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建筑的设计大师贝聿铭共47页
- 格式:ppt
- 大小:9.89 MB
- 文档页数:47
名人故事之天才建筑师贝聿铭贝聿铭,著名华人建筑师,1917年出生于中国苏州狮子林贝家,为中国银行创始人贝祖怡之子。
17岁赴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建筑工程,27岁时在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深造,38岁那年创立贝氏建筑师事务所。
迄今为止,他的作品有70余件,包括肯尼迪某某某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巴黎罗浮宫的金字塔、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等。
贝聿铭个人曾9次获美国建筑师学会设计奖及法国建筑学院金奖、日本帝赏奖和普利兹建筑奖,其中普利兹建筑奖相当于诺贝尔奖,是建筑界最高荣誉。
业界评价认为:他擅长表达抽象的力量,在才华变成建筑品质的神秘工作里,精致、抒情和美丽使他的建筑充满人性的光芒。
违背父命,展现建筑天分1935年夏天,18岁的贝聿铭高中毕业了。
他就读的圣约翰中学是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圣约翰大学的预科,他可以直升圣约翰大学。
但是他放弃了。
父亲贝祖诒希望长子赴英国攻读经济学。
他认为英国的教育不仅严格,而且规范,何况贝祖诒与英商的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的银行家有密切交往,他自然盼望长子能接自己的班。
但是,贝聿铭另有想法。
当时,一部由宾·克罗斯比执导的《大学幽默》在上海放映,电影以幽默、轻快的手法描述美国大学校园风情,与其它国家的传统大学气氛形成明显反差;另外,父亲推荐的几所学校都没有建筑设计专业,而当时贝聿铭对建筑设计有了浓厚的兴趣。
他回忆说:“我沉醉在建设一幢和饭店一般高的大楼的设想中。
当时这种想法对于我就像登月旅行对于今天的小青年一样令人激动。
我断定,那就是我想做的工作。
”贝聿铭选择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设计专业。
当他把宾大的录取通知书送到父亲面前时,贝祖诒沉默不言。
贝聿铭知道,这下子他的父亲真的生气了。
1935年8月13日,贝聿铭在虹口的怡和码头搭乘美国“柯立芝总统”号远洋客轮踏上赴美留学之路。
费城所在的宾夕法尼亚州正处于历史上美国南方州和北方州分界线“梅森,狄克森线”(Mason-Di某onLine)的北边,南方的种族歧视在这里仍有影响,这使贝聿铭十分恼火;同时,贝聿铭到了宾大后才知道,美国东北部有一个叫常青藤联合会(Lvyleague)的大学组织,它是由哈佛、哥伦比亚、耶鲁、普林斯顿、布郎、达特芳斯、宾夕法尼亚等8所名牌大学组成的,而宾大在“常青藤”中的地位最低。
【名人故事】华裔建筑设计第一人贝聿铭贝聿铭(Ieoh Ming Pei)是一位华裔建筑设计师,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
他的作品被广泛认可,并于1983年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
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独具匠心,他的作品独特而富有创意,为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惊喜和美感。
贝聿铭于1917年4月26日出生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
他从小就表现出对艺术的兴趣,并在12岁时开始接触到建筑。
贝聿铭的父亲是一位对艺术和文化非常热爱的人,他的母亲则非常尊重和支持孩子的艺术兴趣。
在家人的鼓励下,贝聿铭选择了建筑作为自己的职业。
1935年,贝聿铭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建筑,并于1940年获得学士学位。
在学习期间,他接触到了各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理念,这对他的建筑思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贝聿铭还曾在哈佛大学担任教职,并与许多著名建筑师和设计师合作。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以其简洁、现代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他的设计运用了大量的玻璃和金属材料,创造了空间的流动感和透明性。
他设计的建筑包括卢浮宫玻璃金字塔、香港的中银大厦和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扩建工程等重要项目。
他通过在建筑中运用几何形状和线条的技巧来创造独特的空间感和光影效果。
贝聿铭的设计理念是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他认为建筑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存。
他设计的建筑通常会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呼应,使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他还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并尝试使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
贝聿铭的成就得到了世界各地的认可和赞赏。
他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项,并于1983年获得了普利兹克奖,这是建筑界最高的荣誉。
他的作品被列为世界上最重要和具有影响力的建筑之一。
2019年5月16日,贝聿铭在美国去世,享年102岁。
他留下了丰富多样的建筑作品,为世界建筑史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贝聿铭的设计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并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继续发挥重要的影响力。
华裔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生平简介AN UNUSUAL ARCHITECT—LEOH MING PEI 非凡的建筑师—贝聿铭On this vivid planet, it appears colorful with azure blue seawater, lush green plants and many world famous buildings. Among these largest artificial articles in the world, many originated from the same architect—Ieoh Ming Pei.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星上,蔚蓝的海洋,葱翠的树木以及许多世界著名的建筑使它变得多姿多彩。
在这些世界上最大的人工作品中,有许多都出自同一位建筑师之手——贝聿铭。
Ieoh Ming Pei, the 1983 Laureate of 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is a founding partner of I. M. Pei & Partners based in New York City. He was born in China in 1917, the son of a prominent banker. He came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1935 to study architecture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 Arch. 1940) and the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M. Arch. 1946).贝聿铭,1983年普里茨克尔建筑奖的获得者,是纽约贝聿铭股份公司的创建人之一。
他1917年生于中国,其父是一位出色的银行家。
1935年他来到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1940年获建筑学学士)和哈佛设计研究生院(1946年获建筑学硕士)学习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