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181.81 KB
- 文档页数:2
胱抑素C在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
杨雀飞;吴红梅;邓波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
【年(卷),期】2013(000)008
【摘要】目的探讨胱抑素C( Cys C)在评价肾小球滤过率( GFR)中的价值。
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78例慢性肾衰患者50例健康者血清Cys C,同时测定
尿β2-微球蛋白浓度、血清肌酐浓度及联合检测的准确性。
结果 Cys C在诊断早
期肾功能损害时特异性和灵敏度高于其他项目;Cys C评价 GFR的三个阶段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清Cys C的检测能为临床提供一种准确可靠、快速简捷的
诊断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方法,及时发现早期肾功能损害,使肾功能损害能得到及时治疗。
【总页数】2页(P1723-1724)
【作者】杨雀飞;吴红梅;邓波
【作者单位】高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高州525200;高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高州525200;高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高州525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66.1
【相关文献】
1.血清胱抑素C与其它肾功能指标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 [J], 付玉华;张惠
2.血清胱抑素C和尿α1-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 [J], 李果;刘阳;曾洪伟;刘明全
3.尿微量蛋白联合血清胱抑素C检验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分析 [J], 张春艳
4.尿微量蛋白联合血清胱抑素C检验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 [J], 鲁锐
5.尿微量白蛋白联合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 [J], 孙晓兰;陈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β_(2)-MG、IL-17、FLC联合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李辉锋;丁琪;毛永炎【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24(39)5【摘要】目的研究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白细胞介素-17(IL-17)、血清游离轻链(FLC)联合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根据是否存在早期肾损伤进行分组,将肾功能正常患者纳入对照组(n=40),将肾功能异常患者纳入观察组(n=40)。
两组均进行血清β_(2)-MG、IL-17、FLC的检测,观察检测结果,分析三项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观察组的血清β_(2)-MG(8.76±2.09)mg/L、IL-17水平(70.05±6.94)pg/ml、FLC-κ(1.97±0.35)mg/L、FLC-λ(2.41±0.61)mg/L、κ/λ(1.89±0.2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Ⅲ期患者的β_(2)-MG、IL-17以及FLC-κ、FLC-λ、κ/λ检测值均高于Ⅱ期、Ⅰ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β_(2)-MG、IL-17、FLC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亦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_(2)-MG、IL-17、FLC两两之间呈正相关(P<0.05)。
结论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早期肾损伤,联合血清β_(2)-MG、IL-17、FLC具有较好的预测和诊断价值。
【总页数】4页(P781-784)【作者】李辉锋;丁琪;毛永炎【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3【相关文献】1.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及尿肾损伤因子-1对诊断儿童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伤的临床价值2.尿肾损伤分子-1、IL-18及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测对儿童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研究3.血清IL-9、IL-17及IL-23水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肾损伤的诊断价值4.血清IL-17、IL-18联合检测对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5.血清IL-17、IL-32、IL-33、IL-37联合检测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早期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化项目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生化项目是指通过对人体血液或其他生理样本中的生化指标进行检测,以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筛查疾病或监测疾病进展的一种检查方法。
生化项目的检测结果可以反映人体内各种生化代谢物质的含量或活性,以及体内酶活性等生理变化。
这些指标的临床意义是指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患者体内生理状态的重要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一、血常规项目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机体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强弱,用于感染性疾病、骨髓功能障碍和白血病等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
2.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机体贫血程度和红细胞代谢情况,用于贫血的诊断和贫血类型的鉴别。
3.血红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可以反映机体贫血程度的重要指标。
4.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出凝血功能异常及凝血系统疾病的存在与方向,如出血性疾病、骨髓功能障碍和一些感染性疾病等。
二、肝功能项目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和ALT是评估肝细胞损害程度的指标,可以用于诊断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肝脏疾病。
2.血清总胆红素:总胆红素是评估胆道系统功能的指标,高值常表示胆道阻塞或肝细胞破坏。
3.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是评估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球蛋白是评估免疫功能的指标,二者的比值可以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和免疫功能的状态。
三、肾功能项目1.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尿素氮和肌酐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可以用于诊断和监测肾功能损害。
2.尿微量白蛋白:对于早期肾脏疾病(尤其是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诊断和评估的重要指标。
四、血脂项目1.血清总胆固醇:总胆固醇是评估血脂代谢异常的指标,高值常与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重要指标。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良好胆固醇”的作用,越高越好。
以上只是生化项目中少数举例,实际上生化项目有很多指标,每个指标都有其独特的临床意义。
常用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1.血糖:血糖是评估糖代谢情况的常用指标,可以帮助诊断和监测糖尿病、甲亢等疾病,并评估治疗的效果。
2. 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胆汁排泄功能等情况,对于评估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 肾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排泄功能,用于诊断和监测肾脏疾病,如肾炎、肾功能衰竭等,并评估肾透析的效果。
4.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血液中脂质的代谢情况,对于判断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重要意义。
5.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情况,用于判断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并评估治疗的效果。
6.微量元素指标:包括铁、锌、铜等。
这些指标能反映机体的营养状况,对于评估营养不良、贫血等情况有帮助。
7.肿瘤标志物:比如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于早期发现和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对于肿瘤的筛查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8.电解质指标:包括血清钠、钾、钙等。
这些指标能反映体液中电解质的平衡情况,对于判断水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异常有帮助。
9.炎症因子:包括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估机体的免疫炎症状态,对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10.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心肌损伤程度,对于诊断心肌梗死及其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以上仅是常见的生化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的简要介绍,实际应用需综合个体情况进行分析。
血清胱抑素C在多发性骨髓瘤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周艳君;李平法【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0(031)009【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不同肾损害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PETIA)测定3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Cys-C,同时测定血清尿素(UREA)、肌酐(SCr),与对照组2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多发性骨髓瘤组血清Cys-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储备能力下降组、肾功能不全组之间血清Cys-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ys-C浓度在肾功能正常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UREA、SCr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C作为肾功能早期损害诊断指标,在多发性骨髓瘤肾病中有较高诊断价值.【总页数】2页(P948-949)【作者】周艳君;李平法【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河南卫辉,453100;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系,河南新乡,45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43%R733.3【相关文献】1.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联合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张华;金钧2.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J], 吴丹;关硕;李论3.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J], 杨波;杜利君;张兵;魏剑林;郭运芬;赵佳;何玉霞4.尿微量白蛋白、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J], 郭平5.尿微量白蛋白、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J], 林海龙;谢燕文;梁换仪;郭旭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及肌酐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价值苏显都;林榕;徐晓兰;孙京花;于莉;范长玲【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5)011【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及肌酐(creatinine,Cr)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诊断意义.方法使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010年2月-2014年1月海南农垦那大医院及南方医院住院的43例初诊MM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ys-C、β2-MG、Cr、尿酸(uric acid,UA)及尿素的水平.应用受试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Cys-C、β 2-MG和Cr在MM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MM患者Cys-C水平(2.06±0.82)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71±0.18) mg/L(P<0.01);并且与β2-MG呈明显正相关(r=-0.523,P<0.05).Durie-Salmon分期中,Ⅲ期CysC水平(3.14± 1.38)mg/L明显高于Ⅱ期(1.35±0.16) mg/L和Ⅰ期(0.97±0.18) mg/L(P<0.01);Ⅲ期与Ⅰ期、Ⅱ期血清Cr和β2-M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免疫分型中,轻链型血清Cys-C水平(2.75±1.01) mg/L明显高于不分泌型(1.49±0.53)mg/L(P<0.05);IgA型血清β2-MG水平(7.48±4.52) mg/L明显高于不分泌型(5.37±2.64) mg/L(P<0.05).ROC分析显示,CysC的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及其95%置信区间(0.912,95%CI:0.891~0.960)高于β2-MG(0.853,95%CI:0.821 ~ 0.894)和Cr(0.741,95%CI:0.702 ~ 0.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C可以作为诊断MM患者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指标之一,且优于β2-MG和Cr,对临床分期、肿瘤负荷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帮助.【总页数】4页(P1126-1129)【作者】苏显都;林榕;徐晓兰;孙京花;于莉;范长玲【作者单位】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检验科,海南那大571700;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广东广州510515;解放军总医院检验科,北京100853;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检验科,海南那大571700;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检验科,海南那大571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3【相关文献】1.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蛋白/肌酐比值联合检测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 [J], 郑莹莹;闫卫利2.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在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J], 常慧3.血清胱抑素C、肌酐及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在甲状腺功能失调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高燕4.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及肌酐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价值 [J], 苏显都;林榕;徐晓兰;孙京花;于莉;范长玲;5.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肌酐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损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J], 殷立奎;朱新兴;吴红光;孙学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化项目临床意义肝功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总蛋白(TP)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白蛋白(ALB)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碱性磷酸酶(ALP)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
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绶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6.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GT)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7.总胆红素(TB)增高:肝脏疾病肝外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8.直接胆红素 (DB)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乳酸脱氢酶(LDH或LD)乳酸脱氢酶是一种糖酵解酶。
乳酸脱氢酶存在于机体所有组织细胞的胞质内,其中以肾脏含量较高。
在糖酵解的发生速率上,乳酸脱氢酶不是限速酶,故对发生速率影响不大.增高: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心肌梗死、横纹肌损伤、心肌炎、恶性肿瘤、肾病、肺梗死、巨幼细胞贫血、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及妊娠等。
血脂9.甘油三酯(TG)增高:可以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
TG值2.26mmol/L以上为增多;5.65mmol/L以上为严重高TG血症。
降低:常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B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临床生化指标检测的意义临床生化指标检测是指通过测定人体体液或组织中的生化物质,用以评估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的一种化学检测方法。
这些指标包括血液、尿液、体液和组织中的各种物质,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电解质、代谢物等。
临床生化指标检测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临床生化指标检测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通过检测一些特定的生化指标,可以发现很多疾病的早期异常改变。
例如,血糖的升高可以提示糖尿病,肝功能指标的异常可以提示肝炎或肝硬化等。
及早发现和诊断疾病,使得治疗和干预更早开始,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临床生化指标检测可以用于疾病的监测和疗效评估。
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定期检测相关的生化指标,可以了解疾病的变化趋势和治疗效果。
例如,在癌症治疗中,通过监测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可以判断治疗的效果和疾病的进展。
临床生化指标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第三,临床生化指标检测可以用于评估机体的代谢状态。
生化指标检测可以反映机体内各种物质代谢的情况,如血脂水平可以反映脂质代谢的状态,尿酸水平可以反映嘌呤代谢的状态。
通过分析这些生化指标,可以及时了解机体的代谢情况,及早发现代谢异常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此外,临床生化指标检测还可以用于评估和监测人体器官功能。
不同的生化指标对应不同的器官功能,如肝功能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肾功能指标可以反映肾脏的排泄和调节功能。
通过检测这些生化指标,可以了解器官的功能状态,及时发现功能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临床生化指标检测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治疗效果和评估机体的代谢状态,评估和监测器官功能。
通过临床生化指标的检测,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因此,临床生化指标的检测在医学实践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血清胱抑素C、尿α1-微球蛋白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意义刘南【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尿α1-微球蛋白(α1-MG)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Cys-C、尿α1-MG、血肌酐、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与对照组8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肾功正常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Cys-C、尿α1-MG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Cys-C、尿α1-MG与β2-MG呈正相关,P<0.05.ISS-Ⅲ期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血清Cys-C明显高于ISS-Ⅰ期和ISS-Ⅱ期.结论血清Cys-C、尿α1-MG可作为监测MM肾损害的早期指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血肌酐,且血清Cys-C、尿α1-MG是反映多发性骨髓瘤的肿瘤负荷、判断预后重要指标之一.Cys-C是多发性骨髓瘤分期的重要指标之一.【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7)001【总页数】3页(P11-13)【关键词】血清胱抑素C;α1-微球蛋白;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作者】刘南【作者单位】菏泽市立医院血液内科,山东菏泽274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3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常见临床表现为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和感染等,其中肾损害是MM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
约10%~40%MM确诊时已出现肾损害,25%~50%的MM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程度不同的肾功能异常[2]。
研究表明有肾损害的MM患者1年内死亡率高于无肾功损害患者[3]; MM患者肾损害小于3个月肾功能逆转率达50%~70%,而大于3个月的患者肾功能逆转率只有10%。
因此诊断治疗MM所致早期肾损害是临床工作中难点和当务之急。
我们对110例初发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血清胱抑素C(CCys-C)、血肌酐、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尿α1-微球蛋白(α1-MG)测定,探讨其在MM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意义,及其在不同分期MM患者中的变化特点,从而证明血胱抑素C、尿α1-微球蛋白是MM早期肾损害敏感指标,二者联合测定MM早期肾损害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可能与MM的分期、及肿瘤负荷相关。
血液常规生化检验-临床意义简介血液常规生化检验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测方法,通过分析血液样本中的各项指标,可以提供有关个体健康状况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血液常规生化检验的临床意义及其在健康评估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临床意义血液常规生化检验可以提供以下方面的临床意义:1. 健康评估:血液常规生化检验可以评估个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通过观察和分析血液指标,如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医生可以了解个体的血液系统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贫血、感染或白血病等问题。
健康评估:血液常规生化检验可以评估个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通过观察和分析血液指标,如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医生可以了解个体的血液系统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贫血、感染或白血病等问题。
2. 疾病诊断:血液常规生化检验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如血糖、血脂、肝功能和肾功能等参数,医生可以识别和监测糖尿病、高血压、肝病、肾病等疾病的风险和发展情况。
疾病诊断:血液常规生化检验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如血糖、血脂、肝功能和肾功能等参数,医生可以识别和监测糖尿病、高血压、肝病、肾病等疾病的风险和发展情况。
3. 治疗监测:对于患有某些疾病或正在接受特定治疗的患者,血液常规生化检验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检测血液指标的变化,医生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监测:对于患有某些疾病或正在接受特定治疗的患者,血液常规生化检验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检测血液指标的变化,医生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 病情监测:对于存在疑似疾病或正在恢复期的患者,血液常规生化检验可以用于监测病情的变化。
通过观察血液指标的变化,医生可以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以提供更精确的医疗建议。
病情监测:对于存在疑似疾病或正在恢复期的患者,血液常规生化检验可以用于监测病情的变化。
血清 Cys-C、Hcy、Scr 和 Urea 联合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肾功能损伤诊断中的价值陈志晓;黎莉;陈金玲;谢淑贤【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5(000)028【摘要】目的:评价血清胱抑素C( Cys-C)、同型半胱氨酸( Hcy)、血肌酐( Scr)和尿素( Urea)联合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IH)肾功能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检测122例PIH患者( PIH组)和36例健康孕妇(对照组)血清Cys-C、Hcy、Scr、Urea水平,绘制ROC曲线图,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把4个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Cys-C+Hcy ( A 组合)、 Cys-C +Hcy +Scr ( B 组合)和 Cys-C +Hcy +Scr +Urea ( C 组合)3个组合进行比较。
结果 PIH组血清Cys-C、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血清Scr、Ur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ys-C、Hcy、Scr、Urea诊断PIH肾功能损伤的AUC分别为0.943、0.920、0.869、0.872,A、B、C组合的AUC分别是0.969、0.976、0.985。
结论血清Cys-C、Hcy、Scr、Urea联合检测可提高PIH肾功能损伤的诊断效能。
【总页数】2页(P63-64)【作者】陈志晓;黎莉;陈金玲;谢淑贤【作者单位】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相关文献】1.MA/Cr、β2-MG、Hcy、Cys-C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肾功能损伤诊断价值的探讨 [J], 钟宏文;欧阳能英;谢丽慧;杨寿林;吴路发2.血清Cys-C、Hcy及U-mALB联合检测在高血压肾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薛晓玉;何江3.血清Cys-C、mALB、Hcy联合检测在妊娠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夏六和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NGAL、Cys-C、Hcy联合检测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预测价值分析 [J], 宋倩;李林娟;杨健;赵冬5.血清BUN、Cys-C及尿β2-MG水平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张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㊃临床探讨㊃D O I:10.3969/j.i s s n.1672-9455.2023.16.031联合检测血清L D H㊁S F㊁s F L C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价值*刘桂娟,公海艳,彭海英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临沂276000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 D H)㊁血清铁蛋白(S F)㊁血清游离轻链(s F L C)联合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㊂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138例疑似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临床确诊后,将83例MM患者作为观察组,55例非MM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及不同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I S S)分期患者血清中L D H㊁S F㊁s F L C水平,绘制各项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 O C)曲线,分析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在MM患者诊断中的价值㊂结果观察组的血清L D H㊁S F㊁血清κ轻链(s F L C-κ)㊁血清λ轻链(s F L C-λ)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R-I S S分期MM患者的血清L D H㊁S F㊁s F L C-κ㊁s F L C-λ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 S S分期等级越高,血清L D H㊁S F㊁s F L C-κ㊁s F L C-λ水平也越高;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相比,联合检测诊断MM的灵敏度更高,曲线下面积更大(P<0.05)㊂结论 MM患者血清L D H㊁S F㊁s F L C水平异常升高,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MM诊断的灵敏度与准确度,诊断效能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㊂关键词:乳酸脱氢酶;血清铁蛋白;血清游离轻链;多发性骨髓瘤中图法分类号:R7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455(2023)16-2433-03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其特征表现为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的恶性增殖㊂有数据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临床检验技术的进步,我国MM患者的数量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㊂MM的病程发展十分迅速,若未能进行有效诊断及救治,病情恶化将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㊂有研究显示,部分MM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肾功能受损㊁贫血㊁感染等并发症,但部分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因此,需要加强对MM早期诊断的关注,以改善其预后[2]㊂现阶段,MM的诊断主要依靠骨髓涂片㊁血清I g G检测及免疫固定电泳等方法,而血清游离轻链(s F L C)检测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相对简单易行,故临床多将s F L C检测应用于MM的早期诊断中[3]㊂乳酸脱氢酶(L D H)属于代谢酶,其血清水平与肿瘤细胞活性状态及进展密切相关[4]㊂血清铁蛋白(S F)属于细胞内蛋白,对体内铁的转运㊁储存及代谢具有重要作用,可用于多种血液病的鉴别诊断㊂为探寻高效㊁便捷的诊断方法,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138例疑似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联合检测血清L D H㊁S F㊁s F L C水平在MM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138例疑似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诊断后,将83例MM患者作为观察组,55例非MM 患者作为对照组㊂(1)纳入标准: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MM的诊断标准[5]㊂(2)排除标准:①存在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合并先天免疫力缺陷者;④过敏体质者;⑤合并糖尿病者;⑥合并感染者;⑦依从性较差者㊂对照组中男33例,女22例;年龄51~76岁,平均(64.5ʃ6.6)岁;疾病类型:感染15例,自身免疫性疾病18例,肝硬化14例,其他8例㊂观察组中男49例,女34例;年龄49~75岁,平均(65.3ʃ6.1)岁;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I S S)分期:Ⅰ期29例,Ⅱ期33例,Ⅲ期21例㊂两组性别㊁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㊂1.2仪器与试剂使用的主要仪器包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5800,贝克曼库尔特公司)㊁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型号:I MMU L I T E2000,西门子公司)㊁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型号:B N p r o,西门子公司)㊂使用的主要试剂包括L D H试剂盒(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㊁S F试剂盒(罗氏生物科技公司)㊁s F L C试剂盒(宁波普瑞柏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㊂1.3检测方法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5m L,37ħ下静置2h,离心(3000r/m i n)10m i n 后,取上层清液㊂L D H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S F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s F L C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㊂1.4统计学处理采用S P S 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ʃ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组间中的两两比较采用S N K-q检验;计数资㊃3342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8月第20卷第16期 L a b M e d C l i n,A u g u s t2023,V o l.20,N o.16 *基金项目:山东省临沂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120077)㊂料以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 O C )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MM 的诊断效能㊂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 果2.1 两组血清L D H ㊁S F ㊁s F L C 水平比较 观察组血清L D H ㊁S F ㊁血清κ轻链(s F L C -κ)㊁血清λ轻链(s F L C -λ)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1㊂表1 两组血清L D H ㊁S F ㊁s F L C 水平比较(x ʃs )组别nL D H(U /L )S F(n g /m L )s F L C -κ(m g/L )s F L C -λ(m g/L )观察组83266.12ʃ51.32195.24ʃ31.5635.83ʃ11.8453.77ʃ16.68对照组55108.43ʃ12.7568.37ʃ10.1216.58ʃ5.2719.04ʃ9.28t 6.604.8724.456.30P<0.001<0.001<0.001<0.0012.2 观察组不同R -I S S 分期患者的血清L D H ㊁S F ㊁s F L C 水平比较 不同R -I S S 分期的血清L D H ㊁S F ㊁s F L C -κ㊁s F L C -λ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分期等级越高,血清L D H ㊁S F ㊁s F L C -κ㊁s F L C -λ水平也越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2㊂表2 观察组不同R -I S S 分期患者的血清L D H ㊁S F ㊁s F L C 水平比较(x ʃs )R -I S S 分期nL D H(U /L )S F(n g /m L )s F L C -κ(m g/L )s F L C -λ(m g/L )Ⅰ期29161.10ʃ32.42105.00ʃ25.2423.21ʃ6.1130.51ʃ6.78Ⅱ期33210.20ʃ46.31167.48ʃ42.1539.23ʃ7.5347.42ʃ8.14Ⅲ期21379.0ʃ109.3318.15ʃ55.2852.77ʃ9.6975.88ʃ9.75F48.98050.31631.84829.226P<0.001<0.001<0.001<0.0012.3 各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MM 的诊断效能联合检测血清L D H ㊁S F ㊁s F L C -κ㊁s F L C -λ水平诊断MM 的曲线下面积(A U C )及灵敏度均高于任意一项指标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3㊁图1㊂表3 各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MM 的诊断效能项目A U CS EP A U C 的95%C I 灵敏度特异度L D H0.8000.038<0.0010.726~0.8940.7230.855S F0.7360.0460.0030.646~0.8270.7350.800s F L C -κ0.7430.046<0.0010.654~0.8330.7830.709s F L C -λ0.6300.0480.0100.536~0.7250.6990.6854项联合0.9420.021<0.0010.902~0.9830.9160.828图1 各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MM 的R O C 曲线3 讨 论在临床上,MM 的症状较为复杂,其中以骨骼疼痛最常见㊂在患者首次就诊时可选择的科室种类较多,可能会被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误诊率㊂有研究数据指出,早期MM 的临床误诊率在60%以上,容易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增加不良预后风险[6]㊂现阶段,临床多推荐采用骨髓涂片检测㊁免疫蛋白球定量分析㊁免疫电泳检测等来进行MM 的早期诊断,并用其评估MM 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7]㊂但临床实践中发现,此类定性检测方法操作流程复杂,灵敏度不高,不利于MM 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改善[8]㊂基于此,为MM 患者寻找经济且高效的诊断方法是十分必要的㊂MM 主要是由于恶性浆细胞过量增长所引起的,而骨髓涂片检测中可以较好地观察浆细胞的繁殖情况,是目前诊断MM 的重要依据[9]㊂s F L C 是浆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产生的副产品,通常分为s F L C -κ和s F L C -λ两种,可作为判断良恶性浆细胞病的重要标准[10]㊂在疾病发生早期,骨髓活检可能只有5%的浆细胞,且影像学检查并无明显变化,s F L C 水平异常升高可作为肿瘤发生的有效证据㊂既往研究显示,MM患者s F L C 水平异常升高[11]㊂在本研究中,观察组(MM 患者)s F L C -κ㊁s F L C -λ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非MM 患者),且MM 患者R -I S S 分期等级越高,s F L C -κ㊁s F L C -λ水平则越高,该结果与以往研究基本一致㊂有研究显示,MM 患者化疗过程中,s F L C 阴性患者的生存期较s F L C 阳性患者更长,检测s F L C 水㊃4342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8月第20卷第16期 L a b M e d C l i n ,A u gu s t 2023,V o l .20,N o .16平对MM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12]㊂L D H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是反映细胞代谢状态的敏感指标,有学者指出,恶性肿瘤细胞内基因失调致使L D H的合成及释放增加,进而使恶性肿瘤患者血清L D H水平上升,监测血清L D H水平可及时掌握肿瘤增殖恶化程度[13]㊂正常情况下,L D H主要集中于红细胞而不是血清中,其血清水平正常值为240~600U/L,L D H水平检测可用于评估患者是否患有血液系统疾病[14]㊂在本研究中,观察组血清L D 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MM分期等级越高,血清L D H水平则越高,说明MM患者L D H水平异常升高㊂张琪等[15]认为,L D H水平越高,患者发生免疫表型异常的概率越大,在反映MM患者病情及预后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㊂S F属于人体重要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肿瘤细胞快速增殖㊁生长时,细胞合成铁蛋白能力会随之增强,进而使铁蛋白水平升高[16]㊂张琼等[14]研究显示,S F在MM诊断中的灵敏度㊁特异度㊁A U C分别为70.4%㊁86.9%㊁0.78,提示血清S F在MM诊断中的价值较高㊂本研究发现,观察组S 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MM分期等级越高,S F 水平则越高,提示血清S F水平与MM的发生及发展具有密切关系,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相一致[17-18]㊂本研究R O 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 D H㊁S F㊁s F L C-κ㊁s F L C-λ诊断MM的A U C分别为0.800㊁0.736㊁0.743㊁0.630,联合检测可将A U C提升至0.942,与单独检测相比,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与A U C 更高(P<0.05),提示将血清L D H㊁S F㊁s F L C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㊂此外,上述3项检测项目均选取血清作为检验标本,为受检者带来便利,同时具有操作简单㊁检测速度快㊁安全性高等优点㊂综上所述,MM患者血清L D H㊁S F㊁s F L C-κ㊁s F L C-λ水平异常升高,血清L D H㊁S F㊁s F L C-κ㊁s F L C-λ单独检测对MM诊断价值有限,联合检测助于提高MM检测的灵敏度㊁准确度,诊断效能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㊂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在病情评估㊁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价值需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来进行探讨㊂参考文献[1]杨灿华.多发性骨髓瘤及其肾损伤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17):2906-2908.[2]齐超,钟玉虹,王小粉,等.M o r p h o g o骨髓细胞形态分析系统对正常㊁感染及多发性骨髓瘤骨髓涂片辅助诊断的效率评价[J].临床检验杂志,2022,40(7):551-553. [3]周艺燕,叶德娟,王冰斌.骨髓涂片法联合血清学检查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16(9):89-91.[4]李雯雯,周章军.V E G F㊁I L-17㊁I L-35和L D H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10):6-9.[5]杜鹃,侯健.‘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修订诊断部分解读[J].中华内科杂志,2022,61(5):463-465.[6]M I K HA E L J,B HU T A N I M,C O L E C E.M u l t i p l e m y e-l o m a f o r t h e p r i m a r y c a r e p r o v i d e r:a p r a c t i c a l r e v i e w t o p r o m o t e e a r l i e r d i a g n o s i s a m o n g d i v e r s e p o p u l a t i o n s[J].A m J M e d,2022,136(1):33-41.[7]梁毅珊.血清蛋白电泳㊁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5):155-157.[8]武晓倩,李晨,冯玉虎.血清β2-微球蛋白联合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首诊断多发性骨髓瘤预后的预测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2,21(17):1833-1836.[9]晏显明,王明琼.骨髓涂片联合免疫固定电泳分型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3):110-113.[10]徐海燕,陆学东.多发性骨髓瘤早期实验诊断相关新兴生物标志物的最新研究进展[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21, 36(5):180-183.[11]赵云阳,安然,张慧,等.免疫球蛋白重/轻链检测在l g A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作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7,30(5):350-352.[12]陈曦,许荟,史嘉颖,等.血清游离轻链检测方法及其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7, 57(44):110-112.[13]李玲.β2-微球蛋白㊁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治中的价值[J].医学信息,2021,34(16):187-189.[14]张琼,黄国强,赵浩宇.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血清铁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14):1592-1595.[15]张琪,甘宜敏,徐阳,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N L R㊁β2-MG㊁L D H与免疫表型㊁细胞遗传学及预后生存的关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2,43(13):1648-1652. [16]罗青松,肖志季.血清铁蛋白㊁N S E表达对多发性骨髓瘤预后评估的价值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1,28(1):76-80.[17]曾然,胡雪峰,付松柏.血清铁蛋白和β微球蛋白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检测意义[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11):2218-2220.[18]D E J O I E T,C O R R E J,C A I L L O N H,e t a l.R e s p o n s e s i nm u l t i-p l e m y e l o m a s h o u l d b e a s s i g n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s e r-u m,n o t u r i n e,f r e e l i g h t c h a i n m e a s u r e m e n t s[J].L e u k e-m i a,2019,33(2):313-318.(收稿日期:2023-01-09修回日期:2023-06-10)㊃5342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8月第20卷第16期 L a b M e d C l i n,A u g u s t2023,V o l.20,N o.16。
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发布时间:2022-12-06T06:44:21.72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3期作者:李志洁[导读] 目的:分析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2月期间李志洁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摘要】目的:分析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49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我院体检的健康人49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血液及尿液标本进行收集、检测、对比。
对两组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对比,包括血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血清肌酐(Cr)、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探究各项指标单独或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诊断的阳性检出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高于单独检测检出率(P<0.05)。
结论:多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有积极作用且准确性高,有利于患者早期干预,改善预后。
【关键词】生化检测指标;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临床价值糖尿病为代谢性疾病[1],糖尿病性肾病[2](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引起的严重和危害性最大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致死、致残。
糖尿病肾病多发生在糖尿病10年后,此时已被认为糖尿病不可逆,轻则患者肾功能受损,重则可导致尿毒症,危及生命,故早期诊断后干预极为重要。
有报道称[3],生化检测可实现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为病情逆转或延缓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依据我院检查人员情况,探究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具体情况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0年2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4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1,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8.88±2.6)岁。
选同时选取我院体检的健康人49例作为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2,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9.12±2.6)岁。
早期肾损伤的检查肾小球功能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一)蛋白尿概念尿液中出现超过正常量的蛋白质,即尿蛋白定量大于0.15g/24h。
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膜损伤通透性增加,血液中蛋白质被肾小球滤过,产生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当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受损,重吸收能力降低或丧失产生的蛋白尿。
血浆性(或溢出性)蛋白尿血浆中低分子量蛋白质过多,这些蛋白质大量进入原尿,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时,产生的蛋白尿。
(二)肾小球滤过功能试验决定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①滤过膜的通透性;②有效滤过压;③肾血浆流量。
肾小球的滤过量大小可以用肾小球滤过率表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在肾的排泄功能中占重要地位。
肾脏有很大后备潜力,一般状态下肾单位并非全部处于工作状态,因此部分肾单位损伤不足以反映在目前常用的肾功能试验的结果中。
肾小球滤过功能试验滤过功能是通过一系列的试验和指标评价。
1.肾小球滤过率(GFR)2.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简称肌酐清除率)3.血肌酐测定4.尿素测定5.尿酸(UA)测定6.血清β2微球蛋白测定7.肾血流量测定简述8.胱抑素C(cystatin,Cys C)1.肾小球滤过率(GFR)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滤液量称肾小球滤过率。
即单位时间内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单位是ml/min)。
肾小球滤过率可作为衡量肾功能的重要标志。
肾小球滤过率临床通常以某些物质的肾清除率来表示。
肾清除率表示肾脏在单位时间内将某物质从一定量血浆中全部清除并从尿排出时被处理的血浆量。
它是衡量肾脏清除血浆中物质,生成尿液能力的指标。
反映肾功能损害程度的试验是清除试验。
肾对某物质的排出量同时受该物质血中浓度的制约。
清除率计算的基本公式是:P×GFR=U×VGFR=V/P×UP-某物质血浆(清)浓度U-该物质尿中浓度V-单位时间(min)内尿量尿中任何一种物质都可用此公式计算清除率。
清除实验是最能反映肾功能损害程度的试验。
在清除率中所用物质应基本具备如下条件:(1)能自由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