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的家谱——《吴中贝氏家谱》
- 格式:pdf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2
贝聿铭与“吴中贝氏纪念馆”贝聿铭、贝建中在美国贝氏建筑事务所位于山塘街603号的贝家祠堂(现为吴中贝氏纪念馆)平龙根吴中贝氏纪念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山塘街桐桥西侧,原为明礼部儒士贝启祚妻贝程氏节孝祠。
前后祠宇分别于1959年筑京沪双轨铁路及1998年建北环路万福桥被拆除,仅存“节孝”牌坊一座。
2008年5月,苏州金阊区政府按照原祠堂规制启动修复和布馆,于2009年9月完成,现设为吴中贝氏纪念馆,陈列有贝氏家谱、贝氏世系图、贝氏杰出人物介绍、贝聿铭先生简介及贝聿铭十大著名建筑图片等,已成为贝氏后裔思祖忆亲之地,以及七里山塘这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的文化节点之一。
贝氏与苏州的渊源贝氏出自河北清河贝丘,后裔以地为氏。
一世祖字兰堂,明嘉靖年间自浙江兰溪迁吴,在阊门南濠行医卖药。
子兰亭育四子三女,其中三子仁宇无子,以兰亭次女嫁迁吴医生何景松之子振松所生三子鼎诚为嗣,遂鼎诚承继其舅改名贝启祚,即为贝氏四世。
明崇祯时贝启祚为礼部儒士,清顺治二年病殁,遗孤即五世贝珽,时7岁,赖母贝程氏纺麻织絮维持生计,抚幼养老。
贝氏在南濠世代经营药业,由于诚信经营,乐善好施,传至七世贝慕庭时已成吴中巨富,乾隆二年贝慕庭感念贝程氏守节32年育孤成才,方使吴中贝氏香火延续,乃于山塘街半塘桐桥堍启建贝节孝祠。
据乾隆年间《苏州府志》记载:“贝启祚妻程氏在室时,父病疡,氏亲吮其毒,染病几殆。
年二十七,夫亡誓殉,奉姑命,抚七岁孤成立,守节三十二年,乾隆三年旌。
”吴中贝氏不但药业起家,经营有方,而且家传淳厚,文风日盛,延至近代,更向上海、香港、美国等地区及国家拓展,成为藏书、金融、工商、建筑世家。
其中贝氏十三世贝理泰还于1922年起连任苏州总商会会长7年,先后发起募捐巨款开辟了从阊门到虎丘的马路,时称“新马路”,担任过吴县救火会会长,博习医院、振华女子中学董事等,对苏州经济发展和公益事业建树颇多。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即为贝氏第十五世。
贝聿铭于1917年生于广州,1927年全家自香港搬到上海,就读于圣约翰中学。
贝聿铭父亲、母亲的时代作者:来源:《青年与社会》2017年第14期贝家家族史,就是中国一部民国史。
贝家祖上在浙江以贝兰堂行医卖药起家,后定居苏州,乾隆年间已以中药业成为苏州四富之一。
贝聿铭的爷爷贝理泰,是中国最早的金融家,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联合创始人、董事,同时兼任苏州分行的经理。
还促使中国旅行社的成立并兼任中国旅行社苏州分社经理。
贝家被称为金融之家毫不夸张,因为贝理泰的五个儿子和四个孙子都在从事金融工作。
三儿子贝祖诒,先后担任中国银行广州、香港、上海分行经理及总行副总经理。
更在1946年当上中央银行总裁,被称为“金融巨子”、“汇兑奇才”。
他就是贝聿铭的父亲。
贝聿铭的父亲和母亲贝祖诒在博习书院读书时遇到大家闺秀庄氏,庄氏出身名门,父亲是德商礼和洋行买办、红十字会会长,庄氏擅长吹笛,信佛,两人很快结婚。
1915年贝祖诒担任中行广州分行总经理,1917年4月26日,贝聿铭出生于广州。
名字是母亲取的,寓意璀璨的镂刻,这似乎暗示着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贝聿铭必然会走上建筑之路。
随着父亲工作的不断变动,贝聿铭和母亲也不停的变换生活场景。
1918年,1岁的贝聿铭随父母到香港。
贝聿铭13岁时母亲因癌症在苏州去世。
“我伤心极了。
那个年纪的我已经明白母亲的重要性,所以她的去世对我打击很大。
对我来说她曾是那么重要。
我想她生活处世的方法对我的影响很大,她很受朋友喜爱,朋友很多,这一点我很佩服。
母亲和她的朋友每每因某某人的阿姨到来就小聚一番,谈天说地。
我有幸听过她们一些谈话,可以感受到她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我想这应该能使您感受到我母亲的为人,她待人热情,别人很尊敬她,这对我影响很深。
”“我的母亲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女书法家、诗人、音乐家。
所以母亲这边的家庭更具艺术氛围。
” “我母亲是虔诚的佛教徒,我记得她经常带着我到她定期去清修的寺院里,我总是在那里静坐很长时间。
这便是我母亲对我的教诲之一:学会在寂静中倾听。
”母亲的生活方式对贝聿铭影响甚大,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擅于静思和聆听环境,重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也成为他设计的典型风格。
JING DIAN MEI W EN·经典美文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2019年5月16日,贝聿铭逝世,享年102岁。
该文根据贝聿铭之子、贝氏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贝礼中在“2017清华设计学术周”上的演讲整理。
PAGE48倾阅读49 PAGE我的父亲在2017年4月份的时候刚过了100岁的生日。
他于1917年出生在广州,当时父母亲是银行家,后来成为中国银行上海的总经理。
我父亲是六个孩子中的老二,在他幼年的时候在苏州、上海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在苏州我们有家庭园林,在夏天的时候他会到那里去,有很多的水池和假山园林,常和兄弟姐妹在园林中游玩。
1935年的时候我的父亲离开了中国,两周之后他到了旧金山,先后在麻省理工和哈佛求学。
初到美国时处于战后,美国当时经济发展十分迅猛。
作为一个移民,机会也是非常多的,他的事业宏图就此展开。
后来他搬到了纽约,并且被纽约这个城市的活力和文化所吸引。
他非常喜欢去博物馆看一些著名设计师的作品,并发现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展现在这种实实在在的物体上,所以他的灵感就来源于他经常去的这些著名的博物馆建筑中。
我父亲设计的国家大气研究中心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于上世纪60年代建成,这个项目对他来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他在公共建筑设计领域的开端。
我参与了15年后的重修,建筑所展现的艺术感和影响力,完美结合了当地艺术运动的精神。
我父亲用了他专业的背景和华人的身份,在这里成功建造了一栋结合东方和西方的文化的建筑。
1978年的时候他回到中国,四年之后,也就是1982年,他在北京设计了希尔顿饭店。
尽管这个饭店是十分知名的西方连锁酒店,但我父亲希望能够在设计中增添中国新一代建筑的元素,保持中国传统的文化。
但是,当时他的设计观点被认为太过于超前,没有很好地把握中西方之间建筑的关系。
我的父亲十分喜欢老子,他在他的建筑设计中加入许多老子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
”在中国,最常见的家族兴旺和衰落的过程是:上一辈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下一辈老成守业,艰难维持;再下一辈坐吃山空,家道中落。
但是贝聿铭家族,却摆脱了这个“魔咒”,并且可能是目前中国唯一富过15代的家族。
这位“世界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在他传奇的102年人生中,获得了一个建筑师能拥有的全部荣誉。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贝聿铭身后,是一个传承了15代的百年名门望族。
明朝中叶,原籍浙江的贝兰堂定居苏州,以行医卖药为生,成为苏州贝氏的始祖。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贝氏由于经营中药业成为苏州四富之一。
到了近代,贝氏家族以同为第十三世孙的贝哉安和贝润生两支最为兴旺。
贝哉安及其子孙被称为“金融世家”,而贝润生则被称为“颜料大王”。
这两支成就非凡,贝润生在苏州留下了一座修缮完整的狮子林。
狮子林是汉族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又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现在的狮子林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而贝哉安参与创办了上海银行,还协助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新型旅行社——中国旅行社。
贝哉安的五个儿子、四个孙子也都从事金融工作,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贝哉安的第三子,也就是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
贝祖诒出任过中国银行副总经理以及中央银行总裁。
1948年,贝祖诒赴美,担任驻华盛顿中国技术代表团团长。
此后,贝祖诒做出了一生中一个重大决定:留在美国。
若不是这个决定,日后就不会有建筑大师贝聿铭了。
1962年,贝祖诒出任中国香港上海商业银行董事长。
贝聿铭的叔祖父,“颜料大王”贝润生认为,“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以独有之产遗子孙,不如以公有之产遗子孙”,把自己花巨资修缮一新的狮子林,给全体族人享用。
此外,他在园子里设立了贝氏祠堂,并在旁边捐资建立了贝氏承训义庄,用来赡养、救济族人。
贝润生与贝聿铭的祖父贝哉安共同捐资在苏州城开办了中国第一个新式幼稚园,二人对苏州的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前夕,孔祥熙一人就卷走了一亿三千万美元,而贝聿铭的父亲,身为中央银行总裁的贝祖诒远走美国之时却没拿走一分公款。
精心整理贝聿铭:着名建筑师的显赫家世贝聿铭:着名建筑师的显赫家世文/里,人们以诚相待,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日常生活之首,我觉得这才是生活意义的所在。
”——贝聿铭贝聿铭,美籍华裔建筑师,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最后的大师”。
1955贝聿铭于1983年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建筑奖,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
他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例如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香港的中国银行大楼以及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近代,贝氏一族最为兴旺的支脉,是同为第十三世孙的贝哉安和贝润生两支。
他们的六世祖是亲兄弟,两人同为贝氏余脉,却都不以医药业成名发家,贝1915年,贝理泰在上海创立商业储蓄银行,实行“一银元起开户”,为普通市民提供金融服务,生意兴隆。
他还协助陈光甫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新型旅行社——中国旅行社。
贝理泰有五个儿子、四个孙子从事银行工作。
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三子贝会、“全”叔祖贝润生名仁元,字润生,江苏元和人。
16岁开始,他就在以包销德商颜料为主要业务的上海瑞康颜料点当学徒,逐步发展成瑞康股东,后与人合伙成立谦信靛油公司,人称“颜料大王”。
双亲与兄弟姐妹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号淞荪,生于189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唐山工学院。
1927年任上海分行经理及总行外汇部主任,打破了外国人垄断中国外汇汇兑局面。
1935年,他参与币制改革,组织起草货币改革政策,由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发行新种纸币法币以禁止银元流通。
贝聿铭生母庄氏,清廷国子监祭酒之后,属大家闺秀。
她不仅是一位笛子高手,也是个虔诚的佛教徒。
贝祖诒遵从父命立志从事金融工作,他曾就读于一所美国传教士所开办的大学并在那里遇到了庄氏,两人很快结婚。
贝聿铭的继母蒋士云,祖籍江苏吴县,为中华民国驻外使节蒋履福之女。
出生在商宦世家的蒋士云,从小天生丽质,聪颖好学,她在蒋氏家族女孩子中排行第四,故被人称为“蒋四小姐”。
与夫人一见钟情年的夏到卢爱玲个性兼具西方人的直率和东方人的低调。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孟子有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
许多暴发户,都富不过三代,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家族却是个例外。
贝氏家族人才兴旺,成为显赫门第,与勤读书的优良家风密不可分。
根据《吴中贝氏家谱》记载,其始祖贝兰堂,不过是个游方医生。
起初为了躲避战乱,只得背井离乡,从老家逃难出来。
靠贩卖草药白手起家,辛苦大半辈子,才在苏州城里扎下根。
吃过艰难谋生的苦,他深知以财产遗子孙,不如以知识遗子孙。
贝兰堂立下家规,家中无论男孩女孩,都要读书识字、终身学习。
到了第十代传人贝墉,挣下三进三出的院落,都用来收藏历朝历代的经典古籍。
贝氏家族传承至今,已有17代,在上海有1000栋房产,子孙大多名校毕业。
贝聿铭百岁之际,仍以自家祖训为豪:“我们不重金钱传承,唯独重视教育。
”
除了建筑大师贝聿铭以外,族中名人还有“颜料大王”贝润生、中国银行创始人贝祖诒等。
年少无知时,以为读书学习,是天底下最熬人的差事;
经历过生活的毒打,才明白读书是世间最公平、最好走的路。
年少时吃读书的苦,正是为了将来少吃些生活的苦。
书本,是垫高人生的台阶;知识,是扭转命运的钥匙。
腹有诗书的人,哪怕历经磨难,仍有从容应对生活的底气。
贝聿铭的设计方法及启示贝聿铭的设计方法及启示贝聿铭,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在他卓越建筑的背后,贯穿着一条神秘的线,这就是为贝氏所独有的设计方法。
设计中的人员分工在美国,社会分工很细,每方面的工作都会有专门的人员从事,基本没有中国这种建筑师身兼多职的情况。
建筑师事务所只负责把握大的方向,以及总体协调工作,至于结构与设备都交由专门的事务所去解决。
设备工程师的分工远比中国的复杂,建筑师甚至可以向专门的灯光工程师咨询各种灯光的艺术效果,这是中国的电气工程师远远办不到的。
就连表达建筑师意图的设计说明,在美国也交由专门从事设计说明业务的公司去完成。
在Internet高度发展的今天,这样做丝毫不会妨碍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图纸通过互联网相互传输,就如同在同一单位工作一样。
在中银大厦的设计中,整个设计由贝氏建筑师事务所(PEI PARTNERSHIPARCH ITECTS)总承包,业主只对贝氏支付设计费。
贝氏再自己出钱去请结构、设备工程师,也就是说它在把设计中的各部分分包给专业事务所。
中银大厦工程总概算为1,477,355,770元人民币,设计费按8.5%收取,为124,80 0,000元外汇人民币,由贝氏统筹分配。
结构工程师为威德林格工程师事务所(WEIDL INGERASSOCIATES),设备工程师为JB&B工程师事务所(JAROS BAUM & BOL LES),他们与贝氏均有较长的合作关系。
中方设计单位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综合设计研究所,他是由贝氏经过招标决定的,其设计费也由贝氏支付。
这样做使设计费大量流失,所以,美国一些超大规模的设计公司,比如在S.O.M.中,还是各个专业齐备。
这种细致的社会分工,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分别开业的方式与国内是大不相同。
它使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之间有了双向选择的机会,从而在众多的结构、设备工程师事务所中产生了竞争。
优秀的事务所脱颖而出,使高难度的结构、设备问题的解决成为了可能,从而为建筑师实现其大胆的构想铺平了道路,为高水平的设计创造了条件。
吴中贝家
吴中贝家
照片由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提供
吴中贝氏原籍浙江兰溪,明代中叶迁居苏州,至今已有约500年。
吴中贝氏以行医、卖药起家,子孙中人才辈出,像清朝中期的7世孙贝慕庭为吴中巨富;13世孙贝润生是“颜料大王”,曾购下狮子林并进行修缮,使狮子林重新恢复青春;13世孙贝理泰为金融家;另一13世孙贝寿同留学德国,学习建筑,上世纪20年代的一些法院和监狱不少由他主持设计,苏州司前街看守所就出自他的手笔。
最为当代人知晓的吴中贝氏名人,要属贝氏15世孙、
建筑大师贝聿铭了。
他设计过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等知名建筑。
贝聿铭的祖父贝理泰与贝润生同为吴中贝氏13世孙,一属蘅山公支,一属潜谷公支,他
们的六世祖是亲兄弟,他们二人都不从事祖传医药业,却是吴中贝氏最有成就的后裔。
这张旧影是1989年贝聿铭回苏时与亲友的合影。
桌前
左右为贝聿铭夫妇,中间为贝祖武夫妇。
20多年后的2013
年10月19日,吴中贝氏家族40余人汇聚一堂,他们座谈、参观山塘街贝家祠堂(吴中贝氏纪念馆),共同追忆500年来的家族风采,这也是该家族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大团圆”。
建筑大师贝聿铭:今生今世,娶了高贵优雅的陆书华,夫复何求作者:山佳聊起远近闻名的建筑大师,我们顿时会想到美裔华人贝聿铭先生,他用他的作品征服了世界,有我们熟知的肯尼迪图书馆、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及苏州博物馆等等。
曾有传记作者,这样描述贝老——贝聿铭所体现的是美国所想象的东方美德:高雅、受过完美的教育,举止矜持高贵。
老话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女人。
的确,上述这个描述,尤其适合贝老的贤内助——一生高贵优雅的陆书华。
01 又是一个一见钟情的故事,只不过地点是在美国的纽约。
那是1938年的暑假,在纽约中央火车站,贝聿铭来接好友。
忽见人群中,有一东方佳丽映入眼帘,正是气质高雅的陆书华。
时年20岁的她,已从上海中学毕业,正准备前往波士顿,就读韦尔斯利女子学院。
贝公子一见倾心,异地他乡,同为华人,寒暄几句,也是有的。
闻知陆小姐的目的地,贝公子主动提出:“小姐,可否搭我们的车一同前往?”只见陆小姐不卑不亢地答了一句:“对不起,我已买好去那里的火车票了。
”贝公子心有不甘,但也无济于事,只能黯自神伤。
好在天遂人愿,那天前往波士顿的火车,因飓风,半路停运。
于是,贝公子有了英雄救美的机会,两人就此熟悉。
02 贝公子与陆小姐的身世,用老套的话来说,门当户对,势均力敌。
贝聿铭家族“吴中贝氏”,曾是“苏州四富”之一。
据《吴中贝氏家谱》记载,苏州贝氏的始祖贝兰堂,原籍浙江金华兰溪,于明朝嘉靖年间以行医卖药为生,迁居江苏吴县。
贝家的草药生意越做越大,到清朝中期的贝兰堂七世孙贝慕庭时,已是吴中巨富,与戈、毛、毕三家成为当时的“苏州四富”。
而贝聿铭,是贝兰堂的第十五世子孙,因此,有人称贝家“可能是中国唯一富过15代的家族”。
贝家最为兴旺的支脉,是同为第十三世孙的贝哉安和贝润生两支。
他们的六世祖是亲兄弟,两人同为贝氏余脉,却都不以医药业成名发家,贝哉安被称为“金融世家”,贝润生则被称为“颜料大王”。
贝哉安本来可以中举走仕途,毕竟在20岁,他已是苏州府学贡生。
龙源期刊网
贝聿铭: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
作者:
来源:《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9年第34期
【人物简介】
贝聿铭,美籍华裔建筑大师,1917年出生于广州,祖籍苏州,吴中名门“贝氏家族”之后;1935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曾获美国总统授予的“自由勋章”及美国“国家艺术奖”、法国总统授予的“光荣勋章”等,被誉为“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作品有美國约翰·肯尼迪图书馆、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中国苏州博物馆新馆等。
2019年5月16日,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
在过去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他把自己设计的建筑种在了4个大洲、10个国家和地区的土地上,那些作品与时代和文化水乳交融,交相辉映。
回首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回味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作品:博学多识又擅长吸收、提纯各种优秀艺术表现形式,让他的作品超越了时代,被世人称赞和铭记。
贝律铭的杰作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大师的封山之作.本来贝老先生已经退隐,但苏州地方苦苦相求,加之苏州是贝先生的母亲的故乡,是贝先生小时侯成长的地方,故重启宝刀,再度出手.苏州博物馆新馆在边上,外观上,建筑风格秉承明清江南水乡的园林特色,粉墙黛瓦,馆里却是高科技设备林立.自著名国际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2002年初接受中国江苏苏州市政府之邀,承接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伊始,受到社会媒体、建筑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2003年11月5日,苏州博物馆新馆已正式揭幕开工。
随着破土尘埃落定,近两年的报道风雨似也淅沥入静。
在此期间,作者有幸两度参加专家论证会,得以了解一些情况。
今受《世界建筑》杂志社贾东东女士之邀,并征得苏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同意和支持,对苏州博物馆建设的前期情况做一报道,希望以客观的事实及陈述以飨读者。
选址的风风雨雨如果说在现代主义大师贝聿铭先生建筑设计生涯中,值得特别关注的诸如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美国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美国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中国北京香山饭店等建筑的话,那么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就是选址,正在兴建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也不例外。
在中国古代,城市、聚落、建筑等的选址,多和山川形胜及对未来可能的发展规模估算有关,而如上所述建筑的选址,却均在业已成熟和积淀深厚的城市环境和背景中。
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谈论贝先生的这些作品时,限制和约定、格局和肌理等城市要素十分重要。
1970年代末,贝先生建议禁止在紫禁城周围一定范围内建造高层建筑,却接受在城郊建香山饭店,便是出于对历史名城的整体思考[1]。
20年后,苏州博物馆新馆不仅选址在历史古城内,而且紧依古典建筑和园林,贝先生则欣然接受挑战,同时认为如果博物馆新址择于苏州新区便了无情趣。
这确实耐人寻味。
其实,关于苏州博物馆选址工作,从1999年6月开始,长达近3年方花落伊家。
其间,苏州市委、市政府等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对:人民路东侧的工人文化宫地块;人民路西侧工人文化宫对面电子市场地块;北寺塔以东、西北街以北地块;潘儒巷以北.临顿路以东地块;园林路以东、潘儒巷以北地块;齐门路以东、东北街以北地块,进行过反复比选,经审慎考虑,最后选定第六地块。
和为贵教学目标1,知道家庭要和睦、待人要和气、社会要和谐,和能兴家、兴业、兴国。
2.懂得心胸宽广朋友多,初步学会在坚持原那么、分清是非的根底上谅解和宽容他人。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知道家庭要和睦、待人要和气、社会要和谐,和能兴家、兴业、兴国。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在坚持原那么、分清是非的根底上谅解和宽容他人。
教材说明礼之用,和为贵。
“对内求和谐、对外求和平、对台求和解;’是我国重要的治国之策。
其中,“对台求和解〞在四年级第一学期的“中华一家〞单元中已涉及。
“对外求和平〞将在五年级重点学习。
因此,本课教学侧重于“对内求和谐〞的教学。
第一局部:了解什么是“和〞.1.“聪明豆〞栏目中的“和〞字开花游戏是小学生在语文课上经常玩的。
但本课的这一设计并不是比拼哪位同学的词汇量丰富,而是让孩子们在组词、用词(和气、和睦、和蔼、和平、和谐、和美、和蔼、和好、和会、和解、和局、和乐、和顺、温暖、和悦)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和〞的意思,从而理解“和为贵〞的含义,即万事万物,和谐是最可贵的。
2.“七色光〞栏目中以两个例子(不同颜色的花朵组成美丽的风景、不同味道的食料煮成味美的鲜汤)、三幅图(不同的乐器演奏出和谐的乐曲、不同性格的学生组成和谐的集体、不同民族构成和谐的大家庭)再次论证了和谐的可贵。
在教学中要注意的是,不能将“和〞与“同〞划上等号。
以音乐为例:齐唱或齐奏属于“同〞,声音是统一了,但显得单调;合唱或合奏属于“和〞,虽然各人的旋律不同,但相互之间是和谐的,这样的“和而不同〞到达的效果既丰富,又统一,具有层次感。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教师要把握好这层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和〞的最高境界。
第二局部:感悟为什么要“和〞1.“和能兴家〞:贝氏家族正是由于家人间的和谐美满才培养了“颜料大王〞、“金融巨子〞、“建筑大师〞,并共同为苏州市政建设和家族事业作出了许多奉献。
如果家庭不和、勾心斗角、妻离子散,也就没有今天的苏沪名门了。
2.“和能睦邻〞:街道举办了主题为“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共建和谐社区〞的家庭邻里节,倡导新型的人际关系,防止和减少了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
在“建筑艺术”深入人心的过程中,美籍华人贝聿铭显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设计师贝聿铭大师的起步1917年生于广州的贝聿铭,祖辈是苏州望族,他的童年时光在苏州园林里度过。
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
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
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贻。
1927年以后,他到上海读完中学、大学,于1935年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进入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系。
此后,他先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学习,并在二战期间服役四年。
1945年受聘为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
1948年,纽约房地产开发富商威廉·柴根道夫聘用贝聿铭担任他创办的韦伯·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
柴根道夫与贝聿铭互相欣赏,相得益彰,合作达十二年之久。
十二年中,贝聿铭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宅群的设计,也做不少社会改建计划。
直至1960年,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
他喜好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贝聿铭作品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贝聿铭作品大师的杰作贝聿铭起步是从设计公寓开始的。
据说,当初他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设计了许多大众公寓。
贝聿铭认为:“建筑是—种社会艺术的形式。
”所谓社会艺术,是指建筑与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的区别。
绘画和雕塑等强调作者个性在作品中的体现,而建筑师在重视其个性与内涵的同时更主要的是为人们创造生活工作的环境。
贝聿铭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因为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而深受工薪阶层的欢迎。
费城莱斯大学甚至还在1963年颁赠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
苏沪名门贝氏家族贝氏家族以行医卖药起家,单是一个贝聿铭在当今世界建筑设计业的显赫地位,就足以令世人对贝家刮目相看了。
更何况,这个家族中还出过「颜料大王」贝润生、「金融巨子」贝祖诒。
连日的冬雨终于止住了,可申城的气温却下降了许多,贝祖远老人的家中更有些阴冷难耐。
贝祖远今年85岁,他是贝氏家族第十四代中健在的最年长的一个,旧中国银行界巨子贝祖诒是他的亲哥哥,贝祖诒就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父亲。
现在,贝祖远因糖尿病的折磨,面庞变得清瘦而又冷峻,家人说他经常神志不清,平时几乎不说一句话。
可他如电的目光掠过众人时,彷佛能看清你的灵魂。
贝念正女士,今年44岁,面容与贝聿铭极为相似。
贝女士的父母1960年去了香港,当时4岁的她和5岁的姐姐没走成,便留在了上海黄陂路的老宅中,由姑妈和一个奶妈照看到大。
她对贝氏家族的事情知之甚少,只知道曾祖父是「颜料大王」贝润生,就是和同住一城的族叔公贝祖远,也是不久前才联系上的。
贝女士现在居住的老宅正面临着拆迁之虞,为此她到处奔走,希望能讨个说法。
她知道贝家有位全球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也许能有办法让她家那幢精美的法式祖宅得到保护,但她却从没见过贝聿铭的面,虽然按辈分她应叫贝聿铭叔叔。
今天,她来求助于族叔公贝祖远,因为贝祖远仅比贝律铭大一岁,两人名为叔侄实似兄弟,小时候常在一起玩,贝聿铭去美国时,还是贝祖远送他上的船。
今天,贝祖远的确令家人惊诧不已,老人似从梦中醒来一般,因要与远在美国的侄子聿铭通电话了,他居然还奇迹般地说起了送贝聿铭上船赴美的日子--1935年8月13日。
老人其实很清醒,但只在他愿意时醒来……贝氏家谱久居沪上,对于贝氏家族早已有所耳闻。
单是一个贝聿铭在当今世界建筑设计业的显赫地位,就足以令世人对贝家刮目相看了。
更何况,这个家族中还出过「颜料大王」贝润生、「金融巨子」贝祖诒,还有那座被乾隆爷原样仿造了两处的花园--狮子林……家谱和方志如同历史的岩层一样,小心翼翼地翻开其中的某一层,抚去尘埃,当时的社会状况如同化石一般地呈现了出来。
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深厚的中国情怀作者:侯朝阳来源:《世界文化》2019年第09期2019年5月16日,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
就在一个月前,一场大火将850岁的巴黎圣母院烧得面目全非,令人痛心。
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将在5年内重建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能否如期重建,人们拭目以待。
但30年前,作为苏州贝氏后人的贝聿铭在巴黎圣母院仅一河之隔的卢浮宫前,建起一座巨型的玻璃金字塔,点亮了巴黎城,惊艳了全世界!一个黄皮肤的华人,凭什么把一个建筑物建在法国人的心尖上,并让100多座建筑成为遍布世界的城市地标?苏州贝氏是如何成为中国富过15代的家族的……1981年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重修著名的巴黎卢浮宫。
他邀请当时全球15位知名的博物馆馆长推荐设计师,结果有13位馆长居然都推荐了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经过再三考虑,密特朗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贝聿铭。
不料,法国人听说后顿时炸了锅,很多人根本不能接受让一个黑眼睛、黄皮肤的华人来修他们心中最重要的艺术殿堂。
贝聿铭顶着巨大压力,埋头设计起来。
贝聿铭什么来头?哪来那么大胆量和底气?这要从苏州贝氏家族说起。
据贝氏家谱记载,苏州贝氏一世祖叫贝兰堂,元末为避战乱,从北方迁至浙江,又从浙江迁居苏州。
贝家起初以经营中草药起家,到清乾隆年间,已成为苏州四大豪门之一。
到了近代,贝氏家族实力达到新高度,其中最著名的是“颜料大王”贝润生和“金融大亨”贝理泰。
贝润生主要经营染布颜料,生意遍布全国,甚至买下明清时期皇帝们都流连忘返的苏州著名园林——狮子林作为私宅。
现在,狮子林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金融大亨”贝理泰就是贝聿铭的祖父。
1915年,贝理泰在上海创立商业储蓄银行,同时还创办中国第一家新型旅行社和第一所新式幼儿园等。
事业成功后,贝理泰严守不贪财、不享乐、重情重义的家风,无论在官场还是民间都口碑极佳。
他培养出的孩子同样优秀,其中最为出色的当属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
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贝祖诒曾任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总裁,虽然大权在握,却没任何私心。
贝聿铭家族:苏州贝氏的百年传承作者:王欣芳来源:《齐鲁周刊》2017年第25期贝聿铭刚刚过完自己的100岁生日。
百年传奇人生里,他获得了一个建筑师能拥有的全部荣誉,美国国家艺术馆、肯尼迪图书馆、香港中银大厦、法国卢浮宫金字塔,以及家乡的苏州博物馆,每一件设计都是经典之作。
从苏州到纽约,贝聿铭的一百年演绎着苏州贝氏的家族传承,也成为近代中国故事的一个缩影。
“富过15代”前不久,Louis Vuitton 把自家 2018 年早春度假系列发布会搬到了日本美秀美术馆。
美秀美术馆里陈列着一部分日本古董,但打动LV的却是建筑本身。
这座80%主体位于地面以下,将玻璃、钢架等现代建筑材料与小山融为一体的展馆由贝聿铭设计。
如此看来,LV也算“高攀”了。
今年4月26日刚过完一百岁生日的贝聿铭是现代最著名的设计师,他获得了一名建筑师可能获得的所有奖项,在世界各地留下重要的、标志性的建筑设计。
而他的身后,则是一座传承十五代、至今仍富有活力的显赫家族。
根据《吴中贝氏家谱》记载,原籍浙江金华府兰溪县的贝兰堂作为苏州贝氏的始祖,于明朝中叶定居苏州,“行医鬻药”。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贝氏已成为苏州四富。
近代,贝氏一族最为兴旺的支脉,是同为第十三世孙的贝理泰和贝润生两支。
两人同为贝氏余脉,却都不以医药业成名发家:前者及其子孙被称为“金融世家”,而贝润生则被称为“颜料大王”,在苏州留下一座修缮完整的狮子林。
贝理泰号哉安,生于1866年,年长贝润生四岁。
贝理泰是晚清时期苏州府学的贡生,由于父亲突然去世,他只好放弃学业,全力打理家里的产业。
后来贝理泰被地方官揽入幕中,做了一名钱谷师爷,他负责苏州各县的税收行政事务,颇有业绩。
1915年,贝理泰在上海创立商业储蓄银行,实行“一银元起开户”,为普通市民提供金融服务,生意兴隆。
他还协助陈光甫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新型旅行社——中国旅行社。
贝理泰有五个儿子、四个孙子从事银行工作。
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三子贝祖诒,也就是贝聿铭的父亲。
2019 CFBR 99
文 顾燕
—《吴中贝氏家谱》
“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的家谱
家族以行医鬻药发家,至清乾隆期间,贝氏家族已成为赫赫有名的“苏州四富”之一,
贝氏家族自明朝至今已经传承十五代,并且代代不衰。
家文化·家谱逸史
Family Culture
《吴中贝氏家谱》是著名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贝聿铭的家谱。
十五代世家望族
吴中贝氏家族是苏州当地有名的世家望族。
始祖贝兰堂(字),明代中叶自浙江金华兰溪县迁居江苏苏州吴县(今属苏州市吴中区)。
传至孙贝仁宇(字),因膝下无子,遂将嫡外甥何鼎诚入嗣为后,并改其姓名为贝启祚。
贝启祚有四孙,贝鉴、贝钰、贝铨、贝鉽,分启藻庵公、元一公、蘅山公、潜谷公四大支派,其中又以潜谷公支为最盛。
家族以行医鬻药发家,至清乾隆期间,贝氏家族已成为赫赫有名的“苏州四富”之一。
贝氏家族自明朝至今已经传承十五代,并且代代不衰,
这在近代史上都是非常少见的。
贝氏家族重视教育,乐善好施是最显著的两个特点。
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1917~),家族第十五世,系出潜谷公派。
祖籍苏州,生于广州。
10岁随父亲贝祖贻来到上海读书,毕业于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
18岁赴美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
美国国家艺术馆、肯尼迪图书馆、香港中银大厦、法国卢浮宫金字塔、北京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等皆出自其设计。
曾荣获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
贝聿铭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创意是人类的巧手和自然的共同结晶,这是我从苏州园林中学到的。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在贝聿铭心中一直留有极其深刻的印象,苏州园林的长廊曲径、假山水榭,尤其是建筑屋宇与周边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格局,在他数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都有迹可循。
除了苏州留给他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灵感,金融世家的血液、经商家族的传统让他以中国智慧在纽约功成名就。
公正廉洁的金融世家
贝氏家族一度被称为金融世家,而这一称号起始于贝聿铭的祖父贝理泰。
贝理泰(1866年~1906年),原名贝履泰,字醉盦,号哉安。
系晚清苏州府学贡生,因父早亡,遂放弃学业,全力打理家产,后被地方官揽入幕中,负责苏州各县的税收行政事务,颇有业绩。
1915年,贝理泰在上海创立商业储蓄银行,实行“一银元起开户”,为普通市民提供金融服务,生意兴隆。
他还协助陈光甫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新型旅行社—中国旅行社。
贝理泰有五子、四孙,均从事银行业工作。
其中最
吴中贝氏家谱
谱 籍江苏苏州卷 数不分卷纂修者贝仁元版 本
民国二十八年(1939)承训义庄石印本
册 数三册卷目摘要
诰敕、传略、义庄事略、世系、谱传、墓图、墓志铭、诗文等。
谱 名
贝聿铭(Ieoh Ming Pei ),家族第十五世
100 CFBR 2019
孙”。
贝仁元将自己花巨资修缮一新的著名的苏州园林狮子林,贡献给全体族人共用。
此外,他还在园中设立了贝氏祠堂,并在旁边捐资建立了贝氏承训义庄,用来赡养、救济族人。
贝仁元重视教育,他在上海创建了中华职业学校,并与兄弟贝理泰共同捐资在苏州开办了中国第一个新式幼稚园。
民国初,又捐资同盟会成员陈英士,受到民国政府表彰,家谱中“润生七十自序”详载其事迹。
家族初修谱于清道光二年(1832年),清光绪六年续修(1880年),1920年贝理泰等再修,因此为四修谱。
谱中保留孙星衍、阮玉、段玉裁等文,又记贝氏两大义庄的建立与管理条例,对于研究中国家族制度和家族内部管理都有极大的参考作用。
家文化·家谱逸史
Family Culture
1.贝聿铭世系行传;
2.贝祖贻世系行传;
3. 贝仁元世系行传;
4.贝理泰世系行传;
5.苏州博物馆;
6. 美国国家艺术馆。
负盛名的,就是三子贝祖贻,也就是贝聿铭的父亲。
贝祖贻(1893年~1982年),原名贝骐祥,号淞孙。
著名银行家,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
早年就读苏州东吴大学、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今西南交通大学前身),肄业后供职于盛宣怀创办的汉冶萍煤铁公司统计部。
1914年进入中国银行北京总行,先后担任广州、香港、上海分行经理及总行副总经理。
抗战胜利后,被宋子文推荐,出任中央银行总裁。
虽曾身居要职,但他公正廉洁,在他负责的银行中从不为亲戚谋职。
众多兄弟、子侄虽从事金融工作,但却无一人在贝祖贻的银行工作。
贝聿铭的母亲是清朝最后一任国子监祭酒的女儿庄氏,擅吹笛子,虔心向佛,于1930年患癌去世。
此后,贝祖贻又娶了“江南名媛”蒋士云,人称“蒋四小姐”。
蒋夫人曾是张学良将军爱恋的对象之一,长期与其保持着“柏拉图”式的友情,被张学良称为“最可爱的女友,我的最爱在纽约”。
贝祖贻长子即为贝聿铭。
次子贝聿锟(号裕吾),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最具权威的玻璃、陶瓷和新能源专家之一。
其夫人李棠的姨父便是张学良将军。
潜谷公之下不仅男性人才辈出,女性亦是巾帼不让须眉。
贝聿嘉,贝聿铭堂妹,香港著名社会运动家。
早年毕业于沪江大学(今上海理工大学)社会学及社会工作系。
1961年起任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执行总监。
长期从事人口问题、性与弱智人口问题、青少年问题的研究工作。
历任香港妇女会主席,香港国际妇女协会副会长,大学妇女香港协会会长兼顾问,香港中国妇女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八届执行委员等职。
以德遗子孙的颜料大王
贝氏族谱纂修者是贝仁元(1870年~1947年),号润生,与贝理泰同为家族十三世,系蘅山公派裔孙,为沪上商业巨头,以经营颜料起家致富,有“颜料大王”之称。
清宣统三年(1911年)任上海商务总会协理全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
贝仁元曾说“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以独有之产遗子孙,不如以公有之产遗子
145
6
23
顾 燕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家谱组负责人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