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公其是非于学校,天子遂 也不敢自以非是。是帮养士为学校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 而设也。
——《明夷待访录》
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主要观点 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天下之法)
三代以上有法,三代以下无法。
——《明夷待访录· 原法》 天下之法:法不为一己而立,立法为民,民可养之,民可 教化之,此三代圣王之法也。 一家之法:帝王之法,一家之法,无一毫为天下之心,故 非天下之法也
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
顾炎武 (1613- 1682)
顾炎武,江苏昆山人,原 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 字宁人,尊称为亭林先生。明末 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 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 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 的考证,考订古音。著有《日知 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他 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成果累 累。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
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尖锐,封建制度趋于衰落。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根本)和资本主义萌芽产 生,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
思想: 文化专制(程朱理学、八股取士、文字 狱);西学东渐;自然科学发展。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王夫之
黄宗羲
顾炎武
明末清初,天下易主,作为明遗民,他们面临着两个亟待解
决的问题:一是相对于殉国者,他们不免有“苟且偷生”的道
德负疚感。一是作为遗老,他们又不得不面对被他们视为蛮夷
的、一度使自己国破家亡的清政府。在这两难的困顿中,他们
闭门著书,埋首理论研究,在学术探究中他们实现了对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