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二学期(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0课影响世
- 格式:docx
- 大小:86.42 KB
- 文档页数:8
人教版高中历史纲要下
《中外历史纲要(下)》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之一,一共分为八个单元,涵盖了从文明的产生和早期国家到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其主要内容如下:
1.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2.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3.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
4.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5.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6. 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7. 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8.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正确的顺序是:①生产日益集中②生产力发展③第二次工业革命④垄断组织产生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②①③④2.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普遍开展,其中诞生和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最明显的国家是A.英国和法国 B.德国和美国 C.俄国和日本 D.英国和德国3.历史上先后被开发利用的能源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由蒸汽动力转化为机械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A.核能 B.电能 C.石油 D.风能4.1883年3月,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一讲话蕴含的历史学科素养是A.时空观念 B.唯物史观 C.历史解释 D.家国情怀5.史学家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
导致这一历史性变革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确立B.工业革命迅速扩展C.各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D.争夺世界霸权加剧6.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的开辟B.第②段英法完成工业革命加紧殖民扩张C.第③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科技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就有机会拥有农庄、工厂或商船,甚至可能成为银行家。
这种说法反映了A.封建制度面临解体 B.资本主义蓬勃发展C.帝国主义不断扩张 D.社会主义蔚然成风8.工业革命的含义和实质是A.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重大改革B.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的重大变革C.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D.雇佣关系代替依附关系的重大变革9.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A.具有威慑力的炮舰B.物美价廉的商品C.先进的通讯手段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10.《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该宣言的起草者是A.列宁、斯大林 B.圣西门、傅立叶C.马克思、恩格斯 D.毛泽东、邓小平11.1870年至1913年,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从31.8%下跌到14%,失去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德国则从13.2%上升到15.7%。
第五单元(书本第十~十一课)一、工业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背景(1)政治前提:英国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政局稳定(2)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①殖民掠夺——资金、原料、海外市场②圈地运动——劳动力、国内市场(15C末-19C西欧国家)③发达的工场手工业——技术条件(3)直接动力: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4)理论基础:近代科学的兴起(5)思想指导:亚当·斯密“自由放任”理论2.过程(1)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33年飞梭——织布机零部件,不是机器)(2)新阶段: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3)完成: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工业革命首先在棉纺织业发生原因:①棉纺织业是英国当时的新兴エ业,受旧习惯束缚较少,采用新技术较为容易②英国棉纺织业比较集中,容易进行机器化大生产③英国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而印度盛产棉花为英国的棉纺织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④棉纺织品比较便宜,有着广阔的销售市场3.一工的特点(1)轻工业为主(2)生产经验总结科技水平不高(3)英国首先发生并长期领先4.工业革命影响(1)改变生产、生活方式:①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现代工厂制度确立,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②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变革(2)改变生活:①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运输便捷,人类活动范围扩大,生活方式改变②环境污染、资源浪费(3)改变阶级结构:①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贫富差距拉大②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提供物质基础③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4)改变世界面貌:①加速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②拉大了亚非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差距,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改变了国际格局③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推动亚非拉地区向近代社会过渡(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背景(1)①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政局稳定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代议制不断发展(2)资本: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3)市场:19世纪中后期,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工业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4)技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直接因素)(5)劳动力:城市化进程加快,自由劳动力增多2.过程(1)电力的广泛运用:①开始的标志: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单元综合检测五(第五单元)(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8世纪60年头早期,英国棉纺织品年销售额只有60万英镑,年均出口20万英镑,毛纺织产品的出口额是550万英镑,也就是说,棉纺织品的出口额不到毛纺织产品的1/27,具有卓越商业头脑的企业家,不会对如此浩大的市场麻木不仁。
这反映出英国工业革命 ( )A.市场需求促成技术创新B.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C.始于棉纺织业D.开启了近代化历程解析:依据材料“棉纺织品的出口额不到毛纺织产品的1/27……不会对如此浩大的市场麻木不仁”可知,英国的棉纺织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需求的增加促进技术的革新,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故选A项。
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起先在棉纺织工厂运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B项;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但材料强调工业革命产生的缘由,解除C项;材料强调工业革命产生的缘由,而非影响,解除D项。
答案:A2.马克思曾说:瓦特没有把自己的蒸汽机说成是一种用于特别目的的独创,而是把它说成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
这说明瓦特的主要贡献在于 ( )A.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B.推动生产和资本的集中C.带动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D.开启英国新能源的运用解析:题干材料“蒸汽机……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反映了蒸汽机作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而得到普遍应用,这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故A项正确。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属于其次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B项错误;汽车制造业属于其次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英国新能源的运用,而是说明蒸汽机作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A3.16世纪,英国社会所用的时尚消费品很大部分是从东方而来,如中国的茶具、丝绸、棉布和漆器等。
18世纪末,时尚消费品多为本国商品,如各种玻璃制品、金属饰品、棉布、家具等,纷纷引起购买风潮。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选择题1.16—18世纪,欧洲从海外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香料、烟草、蔗糖、茶、咖啡、瓷器等;19世纪,欧洲在海外寻求的主要产品逐渐成为金属、植物油、染料、棉花和麻等。
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市场规模的扩大B.欧洲生产方式的变革C.全球殖民强国的更替D.亚、非、拉美地区的衰落2.1688年之前,英国90%以上的商品出口到了欧洲大陆。
大约100年后,英国对欧洲出口虽有所增加,但这一比重却下降到3%左右,而对美洲的出口所占比重则增长到58%左右。
这一状况()A.得益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B.反映了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D.说明了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3.“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工业革命的前提;正如亚当·斯密所说,市场的扩大会导致生产的专业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这里省略的内容是()A.民主政治B.商业革命C.价格革命D.世界工厂4.德国人维尔纳·西门子集工程师、发明家、大企业家于一身,创立了著名的西门子公司。
此外,他还于1886年创办了国立物理技术研究院。
这说明德国 ()A.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B.科学与技术关系密切C.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D.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5.19世纪中期,美国工业化的北部,生产棉花、甘蔗的南部和以生产粮食为主的西部,都加强了相互之间的物资交流,国内贸易异常活跃。
这反映出,此时的美国 ()A.国内市场统一趋势加快B.区域经济实现同步发展C.已完全消除工业化障碍D.经济发展日益封闭保守6.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工人运动从破坏机器进入到有意识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
这反映出当时欧洲无产阶级 ()A.动摇了资产阶级统治地位B.受到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C.开始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D.基本摧毁了资本主义制度7.(工业革命前)时间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以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021年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新能源被开发出来,钢﹣新工业时代生产的关键﹣的生产得到飞跃发展。
在主要的欧洲强国中,德意志当时正在加速迎头赶上。
非欧洲国家得到资金和进行建设。
”在这样的“新工业时代”()A.钢铁工业成为新兴的工业生产部门B.商品输出成为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C.德国率先研制出新式交通工具飞机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发展2.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钻出第一口油井,石油最初只用于照明。
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万吨。
石油产量的增加得益于()A.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B.电力的广泛运用C.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3.第一国际在其存在的十二年中,广泛团结了各国的无产者,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在第一国际中,通常说“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这是因为()A.马克思亲自领导了巴黎公社B.马克思亲自制定了第一国际的主要文件C.马克思直接领导了第一国际的活动D.第一国际是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4.“这部著作明确表达了通过阶级斗争向不平等宣战,进而实现没有阶级和剥削的理想社会的愿望。
”这说明()A.无产阶级革命历史条件已成熟B.工人运动有了成熟的理论做指导C.是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否定D.这一思想成为巴黎公社指导思想5.《共产党宣言》指出:“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这里的“代替”是指()A.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B.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C.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D.垄断资本主义代替自由资本主义6.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出现的历史原因主要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B.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前C.资本主义的掠夺性引发世界大战D.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7.早在18世纪,英国商人就运用包括市场调查,信贷,折扣计划,报纸和杂志广告,不满意退款的承诺等今天被认为是现代营销的策略去获取利润,于是消费社会的出现成为了可能。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阶段特征】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工业文明时代到来并快速发展,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向纵深发展并影响世界。
政治经济文化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2.工人运动: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无产阶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3.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4.民族独立运动: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1.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使“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相继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2.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3.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德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来居上1.马克思主义诞生: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正确方向,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重要思想武器2.科技领域:自然科学领域取得许多重大科技成果【拔高练习】1.虽然以蒸汽为动力的轮船出自一位美国人的发明,但英国对此类发明的讯息及技术资料,比当时任何一国都更有兴趣。
英国人本来就有航海的传统,由市场需求和巨额利润刺激起来的热情,越发驱使他们倾心于对轮船的仿造。
材料强调( )A.美国拥有新式交通技术优势B.世界市场奠定欧洲工业革命基础C.英国社会环境易于技术推广D.交通技术创新引发欧美经济转型2.从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德里、北京等亚洲巨型城市的居民平均收入与最低生活支出基本持平,而同一时期的伦敦居民平均收入从最低生活支出的3.5倍左右一路飙升至接近6倍。
这一差异本质上反映了( )A.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的反差B.西方国家普遍性的社会福利C.新航路开辟带来的价格革命D.中印人口激增对经济的拖累3.圣西门提倡创立牛顿宗教以取代基督教神学体系,他把“新基督教”作为他所畅想的“实业制度”赖以生存的基础,强调用“基督教道德的神圣性”去支撑未来社会的精神世界,使所有人都“为改进最穷苦阶级的精神和物质生活而工作”。
圣西门的这些思想( )A.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探索B.表现了理性的精神内涵C.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D.体现出自由主义的典型特征4.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生产力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纲要下第5单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经济、政治、思想等诸多领域的变革。
下列项中,属于工业革命引起的变革有()①建立文官制度①成立东印度公司①禁止黑奴贸易①出现汽船、火车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2.1895年恩格斯写道①“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
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暴力革命方式已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修正主义出现是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C.恩格斯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D.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3.如表反映了1851年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情况。
这反映了()国家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总人口(万人)约1800约3 600约5 900约2 300农村人口(%)48%75%93%87%城市人口(%)52%25%7%13%A.工业文明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B.近代城乡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C.欧美各国都已完成工业化进程D.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具有重要作用4.下表反映的是1797-1834年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年代纺织厂数量原料消耗量1797年900个3000万磅1834年1200个3亿多磅由此可知,当时英国A.棉纺织业成为主导产业B.海外的殖民地不断扩大C.企业生产效率增长迅速D.蒸汽动力已被普遍使用试卷第1页,共7页5.英国阿克莱特被称为“工厂制度之父”,1771年他与合伙人在水力纺纱厂里安置了多台纺纱机,雇佣工人生产。
工厂制度将工人和生产资料集合在一起,通过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让工人操作机器,进行大批量的生产。
据此可推知,工厂制度()A.导致国家治理模式的变化B.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C.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D.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6.下表是1866年—1868年第一国际的三次会议中,部分代表的观点及相应最终形成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