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角色适应环境成功就业
- 格式:ppt
- 大小:512.50 KB
- 文档页数:67
【职业生涯规划】完成角色转换迈向事业成功即将离开校园,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最关心的莫过于怎样才能顺利地在新工作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最需要的莫过于怎样充分地认识自我和积极地适应社会,从而尽快完成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迈好事业的第一步,为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节角色的转换一、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不同1.学生角色大学生大多处在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是人生中增长知识。
发展智力、求学成才的关键阶段。
大学生的中心任务是努力学习以专业知识为主的多方面知识,培养以专业能力为主的各种能力。
因此,这是一个接受教育、储备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阶段。
另外,由于大学生以学习为主,经济上主要依靠家庭,所以,可以这样界定学生角色:在社会教育环境的保证下和家庭经济的资助下,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使自己成长为社会的合格人才。
2.职业角色职业角色的个性表现得非常具体,但是千差万别的职业角色却有其共性的抽象:职业角色扮演者具有自己的社会职位和一定职权;相应的职业规范;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业务能力;履行一定的义务;经济独立。
因此,可以这样定义职业角色:在某一职位上,以特定的身份,依靠自身知识和能力并按照一定的规范具体地开展工作,在行使职权、履行义务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取得相应的报酬。
综上所述,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不同在于:一个是受教育,掌握本领,接受经济供给和资助,逐步完善自己;一个是用自己掌握的本领,通过具体的工作为社会付出,以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并取得相应的报酬。
二、学主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换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大学毕业生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必须伴随着角色冲突、角色学习和角色协调等一系列过程。
因此,大学生在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之前,应该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对自我,尤其是对社会,对即将从事的职业进行深人细致认知,作好上岗前的各项准备,顺利地实现角色转换。
大学生完成职场角色转变的方法大学生完成职场角色转变的方法一、从思维模式上完成转变大学生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进入职场后,自己的社会责任、社会角色、社会义务、社会权力及所处的环境都不同,应该按照新的环境和角色来约束自己,并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
要拜托学生“以学为主”的思维模式,把它转变成“以用为主”的思维模式。
二、从心理上完成转变学生心理是学习的心理,一切都想学,一切都感到新鲜,一切都依赖老师,总觉得别人会原谅你,会帮你;在工作中,遇到工作不会做或者做不好时往往会以自己是新学者为借口,会给自己留后路。
而职业人的心理是,为什么做不好?我哪里做错了?应该怎么改正?自己会主动去找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这是新入职的大学生要尽快改变的心理。
三、在行动上要实现转变大学生的行动力,或者说执行力相对较弱,这是入职后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大多数情况下,企业需要的不是思想家,而是实干家。
所以,大学生要改变在校时高谈阔论、喜欢争辩的行为模式,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行动高手。
四、在能力上要实现转变大学生入职后,经常会面对自己的工作和大学所学不一致。
也就是说入职后,自己往往要业余学习很多的东西。
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
成为一个令人佩服的职场高手。
做好大学生完成职场角色转变的妙招一、职场不需“独狼”现代的学生在学校多强调的是“个性”,学校也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但企业强调的是团队精神和严谨的工作纪律。
在这里需要的不是你的个人独秀,而是你与团队默契的配合,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完成工作。
新人应该了解,无论你在学校里学业成绩有多么优秀、社会活动能力有多强,也不论你的雄心壮志有多高,成功决不会是孤立的,你所处的环境、你的机会,都是影响你成功的重要因素。
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抱着不断学习,虚心的态度走向你人生的又一个起点。
二、不要装“成熟”很多人都认为,步入工作岗位是进行自我彻底转变的一个大好机会。
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没有人知道你的过去,正好可以掩盖自身瑕疵。
新任领导干部如何尽快适应角色转换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改善了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同时也为实现干部梯队培养夯实了根底。
放眼观之,当前新任领导干部的整体状况较好,素质普遍较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找准位置,发奋有为。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有少数同志不适应新工作、不胜任新岗位的情况。
对此,我们结合本单位干部队伍状况,就新任领导干部心态进行探讨,对如何调适心态,尽快转换角色,提升履职能力,谈点粗浅看法,以求商榷。
一、新任领导干部角色转换过程中的心理表现新任领导干部在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方面提升很快,其学历高、知识储藏量大是显著特点,干事创业激情高涨。
但也容易产生“燥、虚、骄、满〞的心理振荡〔一〕急功近利——易产生“燥〞的心理。
走上领导岗位,绝大多数同志是欣喜的,可欣喜之余会发现,新的岗位要求变高了,有的可能还是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旋即会感受到压力。
有的同志对于领导和群众的信任心怀感谢,急于做出成绩来回报,可对于全新的工作领域,缺少专业素养以及驾驭能力,显得底气缺乏;有的同志对于竞争者的妒忌和旁人猜忌心存委屈,急于一展身手,可对于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却一筹莫展,存在这种心理,必然心急气燥,欲速而不达。
〔二〕眼高手低——易产生“虚〞的心态。
在新的岗位上,有的同志对于新的人际关系不知深浅,难以把握,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和问题,有时会感到手足无措,难以招架,暴露出“新生一族〞头重脚轻根底浅的弊病;局部领导干部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易接受新事物,尽量迎合群众心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敢出格,害怕成为另类。
有这种心理的领导干部,畏手畏脚,贻误时机,必须影响工作。
〔三〕好高骛远——易产生“骄〞的势头。
一些同志上任之初,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处处有优越感。
走上领导岗位后,管辖的范围更广了,手中的权力更大了,觉得自己是领导了,于是说话的口气变了,不再谦虚谨慎;做事的方式变了,不再脚踏实地;与同事拉开差距,不再打成一片。
第二十二讲实现角色转换尽快适应社会每年的7月,高校毕业生在完成学业、寻找工作以后,就会陆陆续续走向工作岗位,变身为职场新人。
他们将面对另一种生活规则,走人人生的又一转折点。
作为职场新人,在开始一段时间里,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角色转换问题。
从面向课堂到面向社会,从单纯求学到涉身职场,从简单的同学关系到复杂的同事关系,毕业生们将如何更加完美地实现这样一次转换是工作顺利的关键。
就业是学生生涯的一次告别,却可能是一个全新学习过程的开始——学习走进社会,学习融人社会,学会在社会的洪流中摆渡自我。
调查表明,很多大学毕业生刚刚走进工作岗位时,一时难以适应,他们不知道该做什么,不知道该怎么做,似乎学校里的各种知识、技能都派不上用场。
心理学家认为,在职场角色转化中出现的问题,对刚就业的学生来说,可被认为是一种应激源,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心理问题。
因此考虑以什么样的方式,应对职业角色转换,是很有必要的,而应对方式与自身的成长环境、经历、教育状况息息相关。
尽快实行角色转换,走好职场第一步,主动积极地适应环境,是大学毕业生追求健康和谐发展,走向成功的重要一步。
第一节角色认知与角色转换角色一词本是戏剧术语,原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按照剧本的规定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
美国人类学家把“角色”这个概念引入了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认为:“角色,这是地位的动力方面,个体在社会中占有与他人地位相联系的地位,当个体根据他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而实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时,他就扮演相应的角色。
”我们通常认为——角色是个人在社会关系中处于特定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
个人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围绕这一地位,社会各方面对其存在的各种期望,个人努力按照这些期望行事便成为一个角色。
通常,一个人会经常变换自己的角色。
比如说下班回家,要从职业角色变换成家庭角色,这种经常性的角色转换,必然会生产角色冲突。
当一个学生转变为员工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以学生时代的思想行为去做一个员工,但很多大学生在心理上、行为上的不适应,不协调状态,导致冲突。
中职生如何做好就业准备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作为处于相对劣势的中职生承受了较大的求职心理压力,影响了其正常的求职就业。
对于即将离开校园、走向工作岗位的中职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就业准备,以及快速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这是关键时刻,中职生要以积极、正确的态度认识新角色、适应新角色。
关键词:中职生求职就业一、做好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1.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区别(1)社会责任不同。
学生的中心任务是努力学习以专业为主的多方面的知识,培养以专业能力为主的各种能力。
职业角色的责任是利用自己特定的社会身份,依靠在校期间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去服务他人,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的过程。
(2)社会规范不同。
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的社会规范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规范的内容上,也表现在规范所产生的约束力上。
中职生角色的规范主要反映在中职生守则和中职生行为规范之中,主要是告诉中职生应如何做人、如何进行自我发展等。
对于职业人来说,社会规范更加严格,因为一旦参加工作,就必须相应的责任,包括法律责任。
(3)活动方式不同。
学生角色是教室外界的给予,即接受和输入,主要是要求理解;而职业角色则是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向外界提供劳动,即运用和输出,要求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2.中职生角色转换的任务(1)由兴趣导向到责任导向的转变。
学生做事多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学什么、不学什么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因兴趣而学也是多数学校所主张的。
但是步入职场后却发生了重大改变。
相比兴趣而言,职业人应该有更多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包括对企业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
职业人对待自己的工作应该尽心尽力地完成,而不是不喜欢就不做。
职业人应该为自己的家庭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应该为社会尽一份义务。
(2)由个人导向到团队导向的转变。
在校期间,学生虽然生活在学校这样一个集体里,但是学习任务还是靠个人完成的。
制定学习计划、学习进度并最终圆满完成学业都要靠自己,应该说学校成绩的取得更多地依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