存受威胁 A正确B.外来入侵种可使生物多样性减少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 B错误C.外来入侵种适应当地环境且缺乏天敌其数量往往增加 C正确D.外来入侵种可与本地物种杂交从而使本地物种的基因组成改变 D正确故选 B6.生态浮床是将水生植物植入预制好的漂浮载体种植槽内让植物在类似无土栽培的环境下生长植物根系自然延伸并悬浮于水体中吸附、吸收水中的含氮、磷等的有机污染物质使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得到转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生态浮床是一种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人工生态系统B. 生态浮床可形成新的城市园林景观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 生态浮床可促进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改善水体环境D. 生态浮床能增大水体中的溶氧量【答案】D【解析】A、生态浮床必须从水体中不断获取物质自身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人工生态系统 A错误B、生态浮床可形成新的城市园林景观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错误C、生态浮床可减少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改善水体环境 C错误D、生态浮床可以吸附、吸收水中的含氮、磷等的有机污染物质减少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从而增大水体中的溶氧量 D正确7.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湖泊污染投放活性淤泥(多种微生物聚合而成的泥塑状团块)且持续通入空气有助于净化有机污染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投放活性淤泥可提高湖泊的抵抗力稳定性B. 活性淤泥的净化作用主要依赖微生物的有氧呼吸C. 活性淤泥中的微生物能促进湖泊的物质循环D. 湖泊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不会流入活性淤泥中的微生物【答案】D【解析】解 A.活性淤泥由多种微生物聚合而成投放后增加了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可提高湖泊的抵抗力稳定性 A正确B.活性淤泥投放后持续通入空气说明净化作用主要依赖微生物的有氧呼吸B正确C.活性淤泥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有机物说明能促进湖泊的物质循环 C正确D.湖泊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会流入活性於泥中的微生物 D错误故选 D8.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如图是生物氧化塘内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 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等原理B. 在该氧化塘中引进硝化细菌有利于对污水的处理C. 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种间互助关系D. 出水处只要对细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便可排放【答案】D【解析】A、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等原理 A正确B、如果在该塘中引进硝化细菌则可将产生的多余NH_3转变为NO^3﹣利于污水的净化 B正确C、A层中有机物被各种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产物到B层中可与细菌代谢产物一同被藻类利用产生O_2 而O_2又可被好氧型细菌所利用因此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种间互助关系 C正确D、污水经处理后是否达到排放标准不仅需要对细菌等微生物数量进行控制还要对主要污染物进行检测合格后才能排放 D错误9.加拿大一枝黄花为外来入侵生物它是多年生植物根状茎发达繁殖力极强传播速度快生长优势明显生态适应性广阔其入侵后会导致()A. 群落演替速度加快B. 生物多样性增加C. 营养结构更复杂D. 光能利用率提高【答案】A【解析】解 A.外来物种入侵后会使群落演替速度加快 A正确B.一枝黄花为外来入侵生物会侵占本地其他生物的环境资源等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B错误C.生物入侵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使物种数目降低营养结构复杂性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C错误D.一枝黄花的入侵不能提高当地光能的利用率 D错误故选 A10.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属于就地保护的是()A. 在异地建立植物园B. 在原地建立自然保护区C. 在异地建立动物园D. 在异地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答案】B【解析】解 A.在异地建立植物园属于易地保护 A错误B.在原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B正确C.在异地建立动物园属于易地保护 C错误D.在异地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属于易地保护 D错误故选 B11.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A. 亚马逊热带雨林B. 呼伦贝尔草原C. 湘江D.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答案】A【解析】解 A.热带雨林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最强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A正确B.温带草原中生物种类最少营养结构最简单恢复力稳定性最强 B错误C.湘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相对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C错误D.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属于人工干预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D错误故选 A12.下列有关生态学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的空间结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 在生物群落中物质循环使用能量单向流动C. 发生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能双向进行D.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答案】B【解析】解 A.群落空间结构的特征与环境相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A 正确B.物质循环指的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B错误C.发生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能双向进行 C正确D.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D正确故选 B13.生态浮床技术利用水生植物根系吸收N、P、重金属及根系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以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保护了水生生态环境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水生植物能净化水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 浮床能提高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C. 浮床下方水体中藻类植物的数量少于无浮床的区域D. 生态浮床既可供鸟类筑巢也可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环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A【解析】解 A.浮床能净化水质、防治水华这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A错误B.浮床能提高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B正确C.浮床下方水体中缺少光照且N、P含量较低因此其下方藻类植物的数量低于无浮床的区域 C正确D.浮床植物的水上部分可供鸟类筑巢根系形成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正确故选 A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10分共计80分)14.(1)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 图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 14.(2)该农业生态系统成为无废弃物农业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14.(3)此农业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粪便排入河流将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等藻类大爆发蓝藻属于自养型生物其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蓝藻含有________ 为了治理污染研究人员尝试投放取食藻类的鲢鱼和鳙鱼在保证良好水质的同时可以增加渔业产量请提出两条具体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答案】(1)水稻等农作物, 将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和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解析】解(1)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在此生态系统中是水稻等农作物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地作用是将动植物地遗体残骸和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答案】(2)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或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利用或是实现能量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解析】(2)该农业生态系统成为无废弃物农业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答案】(3)藻蓝素和叶绿素(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合理确定鲢鱼和鳙鱼的投放量合理确定鲢鱼和鳙鱼的捕捞量减少人类对该生态系统的干扰合理确定鲢鱼和鳙鱼的投放比例【解析】(3)蓝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其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在保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合理确定鲢鱼和鳙鱼的投放量合理确定鲢鱼和鳙鱼的捕捞量减少人类对该生态系统的干扰合理确定鲢鱼和鳙鱼的投放比例(合理即可)15.(1)氧化塘中的植物、动物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 氧化塘前部、中央深水区和后部的生物分布差异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15.(2)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要加水稀释处理目的是________ 氧化塘后部种植挺水植物可减少出水口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________ 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高主要来源于________15.(3)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为此要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目的是________ 从而使出水口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答案】生物群落, 水平【解析】氧化塘中的植物、动物、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氧化塘岸边、浅水区与中央深水区中生物分布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特点【答案】防止微生物过度失水而死亡, 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并和藻类竞争无机盐等从而抑制藻类生长, 水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解析】防止微生物过度失水而死亡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要加水稀释处理氧化塘后部种植挺水植物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并且竞争无机盐从而抑制藻类生长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高主要来源于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答案】自我调节, 使氧化塘中的有机物充分分解无机盐被充分吸收【解析】在废水处理过程中要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这样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还有利于无机盐被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16.(1)在修复该赤潮海域时引入赤潮生物的天敌浮游动物等来防治赤潮的生物都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成分)它们之间构成捕食关系可以降低赤潮藻类的___________16.(2)赤潮海域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复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水质清澈见底这个修复过程利用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能力它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 16.(3)除此之外预防和修复赤潮的方法还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答案】(1)消费者, 环境容纳量(或K值)【解析】解(1)造成赤潮的藻类属于生产者以生产者为食的是消费者消费者的捕食可以较低赤潮类的环境容纳量【答案】(2)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解析】(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修复受到的破坏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答案】(3)严格控制富营养化污水的入海量, 种植水生植物以除去水体中的营养物【解析】(3)预防和修复赤潮的方法还有严格控制富营养化污水的入海量和种植水生植物以除去水体中的营养物17.(1)森林、草原、湖泊都属于生态系统它们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沿着_______________进行的17.(2)西藏那曲地区降雨少蒸发量大气候寒冷、干燥分布着广阔的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那曲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3)西藏林芝地区降雨较多气候湿润森林生态系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森林中的云杉、松树上常常挂满“松萝” “松萝”吸附在这些植物上并从中吸取汁液“松萝”与这些植物的关系为________ “松萝”还具有很强的抗菌和抗原虫的功效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17.(4)西藏各地区也分布着很多湖泊某一湖泊的食物网如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 KJ /(m^2 \cdot a) 据图分析该食物网中裸鲤位于______________营养级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答案】(1)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解(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答案】(2)较低, 那曲草原生态系统的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较低【解析】(2)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那曲草原生态系统的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答案】(3)寄生, 直接【解析】(3)“松萝”吸附在云杉、松树上并从中吸取汁液“松萝”与这些植物的关系为寄生“松萝”还具有很强的抗菌和抗原虫的功效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4)第二和第三, 19.8%【解析】(4)分析食物网可知裸鲤位于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32630 KJ /\left( m^2 \cdot a\right) 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5980+490=6470 KJ /\left( m^2 \cdot a\right) 则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6470÷32630≈19.8%18.(1)水体富营养化常常引发蓝细菌(又称蓝藻)的爆发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的理由是________ 某水域中它与其他水生生物共同构成了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18.(2)生态浮床既具有处理污水的功能同时还可以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18.(3)对于水藻疯长的水体可以引入生态浮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水藻疯长请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其原因 ________18.(4)生态浮床还可以为鸟类及鱼类提供使群落丰富度增加________ 并进一步增强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18.(5)不少研究者发现在水体发绿初期可适量投放喜欢滤食藻类的鲢鱼来控制藻类数量该方法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功能【答案】蓝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生物群落(或群落)【解析】【答案】直接和间接【解析】【答案】生态浮床植物与水藻属于种间竞争关系浮床植物在竞争阳光和水体中的无机盐等资源中占优势从而抑制水藻的繁殖【解析】【答案】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自我调节【解析】【答案】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19.(1)该地区由荒原变成林海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中的________演替在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19.(2)为调査该地区落叶松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法进行调査为了减小调查的误差调査时应注意________选取多个样方并以________作为该地区落叶松种群密度的估算值19.(3)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试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方面分析该地区对人类的贡献________ 【答案】次生, 增加【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地区由荒原变成林海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在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答案】样方, 随机, 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解析】调査该地区落叶松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査为了减小调查的误差调査时应注意随机选取多个样方并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地区落叶松种群密度的估算值【答案】潜在价值人类尚未发掘的价值间接价值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直接价值食用、药用、旅游观赏等【解析】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潜在价值人类尚未发掘的价值间接价值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直接价值食用、药用、旅游观赏等20.(1)如果将家鼠种群置于有限的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是图甲中的曲线________(填“A”或“B”)20.(2)调查家鼠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法若家鼠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20.(3)图乙表明由于受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往往也有差别在偏离最适条件时昆虫种群数量会________20.(4)图乙的实验常选择封闭性较好的小岛而不是更开放的环境作为试点主要是考虑到了种群数量特征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20.(5)“蚂蚁森林”是支付宝的一项公益活动用户通过步行、乘公交等“低碳”生活方式获取一定的“能量值” 用以在“蚂蚁森林”里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蚂蚁生态伙伴们就会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真正的树据统计这项公益活动目前已经在荒漠化地区种植了约1亿棵树包括胡杨、樟子松、沙棘等这些树种都是防风固沙的好品种明显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以上事实说明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演替朝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_进行【答案】(1)A【解析】解(1)如果将家鼠种群置于有限的自然环境中由于自然环境资源有限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应是S型增长曲线也即图甲中的曲线A【答案】(2)标志重捕, 偏高【解析】(2)由于老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因此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家鼠的种群密度若家鼠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第二次捕捉到的老鼠中带标记的数量会偏小使最终估算的种群密度偏高【答案】(3)相对湿度, 温度, 减少【解析】(3)由图可知相对湿度、温度均会影响昆虫种群的数量最适条件时昆虫种群数量最多偏离最适条件时昆虫种群数量会减少【答案】(4)迁入率, 迁出率【解析】(4)迁入率和迁出率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因此图乙的实验常选择封闭性较好的小岛而不是更开放的环境作为试点降低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答案】(5)方向和速度【解析】(5)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演替朝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21.(1)污水排放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解氧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21.(2)厌氧池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 厌氧池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能力强原因是________21.(3)设计阶梯跌水曝气塔的优点是________ 污水流经阶梯跌水曝气塔时将其中的NH_4^ + 转化成NO_2^ - 和NO_3^ - 的生物是________ 21.(4)在相应位置的图解中用箭头补全人工湿地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________【答案】正反馈【解析】据题目信息可知污水排放后引发的一系列反应使污染进一步加重这种调节属于正反馈【答案】分解者, 微生物无氧呼吸释放能量少而分解更多的有机物维持生命活动【解析】厌氧池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由于微生物无氧呼吸释放能量少而分解更多的有机物维持生命活动故厌氧池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能力强【答案】提供更多的氧气有利于其中的需氧微生物进一步分解有机物, 硝化细菌【解析】水体能接触空气的地方流动越久与空气接触时间越长溶解氧的量越多故设计阶梯跌水曝气塔的优点是提供更多的氧气有利于其中的需氧微生物进一步分解有机物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时需要的能量是将氨气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释放的化学能【答案】【解析】无机环境中碳主要是成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者化能合成作用形成有机碳一部分再通过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归无机环境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归无机环境如图。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方法全国通用试题单选题(共200题)1、某厂有一台链条炉(烟气中的烟尘占灰分量的80%),装有湿式除尘器,除尘效率为80%,用煤量为1.8t/h,煤的灰分含量为25%,含硫率2%。
该锅炉烟尘的排放量是()。
A.20g/sB.20kg/hC.30kg/sD.25kg/s【答案】 A2、寒温带分布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A.雨林B.针阔混交林C.常绿阔叶林D.落叶针叶林【答案】 D3、确定次灌溉入渗补给量最常用的方法是()。
A.田间灌溉试验法B.田块的水量均衡法C.渗流断面法D.断面流量差法【答案】 A4、关于地下水含水层中渗透速度与实际流速之间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渗透速度等于实际速度B.渗透速度小于实际流速C.渗透速度大于实际流速D.渗透速度与实际流速无关【答案】 B5、下列选项中最接近人的听觉的是()。
A.A声级B.B声级C.C声级D.D声级【答案】 A6、距某点声源1米处的等效声级为80dB(A),在只考虑几何发散衰减情况下,为满足2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限值,距该声源的最小距离应为()。
A.100米B.21.5米C.10米D.4米【答案】 C7、保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是以保护()为核心,保护生物的生境。
A.植被B.生物多样性C.物种D.群落【答案】 B8、某室内声源围护结构处1000Hz的声压级为90dB,窗户的隔声量TL=30dB (1000Hz)。
窗户面积为2m2,则等效室外声源的声功率级(1000Hz)是()。
A.54dB.57dBC.60dBD.63dB【答案】 B9、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是按污染物的()进行评价的。
A.日均浓度B.最低排放浓度C.季度值D.月均值【答案】 A10、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所选取的典型小时气象条件是指采用长期气象资料()。
A.逐次计算出污染最严重时对应的小时气象条件B.不同季节的代表性小时气象条件C.选取的逆温气象条件D.选取的静风气象条件【答案】 A11、下列烟气脱硫方法中,不产生废水的方法是()。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GIS软件应用》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任课教师实验一、ArcMap地图制图及版面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ArcMap下各种渲染方式的使用方法,通过渲染方式的应用将地图属性信息以直观的方式表现为专题地图。
(2)使用ArcMap Layout(布局)界面制作专题地图的基本操作。
(3)了解如何将各种地图元素添加到地图版面中生成美观的地图设计。
二、实验数据省会城市、主要公路、主要铁路、国界线、省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等三、实验内容根据各类统计要求,设计专题地图,主要步骤:1.图层渲染(应包括分类、图表渲染等)2.版面设计通过本次试验,总共得到三幅专题图:专题图一是中国中东部地区县市分布图(图表1)该专题图还包括图例、县级行政区划、指北针及比例尺。
该专题图是通过分类渲染的方式将中国中东部地区以县级行政区划的方式进行渲染,突出显示中国中东部地区的县级行政区划整体概况。
专题图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省区域面积图(图表2)该专题图还包括图例、国界省界区、指北针和比例尺。
该专题图是通过图表渲染的方式将中国各个省份通过面积的大小来显示出来,一目了然。
专题图三是-----流经安徽省的部分铁路、河流、公路专题图(图表3)该专题图还包括图例、指北针和比例尺。
该专题图主要是显示在安徽省境内的主要公路、铁路与河流的分布流域。
图表 1 图表 2图表 3四、实验心得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对ArcGIS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学习,ArcGIS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软件,里面有很多东西可以极大的方便专业人员的应用。
通过本次学习,我们学习和掌握了如何制作专题图,如何对图标进行各种渲染来表达自己想要的最好结果,最后我们还学习了ArcGIS专题图的整个制作过程,包括如何插入图例、比例尺、文字、图表等。
通过本次学习,我们对ArcGIS有了更加深入的学习,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实验二、影像配准及矢量化、拓扑处理一、实验目的1.利用影像配准(Georeferencing) 工具进行影像数据的地理配准2.编辑器的使用(点要素、线要素、多边形要素的数字化)。
2023-2024学年沪教版(上海版)初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作用这一事实说明()A. 生物能适应环境B. 生物能影响环境C. 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影响环境D.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答案】D【解析】解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因此这一事实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故选 D2.食物链一般包括的环节数是()A. 2~4个B. 3~4个C. 3~5个D. 2~5个【答案】C【解析】解位于第三环节的生物是肉食性动物如青蛙、蛇、鹰等生物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食物链环节越少就越简单反之食物链就复杂故选 C3.我国很多地区出现过沙尘天气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气候异常B. 天旱无雨C. 温室效应D. 植被被大面积破坏【答案】D【解析】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生所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D项符合题意4.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 黄河中的鲤鱼B. 泰山林区C. 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羊D. 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答案】B5.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A. 大树底下好乘凉B. 秋风扫落叶C. 草盛豆苗稀D. 春来江水绿如蓝【答案】C【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A、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秋风扫落叶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风对生物的影响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草盛豆苗稀” 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故该选项符合题意D、春来江水绿如蓝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藻类的影响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6.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B. 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b→a→d→cC. 在图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大量的能量损失D. 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c【答案】C【解析】解 A.c是生产者 a、b、d是消费者因此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并不能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成分 A错误B.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越少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是c>d>a>b 因此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c→d→a→bB错误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只有10%∼20%的能量从食物链的一个环节流到下一个环节所以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损失很大 C正确D.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食物链中c是第一营养级 b的营养级最高因此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b D错误故选 C7.下列关于生物和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飞蛾扑火是昆虫对光刺激作出的反应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这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分解者C. 河里的所有动物、植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 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因捕食关系构成了一条食物链乙→丁→丙→甲若因某种原因导致丙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丁会大量增加甲会大量减少【解析】解A.“飞蛾扑火” 是昆虫的趋光性是生来就有的对光刺激作出的反应 A正确B.“落红”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 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起到“护花”作用因此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分解者B正确C.动物、植物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的一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必须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C错误D.食物链乙→丁→丙→甲中若因某种原因导致丙大量减少则丁缺少天敌短时间内丁会大量增加而甲缺少食物会大量减少 D正确故选 C8.下列关于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蛔虫消化器官简单适于在人体消化道内寄生生活B. 蝗虫有外骨骼适于在陆地干燥的环境中生活C. 鲫鱼用鳍游泳适于在水中生活D. 家鸽体温恒定适于在空中飞行生活【答案】D【解析】解 A.蛔虫以人体小肠内半消化的养料生活所以消化管结构简单 A正确B.蝗虫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适于陆地干燥的生活环境 B正确C.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有利于水中生活 C正确D.家鸽体温高而恒定尽管可以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性扩大了它们的分布范围有利于鸟类的生存和繁殖但是与适于空中飞行生活无直接关系 D错误故选 D9.以下措施和行为我们应该反对的是()A. 生活垃圾分类B. 焚烧秸秆C. 建设卫生厕所D. 利用清洁能源【答案】B【解析】A、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对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有利于保护环境支持 A正确B、焚烧秸秆要消耗大气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不利了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污染环境、不利于能量的多级利用可以用粉碎的方法来处理减少污染、提高能量多级利用 B错误C、卫生厕所是水冲厕所改变了以往的旱厕模式解决生活污水问题有利于保护环境 C正确D、清洁能源是无污染的水能、电能、风能等实施“清洁能源替代” 治理大气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 D正确10.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长期掠夺式的开发等原因如今变成了荒山秃岭这个现象说明()A. 生物影响环境B. 环境条件决定人口数量C. 生物适应环境D. 环境条件决定生物的形态【答案】A【解析】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人口过于集中和长期掠夺式的开发等原因变成了荒山秃岭表明人(生物)对环境(黄土高原)的影响11.下面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 东坡湖里所有的鱼B. 一片草原的所有草C. 一片森林的阳光和空气D. 一块花田【答案】D【解析】12.为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海南下列措施可取的是()A. 常用一次性筷子B. 垃圾分类回收C. 燃放烟花爆竹D. 大量使用农药【答案】B【解析】A、常用一次性筷子浪费木材不符合天蓝、地绿、水清的理念B、垃圾分类回收符合天蓝、地绿、水清的理念C、燃放烟花爆竹污染大气不符合天蓝、地绿、水清的理念D、大量使用农药污染水源和土壤不符合天蓝、地绿、水清的理念13.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A. 蚱蜢→食虫鸟→蛇→鹰B. 草→蚱蜢→食虫鸟→蛇→鹰C. 蚱蜢→食虫鸟→蛇→鹰→细菌D. 草→蚱蜢→食虫鸟→蛇→鹰→细菌【答案】【解析】14.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 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B.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就是指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C.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D. 草原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最强【答案】C【解析】解 A.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 A错误B.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B错误C.生物圈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正确D.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D错误故选 C15.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 若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则图中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B. 图中有4条食物链C. 图中蛇和鹰只有捕食关系D.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答案】C【解析】解 A.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A正确B.这个食物网中食物链有草→鼠→鹰草→鼠→蛇→鹰草→节肢动物→蛇→鹰草→节肢动物→中国小鲵→鹰因此共有4条 B正确C.鹰吃蛇是为了获取食物因此鹰和蛇是捕食关系鹰和蛇之间相互争夺食物鼠因此鹰和蛇又是竞争关系所以鹰和蛇之间有捕食和竞争关系而不是只有捕食关系 C错误D.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D正确故选 C16.如图中的动物为叶海马其身体具有叶状扁平突起在水中展开时与海藻极为相似这说明()A. 环境能够影响生物B. 环境能够适应生物C.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答案】C【解析】解叶海马身体有叶状扁平突起展开时与海藻形似适于水中生活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选 C1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知识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 生物的环境就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C. 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D. 企鹅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答案】B【解析】解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A正确B.环境不仅指生物生存的地点还包括其它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B错误C.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C正确D.企鹅有很厚的皮下脂肪适应寒冷的环境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正确故选 B18.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你分析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A. A→B→C→D→EB. E→D→C→B→AC. C←E←B←A←DD. C→E→B→A→D【答案】D【解析】解环境中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会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这些污染物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依题意由表可知 C表示生产者 E表示初级消费者 B表示次级消费者 A表示三级消费者 D表示四级消费者因此食物链为C→E→B→A→D故选 D19.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B. 牛和田鼠之间是竞争关系C. 猫增多不会影响土蜂的数量D. 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答案】B【解析】解 A.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三叶草→田鼠→猫三叶草→土蜂→田鼠→猫三叶草→牛 A错误B.牛和田鼠都以三叶草为食相互争夺三叶草属于竞争关系 B正确C.猫增多田鼠的数量会减少田鼠以土蜂为食因此土蜂数量会增多猫增多会影响土蜂的数量 C错误D.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图示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D错误故选 B20.“草盛豆苗稀”体现了草和豆苗之间的关系是()A. 合作B. 捕食C. 竞争D. 共生【答案】C【解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草盛豆苗稀”景象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东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是由生活在这里的各种生物和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角度分析题干中没有列举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21.(2)如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在这个食物网中食物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________ 在这个食物网中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是________21.(3)东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丰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持自身的稳定性但是它的________能力有限所以人们还是要做好它的保护工作以更好的发挥其生态功能【答案】(1)环境, 分解者【解析】解(1)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四个主要的组成成分分别为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角度分析题干中没有列举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答案】(2)植物, 白鹭与蛙【解析】(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进入到生态系统是这个食物网中食物中能量流动的起点白鹭与蛙都以蝗虫为食具有竞争关系同时白鹭又可以捕食蛙具有捕食关系【答案】(3)自动调节【解析】(3)东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丰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持自身的稳定性但是它的自动调节能力有限所以人们还是要做好它的保护工作以更好的发挥其生态功能22.长江中的所有生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吗?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长江中的所有生物不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因为没有非生物部分(环境部分)【解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长江中的所有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23.(1)蚯蚓能从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获得营养这说明生物能________环境同时蚯蚓的活动又使土壤缝隙增加肥力提高这说明生物能________环境23.(2)屎壳郎在牛粪成堆的地方生活它们不仅吃牛粪还能滚粪球改变土壤这个例子说明生物既能________环境也能________环境23.(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描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________会影响生物23.(4)“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________关系在生态因素中“草”属于影响“豆苗”生长的________因素【答案】(1)适应, 影响【解析】解(1)生物不但能适应环境还能改变环境像上述题中的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能从土壤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这说明生物能适应这样阴暗潮湿的环境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空隙增多植物的根呼吸通畅土壤肥力提高这又说明生物还能影响环境【答案】(2)适应, 影响【解析】(2)屎壳郎在牛粪成堆的地方生活它们吃牛粪表明屎壳郎已经适应这里的环境了屎壳郎能滚粪球把粪球埋在土壤中使土壤肥力增加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答案】(3)温度【解析】(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答案】(4)竞争, 生物【解析】(4)“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草和豆苗都是生物它们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生物间的竞争关系24.(1)图中的①过程代表________24.(2)③过程主要是由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完成的体现了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24.(3)干草可以堆放很久才逐渐被分解但如果被牛羊吃了便会很快被分解可见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之一是________24.(4)过去为了保护人畜安全牧民曾大规模猎杀狼随后草原的野兔、鼠的数量大增与牛、羊争夺草加速草场退化以上事实说明动物在________中起到重要作用24.(5)羊本身并不能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但其胃肠内生活着一些细菌可以帮助羊消化纤维素羊则为这些细菌提供生存场所和食物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看说明细菌能与动物________【答案】(1)呼吸作用【解析】解(1)由图可知①表示植物、动物的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中【答案】(2)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解析】(2)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从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自然界中作为分解者参与了物质循环【答案】(3)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解析】(3)羊吃草加快了草的分解因此动物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答案】(4)维持生态平衡【解析】(4)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答案】(5)共生【解析】(5)牛羊等为细菌提供了生存场所和食物细菌为牛羊等草食性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彼此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共同生活因此它们属于共生关系25.(1)图中生产者是________ 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25.(2)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共有________个营养级.25.(3)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25.(4)如果人类大量捕猎狐狸会造成野兔和老鼠的数量________(增加或减少)并破坏该生态系统较长时间后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25.(5)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该图还缺少的是生物成分中的________和非生物成分.【答案】草, 1【解析】解(1)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图中生产者是草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1营养级.【答案】5, 4【解析】(2)图中食物链有草\rightarrow 兔\rightarrow 鹰、草\rightarrow 兔\rightarrow 狐、草\rightarrow 鼠\rightarrow 狐、草\rightarrow 鼠\rightarrow 鹰、草\rightarrow 鼠\rightarrow 蛇\rightarrow 鹰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rightarrow 鼠\rightarrow 蛇\rightarrow 鹰共有4个营养级.【答案】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能量的传递效率是10% -20%【解析】(3)“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因此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的传递效率是10\% -20\% .【答案】增加, 自动调节【解析】(4)“如果人类大量捕猎狐狸” 会造成野兔和老鼠的数量增加(增加或减少)“并破坏该生态系统较长时间后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答案】分解者【解析】(5)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该图还缺少的是生物成分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2023-2024学年沪教版(上海版)初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长期过量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A. 酸雨B. 重金属污染C. 赤潮D. 温室效应【答案】D【解析】二氧化碳等气体长期过量排放引起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导致冰川消融等故选D2.“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植物资源”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下列哪种行为是我们不应该做的?()A. 积极参加植树种草活动B. 积极宣传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C. 规劝他人的毁林踏草行为D. 讲究个人卫生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答案】D【解析】解 A、参加植树种草活动能保护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应该做的 A不符合题意B、宣传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也起到了保护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是我们应该做的 B不符合题意C 、毁林踏草行为是破坏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行为规劝他们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植物资源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C不符合题意D、讲究个人卫生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虽然讲究了个人的卫生但破坏了大量的树木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植物资源”是我们不应该做的.D符合题意.故选 D.3.为了保护环境下列应该选择的生活用品是()A. 一次性筷子B. 可充电电池C. 塑料包装袋D. 一次性电池【答案】B【解析】解 A、一次性筷子会消耗大量的木材不能选择不符合题意B、充电电池可以重复利用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可以选择符合题意C 、塑料包装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D、旧电池中含有比较多的重金属因此对环境及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不符合题意故选 B4.室内污染源有()①室内装饰材料及家具②室内饲养的宠物③某些室内观赏植物④阳光中的紫外线.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答案】D【解析】解据分析可见①室内装饰材料往往含有放射性的污染源这些都对人体有害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②室内饲养的宠物也会对空气造成污染.③某些室内观赏植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也会对空气造成污染.④阳光中的紫外线不会造成室内污染.故选 D.5.保护生物圈应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 使用节水龙头淘米水浇花B. 爱惜纸张少有一次性木筷C. 商场购物多用一次性塑料袋D. 分类处理垃圾尽量少开车【答案】C【解析】解废弃物再利用垃圾分类装袋回收节日期间不用或者少用贺卡不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既可保护环境又可以节约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大量使用一次性消费品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也不是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正确做法.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 C6.空气比较好的休闲场所是()A. 操场上B. 树林里C. 楼道里D. 房间里【答案】B【解析】解 A、操场上有进行体育锻炼的同学不适合休闲 A错误B、树林里空间比较大植物比较多光合作用旺盛氧气比较多适合休闲 B正确C 、楼道里的场所较小并且人流量较多不适合休闲 C错误D、房间里空间较小空气流通较弱不适合休闲 D错误.故选 B.7.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是()A. 防止白色污染B.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C. 营造森林绿地禁止乱砍乱伐D. 使用无氟冰箱【答案】C【解析】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效应的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绿化草地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是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8.2013年初我国多地城市陷入严重空气污染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A. 增加绿化面积B. 提倡秸秆焚烧C.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D. 避免不了【答案】A【解析】 A 、大力植树造林能减少沙尘暴天气的发生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 A正确B、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因为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 B错误C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C错误D、为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可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 D错误9.以下最容易患呼吸道疾病的职业是()A. 油漆工B. 园林工人C. 教师D. 司机【答案】A【解析】解 A、油漆中的有机溶剂(如甲醛等)挥发后对空气造成污染刺激人的呼吸道而致病故符合题意.B、绿色植物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能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的气体或是粉尘能够使得空气变得清新所以园林工人不易得呼吸系统疾病.故不符合题意.C 、教师一般在室内较少接触室外被污染较重的空气所有不易得呼吸道疾病故不符合题意.D、汽车尾气排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和粉尘但司机在车内一般不会造成呼吸道疾病.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A.10.冬天教室要经常通风换气若长时间紧闭门窗很多同学会感到头晕原因是()A. 温度太高B. 二氧化碳浓度太高缺氧C. 氧浓度太高D. 病毒和细菌太多【答案】B【解析】解教室若长时间关闭门窗使室内空气不流通不能及时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又由于室内人多每个人都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使室内氧气被大量消耗造成室内缺氧从而使人感到头晕.故选 B1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生物圈仅由植物、动物及其中的微生物构成B. 生物圈是地球表面所有生物与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C. 生物圈指生物活动能达到的范围包括月球D. 生物圈包括地球的全部即地球内部也有生物【答案】B【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地球内部也有生物内部温度很高没有生物12.2011年3月21日温州市区出现罕见的浮尘天气.环境监测中心报告当天空气污染指数为270\sim 290 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依据表判断当天温州空气质量状况属于()空气污染指数范围及相应的空气质量级别表.A. 优B. 良C. 轻度污染D. 中度污染【答案】D【解析】解由题中信息知当空气污染指数的范围在200\sim 300时空气的质量状况属于中度污染而现在温州空气污染指数为270\sim 290 首要污染物为可吸人颗粒物.据此可判断当天温州空气质量状况属于中度污染.故选 D.13.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导致冰川融化干旱、洪涝灾害频发下列措施中与减缓温室效应无关的是()A. 保护现有森林B. 大力植树造林C. 倡导低碳生活D. 大力发展工业【答案】D【解析】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保护现有森林大力植树造林倡导低碳生活使用节能型的交通工具使用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少用化石燃料等大力发展工业增加温室效应故D符合题意14.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相当于要砍伐600万棵成年大树.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下列对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叙述错误的是()A. 导致地球升温引起温室效应B. 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C. 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D. 防风固沙、消纳噪音【答案】A【解析】解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 “树大根深” 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人类维持生命的氧.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降低温室效应维持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 左右根系可以固沙减弱噪音利人健康.故选 A.15.下列做法对生物圈有利的是()A. 围湖造田B. 拦河筑坝C. 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D. 建火电厂【答案】C【解析】解 A、围湖造田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对生物圈不利.B、拦河筑坝使鱼类赖以生存、繁殖的环境受到影响影响对生物圈不利.C 、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温室效应对生物圈有利.D、火电厂就要以煤为燃料就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排放到水中、空气中就对生物的生存不利不利于生物圈的保护.故选 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6.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都有生存的________ 人与自然应________发展人类应________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参加植树造林保护每一片绿叶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答案】空间, 和谐, 保护【解析】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都有生存的空间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人类应保护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参加植树造林保护每一片绿叶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17.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倡导“________生活” 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答案】低碳【解析】18.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它包括________的底部、________的大部、________的表面.【答案】生物圈,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9.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________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类型可以分为________生态系统和________生态系统两大类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又可以分为________生态系统、________生态系统、________生态系统、________生态系统、________生态系统等多种类型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可以分为________生态系统、________生态系统等类型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生态系统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建立起来的在这些生态系统中人起着主导作用【答案】非生物, 生物圈, 陆地, 水域, 森林, 草原, 荒漠, 湿地, 农田, 淡水, 海洋【解析】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根据生存环境的不同生态系统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两大类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及农田生态系统等多种类型按照水域环境的具体特征水域生态系统可以划分为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等类型20.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________ 和岩石圈的上层.【答案】生物圈, 水圈的大部【解析】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答案为生物圈水圈的大部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可作出的假设是 ________.21.(2)在实施计划时如果第一排或第五排只放置一个载玻片测算结果可能会不准确因此应该设置________.21.(3)由于载玻片上黏附的尘埃粒子小而多要在显微镜下数出全部的尘埃粒子非常困难因此应该采用________法进行测量在具体计数时对落在方格边线上的尘埃粒子应如何计算?________.21.(4)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尘埃粒子时发现移动玻片视野中有的“尘埃粒子”却不移动.你认为这些不移动的“尘埃粒子”可能存在于________上.【答案】第一排比第五排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多【解析】解(1)空气质量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一个生物小组的同学想了解教室内空气受污染的程度于是他们提出“教室内擦黑板五分钟后第一排比第五排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多吗?”这样一个问题.请你作出假设第一排比第五排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多【答案】10片【解析】(2)为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放置10片载玻片用来设置重复组【答案】五点取样法, 取平均值【解析】(3)在探究在擦黑板时教室内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含量中常用五点取样法五点取样法是在教室内选取五个有代表性的点.首先选取教室对角线的交点为中心点然后从中心点到四个角连线的中点作为四个点共五个点观察每个点的尘埃粒子数算出平均值这就代表了教室内的平均尘埃粒子数.【答案】目镜、物镜【解析】(4)如果尘埃粒子不动可能是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22.如果你现在是一位能源开发工作者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你认为应该倡导什么样的能源?你能提出一项具体的无污染能源开发的措施吗?【答案】稳定、经济、清洁、可靠、安全绿色无污染的新能源.如开发风能、太阳能等【解析】解实施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建立稳定、经济、清洁、可靠、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使能源的发展与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协调能源发展对环境的改变在环境的承载极限之内能源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能源增长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协调以不影响长远的持续发展为前提把建立稳定、经济、清洁、可靠、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置于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中心位置协调好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水电、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全世界的能源消费中已占22\% 左右.当今欧洲、日本等国家都已将可再生能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选择.中国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经验积极大力推进水、风、太阳能等多种发电形式把利用生物能源作为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予以发展逐渐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23.(1)广东佛山市为广大市民出行提供免费自行车能降低能源消耗还能减少________污染.23.(2)雨林市许多农民靠养猪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猪粪的处理却成了污染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下列对猪粪的处理方法最节能环保的是________.A .高温堆肥 B.建沼气池 C.建污水处理厂 D.建化粪池23.(3)生物呼吸、燃料的燃烧等都能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已经超出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最终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这是________效应.23.(4)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下列消费方式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________.A .使用再生纸 B.夏天使用空调至最冷 C.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D.超市购物自带购物袋23.(5)森林碳汇是指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每年3月12日是“植树节” 在往年的“植树节”中你有过哪些增加森林碳汇的实际活动?________.【答案】(1)大气【解析】解(1)广东佛山市为广大市民出行提供免费自行车能降低能源消耗还能减少大气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答案】(2)B【解析】(2)雨林市许多农民靠养猪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猪粪的处理却成了污染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对猪粪的处理方法最节能环保的是建沼气池.【答案】(3)温室【解析】(3)生物呼吸、燃料的燃烧等都能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已经超出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最终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这是温室效应.【答案】(4)B【解析】(4)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如使用再生纸、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超市购物自带购物袋等但夏天使用空调至最冷既浪费了能源有影响人的健康.【答案】(5)多种树【解析】(5)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的实例很多如走路或骑自行车上学不开或少开空调节约用水节日不寄贺卡等每年3月12日是“植树节” 在往年的“植树节”中在这个时间我们学校常常组织“种下爱心树”活动.24.(1)图中所示①②③代表不同的生理过程其中③是由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完成的24.(2)虾属于节肢动物判断依据是身体和附肢都分________、体表有外骨骼24.(3)白鹭是一种水生鸟类其呼吸的主要特点是双重呼吸体内有气囊和________ 24.(4)夏、秋季湖岸边花团锦绣、蜂蝶成群蜜蜂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从动物行为的功能说明蜜蜂具有________行为的特征24.(5)星云湖生物丰富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________的多样性24.(6)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答案】(1)分解者【解析】(1)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因此③是由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或细菌和真菌)完成的【答案】(2)节【解析】(2)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虾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属于节肢动物【答案】(3)肺【解析】(3)白鹭是一种水生鸟类其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白鹭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再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白鹭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它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答案】(4)社群【解析】(4)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蜜蜂具有社会行为的特征【答案】(5)遗传(基因)【解析】(5)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答案】(6)就地保护【解析】(6)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所以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25.人类的活动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于是人们开始了“光盘行动”“电子贺卡”“拒绝一次性筷子”的行动请你说出这样做对生态环境的好处.(至少3点)【答案】节约能源节约木材进而保护森林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等.【解析】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都利于环境保护贺卡的原材料是木材因此“拒绝使用贺卡” 使用电子贺卡主要是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而使用一次性筷子则会浪费大量的树木浪费资源属于破坏环境的行为.故人们开始了“光盘行动”“电子贺卡”“拒绝一次性筷子”的行动这样做对生态环境的好处有节约能源节约木材进而保护森林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等.。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Principl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实验报告适用专业: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科学与技术学期: 2013-2014(二)专业班级:测绘12-4班学生姓名:黄嘉佳学号:20120286指导教师:王延亮黑龙江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2014年目录/CONTENTS实验报告一地理空间信息基础/Report1 The base of GeographicSpatial Information ······································································································实验报告二数据输入/Report2 Data Input·································································实验报告三空间数据编辑/Report3 Spatial Data Editing ··········································实验报告四空间数据分析/Report4 Spatial Data Analysis ········································实验报告五空间分析/Report5 Spatial Analysis ························································实验报告六数据显示与地图编制/Report6 Data Display and Cartography ·················································································································一、实验目的了解 ArcGIS 的体系结构和数据模型了解 ArcGIS Desktop 的基础模块及主要功能掌握 ArcMap 的一些基本操作掌握 ArcCatalog 的一些基本操作TIN:适合于表达连续表面。
第四章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API”是英文“Air Pollution Index”的缩写,意思是空气污染指数。
我国的空气质量周报采纳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式报告。
监测的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TSP)或飘尘(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总悬浮颗粒物是飘浮在空气中的尘粒的统称;二氧化硫主要是含硫煤燃烧造成的,而氮氧化物则主要是由汽车尾气产生的,这两类污染都会造成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眼部的刺激,还会产生酸雨现象。
据此完成第1~2题。
1.API的大小与人类活动亲密相关,但也与肯定的大气状况相关联。
下列大气状况能促使API增大的是( )A.晴朗微风天气B.大风阴雨天气C.空气剧烈对流D.空气淡薄,太阳辐射剧烈2.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TSP)明显偏高的缘由主要是( )A.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B.沙尘暴时有发生C.春耕播种,土地袒露D.春运高峰,交通流量剧增解析:第1题,大气污染物随大气运动可扩散到其他地方,但在无风或微风的天气时,这种扩散作用就比较微弱。
第2题,春季频发的沙尘暴,会增加大气中的沙尘数量,加剧大气污染程度。
答案:1.A 2.B近几年夏季,巴黎、重庆等大城市相继发生了严峻的大气污染事务。
据此完成第3~4题。
3.导致这些城市污染发生的缘由是( )A.旁边有火山爆发,喷出大量含二氧化硫的气体B.一段时间内的大气降水量大大超出同期平均水平C.城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D.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加上阳光的作用4.导致这些城市大气污染事务的主要污染物是( )A.水蒸气和硫化物B.二氧化硫和氟氯烃C.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D.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解析:巴黎、重庆夏季发生严峻大气污染事务的主要缘由:一是工业和交通发达、人口集中、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排放的尾气多,污染物丰富;二是夏季阳光剧烈、气温高,为发生光化学反应供应条件,加剧了大气污染。
2023-2024学年上海版初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今年年初雾霾在我国华东、华北地区大范围弥漫多地城市陷入严重空气污染.小明在“关注雾霾”主题班会上提出的下列治雾霾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 扩大绿化面积B. 发展公共交通C. 增加火力发电D. 严禁焚烧秸秆【答案】C【解析】 A 、大力植树造林能减少沙尘暴天气的发生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 A正确B、汽车尾气排放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都可能引起大气污染因此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 B正确C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C错误D、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因为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因此严禁焚烧秸秆 D 正确2.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201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塑战速决” 全球每年用掉5万亿个塑料袋平均每人每年使用714个而塑料在自然环境中分解需要一百年之久塑料灾难已经延伸到地球的每个角落下列说法不利于解决塑料污染问题的是()A. 塑料污染与个人行为无关B. 对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C. 对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收费D. 尽量少用或不用塑料袋【答案】A【解析】解塑料污染问题也就是“白色污染” 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但同时也带来危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所以我们应尽量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故选 A3.今年春天济南多次出现雾霾天气 PM2.5指数“爆表”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之一 PM2.5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是()A. 诱发消化系统疾病B. 损害呼吸系统C. 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D. 损害循环系统【答案】B【解析】肺属于人体的呼吸系统根据题干中的“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称为PM2.5 是可直入肺的细小颗粒物 PM2.6是形成“灰霾”的主要原因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可知 PM2.5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空气进入肺要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但是PM2.5颗粒物微小从而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泡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等疾病进入肺后可迅速被肺泡外毛细血管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全身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2微米的颗粒物能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因此PM2.5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是损害呼吸系统4.下列哪一项与温室效应无直接关系()A. 砍伐热带雨林B. 燃烧化石燃料C. 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D. 滥捕野生动物【答案】D【解析】解 A、砍伐热带雨林降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使二氧化碳增加故A不符合题意.B、化石燃料的燃烧能引起二氧化碳的含量大量增加故B不符合题意.C 、由于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造成了土地出现沙漠化形成沙尘暴可引起二氧化碳的含量大量增加.故C不符合题意.D、滥捕野生动物会造成生物种类减少这些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不会使二氧化碳增加.故D符合题意.故选 D.5.现代社会提倡“绿色出行” 这样做的好处不包括()A. 减少酸雨B. 节省能源C. 减少温室效应D. 避免臭氧层的破坏【答案】D【解析】绿色出行可以减少酸雨、节省能源和减少温室效应但对臭氧层的破坏没有影响6.下列关于环境污染及原因关联错误的是()A. 重金属污染--汞、银等排放到水中B. 空气污染--向水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C. 臭氧层破坏--大量使用氟利昂等物质D. 白色污染--大量的废弃的包装塑料【答案】B【解析】 A 、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对人体毒害最大的有5种铅、汞、砷、镉这些重金属在水中不能被分解人饮用后毒性放大与水中的其他毒素结合生成毒性更大的有机物如ri本的水俣病是由汞污染所引起 A正确B、现代社会人们的滥砍乱伐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使粉尘污染加重大量化石燃料的开发利用又加重了气体的污染有害气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而不是向水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 B错误C 、臭氧有吸收紫外线中能量较大的短波辐射的能力如果没有臭氧层强烈的阳光早已使整个大地化为焦土臭氧还具有强氧化能力所以空气中的微量臭氧能消毒杀茵能刺激人的中枢神经并加速血液循环因此臭氧是一名“人类生命的卫士” 但过量的紫外线能伤害人的眼睛和皮肤但是近年来发现臭氧层对生物的保护机能正在减弱原因是制冷剂中的氟利昂、超音速飞机排放的尾气及工厂排放的废气都会破坏臭氧层所以不用氟利昂(或氟里昂)作制冷剂或使用无氟冰箱、飞机使用清洁能源或飞机尾气经处理后排放、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都可保护臭氧层 C正确D、白色污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D正确7.下列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不相符的是()A. 酸雨--通过净化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B. 臭氧层空洞--减少使用氟利昂C. 土地沙漠化--退耕还林还草D. 温室效应--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饭盒【答案】D【解析】 A 、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并对污染物并回收和利用 A正确B、氟利昂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氟里昂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或易挥发液体略有香味低毒化学性质稳定常被当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目前大气臭氧层正在遭到破坏形成臭氧层空洞应该减少使用氟利昂 B正确C 、土地沙漠化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导致动物不得不迁徙使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所以应该是退耕还林还草 C正确D、防治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而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饭盒与防治温室效应关系不大 D错误8.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主要指的是()A. 二氧化硫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水蒸气【答案】C【解析】解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屏障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等气体过度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能引起温室效应故选 C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列做法不符合此理念的是()A. 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B. 及时处理作物秸秆就地焚烧C. 植树造林节约木材D. 治理废气使用清洁能源【答案】B【解析】解 A.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可以减少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烟尘等有害物质的排放利于防治雾霾 A不符合题意B.秸秆焚烧会产生烟尘及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做法错误 B符合题意C.植树造林节约木材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减少空气污染、节约资源 C不符合题意D.治理废气使用清洁能源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气排放 D不符合题意故选 B10.大气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升高能引起“温室效应” 这种物质是()A. 二氧化碳B. 氧气C. 水蒸气D. 空气【答案】A【解析】解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故选 A11.保定成为我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更应该从我做起践行低碳生活.下列行为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A. 使用一次性木筷.既方便又卫生B. 禁止焚烧秸秆.利用秸秆生产沼气C. 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D. 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答案】A【解析】解 A、使用一次性筷子、餐盒和少用纸巾等不但要增加制造中的能量消耗.同时从原料上还要多伐棵树不利于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不符合“低碳”生活.符合题意.B、C、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如禁止焚烧秸秆利用秸秆生产沼气、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等.故不符合题意.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机动车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A12.为了改善空气质量确保身体健康下面哪项做法是正确的()A. 经常在居室中喷杀虫剂以杀死空气中的细菌B. 在居室周围多栽花草树木C. 晚间在居室中摆放花卉D. 焚烧秸秆【答案】B【解析】解 A.经常在居室中喷杀虫剂杀虫剂不能杀死空气中的细菌还会污染空气影响身体健康 A错误B.花草树木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还能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因此在居室周围多栽花草树木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B正确C.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大量的花草在夜间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使卧室内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人的呼吸也需要氧气因此人、花争氧影响人的呼吸不利于健康 C错误D.焚烧秸秆既浪费资源又会造成大气污染影响身体健康 D错误故选 B13.2013年12月初宁波连续几天雾霾笼罩 PM2.5一度达700微克/立方米以上.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污染.对于雾霾天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雾霾可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大量增加B. 积极到户外晨练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疾病发生C. 雾霾天气是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D. 为了减少雾霾危害每天紧闭门窗【答案】C【解析】解 A、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是固体小颗粒如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大雾天气导致呼吸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而不是二氧化碳 A错误B、雾霾天气对人体会造成危害因此雾霾天气要减少出行或尽量不要在户外活动 B错误C 、空气质量与呼吸道疾病有直接的关系所以空气质量持续重度污染使呼吸道疾病患者有所增加即雾霾天气是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 C正确D、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是污染物开窗会污染室内空气雾霾天气应保持门窗紧闭但不能每天紧闭门窗 D错误.故选 C.14.下列措施能帮助保护环境的是()①给烟囱按上除尘装置工业用水必须处理过后才能排放②使用一次性筷子保证卫生用餐③垃圾分类处理回收④节约用水用电⑤减少使用塑料袋多用篮子、布袋⑥短途行程尽量使用自行车或公交开车时少鸣笛A. ①②③④⑤⑥B. ①③⑤⑥C. ①③④⑥D. ①③④⑤⑥【答案】B【解析】①给烟囱按上除尘装置工业用水必须处理过后才能排放可以保护环境②使用一次性筷子保证卫生用餐是资源的浪费也不利用环境的保护③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④节约用水用电属于节约能源但不属于保护环境⑤减少使用塑料袋多用篮子、布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⑥短途行程尽量使用自行车或公交开车时少鸣笛可以保护环境15.室内装饰材料及家具中所含的有毒物质有()A. 甲醛B. 甲醇C. 一氧化碳D. 甲酸【答案】A【解析】据分析可见室内装饰材料及家具中所含的有毒物质主要是甲醛等可见A正确16.“情森森雾蒙蒙浓烟锁重楼.秸秆之烟天上来问君开车几多愁.互相见泪朦胧灰飞烟灭几时休.”这是网友面对焚烧秸秆发出的无奈之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政府可利用宣传车深入田间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B. 积极推广机械耕作利用机械将秸秆打碎深翻严埋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将秸秆腐化分解C. 焚烧后的秸秆是富含钾肥的草木灰肥料对来年种庄稼有好处故应得到鼓励D. 积极推广生态厕所建设利用秸秆产生的沼气进行做饭和照明沼渣喂猪猪粪和沼液作为肥料还田【答案】C【解析】解 A、政府可利用宣传车深入田间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正确.B、积极推广机械耕作利用机械将秸秆打碎深翻严埋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将秸秆腐化分解将秸秆腐化分解既减少空气污染又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正确.C 、焚烧后的秸秆虽然能提供草木灰肥料但远不及其危害不值得提倡错误.D、植物秸秆发酵后能生成甲烷(沼气的主要成分)等物质甲烷是一种清洁的能源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C.17.广州市规划到2020年左右单位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23\% .下列不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A. 屋顶绿化B. 植树造林C. 废气排放D. 园林建设【答案】C【解析】要想广州市单位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23\% 必须要通过绿化实现所以选项中屋顶绿化、植树造林、园林建设都可以净化空气是正确的而废气排放不利于保护空气质量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7小题每题10分共计70分)18.将下列改善家居环境的措施与作用用线连起来.【答案】①-b ②-c ③-a ④-d【解析】①充足的阳光照射能够起到杀菌消毒作用②良好的通风能获得新鲜的空气③不装修能减少甲醛等的危害④厨房安装换气设备是为了降低厨房的污染源.19.请运用你所学到的知识为喜爱运动的人提出一些有关选择锻炼环境的建议.【答案】应在一天中尘埃比较少空气比较清新的地方锻炼身体应在尘土少空气清新的公园锻炼身体等等.【解析】解多年来人们习惯上认为锻炼身体以早晨为最佳其次是黄昏因为那时的空气最新鲜.但是由于城市空气污染的缘故最佳锻炼时间也发生了变化.研究证明在一般情况下空气污染每天有两个高峰期一个为日出前一个为傍晚.特别是冬季早晨和傍晚在冷高压的影响下往往会有气温逆增现象即上层气温高而地表气温低大气对流近乎停止.因此地面上的有害污染物不能向大气上层扩散停留在下层呼吸带.在工业集中或高楼林立的居民区及汽车飞驰而过的道路两旁这种现象尤为典型.这时有害气体要高出正常情况下的2-3倍.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分钟呼吸16-20次一天吸入空气约10多立方米.而锻炼时由于代谢的需要吸入的空气往往是正常状态下的2-3倍.所以锻炼时环境与时间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什么时间的空气最洁净?实验研究证明每天上午10点与下午3点左右为两个相对最佳期.故提醒大家一定要珍惜这一段大好时光.因为这时锻炼不但会使您紧张之余得到松弛您还能呼吸到高质量的新鲜空气.由于每个人生活、工作的环境空气质量不同因此在户外锻炼时还要注意大气污染指数的变化.如果一段时间内或某一地段里大气污染指数过高就应该调整锻炼地点.尽量避开在工业集中或高楼林立的居民区选择空气质量好的地方像绿化带很多的地段最好是公园那可是天然氧吧适合做有氧运动.20.(1)生物呼吸、燃料的燃烧等都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已经超出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最终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这是________效应.20.(2)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主要是________因素造成的.20.(3)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了“人与生物圈”的研究计划其目的主要在于().20.(4)森林碳汇是指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倡导()的消费理念.20.(5)作为中学生从我做起就我们校园环境建设向我们同学们提一倡议 ________.【答案】温室【解析】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材料中涉及的生物呼吸、燃料的燃烧等都能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已经超出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最终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这是温室效应.【答案】人为【解析】由上述资料可知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经有\dfrac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剧增加而森林去日益减少这个反差造成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恶化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上的森林减少乱砍滥伐等都是人为因素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答案】A【解析】人与生物圈计划简称MAB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门于1971年发起的一项政府间跨学科的大型综合性的研究计划.生物圈保护区是MAB的核心部分具有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研教学、培训、监测基地等多种功能.其宗旨是通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结合科学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政治决策者和广大人民的结合对生物圈不同区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研究并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生物圈及其资源的变化及这种变化对人类本身的影响.“人与生物圈”的研究计划其目的主要在于协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答案】D【解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如使用再生纸、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超市购物自带购物袋等但夏天使用空调至最冷既浪费了能源有影响人的健康.【答案】从我做起树立环保意识节能减排.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等活动【解析】如何建设好“我们校园环境”呢?应该从我做起树立环保意识节能减排.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等活动.21.(1)在世界环境问题中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其中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21.(2)为了响应“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的号召你是怎么做的?________A. 二氧化碳B. 二氧化硫C. 一氧化碳D. 二氧化氦【答案】A, B【解析】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含有二氧化硫等的气体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的【答案】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少生活作息中所耗用的能量(如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等)植树造林等【解析】“低碳生活” 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如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少生活作息中所耗用的能量(如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等)植树造林等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22.(1)通常情况下人体呼吸道能对吸人的气体进行处理使空气变得温暖、湿润和________但空气中的PM25则会经呼吸道直接进入________(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其携带的有害物质很难分解或消除这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________的22.(2)PM2.5被吸入人体后吸附在肺泡壁上并能渗透到肺部的深处引起气管炎、肺炎、哮喘________等肺泡壁很薄外面包绕着丰富的________ 从而肺泡与血液间能进行气体交换22.(3)为了改善空气质量降低空气中PM2.5的含量请你提出一个合理建议 ________ 【答案】清洁, 肺, 有限【解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使空气顺畅通过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能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但空气中的PM25则会经呼吸道直接进入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其携带的有害物质很难分解或消除这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答案】肺气肿, 毛细血管【解析】PM2.5被吸入人体后吸附在肺泡壁上并能渗透到肺部的深处引起气管炎、肺炎、哮喘、肺气肿等肺泡壁很薄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从而肺泡与血液间能进行气体交换【答案】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低碳生活等【解析】为了改善空气质量降低空气中PM2.5的含量提出一个合理建议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低碳生活等23.(1)小莹探究的是图甲中________活动实验变量是________ .23.(2)实验前将植物进行暗处理是为了将原有的________运走耗尽.该步骤主要是利用图甲中________活动.23.(3)水浴加热装置中装有酒精的烧杯是________.水浴加热后酒精变成绿色.23.(4)用________染色后不遮光部分变成________色.【答案】(1)A,光【解析】(1)根据分析可知图示甲A表示光合作用 B表示蒸腾作用 C表示呼吸作用图乙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实验步骤因此小莹探究的是图甲中A活动实验变量是光.【答案】(2)淀粉,C【解析】(2)实验前先将植物进行暗处理(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该步骤主要是利用图甲中C呼吸作用活动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答案】(3)b【解析】(3)酒精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b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酒精变成绿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答案】(4)碘液,蓝【解析】(4)用碘液染色后比较叶片没有遮盖的叶片遇碘变蓝遮盖的叶片遇碘不变蓝因此遮盖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24.(1)碳元素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沿食物链进行传递的24.(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食物链的途径①表示________ 分解者代表的生物是________ 本图中和④本质相同的生理作用还有________(填序号)将碳元素返回到无机环境中24.(3)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工业化学燃料燃烧等因素使________气体过度排放到大气中温室效应增强应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学燃料的燃烧发展新型能能源加强环境保护24.(4)生物圈中能量的源头是________ 由于生物自身的消耗、热能的散失等原因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的特点现在有一种新兴燃料一一“生物质燃料” 利用农作物废弃物、木材废弃物以及动物粪便等有机物质制作的燃料相比煤炭、石油等燃料节能、低碳、单位产热费用低是全世界目前十分认可的新能源技术其广泛应用实现了人对能量的________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答案】二氧化碳【解析】碳元素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沿食物链进行传递的【答案】光合作用, 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③。
一.软件平台ArcGIS或MapGIS(软件测试部分):(1)数据处理:拓扑构建、误差校正、地图投影(2)数据管理:属性表创建、属性表关联、图形与属性数据挂接、属性表导出(3)空间分析:查询检索、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4)数字高程模型:GRID及TIN模型创建,DEM分析(包括坡度、坡向、粗糙度、可视性、洪水淹没、流域地貌等分析)(5)数据转换:ArcGIS、MapGIS、MapInfo、AutoCAD等数据间格式转换实验四基于ArcGIS的DEM分析与可视化一、实验目的1、掌握利用ArcGIS三维分析模块进行创建表面的基本方法2、掌握地形特征信息的提取方法,能利用ArcGIS软件基于DEM对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提取,显示粗糙度3、掌握三维场景中表面及矢量要素的立体显示其原理与方法,熟练掌握ArcGIS软件表面及矢量要素杂场景中的三维显示及其叠加显示4、熟练掌握ArcScene三维场景中要素、表面的多种可视化方法。
二、主要实验器材(软硬件、实验数据等)计算机硬件:性能较高的PC;计算机软件:ArcGIS9.3软件;实验数据:《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随书光盘或其他中三、实验内容与要求1、地形特征信息提取实验数据:dem要求:利用所给区域DEM数据,提取该区域山脊线、山谷线栅格数据层。
具体操作:1.打开arcmap,添加dem数据,点击DEM数据,打开Arctoolbox,使用Spatial Analysis tools\Surface Analysis\Aspect工具,提取DEM的坡向数据层,命名为A。
2.点击数据层A,使用Spatial Analysis tools\Surface Analysis\Slope工具,提取数据层A的坡度数据,命名为SOA1。
(地面坡向变率,是指在地表的坡向提取基础之上,进行对坡向变化率值的二次提取,亦即坡向之坡度(Slope of Aspect, SOA)。
2023-2024学年浙科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总投资超过2000万的贵州兴义市第三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运用的原理包括()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②协调与平衡原理③整体性原理④工程学原理⑤物种多样性原理.A. ①②③④⑤B. 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答案】D【解析】解小流域治理模式是我国农民和技术人员的创举它是应用生态工程的③整体性原理、②协调与平衡原理及④工程学等原理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层层设防来控制土壤侵蚀的.故选 D.2.下列有关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合理的规划载牧量能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B. 生态农业系统中将秸秆作饲料喂牲畜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C. 大量引入外来物种能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稳定性D. 合理地引入天敌治理害虫能避免因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而带来的二次污染【答案】C【解析】A项合理的规划载牧量能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B项生态农业系统中将秸秆用作饲料喂牲畜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高效利用C项大量引入外来物种一般会降低当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项合理地引入天敌治理害虫能避免因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而带来的二次污染故选C3.下列措施不适合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是()A. 机械法整平压实土地B. 人工制造表土植树种草C. 排石整地改良优化土壤D. 开发农田广种农作物增加农民收入【答案】D【解析】解 A、机械法整平压实土地适合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 A错误B、人工制造表土植树种草适合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 B错误C 、排石整地改良优化土壤适合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 C错误D、矿区废弃地的土地条件极端恶劣甚至有严重重金属污染植被难以恢复而农作物更难以生长大力发展农田收效难以保证不符合生态工程整体性原理 D正确.故选 D.4.在帮助农民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实际问题如“香蕉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 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 整体性原理B. 协调与平衡原理C. 物种多样性原理D.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B【解析】解生物只有适应一定的环境才能正常生长所以“香蕉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 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故选 B5.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A. 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B. 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C. 实现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D. 减轻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答案】C【解析】A.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次多级利用 A正确D.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正确B.可以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 B正确C.可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多级利用使废物资源化但能量不能循环 C错误故选C6.某河流因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蓝藻大量繁殖、水华频发研究人员采用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获得较好治理效果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 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供蓝藻吸收利用B. 河流中动植物之间进行着物质循环C. 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能减少水华发生D. 水华形成过程中可导致该水域群落丰富度增大【答案】C【解析】解 A.蓝藻属于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不能利用有机物 A错误B.物质循环指的是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B错误C.大型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资源能减轻水华发生 C正确D.水华形成过程中可导致该水域群落丰富度减少 D错误故选 C7.“无废弃物农业”是生态工程最早的模式之一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中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案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无废弃物农业”促进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 施用有机肥能为作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和能量C. 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D. 通过蚯蚓、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等分解者能有效地促进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答案】B【解析】A、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是物质循环再生的原则促进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A正确B、施用有机肥能为作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不能为农作物提供能量 B错误C、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通过多层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中的物质既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减少环境污染因此途径②、③优于④ C正确D、分解者可以将生产者的枯枝落叶和遗体残骸、消费者的遗体残骸、粪便等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能有效地促进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 D正确8.常规稻作指田间仅种植水稻稻蟹共作指利用稻田养蟹水稻田为河蟹提供了栖息场所河蟹通过取食稻田虫子减轻稻田虫害河蟹的粪便可以作为肥料利于水稻生长与常规稻作相比从生态学角度对稻蟹共作模式的分析错误的是()A. 使水稻和河蟹之间建立合作关系B. 使水稻和河蟹之间的能量循环流动C. 改变了稻田群落的物种组成D. 改变了稻田中食物网的结构【答案】B【解析】解 A.稻蟹共作模式使水稻和河蟹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A正确B.能量不能循环流动 B错误C.稻蟹共作模式改变了稻田群落的物种组成 C正确D.稻蟹共作模式改变了稻田中食物网的结构 D正确故选 B9.如表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事例中错误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A、无废弃物农业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A正确B、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遵循了多种多样性原理 B正确C、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化这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C正确D、前面造林后面砍林这违背了整体性原理 D错误10.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更容易遭受虫害.主要是不符合生态工程的哪项基本原理()A.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 协调与平衡原理C. 物种多样性原理D. 系统整体性原理【答案】C【解析】解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是指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故A错误B、协调与平衡原理是指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故B错误C 、物种多样性原理是指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更容易遭受虫害主要就是违背了物种多样性原理故C正确.D、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 1\gt 2” 故D错误.故选 C.11.如图为某生态农业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食用菌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B. 标有①②③④⑤的箭号是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C. 该生态农业利用了物质循环原理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 该生态农业通过增加食物链的条数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答案】C【解析】A、食用菌营腐生生活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 A错误B、标有①②③⑤的箭号是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农作物的能量只能来自太阳能④的箭号不能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 B错误C、该生态农业利用了物质循环原理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C正确D、食物链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该生态农业没有增加食物链的条数 D错误12.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垃圾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可回收垃圾收集处理可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污染保护生态环境B. 厨余垃圾中剩饭、剩菜所含的有机物经发酵处理后可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C. 有害垃圾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物质处理不合理时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中D. 其他垃圾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答案】B【解析】解 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A正确B.厨余垃圾中剩饭、剩菜所含的有机物经发酵处理后有机物中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不能循环利用 B错误C.有害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毒物质可由食物链进入人体通过生物富集作用积累 C正确D.其他垃圾如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瓷器碎片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D正确故选 B13.下列实例与其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对应正确的是()A. 合理放牧rightarrow 协调与平衡B. 无废弃物农业rightarrow 整体性原理C. 天然混合林rightarrow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 农作物合理密植rightarrow 物种多样性原理【答案】A【解析】解 A、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因此要合理放牧这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A正确B、无废弃物农业体现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错误C 、天然混合林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原理 C错误D、农作物合理密植体现的是协调与平衡原理 D错误.故选 A.14.复合式生态浮床技术将植物分布为两层如图所示并结合照明、通气等技术更好地对富营养化的水体进行生态修复据图判断叙述错误的是()A. 复合式生态浮床能吸收过多的氮和磷减少水体富营养化B. 曝气头曝气可促进需氧微生物有氧呼吸有利于降解有机污染物C. 复合式生态浮床能有效遮挡阳光避免光线过强温度过高以促进藻类的繁殖D. 合式生态浮床技术对水体生态系统的修复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C【解析】A、复合式生态浮床能吸收过多的氮和磷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A正确B、曝气头曝气可促进需氧微生物有氧呼吸有利于降解有机污染物 B正确C、复合式生态浮床能有效遮挡阳光使光线不足从而抑制藻类的繁殖 C错误D、复合式生态浮床技术对水体生态系统的修复利用的是植物净化水体这充分利用了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 D正确15.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①能量的多级利用②物质循环再生③废物资源化④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⑤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三者结合.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③④⑤D. ①②④⑤【答案】C【解析】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①能量的多级利用、②物质循环再生、③废物资源化、④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⑤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三者结合16.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生态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增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循环经济B. 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低效益、可持续C. “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 在湿地的周围建立缓冲带可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答案】B【解析】解 A.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循环经济 A正确B.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高效益、可持续 B错误C.“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正确D.在湿地的周围建立缓冲带可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D正确故选 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7.(1)生态农业运用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两个17.(2)留民营村生态系统中的饲养业、生产沼气所利用的能量主要由________提供17.(3)建立上述生态农业的意义除了能提高经济效益外还可以________17.(4)若将信息传递相关原理应用到生态农业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二是________【答案】(1)能量多级利用, 物质循环再生【解析】解(1)生态农业运用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有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答案】(2)农作物【解析】(2)留民营村生态系统中的饲养业、沼气利用的是作物秸秆因此能量主要由农作物提供【答案】(3)减少化肥的用量、减少环境污染【解析】(3)建立生态农业能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污染【答案】(4)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解析】(4)信息传递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18.(1)景区中的某种植物由近水边到陆地沿地表随机分布这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理由是________18.(2)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 湿地具有净化污水的功能同时还能进行旅游观赏这依次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18.(3)湿地中某种以食草昆虫为食的鸟类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的能量该种鸟类同化的能量不能100%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4)某种鸟类通过点头或鞠躬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________信息该现象说明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答案】(1)不属于 , 该现象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解析】解(1)景区中的某种植物由近水边到陆地沿地表随机分布这是种群的空间特征因此不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2)物种组成(或物种丰富度) , 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解析】(2)区别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湿地具有净化污水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同时还能进行旅游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3)二 , 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解析】(3)湿地中某种以食草昆虫为食的鸟类粪便中的能量是食草昆虫同化的能量因此属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该种鸟类同化的能量不能100%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原因是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答案】(4)行为 , 种群繁衍【解析】(4)某种鸟类通过点头或鞠躬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行为信息该现象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19.(1)人工浮床中植物对水质净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________ 另外人工浮床通过遮光作用来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繁殖可有效防止“________”发生提高水的透明度19.(2)人工浮床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等生物共同组成了________ 其中所有的鱼类获得的能量最终主要来源于________19.(3)该小组若利用人工浮床开展“不同水生植物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 为了避免实验误差你认为对每个实验装置中的植物有何要求?19.(4)该实验中对城市生活污水的治理应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________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等基本原理19.(5)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污染环境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答案】根系吸收氮、磷, 水华【解析】【答案】群落, 太阳能【解析】【答案】大小、数量和生活状态等相近【解析】【答案】协调与平衡原理【解析】【答案】已受损的生态环境【解析】20.(1)调查稻田群落中某种蛙的密度常采用________法20.(2)稻田中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有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原因是________ 20.(3)与30年前相比该稻田生态系统由于________ 因此抵抗力稳定性更________ 20.(4)现在有些地区发展稻田养鱼建立“稻一萍一鱼”生态农业稻株为浮萍、鱼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殖环境鱼取食稻的基部枯黄叶片、杂草、昆虫等天然饵料鱼的粪便肥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同时由于鱼的游动可增加水中的溶解氧①此生态农业实现了________的目的②某研究小组对生态农业中鲤鱼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 cm^2 \cdot a)据表分析鲤鱼同化的能量是________KJ/ cm^2 \cdot a【答案】标志重捕【解析】调查稻田群落中某种蛙的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答案】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解析】稻田中捕食者的存在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有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答案】群落中组分少食物网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弱, 低【解析】与30年前相比该稻田生态系统由于群落中组分少食物网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弱因此抵抗力稳定性更低【答案】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 20.6【解析】①由题意可知此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的目的②根据表格数据鲤鱼同化的能量=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41.6-21=20.6 KJ /cm^2 \cdot a故答案为 (\, 1)标志重捕(1)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2)群落中组分少食物网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弱低(3)①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②20.621.(1)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该技术作为无性繁殖技术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成为外植体能够被培养成植株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21.(2)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制成人工种子有哪些优点?________(举出两点)胚状体来源于离体的植物体细胞其形成过程中要经过________和________过程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茎尖或根尖组织可获得无病毒植株其原因是________21.(3)某地农民将生态系统桑基鱼塘与蔗(蔗叶)基鱼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分解者的作用产生的无机盐离子被植物利用体现了生态工程________原理【答案】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 含有本物种遗传性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解析】植物微型繁殖技术作为无性繁殖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成为外植体能够被培养成植株的根本原因是含有本物种遗传性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即具有全能性【答案】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 脱分化, 再分化, 植物的茎尖或根尖很少被病毒感染甚至无病毒【解析】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制成人工种子的优点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植物组织培养形成胚状体需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茎尖或根尖组织可获得无病毒植株其原因是植物的茎尖或根尖很少被病毒感染甚至无病毒【答案】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 物质循环再生【解析】某地农民将生态系统桑基鱼塘与蔗(蔗叶)基鱼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生态工程的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分解者的作用产生的无机盐离子被植物利用体现了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023-2024学年上海版初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2011年6月4日,省预报台预测某市的空气污染指数是76\sim 89,则该日的空气质量状况是()A. 优B. 良C. 轻度污染D. 重度污染【答案】B2011年6月4日,省预报台预测某市的空气污染指数是76\sim 89,我们可以参照表格给出的信息,查阅本指数是在51-100之间,因此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属于II 级良好.故选:B2.冬天教室若长时间不开窗,很多同学会感到头晕,这是因为教室里()A. 噪音太大B. 温度太高C. 缺氧D. 细菌太多【答案】C【解析】解:教室若长时间不开门窗,学生们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教室的氧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教室内缺氧,就会使人感觉精力不集中,甚至头晕等.故选:C.3.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可能造成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从而给人类带来灾难.下列办法中与减轻或消灭温室效应无关的是()A. 保护好现有森林,大力植树造林B. 禁止使用氟利昂C. 积极治理大气污染,研究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物质D. 减少矿物能源的消耗,尽量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答案】B【解析】A、保护好现有的森林,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该项不符合题意。
B、氟利昂能引起臭氧层的破坏,与减轻或消灭温室效应无关。
符合题意。
C、积极治理大气污染,研究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物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减轻温室效应。
不符合题意。
D、开发水源、太阳能源等新能源,可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该项不符合题意。
4.下列哪项符合健康家居的标准()A. 豪华装修B. 尽量使用清洁能源C. 室内大量种植观赏性植物D. 饲养宠物【答案】B【解析】解:A、一些装饰材料、化纤地毯、涂料等会不同程度地释放出甲醛气体,而使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超标,成为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A错误;B、尽量使用清洁能源,有利于环保,符合健康家居的标准,B正确;C 、室内大量种植观赏性植物,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与人争夺氧气,C错误;D、宠物身上有寄生虫,尤其是孕妇更不能接触猫狗等动物,容易造成胎儿畸形,容易造成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污染,D错误.故选:B.5.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是()A. 臭氧层的破坏B. 太阳黑子的大爆发C. 工业化生产向大气中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D. 空调的使用【答案】C【解析】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绿化草地,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故选:C.6.“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如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晚上不要习惯于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每天上学减少由家长开车接送;用餐时减少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等.下列属于“低碳生活”的意义的是()A.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B. 减少对物资的消耗C. 减少对地球的污染D. 以上各项都对【答案】D【解析】解:低碳生活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主要表现在节电、节气和回收等三个方面,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乘公交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餐盒和少用纸巾等,不但要增加制造中的能量消耗,减少对物资的消耗;建议父母建造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农田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浓烟,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浪费电能,减少对地球的污染.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7.下列做法不属于家具环境污染的是()A. 经常开窗通风透气B. 家用电子产品使用不当造成的电子辐射C. 使用空调长期不清洁D. 家居装修使用有害物质超标的材料【答案】A【解析】解:A、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可使教室内的空气保持清新,利于呼吸,不属于家具环境污染,A正确;B、电子产品填埋和焚烧都会造成地下水污染或大气污染,属于家具环境污染,B错误;C 、使用空调长期不清洁,属于家具环境污染,C错误;D、家具材料中常含有甲醛和苯,家居装修使用有害物质超标的材料,属于家具环境污染,D错误.故选:A.8.研究表明室内环境污染可诱发白血病,下列哪项是该病的主要“杀手”()A. 厨房污染B. 室内放置大量植物C. 室内饲养宠物D. 室内装饰材料及家具污染【答案】D【解析】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证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诱发白血病的主要原因。
青海省西宁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质量检测测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亲手种植在问天实验舱的拟南芥种子和水稻种子萌发时,根会向含有水的土壤生长,这体现了()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都能进行新陈代谢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进行繁殖2.寄生虫的显著特征是( )A.生殖器官发达B.消化器官发达C.感觉器官发达D.运动器官发达3.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不但影响学业,而且还患上近视。
要了解该地区中学生近视状况,应选用( )法A.观察B.测量C.实验D.调查4.西安产灞生态区坚持打造“山水林湖生命共同体”,绿植遍地,飞鸟翔集。
生物兴趣小组到浐灞湿地公园进行了鸟类观察,以下做法不可取的是()A.可以借助望远镜观察鸟B.可以将雏鸟带回学校观察C.不可用无人机拍摄候鸟D.记录时不凭个人喜好取舍5.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能把有机物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中的是()A.植物B.动物C.细菌、真菌D.以上都是6.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有4条食物链B.蛇和鹰之间只构成竞争关系C.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非生物部分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体内积累重金属最多的是草7.深圳万象天地“巨人展”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火热出圈。
巨人皮肤上的纹理和毛孔清晰可见。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他是生物,因为他有皮肤B.他是生物,因为他有清晰的毛孔C.他不是生物,因为他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D.他不是生物,因为他不能动8.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城市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河流生态系统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洋约占地球表面71%,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被成为“地球之肺”,释放氧气最多C.湿地生态系统蓄洪抗旱、净化水质,称为“地球之肾”D.城市生态系统人口密集、物资丰富,自动调节能力强10.下列物体属于生物的是()A.电脑病毒B.新冠病毒C.珊蝴D.恐龙化石11.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并记录了学校花园里所看到的生物及非生物(见以下调查表)。
练习四污染物在蓄水层中的可视化
一、实验背景?
如果在某地区蓄水层中包含挥某种污染物,在已有污染数据时,可以创建三维场景,直观地显示污染情况。
?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例,使读者熟练掌握ArcScene三维场景中要素、表面的多种可视化方法。
?
三、实验要求?
利用所给数据,实现污染物状况的三维可视化显示,点状水井矢量要素的突出显示,污染源的符号化突出显示。
?
四、实验数据?
1、污染物浓度栅格图层数据contamination(..\Chp9\Ex4);??
2、水井位置点数据层wells(..\Chp9\Ex4),其中包含水井深度属性;??
3、需要清理的污染源(工业设施)数据Pol_source(..\Chp9\Ex4),其属性中包括需要进行清理的优先级;??
4、污染物空间的TIN表面C_TIN(..\Chp9\Ex4);
五、实验步骤?
使用ArcGIS的三维分析工具,包括三维场景中数据的加载、数据在场景中的三维立体显示方法(包括设置基准高程显示和突出显示要素两种方法)。
对污染物在蓄水层中的分布做直观的观察和分析,并研究区域内分布的水井受其影响的情况。
最后然后分析污染源的情况,确定污染源需要清理的优先级,以为决策提供科学支持。
?1、首先打开场景Exercise4.sxd(..\Chp9\Ex4),可以看到所需实验数据已经加载2、显示污染物的体积与污染程度。
?
将污染物浓度的栅格图层叠加到污染空间表面上,可以显示蓄水层中污染物的体积与污染物程度。
?
(1)?打开污染物浓度图层contamination的属性对话框;?
(2)?选择其空间TIN表面(C_TIN)设置基准高程,同时设置Z值转换系数为200
(3)?在Symbology选项卡中选择一合适渐变色系;??
(4)?在内容列标表中取消TIN表面的显示,此时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察看污染物空间的形状及其受污染的强度
3、显示污染物空间与水井的关系?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一些水井位于污染物空间中。
可以通过水井的深度属性对其进行突出显示,即可查找出哪些水井与污染物空间相交,哪些水井受污染较严重。
?
(1)?打开水井数据层属性对话框并选择Extrusion选项卡。
?
(2)?计算突出表达式为其深度属性字段Depth,同时选择将表达式应用为各个要素的基准高程,水井的深度以负值表示,使其向下突出。
(3)?关闭C-TIN数据层的显示。
此时可直观察看与污染物空间相交或相邻的水井
4、优先显示需要清理的污染源?
如前所述,根据各个污染源需要进行清理的紧急程度,对其进行分级归类。
然后将其突出显示,并用颜色标志出来,以突出需要进行清理的优先级。
?
(1)打开污染源facility数据层属性对话框并选择extrusion对话框。
(2)?(2)?计算突出表达式为Priority1*100,
(3)在Symbology选项卡中设置符号为渐变色(Graduated?colors),选择值域
(Value)为PRIORITY1,将符号分为5级显示
(4)此时,工业设施根据其优先级按比例突出显示。
场景中可以看得出污染的形
状及强度、水井与污染物空间的关系,以及为阻止地下水进一步污染而需要进行清理的污染源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