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yong
- 格式:ppt
- 大小:2.56 MB
- 文档页数:34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主备课人:郑云霞备课时间:9月4日上课时间:9月9日课标要求: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古代日本;了解伊斯兰教的产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过程与方法:1、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具备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讨论以下问题: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初步培养结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
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
2、通过了解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学习他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为阿拉伯民族统一与幸福而奋斗的远大抱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及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亚洲封建时代”地图,以及相关的图片、资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育人:(周恩来铁皮箱的秘密)(二)过程设计:一、善习:唐朝时那位高僧曾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日本文化深受唐朝文化影响,你能举个例子吗?二、善激:同学们,亚洲最大的封建国家是哪个?【生:中国】除了中国,东亚还有日本、朝鲜、西亚还有阿拉伯帝国等封建国家。
今天我们就重点来学习这些国家。
三、善学:1、按照时间顺序找出日本的发展过程。
2、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时间、人物、内容、意义?3、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创立人、产生时间、教历元年、圣城?4、默罕默德的主要活动有哪些?【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①创立伊斯兰教(时间、地点、教义等);②在麦加城传教失败;③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成功,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④兵临麦加城下,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
课题:《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能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②了解亚洲主要封建国家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初步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描述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及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具备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
知道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②学习穆罕默德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为阿拉伯民族统一与幸福而奋斗的远大抱负。
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一是为什么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二是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课前预习题:设问导读1、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________国家。
后来,本州中部兴起奴隶制国家________。
________世纪统一了日本。
2、________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________颁布改革诏书,___________开始了。
3、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________封建国家。
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________;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过渡的标志。
4、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________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权。
5、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________,630年以后,成为伊斯兰教圣地。
6、________,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________年,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教学过程教师提问引入:1 、日本这场刺杀大贵族权臣的宫廷政变发生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唐朝)2 、发动这场政变的主要人物是哪两位?(皇子和中臣镰足)承上启下,教师讲授:1、教师演示课件,指出:我国从汉朝开始便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外商路四通八达,交往密切而友好。
授课人学科历史年段班级时间:课题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考纲要求知道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教学目标1.大和的兴起;大化改新;日本的武士阶层;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和分裂。
2、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如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3.古代史上,中朝、中日之间的友好交往,特别是中国文化对这两个国家的积极影响,学习这些内容不仅仅是激起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更应意识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善于吸收外族先进文化,是一个民族强盛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1.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2.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教学步骤设计课前检测检测内容1.日本的兴起:世纪前后出现奴隶制国家。
世纪统一日本。
2.大化改新(1)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尖锐,改革派发动政变,新上台的天皇开始了大化改新。
(2)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
(3)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社会向社会过渡的标志。
3穆罕默德最初在传教。
622年,在建立的国家。
4、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创立伊斯兰教5、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已基本统一结果一、大化改新出示“亚洲封建时代”的地图请学生关注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教师边引导学生看图边向学生介绍日本的自然特点:它是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
问1: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1)教师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大化改新”的背景精讲导学 (学生活动)“大化改新”的开始,教师可事先指导部分学生阅读导入框“宫廷政变”的小故事,自编一个历史短剧在课上表演,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2)学生看书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一、东亚:日本(日出之国)(一)日本概况:民族:大和民族国歌:《君之代》国花:樱花国服:和服国名(古代):东瀛、扶桑、东洋国旗:正式:日章旗(にっしょうき)常用:日の丸(ひのまる)国徽:圆形,绘有16瓣黄色的菊花瓣图案地理位置:(二)日本的历程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5世纪,大和国统一日本。
↓6-7世纪,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增强,政局混乱。
↓7世纪中期,宫廷政变,实施改革。
(三)大化改新1、背景:7世纪时,日本奴隶社会的部民制发生危机。
部民的地位近似奴隶,隶属于皇室或贵族,向主人提供劳役与地租。
由于部民的反抗斗争,日本社会阶级矛盾尖锐,统治集团内部也矛盾重重。
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国际上,中国隋唐制度非常先进。
中臣镰足:名仲郎,又名镰子,出身贵族家庭,父亲及祖辈是朝中世袭的祭祀官,属于朝中重臣。
曾“自学周孔之教于南渊先生所”。
645年诛杀权臣苏我入鹿,推进改革。
2、主要内容(646年1月1日,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2)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推动了大化改新进行的因素:内因:统治阶级内讧;下层民众反抗。
(根本因素)外因:中国隋唐先进文化影响。
(催化因素)4、大化改新对日本的作用:(1)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唐朝的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2)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得到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3、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
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注意:(1)从“大化改新”到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的1200年左右的时间,是日本的封建社会时期。
(2)由于中日两国长达两千年的交往,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从日本的围棋、书法、茶道,一直到天皇即位,都有中国文化在背后闪烁。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大和的兴起;大化改新;日本的武士阶层;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根本统一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和分裂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如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古代史上 ,中朝、中日之间的友好交往 ,特别是中|国文化对这两个国|家的积极影响 ,学习这些内容不仅仅是激起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更应意识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善于吸收外族先进文化 ,是一个民族强盛开展的重要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日本的大化改新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教学难点:日本武士阶层的形成及影响三、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教师讲述 )今年 ,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9周年 ,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 .日本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不陌生的国度 .自古以来 ,中日之间就有联系 .那么 ,在古代的中日又是什么关系呢 ?古代的日本又是什么样的呢 ?今天的中东地区为了圣城耶路撒冷 ,打得不可开交 ,那么这个地区在古代是个什么样子呢 ?今天 ,我们就学习这两个地区的古代历史 .【自主预习】1、日本主要以民族为主 ,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2、中期 ,改革派发动政变 ,新上台执政的公布改新诏书 ,开始了;3穆罕默德最||初在传教 .622年 ,在建立的国|家 .4、6世纪末7世纪初 ,阿拉伯半岛创立伊斯兰教5、632年 ,穆罕默德病逝时 ,已根本统一【合作探究】一、大化改新出示 "亚洲封建时代〞的地图请学生关注与我国 "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教师边引导学生看图边向学生介绍日本的自然特点:它是个岛国 ,国土有限 ,资源匮乏 .问1:统一后的日本 ,还是奴隶制国|家 ,日本是什么时候、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 ?(1 )教师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 "大化改新〞的背景(学生活动 ) "大化改新〞的开始 ,教师可事先指导局部学生阅读导入框 "宫廷政变〞的小故事 ,自编一个历史短剧在课上表演 ,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2 )学生看书了解 "大化改新〞的内容(政|治)方面:建立(中|央 )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废除贵族世袭制 ,以才选官 .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 ,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向他们收取赋税 .(3 )教师总结 "大化改新〞的作用"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 ,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 )集权国|家 ,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 ,社会经济得到开展 ,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 ,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根底 .(4 ) (学生讨论 )学生谈谈自己对 "大化改新〞的看法 .问2: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 ,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日本的大化改新与中|国隋唐经济制度的异同点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假设干个小组 ,让每一位学生都发表自己的看法 ,每个小组再推选代表在班级||发言 .开展学生讨论重在让他们学习与他人合作 ,共同探讨问题 ,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进行小组合作 .(教师小结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 ,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 ,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 ,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大化改新〞后 ,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 ,意为 "日出之处的国|家〞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教师讲述 )阿拉伯地区是当今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中一个重要的局部 .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的源起和由来 ,对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本目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采用以下步骤:1.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六世纪末七世纪初 ,阿拉伯半岛大局部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 ,为了争夺水源和牧场 ,部落间相互仇杀 .在内部矛盾丛生、商业连遭破坏、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的形势下 ,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国|家 .多神和偶像崇拜是民族统一和社会开展的严重障碍 ,因而伴随着国|家统一的潮流 ,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了 .2.伊斯兰教创立的过程 (阿拉伯统一的过程 )(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提问 ,由学生整理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①创立伊斯兰教 (时间、地点、教义等 );②在麦加城传教失败;③带着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成功 ,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④兵临麦加城下 ,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 .从此 ,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3.伊斯兰教的作用(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伊斯兰教的传播 ,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到穆罕默德病逝时 ,阿拉伯半岛已根本统一 ,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小结提升】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寻访了古代的 "日出之国〞 (日本 )与 "新月之乡〞 (阿拉伯 ) ,这两个国|家与地区在当今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稳固练习】一、选择题 .1 、以下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有①土地归属国|家 ,定期分给农民耕种②成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③改革行政制度 ,实行(中|央 )集权④强制普及初等教育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 7世纪中期 ,在日本发动宫廷政变取得成功的改革派代表的是A. 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地主阶级||的利益C. 农民阶级||的利益 D.资产阶级||的利益3. 公布大化改新诏书的天皇是A.中臣 B.孝德 C.明仁 D.德川4. 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A.乔达摩·悉达多B.耶稣C.安拉D.穆罕默德5.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①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②穆罕默德病逝③穆罕默德带着信徒出走麦地那④穆罕默德出家修行A. ④③①②B.④③②①C.③①④②D.①②③④6.阿拉伯半岛根本统一的时间是 ( )A.622年 B.632年 C.630年 D.612年二、阅读以下材料:请答复:"土地属于国|家 ,国|家每六年按照人口把田地分给农民 ,田地不得买卖 ,受田者死后 ,田地归还国|家 .〞⑴这是哪个国|家哪次改革的内容 ?⑵这次改革发生在哪一时期 ?当时日本在位的天皇是谁 ?⑶这次改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一、日本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大和不断征服扩张,于5世纪统一了日本。
二、大化改新(时间:7世纪中期)1、背景: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2、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三、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和伊斯兰教的诞生(穆罕默德)1、背景: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
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
在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
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2、过程:610年,穆罕默德建立伊斯兰教并在麦加传教,622年,穆罕默德带领教徒出走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一、等级森严的欧洲封建社会1、法兰克王国的兴起: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法兰克王国。
2、查理·马特改革——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制度内容: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3、特点:西欧封建社会虽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
4、罗马教会的地位:政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经济: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思想: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1、地理位置: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
2、著名代表城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英国的曼彻斯特。
3、意义: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从容说课本课主要讲述了日本大化改新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日本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状态步入文明时代,它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而在阿拉伯地区,在严重的社会危机中,阿拉伯的各个阶层,特别是广大中下层人民,渴望摆脱困境,但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因而幻想借助神的权威。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正是反映了阿拉伯人的这种需要。
伊斯兰教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过程。
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各部迅速统一,穆罕默德死后,阿拉伯哈里发国家迅速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主要国家如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是如何进入封建社会的,及其在封建时代的主要国家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如:中日交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当时的中国是哪个朝代,社会状况如何?日本又为何要向中国学习,它当时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在阿拉伯地区为什么会产生伊斯兰教?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状态步入文明时代。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作用,伊斯兰教的创立及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1.为什么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法。
教师可用导入框中“宫廷政变”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探究学习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连环式的问题,锻炼学生的逻辑推断能力,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2.地图导入法。
教师可以出示“亚洲封建时代”的地图导入新课。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简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2)通过学习,了解亚洲主要封建国家——东亚日本、西亚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伊斯兰教的创立;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1)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考:公元6世纪的唐王朝曾经出现过哪些盛世?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同时期的日本与阿拉伯半岛的状况是怎样的呢?活动一:通过网络了解日本的概况(国歌、国旗、国徽、国服、国花)和民族性格?善于模仿的民族心理日本有“心灵禁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
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
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阅读第一节,思考回答问题:日本出现奴隶制国家的时间及统一的过程。
①公元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②后来,大和兴起,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③公元6世纪下半叶开始,大和国出现统治危机阅读史料:材料一: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
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假设你是当时大和国遣唐使,面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归国后你会怎么办?①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根本原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催化因素)中臣镰足,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及祖辈是朝中世袭的祭祀官,属于朝廷重臣。
中臣镰足继承父亲的官职不久,即辞官退隐。
当时,日本有很多人从中国的唐朝学习归来,在日本各地讲学。