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32.51 KB
- 文档页数:3
短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对伴明显高血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治疗效果周健【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15【摘要】目的探讨短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对伴有明显高血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初次就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式,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8周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和C肽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治疗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程度明显下降,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提升,P<0.05;治疗后,INS和C-P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第一时相分泌.结论短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迅速显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值得推广使用.【总页数】2页(P55-56)【作者】周健【作者单位】北京市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北京10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脂联素的影响[J], 胡郁刚;陈根本2.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脂联素、内脂素的影响 [J], 胡郁刚;陈根本3.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脂联素的影响[J], 胡郁刚;陈根本4.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脂联素、内脂素的影响 [J], 胡郁刚;陈根本5.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J], 庞德水;胡海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摘要】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是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一种方法,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新诊断的及处于高血糖急性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应用CSII治疗后,可迅速取得良好的血糖控制,胰岛β细胞功能在治疗后获得显著改善,甚至可以恢复典型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尖峰,并在停止CSII治疗后,可获得长时间的血糖缓解。
为更好的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提供了新的方式。
【关键词】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新诊断 2型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3-0374-022型糖尿病(T2DM)发病和病情进展的主要原因是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而高血糖、高血脂的糖脂毒性则是引起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下降、胰岛素抵抗加重的主要因素,理想的血糖控制是改善糖尿病病情的关键[1]。
1 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治疗方式的提出国际卫生组织于1993年6月公布的北美“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的临床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
即利用胰岛素泵,模拟正常胰腺的胰岛素分泌模式,持续24小时向患者体内输入微量胰岛素。
其输注方式主要分为两部分:基础输注率,可以控制两餐间和夜间血糖的基础胰岛素输注量;餐前负荷量,控制餐后血糖和高血糖校正所需的胰岛素量。
近年来的研究普遍将CSII的强化治疗时间定在2-3周。
CSII作为T2DM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一种新手段,特别适用于新诊断的及处于高血糖急性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对清晨高血糖(包括黎明现象和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措施。
是目前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主要手段。
2003年ADA年会明确提出,采用强化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对初诊T2DM治疗有长期意义。
2 CSII临床疗效2.1 在新诊断中青年T2DM患者中的应用尽管胰岛素是控制血糖最有效的药物,但部分患者经皮下3-4次/d注射胰岛素治疗,仍不能迅速获良好的血糖控制水平。
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脂联素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脂联素的影响。
方法:将3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CSII,对照组仅皮下胰岛素注射。
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和胰岛素抵抗变化。
结果:两组AUCcp 30、AUCcp 120、脂联素等与治疗前对比均显著升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而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降低,治疗组降低较明显。
结论: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能快速提高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和总量功能及脂联素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
关键词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脂联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短期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强化治疗,可迅速控制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并诱导出一定时期的病情缓解期[1]。
脂联素作为一种胰岛素超敏化激素,可促进骨骼肌细胞的脂肪酸氧化和糖吸收,加强胰岛素糖元异生作用,抑制肝脏的糖生成。
本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以观察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及脂联素变化,了解葡萄糖毒性对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与脂联素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12月~2010年6月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35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
空腹血糖>11.1mmol/L,从未接受降糖调脂或胰岛素治疗,无肝肾等器官严重并发症、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男10例,女8例,平均56.14±6.8岁,体质指数22.47±2.8kg/m2,腰臀比0.86±0.12;对照组男11例,女6例,平均55.84±8.2岁,体质指数22.55±2.5kg/m2,腰臀比0.85±0.11。
新诊断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025-01【摘要】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探讨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7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6)给予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n=36)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治疗期间低血糖次数、血糖控制达标的时间、胰岛素使用量。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使用胰岛素泵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具有缩短血糖达标时间、降低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的优点,用于及早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疗效随着社会的发展,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加,使得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更加受到重视,严格控制血糖达标是延缓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基础。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进展性疾病,由于长期持续性高血糖状态可能诱发、加重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衰竭[],因此,及早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院采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8年2月~2010年10月本院收治的7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45例,女27例,年龄27~68岁,平均50.5岁;所有患者的糖尿病诊断均符合ada诊断标准,未接受过任何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治疗;排除1型糖尿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染性疾病、心功能不全、其他影响糖代谢的疾病;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均>13.0mmol/l。
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4.08±0.44)d,对照组为(6.91±0.66)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