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最新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加、乘减》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10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60页信息窗1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教学重点: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现在是什么季节?果园里都有什么水果成熟了呢?这一切都在等着我们来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采摘节上逛一逛吧!二、根据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请看,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会解决吗?请同学说一下算式。
2、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与刚才的图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数学信息吗?如果仍然要问“还剩多少个篮子?”你会解决吗?自己在数学本上试试看。
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总结:不管哪一种算式我们都是用了同一种方法,都是先算要分多少个篮子,再算还剩几个。
3、观察综合算式,总结算法,揭示课题观察综合算式,是怎么算出得数。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总结:像这种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综合算式,还有一个名字叫乘减混合运算。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找到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解决一共来了多少人?同学们会做吗?请你自己解决,开始吧。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交流、讨论你是怎样解决的3、观察算式,交流算法,揭示课题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先算——,再算——总结: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像这种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叫乘加混合运算。
4、总结算法请你认真观察这几个混合运算,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乘法)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重要先算什么?归纳: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后算加减。
四、巩固练习课本第61页练习题(出示课件)五、全课总结,谈收获。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一、课程背景《数学》作为小学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学习内容围绕数的认识、数的运算、计算问题等方面展开,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而混合运算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进行提升,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一环。
本节课将以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为基础,以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为重点,旨在通过课堂授课,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其计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其运算规则;2.通过构思简单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3.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向学生简单阐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简单举例子,通过话题向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25分钟)2.1 乘加运算•引入乘加运算的概念,详细讲解其运算规则;•通过例题向学生展示乘加运算的计算过程;•在讲解中加入部分思维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计算能力。
2.2 乘减运算•引入乘减运算的概念,详细讲解其运算规则;•通过例题向学生展示乘减运算的计算过程;•在讲解中加入部分思维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计算能力。
2.3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引入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详细讲解其运算规则;•通过例题向学生展示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在讲解中加入部分思维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计算能力。
3. 练习(20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自行计算;•教师在一边指导,解答学生的疑惑。
4. 课堂活动(20分钟)•分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让学生在小组中思考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群体活动: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在赛跑中先完成答题,正确者得分。
5. 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要在平时多加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授课,展示教师示范计算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通过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思考和计算能力;•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